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6850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和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用于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另外,这些图像读取设备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以打印或发送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图像读取设备的这类读取单元通常与用于自动将一堆原稿逐一输送至读取单元的自动原稿进给设备一起使用。在不具有自动原稿进给设备的设备的情况下,由于用户需要逐一放置要由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所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自动原稿进给设备在 提高生产率方面非常有用。一些自动原稿进给设备具有用于自动读取所输入的原稿的双面的自动双面原稿进给功能。用于自动进给双面原稿的方法包括两种模式,即下面说明的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和批读取模式。当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时,首先,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正面。接着,在反转原稿之后,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背面。如果以该方式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排出多个原稿,则反转排出原稿。因此,在读取背面之后,读取单元再次反转原稿。这样,读取单元可以在保持原稿方向的情况下排出原稿。自动双面原稿进给设备在无需耗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自动读取各原稿的双面,因此自动双面原稿进给设备是有用的。然而,当自动双面原稿进给设备在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正面或背面之后反转原稿时,存在读取单元不能读取任何原稿的时间段。因此,与读取单面原稿相比,需要更多时间来读取双面原稿。结果,在单面原稿的读取期间和双面原稿的读取期间之间,自动原稿进给设备在性能上表现不同。为了提高双面原稿的读取期间的性能,读取单元可以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例如,日本特开2006-327728说明了一种用于读取原稿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如果在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的薄片输送路径相比时,原稿足够小以使得可以同时读取多个原稿,首先,读取单元连续读取每一原稿的正面。然后,读取单元连续读取每一原稿的背面。因此,该方法可以缩短在反转原稿期间不读取原稿时的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双面原稿的读取期间的性能。如上所述,上述方法使自动双面原稿进给设备改变双面原稿的读取顺序。由于读取单元可以高速读取原稿,所以该方法可以提高读取原稿的双面期间的性能。然而,读取顺序的改变会延迟读取后处理的开始。例如,可以想到下面的延迟读取后处理的情况。自动双面原稿进给设备改变原稿的读取顺序,并且按照从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和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的顺序进行读取。然后,图像形成设备打印按照该顺序所读取的原稿的两个面上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打印在第一个打印薄片上。因此,仅在读取单元完成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之后,图像形成设备才可以打印第一个打印薄片。在批读取模式下,为了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首先,读取单元需要读取第一个原稿和第二个原稿的正面。换句话说,读取单元需要读取总共三个面来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因此,可能延迟打印薄片的输出定时。换句话说,如果读取单元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则在提高读取效率的同时,作为问题,可能延迟复印功能的打印开始定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单元,用于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反转所述原稿,并且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上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第一读取方法或第二读取方法读取所述原稿,其中,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之后,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第一原稿的第一面和该第一原稿随后的第二原稿的第一面之后,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所述第一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其中,在输送多个原稿的 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设备的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设备用于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反转所述原稿,并且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上的图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读取方法或第二读取方法读取所述原稿,其中,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第一原稿的第一面和该第一原稿随后的第二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所述第一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其中,在输送多个原稿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I是示出包括图像读取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由图I中的读取单元所执行的原稿读取操作的断面图。