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48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CRT显示器依靠阴极射线管发射电子撞击屏幕上的磷光粉来显示图像,但液晶显示的原理则完全不同。通常,液晶显示(LCD)装置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有一定间隔和互相正对。形成在两个基板上的多个电极相互正对。液晶夹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 电压通过基板上的电极施加到液晶上,然后根据所作用的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显示图像、因为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不发射光,它需要光源来显示图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位于液晶面板后面的背光源。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控制从背光源入射的光量从而显示图像。如图1所示,上层偏光片101和下层偏光片109之间夹有彩膜基板104、共通电极 105、液晶层106和阵列基板107,液晶分子是具有折射率及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物质。在阵列基板107上形成像素电极108、薄膜晶体管(TFT) 114、阵列子像素111、扫描线110、信号线112等。信号线112连接到TFT的漏极,像素电极108连接到源级,扫描线110连接到栅极。背光源113发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109,成为具有一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薄膜晶体管114控制像素电极108之间所加电压,而该电压作用于液晶来控制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偏振光透过相应的彩膜102后形成单色偏振光,如果偏振光能够穿透上层偏光片101,则显示出相应的颜色;电场强度不同,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也不同,透过的光强不一样,显示的亮度也不同。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不同光强的组合来显示五颜六色的图像。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彩膜基板104和阵列基板107间的间隔(液晶盒厚)是通过塑料的或是玻璃的球状或是棒状的支撑物来维持的。通常,在基板贴合前的支撑物散布工程中,在一侧的基板上进行散布。之后,两侧基板贴合,通过在两基板的外侧施加压力,使液晶盒厚值设定在支撑物的直径左右。但是,在像素内散布的支撑物,容易产生液晶配向不良而导致漏光。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因此会下降,导致显示品质下降。另外,如果支撑物散布不均的话,基板内的盒厚也会不均,从而产生辉度不均,影响品质。另外伴随着像素尺寸的变小,一个像素的面积变小了, 支撑物的面积相对于像素的面积比变大了,来自支撑物对显示品质的影响变得显著起来。现在随着基板尺寸的大型化和像素尺寸的变小,开始使用感光性树脂材料制成的柱状支撑物来代替球状支撑物或是棒状支撑物。柱状支撑物主要做在彩膜基板104上,通过感光树脂涂布、曝光、显影制成。它可以按照任意的密度配置在彩膜基板104的遮光层 103 (BM =Black Matrix)上,因为遮光层103是不透光的物质,所以避免了因为配向不良而导致的漏光不良。而且柱状支撑物的膜厚(高度)可以做的很均一,使基板内的液晶盒厚的均一性可以做得很好,避免了因为盒厚不均而产生的辉度不均。相比于球状支撑物,柱状支撑物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更好。图2为液晶盒的显示区的像素断面示意图,从上到下依次为彩膜侧玻璃基板 115、遮光层103、色层116、彩膜侧铟锡氧化物(ITO)层117、柱状支撑物118、液晶层106、绝缘层119、阵列基板侧的枕垫物120、阵列侧玻璃基板121。图3为彩膜基板的显示区的平面示意图,蓝、绿、红的3个子像素为一个单元内,配置了一个柱状支撑物118,整个面内各个柱状支撑物118配置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们的大小和高度一般也是一致的。如图4所示,彩膜基板上的柱状支撑物118是由圆型的上底面122和下底面123 构成的圆台形的台型体,下底直径大于上底直径。目前,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间的间隔(液晶盒厚)是通过柱状支撑物和枕垫物相互挤压后来维持的。在实际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由于外力挤压显示屏,导致基板产生变形,如果支撑物和枕垫物间的摩擦力较小的话,会使得柱状支撑物和枕垫物发生移位,如果不能恢复的话,就会改变该处液晶盒的盒厚,而引起漏光等不良现象,该种不良通常被称为挤压漏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挤压漏光的液晶显示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彩膜基板;一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该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间隔称为液晶
