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21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治具,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缩写为LCM)即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缩写为IX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目前,在生产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缩写为LCM)时,尤其是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在产品的各结构件没有设计好时,需要对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缩写为IXD)面板、背光源等部件进行测试。在利用测试治具对液晶显示模组OXD Module,缩写为LCM)进行测试时,压板上的压头会对其进行挤压,为了避免压头对液晶显示模组OXD Module,缩写为LCM)造成硬压伤,通常利用胶带直接将缓冲垫黏贴在压头上,此种方式存在缓冲垫容易脱落的缺点。另外,现有技术中,测试治具上的轴孔为一密封圆孔,一般先对结构件进行外形切割,再对其进行钻孔,因为此两个步骤中工作台面不同,且二次固定会带来加工偏差,同时,由于工件厚度问题电钻钻孔容易出现打孔不稳,造成轴孔与结构件基准面不垂直的问题。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测试治具,可以解决缓冲垫容易脱落的问题,并且还可以使结构件与设置在它们上面的轴孔同时线切割加工,以保证孔和基准面的垂直度,是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测试治具中存在的缓冲垫容易脱落及结构件与位于其上的轴孔二次加工会影响轴孔与结构件基准面之间的垂直度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治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治具,用于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测试,包括承载座、支架、 第一转轴、压板、第二转轴及卡扣装置。承载座用于承载待测液晶显示模组。支架设于承载座的一侧,具有第一轴孔与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轴孔贯通并延伸至支架的侧边。压板通过第一转轴装配于支架上,包括板体、压头与缓冲垫,压头设置于板体底面上,压头凹设有一卡槽;缓冲垫卡合于卡槽内,且突出于压头的底端。卡扣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配于板体上远离支架的一侧,用以固定压板与承载座,且卡扣装置具有第二轴孔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轴孔贯通并延伸至卡扣装置的侧边,其中,支架及卡扣装置分别以线切割加工一道工序制成。优选地,缓冲垫由软性材料制成。优选地,软性材料为硅胶。优选地,卡槽的断面为一等腰梯形。优选地,缓冲垫的断面为一等腰梯形以与卡槽配合。优选地,缓冲垫大于卡槽的范围。优选地,承载座上设置一凹槽与卡扣装置配合以固定压板与承载座。
3
优选地,板体上设置有第三轴孔以与第一轴孔相配合,使压板通过第一转轴装配于支架上。优选地,板体上设置有第四轴孔以与第二轴孔相配合,使卡扣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配于板体上。采用本发明在压头上设置卡槽,通过将缓冲垫卡合于卡槽内以防止其脱落,并在轴孔的侧边设置开口使工件与轴孔同时切割以保证轴孔和工件基准面的垂直度。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压头与缓冲垫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支架上第一轴孔与第一开口的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1中卡扣装置上第二轴孔与第二开口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测试治具压盖1用于对液晶显示模组2的测试,包括承载座10、支架11、第一转轴12、压板(未标示)、第二转轴 13及卡扣装置14。承载座10用于承载液晶显示模组2,并且其上设置有一凹槽101。支架 11设置于承载座10的一侧,用来支撑并连接压板。压板通过第一转轴装配于支架11上, 并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2旋转压合于放置有液晶显示模组2的承载座10上,以对液晶显示模组2进行测试。压板包括板体15、压头16与缓冲垫17,板体15上更设置有第三轴孔与第四轴孔(未标示)。卡扣装置14位于板体15上远离支架11的一侧,可通过第二转轴13 旋转以与承载座10上的凹槽101相配合,来固定压板与承载座10。图2示出了图1中压头与缓冲垫的放大图。结合图1参照图2,压头16设置于板体15的底面上,压头16的底部凹设有一卡槽161。缓冲垫17卡合于卡槽161内,本实施例中缓冲垫17为软性材料制成,更具体的是为硅胶。为了能使缓冲垫17仅仅地卡合于卡槽 161内,不易造成脱落,缓冲垫17略大于卡槽161,且卡槽161的断面可以设计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此时缓冲垫17配合卡槽161的设计,其断面也为上宽下窄地等腰梯形。依此设计,缓冲垫17会仅仅地卡合于卡槽161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压头15上通过双面胶黏贴缓冲垫导致的缓冲垫17易脱落的问题。另外,缓冲垫17卡合于卡槽161内时突出于压头16的底端,这样设计目的是当压板压合于放置有液晶显示模组2的承载座10时, 避免对液晶显示模组2造成硬压伤。图3示出了图1中支架上第一轴孔与第一开口的放大图。结合图1参照图3,支架11具有第一轴孔111与第一开口 112,第一开口 112与第一轴孔111贯通,并且第一开口 112从第一轴孔111处一直延伸至支架11的侧边113。其中,在制造支架11的过程中, 支架11的外形与第一轴孔111通过线切割一道工序制成。具体地说,先切割工件形成支架 11的外形,随后在支架11的侧边113上切割形成第一开口 112,然后利用第一开口 112直接切割形成第一轴孔111。因此,第一轴孔111与支架11的外形可以在同一步骤中完成,保证了第一轴孔111与支架11的基准面114之间的垂直度。第一轴孔111与板体上的第三轴孔相配合,第一转轴12穿过第一轴孔111与第三轴孔,压板通过第一转轴12装配于支架 11上。
