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

文档序号:268462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光致发光调色剂的目的是为了形成闪烁着金属那样的光泽的光致发光图像。例如,JP-A-62-67558公开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显示出金属光泽,并且即使在复印若干张纸之后也能够形成质量稳定的图像,其中,所述调色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和足够提供金属光泽的金属粉末。此外,JP-A-62-100769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照相的银色调色剂,其包括含有定影用树脂、着色剂和调色剂配合剂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着色剂为在深红色薄片状无机结晶基质上包覆有包含二氧化钛的薄层的颜料,从而提供能够适用于电子照相的银色调色剂。此外,JP-A-2010-256613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其至少由其中扁平状颜料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的扁平状调色剂颗粒形成(其中,所述颜料为扁平的形状),并且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包含小于或等于3个所述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的比率大于或等于75%,由此提供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由于所述颜料的定影方向均一性高,该调色剂能够形成具有平整视觉效果的图像。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印性良好的光致发光调色剂。

发明内容
(I)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其包含第一调色剂颗粒,该第一调色剂颗粒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和光致发光颜料;和第二调色剂颗粒,该第二调色剂颗粒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且不含光致发光颜料,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5%至80%的范围内。(2)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3)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5%至40%的范围内。(4)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满足下式式2=< A/B =< 100其中,A表示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B表示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所述反射率A和所述反射率B均是,通过将光线以-45°的入射角照射到由(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形成的密实图像上时,利用测角光度计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反射率。(5)根据(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光致发光颜料为棒状。(6)根据(4)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满足20 =< A/B =< 90。
(7)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当量直径D大于平均最大厚度C。(8)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相同。(9)包含根据⑴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静电图像显影剂。(10)根据(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11)包含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单元的调色剂盒,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12) 一种处理盒,其包含图像保持部件;和显影部件,其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13)根据(1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14)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为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该潜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剂使所述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部件上,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15)根据(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16)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为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剂使所述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部件上,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17)根据(1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18)制备根据(I)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其包括将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光致发光颜料分散液与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从而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用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分散液制备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将所述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与所述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使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的质量比在3 97至49 51的范围内,从而促进凝集;以及通过加热使所述第一凝集颗粒与所述第二凝集颗粒聚结。根据第(I)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具有更好的转印性。根据第⑵至⑶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所述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具有更好的转印性。根据第(9)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显影剂具有更好的转印性。根据第(10)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所述显影剂具有更好的转印性。根据第(11)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调色剂盒易于供应转印性更好的光致发光调色剂。根据第(12)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处理盒易于处理转印性更好的显影剂,由此使具有各种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获得更广的适用性。根据第(13)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所述处理盒易于处理转印性更好的显影剂。根据第(14)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转印性更好的光致发光调色剂。根据第(15)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转印性更好的光致发光调色剂。根据第(16)方面,与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不在5%至80%的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形成光致发光性优异的图像。根据第(17)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形成光致发光性优异的图像。根据第(18)方面,所述方法能够制备这样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其中,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5%至80%的范围内。


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颗粒的例子的截面图;图2为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图3为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实例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光致发光调色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中,当观察每个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从而确定该调色剂颗粒中是否存在光致发光颜料时,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5 %至80 %的范围内。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术语“调色剂颗粒”是指,包含粘合剂树脂和任选的添加剂的树脂颗粒,所述添加剂例如着色剂(例如,光致发光颜料)、防粘剂和外部添加剂,术语“调色剂”是指调色剂颗粒的集合体。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具有良好的转印性。其原因还不清楚,但推测为以下方面。由于光致发光颜料的粒径大并且形状扁平,因此,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形状也呈扁平状。相反,与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不同,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形状基本上呈球状。扁平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例如,中间转印部件)的接触面积大。