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块化滑板的维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39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模块化滑板的维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维护打印头的维护系统、设备和方法,并且涉及此类系统和设备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具体地讲,提供了对流体喷射打印头(例如喷墨打印头)的维护。更具体地讲,提供了对喷墨介质宽度打印头的维护。
背景技术
大多数喷墨打印机具有扫描式或往复式打印头,该打印头在介质沿着介质供给路径递增地前进时在整个打印宽度中被重复扫描或往复。这允许紧凑和低成本的打印机布置方式。然而,鉴于对每次扫描中介质的递增停止和启动所导致的扫描移动和时间延误的精确控制,基于扫描式打印头的打印系统在机械上为复杂和缓慢的。介质宽度打印头通过提供跨越介质的固定打印头来解决该问题。此类介质宽度打印机提供了高性能,但介质宽度打印头中的大型喷墨喷嘴阵列却难以维护。例如,需要维护打印头,但这在该喷嘴阵列的长度等于介质的宽度时变得异常困难。此外,维护站通常需要偏离打印头设置,以便不妨碍介质传送。一些以前的系统在未进行打印时将打印头移动至维护站。然而,当打印头返回到其操作位置时,其为了正确打印而进行的对齐易于偏移,直到最终可见的伪影需要硬件和/或软件机构来重新对齐该打印头时。在其它以前的系统中,当打印头升高至足够高于介质路径时,服务站从其偏离位置平移以维护这些打印头。这两种系统设计存在打印机宽度尺寸大、设计和控制复杂以及难以使打印头保持对齐的缺点。此外,这些系统增加了打印机的尺寸。因此,需要具有一种对介质宽度打印系统而言更简单、更紧凑且更有效的介质宽度打印头维护方案。此外,因为需要使介质供给错误最小化,所以此类介质宽度打印机中采用的高介质传送速度通常会导致这些打印机中使用更复杂的介质传送系统。因此,需要具有一种对介质宽度打印系统而言更简单且更可靠的介质传送方案。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系统,该系统包括:相对于打印头可滑动地布置的滑板;由滑板支承的介质台板模块;由滑板支承的封盖机模块;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和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性地滑动滑板以将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之一与打印头对齐,并且用于将对齐的模块移动至邻近打印头的位置。任选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串联布置在滑板上。任选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每个均具有对应于介质宽度的长度。
任选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滑板的选择性滑动的齿条和齿轮机构。任选地,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与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以及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以便每个均与齿条和电机中相应的一者率禹接。任选地,选择机构还包括用于感测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位置的传感器。任选地,选择机构还包括连接至传感器和电机的控制器。任选地,控制器响应于传感器输出的感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的操作。任选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对齐的模块的所述移动的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包括用于与对齐的模块接合的提升臂和用于使提升臂提升和下降接合的模块的电机,提升位置邻近打印头。任选地,提升机构还包括与电机接合的凸轮,该凸轮被布置成与提升臂接合和脱离,以引起接合的模块的所述提升和下降。任选地,提升机构还包括附接至提升臂以使提升臂偏向下降位置的弹簧。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介质宽度打印头;相对于打印头可滑动地布置的滑板;由滑板支承的介质台板模块;由滑板支承的封盖机模块;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和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性地滑动滑板以将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之一与打印头对齐,并且用于将对齐的模块移动至邻近打印头的位置。任选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串联布置在滑板上。任选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每个均具有对应于介质宽度的长度。 任选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滑板的选择性滑动的齿条和齿轮机构。任选地,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与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以及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以便每个均与齿条和电机中相应的一者率禹接。任选地,选择机构还包括用于感测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位置的传感器。任选地,选择机构还包括连接至传感器和电机的控制器。任选地,控制器响应于传感器输出的感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的操作。任选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对齐的模块的所述移动的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包括用于与对齐的模块接合的提升臂和用于使提升臂提升和下降接合的模块的电机,提升位置邻近打印头。任选地,提升机构还包括与电机接合的凸轮,该凸轮被布置成与提升臂接合和脱离,以引起接合的模块的所述提升和下降。任选地,提升机构还包括附接至提升臂以使提升臂偏向下降位置的弹簧。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护打印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用打印头打印时,将模块化滑板相对于打印头平移,以便使由滑板支承的介质台板1吴块与打印头对齐;在用打印头打印后,将滑板相对于打印头平移,以便使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与打印头对齐,并且操作擦拭器模块的擦拭器滚筒,以便擦拭打印头的打印面;并且在所述擦拭后和在用打印头开始打印前,将滑板相对于打印头平移,以便使由滑板支承的封盖机模块与打印头对齐,以便对打印头的打印面进行封盖。任选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每个均具有对应于介质宽度的长度。任选地,滑板通过该滑板的齿条上的小齿轮的操作来平移。任选地,滑板包括与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以及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以便每个均与齿条和电机中相应的一者耦接。任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传感器来感测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相对于打印头的位置。任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每个对齐的模块相对于滑板位移,以将对齐的模块邻近打印头放置。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打印辅助设备,该设备包括:台板,其用于在通过打印头在介质上打印期间支承该介质;和设置在台板内的吸芯元件,该吸芯元件由多孔材料形成,以使得所述台板上的流体通过芯吸从台板输送至该多孔材料。任选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台板和吸芯元件每个均具有大于介质宽度的长度。任选地,台板包括具有沿着介质宽度的纵向长度的狭槽,吸芯元件位于该狭槽内。任选地,吸芯元件可拆卸地夹在狭槽内。任选地,台板包括基准元件,该基准元件接触打印头以使得支承介质的台板表面与打印头的流体喷射喷嘴间隔第一距离,吸芯元件设置在台板内以使得吸芯元件与这些喷嘴间隔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任选地,吸芯元件的多孔材料为亲水性聚乙烯。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质宽度打印头的打印辅助设备,该设备包括:细长台板,其具有用于在通过打印头的流体喷射喷嘴在介质上打印期间在整个介质宽度中支承该介质的表面;和设置在台板内的吸芯元件,其用于从所述支承表面芯吸通过所述喷嘴喷射的流体,该吸芯元件具有设置在台板内的细长主体和从该主体沿着纵向长度主体向打印头突出的多个垫片,这些垫片通过凹口分隔。任选地,吸芯元件由多孔材料形成。任选地,台板包括具有沿着介质宽度的纵向长度的狭槽,吸芯元件位于该狭槽内。任选地,吸芯元件可拆卸地夹在狭槽内。任选地,台板包括基准元件,该基准元件接触打印头以使得支承表面与所述喷嘴间隔第一距离,吸芯元件设置在台板内以使得吸芯元件与所述喷嘴间隔大于第一距离的第
二距离。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质宽度打印头的打印辅助设备,该打印头具有沿着介质宽度延伸的多行流体喷射喷嘴,该设备包括:细长台板,其具有用于在介质沿着介质行进方向行进通过打印头时在整个介质宽度中支承该介质的表面,该台板具有沿着介质宽度的细长狭槽;设置在狭槽内的吸芯元件,其用于从所述支承表面芯吸通过所述喷嘴喷射的流体;和对齐机构,其用于使台板与打印头对齐以使得狭槽的相对纵向边缘沿着所述喷嘴行的长度相对于中心线分别设置在介质行进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其中上游边缘比下游边缘更靠近中心线,以使得吸芯元件的上游表面积小于吸芯元件的下游表面积。任选地,吸芯元件由多孔材料形成。任选地,吸芯元件可拆卸地夹在狭槽内。任选地,台板包括基准元件,该基准元件接触打印头以使得支承表面与所述喷嘴间隔第一距离,吸芯元件设置在狭槽内以使得吸芯元件与所述喷嘴间隔大于第一距离的第
二距离。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介质宽度打印头使打印用介质成形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介质宽度打印头,其具有限定介质宽度打印区域的多个流体喷射喷嘴;输入滚筒,其相对于打印头设置,以便与平行于打印区域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地将介质传送到打印区域中;输出滚筒,其相对于打印头设置,以便与平行于打印区域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地将介质传送出打印区域;和细长台板,其用于在介质被传送通过打印区域时支承介质并使其成形,该台板具有相对于介质传送方向设置在打印区域上游的一系列上游肋条和相对于介质传送方向设置在打印区域下游的一系列下游肋条,其中这些肋条被构造以使得传送的介质通过与打印区域中的肋条接触而采用穿过所述喷嘴的限制性弯曲路径。任选地,台板包括具有沿着介质宽度的纵向长度的狭槽,上游肋条设置在狭槽的上游侧上,并且下游肋条设置在狭槽的下游侧上。任选地,每个上游肋条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上游肋条中最靠近狭槽的一部分比每个上游肋条中离狭槽最远的一部分更靠近打印头。任选地,每个下游肋条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下游肋条中最靠近狭槽的一部分比每个下游肋条中离狭槽最远的一部分更靠近打印头。任选地,输入滚筒和输出滚筒相对地设置,以使得所述平行平面的上游角度和下游角度为约10°至12°。任选地,台板包括基准元件,该基准元件接触打印头以使得上游肋条和下游肋条与所述喷嘴间隔。任选地,所述肋条沿着台板的伸长长度周期性地设置,并且每个均沿着其相应长度与介质传送方向对齐。任选地,台板由模制塑料材料主体形成,并且所述肋条一体成型于该主体中。