盒厚;一液晶层,布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柱状支撑物,设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在所述阵列基板的绝缘层对应柱状支撑物的地方,设置图形化枕垫物,使得阵列基板表面的对应位置产生台阶,该台阶与所述柱状支撑物的上底接触。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面积可大于所述柱状支撑物的上底面积。所述图形化枕垫物可由数据线的材料制造,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可为网状结构图形或条状结构图形。所述图形化枕垫物也可由扫描线的材料制造,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可为网状结构图形或条状结构图形。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材料(即数据线或扫描线的材料)可以是铝、铬、铜等可成膜金属,膜厚在1000埃到10000埃。将枕垫物进行图形化的方法,可以是掩模(曝光)、印刷、
喷墨等方法。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图形化阵列基板侧用来支撑起彩膜基板侧柱状支撑物的枕垫物,增强柱状支撑物和和枕垫物间的摩擦力,阻止柱状支撑物和枕垫物发生移位,避免引起液晶盒盒厚不均,减少挤压漏光等不良的发生。


图1为传统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面板示意图;图2为液晶盒的显示区的像素X方向断面示意图;图3为彩膜基板的显示区的平面示意图4为柱状支撑物的外形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液晶盒的显示区的像素Y方向断面图;图6为实施例1中图形化枕垫物处的平面图;图7为实施例2液晶盒的显示区的像素Y方向断面图;图8为实施例2中图形化枕垫物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 如图5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彩膜侧玻璃基板115、黑色遮光层103、色层116、彩膜侧铟锡氧化物(ITO)共通电极117、柱状支撑物118、液晶层106、绝缘层119、阵列基板侧的第一图形化枕垫物122、阵列侧玻璃基板121。柱状支撑物118和阵列基板侧的第一图形化枕垫物122相互支撑,使液晶盒保持一定的厚度值。如图6所示,第一图形化枕垫物122的图形可以是网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图形,且第一图形化枕垫物122的面积大于柱状支撑物118的上底面积。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彩膜侧玻璃基板115、黑色遮光层103、色层116、彩膜侧铟锡氧化物(ITO)共通电极117、柱状支撑物118、液晶层106、绝缘层119、阵列基板侧的第二图形化枕垫物123、阵列基板侧的扫描线层124、阵列侧玻璃基板121。柱状支撑物 118和阵列基板侧的第二图形化枕垫物123相互支撑,使液晶盒保持一定的厚度值。如图8所示,第二图形化枕垫物123的图形可以是网状结构或条状结构图形,且第二图形化枕垫物123的面积大于柱状支撑物118的上底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彩膜基板;一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该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间隔称为液晶盒厚;一液晶层,布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 柱状支撑物,设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在所述阵列基板的绝缘层对应柱状支撑物的地方,设置图形化枕垫物,使得阵列基板表面的对应位置产生台阶,该台阶与所述柱状支撑物的上底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面积大于所述柱状支撑物的上底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由数据线的材料制造,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为网状结构图形或条状结构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由扫描线的材料制造,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图形为网状结构图形或条状结构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厚度为 1000 埃到 10000 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枕垫物的制造方法为对枕垫物进行掩模或印刷或喷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彩膜基板;一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该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间隔称为液晶盒厚;一液晶层,布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柱状支撑物,设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在所述阵列基板的绝缘层对应柱状支撑物的地方,设置图形化枕垫物,使得阵列基板表面的对应位置产生台阶,该台阶与所述柱状支撑物的上底接触。本发明通过图形化阵列基板侧用来支撑起彩膜基板侧柱状支撑物的枕垫物,增强柱状支撑物和和枕垫物间的摩擦力,阻止柱状支撑物和枕垫物发生移位,避免引起液晶盒盒厚不均,减少挤压漏光等不良的发生。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02243400SQ2011101934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焦峰 申请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