由于此原因,当特别是在大约32°C的高温和大约80% RH的高湿度下,使用扁平状调色剂颗粒印刷大量的印刷面积小的图像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之间的非静电附着力增力口,这导致转印效率降低。在此情况中,图像的闪光性降低。另外,虽然可以将外部添加剂附着至调色剂颗粒以获得改善的转印性,但在此情况中,当使用调色剂颗粒印刷大量的印刷面积小的图像时,外部添加剂被埋入调色剂颗粒,由此导致转印性的改善程度很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被限制在5%至80%的范围内。通过将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中的不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例如,球状调色剂颗粒)的比率限定至预定的范围内,不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球状调色剂颗粒介于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扁平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例如,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球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小,这使得能够预期,即使是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球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之间的非静电附着力也很难增加。由于此原因,可以推测,球状调色剂颗粒介于扁平状调色剂颗粒与部件之间,这改善了调色剂颗粒的转印性,由此防止了闪光性的降低。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是指通过以下方法所获得的值。首先,利用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包埋调色剂颗粒,从而制备用于切削的样品。接下来,在低于或等于-100°C下,利用配有金刚石刀的切削机(例如,LEICAultramicrotome (由Hitachi Technology制造))切削样品,从而制备用于观察的样品。利用TEM以大约5,00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所得样品。由于光致发光颜料的构成与粘合剂树脂的构成不同,并且其为特征性的扁平状,因此,由于所观察到的图像的明暗和形状不同,其易于区分。光致发光颜料在调色剂截面中以棒状存在,并且其对比度与其他部分的对比度不同。在观察5,000个调色剂颗粒的截面之后,计算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为5%至80%,优选为10%至50%,更优选为15%至40%。在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小于5%的情况中,当印刷大量的印刷面积小的图像时,(特别地,在大约32°C的高温和大约80% RH的高湿度下)闪光性可能会降低。在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超过80%的情况中,光致发光颜料可能未被粘合剂树脂充分包覆,这导致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与不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之间的静电性能差异大。在这种情况中,可能会导致选择性显影的问题,或者由于光致发光颜料的浓度低,图像的闪光性可能会降低。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术语“闪光性”是指,当肉眼观察图像时,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光辉感(例如,金属光泽)。优选的是,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A与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B的比值(A/B)为2至100,反射率A和反射率B均是,通过将光线以-45°的入射角照射到由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形成的密实图像上时,利用测角光度计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反射率。A/B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表明,与指向入射方向(将角度指定为_)相比,光线更多地沿与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将角度指定为+)反射,即,抑制了入射光的漫反射。在入射光沿很多方向反射的漫反射的情况中,当目视观察反射光时,会观察到反射光看起来颜色暗淡。在A/B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中,当目视观察反射光时,会观察到光泽,这表明闪光性良好。另一方面,当A/B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00时,能够目视观察到反射光的视角不会过窄,由此防止了由角度改变而引起的黑暗现象的发生。A/B的比值更优选为20至90,特别优选为40至80。-利用测角光度计测量A/B的比值首先,对入射角和接收角进行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利用测角光度计进行测量时,将入射角限定为-45°。进行此限定的原因是,对于具有较宽范围的光泽度的图像,可获得较高的测量灵敏度。将接收角限定为-30°和+30°。进行此限定的原因是,在评价具有闪光感的图像和不具有闪光感的图像时,在接收角为-30°和+30°时,测量灵敏度最高。接下来,对测量A/B的比值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对测量A/B的比值而言,首先,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密实图像”。在DocuCentre-1II C7600(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生产)的显影装置中填充用作样品的显影剂,并且在定影温度为190°C、定影压力为4.0kg/cm2的条件下在记录纸(OK TopCoat+纸,由Oji Paper株式会社生产)上形成调色剂负载量为4. 5g/cm2的密实图像。“密实图像”是指印刷率为100%的图像。使用测角光度计(GC5000L,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公司制造)使光线以-45°的角度入射到密实图像的图像部分上,然后,分别测量接收角为+30°下的反射率A和接收角为-30°下的反射率B。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反射率A和反射率B :以20nm的间隔测量400nm至7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线的反射率值,并且计算所测量的各个波长下的反射率的平均值。由这些测量结果计算A/B的比值。〈调色剂的构成〉从满足A/B的比值的角度来说,优选的是,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应满足以下要求⑴和(2)。(I)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当量直径D大于其平均最大厚度C。(2)当观察调色剂颗粒沿厚度方向的截面时,其长轴方向与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形成-30°至+30°范围内的夹角的颜料颗粒个数相对于颜料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为大于或等于60%。图1为示出满足上述要求(I)和(2)的调色剂颗粒的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1的示意图为调色剂颗粒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图1所示出的调色剂颗粒2为扁平状,其圆当量直径大于厚度L,并且包含颜料颗粒4。如图1所示,只要调色剂颗粒2的圆当量直径比厚度L大,调色剂颗粒则倾向于移动,使得在用于图像形成的显影或转印过程中,当调色剂颗粒移动至图像载体、中间转印部件、记录介质等时,调色剂颗粒的电荷被最大程度地抵消。由于此原因,据认为,调色剂颗粒应被布置为使得附着面积最大化。即,据认为,在其上最终转印有调色剂颗粒的记录介质上,调色剂颗粒应被布置为使得扁平的一侧朝向记录介质的表面。同样,在用于图像形成的定影过程中,认为定影压力应将扁平状调色剂颗粒布置为使得扁平的一侧朝向记录介质的表面。由于此原因,在存在于调色剂颗粒中的鳞片状颜料颗粒中,认为那些满足要求
(2)“长轴方向与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形成-30°至+30°范围内的夹角”的颜料颗粒应被布置为使得其面积最大的一侧朝向记录介质的表面。当光线照射到使用所述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上时,对入射光进行漫反射的颜料颗粒的比率得到了抑制。因此,认为满足比值 A/B。接下来,对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的组成进行说明。-着色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使用光致发光着色剂。适合用于光致发光调色剂的光致发光着色剂(光致发光颜料)的例子包括金属粉末,例如铝、黄铜、青铜、镍、不锈钢和锌粉末;经包覆的薄片状无机结晶基质,例如包覆有氧化钛或氧化铁黄的云母、硫酸钡、层状硅酸盐和层状铝硅酸盐;单晶平板状氧化钛;碱性碳酸盐;酸性氯氧化铋;天然鸟嘌呤;薄片状玻璃粉末;和金属沉积薄片状玻璃粉末。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I质量份至70质量份,更优选为5质量份至50质量份。-粘合剂树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使用粘合剂树脂。适合用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包括乙烯类树脂,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苯乙烯类树脂,例如聚苯乙烯和α-聚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烷基酯和聚丙烯腈;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树脂;聚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树脂。在它们之中,优选使用聚酯树脂。特别优选使用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以下对其进行说明。聚酯树脂主要通过(例如)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作用获得。这种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芳香族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酞酸酐、偏苯三酸酐、均苯四酸酐和萘二甲酸;脂肪族羧酸,例如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酐和己二酸;和脂环族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羧酸。这些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这些多元羧酸中,优选使用芳香族羧酸。为了获得更好的定影性,需要聚酯树脂具有交联或支链结构。为此,优选二羧酸与三元或更多元羧酸(偏苯三酸或其酸酐)的组