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介质宽度打印头使打印用介质成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介质传送到由打印头的多个流体喷射喷嘴限定的打印区域中,其中输入滚筒与平行于打印区域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将介质传送出打印区域,其中输出滚筒与所述平行平面成一定角度;并且当介质被传送通过打印区域时,通过细长台板来支承介质并使其成形,该台板具有相对于介质传送方向设置在打印区域上游的一系列上游肋条和相对于介质传送方向设置在打印区域下游的一系列下游肋条,其中这些肋条被构造以使得传送的介质与打印区域中的肋条接触并采用穿过所述喷嘴的限制性弯曲路径。任选地,台板包括具有沿着介质宽度的纵向长度的狭槽,上游肋条设置在狭槽的上游侧上,并且下游肋条设置在狭槽的下游侧上。任选地,每个上游肋条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上游肋条中最靠近狭槽的一部分比每个上游肋条中离狭槽最远的一部分更靠近打印头。任选地,每个下游肋条的外表面相对于所述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下游肋条中最靠近狭槽的一部分比每个下游肋条中离狭槽最远的一部分更靠近打印头。任选地,将介质传送到打印区域中,以使得该介质的前缘接触上游肋条的外表面,沿着这些外表面被引导朝向打印头,然后越过狭槽并通过所述喷嘴的打印区域,此时该介质以悬臂方式弯曲使得该介质的其余部分仅与上游肋条的所述最靠近部分进行点接触。任选地,将介质传送通过打印区域,以使得该介质的前缘然后与下游肋条的所述最靠近部分点接触以桥接狭槽,然后与下游肋条脱离接触以呈现给输出滚筒,以使得该介质在其与上游肋条的点接触时稳定地由悬臂支撑。任选地,将介质传送出打印区域,以使得该介质的后缘离开输入滚筒,从上游肋条转移至下游肋条,并且离开打印区域。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设备,该设备包括:可旋转轴;围绕该轴的多孔材料;和机构,其用于旋转所述轴以使得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旋转,多孔材料被构造成在所述旋转期间从打印头吸收流体。任选地,所述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摆臂内的齿轮系,该摆臂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轴的一端。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滑板和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所述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擦拭器模块中。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以将多孔材料邻近打印头设置的提升机构。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将介质传送通过打印头的介质传送滚筒,该介质传送滚筒具有齿轮,该齿轮在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时可操作地接触摆臂的齿轮系,使得该介质传送滚筒的旋转弓I起所述轴的旋转。任选地,擦拭器模块被布置,以使得在擦拭器模块远离打印头时,齿轮系接触介质传送滚筒齿轮,以开始所述轴的旋转。任选地,摆臂被构造成相对于擦拭器模块枢转,以使得齿轮系与介质传送滚筒齿轮保持接触,而与擦拭器模块的提升位置无关。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轴的可压缩芯,多孔材料设置在所述芯的上方,其中提升机构被构造成将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设置以便压缩可压缩芯。任选地,所述芯由挤出的闭孔泡沫形成。任选地,多孔材料由非织造微纤维形成。任选地,该非织造微纤维通过螺旋技术缠绕所述芯,以使得该微纤维的至少两层存在于所述芯的周围,其中粘合剂位于这些层之间。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和多孔材料之间的疏水性膜。任选地,该膜由压敏粘合剂形成。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系统,该系统包括:滑板;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该擦拭器模块包括可旋转轴和围绕该轴的多孔材料;提升机构,其用于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以将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设置;旋转机构,其用于旋转所述轴以使得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旋转,多孔材料被构造成在所述旋转期间从打印头吸收流体;和滑动机构,其用于将滑板相对于打印头滑动以使得旋转的多孔材料在整个打印头中擦拭。任选地,旋转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摆臂内的齿轮系,该摆臂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轴的一端。任选地,旋转机构还包括用于将介质传送通过打印头的介质传送滚筒,该介质传送滚筒具有齿轮,该齿轮在提升机构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时可操作地接触摆臂的齿轮系,使得该介质传送滚筒的旋转引起所述轴的旋转。任选地,摆臂被构造成相对于擦拭器模块枢转,以使得齿轮系与介质传送滚筒齿轮保持接触,而与擦拭器模块的提升位置无关。任选地,滑动机构包括与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以及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以便每个均与齿条和电机中相应的一者耦接。任选地,擦拭器模块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轴的可压缩芯,多孔材料设置在所述芯的上方;并且提升机构被构造成将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设置以便压缩可压缩芯。任选地,所述芯由挤出的闭孔泡沫形成。任选地,多孔材料由非织造微纤维形成。任选地,该非织造微纤维通过螺旋技术缠绕所述芯,以使得该微纤维的至少两层存在于所述芯的周围,其中粘合剂位于这些层之间。任选地,疏水性膜设置在所述芯和多孔材料之间。任选地,该膜由压敏粘合剂形成。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擦拭打印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提升机构以从支承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从而将擦拭器模块的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设置;控制旋转机构以旋转周围设置有多孔材料的擦拭器模块的轴,以使得多孔材料抵靠打印头旋转,多孔材料被构造成在所述旋转期间从打印头吸收流体;并且控制滑动机构以将滑板相对于打印头滑动,以使得旋转的多孔材料在整个打印头中擦拭。 任选地,控制旋转机构以使得可旋转地安装在摆臂内的齿轮系接触用于将介质传送通过打印头的介质传送滚筒,该摆臂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轴的一端,该介质传送滚筒具有齿轮,该齿轮在提升机构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时可操作地接触该摆臂的齿轮系,使得该介质传送滚筒的旋转引起所述轴的旋转。任选地,摆臂被构造成相对于擦拭器模块枢转,以使得齿轮系与介质传送滚筒齿轮保持接触,而与擦拭器模块的提升位置无关。任选地,通过操作电机来控制滑动机构,以沿着与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来旋转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任选地,控制提升机构以抵靠打印头将可压缩芯压缩至擦拭器模块的轴。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设备,该设备包括:多孔构件,其用于可旋转地接触打印头以从打印头吸收微粒;和刮刀,其用于接触多孔构件以在所述旋转期间将吸收的微粒从多孔构件中移除。任选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多孔构件和刮刀为细长的并具有至少介质宽度的纵向长度。任选地,多孔构件可旋转地安装至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并且刮刀可拆卸地安装至擦拭器模块。任选地,将刮刀夹在擦拭器模块上。任选地,将刮刀安装至擦拭器模块,以使得刮刀在多孔构件的垂直圆周区域上接触多孔构件,该垂直圆周区域低于接触打印头的多孔构件的上圆周区域。任选地,将刮刀相对于多孔构件成倾斜角度设置,使得倾斜的刮刀沿着多孔构件的圆周的切线接触多孔构件。任选地,擦拭器模块包括安装至可旋转轴的可压缩芯,多孔构件设置在所述芯的上方。任选地,多孔构件由非织造微纤维形成。任选地,该非织造微纤维通过螺旋技术缠绕所述芯,以使得该微纤维的至少两层存在于所述芯的周围,其中粘合剂位于这些层之间。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和多孔材料之间的疏水性膜。任选地,该膜由压敏粘合剂形成。任选地,将刮刀安装至擦拭器模块,以使得接触压力被施加在可压缩芯上。任选地,刮刀为弹性可弯曲的。任选地,刮刀为由迈拉(Mylar)制成的弹性可弯曲片材。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设备,该设备包括:
密封件,其用于抵靠具有流体喷射喷嘴的打印头表面进行密封,该密封件被构造成形成围绕所述喷嘴的封闭空间;和多孔材料,其设置在密封件内以邻近封闭空间中的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喷嘴排出的流体接触封闭空间中的多孔材料并被输送至该多孔材料。任选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形成。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具有主体的封盖机模块,该主体上安装有密封件且其中设置有多孔材料。任选地,密封件的侧壁具有波形轮廓,其中侧壁的下部限定被构造成保持在封盖机模块的主体的脊部上方的凹槽,并且侧壁的上部限定终止于自由外表面的悬臂梁,使得该外表面与打印头表面的按压接触引起悬臂梁弯曲。任选地,所述主体的底座具有支承多孔材料的下表面的肋条。任选地,多孔材料为亲水性聚乙烯。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质宽度打印头的维护设备,该打印头具有沿着介质宽度延伸的多行流体喷射喷嘴,以在介质沿着介质行进方向行进通过打印头时将流体喷射在该介质上,该设备包括:密封件,其用于抵靠具有所述喷嘴行的打印头表面进行密封,该密封件被构造成形成围绕所述喷嘴行的封闭空间;和设置在密封件内的吸芯元件,其用于从封闭空间芯吸通过所述喷嘴喷射的流体,该吸芯元件具有沿介质行进方向倾斜的外表面;和对齐机构,其用于使密封件与打印头对齐以使得吸芯元件的倾斜外表面中最靠近打印头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喷嘴行的长度相对于中心线设置在介质行进方向的上游,并且吸芯元件的倾斜外表面中离打印头最远的一部分设置在介质行进方向的下游。任选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形成。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具有主体的封盖机模块,该主体上安装有密封件且其中设置有多孔材料。任选地,密封件的侧壁具有波形轮廓,其中侧壁的下部限定被构造成保持在封盖机模块的主体的脊部上方的凹槽,并且侧壁的上部限定终止于自由外表面的悬臂梁,使得该外表面与打印头表面的按压接触引起悬臂梁弯曲。任选地,所述主体的底座具有支承多孔材料的下表面的肋条。任选地,多孔材料为亲水性聚乙烯。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护打印头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打印头的非打印阶段,使多孔材料位于距离打印头的流体喷射喷嘴的预定距离内;并且在所述非打印阶段期间,将多孔材料保持在所述预定距离处,其中选择预定距离以允许流体流动路径形成于所述喷嘴和多孔材料之间,这导致通过所述喷嘴排出的流体输送至多孔材料,然后导致该流动路径中断。任选地,多孔材料和所述喷嘴之间的预定距离为约11毫米。任选地,通过提升机构使多孔材料位于所述预定距离处。任选地,多孔材料被布置在用于对打印头进行封盖的封盖机构中。
