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文档序号:27947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一种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在像捕捉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和摄影机中,要求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性能。 作为一种用于满足这些需求的镜头,一种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透镜组的变焦镜头被广泛地使用。 关于这种变焦镜头,一种通过包括较少数目的透镜并且替代玻璃透镜地使用塑料透镜而降低了其重量和成本的透镜系统是已知的(例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 2008-181118(A))。然而,在这种传统变焦镜头的情形中,即便实现了更小的尺寸、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成本,视角也是窄的并且变焦比也是低的。作为满足关于照相机主单元的更小的尺寸、更加纤细的构造和更轻的重量的需求的变焦镜头已知的另一种变焦镜头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其中通过在第一透镜组中有效地置放作为负透镜的非球面透镜,第一透镜组仅仅由两个透镜构成(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 2005-84648 (A))。但是如果非球面透镜被用于负透镜,则制造成本急剧地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宽视角和高变焦比的同时、带有紧凑的尺寸和低的成本的、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的一种变焦镜头和一种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该变焦镜头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其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至少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分别地沿着光轴移动,并且第一透镜组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并且第二透镜是具有非球面的塑料透镜,第二透镜组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并且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一个是负透镜并且另一个是正透镜,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并且以下条件表达式分别地得以满足,1. 50 < ("fl)/fw < 2. 520. 4 < (-fl)/fL2 < 0. 8
n2Xn2Xv2 < 77. 0这里Π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状态中的焦距,fL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n2表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v2表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89 < f2/ (-fLn) < 2. 85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Ln表示在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负透镜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8 < (Rb+Ra) / (Rb-Ra) < 0. 1这里Rb表示第六透镜的、最靠近像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a表示第六透镜的、最靠近物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9 < (-fl)/f2 < 1. 4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2 < (Rd+Rc) / (Rd-Rc) < -0. 1这里Rd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c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30 < Σ Dl/(-fl) < 0. 50这里Σ Dl表示在光轴上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到第二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六透镜是塑料透镜。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48.0 < ν3这里v3表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具有非球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构成胶合透镜。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通过沿着光轴移动第三透镜组来从处于无穷远处的物到处于有限距离处的物执行聚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光学设备是一种具有用于在预定表面上形成物的像的变焦镜头的光学设备,并且该变焦镜头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仅仅由在其间具有空气间隔的一个负球面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由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的三个或者更少的透镜构成,并且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 两足
1. 4 < nl2 <1.72. 05 < fl2/(-fl) < 3. 502. 0 < (-fl)/IH < 3. 3这里nl2表示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正透镜的折射率,Π2表示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焦距,Π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IH表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成像平面上的最大像高度。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8 < (-fl)/f2 < 1. 8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5. 0 < vdl < 35. 0这里vdl表示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55. 0 < vd21 < 95. 0这里vd21表示在构成第二透镜组的正透镜当中最靠近物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构成第一透镜组的负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 60 < - (R12+R11) / (R12-R11) < 1. 50这里Rl 1表示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12表示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25. 0 < vd22 < 55. 0这里vd22表示在构成第二透镜组的负透镜当中最靠近像的负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组由一个透镜构成。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组由塑料透镜构成。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正透镜是塑料透镜。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比第一透镜组更加靠近像侧置放孔径光阑。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中,优选的是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孔径光阑与第二透镜组一起地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光学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被构造成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焦镜头。