图3是示出由图I中的读取单元所执行的原稿读取操作的断面图。图4是示出图像读取设备中的输送路径和原稿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5示出图像读取设备的读取模式。图6是示出图像读取设备中的原稿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7是示出图像读取设备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图像读取设备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图像读取设备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图I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将基于能够执行诸如复印功能处理等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功能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说明第一典型实施例。然而,第一典型实施例还可应用于独立配置原稿读取设备和记录设备的系统。另外,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将图像读取设备配置成能够将原稿输送至读取单元、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原稿、并且再次将原稿输送至读取单元。在图I中,中央处理单元(CPU) 101是总体控制与数据总线110连接的组件的系统控制单元。只读存储器(ROM) 102存储由CPU 101所执行的控制程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103存储由操作者所登记的设置值、设备管理数据和各种工作缓冲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104存储例如在CPU 101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程序控制变量(参数)。读取单元105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并且将该数据转换成二值数据。读取单元105读取所输送的原稿的一个面。图像读取设备使用反转路径使原稿通过读取单元两次,从而使得读取单元105可以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读取单元105包括用于将原稿自动进给至读取单元105的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另外,读取单元105沿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中的输送路径反转原稿,并且在预定位置读取原稿的正反面。预定位置对应于图2所示的读取单元105的安装位置。更具体地,如果图像处理设备包括读取单元105,则预定位置对应于在进给读取模式下所设置的位置。进给读取模式是读取单元105停止在该预定位置、并且读取与放置在原稿定位玻璃板上的原稿的面相对应的图像的模式。CPU 101可以基于读取条件或打印条件来改变原稿的输送速度。记录单元107在记录薄片上输出图像数据。记录单元107可以基于读取单元105的读取功能,在进给的薄片的单面和/或双面上打印单色图像和/或彩色图像。操作单元108是用于显示装置信息的用户接口单元。当用户设置要由读取单元105读取的原稿的打印条件或大小时,操作单元108在操作画面上显示用户界面(未示出)。操作单元108接收用户在所显示的操作画面上所设置的原稿的打印条件或大小,并且将该信息通知给CPU 101。打印条件包括诸如缩小布局条件(两版合一页设置)等的打印布局条件和表示记录单元107是否需要执行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的打印条件。CPU 101判断经由操作单元108所设置的原稿大小是否小于预定大小,并且根据图7所示的过程控制记录模式的切换。读取模式包括第一 第三读取模式。在第一读取模式下,读取单元105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正面。接着,在反转原稿之后,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的背面。在第二读取模式下,读取单元105连续读取要输送的两个原稿各自的正面。接着,在反转这两个原稿之后,读取单元105连续读取这两个原稿各自的背面。当读取单元105连续读取多个要输送的原稿时,还使用第三读取模式。然而,在第三读取模式下,读取单元105以第一读取模式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以第二读取模式读取随后的原稿。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第一读取模式、第二读取模式和第三读取模式分别对应于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批读取模式和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使用后一模式名称。图像处理单元109对复印功能所使用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图像处理单元109包括用于对复印图像执行可变倍率处理的单元。经由数据总线110相互连接各个组件,并且通过数据总线110传送图像数据。基于这类复印机说明本典型实施例。对于该复印机,在用户将原稿置于原稿定位板之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将原稿输送至读取单元,SRAM 103临时存储读取的图像数据,并且记录单元107打印该图像数据。基于上述图像读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08来执行复印设置。例如,复印设置包括双面读取的设置,并且如果用户设置了双面读取,则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自动反转原稿,以使得读取单元105可以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图2是示出图I中的读取单元105所执行的原稿读取操作的断面图。图2示出沿输送路径所输送的原稿的状态。例如,可以沿输送路径同时输送两个原稿。接着,基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说明用于读取两个原稿各自的两个面的操作。首先,说明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操作。
