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68462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主要涉及电子照相法、静电印刷法以及磁记录法等中的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办公室的信息环境中,实际情况是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増大、纸的使用量增カロ。另ー方面,在各领域中,正研究缩减以CO2排出为代表的能耗。如果能够回收用于信息的临时显示、传达的纸等的记录介质,则能够对能耗的缩减有大的贡献。由于包含内含有隐色染料等的呈色剂、显色剂及消色剂的微囊颜料和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具有在常温下有色、在一定温度以上消色的特征,因此,能使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内容消色而再利用记录介质,能缩减因纸介质而引起的能耗。然而,这里所用的微囊颜料的大小为O. 5 10 μ m,远大于通常的色调剂所使用的顔料的一次粒径例如数nm。如果微囊顔料比上述数值小,难以显示出高浓度的发色性,強度上不充分。然而,为了高精度地形成办公文档、照相图像,希望电子照相过程所用的色调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 10 μ m,更优选3 7 μ m,因而难以使粒径大的微囊颜料在色调剂粒子中均匀地含有。另外,这样地使用色调剂粒子本身和着色材料粒子的大小变化不大的色调剂进行图像形成时,在图像中容易以不均匀的状态含有着色材粒子,作为色调剂,很难控制带电特性、流动性、显影特性及定影特性。而且,即使在色调剂粒子中能够均匀分散着色材料粒子的情况下,需要用足够量的粘合剂树脂覆盖,以使着色材料粒子在电子照相过程中不与粘合剂树脂分离,且色调剂粒径容易发生巨大化,难以形成高精度图像。另外,有在图像中着色材料粒子容易成为稀疏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图像浓度这ー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ー种图像形成方法,具备第一图像的形成和第二图像的形成,第一图像的形成包括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于第I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其中,所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相对在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第I重量比应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I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所述第I透明图像信息用于形成能覆盖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以及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I转印图像,第二图像的形成,包括使用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在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将该第2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所述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及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2转印图像。


图I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定影二次显影剂图像的一个例子的模型图。图3是表示定影二次显影剂图像的另ー个例子的模型图。图4是表不透明显影剂的统ー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4的透明显影剂上应用显影剂来形成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不透明显影剂的统ー图案的另ー个例子的图。图7是在图6的透明显影剂上应用显影剂来形成图像的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消色第I图像的一个例子的模型图。图9是表示定影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的模型图。图10是列举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造的图。图11是列举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造的图。图12是列举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造的图。图13是表示定影的情况的模型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ー个例子的概略构造的示意图。图15是使用了图14的装置的图像形成机构的框图。图16是使用了图14的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常,根据ー实施方式提供包含第I图像的形成及第2图像的形成中的至少I个的图像形成方法。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含第I图像的形成及第2图像的形成。第I图像形成,包括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于第I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其中,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相对在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第I重量比应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I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第I透明图像信息用于形成能覆盖第I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以及在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I转印图像。在第I图像形成后、第2图像形成前,能够任意地以比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对第I图像进行消色。第2图像形成,包括使用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进而,任意地应用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与第2透明图像信息对应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第2透明图像信息能形成能覆盖第2显影剂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图像;将第2显影剂图像及任意设置的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而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及将第2转印图像以定影温度定影在被转印材料上。在第2图像形成中,将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中形成的透明显影剂的重量相对于在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之比设定为第I重量比、将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中形成的透明显影剂的重量相对于在第2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之比设定为第2重量比,则第2重量比小于第I重量比。