口 ο
这种多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和甘油;和脂环族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 ;以及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这些多元醇中,优选芳香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并且更优选为芳香族二醇。为了获得更好的定影性,需要聚酯树脂具有交联或支链结构。为此,可以使用二醇与三元或更多元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的组合。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优选包含结晶性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由于一般的结晶芳香族树脂的熔融温度高于下文所述的熔融温度范围,因此,优选结晶脂肪族聚酯树脂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至30质量%,更优选为4质量%至25质量%。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融温度优选在50°C至100°C的范围内,更优选为55°C至95°C,更加优选为60°C至90°C。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结晶性聚酯树脂”为这样的化合物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下缩写为“DSC”)进行测量时,其不会显示出吸热量的阶段性变化,而是会显示出明确的吸热峰。其中在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主链上共聚有另一种组分而得的共聚物也称为结晶性聚酯,只要该组分以小于或等于50质量%的量存在即可。结晶性聚酯树脂由酸(二羧酸)成分和醇(二醇)成分合成得到。在以下的说明书中,术语“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是指,在合成聚酯树脂之前为酸成分的构成部分,术语“衍生自醇的构成成分”是指,在合成聚酯树脂之前为醇成分的构成部分。[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多种二羧酸可以用作用于形成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的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用于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优选为直链脂肪族二羧酸。这种脂肪族二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9-壬烷二羧酸、1,10-癸烷二羧酸、1,11-1^一烷二羧酸、I,12-十二烷二羧酸、I,13-十三烷二羧酸、I,14-十四烷二羧酸、I,16-十六烷二羧酸和1,18-十八烷二羧酸。还可以列举这些脂肪族二羧酸的低级烷基酯或酸酐。优选己二酸、癸二酸和1,10_癸烷二羧酸。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聚酯树脂可以包含具有双键或磺酸基团的衍生自二羧酸的构成成分。这种具有磺酸基团的二羧酸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2-磺基对苯二甲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和磺基丁二酸钠。还可以列举这些二羧酸的低级烷基酯或酸酐。其中,优选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相对于所有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的总量,除衍生自脂肪族二羧酸的构成成分以外的其他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具有双键的衍生自二羧酸的构成成分和具有磺酸基团的衍生自二羧酸的构成成分)的含量优选为I构成摩尔%至20构成摩尔%,更优选为2构成摩尔%至10构成摩尔%。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构成摩尔% ”是指,相对于所有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的总量,相应的衍生自酸的构成成分的摩尔百分数,或者相对于所有衍生自醇的构成成分的总量,相应的衍生自醇的构成成分的摩尔百分数。[衍生自醇的构成成分]脂肪族二醇优选作为用于形成衍生自醇的构成成分的醇,其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和I,20- 二十烷二醇。其中,优选乙二醇、1,4- 丁二醇和1,6-己二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具体地,使用装有TSKgel SuperHM-M(15cm)(由Tosoh株式会社生产)作为柱子的HLC-8120(由Tosoh株式会社制造)、并使用THF作为溶剂来进行GPC测量。接下来,利用基于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绘制的分子量校准曲线,由所测量的值计算聚酯树脂的分子量。(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对于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一般的聚合法(例如,使酸成分与醇成分反应)来制备聚酯树脂。可以通过直接缩聚法或酯交换法来制备聚酯树脂。可以根据单体的种类来合适地选择制备方法。根据反应条件等来改变酸成分与醇成分的摩尔比(酸成分/醇成分)。摩尔比通常优选为大约1/1,但不必限定于此。在制备聚酯树脂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例子包括碱金属化合物,例如钠和锂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例如镁和钙化合物;金属化合物,例如锌、锰、锑、钛、锡、锆和锗化合物;亚磷酸 化合物;磷酸化合物;以及胺化合物。_防粘剂_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还可以任选包含防粘剂。这种防粘剂的例子包括石蜡,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低分子量聚丙烯;硅树脂;松香;米糠蜡;和巴西棕榈蜡。这些防粘剂的熔融温度优选为50°C至100°C,更优选为60°C至95°C。在调色剂中,防粘剂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至15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至12质量%。-其他添加剂_除上文所描述的组分以外,还可以任选向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中添加各种组分。这些任选组分可以为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无机粉末(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这种电荷控制剂的例子包括但不特别限于,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类化合物、由例如铝、铁、铬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构成的染料、以及三苯基甲烷类颜料。无机颗粒可以为本领域内已知的那些,其例子包括表面可以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铝颗粒和氧化铈颗粒。这些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特别优选折射率小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的二氧化硅颗粒。关于无机颗粒,可以使用表面经(例如)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或硅油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调色剂的特征--平均最大厚度C和平均圆当量直径D
如在(I)中所描述,优选的是,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的平均圆当量直径D大于其平均最大厚度C。平均最大厚度C与平均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C/D)更优选在O. 001至O. 500的范围内,更加优选为O. 010至O. 200,特别优选为O. 050至O. 100。当比值C/D大于或等于O. 001时,调色剂的强度足够抑制由图像形成时的应力而引起的破裂。调色剂的高强度抑制了在颜料暴露并且因此而褪色时所发生的静电性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当比值C/D小于或等于O. 500时,可以获得良好的闪光性。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平均最大厚度C和平均圆当量直径D。将调色剂颗粒加载到平滑的表面上,通过向其施加振动来使其分散,从而使其均匀分布。利用彩色激光显微镜(VK-9700,由Keyence公司制造),从1,000个调色剂颗粒的高倍放大图像(1,000倍)中,测量从上面观察的最大厚度C和圆当量直径D,并且计算其算术平均数。·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与颜料颗粒的长轴方向的夹角如在(2)中所提及的,优选的是,当观察调色剂颗粒沿厚度方向的截面时,其长轴方向与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形成-30°至+30°范围内的夹角的颜料颗粒的个数相对于颜料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为大于或等于60%。该比率更优选为70%至95%,特别优选为80%至90%。当该比率大于 或等于60%时,可以获得良好的闪光性。现对观察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方法进行说明。按照与在计算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用于观察的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5,000的放大率观察由上述方法获得的观察样品中的调色剂颗粒的截面。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长轴方向与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形成-30°至+30°范围内的夹角的颜料颗粒的数目进行计数,并且计算比值。其中,“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是指,垂直于调色剂颗粒的厚度方向的方向,该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当量直径D大于其平均最大厚度C,“颜料颗粒的长轴方向”是指颜料颗粒的长度方向。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I μ m至30 μ m,更优选为3 μ m至20 μ m,更加优选为5 μ m至10 μ m。按照以下方法确定体积平均粒径D5(i。