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89 < f2/ (-fLn) < 2. 85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Ln表示在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负透镜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8 < (Rb+Ra) / (Rb-Ra) < 0. 1这里Rb表示第六透镜的、最靠近像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a表示第六透镜的、最靠近物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9 < (-fl)/f2 < 1. 4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 2 < (Rd+Rc) / (Rd-Rc) < -0. 1这里Rd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c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30 < Σ Dl/(-Π) < 0. 50这里Σ Dl表示在光轴上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到第二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被构造成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变焦镜头。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0. 8 < (-fl)/f2 < 1. 8这里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5. 0 < vdl < 35. 0这里vdl表示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55. 0 < vd21 < 95. 0这里vd21表示在构成第二透镜组的正透镜中最靠近物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构成第一透镜组的负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 60 < - (R12+R11) / (R12-R11) < 1. 50这里Rl 1表示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12表示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具有宽视角和高变焦比的同时以小的尺寸和低的成本实现良好的成像性能。根据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适用性范围将变得明显。然而,应该理解,虽然示意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详细说明和具体实例是仅仅通过示意给出的, 因为根据该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明显。


根据仅仅通过示意给出并且因此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将变得被更加充分地得到理解。图I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I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I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2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2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3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3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3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4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4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4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5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5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5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6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6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6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7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7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7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8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8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8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9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9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9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IO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IO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IO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Il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Il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Ii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12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根据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2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12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3是描绘根据实例7的变焦镜头的配置和变焦轨迹的图表;图14是示出根据实例7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4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4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14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5是描绘根据实例8的变焦镜头的配置和变焦轨迹的图表;图16是示出根据实例8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6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6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16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7是描绘根据实例9的变焦镜头的配置和变焦轨迹的图表;图18是示出根据实例9的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其中图18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8B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18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19A是数字静态照相机的前视图,并且图19B是数字静态照相机的后视图;图20是描绘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21是描绘用于制造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每一个实施例和实例。图19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数字静态照相机CAM。图19A示出数字静态照相机CAM的前视图,并且图19B示出数字静态照相机CAM的后视图。如果,在图19所示数字静态照相机CAM上按下未被示意的电源按钮,则像捕捉镜头(ZL)的、未被示意的快门被释放,并且来自物的光被像捕捉镜头(ZL)会聚并且在图片元件(例如(XD、CM0Q上形成像,该图片元件被置放在像平面I上(见图1)。在图片元件上形成的物像被显示在液晶监视器M上,液晶监视器M被置放在数字静态照相机CAM的背面上。使用者在观察液晶监视器M的同时确定物像的构图,然后按下释放按钮Bl以通过图片元件捕捉物像,并且将其存储在未被示意的存储器中。