此外,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形成是任意的,因而也能设透明显影剂的重量为O、不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依据第I实施方式,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时,透明显影剂中的粘合剂树脂充分地供给至被转印材料上,因而在形成第2图像吋,即使与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时相比降低透明显 影剂的使用量,在定影温度下再熔化第I图像的粘合剂树脂有助于定影,因而第2图像的充分定影成为可能。另外,依据ー种实施方式,即使反复进行图像的形成,粘合剂树脂的使用量降低,且图像的厚度不会变得过厚。另外,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第I图像的形成或者第2图像形成方法。在第2实施方式中,检测包含能消色的显影剂图像和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是否位于被转印材料上,在判断没有图像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第I图像的形成,在判断为有图像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上述第2图像的形成。依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预先检测设于被转印材料上的图像的有无,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或第2图像的形成,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粘合剂树脂的使用量以及防止图像的厚度变厚。依据ー实施方式,能够在第I显影剂图像上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或者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上形成第I显影剂图像。同样,能够在第2显影剂图像上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或者在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上形成第2显影剂图像。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是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上形成第I显影剂图像上的情况下的方法,至少包含第I图像的形成。用于第3实施方式的第I图像的形成包括使用透明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具有统ー图案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与用于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区域内形成图像的第I图像信息对应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其中,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以及以定影温度定影第I转印图像。依据第3实施方式,通过预先将具有统ー图案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形成于被转印材料上,足够量的粘合剂树脂被供给至被转印材料上,因而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区域内形成的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能充分地定影。在第3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使用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与第2图像信息对应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将第2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定影温度定影第2显影剂图像,形成第2图像。在第3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形成第2显影剂图像前,在将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透明显影剂的重量相对于在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之比设定为第I重量比时,相对于在第2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比该第I重量比小的第2重量比应用透明显影剂,显影对应第2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以及将该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与该第2显影剂图像一起转印至形成了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 依据第3实施方式,即使反复进行图像的形成,粘合剂树脂的使用量也降低,且图像的厚度不会变得过厚。在第I至第3实施方式中,收容能消色的显影剂的第I显影器和收容透明显影剂的第2显影器在2个不同图像承载体即第I及第2图像承载体上各自相向配置,或者,第I显影器和第2显影器能够在I个图像承载体上相向配置。即第I图像承载体能兼用作第2图像承载体。设使用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具有I μ m至10 μ m的体积平均粒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不足I μ m时,在控制显影、转印エ序中存在难以控制静电附着状态的趋势,超过IOym时,存在难以记录高精度的图像信息的趋势。以下,參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此外,相同參照标号表示相同部件。图I示出表示能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构造的图。如图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20具有中间转印带7、在中间转印带7上依次设置的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及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以及设于其下游的定影装置21。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具有感光鼓la,在感光鼓Ia上依次设置的清洁装置16a、带电装置2a、曝光装置3a、第I显影器4a以及在第I显影器4a的下游隔着中间转印带7而设置的一次转印辊8a。第I显影器4a收容有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该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以及消色剂的核。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具有感光鼓lb、在感光鼓Ib上依次设置的清洁装置16b、带电装置2b、曝光装置3b、第2显影器4b以及在第2显影器4b的下游隔着中间转印带7而设置的一次转印辊Sb。在第2显影器4b中收容有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的下游隔着中间转印带7而相向配置有二次转印辊9和支撑辊10。一次转印辊8a及一次转印辊8b分别连接有一次转印电源14a、14b。二次转印辊9连接有二次转印电源15。定影装置21具有互相相向配置的加热辊11和压カ辊12。