基于利用Multisizer II (由Coulter公司制造)所测量的粒度分布划分粒度范围(通道),然后,针对该粒度范围,从直径较小一侧绘制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将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达到16%时的粒径分别定义为D16v和D16p。将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达到50%时的粒径分别定义为D5tlv和D_。将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达到84%时的粒径分别定义为D84v和D84p。将D5tlv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5(i。〈制备调色剂的方法〉可以利用任何已知的方法(例如,湿法或干法)制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特别优选湿法。适于制备调色剂的方法的例子包括熔融悬浮法、乳化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优选为乳化凝集法。根据乳化凝集法,将调色剂的构成材料分散于水性分散液中,从而制备各分散液,例如树脂颗粒分散液(乳化步骤)。接下来,如有必要,将树脂颗粒分散液与其他分散液混合(例如,着色剂分散液或防粘剂分散液),从而制备原料分散液。接下来,将原料分散液经历凝集和聚结步骤,从而获得调色剂颗粒。通过凝集步骤获得凝集颗粒,并且通过聚结步骤使其聚结。当打算制备具有所谓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其具有核颗粒和包覆在该核颗粒上的壳层)时,在凝集步骤之后,将树脂颗粒分散液加入原料分散液(在完成制备调色剂之后,其成为核颗粒)中,使树脂颗粒附着至凝集颗粒的表面以形成包覆层(在完成制备调色剂之后,其成为壳层),并且进行聚结步骤。包覆层形成步骤中所使用的树脂成分可以与制备核颗粒的树脂成分相同或者不同。下面详细说明各个步骤 -乳化步骤-在制备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中所使用的原料分散液的乳化过程中,对经乳化的分散液进行调解,在所述分散液中调色剂的主要构成材料分散于水性介质中。下面对树脂颗粒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等进行说明。-树脂颗粒分散液-分散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O. 01 μ m至I μ m,O. 03 μ m 至 O. 8 μ m,或者 O. 03 μ m 至 O. 6 μ m。如果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I μ m,则最终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可能会广,或者可能形成游离颗粒,这会导致性能或者可靠性降低。另一方面,当体积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之内时,则不会遇到上述缺点,并且调色剂颗粒的组成局部化现象减少,从而确保了调色剂颗粒的良好的分散性,这使得性能或者可靠性的变化很小。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分析仪(LA-700,由Horiba公司制造)测量树脂颗粒和包含在原料分散液中的其他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水性介质可以用于树脂颗粒分散液或者其他分散液。水性介质的例子包括水,例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以及醇。这些水性介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预先将表面活性剂加入水性介质中,并且使其混合。对于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例子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硫酸酯盐类、磺酸酯类、磷酸酯类和皂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和季铵盐;以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乙二醇、烷基酚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多元醇。其中,更优选为诸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类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阴尚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的例子包括十_■烧基苯横酸纳、十_■烧基硫酸纳、烧基萘磺酸钠和二烷基磺基丁二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的例子包括烷基苯二甲基氯化铵、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双十八烷基氯化铵。由于存在能够通过中和作用而转变为阴离子基团的官能团,聚酯树脂是自我水分散性的。聚酯树脂在水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的水性分散液,其中,一部分或所有能够变为亲水性的官能团被碱中和。聚酯树脂的可以通过中和作用变成亲水基团的官能团为酸基团,例如羧基基团或磺酸基团。能够中和酸基团的中和剂的例子包括无机碱,例如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以及胺,例如氨、一甲铵、二甲铵、三甲铵、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一正丙胺、二甲基正丙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甲基乙醇胺、N-氨乙基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单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和N,N-二甲基丙醇胺。这些中和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通过加入这些中和剂,在乳化过程中,聚酯树脂分散液的PH被调节至中性,从而防止了聚酯树脂分散液的水解。可以使用聚酯树脂通过相转化乳化作用调节树脂颗粒分散液。可选的是,除聚酯树脂以外,可以使用粘合剂树脂通过相转化乳化作用调节树脂颗粒分散液。相转化乳化是这样的过程,其中,将树脂溶解于能够溶解该树脂的疏水性有机溶剂中,向有机连续相(O相)中加入碱以中和树脂,加入水性介质(W相)以将树脂转化为由W/0至0/W的非连续相(所谓的相转化),由此,树脂能够以颗粒的形式分散并得以稳定在水性介质中。能够用于相转化乳化作用的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醇类,例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仲戊醇、叔戊醇、1-乙基-1-丙醇、
2-甲基-1-丁醇、正己醇和环己醇;酮类,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基丁基酮、环己酮和异佛尔酮;醚类,例如四氢呋喃、二甲醚、二乙醚和二噁烷;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仲丁酯、乙酸3-甲氧基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丁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二乙酯、琥珀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甲酯;以及二醇衍生物,例如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乙酸酯和二丙二醇单丁醚。其他的例子包括
3-甲氧基-3-甲基丁醇;3_甲氧基丁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丙酮醇和乙酰乙酸乙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对于用于相转化乳化作用的有机溶剂,难以一概地确定其普适的量,这是因为,能够获得所需的分散粒径的有机溶剂的量是根据树脂的物理性质而改变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例如)与普通的聚酯树脂相比,如果所用树脂中作为催化剂的锡化合物的含量高,则可以以比树脂的重量还大些的量使用有机溶剂。溶剂的量少会导致树脂的乳化性不足,由此导致树脂颗粒的粒径大或者粒度分布广。在相转化乳化过程中,可以加入分散剂,从而使所分散的颗粒稳定,或者防止水性介质变稠。这种分散剂的例子包括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油酸钠、月桂酸钠、硬脂酸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胺醋酸盐、十八胺醋酸盐、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聚氧乙烯烷基胺;以及无机化合物,例如磷酸三钙、氢氧化铝、硫酸钙、碳酸钙和碳酸钡。这些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加入的分散剂的量为O. 01质量份至20质量份。相转化乳化时的乳化温度可以等于或低于有机溶剂的沸点温度,或者可以等于或高于粘合剂树脂的熔融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乳化温度低于粘合剂树脂的熔融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难以调节树脂颗粒分散液。同时,理想的是,在密闭装置中,在加压以及等于或高于有机溶剂的沸点温度的温度下对树脂颗粒分散液进行乳化。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树脂颗粒的含量通常可以为5质量%至50质量%,或者10质量%至40质量%。如果树脂颗粒的含量在此范围之外,则树脂颗粒的粒度分布可能会广,这导致特性变差。-着色剂分散液-可以通过常规的分散方法来调节着色剂分散液,例如利用旋转剪切型均化器、或者含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或戴诺研磨机。然而,对分散方法没有限定。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来制备着色剂的水性分散液,或者使用分散剂来制备着色剂的有机溶剂分散液。用于所述分散的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都可以与能够用于分散粘合剂树脂的分散剂种类相同。当制备原料分散液时,可以一次性将全部着色剂分散液与其他颗粒的分散液混合,或者可以分为几部分将着色剂分散液添加至其他颗粒的分散液并与它们混合。在着色剂分散液中,着色剂的含量通常可以为5质量%至50质量%,或者10质量%至40质量%。如果着色剂的含量在此范围之外,则着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可能会广,这导致特性变差。-防粘剂分散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防粘剂分散液使防粘剂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起分散在水中,加热该分散液至等于或高于防粘剂的熔融温度的温度,并且使用均化器或者压力排出型分散器对该热分散液施加高剪切力。由此,防粘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被调节至小于或等于lym。防粘剂分散液的分散介质可以与用于粘合剂树脂的分散介质相同。