成像捕捉镜头由根据在以后描述的实施例的、在以后述及的变焦镜头ZL构成。数字静态照相机CAM具有当物是暗的时发射辅助光的辅助光发射单元D、用于从广角端状态 (W)到远摄端状态(T)变焦像捕捉镜头(变焦镜头ZL)的广角(W)-远摄(T)按钮B2,和被用于为数字静态照相机CAM设置各种条件的功能按钮B3。变焦镜头ZL能够被分类成第一实施例类型和第二实施例类型,并且将首先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例如,如在图1中所示,这个变焦镜头Z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至少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分别地沿着光轴移动。在变焦镜头ZL和像平面I之间置放例如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截止滤波器构成的滤波器组FL。第一透镜组G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i,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并且第二透镜L2是具有非球面的塑料透镜。第二透镜组G2 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并且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中的一个是负透镜,并且另一个是正透镜。第三透镜组G3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在具有这种配置的变焦镜头ZL中,以下条件表达式 (1)得以满足,这里fl表示第一透镜组Gl的焦距,并且fw表示变焦镜头ZL在广角端状态中的焦距。1. 50 < ("fl) /fw < 2. 52 (1)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第一透镜组G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仅仅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因此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能够被校正,并且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能够被校正。不仅对于降低变焦镜头的重量和成本而且还对于降低变焦镜头ZL在回缩状态中的厚度而言,利用小数目的透镜构成第一透镜组Gl都是有效的。在降低重量和成本方面,为第一透镜组Gl的正透镜即第二透镜L2使用塑料透镜是理想的。优选的是第二透镜L2具有非球面。如果第二透镜L2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则不仅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像散和场曲能够被校正,而且在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也能够被校正。如果第二透镜组G2仅仅由正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凹透镜)构成,则球面像差和彗差能够被校正。不仅对于降低变焦镜头的重量和成本,而且还对于降低变焦镜头ZL在回缩状态中的厚度而言,利用小数目的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G2都是有效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1),在降低光学系统的全长的同时,视角能够变宽并且良好的像差校正能够得以执行。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在具有宽视角和高变焦比的同时带有紧凑尺寸和低成本的、具有良好成像性能的变焦镜头ZL,和一种光学设备(具有这个变焦镜头的数字静态照相机CAM)。条件表达式(1)将第一透镜组Gl的折射光焦度规定为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数值,则畸变的校正变得困难,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数值,则第一透镜组Gl的折射光焦度降低,并且佩兹伐和增加,这使得难以校正像散和场曲。在变焦时光学系统的全长也增加,这是不理想的。进而,实现宽的视角变得困难,这是不理想的。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数值是1.85。为了进一步确保效
12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数值是2. 20。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1) 的上限数值是2. 48。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数值是2. 44。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 得以满足,这里 fL2表示第二透镜L2的焦距。0. 4 < (-Π) /fL2 <0.8 (2)条件表达式( 将是塑料透镜的第二透镜L2的折射光焦度规定为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 的下限数值,则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困难,这是不理想的。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O)的上限数值,则像散和场曲的校正变得困难。由于塑料透镜的温度改变引起的焦点的移动和性能的降低变成主要问题,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0), 能够在降低温度改变的影响的同时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O)的下限数值是0.45。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O)的下限数值是0.5。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2) 的上限数值是0.73。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O)的上限数值是0.65。在第二透镜L2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C3)得以满足,这里π2表示第二透镜 L2在d线(波长λ = 587. 6nm)处的折射率,并且v2表示第二透镜L2在d线(波长λ = 587. 6nm)处的阿贝数。n2Xn2Xv2 < 77. 0 (3)条件表达式(3)将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和阿贝数规定为适当范围。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数值,则变得难以校正随着变焦比增加而增加的纵向色像差,这是不理想的。进而,在广角端状态中的场曲增加,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3),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数值是73.0。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数值是70.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4)得以满足,这里 f2表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并且fLn表示在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中的负透镜的焦距。1. 89 < f2/ (-fLn) < 2. 85 (4)条件表达式(4)规定在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中的负透镜的焦距相对于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的比率。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⑷的下限数值,则在远摄端状态中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不足,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的上限数值, 则在远摄端状态中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过度,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的下限数值是1. 94。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数值是1.99。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4) 的上限数值是2. 78。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的上限数值是2. 7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5)得以满足,这里 Rb是第六透镜L6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a表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1. 8 < (Rb+Ra) / (Rb-Ra) < 0. 1 (5)
