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24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被转印的显像剂图像热定影到片状物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热定影装置中,如公布号为No. 2005-1020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管状薄膜,布置在薄膜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器,与薄膜共同提供了夹持区域的按压辊,和位于薄膜内侧用于引导薄膜旋转的凸缘。在传统的热定影装置中,凸缘设置有包括可移动壁的薄膜滑动部分,该可移动壁可在薄膜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壁包括具有圆弧形状的外表面。可移动壁的外表面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发生表面接触。可移动壁被弹簧推动以向薄膜提供张力。因此,防止薄膜的松弛。然而,在这种传统的定影装置中,弹簧没有直接将张力提供给薄膜(柔性的筒状构件),而是经由可移动壁将张力提供给筒状构件。因此,弹簧的推动力不能被准确地传递到筒状构件,从而张力不能稳定地施加在筒状构件上。此外,因为凸缘包括了可移动壁和弹簧,定影装置的构件数目增加并且结构复杂。因此,增加了用于定影装置的成本,降低了定影装置的可装配性。此外,可移动壁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发生表面接触。因此,增大了可移动壁和筒状构件之间的接触表面,从而增大了筒状构件的旋转转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将张力提供到筒状构件但是不会增加构件数目和接触表面面积的定影装置。为了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柔性的筒状构件、 夹持构件、支撑构件和板簧构件。柔性的筒状构件可沿着移动方向上作圆周运动并且具有内周表面。夹持构件被布置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支撑构件被构造成与夹持构件协同提供夹持区域,在夹持区域上,支撑构件与夹持构件将筒状构件夹持在支撑构件和夹持构件之间。板簧构件被布置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板簧构件被构造成在筒状构件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推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优选地,板簧构件具有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的表面,并且板簧构件具有弯曲的形状。优选地,板簧构件的表面的曲率大于筒状构件的曲率。优选地,筒状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对引导构件, 一对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位于端部中对应的一个端部上,一对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引导表面,引导表面构造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筒状构件的圆周运动。板簧构件包括一对板簧构件,一对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定位在端部中对应的一个端部上,一对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臂部分,臂部分在筒状构件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在运动方向上位于下游的端部,臂部分的端部被构造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每个板簧构件被布置成使得臂部分与引导表面在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重叠。优选地,筒状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单个附接构件, 单个附接构件位于筒状构件的内部,并在轴线方向上从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板簧构件包括附接到附接构件的至少两个板簧构件。优选地,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柱,支柱位于筒状构件的内部,并且支撑夹持构件,支柱由此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支撑构件的负载。附接构件被固定到支柱。优选地,附接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附接构件的端部被固定到支柱。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在邻近于附接构件的每个端部被固定到支柱的部分中相应的一个部分的相应的一个位置被分别附接到附接构件上。


图1是显示了激光打印机的结构的示意截面图,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图2是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截面图;图3是显示了板簧部分的外周的放大立体图;和图4是显示了定影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引导构件被省略。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将参考图1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1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 以下将参考图2到图4描述定影装置100的结构和定影装置100周围的部分及构件。<激光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设置有可移动的前盖21的主框架2。在主框架2 内,设置有用于供应片状物P的片状物供应单元3、曝光单元4、用于将色粉图像(显影剂图像)转移到片状物P上的处理盒5、和用于将色粉图像热定影到片状物P上的定影装置100。在整个说明书中,假设激光打印机1被布置在想要被使用的位置上,词语“上”, “下”,“右”,“左” “前”,“后”等等将会在整个说明书中使用。