使用图I的装置,能够例如以下那样地进行图像形成。首先,利用带电装置2b使感光鼓Ib均匀带电。接着,利用曝光装置3b,基于第I透明图像信息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该第I透明图像信息用于形成能覆盖由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基于第I图像信息形成的第I显影剂图像的图像。使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形成透明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使用一次转印辊Sb将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接着,利用带电装置2a使感光鼓Ia均勻带电。接着,利用曝光装置3a基于第I图像信息进行曝光,形成静电潜像。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该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对准中间转印带7上的被透明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覆盖的位置,使用一次转印辊8a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上一次转印第I显影剂图像。将在中间转印带7上依次层叠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第I显影剂图像而得的一次显影剂图像经由二次转印辊9和支撑辊10 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上,并在记录介质13上形成依次层叠了第I显影剂图像、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而得的二次显影剂图像。接着,在定影装置21中使用加热辊11及压カ辊12进行加热加压,并使二次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13上,从而能够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其后,根据需要,通过利用未图示的消色装置以比定影温度高的温度加热形成了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从而能够使第I图像消色。进而,使用第2透明图像信息代替第I透明图像信息,与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同样地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层,并使用第2图像信息代替第I图像信息,与第I显影剂图像同样地形成第2显影剂层,能够与第I图像的形成同样地进行第2图像的形成。但是,此时,如果将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的透明显影剂相对于在第I显影剂图像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比设定为第I重量比、将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的透明显影剂相对于在第2显影剂图像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比设定为第2重量比,则第2重量比小于第I重量比。根据需要,也可能设透明显影剂的重量为0,不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图2及图3示出表示定影二次显影剂图像的情况的模型图。如图2所示,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由第I显影剂图像101以及在第I显影剂图像101上以覆盖第I显影剂图像101的方式层叠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102构成的二次显影剂图像100,从而在得到的图像100’中不会不均匀地含有能消色的显影剂101’,且能消色的显影剂101’中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在电子照相过程中不会与透明显影剂102’中的粘合剂树脂分离。 或者,如图3所示,作为二次显影剂图像100,能够在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102上层叠第I显影剂图像101。此时,例如可用一样的图案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102,并使第I显影剂图像101形成于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102的区域内。在图4及图5分别示出透明显影剂的统ー图案的一个例子和在透明显影剂上应用显影剂来形成图像的例子。
如图4所示那样,例如能够用长方形的图案形成透明显影剂102’。其后,如图5所示,能够在长方形的图案的透明显影剂102’的区域内应用显影剂101’来形成图像。图6及图7分别示出透明显影剂的相同图案的另一例子和在透明显影剂上形成显影剂的例子。如图6所示,例如能够用条纹状的图案形成透明显影剂102’。其后,如图7所示那样,能够在条纹状图案的透明显影剂102’的区域内应用显影剂101’来形成图像。图8是示出表示第I图像消色的情况的概念图。如图所示,图像100’中的能消色的显影剂101’能够以比定影装置中的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进行消色。被消色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在图中以103示出。能消色的显影剂能够以比定影装置中的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进行消色。能消色的显影剂在定影温度下仅进行定影,不消色。另外,能消色的显影剂在进行消色的情况下, 具有即使能消色的显影剂的温度比消色温度低也維持消色状态的滞后特性。优选在能消色的显影剂中,能够使消色温度比定影装置中的定影温度高5°C以上。消色温度与定影温度之差不足5°C吋,由于定影器的温度波动等的影响,存在与定影同时消色的情況。消色温例如能够设为79°C至103°C。如图I那样,依据实施方式,由于在转印介质上能够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在相同层级上排列,因此,即使是相同的着色材料量,与顔料彼此间隔距离的情况相比,反射浓度变高。通过使消色剂胶囊化,能够使用于可在特定温度下消色的发色剂、显色剂、呈色性化合物接近地存在,因而能够期待消色反应的迅速性、完全性。另外,分别将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粘合剂树脂粒子作为不同的显影剂处理,井向在定影エ序中热熔化后的树脂施加压力以覆盖能消色的显影剂图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各自的带电特性使显影、转印过程为最佳,因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另外,不需担心在电子照相过程中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粒子的分离,因而粘合剂树脂的显影量能够限制在能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结合在转印介质上的最小量。图9示出表示在已消色的第I图像上形成第2图像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依据实施方式,如果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时透明显影剂102’所含有的粘合剂树脂被充分地供给至被转印材料13上,则在形成第2图像时与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时相比,能够降低透明显影剂的使用量,如图所示,例如即使在第2图像的形成中不使用透明显影剂,在定影温度下第I图像的透明显影剂102’的粘合剂树脂再熔化,也有助于显影剂图像104的定影,因而第2图像的能消色的显影剂104’能够充分定影。在图10至图12分别示出列举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造的图。此外,在图10至图12中,在各感光鼓上分別设有清洁装置、带电装置及曝光装置,但为了简便省略其叙述。