可以用已知的乳化-分散装置对分散介质中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等进行混合,其例子包括连续乳化分散装置,例如Homomixer均质混合器(由Tokushu Kika Kogyo公司制造)、Slasher切碎机(由Mitsui Mining公司制造)、Cavitron乳化分散机(由Eurotec公司制造)、Micro_f Iuidizer 微流化器(由 Mizuho Industrial 公司制造)、Manton_Gorin均化器(由Gorin公司制造)、Nanomizer (由Nanomizer公司制造)和Static Mixer静态混合器(由Noritake公司制造)。根据想要达到的目的,可以将从已经描述过的防粘剂、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和有机粉末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预先分散在粘合剂树脂分散液中。可以调节除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防粘剂以外的组分的分散液。在这种情况中,分散在分散液中的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通常可以为不大于I μ m,或者为O. 01 μ m至O. 5 μ m。在体积平均粒径大于I μ m的情况中,最终的调色剂的粒径分布可能会广,或者可能形成游离颗粒,这会导致性能或者可靠性降低。然而,在体积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之内的情况中,不会遇到上述缺点,并且调色剂颗粒的组成的局部化现象减少,从而确保了调色剂颗粒的良好的分散性,这使得性能或者可靠性的变化很小。-凝集颗粒的形成步骤_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中(制备凝集颗粒分散液的步骤),将树脂颗粒分散液任选地与着色剂分散液、防粘剂分散液以及其他分散液一起混合,从而获得原料分散液。进一步将凝集剂加入原料分散液中,之后进行加热形成凝集颗粒。在树脂颗粒为结晶性树脂颗粒(例如,结晶性聚酯树脂颗粒)的情况中,在接近(±20°C )或不高于粘合剂树脂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从而形成凝集颗粒。通过加入凝集剂,同时在室温下利用旋转剪切型均化器进行搅拌,从而使原料分散液的PH变为酸性,由此来形成凝集颗粒。此时,需要防止通过加热使颗粒迅速凝集。为此,可以在于室温下搅拌混合的过程中调节分散液的PH,如有需要,可以将分散稳定剂加入分散液中。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室温”是指25°C。在凝集颗粒形成过程中使用的凝集剂优选为,其极性与加入原料分散液中的用作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例如二价或更高价的金属络合物,以及无机金属盐。特别地,特别优选金属络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因为这能够减少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量,而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量的减少会导致带电性能的提高。如有必要,可以使用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者类似结合物的添加剂。螯合剂适合用作该添加剂。这种无机金属盐的例子包括金属盐,例如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和硫酸铝;以及无机金属盐聚合物,例如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和聚硫化钙。其中,铝盐及其聚合物是特别合适的。较高价的无机金属盐(即,四价>三价>二价>一价)更适合获得较窄的粒度分布。在价数相同的情况中,聚合型无机金属盐比单体型无机金属盐更合适。螯合剂可以是水溶性的。非水溶性螯合剂是不理想的,因为其不易于分散在原料分散液中,因而不能够充分地捕获由调色剂中的凝结剂产生的金属离子。对于螯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螯合剂,其例子包括羟基羧酸(例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葡糖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氨基三乙酸(NT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所加入的螯合剂的量可以在O. 01质量份至5. O质量份的范围内,或者为O.1质量份至小于3. O质量份。如果所加入的螯合剂的量小于O. 01质量份,则不会表现出加入螯合剂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加入螯合剂的量超过5. O质量份,则可能影响调色剂的静电性能,并且导致调色剂的粘弹性显著改变,这对低温定影性或图像的光泽性有不好的影响。可以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或者随后的包覆层形成步骤之前、之中或之后加入螯合齐U。在添加螯合剂时,没有必要调节原料分散液的温度。即,可以在室温且不调节温度的情况下加入螯合剂。可选的是,在加入之前,可以将螯合剂的温度调节至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中或者在随后的包覆层形成步骤中所使用的容器的内部温度。-包覆层形成步骤-如有必要,可以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之后进行包覆层形成步骤。在包覆层形成步骤中,使树脂颗粒附着至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之后所形成的凝集颗粒的表面,从而形成包覆层。由此,可以获得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通常,通过进一步将树脂颗粒分散液加入到原料分散液中来形成包覆层,其中,在该原料分散液中,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中已形成了凝集颗粒(核芯颗粒)。在包覆层形成步骤之后进行聚结步骤。
可以交替进行包覆层形成步骤和聚结步骤,从而形成分开的多层包覆层。-聚结步骤-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之后,或者在凝集颗粒形成步骤和包覆层形成步骤之后进行聚结步骤。在聚结步骤中,将含有凝集颗粒(已在之前的步骤中形成)的悬浮液的PH调节至6. 5至8. 5,从而使凝集颗粒的进一步凝集停止。在凝集停止之后,进行加热以使凝集颗粒聚结。可以通过将其加热至等于或高于粘合剂树脂的熔融温度的某一温度来使凝集颗粒聚结。-洗涤、干燥等-在完成聚结步骤之后,进行洗涤、固-液分离和干燥步骤,从而获得所需的调色剂颗粒。优选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洗涤步骤利用强酸(例如,盐酸、硫酸或硝酸)的水溶液去除附着在调色剂颗粒上的分散剂,并且利用离子交换水等清洗调色剂颗粒,直至滤液变为中性。对于固-液分离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例如采用抽滤或加压过滤进行,它们从生产率方面来看是优选的。对于干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例如采用冷冻干燥、闪式喷射干燥、流化干燥、或振动式流化干燥进行,它们从生产率方面来看是优选的。在干燥步骤之后,可以将调色剂颗粒的水含量调节至小于或等于1.0质量%,或者小于或等于O. 5质量%。如有需要,在干燥之后,可以在调色剂颗粒中加入上文所描述的各种外部添加剂。优选的是,如上文所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应满足要求(I)和(2)。调色剂可以通过乳化凝集法制备,例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首先,准备颜料颗粒。将颜料颗粒和粘合剂树脂混合,并且将将其分散并溶解于溶剂中。通过相转化乳化或剪切乳化将溶液分散在水中,从而制备包覆有树脂的光致发光颜料颗粒。向该光致发光颜料颗粒中加入其它组分(例如,防粘剂和用于形成壳的树脂)和凝集剂。在搅拌的同时,将混合物加热至接近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而形成凝集颗粒。在该步骤中,(例如)利用用于形成层流的搅拌叶片(具有两个桨叶)高速搅拌(例如,500rpm至1,500rpm)混合物。搅拌的结果是,光致发光颜料颗粒很好地沿长轴方向排列,并且凝集颗粒也沿着长轴方向凝集,由此,调色剂的厚度能够得到降低(即,调色剂满足了要求(I))。最后,将凝集颗粒制成碱性以使其稳定,并且将其加热至等于或高于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但不高于调色剂的熔融温度(Tm)的温度。结果,凝集颗粒发生聚结。此聚结步骤在较低温度(例如,60°C至80°C)下进行,从而减少因材料重新布置而造成的材料移动,由此维持了颜料的取向,并且使调色剂能够满足要求(2)。优选以650rpm至1130rpm的速率,特别优选以760rpm至870rpm的速率进行搅拌。聚结温度优选为63°C至75°C,特别优选为65°C至70°C。为了将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调整至5个数%至80个数%的范围内,(例如)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来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的步骤,即,将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光致发光颜料分散液与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分散液混合,从而制备包含光致发光颜料和第一粘合剂树脂的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制备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的步骤,即,利用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分散液制备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的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促进凝集的步骤,即,将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与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使第一粘合剂树脂与第二粘合剂树脂的比例(质量比)在3 97至49 51的范围内,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一凝集颗粒与第二凝集颗粒的凝集;以及,聚结步骤,即,对混合好的分散液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一凝集颗粒与第二凝集颗粒聚结。第一粘合剂树脂与第二粘合剂树脂的比例(质量比)优选为6 94至30 70,更优选为9 : 91至24 : 76在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和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的过程中,第一粘合剂树脂的种类可以与第二粘合剂树脂的相同或者不同。在制备第一或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的过程中,可以任选加入添加剂(例如,防粘剂)分散液。包覆层形成步骤可以在凝集促进步骤之后并在聚结步骤之前进行。可选地,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制备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和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以一定比例将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加入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中,从而使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为5%至80%。
