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16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具体是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勻的光源,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光源1、导光板2、反射片3、背板4、增光板5和胶框6构成。光源1安装于导光板2相对的两端面上,目前常用的光源有冷阴极灯管、热阴极灯管、发光二极管及电激发光片等,其中冷阴极灯管具有高辉度、高效率、寿命长、高演色性等特性,加上圆柱状外形,因此很容易与光反射组件组合成薄板状照明装置,故目前以冷阴极灯管为主流。使用时,光源1外罩设有一灯罩11,灯罩11用于将光源1所发出的光线集中反射至灯罩11的开口处。如图1所示,导光板2呈平板状结构,安装时,导光板2的两端面分别由灯罩11的开口伸至灯罩11内接近光源1的位置,此两端面即为导光板2的入光面21,通过入光面21接受来自光源1的光线,再由导光板2将线光源转化为分布成均勻的面光源。反射片3贴设于导光板2的内底面,将自内底面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2中,防止光源泄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增光板5叠设于导光板2的外底面,光自导光板2射出后其光的指向性较差,因此必须利用增光板5来修正光的方向,其原理藉由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線、提高正面辉度的目的,以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益。背板4设置于反射片的内侧,为增光板5、导光板2、光源1和反射片3提供底部支撑并固定电路板。胶框6分别包覆设置于光源1的外侧,其横截面大致呈L型,与背板4相配合用于支撑并保护内部材料。现有的这种背光模组,其导光板的入光面为平面结构,从而导致光源的利用率有限,若要提升背光亮度,则只能通过增加增光板等方式来实现,如此,将提高背光模组的成本。因此,在不增加成本之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做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可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源利用率,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0014]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具有呈平板结构的导光板本体,此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曲面结构。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光源的相应侧的形状相对应设置。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与单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弧面状。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与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双弧面状。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入光面设计为曲面结构,与现有入光面呈平面结构的导光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增大了其入光面的受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可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本实用新型中,将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光源的相应侧的形状相对应设置,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光源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

图1为传统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导光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导光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导光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冷阴极灯管-1导光板-2导光板本体_2a导光板本体_2b反射片-3背板-4增光板-5胶框-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具有呈平板结构的导光板本体加,此导光板本体加的入光面21a为曲面结构,从而增大了入光面21a的受光面积,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可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本实施例的新型导光板,适用于以单根冷阴极灯管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了光源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入光面21a设计成与单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弧面状。
a b1112 2 2Illl
-I面面面罩光光光灯入入入[0039]本实施例的新型导光板,其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背光模组的光源1采用单根冷阴极灯管,导光板的入光面21a设计成与单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弧面状。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具有呈平板结构的导光板本体2b,此导光板本体2b的入光面21b为曲面结构,从而增大了入光面21b的受光面积,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可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本实施例的新型导光板,适用于以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了光源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入光面21b设计成与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双弧面状。本实施例的新型导光板,其使用状态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的光源1采用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导光板的入光面21b设计成与此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双弧面状。
权利要求1.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具有呈平板结构的导光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此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曲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光源的相应侧的形状相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与单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为与并排的两根冷阴极灯管的柱面相对应的双弧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新型导光板,其入光面设计为曲面结构,与现有入光面呈平面结构的导光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增大了其入光面的受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光源利用率,可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本实用新型中,将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光源的相应侧的形状相对应设置,可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光源利用率,提升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
文档编号G02B6/00GK202330758SQ2011204632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柯钦怀 申请人:宝诺(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