条件表达式( 规定在第三透镜组G3的形状中的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数值,则变得难以校正彗差、像散和场曲,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数值,则变得难以在广角端状态中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5),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数值是-1.5。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数值是-1.2。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5) 的上限数值是-0.4。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数值是-0.7。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6)得以满足,这里 f2表示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0. 9 < (-fl)/f2 < 1. 4(6)条件表达式(6)规定第一透镜组Gl的焦距相对于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的比率。 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数值,则在广角端状态中畸变的校正变得困难,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数值,则第二透镜组G2的折射光焦度增加,并且球面像差和彗差的校正变得困难。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6),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数值是1.0。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数值是1.1。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6) 的上限数值是1.38。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数值是1.35。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7)得以满足,这里 Rd表示第一透镜Ll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c表示第一透镜Ll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1. 2 < (Rd+Rc) / (Rd-Rc) < -0. 1 (7)条件表达式(7)规定第一透镜Ll的形状的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7) 的下限数值,则变得难以校正彗差、像散和场曲,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数值,则在广角端状态中畸变的校正变得困难,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7),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数值是-1. 1。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数值是-1.05。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7) 的上限数值是-0.4。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数值是-0.6。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8)得以满足,这里 Σ Dl表示在光轴上从第一透镜Ll的物侧透镜表面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0. 30 < Σ Dl/ (-Π) < 0. 50 (8)条件表达式(8)规定在光轴上第一透镜组Gl的厚度的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8)的下限数值,则变得难以在广角端状态中校正像散和场曲,这是不理想的。在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数值,则在远摄端状态中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困难。进而,在回缩状态中变焦镜头的厚度增加,这是不理想的。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8), 能够在降低在回缩状态中变焦镜头的厚度的同时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⑶的下限数值是0. 33。更加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⑶的下限数值是0.35。为了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数值是0.46。为了进一步确保效果,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数值是0.42。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第六透镜L6具有非球面。通过利用非球面构成第六透镜L6的透镜表面,像散和场曲能够被校正。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第六透镜L6是塑料透镜。如果第六透镜L6是塑料透镜,则透镜能够被容易地加工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加工误差引起的、光学性能的降低,这是理想的。即便像平面移位,描绘性能也不被非常大地减弱,这是理想的。在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以下条件表达式(9)得以满足,这里v3是在d线(波长λ = 587. 6nm)处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48. 0 < v3(9)条件表达式(9)将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规定为适当范围。如果未达到条件表达式(9)的下限数值,则变得难以校正随着变焦比增加而增加的纵向色像差,这是不理想的。 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9),能够执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9)的下限数值是54. 0。更加优选的是条件表达式(9)的下限数值是60.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第三透镜L3具有非球面。利用非球面构成第三透镜L3的透镜表面,球面像差和彗差能够被校正。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构成胶合透镜。利用这种配置,纵向色像差和横向色像差能够被良好地校正。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ZL中,优选的是通过沿着光轴移动第三透镜组G3来从处于无穷远处的物到处于有限距离处的物执行聚焦。将第三透镜组G3用于聚焦能够在聚焦于处于有限距离处的物上时降低各种像差、特别地场曲和像散的波动,同时防止环境光量下降。将参考图20描述一种用于制造具有上述配置的变焦镜头ZL的方法。首先,在圆柱形透镜镜筒中组装本实施例的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 (步骤S 1)。 这里第一到第三透镜组Gl到G3中的每一个透镜均被如此置放,使得其中上述条件表达式 (1)、条件表达式( 和条件表达式C3)分别地得以满足。