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左侧、 右侧、近侧、远侧分别为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片状物供应单元3布置在主框架2的下部分。片状物供应单元3包括用于容纳片状物P的片状物供应盘31、用于举起片状物P的前侧的升降板32、片状物供应辊33、片状物供应垫34、纸尘移除辊35,36、和套准棍37。每个容纳在片状物供应盘31中的片状物P通过升降板32被向上引导到片状物供给辊33,通过片状物供应辊33和片状物供应垫34被分离,并且经过纸尘移除辊35、36和套准棍37被朝向处理盒5传送。曝光单元4被布置在主框架2的上部分。曝光单元4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没有显示)、被旋转驱动的多角镜41、透镜42,43、和反射镜44,45,46。在曝光单元4中,激光发射单元适配成基于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由图1中的虚线表示),以便激光束依次被多角镜 41、透镜42、反射镜44,45、透镜43和反射镜46偏转或通过多角镜41、透镜42、反射镜44、 45、透镜43和反射镜46。感光鼓61的表面被激光光束高速扫描。处理盒5被布置在曝光单元4下方。处理盒5通过由在打开位置的前盖21限定的前开口相对于主框架2可拆卸或可附接。处理盒5包括鼓单元6和显影单元7。鼓单元6包括感光鼓61、充电器62和转印辊63。显影单元7被可拆卸地安装到鼓单元6。显影单元7包括显影辊71、色粉供应辊72、调节片73、和容纳有色粉(显影剂) 的色粉容纳部分74。在处理盒5中,在感光鼓61的表面通过充电器62被均勻地充电之后,表面被来自曝光单元4的激光束高速扫描。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由此被形成在感光鼓61表面上。 容纳在色粉容纳部分74中的色粉经由色粉供应辊72被供应到显影辊71。色粉在显影辊 71和调节片73之间被传送,以便沉积在显影辊71上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薄层。沉积在显影辊71上的色粉被供给到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因此,对应于静电潜像的可见的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61上。然后,片状物P在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被传送,以便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定影装置100被布置在处理盒5的后方。当片状物P通过定影装置100时,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的色粉图像(色粉)被热定影在片状物P上。热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片状物 P被通过传送辊23和M传送,以排出到输出盘22。<定影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包括作为筒状构件的熔融薄膜110、卤素灯120、作为夹持构件的夹持板130、反射板140、作为支撑构件的按压辊150、支柱160、一对引导构件 170(只显示了一个引导构件170)、附接构件180、和一对板簧构件190。熔融薄膜110是具有耐热性和柔性的管状构造。熔融薄膜110被布置成覆盖卤素灯120、夹持板130、反射板140、支柱160、附接构件180和板簧构件190。熔融薄膜110的每个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被固定在定影装置100上的主框架上的引导构件170(以下将会描述)的引导表面172A引导,以便熔融薄膜110在圆周移动方向上可作圆周移动,该圆周移动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表示。卤素灯120是加热夹持板130和熔融薄膜110(夹持区域N)的加热器,用于通过产生辐射热来加热片状物P上的色粉。卤素灯120被定位在熔融薄膜110的内部空间中, 并与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和夹持板130的内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夹持板130适于接收来自按压辊150的压力并且用于接收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夹持板130被定位成使得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与夹持板130滑动接触。夹持板 130通过熔融薄膜110将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传送到片状物P上的色粉。夹持板130 由热导率高于由钢制成的支柱160(将以下描述)的热导率的材料制成,例如铝。更具体地说,夹持板130通过弯曲铝板形成并通过熔融薄膜110将辐射热从卤素灯120传送到片状物P上的色粉。诸如氟润滑脂的润滑剂(没有显示)放置在夹持板130和熔融薄膜110之间。因此,因为夹持板130和熔融薄膜110之间的滑动阻力被减低,熔融薄膜110能够平滑地旋转。夹持板130具有被涂上黑色或设置有吸热构件的的内(上)表面,以有效地吸收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反射板140被适配成将来自卤素灯120并在前后方向和在向上的方向上传播的辐射热反射到夹持板130。如图2所示,反射板140被定位在熔融薄膜110的内部空间中,并以预定距离围绕着卤素灯120。因此,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能够有效地集中在夹持板 130上以及时地加热夹持板130和熔融薄膜110。反射板140被构造成U形横截面并由诸如铝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对红外线远和红外线具有高反射率。反射板140具有U形反射部分141和从反射部分141的每个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凸缘部142。为了提高热反射率,在用于镜面反射的铝反射板140的表面上进行镜面抛光。如图2所示,按压辊150被定位在夹持板130下方。按压辊150由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按压辊150被弹性形变,以与夹持板130夹持熔融薄膜110,从而提供夹持区域N, 用于将片状物P夹持在按压辊150和熔融薄膜110之间。换句话说,按压辊150通过熔融薄膜110按压夹持板130,提供了按压辊150和熔融薄膜110之间的夹持区域N。