-外部添加剂_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加入诸如流化剂和助剂之类的外部添加剂以处理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外部添加剂可以为已知的颗粒,例如,无机颗粒,如表面经疏水化处理的二氧化娃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招颗粒、氧化铺颗粒或炭黑颗粒;或者聚合物颗粒,例如聚碳酸酯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或硅树脂颗粒。〈显影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不需进一步加工便可用作单组份显影剂。可选地,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可以用作双组份显影剂中的一个组分。在这种情况中,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与载体组合使用。对于载体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载体可以为本领域内已知的任何载体。该载体可以为(例如)磁性金属,例如氧化铁、镍和钴;磁性氧化物,如铁素体和磁铁矿;涂覆有树脂的载体,其在作为核材料的磁性金属或磁性氧化物的表面上具有树脂涂层;或者磁性分散型载体。载体可以为树脂分散型载体,其中导电材料分散在基体树脂中。可用于载体中的涂覆树脂和基体树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硅氧烷键构成的直链硅树脂或其改性产品、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导电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诸如金、银和铜之类的金属;炭黑;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和氧化锡。载体的合适的核材料的例子包括诸如铁、镍和钴之类的磁性金属;诸如铁素体和磁铁矿之类的磁性氧化物;以及玻璃珠。当载体用于磁刷法中时,磁性材料优选作为核材料。载体的核材料的体均粒径通常为10 μ m至500 μ m,优选为30 μ m至100 μ m。当需要在载体的核芯材料的表面涂覆树脂时,可以将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的树脂和任选的各种添加剂的溶液涂覆至该核芯材料的表面,从而形成包覆层。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并且可以根据树脂的种类、应用场合等进行合适的选择。树脂涂覆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将载体的核芯材料浸在包覆层形成溶液中的方法;将包覆层形成溶液喷洒在载体的核芯材料表面上的方法;在利用流化空气使载体的核芯材料悬浮的状态下,喷洒包覆层形成溶液的方法(流化床法);以及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核芯材料与包覆层形成溶液混合,然后除去溶剂的方法(捏合机涂布法)。在双组分显影剂中,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调色剂载体,质量比)优选在1: 100至30 1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 100至20 100的范围内。〈图像形成装置〉图2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单元,向该显影单元施加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如图2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作图像保持部件的感光鼓20,其沿特定的方向旋转;围绕感光鼓20布置的充电单元21,其对感光鼓20进行充电;用于在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潜像Z的单元(例如,曝光单元22);显影单元30,其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Z可视化;转印单元24,其用于将位于感光鼓20上的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作为转印接收材料的记录纸28上;以及清洁单元25,其用于将残留在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清除,这些单元依次排列。如图2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显影单元30具有容纳包含调色剂40的显影剂G的显影壳体31。在显影壳体31上,开有朝向感光鼓20的显影用开孔32,并且安装有朝向显影用开孔32的作为调色剂保持部件的显影辊(显影电极)33。向显影辊33施加固定的显影偏压,从而在设置在感光鼓20与显影辊33之间的显影区域中形成显影电场。在显影壳体31中,安装有朝向显影辊33的电荷注入辊(注入电极)34。特别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电荷注入辊34还用作为向显影辊33供应调色剂40的辊。这里,电荷注入辊34可以沿任意选择的方向旋转,但考虑到调色剂供给性能和电荷注入性能,优选沿与显影辊33的接触区域处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优选的是,电荷注入辊34以与显影辊转速相差大于或等于1. 5倍的圆周速度旋转,从而使调色剂40进入电荷注入辊34与显影辊33之间的接触区域中,在该区域中,通过对调色剂40进行摩擦和研磨而将电荷注入其中。现对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当图像形成过程开始时,首先,充电单元21为感光鼓20的表面充电;曝光单元22在充电的感光鼓20上记录静电潜像Z ;并且显影单元30使静电潜像Z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之后,位于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转印位置,并且转印单元24将其静电转印至作为转印接收介质的纪录纸28上。清洁单元25将残留在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清除。之后,定影单元(未示出)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28上,从而获得图像。<处理盒和调色剂盒>图3为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实例结构的示意图。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调色剂保持部件,从而容纳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齐U,并且在保持该调色剂的同时传送该调色剂。如图3所示,处理盒200是以下部件的组合,这些部件为感光体107、充电辊108、显影装置111、感光体清洁装置113、曝光用开孔118和位于导轨116上的抗静电曝光用开孔117,它们集成在一个盒中。处理盒200可拆卸地与转印装置112、定影装置115以及包括其他元件(未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相连接。在图3中,参考标号300表示转印接收材料。可以选择性地将包括在图3所示出的处理盒200中的感光体107、充电辊108、显影装置111、清洁单元113、曝光用开孔118和抗静电曝光用开孔117组合。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装置111,以及选自由感光体107、充电辊108、清洁装置(清洁单元)113、曝光用开孔118和抗静电曝光用开孔117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件。接下来,对调色剂盒进行说明。调色剂盒可拆卸地与成像装置相连接,并且其至少容纳有调色剂,该调色剂被供应至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内。所述调色剂为已经进行了说明的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致发光调色剂。对调色剂盒的构造没有限定,只要该调色剂容纳在调色剂盒中即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调色剂盒可以容纳有显影剂。将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构造为使得调色剂盒(未示出)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显影单元30通过调色剂供给管(未示出)与调色剂盒连接。当容纳在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基本上用完时,可以用新的调色剂盒进行替换。参照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然而,这些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这些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份”和“百分数”均以质量计。实施例1
<粘合剂树脂的合成> 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216份 乙二醇38 份·四丁氧基钛酸酯(催化剂):0· 037份加热并干燥双颈烧瓶。将上述组分置于烧瓶中,并且将氮气引入烧瓶。加热并搅拌该混合物,同时保持惰性气氛,之后在160°C下进行共缩聚7小时。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220°C,同时缓慢减压至10乇,保持4小时。将压力恢复至常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9份偏苯三酸酐。逐渐将压力减至10乇,并且在220°C下保持I小时,由此制得粘合剂树脂。<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粘合剂树脂160份 乙酸乙酯233份·氢氧化钠水溶液(O. 3N) :0.1份将上述组分置于1,OOOml可拆式烧瓶中,加热至70°C,并且利用三一马达(由Shinto Scientific公司制造)进行搅拌,从而制备树脂混合物。进一步搅拌该树脂混合物。将373份离子交换水缓慢加入树脂混合物中,同时进行搅拌,并且进行相转化乳化以去除溶剂,由此制得树脂颗粒分散液(固体含量30%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巴西棕榈蜡(RC-160, TOA Kasei 公司)50 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 Da1-1chi Kogyo Seiyaku 公司):1.0 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将上述组分混合并且加热至95°C。利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制造)分散该混合物,并且利用Manton-Gorin高压均化器(由Gorin公司制造)进一步分散该混合物360分钟,从而制备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O. 23 μ m的防粘剂颗粒的分散液(固体含量20% )0<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招颜料(2173EA, Showa Aluminum Powder K. K.公司):100 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 Da1-1chi Kogyo Seiyaku 公司):1.5 份·离子交换水900份将溶剂从铝颜料糊浆中去除,然后,与其他组分混合。利用CAVITR0N均化器(CR1010,由Pacific Machinery & Engineering公司制造)分散该混合物I小时,从而制备分散有光致发光颜料(铝颜料)的分散剂(固体含量10% )。<光致发光调色剂I的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212. 5份·防粘剂分散液25份