图4示出了图1中卡扣装置上第二轴孔与第二开口的放大图。结合图1参照图4, 卡扣装置14具有第二轴孔141与第二开口 142,第二开口 142与第二轴孔141贯通,并且第二开口 142从第二轴孔141处一直延伸至卡扣装置14的侧边143。与支架11相同,卡扣装置14的外形与第二轴孔141同样是通过线切割一道工序制成的,具体地说,先切割工件形成卡扣装置14的外形,随后在卡扣装置14的侧边143上切割形成第二开口 142,然后利用第二开口 142直接切割形成第二轴孔141。因此,第二轴孔141与卡扣装置14的外形也在一个步骤中完成,保证了第二轴孔141与卡扣装置14的基准面144之间的垂直度。第二轴孔141与第四轴孔相配合,第二转轴13穿过第二轴孔141与第四轴孔。卡扣装置14通过第二转轴13装配于板体15上远离支架11的一侧,并可以与凹槽101配合,使压板固定于承载座10上。采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压头上设置卡槽,通过将缓冲垫卡合于卡槽内以防止其脱落,并在轴孔的侧边设置开口使工件与轴孔同时切割以保证轴孔和工件基准面的垂直度。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测试治具,用于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承载所述待测液晶显示模组;支架,设于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所述支架具有第一轴孔与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轴孔贯通并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侧边;第一转轴;压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装配于所述支架上,包括板体;压头,设置于所述板体底面上,所述压头凹设有一卡槽;以及缓冲垫,卡合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缓冲垫突出于所述压头的底端;第二转轴;以及卡扣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装配于所述板体上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卡扣装置用以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承载座,且卡扣装置具有第二轴孔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轴孔贯通;其中,所述支架及所述卡扣装置分别以线切割加工一道工序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由软性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材料为硅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断面为一等腰梯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的断面为一等腰梯形以与所述卡槽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大于所述卡槽的范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置一凹槽与所述卡扣装置配合以固定所述压板与所述承载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三轴孔以与所述第一轴孔相配合,使所述压板通过第一转轴装配于所述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四轴孔以与所述第二轴孔相配合,使所述卡扣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配于所述板体上。
全文摘要
一种测试治具,用于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测试,包括承载座、支架、第一转轴、压板、第二转轴及卡扣装置。承载座承载待测液晶显示模组。支架设于承载座一侧,具有第一轴孔与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轴孔贯通并延伸至支架侧边。压板通过第一转轴装配于支架上,包括板体、压头与缓冲垫,压头设置于板体底面,压头凹设有卡槽;缓冲垫卡合于卡槽内,且突出于压头底端。卡扣装置通过第二转轴装配于板体上远离支架的一侧,以固定压板与承载座,且卡扣装置具有第二轴孔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轴孔贯通并延伸至卡扣装置侧边,支架及卡扣装置分别以线切割加工一道工序制成。本发明可防止缓冲垫脱落,并使工件与轴孔同时切割保证轴孔和工件基准面的垂直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445778SQ20111043867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孙洪瑞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