首先,在步骤S201,用户以正面朝上将两个原稿堆叠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接着,用户操作操作单元108输入用于开始双面读取的指示。CPU 101驱动原稿输送辊(未示出)将第一个原稿输送至读取单元105。在步骤S202,由于第一个原稿以正面朝下通过读取单元105,所以读取单元105可以扫描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之后,CPUlOl反转第一个原稿,以使得读取单元105可以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因此,在步骤S203和S204,CPU 101进一步输送第一个原稿并且准备反转。接着,在步骤S205,CPU 101将反转后的原稿再次输送至读取单元105,以使得读取单元105可以扫描第一个原稿的背面。此时,以背面朝上并且后沿在前的方式来输送第一个原稿。沿输送路径输送第一个原稿,并且第一个原稿以背面朝下再次通过读取单元105。这样,在步骤S206,读取单元105可以扫描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在读取单元105完成了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时,CPU 101再次反转第一个原稿。这是因为,如果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这样排出第一个和第二个原稿,则与堆叠在原稿定位板上的原稿相比,将反转排出这些原稿。因此,在步骤S207,CPU 101还再次输送第一个原稿并准备反转。接着,在步骤S208,再次沿相同输送路径反转已读取了双面的第一个原稿。最后,在步骤S209,沿排出路径排出第一个原稿。当读取单元105完成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时,那么在步骤S210,CPU 101使读取单元105以相同过程读取第二个原稿。在步骤S210 S217,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的两个面。由于该操作与读取第一个原稿所使用的相同,所以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如上所述,当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执行双面读取时,图像处理设备扫描原稿的正面,反转原稿,扫描原稿的背面,再次反转原稿,并且排出原稿。此夕卜,当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执行双面读取时,存在读取单元105不工作的时期。结果,双面读取期间的效率降低。相反,在单面读取期间,由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可以连续输送原稿,所以读取单元105可以连续工作。这是因为,在读取单元105正在扫描原稿时,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可以将下一原稿预先输送至读取单元105的紧前位置。因此,读取单元105可以以较短间隔扫描原稿。然而,在双面读取期间,在扫描原稿的正面之后,读取单元105需要读取同一原稿的背面。因此,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不能将下一要读取的原稿预先输送至读取单元105的紧前位置。因此,在读取单元105读取正面时和在读取单元105读取背面时之间(步骤S203 S205),图像处理设备需要特定时间长度,因而双面读取区间的性能低于单面读取期间的性能。此外,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下,在从读取单元105完成读取背面时开始到再次反转原稿时的期间(步骤S206 S208),由于第一个原稿和第二个原稿使用相同的输送路径,所以读取单元105不能在反转期间读取第二个原稿。同样,在这方面,双面读取期间的性能低于单面读取期间的性能。代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下的这类双面读取,接着说明能够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的两个面的自动原稿读取设备。在批读取模式下,改变读取顺序以提高读取效率。
图3是示出由图I中的读取单元105所执行的原稿读取操作的断面图。图3示出沿输送路径所输送的原稿的状态。例如,可以沿输送路径同时输送两个原稿。另外,图3所示的自动原稿进给设备包括两个薄片输送路径,并且使用转向器301和302切换输送路径。下面将说明第一输送路径。在用户将原稿置于原稿定位板300之后,CPU 101驱动棍310 312以输送原稿。当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上的图像。接着,CPU 101驱动辊314并且向下转动转向器301,以沿上侧输送路径输送来自辊314的原稿。CPU 101驱动辊315,并且使原稿临时退回上部反转出口 303。在反转原稿之后,CPU 101驱动辊315、311和312以输送原稿。当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的背面。然后,CPU 101向上转动转向器301和302,以沿下侧输送路径输送原稿。CPU 101驱动辊317,并且使原稿退回下侧再反转出口 305。最后,CPU 101驱动辊317和316以通过下部反转出口 304排出原稿。接着说明第二输送路径。当用户将原稿置于原稿定位板300上时,CPU 101驱动辊310 312以输送原稿。当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接着,CPU101驱动辊314,并且分别向上和向下转动转向器301和302,以沿下侧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另外,CPU 101驱动辊316,并且使原稿临时退回下部反转出口 304。在反转原稿之后,CPU 101驱动辊315、311和312以输送原稿。当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时,读取单元105读取原稿的背面。CPU 101向上转动转向器301和302,并且沿下侧输送路径输送原稿。然后,CPU 101驱动辊317,并且使原稿退回下侧再反转出口 305。最后,CPU 101驱动辊317和316以通过下部反转出口 304排出原稿。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由图3所示的这类高效自动原稿进给设备所执行的双面读取操作。图4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中的原稿的输送路径和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在图4中,省略对转向器等的说明。下面,将说明用于通过自动原稿进给设备以批读取模式读取两个原稿各自的两个面的操作的例子。首先,在步骤S401,用户以正面朝上将两个原稿堆叠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接着,用户操作操作单元108以输入用于开始双面读取的指示。然后,CPU 101驱动上述辊以输送第一个原稿。