当在透镜镜筒中组装每一个透镜时,可以沿着光轴按照次序一次一个地在透镜镜筒中组装每一个透镜组,或者部分或者全部透镜组可以被一体地保持在保持部件上,并且然后在透镜镜筒中组装。于在透镜镜筒中组装每一个透镜组之后,在其中每一个透镜组均被组装于透镜镜筒中的状态中检查是否形成物像,即,每一个透镜组的中心是否对准(步骤S》。在检查是否形成像之后,检查变焦镜头ZL的各种操作(步骤S3)。各种操作的实例有其中执行变焦的透镜组(例如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 沿着光轴移动的变焦操作、其中从处于长距离处的物到处于短距离处的物执行聚焦的透镜组(例如第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的聚焦操作,和其中透镜的至少一个部分移动从而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手部运动模糊校正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至少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l 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增加。检查各种操作的顺序是任意的。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在具有宽视角和高变焦比的同时带有紧凑尺寸和低成本的、具有良好成像性能的变焦镜头ZL能够得以实现。
实例(实例1)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每一个实例。将首先使用图1、图2和表格1描述实例1。图I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I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I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Z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在从广角端状态(W)到远摄端状态(T)变焦时,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分别地沿着光轴移动,从而在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增加。孔径光阑S被置放在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第一透镜组G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是双凹负透镜的第一透镜Li,和是具有面向物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的第二透镜L2,并且第二透镜L2的两个透镜表面均是非球面。 第二透镜组G2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是双凸正透镜的第三透镜L3、是具有面向物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的第四透镜L4,和是具有面向物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的第五透镜L5,并且第三透镜L3的两个透镜表面均是非球面。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被胶合为胶合透镜。第三透镜组G3仅仅包括是双凸正透镜的第六透镜L6,并且第六透镜L6的、面向像平面 I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第二透镜L2和第六透镜L6是塑料透镜。通过沿着光轴移动第三透镜组G3执行从处于无穷远处的物到处于有限距离处的物的聚焦。孔径光阑S被靠近在第二透镜组G2中最靠近物定位的第三透镜L3的物侧置放, 并且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与第二透镜组G2 —起地移动。被置放在第三透镜组G3和像平面I之间的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构成。在下面示出的表格1到表格6是列出根据实例1到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每一个数据的表格。在每一个表格的[总体数据]中,f是焦距,FNo是F数,2ω是视角(最大入射角单位是“ ° ”),Y是最大像高度,BF是后焦距离(被换算成空气),并且TL是镜头全长 (被换算成空气)。在[透镜数据]中,表面编号是从物数起的透镜表面的顺序,r是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d是到下一透镜表面的距离,nd是在d线(波长λ = 587. 6nm)处的折射率,并且vd是在d线(波长λ = 587. 6nm)处的阿贝数。附于表面编号右侧的“*”示意这个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曲率半径中的“⑴”示意平面,并且省略了空气的折射率nd = 1.000000。在[非球面数据]中,非球面系数由以下条件表达式(10)给出,这里y表示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的高度,X (y)表示沿着光轴方向在高度y处的位移量,R表示参考球面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κ表示锥形系数,并且An表示η阶非球面系数(n = 4、6、8、 10)。在每一个实例中,2阶非球面系数Α2都是“0”,在这里予以省略。在[非球面数据] 中,“Ε-η” 表示 “Χ10_η”。X(y) = (y2/R)/{l+(l"K Xy2/R2)"2}+A4 X y4+A6 X y6+A8 X y8+A10 X y10 (10)在[可变距离数据]中,示出了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焦距f和每一个可变长度的数值。在[条件表达式对应数值]中,示出了对应于每一个条件表达式的数值,并且这里Π是第一透镜组Gl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组G2的焦距,fw是在广角端状态中变焦镜头ZL的焦距,fL2是第二透镜L2的焦距,fLn是在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中的负透镜的焦距,并且Σ Dl是在光轴上从第一透镜Ll的物侧透镜表面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mm”通常被用于在下文中的全部数据数值中列出的焦距f、曲率半径r、表面距离d和其它长度的单位,但是该单位不限于“mm”,因为即便光学系统被成比例地扩大或者成比例地减小,也获得了等价的光学性能。与这个实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还被用于将在以后描述的实例2到实例6的数据数值。表格1示出实例1的每一个数据。在表格1中的表面编号1到16对应于在图1 中的表面1到16,并且在表格1中的组编号Gl到G3对应于在图1中的每一个透镜组Gl到 G3。在实例1中,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六表面、第七表面和第十二表面中的每一个透镜表面均被形成为非球面。(表格1) 变焦比=4.71
广角端中间焦距远摄端CN 102385148 A说明书13/45 页
f=4.118.9219.37FNO=2.754.147.162ω=80.1440.3619.06Y=2.903.253.25BF-2.823.003.46TL=27.3324.4932.01[透镜数据]表面编号 rdndvd1-53.70960.65001.7550052.3424.59891.10003*9.57532.00001.6074027.004*227.1210(d4)5OO-0.4000(孔径光阑)6*4.70651.60001.4958982.247*-9.39770.100084.45651.45001.8348142.73942.73500.40001.9036631.27102.7198(dlO)11200.00001.70001.5315355.9512*-8.3030(dl2)13OO0.21001.5168063.8814OO0.300015OO0.50001.5168063.8816OO0.6000[非球面数据]第三表面κ = 5. 4923、A4 = -3. 00120E-04、A6 = -8. 05140E-05、A8 = 5. 12070E-06、AlO =-8. 89660E-08第四表面K=L 0000、A4 = -6. 76820E-04、A6 = -3. 72700E-05、A8 = 2. 11400E-06、AlO =3.04940E-08第六表面 κ= 0. 0395、A4 = -1. 06920E_04、A6 = 0. 00000E+00、A8 = 0. 00000E+00、A10 = 0.OOOOOE+OO第七表面κ = -4. 5000、A4 = 0. OOOOOE+OO,A6 = 0. 00000E+00,A8 = 0. 00000E+00,AlO = 0.00000E+00第十二表面κ= 1. 0000、A4 = 7. 62620E_04、A6 = -3. 12830E_05、A8 = 9. 28290E_07、A10 =
180.00000E+00
广角端 f-4.ll d4=12.195 dl0=3.709 dl2=1.456