任选地,封盖机构包括用于抵靠具有所述喷嘴的打印头表面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多孔材料被密封件围绕以便在所述密封期间位于所述预定距离处。任选地,通过提升机构将多孔材料保持在所述预定距离处。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多孔构件,其用于接触打印头以从打印头吸收流体;和第二多孔构件,其用于接触第一多孔构件以从第一多孔构件吸收流体。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滑板和由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第一多孔构件安装在擦拭器模块中,并且第二多孔构件安装在滑板中。任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从滑板提升擦拭器模块以将第一多孔构件邻近打印头设置的提升机构。任选地,第二多孔构件具有从保持在滑板的通道内的垫片突出的多个塔,这些塔被布置成在擦拭器模块位于滑板内的非提升位置时接触第一多孔构件。任选地,所述塔被构造成在擦拭器模块位于滑板内的非提升位置时突出穿过擦拭器模块中的窗口。任选地,第一多孔构件安装在可压缩芯上,并且所述塔被构造成在所述接触期间压缩第一多孔构件,以使得通过第一多孔构件保持的流体被芯吸至所述塔中并进入所述垫片。任选地,可压缩芯安装在擦拭器模块内的可旋转轴上,所述设备包括机构,该机构用于旋转该轴以使得当擦拭器模块位于提升位置时,第一多孔构件抵靠打印头旋转。任选地,提升机构被构造成将第一多孔构件抵靠打印头设置以便压缩可压缩芯。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系统,该系统包括:吸取构件,其用于从打印头吸取废流体;和容器,其容纳所述吸取的废流体,该容器为柔性的以便在所容纳的废流体量增加时膨胀。任选地,所述容器设置在打印机的主体内,该打印机在介质输入区和打印介质输出区之间具有打印头。任选地,所述容器为流体容纳模块的模块化组件。任选地,每个模块均由柔性可伸缩材料形成,以便限定在排空流体时为大致平坦但在相反情况下可膨胀的可膨胀袋。任选地,吸取构件为填充每个模块的吸收材料。任选地,该吸收材料为聚合物,其在干燥时为粉末,但在湿润时为硬凝胶。任选地,模块通过在这些模块之间提供毛细芯吸路径的吸芯元件而彼此连接。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打印头,其具有多个流体喷射喷嘴;吸取构件,其用于从打印头吸取废流体;和容器,其容纳所述吸取的废流体,该容器为柔性的以便在所容纳的废流体量增加时膨胀。任选地,所述容器设置在打印机的主体内,该打印机在介质输入区和打印介质输出区之间具有打印头。
任选地,所述容器为流体容纳模块的模块化组件。任选地,每个模块均由柔性可伸缩材料形成,以便限定在排空流体时为大致平坦但在相反情况下可膨胀的可膨胀袋。任选地,吸取构件为填充每个模块的吸收材料。任选地,该吸收材料为聚合物,其在干燥时为粉末,但在湿润时为硬凝胶。任选地,模块通过在这些模块之间提供毛细芯吸路径的吸芯元件而彼此连接。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机的介质清除机构,该介质清除机构包括:门,其铰链地安装至打印机的主体,该门可被打开以将介质路径的介质宽度暴露于打印机的介质宽度打印头;介质转向器,其安装至所述门使得当所述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门和该转向器限定所述路径的引导部分,该转向器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以使得该转向器在所述门打开时枢转离开此路径;和位移机构,其被构造成随着所述门的打开移动来缩回所述转向器,并且随着所述门的关闭移动来重新定位所述转向器进行介质引导。任选地,介质路径为从介质输入区至打印机的打印头的弯曲介质路径。 任选地,位移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门的任一端处的侧壁内的狭槽和位于所述转向器的任一端处的臂上的追踪销,这些狭槽具有螺旋形式,并且追踪销与相应狭槽接合,从而将所述转向器连接至所述门。任选地,螺旋形式的每个狭槽具有两个拐点,其中被引导朝向介质路径的拐点沿着介质路径相对于介质行进方向位于被引导远离介质路径的拐点的上游。任选地,枢轴销在每个狭槽的下游拐点的外侧从所述门的每个侧壁突出,并且每个臂的自由端具有轭,该轭在所述转向器沿着狭槽追踪时与相应枢轴销接合。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介质宽度打印头;从介质输入区至打印头的介质路径;门,其铰链地安装至打印机的主体,该门可被打开以暴露介质路径;介质转向器,其安装至所述门使得当所述门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门和该转向器限定所述路径的引导部分,该转向器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以使得该转向器在所述门打开时枢转离开此路径;和位移机构,其被构造成随着所述门的打开移动来缩回所述转向器,并且随着所述门的关闭移动来重新定位所述转向器进行介质引导。任选地,介质路径为弯曲介质路径。 任选地,位移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门的任一端处的侧壁内的狭槽和位于所述转向器的任一端处的臂上的追踪销,这些狭槽具有螺旋形式,并且追踪销与相应狭槽接合,从而将所述转向器连接至所述门。任选地,螺旋形式的每个狭槽具有两个拐点,其中被引导朝向介质路径的拐点沿着介质路径相对于介质行进方向位于被引导远离介质路径的拐点的上游。任选地,枢轴销在每个狭槽的下游拐点的外侧从所述门的每个侧壁突出,并且每个臂的自由端具有轭,该轭在所述转向器沿着狭槽追踪时与相应枢轴销接合。


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最佳模式和优点将参照附图通过本文的说明来理解,其中:图1为打印机的主要系统部件的框图;图2为打印机的打印头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盖子被移除的打印头;图4为打印头的分解图;图5为不具有入口或出口耦接头的打印头的分解图;图6示出了除打印机的维护系统的部件之外的大部分部件被省去的打印机的等轴视图;图7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打印机的相反等轴视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维护系统的模块化维护滑板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图9为如图8所示的滑板的分解图;图10为滑板的台板模块的第一分解透视图;图11为台板模块的第二分解透视图;图12示出了已组装的台板模块;图13示出了台板模块的一端的近视图;图14示出了台板模块的另一端的近视图;图15为台板模块的剖视图;图16示出了通过打印头的打印区域的示例性介质路径;图17A-17F示出了介质行进通过介质路径的后续阶段;图18为相对于打印头位于操作位置中的台板模块的剖视图;图19为滑板的擦拭器模块的第一等轴视图;图20为擦拭器模块的第二等轴视图;图21为擦拭器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22A和22B示出了擦拭器模块相对于打印机的从动滚筒的不同位置;图23示出了擦拭器模块的一端的近视图;图24示出了擦拭器模块的另一端的近视图;图25示出了擦拭器模块的擦拭器元件的示例性弹簧布置方式;图26示出了与擦拭器元件隔离的擦拭器滚筒;图27为擦拭器模块的剖视图;图28为滑板的封盖机模块的等轴视图;图29为封盖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30为封盖机模块的剖视图;图31示出了打印头的打印面的一部分;图32示出了封盖机模块,其中已省去封盖机元件且已从封盖机模块中拆卸吸芯元件;
图33示出了组装在封盖机模块中的吸芯元件;图34示出了吸芯元件和封盖机元件被省去的封盖机模块的通道;图35示出了封盖机模块的排放端口,其中已从该端口中拆卸阀门;图36示出了组装在所述端口中的阀门;图37为维护滑板的底部等轴视图;图38示出了滑板的平移机构;图39为位移机构的一部分的近视图;图40为位移机构的另一部分的近视图;图41示出了位移机构的电机布置方式;图42A为大部分部件被省去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并且该图示出了在非提升位置中与维护系统的提升机构接合的封盖机模块;图42B示出了在提升位置中与提升机构接合的封盖机模块;图42C示出了打印头上位于封盖位置中的封盖机模块;图43A为大部分部件被省去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并且该图示出了在非提升位置中与提升机构接合的台板模块;图43B示出了在提升位置中与提升机构接合的台板模块;图43C示出了相对于打印头位于操作位置中的台板模块;图44A为大部分部件被省去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并且该图示出了在非提升位置中与提升机构接合的擦拭器模块;图44B示出了在提升位置中与提升机构接合的擦拭器模块;图44C示出了相对于打印头位于操作位置中的擦拭器模块;图45为提升机构一部分的近视图;图46为提升机构的另一部分的近视图;图47示出了所述模块被移除的滑板的顶部等轴视图;图48A为滑板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台板模块位置;图48B示出了图48A的视图,其中台板模块的主体被省去;图49为滑板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封盖机模块位置;图50A为滑板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擦拭器模块位置;图50B示出了图50A的视图,其中擦拭器模块的擦拭器滚筒被省去;图51示出了滑板中的排放孔与打印机的外壳中的孔口对齐;图52示出了与处于折叠状态的流体存储模块隔离的维护系统的流体收集器;图53示出了具有处于展开状态的流体存储模块的流体收集器;图54为打印机的透视图,其中打印机的壳体被移除以示出介质堵塞移除门;图55示出了图54的视图,其中打印机的主体的一部分被移除;图56示出了介质堵塞移除门的完全关闭状态;图57A和57B示出了介质堵塞移除门的介质转向器的相反视图;图58A和58B示出了介质堵塞移除门的连续打开状态;图59示出了介质堵塞移除门的完全打开状态;并且图60A和60B示出了介质堵塞移除门的连续关闭状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在其应用中并不受限于本文的说明所阐述的和/或附图所示出的构造细节、部件布置方式和步骤设置。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方案,并且能够以多种其它方式来实践或实施。另外,应当理解,本文中所用的用语和术语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不应被视为进行限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打印机100的主要系统部件的示例性框图在图1中示出。打印机100具有打印头200、流体分配系统300、维护系统600和电子器件800。打印头200具有用于将打印流体(例如油墨)喷射在通过的打印介质上的流体喷射喷嘴。流体分配系统300分配油墨和其它流体以供打印头200的喷嘴喷射。维护系统600维护打印头200的喷嘴,以使得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流体喷射。电子器件800使打印机100的电子部件可操作地彼此互连并可操作地互连至外部部件/系统。电子器件800具有用于控制相连部件的操作的控制电子器件802。控制电子器件802的示例性构造描述于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050157040(申请人案卷号RRC001US)中,该专利的内容据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打印头200可作为可从打印机100拆卸的介质宽度打印头墨盒来提供,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090179940(申请人案卷号RRE017US)中所描述,该专利的内容据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该示例性打印头墨盒包括支承一系列打印头IC 204的液晶聚合物(LCP)模制件202,如图2-5所示,该模制件延伸待打印的介质基底的宽度。当安装至打印机100时,打印头200由此构成固定的全介质宽度打印头。打印头IC 204每个均包括用于将油墨和其它打印流体的液滴喷射在通过的介质上的喷射喷嘴。这些喷嘴可为以1600dpi的实际分辨率(即每英寸1600个喷嘴的喷嘴间距)或更大打印的MEMS(微机电)结构。合适的打印头IC 204的制造和结构详细地描述于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070081032(申请人案卷号MNNOO1US)中,该专利的内容据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LCP模制件202具有在相关的入口端口 208和出口端口 210之间延伸LCP模制件202的长度的主通道206。