在步骤S402,第一个原稿以正面朝下的方式通过读取单元105。这样,读取单元105扫描并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接着,CPU 101反转第一个原稿以读取其背面。因此,在步骤S403,CPU 101临时进一步输送第一个原稿并且准备反转。另外,在步骤S403,CPU 101控制输送单元以沿上侧输送路径输送第一个原稿。此时,CPU 101开始输送第二个原稿以读取第二个原稿的正面。接着,在步骤S404,在进一步输送第一个原稿时,CPU 101使读取单元105扫描第二个原稿的正面。接着,在步骤S405,CPU 101将反转后的第一个原稿再次输送至读取单元105以扫描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同时,CPU 101进一步输送并反转第二个原稿以读取其背面。在步骤S405,CPU 101控制第二个原稿沿下侧输送路径行进。此时,第一个原稿以背面朝上并且后沿在前的方式行进。在步骤S406,第一个原稿继续沿该输送路径行进,并且以背面朝下的方式再次通过读取单元105。这样,读取单元105扫描第一个原稿的背面。此时,CPU 101进一步输送并反转第二个原稿。由于读取单元完成了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所以CPU 101再次反转第一 个原稿。更具体地,在步骤S407,在使第一个原稿通过读取单元105之后,CPU 101沿最下面的输送路径输送第一个原稿,并且再次反转第一个原稿。另外,在步骤S407,CPU 101以背面朝上并且后沿在前的方式同时输送第二个原稿。随后,读取单元105开始读取第二个原稿的背面。沿再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一个原稿。同时,在步骤S408,读取单元105扫描第二个原稿的背面。在步骤S409,在反转第一个原稿之后,CPU 101开始第一个原稿的排出操作,并且沿再反转输送路径输送第二个原稿以反转第二个原稿。在步骤S410 S412,CPU 101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排出第一个原稿,并且反转和排出第二个原稿。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通过在反转第一个原稿的同时读取第二个原稿,可以实现高的读取效率。根据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CPU 101以下面的顺序控制原稿的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第三个原稿的正面以及第三个原稿的背面等。然而,根据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CPU 101以下面的顺序控制原稿的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第三个原稿的正面以及第四个原稿的正面等。接着将比较在通过图2和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双面打印功能时的操作。例如,如果在双面原稿上执行双面打印,则在输出打印物的两个面上进行打印。换句话说,第一个打印物必须具有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因此,在图像读取设备获取到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数据之前,图像读取设备不能打印第一个打印物。在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情况下,当完成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两者的读取时,图像读取设备可以获取到打印第一个打印物所需的数据。因此,在该时点,图像读取设备可以准备打印第一个打印物。相反,在图像读取设备完成读取三个面,即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和第一个原稿的背面之前,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不能获取打印第一个打印物所需的图像数据。因此,与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相比,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需要更多时间来输出第一个打印物。图像处理设备可以输出第一个打印物越快,对于用户的操作响应能力越高。因此,打印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值。如上所述,当执行双面打印时,与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相比,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打印第一个打印物。结果,用户发现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在双面打印期间是不理想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基于具 有图4所示的输送路径和输送控制的图像读取设备,CPU 101通过组合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和批读取模式的优点来控制图像读取。换句话说,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具有各自具有不同的原稿读取顺序的多个读取模式。图5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读取模式。图5示出在用户在原稿读取设备上堆叠四个原稿以执行双面读取时的例子。下面将说明用于读取正面朝上的一堆四个双面原稿的顺序。首先,说明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所使用的被称为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1的读取顺序。在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1下,图像读取设备逐一输送、反转和读取原稿,如图5所示。因此,图像读取设备以下面的顺序读取原稿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第三个原稿的正面、第三个原稿的背面、第四个原稿的正面和第四个原稿的背面。接着说明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所使用的被称为批读取模式502的读取顺序。在批读取模式502下,由于图像读取设备在第一个原稿的反转期间读取第二个原稿,所以可以提高读取效率。在图5的例子中,图像读取设备以基于两个原稿的批读取模式502读取原稿。在基于两个原稿的批读取模式502下,在反转一个原稿的同时,图像读取设备读取另一原稿。