对于图10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未设置中间转印带7、与图I相反地配置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和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且将第I显影剂图像及第2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外,具有与图I同样的结构。在图I中转印次数为2次,但此时转印次数为I次,因而如图所示,如果与图I相反地配置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和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则与图2同样,在记录介质上能得到依次层叠了第I显影剂图像及第2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剂图像。对于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代替第2显影器4b和第I显影器4a各自在不同的2个第2感光鼓lb、第I感光鼓Ia上相向配置而使第2显影器4b和第I显影器4a在I个感光鼓I相向配置以外,具有与图I大致同样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感光鼓I上以第2显影剂图像、第I显影剂图像的顺序进行显影,并利用转印辊8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使用二次转印辊9及支撑辊10进ー步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13上时,与图2同样,在记录介质上能得到依次层叠了第I显影剂图像及第2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剂图像。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未使用中间转印带7、与图11相反地配置第2显影器4b和第I显影器4a、将第I显影剂图像及第2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夕卜,具有与图11同样的结构。如图12所示,如果与图11相反地配置第2显影器4b和第I显影器4a,则与图2同样,在记录介质上能得到依次层叠了第I显影剂图像及第2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剂图像。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图I及图10至图12中,能够相反地配置第I图像形成单元17A和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或者感光鼓I上的第I显影器4a和第2显影器4b。在该情况下,与图2相反,在记录介质上能得到依次层叠了第2显影剂图像及第I显影剂图像的显影剂图像。图13示出表示定影的情况的模型图。图13的加热棍11在Imm厚的SUS(外径25mm)层叠Si橡胶制的弹性层(厚度2mm)以及PFA的保护层(厚度30 μ m),在内部搭载有卤素灯22。加压辊12在φ Ilmm的Fe制轴上设置Si海绵制的弹性层(厚度8mm),并以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的接触宽度(辊隙宽度)为8_的方式进行加压。因此,在记录介质以60mm/sec的速度通过的情况下,カロ热及加压时间为大约67msec,在以120mm/sec通过的情况下为大约133msec。图13示出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依次层叠第I显影剂图像101及第2显影剂图像102而得到的与图2同样的显影剂图像100的情況。 如图所示,在转印介质13的图像侧配置有加热辊11、转印介质13的背侧配置有加压辊12的定影器21的情况下,用加热辊11加热充分加热则会熔化的粘合剂树脂粒子102,使其熔化,得到的图像100’中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101’不与加热辊11直接接触,因而难以达到消色温度,容易被熔化的粘合剂树脂粒子102充分覆盖,因而存在定影性变好的趋势。此外,如图3那样,在转印介质13上定影依次层叠第2显影剂图像102和第I显影剂图像101而得的图像时,更换图13的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的位置,将定影器的加热辊11配置于转印介质的背侧,则粘合剂树脂粒子102容易热熔化,因而存在定影性变好的趋势。这样,利用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中的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及粘合剂树脂粒子的配置结构,能够任意地变更定影装置的加热辊的位置。图14示出表示能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ー个例子的概略构造的图。
如图所示,图1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除了在从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供给部输送的记录介质13被导入二次转印辊9和支撑辊10之间的前面设有光传感器18外,具有与图I同样的结构。图15示出表示使用了图1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机构的ー个例子的框图。另外,图16示出表示使用了图1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如图所示,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二次转印辊9、定影器21、记录介质供给部22及光传感器18分别与主控制部23连接。从记录介质供给部22供给记录介质13 (BLl)时,光传感器18检测记录介质13上是否有图像(BL2)。例如利用在记录介质13上存在构成图像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及透明显影剂的情况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反射率的不同,能够进行图像的检测。 接收光传感器18的结果,并由主控制部23判定记录介质上有无图像(BL3)。在记录介质上存在图像的情况下,进行第2图像形成(BL4)。在第2图像形成中,首先,在第I图像形成単元中使用能消色的显影剂形成第2显影剂图像,其后,为了以比第I重量比低的第2重量比形成透明显影剂图像,由主控制部23决定透明显影剂供给量,接收此量,并在第2图像形成単元中进行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形成、或中止第2图像形成単元中的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形成,成为仅使用了能消色的显影剂的第2显影剂图像。例如在第I图像的形成时,作为第I重量比,能够预先求出透明显影剂相对于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比,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另ー方面,在记录介质上不存在图像的情况下,与图I所示的装置同样,能够使用第I图像形成単元17A及第2图像形成単元17B,按照第I图像信息及第I透明图像信息进行第I图像的形成(BL5)。通过用定影器21对得到的第I图像或第2图像进行定影(BL6),能够形成图像。以下,说明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隐色染料等呈色性化合物及显色剂及消色剂。隐色染料是能利用显色剂发色的供电子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例举ニ苯基甲烷苯酞类(diphenylmethane phthalide)、苯基Π引哚苯酞类、Π引哚苯酞类、ニ苯基甲烧氮杂苯酞类、苯基H引哚氮杂苯酞类、突烧类、苯こ烯喹啉类(styrylquinoline)、ニ氮杂罗丹明内酯类