中间焦距 8.92 4.524 8.363 1.636
远摄端 19.37 0.971 18.975 2.092
组编号 Gl G2 G3
组的第一表面 1
11
组的焦距 -9.40026 7.59000 15.04092 fl =-9.40026
f2=7.59000 fw=4.11000 fL2=16.40125 fLn=-3.22968 Σ 1=3.75 条件表达式(1) 条件表达式(2) 条件表达式(3) 条件表达式(4) 条件表达式(5) 条件表达式(6) 条件表达式(7) 条件表达式(8) 条件表达式(9)
(-fl)/fw=2.28717 (-fl)/fL2=0.57314 η2χη2χν2=69.76084 f2/(-fLn)=2.35008 (Rb+Ra)/(Rb-Ra)=-0.92028 (-fl)/f2=l.23851 (Rd+Rc)/(Rd-Rc)=-0 · 84226 Σ 1/(-Π)=0.39893 v3=82.24
以此方式,在该实例中全部条件表达式⑴到(9)均得以满足。 图2A到图2C是示出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ZL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
图2A是示出在广角端状态(f = 4. Ilmm)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图2B 是示出在中间焦距状态(f = 8. 92mm)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并且图2C是示出在远摄端状态(f = 19. 37mm)中在聚焦于无穷远上时变焦镜头的各种像差的曲线图。在示出像差的每一个曲线图中,FNo表示F数,并且A表示相对于每一个像高度的半视角。在示出像差的每一个曲线图中,分别地,d表示在d线(λ = 587. 6nm)处、 g表示在g线(λ = 435. 8nm)处、C表示在C线(λ = 656. 3nm)处并且F表示在F线(λ =486. Inm)处的像差。在示出像散的曲线图中,实线示意弧矢像面,并且虚线示意子午像面。关于示出像差的曲线图的说明对于其它实例是相同的。在实例1中,如关于像差的分别的曲线图示出地,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每一个焦距状态中,各种像差均被良好地校正,并且优良的光学性能得以呈现。结果,通过安装实例1的变焦镜头ZL,能够同样对于数字静态照相机CAM确保优良的光学性能。(实例2)现在将使用图3、图4和表格2描述实例2。图3A是描绘在广角端状态中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图:3B是描绘在中间焦距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3C是描绘在远摄端状态中变焦镜头的横截面视图。除了第一透镜组Gl的形状的一个部分,实例2的变焦镜头具有与实例1的变焦镜头相同的配置,因此每一个构件均由与实例 1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实例2的第一透镜组Gl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是具有面向物的凸面的负弯月形透镜的第一透镜Li,和是具有面向物的凸面的正弯月形透镜的第二透镜L2,并且第二透镜L2的两个透镜表面均是非球面。表格2示出实例2的每一个数据。在表格2中的表面编号1到16对应于在图3 中的表面1到16,并且在表格2中的组编号Gl到G3对应于在图3中的每一个透镜组Gl到 G3。在实例2中,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六表面、第七表面和第十二表面中的每一个透镜表面均被形成为非球面。(表格2)[总体数据] 变焦比=4.71
广角端 中间焦距远摄端
f=3.918.49 18.43
FNO-2.854.24 7.25
2(0=84.4842.08 19.92
Y=2.903.25 3.25
BF=2.882.93 3.02
TL-26.2723.33 29.85
表面编号 rd nd vd
1300.11410.6000 1.7550052.34
24.67531.1000
3* 6.61991.8500 1.6328023.35
4* 13.2374(d4)
5-0.2000 (孔径光阑)
6* 7.01171.2500 1.5920167.05
7* -12.99270.1000
8 3.54081.3000 1.8160046.639 14.27450.4000 1.7950428.69
102.3832(dlO)
111000.0000 1.9000 1.5311055.91 12* -6.9659(dl2)
13oo0.2100 1.5168063.88
14°o0.3000
15oo0.5000 1.5168063.88
160.6000[非球面数据]第三表面K=L 9047、A4 = -7. 31917E-04、A6 = -4. 48631E-05、A8 = 4. 75920E-06、AlO =-5. 79203E-08第四表面K = 3. 2860、A4 = -1. 14753E-03、A6 = -8. 71361E-06、A8 = 4. 45605E-06、AlO =-8. 73198E-08第六表面K = -3. 6643、A4 = 9. 48677E-04、A6 = -2. 49585E-05、A8 = 0. 00000E+00、AlO =0.00000E+00第七表面
κ = -1. 3464、A4 = 0. 00000E+00、A6 = 0. 00000E+00、A8 = 0. 00000E+00、A10 = 0.OOOOOE+OO第十二表面κ = -1. 5170、A4 = 3. 82584E-04、A6 = -4. 56444E-05、A8 = 1. 33199E-06、AlO =0.OOOOOE+OO
广角端 f=3.91 d4=11.785 dlO 二 3.307 dl2=1.512
中间焦距 8.49 4.318 7.786
1.557
远摄端 18.43 0.879
17.646
1.65权利要求
1. 一种变焦镜头,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至少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分别地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并且所述第二透镜是具有非球面的塑料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按照从物侧的次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并且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一个是负透镜并且另一个是正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并且以下条件表达式分别地得以满足1.50 < ("fl)/fw < 2. 52·0.4 < (-fl)/fL2 < 0. 8 n2Xn2Xv2 < 77. 0这里Π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状态中的焦距,fL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n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并且v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89 < f2/ (-fLn) < 2. 85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Ln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 8 < (Rb+Ra) / (Rb-Ra) < 0. 1这里Rb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靠近像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a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靠近物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9 < (-fl)/f2 < 1. 4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 2 < (Rd+Rc) / (Rd-Rc) < -0. 1这里R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c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30 <Σ Dl/(-fl) < 0. 50这里Σ Dl表示在光轴上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是塑料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48. 0 < v3这里v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非球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构成胶合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其中通过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从处于无穷远处的物到处于有限距离处的物执行聚焦。