·着色剂分散液10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IGEPAL CA897) :1. 40份将上述组分置于2L圆筒状不锈钢容器中,并且混合10分钟,同时利用均化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制造)以4,OOOrpm的速率对其施加剪切力。向该混合物中缓慢滴加1. 75份作为凝集剂的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利用均化器以5,OOOrpm的速率将所得混合物分散并混合15分钟,从而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的步骤)。之后,利用250份树脂颗粒分散液(第二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25份防粘剂分散液和1. 4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IGEPALCA897)制备来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接下来,将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和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将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与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的混合物转移至配有温度计和搅拌器(其使用搅拌叶片(具有两个桨叶)以形成层流)的聚合高压釜中,并且在覆套式电阻加热器上进行加热,同时以SlOrpm的速率进行搅拌旋转,从而在54°C下促进凝集颗粒的生长(促进凝集步骤)。进而,利用O. 3N硝酸或IN氢氧化钠水溶液将该原料分散液的pH调节至2. 2至3. 5的范围内。使原料分散液保持在该PH范围内大约2小时。利用Multisizer II (开口直径50μπι,由Coulter公司制造)进行测量,发现凝集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 4 μ m。接下来,进一步将33. 3份树脂颗粒分散液加入所述原料分散液中,从而使粘合剂树脂的树脂颗粒附着到凝集颗粒的表面(形成包覆层的步骤)。在将凝集颗粒加热至56°C从而使其有序排列之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Multisizer II测量凝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之后,将pH提高至8. 0,并且之后将温度升高至67. 5°C,从而使凝集颗粒聚结(聚结步骤)。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凝集颗粒的聚结。 使PH降低至6. O,同时保持温度为67. 5°C。I小时之后,停止加热,之后以1. (TC /分钟的速率冷却。之后,利用40 μ m网对凝集颗粒进行过筛,重复清洗,并且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从而制备体积平均粒径为12. 2 μ m的调色剂。
将100质量份调色剂、1. 5份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NIPPON AEROSIL公司)和1. O份疏水性氧化钛(T805,NIPPON AER0SIL公司)混合,并且利用样品磨以10,OOOrpm的速率混合30秒。之后,利用开孔大小为45 μ m的振动筛对该混合物进行过筛,从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I。〈测量〉利用上文所描述的方法测量“A/B的比值”、“调色剂颗粒的平均最大厚度C与平均圆当量直径D的比值”、“当观察调色剂颗粒沿厚度方向的截面时,其长轴方向与调色剂颗粒的截面的长轴方向形成-30°至+30°范围内的夹角的颜料颗粒相对于颜料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以下简称“±30°范围内的颜料的比率以及“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结果在表I中示出。<载体的制备>·铁素体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5 μ m) 100份 甲苯14 份·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临界表面张力为24dyn/cm,共聚合比为2 8,重均分子量为77,000) :1. 6份·炭黑(商品名VXC_72,Cabot公司生产,体积电阻率< IOOQcm) 0. 12份·交联三聚氰胺树脂颗粒(平均粒径为O. 3 μ m,未使用甲苯)0. 3份首先,将溶于甲苯的炭黑稀溶液加入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利用砂磨机分散该混合物,从而制备第一分散液。利用搅拌器将除铁素体颗粒以外的组分分散10分钟,从而 制备第二分散液。将第二分散液与第一分散液组合,从而制备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之后,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和铁素体颗粒置于真空脱气捏合机中,并且在60°C下搅拌30分钟。在减压条件下去除部分甲苯,从而形成树脂包覆层,由此完成载体的制备。〈显影剂的制备〉将36份闪光性调色剂I和414份载体置于2L V-混合器中,并且搅拌20分钟。将该混合物过筛(212 μ m)从而制备显影剂I。〈评价〉·转印性利用DocuCentre-1II C7600(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改造型机器评价调色剂的转印性。该改造型机器被设计为在调色剂被转印之前停止,从而可以测量在感光体上、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纸张上(未定影)的调色剂的量。将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设定至130°C。为了评价转印性,在32°C、80% RH下,在1,000张C2纸(Fuji Xerox株式会社)上绘出5cmX5cm的印斑之后,测量每张纸上的调色剂的重量,并且利用以下等式计算调色剂的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当调色剂的一次转印效率和二次转印效率的乘积大于或等于80%时,采用该水平作为调色剂容许的水平。一次转印效率=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的重量/感光体上的调色剂的重量二次转印效率=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的重量/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的重
量转印性=一次转印效率X 二次转印效率XlOO
光致发光性能利用以下方法形成密实图像。将作为样品的显影剂填充入DocuCentre-1II C7600(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的显影容器中,然后,在定影温度为190°C、定影压力为4. Okg/cm2的条件下,在记录纸(OK Topcoat+纸,Oji Paper公司)上形成调色剂负载量为4. 5g/cm2的密实图像。在32°C、80% RH下,在10,000张记录纸上形成密实图像(每个的印刷面积为10% )0根据JIS K 5600-4-3 :1999 “印刷品的一般测试方法-第4部分涂膜的视觉特性-第3部分颜色的目视比较”,在用于观察颜色的照明(自然照明)下,通过目视观察来评价密实图像的闪光性。为了评价闪光性,观察了颗粒感(光致发光效果)和光学效果(根据视角的颜色改变),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进行打分。2或更高为符合实用的水平。结果在表I中示出。-评价标准-5 :观察到协调的颗粒感和光学效果。4 :观察到略微颗粒感和光学效果。3 :观察到普通的感觉。2 :观察到褪色感。1:未观察到颗粒感和光学效果。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和第二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的量分别改变至241. 6份和250份。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和第二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的量分别改变至133. O份和250份。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52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80°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5在实施例5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64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6.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6在实施例6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I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66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4°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7在实施例7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75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0.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8在实施例8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77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9°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9在实施例9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86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6.