坐寸ο具体地为3,3_双(对ニ甲氨基苯基)-6- ニ甲氨基苯酞、3_ (4- ニ乙氨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苯酞、3,3-双(I-正丁基-2-甲基吲哚_3_基)苯酿、3,3-双(2_乙氧基_4- _乙氣基苯基)~4~氣苯酿、3- (2-乙氧基_4-—乙氣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苯酞、3-[2_乙氧基-4-(N-乙基苯胺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苯酞、3,6_ ニ苯胺基荧烷、3,6_ ニ甲氧基荧烷、3,6_ ニ正丁氧基荧烷、2-甲基-6-(N-乙基-N-对三氨基)荧烷、2-N,N-ニ苄基氨基_6_ ニ乙氨基焚焼、3-氯-6-环己基氨基焚焼、2-甲基-6-环己基氨基焚焼、2-(2-氯苯胺基)-6_ ニ -正丁氨基焚焼、2-(3- ニ氟甲基苯胺基)-6_ ニ乙氨基焚焼、2-(N_甲基苯胺基)-6-(N-乙基-N-对三氨基)荧烷、1,3_ ニ甲基-6-ニ乙氨基荧烷、2-氯-3-甲基-6-ニ乙氨基焚焼、2-苯胺基-3-甲基-6- ニ乙氨基焚焼、2-苯胺基-3-甲基-6- ニ -正丁氨基焚焼、2- ニ甲代苯胺基-3-甲基-6- ニ乙氨基焚焼、1,2-苯并-6- ニ乙氨基焚焼、1,2-苯并-6-(N-こ基-N-异丁氨基)荧烷、I,2-苯并-6-(N-こ基-N-异戊氨基)荧烷、2-(3-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こ烯基)喹啉、螺[5H-⑴苯并吡喃(2, 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3’-酮,2-( ニこ氨基)-8-( ニこ氨基)-4-甲基-、螺[5Η-(1)苯并吡喃(2, 3-d)嘧啶-5,I’(3’ H)异苯并呋喃]_3’ -酮,2-( ニ正丁氨基)-8-( ニ正丁氨基)-4-甲基、螺[5H-(1)苯并吡喃(2, 3-d)嘧啶-5,1’(3’H)异苯并呋喃]_3’_酮,2-ニ正丁氨基)-8-( ニこ氨基)-4-甲基、螺[5Η-⑴苯并吡喃(2,3-d)嘧啶-5,I’(3’ H)异苯并呋喃]_3’ -酮,2-ニ正丁氨基)-8-(N-こ基-N-异戊氨基)-4-甲基-、螺[5H-⑴苯并吡喃(2, 3-d)嘧啶_5,1’ (3,H)异苯并呋喃]-3’-酮,2-ニ正丁氨基)-8-( ニ正丁氨基)-4-苯基、3-(2-甲氧基-4-ニ甲氨基苯基)-3-(I-丁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3-(2-甲氧基-4-ニこ氨基苯基)-3-(I-こ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3-(2-乙氧基-4-ニこ氨基苯基)-3-(I-戊基-2-甲基吲哚-3-基)-4,5,6,7-四氯苯酞等。还可以举出吡啶系、喹唑啉系、双喹唑啉系化合物等。这些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实施方式所用的显色剂是对隐色染料提供质子的吸电子(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例如,有苯酚类、苯酚金属盐类、羧酸金属盐类、芳香族羧酸及碳数为2 5的脂肪族羧酸、ニ苯甲酮类、磺酸、磺酸盐、磷酸类、磷酸金属盐类、酸性磷酸酯、酸性磷酸酯金属盐类、亚磷酸类、亚磷酸金属盐类、单苯酚类、聚苯酚类、1,2,3-三氮杂戊及其衍生物等,还可例举具有烷基、芳基、酰基、烷氧基羰基、羧基及其酯或酰胺基、卤素基等作为其取代基的化合物以及双酚、三酚等、酚醛聚合树脂等,还有其金属盐。这些也可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具体而言,具有苯酚、邻甲酚、叔丁基邻苯ニ酚(ターシヤリーブチル力テコ一ル)、壬基苯酹、正辛基苯酹、正十二烧基苯酹、正十八烧基苯酹、对氯苯酹、对溴苯酹、邻苯基苯酚、对羟基苯甲酸丁酷、对羟基苯甲酸辛酷、对羟基苯甲酸苯甲酯、诸如2,3_ ニ羟基苯甲酸、3,5_ ニ羟基苯甲酸甲酯等ニ羟基苯甲酸或其酷、间苯ニ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十二酷、没食子酸こ酷、没食子酸丁酷、没食子酸丙酷、2,2_双(4-羟苯基)丙烷、4,4' -ニ羟基ニ苯砜、1,I-双(4-羟基苯基)こ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4,4' -ニ轻基_■苯硫酿、1_苯基_1,I-双(4-轻基苯基)こ烧、I,I-双(4-轻基苯基)-3-甲基丁烷、1,1_双(4-羟基苯基)-2-甲基丙烷、1,I-双(4-羟基苯基)正己烷、1,I-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1,I-双(4-羟基苯基)正辛烷、1,I-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1,I-双(4-羟基苯基)正癸烷、1,I-双(4-羟基苯基)正十二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乙i基丙基酯(2,2-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ヱニル)ヱチルプロピオ
ネー卜)、2,2_双(4-羟基苯基)-4-甲基戊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庚烷、2,2-双(4-羟基苯基)正壬烷、2,4-ニ羟基苯こ酮、2,5-ニ羟基苯こ酮、2,6_ ニ羟基苯こ酮、3,5_ ニ羟基苯こ酮、2,3,4_三羟基苯こ酮、2,4_ ニ羟基ニ苯甲酮、4,4' -ニ羟基ニ苯甲酮、2,3,4_三羟基ニ苯甲酮、2,4,4'-三羟基ニ苯甲酮、2,2',4,4/ -四羟基ニ苯甲酮、2,3,4,4'-四羟基ニ苯甲酮、2,4'-双酚、4,4'-双酚、4_[(4_羟基苯基)甲基]-1,2,3_苯三酚、4-[(3,5_ ニ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1,2,3_苯三酚、4,6-双[(3,5-ニ甲基-4-羟基苯基)甲基]-1,2,3_苯三酚、4,4' -[1,4-亚苯基双(I-甲基亚こ基)双(苯-1,2,3-三酚)]、4,4' -[1,4-亚苯基双(I-甲基亚こ基)双(1,2-苯ニ酚)]、4,4',4"-亚こ基三苯酚、4,4' -(I-甲基亚こ基)双酚、亚甲基-对甲酚。实施方式所用的消色剂,只要能在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消色剂的3成分系中通过热来阻碍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的发色反应并使其无色即可,可以使用公知的消色剂。作为消色剂的形态,存在以下的形态1)隐色染料与显色剂已结合并发色的成分和消色剂成分分散在发色及消色作用少或没有的介质中的形态,2)消色剂成分作为隐色染料与显色剂已结合并发色的成分的介质的形态。作为2)的形态使用的消色剂,特别是,利用了在日本特开昭60-264285、日本特开2005-1369、日本特开2008-280523等中公知的消色剂的温度滞后的发色消色机构,在瞬时消去性方面优异。将该已发色的3成分体系的混合物加热至特定的消色温Th以上时,能够使其消色化。而且,即使将消色的混合物冷却至不足Th的温度也維持消色状态。并且,如果温度下降,则可能发生在特定的复色温度Tc以下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的发色反应再次恢复、并返回发色状态这一可逆的发色消色反应。特别是,本发明所使用的消色剂,优选在设室温为Tr时满足Th > Tr > Tc这ー关系。 能引起该温度滞后的消色剂,例如可例举醇类、酯类、酮类,醚类,酰胺类。酯类尤其优异。具体而言,可例举含有取代芳香族环的羧酸酷、含有无取代芳香族环的羧酸和脂肪醇的酯、分子中含有环己基的羧酸酯、脂肪酸和无取代芳香醇或酚的酷、脂肪酸和支化脂肪醇的酯、ニ羧酸和芳香醇或支化脂肪醇的酷、肉桂酸ニ苄酯、硬脂酸庚酷、己ニ酸ニ癸酷、己ニ酸二月桂酷、己ニ酸ニ肉豆蘧酯、己ニ酸ニ(十六烷基)酷、己ニ酸ニ硬脂酸酷、甘油三月桂酸酷、甘油三肉豆蘧酸酯、三硬脂酸甘油酷、甘油ニ肉豆蘧酸酯、ニ硬脂酸甘油酯等。这些也可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接着,作为I)的形态而使用的消色剂,能够使用在日本特开2000-19770等公知的消色剂。