为了提供夹持区域N,按压辊150和夹持板130中的一个能够通过诸如弹簧的推动构件,抵抗按压辊 150和夹持板130中余下的一个而被推动。按压辊150被布置在主框架2中的驱动源(没有显示)旋转地驱动。因为在熔融薄膜110和片状物P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按压辊150的旋转,熔融薄膜110沿着夹持板130 作圆周移动。通过热量和压力,在片状物P经过在按压辊150和熔融薄膜110之间的夹持区域N的期间,在片状物P上的色粉图像能够被热定影。支柱160被适配成通过反射板140的凸缘部142支撑夹持板130的端部,支柱160 由此接收来自按压辊150的负载。因为夹持板130推动按压辊150,所以负载是相对于夹持板130推动按压辊150的力的反作用力。支撑杆160具有符合覆盖反射板140的反射部分141的外形的U形构造。更具体地说,支柱160具有相对于反射板140面对卤素灯120的内表面和被熔融薄膜110包围的外表面。支柱160由弯曲成U形的钢板制成,由此具有相对较高地硬度。因此,由夹持板130、反射板140和支柱160共同组成的组件中,凸缘部分142被夹在夹持板130和支柱160之间。因此,由于定影装置100的运转而引起的振动所导致的反射板140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能够被抑制。此外,因为具有高硬度的支柱 160支撑反射板140的凸缘部142,所以能够确保反射板140的硬度。引导构件170由诸如树脂的热绝缘材料制成。引导构件170的每一个被布置在熔融薄膜110的每一个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引导构件170用于引导熔融薄膜110的圆周移动。 更具体地说,每一引导构件170被设置成抑制熔融薄膜11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如图3 所示,引导构件170包括支撑部分171、引导部分172和限制部分173。支撑部分171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卤素灯120、夹持板130、反射板140、支柱160和附接构件180的在宽度方向上两端的端部。因为已知的构造能够应用在用于支撑支柱160 等的详细构造中,所以本说明书中将省略对详细构造的解释。引导部分172包括一对壁,该对壁中的每个从支撑部分171的内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突出。每个引导部分172具有大致为弓形的横截面形状。引导部分172被插放到筒状熔融薄膜110中。即,每个引导部分172具有引导表面172A,该引导表面172A是熔融薄膜110的径向上的外表面,并与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熔融薄膜110的圆周移动。当熔融薄膜110通过它的圆周移动向左或向右移动时,每个限制表面173与熔融薄膜110的端部表面接触。因此,限制表面173限制了熔融薄膜110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附接构件180适于附接板簧构件190,并且附接构件180被沿着支柱160被定位。 如图4所示,更具体地说,附接构件180具有大致L形的横截面,并从熔融薄膜110在宽度方向(熔融薄膜11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熔融薄膜110的另一端。附接构件180 由诸如耐热的树脂或钢板制成。只有单个的附接构件180设置在定影装置100上并通过螺纹构件189固定到支柱 160的上表面。具体来说,附接构件180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被固定到具有高硬度的支柱160上。换句话说,附接构件18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没有被固定到支柱160上。如图3所示,板簧构件190适于通过将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朝着熔融薄膜110 的径向外部推动来限制熔融薄膜Iio的松弛。即,板簧构件190防止熔融薄膜110径向向内变形。板簧构件190通过弯曲钢板或不锈钢板等制成,并具有基座部分191和臂部分192。如图2和图3所示,臂部分192从基座部分191向上延伸,并进一步在熔融薄膜 110的圆周方向(熔融薄膜110的圆周移动方向)上延伸。臂部分192的端部被构造成在竖直方向上自由地移动。臂部分192具有端部192A,该端部192A定位在熔融薄膜110的圆周移动方向上的下游,臂部分192并被构造成当端部192A与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接触时,向下弹性变形。当臂部分192弹性变形时,反作用力产生在臂部分192上。因此,臂部分192的反作用力在熔融薄膜110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推动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当熔融薄膜110作圆周移动时,端部192A与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端部192A具有与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的表面,并该表面被弯曲使截面呈弯曲的形状。更具体地说,端部192A的曲率大于熔融薄膜110的曲率。因此,端部 192A和熔融110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更接近于线接触而不是面接触(参见图3的粗虚线)。因此,臂部分192和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如图4所示,一对板簧构件190被设置在熔融薄膜1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每个基座部分191通过螺纹构件199被附接到附接构件180的上表面,以便每个板簧构件190被布置在熔融薄膜110的内部。更具体地,每个板簧构件190被附接到附接构件 180被固定到支柱的部分上,即,靠近螺纹构件189并在螺纹构件189左右方向上的外侧。 换句话说,每一个板簧构件190在邻近附加构件180的每个端部被固定到支柱160的每个相应部分的位置上,被分别地附接到附接构件180上。如图3所示,每个板簧构件190的臂部分192位于与引导构件170的引导表面172A 在左右方向上(熔融薄膜110的轴线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相同位置)上。因此,与板簧构件190被设置在引导表面172A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时相比,臂部分192能够稳定地施加张力到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板簧构件190被布置成能够与熔融薄膜110的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因此,板簧构件190在熔融薄膜110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推动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因此,板簧构件190的推动力能够准确地被传递到熔融薄膜110,并且因此,张力能够稳定地作用在熔融薄膜100上。板簧构件190能够通过弯曲诸如板型钢、不锈钢板等的单个金属板被制成为单个零件。因此,与具有弹簧推动设置在凸缘上的可移动壁的传统定影装置相比,零件的数量能够减小。