每个主通道206向延伸至LCP模制件202的另一侧的一系列细通道(未示出)供料。这些细通道通过粘片膜中的激光烧蚀孔将油墨供给至打印头IC 204,打印头IC经由该粘片膜而安装至LCP模制件,如下所述。主通道206的上方为一系列非灌注气腔214。这些腔体214被设计来在打印头灌注期间捕集气囊。气囊向系统赋予一定的柔量,以吸收和阻尼打印流体中的压力峰值或液压冲击。打印机为具有大量迅速喷射的喷嘴的高速页宽或介质宽度打印机。这以较快速率消耗油墨,从而突然终止打印作业或甚至仅在一个页面结束时突然终止打印作业,便意味着必须几乎立刻停止移动朝向(和经过)打印头200的一列油墨。如果没有气腔214所提供的柔量,则油墨的动量将会使打印头IC 204中的喷嘴溢流。此外,后续的'反射波'可以其它方式产生足够的负压而错误地排空(cbprime)喷嘴。打印头墨盒具有顶部模制件216和可拆卸式防护盖218。顶部模制件216具有提供结构刚度的中央腹板,并且提供用于在相对于打印机100的插入和移除期间操纵打印头墨盒的织构化夹持表面220。可移动式封盖222设置在盖子的底座处,并且在安装于打印机中之前可移动以覆盖打印头200的打印头入口耦接头224和打印头出口耦接头226。术语“入口”和“出口”用于表示流体在打印期间流经打印头200的常规方向。然而,打印头200被构造以使得流体的进入和离开可在沿着打印头200的任一方向上实现。盖子218的底座在安装于打印机中之前保护打印头的打印头IC204和电触点228且为可拆卸的,如图3所示,以暴露打印头IC 204和触点228以供安装。可弃去防护盖或将其安装至已更换的打印头墨盒,以将残余油墨的渗漏物容纳在其中。顶部模制件216与护罩234 —起覆盖入口耦接头224的入口歧管230和出口耦接头226的出口歧管232,如图4所示。入口歧管230和出口歧管232分别具有入口喷口 236和出口喷口 238。在打印头200的图示实施方案中,示出了各五个入口端口或喷口 236和出口端口或喷口 238,其提供了五个油墨通道,例如CYMKK或CYMKIR。也可采用所述喷口的其它布置方式和数量来提供不同的打印流体通道构造。例如,代替打印多种油墨颜色的多通道打印头,可提供若干打印头,每个打印头打印一种或多种油墨颜色。每个入口喷口 236流体连接至LCP模制件202的入口端口 208中相应的一者。每个出口喷口 238流体连接至LCP模制件202的出口端口 210中相应的一者。因此,对于每种油墨颜色,经由主通道206中相应的一者将所提供的油墨分配在入口喷口 236中的一者与出口喷口 238中相应的一者之间。从图5可以看出,主通道206形成于通道模制件240中,并且相关的气腔214形成于腔体模制件242中。粘片膜244粘附至通道模制件240。粘片膜244将打印头IC 204安装至通道模制件240,使得形成于通道模制件240内的细通道经由穿过膜244的小型激光烧蚀孔245与打印头IC 204流体连通。通道模制件240和腔体模制件244与容纳打印头IC的电触点228的触点模制件246和夹子模制件248 —起安装,以便形成LCP模制件202。夹子模制件248用于将LCP模制件202牢固地夹在顶部模制件216上。LCP由于其刚度为模制件202的优选材料,其沿着该模制件的介质宽度长度保留了结构完整性,并且保留了其热膨胀系数,该热膨胀系数确切地符合打印头IC中所使用的硅的热膨胀系数,这在打印头200的整个操作期间确保了 LCP模制件202的细通道和打印头IC 204的喷嘴之间的配准良好。然而,只要满足这些标准,也可采用其它材料。流体分配系统300可如申请人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345552 (案卷号KPFOO1PUS)所述来构造。用于维护打印头200和流体分配系统300的维护系统600可相对于打印头200来布置(如图6和7所示),为清楚起见,其示出了除维护系统600的部件之外的大部分部件被省去的打印机100。现详细地描述维护系统600及其各个部件的各个实施方案。在打印头200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维护系统600以操作顺序维护打印头200,从而维护流体分配系统300。在打印头200的每个打印周期之后,并且在打印头200的未使用期间,维护系统600用于对打印头200的喷射喷嘴进行封盖,以便防止喷嘴内的流体干燥。这减少了由于喷嘴堵塞而弓丨起的后续打印问题。维护系统600还用于通过擦拭打印头IC来清理打印头200的打印面。此外,维护系统600还用于在灌注和维护周期期间捕获打印头通过喷嘴‘喷吐’或排出的流体,对于关于灌注工序的进一步细节,参见申请人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345552(案卷号KPFOO1PUS)的并入描述。此外,维护系统600还用于在打印期间以清洁的方式对介质提供支承,这使输送至该介质上的流体最小化。此外,维护系统600将在这些功能期间所收集的油墨和其它打印流体存储在打印机100内以供随后处理或再使用。为了实现这些功能,维护系统600采用了模块化滑板602和流体收集器603。滑板602封装若干维护模块,每个维护模块具有不同功能。在图8和9的图示实施方案中,维护模块包括台板模块604、擦拭器模块606和封盖机模块608。滑板602被打印机100的外壳102封装,以便可相对于打印头200选择性地位移,并且以使得用于打印的介质104能够在打印头200和滑板602之间通过。此外,维护模块可相对于滑板位移。滑板的位移使每个维护模块与打印头选择性地对齐,并且对齐的维护模块的位移使对齐的维护模块相对于打印头位于操作位置,这随后将详细地论述。图10-18示出了台板模块604的各个示例性方面。台板模块604为主体610和吸芯元件612的组件。主体610为细长的,以便沿着长于打印头200的介质宽度的长度延伸。台板模块602封装在滑板602的细长框架614内。框架614具有底座618和从该底座突出的侧壁620,凹口 620a被限定在侧壁620内。凹口 620a在台板模块604的主体610的纵向端可拆卸地接纳保持器元件622。凹口和保持器的这种接合允许台板模块604将通过框架614以未固定但受限制的方式保持。即,台板模块在滑板内有效地“浮动”,这有利于台板模块相对于滑板的位移。台板模块604组装在框架614中,以使得当台板模块604位于其操作位置中时,主体610的台板表面624面向打印头200,打印头200在介质通过打印头200时向正在打印的介质提供支承。在图10-1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台板624具有周期性地设置在狭槽630的任一侧上的一系列肋条元件626和628,狭槽630沿着台板模块604的伸长长度延伸通过台板624。当台板模块604通过滑板602的选择性位移与打印头200对齐时,狭槽630与喷嘴对齐。台板模块604的主体610优选地由模制塑料材料形成,并且肋条626、628优选地一体成型于主体610中。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例如将肋条固定至台板主体。狭窄肋条626、628从台板624的表面624a突出以沿着其长度与介质行进通过打印头200的方向对齐,并且被构造成有助于在台板模块604位于其操作位置中时,将介质引导和成形于打印头200的喷射喷嘴附近的打印区域中。所述引导使介质与打印头200的打印面接触的可能性最小化,并且所述成形使介质的不同部分和喷嘴之间的间距的变化率最小化。如图16所示,介质104在从每个肋条626的外面626a升高的水平面上通过打印机100的输入滚筒106传送或驱动到打印区域中,输入滚筒106相对于介质104的行进方向位于喷嘴的上游,以便与平行于由打印头200和台板624限定的打印区域的平面成一角度。此外,该介质在从每个肋条628的外面628a升高的水平面上通过打印机100的输出滚筒108传送或驱动出打印区域,输出滚筒108相对于介质104的行进方向位于喷嘴的下游,以便与打印区域的平行平面成一角度。约10°至12°的上游角度和下游角度为优选的,但也可采用其它角度。使介质成一定角度地进入和离开打印区域并且使介质104和台板624在打印区域中接触可确保介质104采用穿过喷嘴的限制性路径。即,使通常为纸或其它柔性介质的介质104沿着该限制性路径弯曲,该限制性路径起作用以强化打印区域中的介质,从而针对该介质的所有部分保持了基本上恒定的介质-喷嘴间距,这在无边距打印应用中尤其重要。如图13-15中最清楚地看出,每个上游肋条626的外表面626a也相对于台板624的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肋条626中最靠近狭槽630的部分626b比(例如高于)每个肋条626中离狭槽630最远的部分626c更靠近打印头200。同样地,每个下游肋条628的外表面628a也相对于台板624的平行平面成一角度,使得每个肋条628中最靠近狭槽630的部分628b比(例如高于)每个肋条628中离狭槽630最远的部分628c更靠近打印头200。肋条624、626的这些相对结构有助于介质的引导和成形,如下所述。如图17A和17B所示,在上述角度通过输入滚筒106驱动至台板624的介质104的前缘104a接触上游肋条626的外表面626a,并且沿着外表面626a被引导朝向打印头200。这样,肋条626的外表面626a作为介质104的前缘104a的斜面。介质104的前缘然后越过狭槽630并通过喷嘴的打印区域,此时介质104的内在刚度促使介质104以悬臂方式弯曲,使得该介质的其余部分仅与肋条626的部分626b (其为如图所示的圆形)进行点接触。如图17C和17D所示,介质104的前缘然后与下游肋条628的部分628b点接触以桥接狭槽630,然后由于介质104所采用的弯曲,介质104的前缘104a与肋条628脱离接触以呈现给输出滚筒108的辊隙。这样,该介质在其与上游肋条626点接触时稳定地由悬臂支撑,这使该介质通过打印区域保持基本上恒定的轨迹,从而向该介质的所有部分提供基本上恒定的介质-喷嘴间距。如图所不,肋条628的部分628b相对于(例如低于)肋条626的部分626b稍微离打印头200更远。另外,部分628b以与肋条628的其余部分的角度相反的角度具有大致平坦的轮廓。这样,介质104的前缘以平滑非陡峭的方式接触肋条628,该前缘具有从相对于打印头200低于台板624的平行平面的肋条626穿过狭槽630的轨迹。这减少了介质104在打印区域内的弹回,并且使狭槽630内可能发生的堵塞最小化。如图17E和17F所示,介质104的后缘104b离开输入滚筒106的辊隙而仅由输出滚筒108驱动,并且由于介质104中的弯曲,造成介质104的后缘部分和边缘大体上平行于台板624的平行平面。然后,介质104的后缘104b被驱动超出肋条626而悬浮在狭槽630上方。这使介质104返回与下游肋条628的部分628b进行点接触,从而从上游肋条626转移至下游肋条628,这有助于保持介质104先前通过打印区域的轨迹。介质104的后缘104b —旦超出肋条628的部分628b便无支承。取决于该介质的重量,这种缺乏支承的情况可造成该介质的后缘部分反向弯曲。肋条628的外表面628a的角度防止该介质的此后缘部分与台板422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接触,否则此接触可干扰介质离开。上述介质成形适用于打印机的不连续页面或连续网络打印应用,因为在任一种情况下,该介质的前缘和后缘出现在打印周期的某个点处。在打印区域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无边距打印应用中,来自打印油墨等的气溶胶以及油墨等的重印会造成流体收集在台板的表面(包括肋条的外表面)上。提供肋条与介质之间的点接触的肋条的上述构造使输送至介质的所收集流体最小化。该点接触也使对通过打印区域的介质的阻力最小化,该阻力可影响介质行进速度,从而影响打印质量。此外,当促使流体远离肋条的外表面而流动至台板624的表面624a并通过狭槽630而远离打印头200时,提供相对狭窄的肋条减少了所收集的流体积聚在接触介质的肋条的外表面上。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在打印区域的整个介质宽度中均匀地提供肋条626、628(例如,每个肋条626彼此等距离间隔,每个肋条628彼此等距离间隔),以使得介质的引导和成形在整个介质宽度中为均匀的。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例如使介质宽度的周边处的肋条相比介质宽度的中央处的肋条更靠近在一起,以便在介质的侧面提供额外支承,以防止边缘处发生卷曲。此外,每个肋条626被示为与肋条628中相应的一者对齐。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其中肋条626偏离肋条628,以便沿着介质宽度防止介质在肋条之间发生翘曲。此外,根据打印机正在使用的介质的类型,可使用多于或少于所示数量的肋条。例如,可能具有这样一种布置方式,其中省去肋条,并且使台板624的所得连续表面624a在狭槽63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类似于图示实施方案中的肋条)上成一角度。或者,可省去成台板表面的上游和下游肋条或侧中任一者或两者的角形轮廓。此类替代布置方式仅在其中气溶胶和打印过喷为可忽略因素使得台板624上的流体积聚为最小的打印应用中可取。此外,其它示例性布置方式可采用相对于打印头的打印面的平面上介质进入和/或离开轨迹。在此类布置方式中,可省去台板的介质成形方面。台板624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模制。这样,台板624的主体610可作为一体式单元来模制,该一体式单元一体地包括保持器622和肋条626、628,并且使狭槽630准确地形成于其中,而无需任何切割。