例如,可以列举出胆固醇、豆留醇、孕烯醇酮、美雄醇、苯甲酸雌ニ醇、表雄酮、美雄酮、β -谷甾醇、孕烯醇酮醋酸酷、β -胆甾醇、5,16-孕甾ニ烯-3 β -醇-20-酮、5 α -孕甾烯-3 β -醇-20-酮、5-孕甾烯-3 β,17- ニ醇-20-酮-21-醋酸酷、5-孕甾烯-3 β,17- ニ醇-20-酮-17-醋酸酷、5-孕甾烯-3 β,21- ニ醇-20-酮-21-醋酸酷、5-烯-3 β,17- ニこ酰氧基-孕留、岩配基、剑麻皂素、异菝葜皂甙、蕃麻皂素、薯蓣皂素、胆酸、胆酸甲酷、胆酸钠、石胆酸、石胆酸甲酷、石胆酸钠、羟胆酸、羟胆酸甲酷、猪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甲酷、睾酮、甲基睾酮、11 α -羟基甲基睾酮、氢化可的松、胆固醇、甲基碳酸酷、α - ニ氢胆甾醇、D-匍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D-果糖、L-山梨糖、L-鼠李糖、L-岩操糖、D-脱氧核糖、a -D-葡萄糖五こ酸酷、こ酰葡萄糖、ニ丙酮-D-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氨基葡萄糖、D-果糖胺、D-异糖质酸、维生素C、异抗坏血酸、海藻糖、蔗糖、麦芽糖、纤维ニ糖、龙胆ニ糖、乳糖、蜜ニ糖、棉子糖、龙胆三糖、松三糖、水苏糖、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水杨甙、苦杏仁甙、优黄酸、环十二醇、六氢化水杨酸、薄荷醇、异薄荷醇、新薄荷醇、新异薄荷醇、葛缕薄荷醇、α-葛缕薄荷醇、胡椒醇、α-松油醇、β-松油醇、Y-松油醇、4-萜烯醇、异胡薄荷醇、ニ氢香芹醇、香芹醇、1,4_环己ニ醇、1,2-环己ニ醇、间环己烷三醇、环己五醇、环己六醇、1,2-十二烷ニ醇、奎宁酸、1,4_松油ニ醇、1,8_松油ニ醇、水合菔脑、白桦脂醇、莰醇、异莰醇、2-金刚烷醇、降冰片醇、葑醇、樟脑、I,2,5,6- ニ异亚丙基-D-甘露醇
坐寸ο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的混合比例随浓度、变色温度、各成分的种类而不同,按重量比,对隐色染料1,显色剂为O. I 100,优选为O. I 50,更优选O. 5 20,消色剂为I 800,优选5 200,更优选5 100的范围。
实施例胶囊着色剂微粒子显影剂的制备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均匀地加温溶解由作为呈色性化合物的3-(2-こ氧基-4-ニこ基氨基苯基)-3-(1-こ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I重量份、作为呈色剂的2,2-ニ(4’-羟苯基)六氟丙烷5重量份以及作为消色剂的庚ニ酸与2-(4-苄氧苯基)こ醇的ニ酯50重量份构成的能消色的色调剂组成物,得到核溶液。相对于呈色性化合物组合物25重量份,混合作为壁膜材料的芳香族多元异氰酸酯预聚物25重量份,作为助溶剂的こ酸こ酯25重量份,从而得到核-壳溶液。 使核-壳溶液在聚こ烯こ醇水溶液中乳化分散为微小滴,并边加温边持续搅拌后,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再继续搅拌,从而得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悬浊液。对得到的悬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了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的体积平均粒子径为5 μ m,完全消色温度为79°C,完全发色温度为-10°c,随温度变化可逆地变色为青色和无色。显影剂Al对该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 100重量份,通过混合ニ氧化娃(NAX50 日本Aerosil制)3重量份、氧化钛(NKT90 :日本AeiOSil) I. 2重量份并充分搅拌,使无机微粒子均匀附着在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表面。对该粒子6重量份和在体积平均粒径40 μ m的铁素体表面用丙烯酸树脂实施了涂覆处理的载体粒子94重量份进行混合,得到了显影剂Al。显影剂Al带电为平均带电量-23uC/g。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均匀地加温溶解由作为呈色化合物的结晶紫内酯I重量份、作为显色剂的4-羟基安息香酸苄酯5重量份、作为消色剂的月桂酸-4-苄氧苯基こ基酯50重量份构成的消色色调剂组成物,得到核溶液。对呈色性化合物组合物25重量份,混合对作为壁膜材料的芳香族多元异氰酸酷预聚物25重量份、作为助溶剂的こ酸こ酯50重量份进行混合而得的溶液,得到核-壳溶液。使核-壳溶液在聚こ烯こ醇水溶液中乳化分散为微小滴,并边加温边持续搅拌后,加入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再继续搅拌,得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悬浊液。对得到的悬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的体积平均粒子径为5μπι,完全消色温度为103°C,完全发色温度为_15°C,随温度变化可逆地变色为青色和无色。显影剂A2对该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 100重量份,混合ニ氧化硅(NAX50 日本Aerosil制)3重量份、氧化钛(NKT90 :日本Aerosil) I. 2重量份,并充分搅拌,从而使无机微粒子均匀地附着在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表面。混合该粒子6重量份和在体积平均粒径40 μ m的铁素体表面用丙烯酸树脂实施了涂覆处理而得的载体粒子94重量份,得到显影剂A2。显影剂A2带电为平均带电量_25uC/g。
粘合剂树脂粒子显影剂的制备树脂粒子(I)将对苯ニ甲酸39质量份、双酚A的环氧こ烷化合物61质量份、ニ丁基锡O. 2质量份投入酯化反应槽,在氮气氛围下以260°C、50KPa进行5小时缩聚反应,得到聚酯树脂。得到的聚酯树脂的玻璃转移温度Tg为60°C、软化点Tm为110°C、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2000。对于该聚酯树脂95重量份,通过配合脱模剂(米蜡)5重量份,进行混匀、粉碎,并分级,得到体积平均粒径9. 8 μ m的树脂粒子(I)。对树脂粒子(I) 100重量份,混合ニ氧化硅(NAX50) I. 7重量份、氧化钛(NKT90) O. 6重量份,并充分搅拌,使无机微粒子均匀地附着在树脂粒子表面。混合该粒子8重量份和在体积平均粒径40 μ m的铁素体表面用丙烯酸树脂实施了涂覆处理而得的载体粒子92重量份,得到显影剂BI。显影剂BI带电为平均带电量-31uC/g。 此外,对上述软化点,用加压器成形高津制作所制流量仪(CFT-500D)样品I. 45
I.50g,并安装于流量仪圆柱内。通过设升温速度为2. 5°C /min、模孔直径为1mm、负重为lOkgf、气压为0.4Mpa、指针(桨)的位置为软化点与流出结束点的中间位置时的温度为Tm (软化点),进行測定。粘合剂树脂粒子的分散液的制造粉碎上述聚酯树脂,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O. 4份、苯甲胺I份来制备悬浊液,其后使用高压均质机,利用机械剪断进行微粒化,作为核溶液制备了含有粘合剂树脂的粒子分散液。作为壳材料的苯こ烯-丙烯酸树脂的制造对苯こ烯90质量份、η- 丁基丙烯酸酯10质量份、ρ_苯こ烯磺酸钠lOOppm、作为链转移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I. 5质量份,加入O. 5质量份作为乳化剂的花王制LATEMUL PS,加入O. 8质量份作为聚合开始剂的过硫酸铵,并在60°C下实施乳化聚合,从而作为壳溶液得到苯こ烯-丙烯酸树脂的乳液。苯こ烯-丙烯酸树脂的玻璃转移温度为80°C、重均分子量为25000。凝聚、融合エ序使用硫酸铝Al2 (SO4) 33. O质量%在50°C下凝聚包含粘合剂树脂的粒子的分散液95质量份、脱模剂(米蜡)分散液5质量份,进而添加20质量份苯こ烯-丙烯酸树脂的乳液,实施树脂粒子的胶囊化。其后,以5°C /30分的升温速度使温度上升至75°C,并融合,进而通过清洗、干燥得到体积平均粒子径为10. 3 μ m的树脂粒子(2)。对该树脂粒子⑵100重量份,混合ニ氧化硅(NAX50) I. 6重量份、氧化钛(NKT90) O. 5重量份,并充分搅拌,使无机微粒子均匀地附着在树脂粒子表面。对该粒子8重量份和在体积平均粒径40 μ m的铁素体表面用丙烯酸树脂实施了涂覆处理而得的载体粒子92重量份进行混合,得到显影剂B2。显影剂B2带电为平均带电量-32uC/g。实施例I使用图I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将显影剂BI收容于第2显影器4b、显影剂Al收容于第I显影器4a。