此外,因为端部192A的曲率大于熔融薄膜110的曲率,板簧构件190与熔融薄膜 110线接触。因此,与具有圆弧形状的外表面的可移动壁与薄膜的内周表面面接触的的传统定影装置相比,臂部分192和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相应地, 能够抑制熔融薄膜110的旋转转矩的增加,并且熔融薄膜100能够稳定地作圆周移动。板簧构件192被定位在熔融1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便每个板簧构件190的臂部分192位于与引导构件170的引导表面172A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臂部分 192能够以稳定并且平衡的方式将张力提供到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上。因此,熔融薄膜 100能够稳定地作圆周移动。两个板簧构件190被设置并且固定到单个附接构件180。换句话说,两个板簧构件190被固定到相同的构件上。因此,每一板簧构件190能够将具有基本上相同强度的张力提供到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因此,与两个可移动壁被分别地设置在凸缘的两端部分上的传统定影装置比较,臂部分192能够以平衡的方式将张力提供到熔融薄膜110的内周表面上。因此,熔融薄膜100能够稳定地作圆周移动。因为附接有板簧构件190的附接构件180被固定到具有高硬度支柱160,所以板簧构件190能够被稳定地固定。因此,主要的弹簧构件190的推动力能够准确地被传递到熔融薄膜110,张力能够稳定地作用在熔融薄膜110上。因为每个板簧构件190被附接到附接构件180被固定到支柱160的部分上,即, 靠近螺纹构件189的位置上,所以能够提高板簧构件190的稳定性。因此,主要的弹簧构件190的推动力能够准确地被传递到熔融薄膜110,因此,张力能够稳定地施加在熔融薄膜 110 上。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成了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做出修改和变形,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板簧构件190被附接到靠近螺纹构件189并在螺纹构件189 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附接构件180被固定到支柱160的位置)。然而,每个板簧构件 190可以被附接到靠近螺丝钉189并在螺纹构件189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板簧构件190通过螺纹构件189被附接到附接构件180上。 然而,板簧构件的附接方法并不局限于螺纹构件。上述实施例,附接构件180被固定到支柱160。然而,附接构件可以被固定在引导构件170(支撑部分171)上。需要注意的是,优选地,附接构件被固定在高硬度构件上以稳定地固定板簧构件。此外,尽管上述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附接构件,附接构件可以通过装配多个组件构成。在上述实施例中,与支柱160为不同构件的附接构件180被用作附接有板簧构件 190的附接构件。然而,支柱160可以被用作附接有板簧构件190的附接构件。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板簧构件190的臂部分192位于与引导部分172的引导表面172A在左右方向上(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每个板簧构件190的臂部分192可以位于在引导表面172A(引导部分172)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也就是说,臂部分可以不与引导表面在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重叠。上述实施例中,臂部分192的端部192的弯曲形状通过弯曲端部192A(与筒状构件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表面)形成。弯曲的形状由磨削臂部分与筒状构件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表面形成。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板簧构件190。板簧构件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板簧构件。例如,可以设置单个板簧构件或三个板簧构件。如果在附接构件180上设置有三个板簧构件,第三个板簧构件190可以在对应于熔融薄膜1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位置。 此外,如果附接构件180上设置有单个板簧构件而不是两个板簧构件190,单个板簧构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需要注意的是,优选地,板簧构件基于筒状构件在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被对称地设置在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以将张力以平衡方式提供到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上。以上的板簧构件190的构造只是一个示范例,并不局限于此。即,板簧构件的具体构造可以改变,只要改变的板簧构件具有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板簧构件190的功能和效果。例如,板簧构件可以通过将细长的金属板弯曲成锐角的截面而形成。以上的引导构件170的构型只是一个示范例,并不局限于此。即,只要改变的引导构件能够引导筒状构件的圆周移动,引导构件的具体构型可以改变。例如,引导构件可以具有凸缘的形状。上述实施例中,反射板140和支柱160设置在定影装置100上。