因此,如图5所示,图像读取设备以下面的顺序读取原稿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第三个原稿的正面、第四个原稿的正面、第三个原稿的背面以及第四个原稿的背面。另外,如果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双面原稿,则第一个原稿的打印延迟。因此,为了避免这一延迟,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另一读取模式。将该模式称为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图5示出基于两个原稿的用于读取原稿的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在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下,图像读取设备首先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图像读取设备以批读取模式读取随后的原稿。因此,在基于两个原稿的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下,图像读取设备以下面的顺序读取原稿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第一个原稿的背面、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第三个原稿的正面、第二个原稿的背面、第三个原稿的背面、第四个原稿的正面以及第四个原稿的背面。这样,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设备具有多个读取模式,并且适当切换批读取模式502和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因此,图像读取设备可以实现最佳打印性倉泛。与基于两个原稿的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相比,在基于两个原稿的批读取模式502下,图像读取设备需要较少时间来读取所有四个双面原稿。然而,如果用户指定诸如双面读取和双面打印等的特定复印设置,则记录单元107的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延迟。接着将说明在批读取模式下延迟记录单元107的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的复印设置。存在图像读取设备在一获取到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数据就可以快速打印第一个打印物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图像读取设备使用批读取模式,则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可能延迟。相反,例如,在图像读取设备可以在读取原稿的一个面上的图像之后输出第一个打印物的双面读取和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即使图像读取设备从一开始就使用批读取模式,而不是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也不会延迟。另外,如在四版合一页打印中一样,如果在获取到四个面,即第一个原稿和第二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之前,图像读取设备不能执行打印,则即使图像读取设备从一开始就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也不会延迟。 换句话说,在以批读取模式读取两个原稿期间,如果图像读取设备一获取到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数据就可以打印第一个打印物,则图像读取设备可以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这样,适当防止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的延迟。更具体地,当用户设置用于一版一页打印的双面读取和双面打印的复印设置或者用于两版合一页打印的双面读取和单面打印的复印设置时,可以使用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如上所述,如果图像读取设备通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在一获取到正面和背面的图像数据就可以打印第一个打印物,则可以防止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的延迟。然而,即使在上述条件下,也存在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没有变化的情况。更具体地,根据原稿的大小,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可能延迟。图6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中的原稿的输送状态的断面图。图像读取设备具有与图4所示的相同的输送路径结构。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在反转第一个原稿的同时读取第二个原稿以提高读取效率。图6的步骤S601 S607示出用于以批读取模式502读取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大于预定长度的长度的原稿的操作。首先,图像读取设备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并且反转第一个原稿以读取其背面。然而,此时,由于图像读取设备正在读取第二个原稿,所以图像读取设备不能将第一个原稿输送至读取位置。结果,如步骤S605和S606所不,第一个原稿需要等待预定时间。由于第一个原稿需要这样等待,所以当图像读取设备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大于预定长度的长度的原稿时,图像读取设备不能实现与单面读取模式下的相同的读取性能。因此,如果原稿具有大于预定长度的长度,则通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图像读取设备可以防止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的延迟。相反,图6的步骤S611 S615示出用于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在输送方向上具有小于或等于预定长度的长度的原稿的操作。首先,图像读取设备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反转第一个原稿,并且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原稿短,所以在读取和反转第一个原稿的正面的同时,图像读取设备可以完成读取第二个原稿的正面。