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和树脂粒子(I)图像状地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此时,在转印介质上分別独立地转印有着色粒子和树脂粒子,在定影前取出,通过测定将未定影粒子从转印介质吹走并去除的前后的重量,来測定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的使用量和树脂粒子(I)的使用量。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的使用量为0.02mg/cm2,树脂粒子(I)的使用量为O. O. 2mg/cm2,树脂粒子(I)相对于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的重量比(第I重量比)为10。定影器的温度设定为73°C C,以约60mm/sec(15ppm)的速度通过定影器,从而着色剂不到达消色温度,定影用粘合剂树脂因定影器辊隙内的加热及加压而熔化,在包入着色粒子后从定影器出来并冷却,从而能够得到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色图像。利用未图示的消去装置将着色图像加热至79°C以上,从而着色剂消色。记录介质能够作为白纸再利用。接着,将具有已消色的图像的记录介质再次引入图I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以树脂粒子(I)的使用量相对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的使用量的重量比(第2重量比)小于第I重量比的方式降低树脂粒子(I)的使用量,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和树脂粒子(I)图像状地转印在记录介质上。 此时,第2重量比为O. 25。同样地进行定影,能够充分进行图像形成。进而,同样地进行消去,着色剂消色。记录介质能够作为白纸再次利用。接着说明比较例。在着色剂粒子和树脂粒子成为一体而以I种显影剂进行显影的情况下,例如,在以着色剂树脂为I : 5的比例制作显影剂,并将I张纸利用5次的情况下,若印字率相同,则在记录介质上消耗着色剂5、树脂25的量。然而,若使用本实施方式,在实施例I的情况下,以着色剂5树脂11的量即可。再利用次数増加时树脂的消耗量可减少。实施例2设显影剂B2为显影器4b、显影剂A2为显影器4a,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2)和树脂粒子(2)图像状地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定影器的温度设定为85°C,以约120mm/sec(28ppm)的速度通过定影器,从而着色剂达不到消色温度,定影用粘合剂树脂因定影器辊隙内的加热及加压而熔化,在包入着色粒子后从定影器出来并冷却,从而能够得到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色图像。通过利用未图示的消去装置将着色图像加热至103°C以上,从而着色剂消色。记录介质能够作为白纸再利用。接着,将具有已消色的图像的记录介质,再次引入图I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便用树脂粒子(I),使胶囊着色剂微粒子(I)图像状地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同样地进行定影,能够充分进行图像形成。进而,同样地进行消去,着色剂消色。记录介质能够作为白纸再次利用。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里描述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来体现。而且,在不超出本发明宗g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当然可以进行ー些省略、替代或变形。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涵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宗_的这些方式或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具备 第一图像的形成和第二图像的形成, 所述第一图像的形成包括 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于第I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其中,所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 相对在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第I重量比应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I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所述第I透明图像信息用于形成能覆盖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的图像; 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以及 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I转印图像, 所述第二图像的形成包括 使用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在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 将该第2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所述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及 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2转印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第2图像的形成进ー步包括 在以定影温度将所述第2转印图像定影于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前, 相对于在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比所述第I重量比小的第2重量比应用所述透明显影剂,在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并将该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与该第2显影剂图像一起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形成所述第2转印图像,其中,所述第2透明图像信息能形成能覆盖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图像的形成前,以比所述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消色所述第I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具有即使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的温度比该消色温度低也将维持消色状态的滞后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I转印图像临时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以及在将所述第2转印图像临时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兼用作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检测在被转印材料上是否存在包括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而形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图像以及使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形成的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其中,所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 