然而,可以只设置有支柱(不设置反射板),也可以不设置反射板和支柱。如果不设置反射板140,反射表面形成在支柱160的内表面上。上述实施例中,按压辊150被用作支撑构件。然而,支撑构件可以是类似带的按压构件。在上述实施例中,卤素灯120(卤素加热器)被用作热发生器。然而,热发生器可以是红外线加热器或碳加热器。上述实施例中,夹持板130被用作夹持构件。然而,夹持构件可能不是板形的。此夕卜,上述实施例中,夹持板130接收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并且将辐射热传送到熔融薄膜 110(筒状构件)。例如,夹持构件可以是类似板形的陶瓷加热器,其布置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产生并且向筒状构件传递热量。在上述实施例中,普通纸和明信片被用作片状物P。然而,OHP纸也是可以使用的。在上述描述的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为单色打印机。然而,颜色激光打印机、LED激光打印机、多功能装置也是可以使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可沿着运动方向作圆周运动并且具有内周表面;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滑动接触;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夹持构件协同提供夹持区域,在所述夹持区域上,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夹持构件将所述筒状构件夹持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和板簧构件,所述板簧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所述板簧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推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构件具有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滑动接触的表面,并且所述板簧构件具有弯曲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构件的所述表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筒状构件的曲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并且进一步包括一对引导构件,所述一对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位于所述端部中对应的一个端部上,所述一对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构造成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所述筒状构件的圆周运动;并且其中,所述板簧构件包括一对板簧构件,所述一对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定位在所述端部中对应的一个端部上,所述一对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臂部分,所述臂部分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在所述运动方向上位于下游的端部,所述臂部分的端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筒状构件的所述内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每个所述板簧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臂部分与引导表面在筒状构件的轴线方向上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筒状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并且进一步包括单个附接构件,所述单个附接构件位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从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并且其中,所述板簧构件包括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的至少两个板簧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进一步包括支柱,所述支柱位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并且支撑所述夹持构件,所述支柱由此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支撑构件的负载;并且其中,所述附接构件被固定到所述支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构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端部,所述附接构件的所述端部被固定到所述支柱;并且其中,所述板簧构件中的每一个在邻近于所述附接构件的每个端部被固定到所述支柱的部分中相应的一个部分的相应的一个位置被分别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上。
全文摘要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柔性的筒状构件、夹持构件、支撑构件和板簧构件。柔性的筒状构件可沿着移动方向上作圆周运动并且具有内周表面。夹持构件被布置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支撑构件被构造成与夹持构件协同提供夹持区域(N),在夹持区域(N)上,支撑构件与夹持构件将筒状构件夹持在支撑构件和夹持构件之间。板簧构件被布置成与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并且板簧构件被构造成在筒状构件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推筒状构件的内周表面。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540835SQ2011104410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石田圭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