台板624的材料优选地具有与打印头200类似的热膨胀特性,以使得台板624和打印头200在所有操作周期和环境中保持对齐。如前所述,台板的表面被构造以使得在打印环境中来自打印操作的油墨和其它流体流动至狭槽。在各个打印阶段期间,有利的是使得打印头的在某一时间未打印的喷射喷嘴“喷吐” 一些油墨,以保持喷嘴“湿润”。术语“湿润”的使用应理解为是指喷嘴内的流体被新鲜流体补充或被防止干燥,从而减少喷嘴内的流体干燥的可能性,否则干燥可导致喷嘴堵塞。这相对于由悬浮于诸如水的液体中的染料所形成的油墨而言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当油墨暴露在空气中时,液体会迅速地蒸发,导致染料以沉淀的形式离开悬浮液。此保持湿润的喷吐操作在进料介质的各页面之间进行,因此对介质供给的最小破坏为优选的。因此,台板模块604在保持潮湿的喷吐操作期间优选地留在适当位置。为了捕获在保持湿润的喷吐和灌注工序期间所喷射的油墨或其它打印流体,台板模块604的吸芯元件612位于狭槽630中,以便与打印头200的打印面对齐。吸芯元件612由亲水性多孔材料形成,该多孔材料可被模制并具有孔隙度,该孔隙度具有允许吸收油墨的珠粒和空隙尺寸。例如,亲水性聚乙烯为优选的,其可用于通过类似于烧结的工艺(一起被模制成其最终形状)来制备吸芯元件612。术语“亲水性”的使用应理解为是指材料吸收不只是水的任何液体,就称其具有“亲水性”。如图10-12所示,吸芯元件612为细长的并且成形为安装在主体610的凹陷部610a内,以便沿着台板模块604的长度延伸。吸芯元件612具有限定在凸缘612b内的凹口612a,凸缘612b在接合凹陷部610a内的轨道610b的任一侧面限定吸芯元件主体。吸芯元件612通过与轨道610b相连的夹子610c保持在主体610内,夹子610c相对于图中所示的取向夹在凸缘612b的下侧。这样,吸芯元件可从台板模块拆卸,使得当吸芯元件的多孔材料的芯吸的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少时能够更换吸芯元件。此夹紧接合将吸芯元件612固定在主体610内,以使得通常从凸缘612b突出的垫片612c与狭槽630对齐并且突出通过狭槽630,但相对于打印头200不突出通过肋条626、628的外表面626a、628a,如图13-15所示。具体地讲,垫片612c在肋条的外表面下方隔开,该外表面形成台板624的参考表面624b,以使得介质104绝不会与吸芯元件612进行接触。这防止了油墨被输送至介质上。另一方面,垫片612c在参考表面624b下方未被间隔太远,以使得吸芯元件612紧靠打印头200。这确保了油墨在从喷嘴开始轨道飞行期间被捕获,这使绕着打印区域的气溶胶或雾化减至最小。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参考表面624b离打印头IC 204的距离为约1.1毫米,而垫片612c的外表面在参考表面624b下方约0.35毫米。随后对设定这些距离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讨论。由于吸芯元件612与打印头200的打印面接近,因此必须防止垫片612c上所捕获流体积聚(特别是当流体在吸芯元件612上干燥时)到导致积聚的流体接触打印面的量。可尤其在来自介质的喷涂过多在无边距打印中发生的区域中形成为石笋状的此积聚可通过形成吸芯元件612来防止,以使得凹口 612d被限定在垫片612c之间,如图10所示。此布置促使所捕获的流体被吸收进入吸芯元件612的主多孔体中,而非收集在垫片612c的外表面上。打印头200的打印头IC 204沿着介质行进方向的宽度为约一或二毫米或更少,这取决于打印头IC 204上所采用的喷嘴行的数量。如图18所示,当台板模块604位于其操作位置中时,维护系统600的对齐机构将台板模块604与打印头200对齐,以使得打印头IC204的喷嘴的中心线沿着介质宽度而非狭槽630的下游边缘630b。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吸芯元件612具有约5.5毫米的宽度,并且狭槽630具有约六毫米的宽度,以便容纳吸芯元件612,并且上游边缘630a离中心线约1.6毫米,而下游边缘630b离中心线约4毫米。在狭槽630和打印头IC 204之间配置此偏离对齐导致吸芯元件612也从打印头IC 204的中心线偏离。因此,与上游相比,在打印头IC 204的中心线的下游设置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吸芯元件612。这样做是因为在打印期间,油墨气溶胶在当介质行进时存在被沿着同一方向夹带的趋势,从而使更多的气溶胶被偏离吸芯元件612直接捕获。一旦吸芯元件612被所捕获的油墨饱和,油墨就将倾向于通过吸芯元件612经由毛细管作用而在重力之下相对于台板模块604在滑板602中的组装布置自然地进行排放。促使排放的油墨从吸芯元件612的特定区域排放到下方的滑板602中,以使得可适当地容纳排放的油墨。这通过形成具有排放脊部612e的吸芯元件612来形成,排放脊部612e通常沿着与垫片612c的突出部相反的方向从凸缘612b突出。如图10-12所示,排放脊部612e是具有与滑板602的底座618中的排流口部分632对齐的峰的三角形突出部,如图47、48A和48B所示并且随后将更详细地论述。通过此构造,通过吸芯元件612的多孔体排放的毛细管油墨由峰排出吸芯元件612而进入排放细部 632。
通过在介质行进方向中将垫片612c的外表面成形为倾斜的也有助于此排放及偏离气溶胶捕获,如图13-15所示。具体地讲,吸芯元件的顶部表面未直接位于打印头IC下方,因此喷射流体在其倾斜区域中撞击吸芯元件,从而促使所捕获的流体被吸离打印面并且通过吸芯元件。这会减少吸芯元件的主体内可使流体干燥的滞留区域,从而导致吸芯元件的有效性降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吸芯元件所捕获的流体被允许排放通过吸芯件以及在重力下排出吸芯件。替代实施方案可通过经由管子连接至台板模块的抽吸泵来利用抽吸。图19-27示出擦拭器模块606的各个示例性方面。擦拭器模块606为主体634、擦拭器元件636和刮刀元件638的组件。主体634为细长的,以便沿着比打印头200的介质宽度更长的长度延伸。擦拭器模块606封装在滑板602的细长框架614内,以便邻接台板模块604,如图8所示。框架614的侧壁620中的凹口 620a在擦拭器模块606的主体634的纵向端可拆卸地接纳保持器元件639和641。凹口和保持器的这种接合允许擦拭器模块606将通过框架614以未固定但受限制的方式保持。即,擦拭器模块在滑板内有效地“浮动”,这有利于擦拭器模块相对于滑板的位移。擦拭器模块606组装在框架614中,以使得当擦拭器模块606位于其操作位置中时擦拭器元件636面向打印头200。擦拭器元件636为轴642上的擦拭器滚筒640与轴642的一端的驱动机构644的组件。擦拭器滚筒640具有与打印头200的介质宽度至少一样长的长度,并且通过驱动机构644经由轴642的旋转而引起旋转。驱动机构644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在摆臂648内的齿轮系646,摆臂648可枢转地安装在轴642的一端。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摆臂648具有两个臂650和652。臂650、652与设置在两者间的齿轮系646组装在一起。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例如具有单臂的摆臂,只要摆臂能够相对于擦拭器模块606的主体634摆动,如下文详细地论述。齿轮系646具有安装在轴642上的第一齿轮654 ;为复合从动齿轮的第二齿轮656,其接触输入滚筒106的从动滚筒106b的齿轮106a ;和第三齿轮658,其为介于第一齿轮654和第二齿轮656之间的复合齿轮。通过使臂650的相应销650a穿过第二齿轮656和第三齿轮658的孔656a、658a并随后通过臂652中的相应孔652a而使第二齿轮656和第三齿轮658可旋转地安装至摆臂 648。通过使轴642的端部660穿过臂650中的孔650b、第一齿轮654中的孔654a并随后穿过臂652中的孔652b而使第一齿轮654系可旋转地安装至摆臂648。如图21所示,轴642的端部660具有从擦拭器滚筒640至轴642的端部直径连续变小的一系列部分660a_660d。最小直径部分660d被构造成通过第一齿轮654中的孔654a和臂652中的孔652b,同时邻接的内部部分660c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654中的孔654a的直径。因此,第一齿轮564牢固地保持在摆臂648内,同时允许轴642和第一齿轮564相对于摆臂648旋转。邻近部分660c被构造成通过臂650中的孔650b,同时下一邻接的内部部分660b的直径大于臂650中的孔650b的直径。因此,摆臂648牢固地保持在轴642上,同时允许轴642相对于摆臂648旋转。
下一邻近部分660b被构造成通过轴环662,同时邻接的最大直径部分660d的直径大于轴环662的内径。因此,轴环662牢固地保持在轴642上。最大直径部分660a被构造成接纳夹子664。位于轴642的另一纵向端的端部666同样两个不同直径的部分,其中较小直径部分被构造成接纳另一轴环662,而较大直径部分被构造成接纳另一夹子664。夹子664穿过主体634的相应端中的孔隙668 (如图23和24所示)以被夹至主体634。此夹紧作用可拆卸地并且可旋转地将擦拭器元件640固定至主体 634。在此固定的组件中,位于主体634—端的保持器元件639具有在其中接纳摆臂648的凹部639a,以及其中轴642的端部660的部分660b支承在相应轴环662与摆臂648之间的凹口 639b。位于主体634另一端的保持器元件641具有凹口 641a,其中轴642的端部666的最小直径部分被紧靠对接的相应轴环662支承。如图所示,凹口 639b、641a限定半圆形开口,每个开口具有的半径适于轴642的相应圆柱形部分的半径。当擦拭器模块606从滑板602的框架614提升进入其操作位置时,第二齿轮656接触从动滚筒106b的齿轮106a。从动滚筒106b通过打印机100的驱动电机110的旋转经由齿轮106a而赋予第二齿轮656。此旋转通过过齿轮系646传送至轴642,从而旋转擦拭器滚筒640。擦拭器滚筒640的此旋转用于擦拭来自打印头200的打印面的油墨,如下面所详细论述。在图示实施方案中,由于被用于每分钟传送多达120页通过打印头200的从动滚筒的高速,齿轮系以3: I的比率使从动滚筒的转速换至较低速。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来为擦拭器滚筒提供合适转速,例如不同齿轮比和/或变速驱动电机。通过此布置,通过打印机100的输入滚筒106的驱动电机110来驱动擦拭器元件636的旋转。这避免了对于擦拭器模块606用的额外的专用电机的需求,从而减少了维护系统600的零件数量和动力需求。为了将输入滚筒106的介质驱动方位与擦拭器驱动方位分开,驱动电机110优选地为可逆电机,并且控制电子器件802控制电机110,以使得当传送打印用介质时驱动滚筒106b被沿着第一旋转方向驱动,并且当驱动擦拭器滚筒636时被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驱动。然而,沿着同一方向进行驱动系可能的。从动滚筒106b安装在打印机100的主体102内(如图6和7所示),以使得在擦拭器模块606相对于打印头200抵达其擦拭位置之前,擦拭器兀件636的第二齿轮656与从动滚筒106b的齿轮106a之间发生接触,而擦拭器滚筒640在此擦拭位置与打印头200的打印面进行接触。这样,擦拭器滚筒640在其接触打印头200时就已经在旋转。此旋转接触防止擦拭器滚筒640弄脏打印头200的喷嘴,否则将干扰喷嘴内的弯月面。当擦拭器模块606从其与打印机100的从动滚筒106b的接触位置转移至其擦拭位置时,使得第二齿轮656与从动滚筒106b的齿轮106a之间的接触,并且使得两者之间的驱动传输通过摆臂648的弹性摆动得以维持,如图22B所示。由于绕着固定在摆臂648的臂650、652的孔650a、650b内的轴642的枢转点,摆臂648能够相对于擦拭器模块606的主体634摆动。对此摆动的阻力通过弹簧670来提供,以使得摆臂648的第二齿轮656被促使抵靠从动滚筒106b的接触齿轮106a。通过使用弹簧销106c将齿轮106a安装在驱动滚筒106b上来进一步有利于此促动接触(参见图22B)。在图25的图示实施方案中,弹簧670保持在臂650、652的下表面与主体634中的孔隙674之间的柱塞672内,如图23所示。此布置在弹簧的一端将弹簧670锚固至主体634,从而形成悬臂弹簧。示出的弹簧670为压缩弹簧,然而可使用其它弹簧、诸如弯曲悬臂弹簧或其它偏向构件,只要摆臂偏向朝向驱动滚筒齿轮。摆臂与打印机的从动滚筒的偏向接触不只在与打印头的打印面接触之前提供擦拭器滚筒的旋转(如上所述),而且还保持擦拭器滚筒在整个擦拭接触期间以及在擦拭器模块由打印头降低之后进行旋转。在图示实施方案中,赋予擦拭器滚筒的转速为每秒约20毫米。因此,在擦拭器模块的操作期间,避免了擦拭器滚筒与打印头在任何点固定接触,这防止了如上所述的弄脏并且防止了擦拭器滚筒绕着其圆周的变形。通过擦拭器滚筒640对来自打印头200的打印面的油墨、其它流体和碎屑如介质介质粉尘和干燥油墨的旋转擦拭主要在打印头200的灌注之后(参见申请人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345552(代理人案卷号KPR)01PUS)的并入描述)以及在完成打印循环之后施行。然而,可通过选择擦拭器模块606在任何时间进行擦拭。来自打印头200的打印面的油墨与其它流体的移除通过形成多孔芯吸材料的擦拭器滚筒640来促进,所述多孔芯吸材料被压缩抵靠打印面,以有利于将流体芯吸到擦拭器滚筒640中,而来自打印面的碎屑的移除通过擦拭器滚筒的旋转来促进。