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0在实施例10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91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4.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1在实施例11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02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3°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2在实施例12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17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2°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3在实施例13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40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1°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4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54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81°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5在实施例15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39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9.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6在实施例16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17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6.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7在实施例17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102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4°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8在实施例18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91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70.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19在实施例19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86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9°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20在实施例20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77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6.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21在实施例21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75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4. 5°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
实施例22在实施例22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66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3°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23在实施例23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64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2°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实施例24在实施例24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促进凝集颗粒生长步骤(促进凝集的步骤)中的搅拌旋转速率由SlOrpm改变至520rpm,并且将凝集颗粒聚结步骤(聚结步骤)的温度由67. 5°C改变至61°C。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对比例I在对比例I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和第二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的量分别改变至243. 3份和6. 8份。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对比例2在对比例2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不同之处在于未使用实施例I中所描述的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并且将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作为凝集剂的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的量改变至O. 88份。之后,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调色剂。结果在表I中示出。[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 第一调色剂颗粒,该第一调色剂颗粒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和光致发光颜料;和 第二调色剂颗粒,该第二调色剂颗粒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但不包含光致发光颜料, 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5%至80%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5%至4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满足下式 式2彡A/B彡100 其中,A表示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B表示接收角为-30°时的反射率,所述反射率A和所述反射率B均是,通过将光线以-45°的入射角照射到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形成的密实图像上时,利用测角光度计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反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光致发光颜料为棒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满足20 ( A/B ( 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当量直径D大于平均最大厚度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相同。
9.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11.一种调色剂盒,具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单元,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12.一种处理盒,具有 图像保持部件;和 显影部件,其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IO %至50 %的范围内。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该充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该潜像形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部件上,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1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为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部件上,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10%至50%的范围内。
18.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方法,包括 通过将包含光致发光颜料的光致发光颜料分散液与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的第一粘合剂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来制备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 用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的第二粘合剂树脂分散液来制备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 通过将所述第一凝集颗粒分散液与所述第二凝集颗粒分散液混合,使得所述第一粘合剂树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树脂的质量比在3 97至49 51的范围内,从而促进凝集;以及 通过加热使所述第一凝集颗粒与所述第二凝集颗粒聚结。
全文摘要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所述调色剂的方法。所述调色剂包含包含第一粘合剂树脂和光致发光颜料的第一调色剂颗粒;和包含第二粘合剂树脂且不含光致发光颜料的第二调色剂颗粒,其中,所述第二调色剂颗粒的个数相对于所有调色剂颗粒的总个数的比率,在5%至80%的范围内。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良好的转印性。
文档编号G03G9/087GK103034078SQ20121007179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高桥贤, 高桥章太郎, 杉立淳, 佐藤修二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