13.一种光学设备,包括用于在预定表面上形成物的像的变焦镜头, 所述变焦镜头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
14.一种变焦镜头,按照从物的次序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仅仅由在其间具有空气间隔的一个负球面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的三个或者更少的透镜构成,并且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1.4 < nl2 < 1. 72.05 < fl2/(-fl) < 3. 50 2. 0 < (-fl)/IH < 3. 3这里nl2表示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折射率,Π2表示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焦距,Π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IH表示在远摄端状态中在成像平面上的最大像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8 < (-fl)/f2 < 1. 8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5. 0 < vdl < 35. 0这里vdl表示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阿贝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55. 0 < vd21 < 95. 0这里vd21表示在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正透镜当中最靠近物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负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 60 < -(R12+R11)/(R12-R11) < 1. 50这里Rll表示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12表示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25. 0 < vd22 < 55. 0这里vd22表示在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负透镜当中最靠近像的负透镜的阿贝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一个透镜构成。1
21.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组由塑料透镜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是塑料透^Ml O
23.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孔径光阑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相比被更加靠近像侧置放。
24.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其中当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变焦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一起地移动。
25.一种光学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
26.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焦镜头。
27.根据权利要求沈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 89 < f2/ (-fLn) < 2. 85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Ln表示在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当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
28.根据权利要求沈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 8 < (Rb+Ra) / (Rb-Ra) < 0. 1这里Rb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靠近像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a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的、最靠近物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29.根据权利要求沈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9 < (-fl)/f2 < 1. 4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30.根据权利要求沈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 2 < (Rd+Rc) / (Rd-Rc) < -0. 1这里Rd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c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31.根据权利要求沈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30 <Σ Dl/(-fl) < 0. 50这里Σ Dl表示在光轴上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透镜表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距离。
32.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变焦镜头。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0. 8 < (-fl)/f2 < 1. 8这里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34.根据权利要求32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15. 0 < vdl < 35. 0这里vdl表示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阿贝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2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得以满足 55. 0 < vd21 < 95. 0这里vd21表示在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正透镜当中最靠近物的正透镜的阿贝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2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负球面透镜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60 < -(R12+R11)/(R12-R11) < 1. 50这里Rll表示物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12表示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一种变焦镜头(ZL),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其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是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塑料透镜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G2)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和具有负折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三透镜组(G3)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并且条件表达式1.50<(-f1)/fw<2.52、0.4<(-f1)/fL2<0.8、n2×n2×v2<77.0分别地得以满足。
文档编号G02B15/177GK102385148SQ20111026313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仓茂孝道, 真杉三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