在图26的图示实施方案中,擦拭器滚筒640具有安装至轴642的可压缩芯640a和设置在芯640a的上的多孔材料640b。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芯640a由挤出的闭孔硅树脂或聚氨酯泡沫形成,多孔材料640b由非织造微纤维形成。使用微纤维防止打印面的刮伤,同时使用非织造材料防止材料丝条从擦拭器滚筒脱落并进入打印头的喷嘴。非织造微纤维通过螺旋技术缠绕芯,以使得微纤维的至少两层存在于所述芯的周围,其中粘合剂位于这些层之间。使用两层或更多层为来自芯的多孔材料提供充分的流体吸收性和压缩性,这有助于流体吸收,同时螺旋降低了在擦拭器滚筒的高速旋转期间多孔材料由芯展开的可能性。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擦拭器滚筒的外径为约12毫米,并且可压缩的擦拭器滚筒由于打印头上所造成的按压接触的偏转量为约0.5毫米。此构造在擦拭器滚筒640的吸收性材料640b中提供了饱和时约四至五毫升的吸收容量。申请人已发现打印头的约20次擦拭操作在擦拭器滚筒中累积约三毫升的油墨。申请人:已发现使用压缩抵靠打印头的打印面的微纤维同时旋转该微纤维导致油墨通过毛细管作用从喷嘴吸入微纤维中。从喷嘴所抽吸的油墨的量并未多到使喷嘴发生干燥的程度,但足以从喷嘴移除任何已干燥的油墨。为了防止芯吸收微纤维中所收集的流体(否则会导致擦拭器滚筒640过饱和,从而导致所吸收的流体转移回至打印头200),疏水性膜640c设置在芯640a与多孔材料640b之间。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薄膜640c由压敏粘合剂形成。术语“疏水性”的使用应被理解为是指材料排斥不只是水的任何液体,就称其具有“疏水性”。进一步防止收集在擦拭器滚筒640的表面上的流体和碎屑通过刮刀元件638转移回打印面。刮刀元件638具有细长刮刀676,其沿着擦拭器滚筒640的伸长长度接触擦拭器滚筒640的外部多孔材料640b,以便轻弹来自擦拭器滚筒640的碎屑的颗粒。刮刀676通过夹子框架678可拆卸地安装至擦拭器模块606的主体634。夹子框架678被主体634的细部634a所接纳(如图21及27所示)以将框架678固定至主体634。夹子框架678具有通过刮刀676中的孔676a可拆卸地接纳的夹子678a,从而将刮刀676夹至框架678。此夹紧组件布置刮刀676以便在擦拭器滚筒的竖直圆周区域上接触擦拭器滚筒640,所述竖直圆周区域位于擦拭器滚筒接触打印头200的打印面的上圆周区域下方。通过固定框架678将刮刀676相对于擦拭器滚筒640成倾斜角度设置,使得倾斜的刮刀676在擦拭器滚筒640的圆周切线处接触擦拭器滚筒640。具体地讲,刮刀676倾斜进入擦拭器滚筒640 (如图27所示),并且对位于擦拭器滚筒640的区域中的可压缩的擦拭器滚筒640施加接触压力,刮刀676正沿着图27所示箭头A的旋转方向旋转返回至擦拭器滚筒640的上圆周区域。S卩,刮刀676设置在擦拭器滚筒640的旋转擦拭方向的上游。在那些部分再次接触打印头200之前,此位置布置确保颗粒被刮刀676从擦拭器滚筒640的各部分中移除。此外,接触压力布置有助于多孔材料640b所吸收的过量流体从擦拭器滚筒640通过多孔材料640b的压缩而排放到滑板602的底座618中的排放区域679,如图47、50A和50B所示并且随后将更详细地论述。刮刀元件638的这些功能通过采用提供接触压力的弹性可弯曲刮刀676而得以辅助。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刮刀676为具有约0.2毫米的厚度的Mylar的弹性可弯曲片材,然而也可使用对于油墨和其它打印流体为惰性的其它不同厚度的材料。如果薄的可弯曲片材发生翘曲,则擦拭器模块主体634的刮刀676的夹紧组件能够使刮刀676拆卸以供清洗或更换。图28-31不出封盖机模块608的各个不例性方面。封盖机模块608为主体680、封盖机元件682和吸芯元件684的组件。主体680为细长的,以便沿着比打印头200的介质宽度更长的长度延伸,以使得吸芯元件684延伸至少介质宽度的长度。封盖机模块608封装在滑板602的细长框架614内,以便邻接台板模块604,如图8所示。框架614的侧壁620中的凹口 620a在封盖机模块608的主体680的纵向端可拆卸地接纳保持器元件686。凹口和保持器的这种接合允许封盖机模块608将通过框架614以未固定但受限制的方式保持。即,封盖机模块在滑板内有效地“浮动”,这有利于封盖机模块相对于滑板的位移。封盖机模块608组装在框架614中,以使得当封盖机模块608位于其操作位置中时封盖机元件682面向打印头200。在打印循环之后或在非打印阶段期间,即当打印未正在发生时,封盖机模块608用于密封打印头200的喷嘴,以便保护打印头免于脱水。为实现此目的,将封盖机模块608提升,以使得封盖机元件682压靠打印头200的打印面。封盖机元件682成形为细长弹性唇缘,该细长弹性唇缘沿着打印头200具有比打印头IC 204的组装长度更长的长度,以使得唇缘围绕打印头IC 204。封盖机元件682的材料优选地为橡胶,并且更优选地为丁基橡胶,其提供低透气性和低水蒸气传输速率,同时对油墨呈惰性。封盖机元件唇缘的侧壁具有波形轮廓(如图30所示),其有利于封盖机元件682的外表面的压缩到打印面上以供密封。具体地讲,封盖机元件唇缘的侧壁的下部的轮廓限定被构造成保持在主体680的脊部680a的上的凹槽682a。在组件中,封盖机元件682的此下部的柔性材料伸展在脊部680a上方,然后被允许在脊部680a上方收缩以便被保留。此布置方式避免了将封盖机元件682胶黏至主体680的需求,否则会导致封盖机元件682的粘附至打印头200。
通过封盖机元件682和主体680的合适的相对构造,封盖机元件682的柔性材料被压缩抵靠主体680,从而在两者间提供密闭式密封件。关于密封件使用的术语“密闭式”应被理解为是指密封件是流体密封的,从而防止包括气体和液体在内的流体传输通过被称为“密闭式”密封件。封盖机元件唇缘的侧壁的上方部分的波形轮廓限定终止于自由外表面682c的悬臂梁682b。当外表面682c压靠打印头200的打印面时,封盖机元件682的悬臂梁682b允许封盖机元件682密闭式密封在打印面的表面构形的上方,其可呈图31所示的形式。在图31中,虚线说明通过封盖机元件682所提供的密封件的近似位置,其可被视为横穿打印面上的不同水平。在图中沿着典型的负z轴高度值相对于打印面的各特征件的打印头IC 204限定在这些不同的水平,其中z轴与示出的打印面正交。封盖机元件682的悬臂部分682b的柔性还有助于封盖机元件682与打印头200的平滑接合和脱离。由于打印头200在封盖和未封盖期间的冲撞,提供平滑的接合和脱离降低了扰乱打印头200的喷嘴中的油墨弯月面的可能性。封盖机模块608的主体680以及台板模块604的主体610和擦拭器模块606的主体634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模制而成,塑料材料的热膨胀特性类似于打印头200的打印面的热膨胀特性。此类材料为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的10%玻璃纤维强化组合,例如Noryl 731。这在打印机的所有操作状态期间提供所选择的模块与打印头200的配准。就封盖机模块608而言,由于封盖机元件682的密封偏转,往下作用在位于其封盖机位置中的封盖机模块608上的均匀的分布力可导致细长封盖机模块608的塑料材料的松垂,这可危及封盖机元件682的密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细长加强框架688被夹在主体680上方。加强框架688为刚性U形槽形构件,其有助于防止细长封盖机模块608松垂并维持封盖机模块608沿着其长度的平直度。这确保封盖机模块和打印头的相对位置在封盖期间保持基本上恒定。加强框架688优选地由金属片形成。因此,热膨胀失配可发生于主体680与加强框架688之间,从而在主体680上表现出额外的应力,该额外的应力可防止加强框架688的拉直功能。通过提供沿着其细长长度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加强框架688来调节此热失配。具体地讲,在夹在主体680的侧面上的翼片690之上的加强框架688所形成的通道的两者侧壁上形成狭槽688a,以使得它们大于翼片690,从而允许相对于加强框架688沿着主体680的延长长度进行此移动。主体680上的封盖机元件682在凹槽682a和脊部680a周围的固定保持还通过加强框架688而得以改善,加强框架688压靠接合的凹槽682a和脊部680a,如图30所示。如图所示,通过封盖机元件682连同主体680内的通道692所形成的唇缘在封盖机模块608内提供中空空间。当封盖机模块608位于其操作位置时,通道692所形成的此中空空间被构造成与打印头200的打印头IC 204对齐,并且提供用于封盖机模块608的其它功能的构件。在打印头200的封盖期间,可进行打印头200的灌注和保持湿润的喷吐操作。对于灌注工序的进一步细节,参见中请人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345552(代理人案卷号KPFOO1PUS)的并入描述。因此,封盖机模块608的通道692用于在这些灌注和保持湿润的操作期间捕获通过打印头喷嘴所喷射的流体。
所进行的各种灌注工序在短时间范围内形成较大体积的油墨,在两二秒内导致高达10毫升的油墨。因此,封盖机模块的内部体积的尺寸被设计成可容纳此大量的油墨,同时确保所捕获的油墨水平面(包括环绕封盖机元件的内部周边发生的任何油墨毛细管作用)不会抵达打印头的打印面。在保持湿润的喷吐和灌注工序期间所喷射的油墨或其它打印流体的捕获和提取通过设置在通道692内的吸芯元件684而得以辅助。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吸芯元件以此高流率芯吸约六至八毫米,并且封盖机模块主体在吸芯元件周围提供约八毫米的流动路径。所捕获的流体也由封盖机模块迅速地排放,如随后所论述。吸芯元件684由亲水性多孔材料形成,该多孔材料可被模制并具有孔隙度,该孔隙度具有允许对具有上述大容量和从打印头喷射油墨的速率的油墨进行吸收的珠粒和空隙尺寸。例如,亲水性聚乙烯为优选的,其可用于通过类似于烧结的工艺(一起被模制成其最终形状)来制备吸芯元件684。如图32和33所示,吸芯元件684为细长的并且成形为安装在主体680的通道692内,以便沿着封盖机模块608的长度延伸。肋条694设置在主体680的底座680b上,吸芯元件684的下表面684a支承在底座680b上。吸芯元件684具有沿着其一细长侧面限定的凹口 684b,凹口 684b在通道692的相应侧面上与肋条694中的凹口 694a接合。此凹口式接合限制吸芯元件684沿着主体680的长度的移动,并维持吸芯元件684沿着打印头200的打印头IC 204的组合长度的准确对齐。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吸芯元件684通过螺钉保持在主体680内,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只要吸芯兀件684的上表面684c不会相对于打印头200突出通过封盖机兀件682,如图28和30所示,但足够接近打印头200的喷嘴,以使得流体“桥接”形成于喷嘴与吸芯元件684之间,作为油墨的天然流动路径。具体地讲,当封盖机模块608在其封盖机位置中时,吸芯元件684的上表面684c离喷嘴的距离被设定为使得上表面684c与墨滴进行充分接触,以便在流动路径中断之前芯吸掉最大量的油墨,并且使得油墨在灌注之后具有引起来自喷嘴的油墨的中断的足够间隙,以使得不会保留流体桥接。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吸芯元件684与打印头IC204之间的距离为约1.1毫米。随后对设定此距离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讨论。喷嘴与吸芯元件间的此芯吸效应甚至在灌注完成之后持续。因此,控制电子器件802被构造成允许在灌注工序的结束与未封盖操作之间的某一停留时间量。已发现约10至30秒的停留时间对于各种灌注工序而言是充足的。此停留时间允许吸芯元件与喷嘴之间的油墨桥接自然地排放并靠其自身中止。如果此过程过早中断,例如,通过从封盖机位置过快地降低封盖机模块,则打印头IC和局部化的环境将可能部分被油墨淹没。此外,芯吸效应和所允许的停留时间在打印头200上留下最小量的油墨供擦拭器模块606在灌注之后清理干净。这防止了大墨滴留在打印头200上,该大墨滴将使擦拭器滚筒640快速饱和。一旦吸芯元件684被所捕获的油墨饱和,油墨就将倾向于通过吸芯元件684经由毛细管作用而在重力之下相对于封盖机模块608在滑板602中的组装布置自然地进行排放。由于肋条692在吸芯元件684与底座680b之间提供空间,因此允许通过吸芯元件的多孔体以毛细管作用排放的油墨从吸芯元件684的下表面684a排放到主体680的在下方的底座680b中。如先前关于台板模块所论述,此排放和偏离气溶胶捕获两者还通过形成吸芯元件684的将在介质行进方向中倾斜的外表面(如图30和32所示)以及通过从打印头IC偏离吸芯元件684的上表面684b而得以辅助。这样,喷射流体在吸芯元件的倾斜区域撞击吸芯元件,从而促使所捕获的流体被吸离打印面并通过吸芯元件。这会减少吸芯元件的主体内可使流体干燥的滞留区域,从而导致吸芯元件的有效性降低。当封盖机模块608返回其在滑板602中的未封盖位置或原始位置时,使得收集在封盖机模块608中的流体从封盖机模块608经由通过底座680b的端口 695排放至下方的滑板602中,如图34-36所示。为有助于此排放,底座680b朝向端口 695倾斜,如图35、36和49所示。端口 695与滑板602的底座618中的排放细部696对齐,如图47和49所示并且随后更详细地论述。