在判定不存在该图像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I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 相对在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第I重量比应用所述透明显影剂,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用于形成能覆盖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的图像的第I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 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 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I转印图像,形成第I图像, 在判定存在该图像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在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 将该第2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所述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及 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2转印图像,形成第2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第2图像的形成还包括 在所述被转印材料上以定影温度定影所述第2转印图像之前, 相对在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比所述第I重量比小的第2重量比应用所述透明显影剂,在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并将该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与该第2显影剂图像一起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上,形成所述第2转印图像,其中,所述第2透明图像信息能形成能覆盖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被检测的所述图像以比所述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预先消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具有即使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的温度比该消色温度低也将维持消色状态的滞后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I转印图像或所述第2转印图像临时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之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兼用作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
13.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使用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在第I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具有统ー图案的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 使用包含胶囊着色剂微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显影对应用于在所述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的区域内形成图像的第I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在第2图像承载体上形成能消色的第I显影剂图像,其中,所述胶囊着色剂微粒子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 将该第I显影剂图像及该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I转印图像;以及 以定影温度定影所述第I转印图像,形成第I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在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上显影对应第2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能消色的第2显影剂图像,将该第2显影剂图像转印至形成了所述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第2转印图像,以定影温度定影该第2显影剂图像,形成第2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 在形成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前,在将所述第I透明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透明显影剂的重量相对于在所述第I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之比设定为第I重量比时,相对于在所述第2显影剂图像中使用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重量以比该第I重量比小的第2重量比应用所述透明显影剂,显影对应第2透明图像信息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以及 将该第2透明显影剂图像与该第2显影剂图像一起转印至形成了所述第I图像的被转印材料上,形成所述第2转印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第2图像前,以比该定影温度高的消色温度消色该第I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具有即使所述能消色的显影剂的温度比该消色温度低也将维持消色状态的滞后特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I转印图像临时地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I转印图像在临时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并且,所述第2转印图像在临时转印至中间转印体上后,再转印至所述被转印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I图像承载体兼用作所述第2图像承载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依据实施方式,分别设置收容包含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及消色剂的核的胶囊着色剂粒子的能消色的显影剂的显影器、以及收容包含粘合剂树脂的透明显影剂的显影器,并在能覆盖能消色的显影剂图像的区域转印透明显影剂图像,定影并进行图像形成。进而,在第2次以后的图像形成中,与第1次图像形成相比,减小透明显影剂的使用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692837SQ20121007185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佐伯谅太, 新村尚子, 曾根寿浩, 木野内聪, 高桥一寿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