阀门698设置在端口 695中。阀门698通常为关闭的,以使得当在封盖机位置中和在封盖机模块的行进至滑板602内的未封盖位置以及离开未封盖位置期间时,即当保持器元件686被完全接纳在框架614的凹口 620a中时,封盖机模块系完全密闭式地密封。在图示实施方案中,阀门698为具有连接至弹性可弯曲翼698b的浮球698a的浮球阀。可弯曲翼698b连接至端口 695的倒钩695a,以使得翼698b能够绕着倒钩695a弯曲,从而相对于端口 695移动浮球698a。阀门698的常闭位置显示在图36中,在该常闭位置处,翼698b未弯曲并且浮球698a保持并密封抵靠端口 698。在封盖机模块608通过滑板602的底座618上的阀动器或突出部699返回至滑板602时,阀门698被打开,而与阀门698进行接触并按压阀门698以弯曲翼698b并移动浮球698a远离端口 695 (参见图49)。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吸芯元件和封盖机模块所捕获的流体被允许排放通过吸芯件和封盖机模块以及在重力下排出吸芯件和封盖机模块。替代实施方案可通过经由管子连接至封盖机模块的抽吸泵来利用抽吸。37-41不出用于模块化滑板602的位移机构700的各个不例性方面。位移机构700用于提供滑板602相对于打印机100的外壳102和打印头200的选择性位移,其选择性地将维护模块的每一者与打印头对齐。在图示实施方案中,位移机构700为双齿条和齿轮机构,其具有位于滑板602的任一细长端部的齿条702,当滑板602安装在打印机100中时,齿条702与介质行进方向对齐;和位于轴706的任一端的小齿轮704,小齿轮704与介质宽度方向对齐。在齿条端,通过滑板602上的轨道708与安装在外壳102的侧壁102a上的线性轴衬710的滑动接合将滑板602安装至打印机100的外壳102。具体地讲,如图39和40所示,轨道708分别接纳在轴衬710的上部710a与下部710b之间。轴706在任一端通过轴衬710的下部710b中的孔隙712旋转地安装至打印机100的外壳102。轴706的一端通过轴衬710之一,并且在外壳102的另一侧面上具有驱动齿轮714。驱动齿轮714经由齿轮系718耦接至电机716。电机716受控制电子器件802控制,以经由耦接的齿轮驱动轴706的旋转,从而沿着线性轴衬710滑动滑板602。使模块与打印头对齐的滑板602的选择性设置通过提供与控制电子器件连通的位置传感器来实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此类位置传感器的可能的布置方式,因此本文对此不做详述。使用双齿条和齿轮机构来相对于打印头平移滑板提供了滑板的未偏斜和准确位移,这有利于模块与打印头的真正对齐。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只要提供滑板的未偏斜和准确位移。例如,可采用皮带驱动系统来使滑板位移。
一旦所选择的模块之一与打印头对齐,则就将对齐的模块提升离开滑板进入其相应的前述操作位置。模块的提升通过提升机构720来进行,其各个示例性方面在图42A-46中示出。提升机构720具有在枢转点724枢转地安装至外壳102的任一侧壁102a的摇臂722。每个摇臂722具有臂部分726和限定在相应枢转点724的相对侧上的凸轮从动件部分 728。提升机构720还具有凸轮轴728,其被旋转地安装在待与介质宽度方向对齐的侧壁102a之间。凸轮轴728在其相应端具有凸轮齿轮730和732。凸轮轴728设置为使得每个相应凸轮齿轮730、732的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与相应的摇臂722之一的凸轮从动件部分接触。偏心凸轮730、732的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彼此一致,使得凸轮轴728的旋转通过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抵靠凸轮从动件728的旋转接触引起摇臂722的同时和等效枢转。摇臂722的此枢转受到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的形状和弹簧734的限制,弹簧734安装在每个摇臂722与打印机外壳102的底座102b之间。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弹簧734为压缩弹簧,使得当摇臂722枢转至其最低方位时,弹簧734被压缩,如图42A、43A和44A所示,并且当摇臂722枢转至其最高方位时,弹簧734位于其停靠位置,如图42B、43B和44B所示。凸轮轴728的旋转通过安装至打印机100的外壳102的电机736来提供。具体地讲,电机736安装安装在板737上,板737又安装至打印机外壳102 (或为其一体部分),以使得电机736的蜗杆738平行于打印机外壳102的侧壁102a。蜗杆738接触凸轮齿轮730的外圆周表面730b,蜗杆738用作蜗轮,以使得蜗杆738的螺纹沿着外圆周表面730b与脊部730c啮合,如图45所示。蜗杆738的螺纹为螺旋状,优选地方位为向右旋转5°并具有渐开线齿廓。同样,脊部730c为螺旋状,优选地方位为向右旋转5°并具有渐开线齿廓。因此,在控制电子器件802的控制下,通过电机736的操作来旋转蜗杆738会引起旋转凸轮轴728的凸轮齿轮730的旋转。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的旋转位置通过光学中断传感器739来确定,光学中断传感器739安装在邻接另一个凸轮齿轮732的打印机外壳102的侧壁102a上。光学中断传感器739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理解的方式与凸轮齿轮732的狭槽状外圆周表面732b配合,如图46所示。当滑板602通过位移机构700平移以选择一个模块时,控制凸轮,以使得摇臂722位于其最低位置处。在该最低位置中,摇臂722的臂部分726中朝滑板602突出的突出部740能够穿过模块的保持器元件中的凹陷部,使得滑板602的位移不受抑制。一旦所选择的模块位于适当位置,便控制凸轮,以使得摇臂722被移动至其最高位置。在摇臂722从最低位置至最高位置的这种转移期间,突出部740接合保持器元件622、639、641、686的提升表面742。这种接合使所选择的模块随摇臂722 —起提升。提升表面742平行于滑板602的底座618,并且为大致平坦的。即,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平坦的提升表面为水平的。对于台板模块604和封盖机模块608,当这些模块被提升得较高时,从提升表面742垂直地(例如竖直地)突出的相应保持器元件622、686的翼片744进入对齐块748的通道746,对齐块748安装至打印机外壳102的侧壁102a。
如图所示,通道746平行于翼片744取向并具有漏斗状开口端746a。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漏斗状开口端746a与相应通道746的其余部分成约20°的角度。通过使翼片744按照正确的对齐集中,该漏斗状开口端746a、对齐块748和打印头200的相对安装位置以及滑板框架614的侧壁620中的凹口 620a的尺寸允许对提升模块相对于打印头的未对齐进行校正。在该对齐校正期间,为了使台板模块和封盖机模块保持在正确的方位(即平行于打印头的打印面),摇臂722的突出部740具有与保持器元件的大致平坦的提升表面742接触的弯曲轮廓,这允许模块相对于摇臂722平滑移位。对于擦拭器模块606,保持器兀件639、641未设有翼片,因为擦拭器滚筒640和打印头200的相对对齐较不重要,其原因将随后论述。然而,保持器元件639、641却具有强化元件749,摇臂722的突出部740在强化元件749处接触提升表面742。强化元件749向保持器元件(尤其是保持器元件639)提供增强的刚度,这确保摆臂648在擦拭器模块608的整个提升和下降中有效摆动。在摇臂722的最高位置处,弹簧734被构造成充分展开。在弹簧722的该充分展开时,凸轮从动件728与偏心凸轮表面730a、732a脱离接触。即,摇臂偏向提升位置,并且凸轮旋转,以阻碍此偏向而降低摇臂,不阻碍此偏向而允许摇臂提升。这样,通过模块施加至打印头200的接触力仅取决于弹簧734的构造。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弹簧被构造成提供约20牛顿的接触力,这有利于模块的相应功能。对于台板模块604,在摇臂722的最高位置处,设置位于台板模块604的主体610的任一纵向端上的基准件750,以便超出打印面的介质宽度接触打印头200的打印面,以使得介质104能够在接合的打印头200和台板模块604之间穿过。基准件750的尺寸设定了肋条626、628的参考表面624b和打印头IC 204之间的上述距离。因此,台板和打印头之间的介质间距通过使台板脱离打印头“定基线”来设定。对于擦拭器模块606,在摇臂722的最高位置处,擦拭器滚筒640压靠打印面。对于封盖机模块608,在摇臂722的最高位置处,封盖机兀件682气密地密封在打印面的表面构形的上方,同时设定吸芯元件684和打印头IC 204之间的上述距离。在图示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弹簧734为安装在摇臂和打印机外壳的底座之间的压缩弹簧,以使得摇臂偏向提升位置。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例如将压缩弹簧安装在摇臂和打印机外壳的侧壁之间以提供类似的偏向,或者使用片簧或膨胀弹簧来提供类似或不同的偏向,只要通过模块施加在打印头上的力的量在可容许的范围内。如前所述,未提供擦拭器模块与打印头的准确对齐。这是因为擦拭器模块需要在擦拭期间相对于打印头位移,以便使可从打印头擦拭的流体和碎屑的量最大化。即,具有较大表面积的打印面可通过移动擦拭器模块来擦拭,并且可实现在由于不同部件所提供的打印面上的不同构形水平而难以擦拭的区域中进行擦拭。该平移擦拭操作通过操作位移机构700以位移滑板602来实现,同时擦拭器模块608位于其擦拭位置中,并且擦拭器滚筒640接触打印头200并在驱动机构644的驱动下旋转’如通过图44C中的双箭头A所示。如图44B所示,设计滑板框架614的侧壁620中的凹口 620a的尺寸,以使得在擦拭位置中,擦拭器模块606的保持器元件639和641不会离开凹口 620a的范围。因此,当滑板602位移时,擦拭器模块也以相同的方式位移。可进行平移擦拭的位移量取决于摆臂648的齿轮系646的长度和尺寸,因为必须与从动滚筒106b上的齿轮106a保持接触以进行擦拭旋转。即,当擦拭器模块606相对于打印头200沿着介质行进方向移动时,摆臂648由于弹簧668的偏向而朝其水平方向摆动。在该摆动器件,齿轮系646的从动端齿轮(例如第二齿轮656)与从动滚筒106b上的齿轮106a保持接合,从而进行旋转擦拭,直到擦拭器模块606被移动至离从动滚筒106b过远时。因此,在控制电子器件802的控制下,通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合适传感器来监测平移擦拭,以使得在擦拭器模块606穿过打印头200的位移期间,旋转擦拭从未停止过。在完成擦拭工序时,从打印头200降低擦拭器模块606,并且擦拭器滚筒640停止旋转,然后由于驱动机构644从输入滚筒106解耦以及刮刀676和擦拭器滚筒640的按压接触所提供的摩擦,使擦拭器模块606位于滑板602中的其未擦拭或原始位置。如上所述,由台板模块、擦拭器模块和封盖机模块捕获的流体排放到滑板中。如图47所示,滑板602具有位于底座618中的排放区域632、679和696。排放区域例如通过模制被限定在底座618中,以向底座618中的孔752和754提供离散路径,排放区域中的流体能够通过这些路径离开滑板602。例如,滑板602可由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ABS)的10%玻璃纤维强化组合)模制。离散路径由用作排放肋条的壁618a限定,排放肋条限制滑板602中的流体在滑板602的位移期间自由移动。这样,捕获的流体能够从滑板排放,而不会在滑板周围‘泼溅’,这可导致流体‘喷溅’到打印头上。排放区域632接纳从台板模块604的吸芯元件612排放的流体,如图48A和48B所示,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其离散路径将所接纳的流体输送至底座618中的孔752。同样地,排放区域696通过阀门698和突出部699的上述接合来接纳从封盖机模块608排放的流体,如图47和49所示,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其离散路径将所接纳的流体输送至底座618中的孔752。排放区域679接纳从擦拭器模块606排放的流体,如图50A和50B所示,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其离散路径将所接纳的流体输送至底座618中的孔754。为了有助于排放擦拭器模块606的擦拭器滚筒640所吸收的流体,排放区域679具有由亲水性多孔材料形成的吸芯元件756,该多孔材料可被模制并具有孔隙度,该孔隙度具有允许吸收油墨的珠粒和空隙尺寸。例如,亲水性聚乙烯为优选的,其可用于通过类似于烧结的工艺(一起被模制成其最终形状)来制备吸芯元件756。吸芯元件756具有从垫片760突出的多个塔或杆758。垫片760保持在沿着滑板602的底座618的伸长长度限定的通道762中,与擦拭器模块606的原始位置重合。垫片760具有从底座618中的通道766内的垫片760突出的吸芯件764。通道766被限定在底座618中,以在底座618的整个宽度中与通道762垂直,并且通向孔754。吸芯件764具有从孔754突出的弯曲端部764a。如在图50B的局部剖开详细视图中最清楚地示出,塔758被布置成当擦拭器模块606在滑板602中的其原始位置时突出穿过擦拭器模块主体634的延长长度所均匀地提供的窗口 765 (同样参见图23和24)。塔758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刚度来接触并压缩擦拭器滚筒640,以使得通过擦拭器滚筒640的吸收性材料640b所保持的流体被芯吸至多孔塔758并进入多孔垫片760,然后从滑板602的孔754经由吸芯件764排放。通过擦拭器滚筒上的塔所提供的接触压力的量、所提供的塔的数量(例如,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提供五个塔,然而可提供更多或更少的塔,这取决于介质宽度和擦拭器滚筒的容量)以及滑板吸芯元件与擦拭器滚筒的外层的材料的孔隙度被选择为使得一旦三毫升的流体已被擦拭器滚筒所吸收(其发生在约20次擦拭操作之后,如前所论述),流体就能够芯吸至滑板吸芯元件。这导致擦拭器滚筒免于在四至五毫升时饱和(如前所论述),这使得可对打印头进行一致和可靠的擦拭。在滑板602相对于外壳102的所有平移位置,滑板602的底座618中的孔752和754被布置成与打印机100的外壳102中的孔口 112对齐(如图51所示)。孔口 112被限定成尺寸被设计成可捕获由滑板的模块所排放的所有流体的凹陷部,并且具有能够排放所捕获的流体的多个通气孔112a。如图6、7、52和53所示,维护系统600的流体收集器603相对于孔口 112设置,以便收集所排放的流体以供储存。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流体收集器603为流体储存模块766和768的模块化组件,并且可拆卸地设置在位于介质输入区116和打印介质输出区118之间的打印机100的主体114内,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只要来自滑板的流体能够排放至流体收集器并且可被储存以供随后移除。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储存模块766、768由柔性可伸缩材料形成,以便限定在排空流体时为大致平坦但在相反情况下可膨胀的可膨胀袋。将储存模块766、768以吸收流体的吸收材料充填,从而引起材料膨胀。例如,吸收材料可为聚合物,其在干燥时为粉末而在湿润时为硬凝胶,例如超吸收聚合物。储存模块766具有位于与打印机100的孔口 112配准的端口 770,来自孔口 112的流体系能够排放进入端口 770。当流体进入端口 770时,其接触内部吸收材料,从而导致吸收材料湿润并膨胀。储存模块766通过内部吸芯元件772连结至其它储存模块768,内部吸芯元件772在储存模块之间提供毛细芯吸路径。因此,当储存模块766中的吸收材料被流体饱和时,由模块化滑板602所排放的其它流体经由吸芯元件772芯吸至其它储存模块768,以便通过储存模块768中的吸收材料进行吸附和储存。在图示实施方案中,四个储存模块766、768提供约一升油墨的储存容量等,然而,也可通过更多或较少的模块所提供更多或较少的储存容量。当储存模块766、768已展开到其最大程度时可使用合适的感测装置进行感测,或如果替代使用刚性储存模块,则可提供对储存模块内的流体水平面的直接感测。将感测结果提供至控制电子器件802 (其可将充满状态的指示提供至打印机100的使用者),以使得储存模块766、768可被更换或排空。或者,流体收集器603的模块化允许储存模块的个别模块在所有储存模块的饱和之前被周期性地移除和更换。然而,也可采用其它布置方式,其中流体收集器603具有单一储存元件。维护系统600的上述部件通过保持使打印头200周围的打印环境不含不想要的湿润和干燥的油墨和碎屑来提供维护处于操作状态的维护打印头200和流体分配系统300。具体地讲,具有可选择的维护模块的线性平移滑板提供了一种维护固定的整个介质宽度打印头的简单且紧凑的方式。为封盖机模块设置流体吸收集墨器使得可对打印头进行“湿润”封盖,这防止了易碎喷射喷嘴的干燥。为台板模块设置流体吸收集墨器还使得打印头在打印期间保持“湿润”,并且不含尤其是在无边距打印应用中被错误引导或喷雾于打印头附近的油墨。采用打印机的驱动电机来驱动擦拭器模块的至少擦拭器滚筒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凑性和简单性。然而,也可采用其它擦拭器模块布置方式,例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345572 (代理人案卷号LNP001PUS)中所述的布置方式。维护系统600的另一个方面是路径的维护,介质104是沿着所述路径传送至打印头200以供打印,现参照图54-60B对其进行论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两条介质路径。介质路径之一是由介质输入区116至打印头200并且被弯曲的介质路径774所限定,如图54所示。此弯曲路径的合适形式的详细内容描述于美国专利申请N0.12/397, 274(申请人的案卷号RRE059US)中,该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另一介质路径是由手动进料介质输入区120至打印头200并且被限定为基本上笔直的介质路径776。介质路径774、776由延伸穿过介质宽度的细长介质转向器778隔开。在打印期间,介质堵塞可沿着介质路径,特别是弯曲的介质路径774发生。为了清除此堵塞,打印机100的主体114具有铰链门122,铰链门122可打开以暴露介质路径774的整个介质宽度。介质转向器778安装在门122上,使得当门122在其关闭位置时,门122和转向器778限定介质路径774、776两者的引导部分(参见图56)。转向器778可枢转地安装在门122上,以使得门122打开时转向器778可枢转离开此路径,使得转向器778不会阻碍介质堵塞的清除。同时有利的是使转向器随着门的移动而自动枢转,这避免了使用者手动移动转向器的需求,申请人已发现门在堵塞清除之后重新关闭时,转向器很可能绕着其枢轴翻转,从而使得转向器不能自动重新定位,这最终导致需要使用者介入。为了防止转向器的此翻转发生,维护系统600提供用于转向器778的位移机构780 (如图55所示),其不只随着门122的打开移动而自动地缩回转向器,而且也随着门122的关闭移动而自动地重新定位转向器以进行介质引导,而无需使用者介入。转向器位移机构780在门122的任一端具有位于侧壁122a内的狭槽782,并且在转向器778的任一端具有位于臂778b上的追踪销778a,如图57A和57B所示。狭槽782呈螺旋形式,其具有两个拐点782a和782b,其中被引导朝向介质路径774的拐点782a相对于沿着介质路径774的介质行进方向位于被引导远离介质路径774的拐点782b的上游。在图示实施方案中,螺旋形式是锯齿状,然而也可采用弯曲形式。追踪销778a与相应狭槽782接合,这将转向器778连接至门122。追踪销778a在狭槽782内滑动,并且当门122移动时沿着狭槽782的螺旋形式追踪。此追踪允许转向器778相对于门122枢转。枢转销784在狭槽782的每一个的下游拐点的外侧从侧壁122a的每一者突出。每个臂778b的自由端具有凹口或轭778c,当转向器778沿着狭槽782追踪时,凹口或轭778c与相应的枢轴销784接合。由转向器位移机构780所提供的此接合用作轭机构,其如同下述防止转向器778的不受控制的翻转。当门122位于图56所示的关闭位置中时,追踪销778a位于狭槽782的上游拐点782a,使得转向器778位于其原始位置中并且被动地引导来自介质输入区116或手动进料介质输入区120的介质104。当门122沿着图58A所示箭头B的方向部分地打开时,转向器778的追踪销778a在狭槽782中滑动,导致转向器778移动远离介质路径774至部分缩回的方位。当门122被进一步打开时(如图58B所示),转向器778的轭778c接触枢轴销784并在枢轴销784上枢转,此时转向器778位于其完全缩回的方位。接合的轭778c和枢轴销784防止转向器778从完全缩回的方位移动直至门122完全打开,此时转向器778的追踪销778a滑动通过狭槽782的下游拐点782b至狭槽782的端部(如图59所示),从而使转向器778保持在完全缩回的方位中。当门122沿着图60A所示箭头C的方向部分关闭时,转向器778的追踪销778a沿着狭槽782滑动返回,并且当轭778c接合枢轴销784时,转向器788的移动受到控制,以使得转向器788保持在完全缩回的方位中,而没有在相反的情况下发生的翻转。当门122进一步关闭时(如图60B所示),追踪销778a滑动通过狭槽782的下游拐点782b朝向上游拐点782a,这导致转向器778返回至部分缩回的方位,以使得当门122完全关闭时(如图56所示),转向器778能够返回其在介质路径774、776内的原始位置。虽然已结合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对其进行了阐释和描述,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其可容易地做出这些修改。因此,并不旨在使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受到文中所提出的描述的限制,而相反,应对权利要求进行广义的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相对于所述打印头可滑动地布置的滑板; 由所述滑板支承的介质台板模块; 由所述滑板支承的封盖机模块; 由所述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和 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性地滑动所述滑板以将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之一与所述打印头对齐,并且用于将所述对齐的模块移动至邻近所述打印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串联布置在所述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打印头为介质宽度打印头,并且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每个均具有对应于所述介质宽度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所述滑板的所述选择性滑动的齿条和齿轮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与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每端相对应的所述滑板的每端上的齿条以及轴的每端上的小齿轮,以便每个均与齿条和电机中相应的一者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选择机构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的位置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选择机构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传感器和电机的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感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电机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选择机构包括用于所述对齐的模块的所述移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对齐的模块接合的提升臂和用于使所述提升臂提升和下降所述接合的模块的电机,所述提升位置邻近所述打印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机接合的凸轮,所述凸轮被布置成与所述提升臂接合和脱离,以引起所述接合的模块的所述提升和下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维护系统,其中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附接至所述提升臂以使所述提升臂偏向所述下降位置的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打印头的维护系统,所述系统具有相对于所述打印头可滑动地布置的滑板、由所述滑板支承的介质台板模块、由所述滑板支承的封盖机模块、由所述滑板支承的擦拭器模块;和选择机构,其用于选择性地滑动所述滑板以将所述台板模块、封盖机模块和擦拭器模块之一与所述打印头对齐,并且用于将所述对齐的模块移动至邻近所述打印头的位置。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3097139SQ20118003521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
发明者保罗·伊恩·麦基, 阿诺德·佩雷格里诺, 小丹·巴特娜, 大卫·威廉姆·杰森, 阿提拉·贝图克, 马克莫·特苏博诺, 安图尼·穆尔西亚, 安图尼欧·若昂·尤波奇, 比亚吉奥·阿戈斯泰恩利, 大卫·皮特森, 大卫·泰弗利, 贾维尔·艾斯科比杜, 杰弗里·詹森, 杰弗里·D·路斯彻恩, 约翰·克里斯汀·拉夫, 保罗·丹尼尔·福彻 申请人:扎姆泰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