因此,在反转和读取其背面之间,第一个原稿不需要等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像读取设备以批读取模式或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没有变化。总之,与批读取模式相比,图像读取设备需要更多时间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来读取原稿。因此,如果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相同,理想的是使用批读取模式。下面将基于具有图4所示的结构和两个读取模式,即批读取模式和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的图像读取设备,详细说明用于根据复印功能设置适当切换读取模式的读取控制。图7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图像读取设备基于要读取的原稿的类型和记录单元的打印模式之间的关系确定读取模式。CPU 101通过执行从ROM 102读取的控制程序实现各步骤。下面,将说明用于切换成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的操作,其中,CPU 101使读取单元以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第一个原稿和以批读取模式读取随后的原稿。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即使读取单元105读取多个原稿各自的两个面上的图像,并且记录单元107连续打印图像,图像读取设备也可以防止第一个打印物的打印开始定时的延迟。用户操作操作单元108以输入复印设置和开始复印作业。首先,在步骤S701,CPU 101判断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8所设置的复印作业设置是、否表示双面读取。如果CPU 101判断为设置了单面读取(步骤S701为单面),则CPU 101判断为没有必要改变读取控制,并且操作进入步骤S702。因此,在步骤S702,CPU 101确定将传统的单面读取模式设置为原稿读取模式,并且以单面读取模式开始读取原稿。然而,在步骤S701,如果CPU 101判断为将双面读取设置为读取模式(步骤S701为双面),则操作进入步骤S703。在下面的步骤中,CPU 101判断设置了什么打印模式作为其它复印设置项。首先,在步骤S703,CPU 101判断用户是否将缩小布局设置ON设置为经由操作单元108所输入的打印模式。如果CPUlOl判断为缩小布局设置为ON (步骤S703为0N),那么在步骤S704,CPU 101判断缩小布局设置的内容。更具体地,在步骤S704,CPU 101判断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8所设置的缩小布局设置是否表示两版合一页设置和单面打印。如果CPU 101判断为设置了两版合一页设置和单面打印(步骤S 04为“是”),则CPU 101判断为这些设置对应于下面的条件图像读取设备在一读取到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就可以打印第一个打印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可以提高打印速度。然而,如果设置了其它缩小布局设置,则即使图像读取设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读取原稿,也不能提前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因此,如果CPU 101判断为设置了缩小布局设置和两版合一页设置但没有设置单面打印(步骤S704为“否”),则操作进入步骤S705。在步骤S705,CPU 101以批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在步骤S703,如果CPU 101判断为作为复印设置的缩小布局设置为OFF(步骤S703为“OFF” ),则操作进入步骤S706。在步骤S706,CPU 101检查记录设置,并且判断设置了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中的哪一个。如果CPU 101判断为设置了双面打印(步骤S706为双面),则CPU 101判断为这些设置对应于下面的条件图像读取设备在一读取到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就可以打印第一个打印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可以提高打印速度。然而,如果设置了单面打印,则即使图像读取设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读取原稿,也不能提前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因此,如果CPU 101判断为没有设置双面打印(步骤S706为单面),则操作进入步骤S707。在步骤S707,CPU 101判断为作为读取模式,批读取模式502是合适的,并且以批读取模式502开始读取原稿。在步骤S704,如果CPU 101判断为所设置的打印模式表示缩小布局设置0N、两版合一页打印和单面打印(步骤S704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708。如果CPU 101在步骤S703判断为缩小布局设置为0FF,并且在步骤S706判断为设置了双面打印,则通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可以提前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接着,在步骤S708,CPU 101检查要读取的原稿的大小。如对图6所述,如果原稿的大小小于预定大小(如果原稿具有在输送方向上短于预定长度的长度),则即使图像读取设备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读取原稿,也不会提前第一个打印物的输出定时。因此,在步骤S708,CPU 101检查原稿的大小。在开始读取原稿之前,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8指定原稿的大小。在步骤S708,如果CPU 101判断为原稿大小小于预定大小(步骤S708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709。在步骤S709,CPU 101判断为作为读取模式,批读取模式是合适的, 并且以批读取模式开始读取原稿。然而,在步骤S708,如果CPU 101判断为原稿大小大于或等于预定大小(如果原稿具有在输送方向上大于或等于预定长度的长度)(步骤S708为“否”),则操作进入步骤S710。在步骤S710,CPU 101判断为作为读取模式,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是合适的,并且以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开始读取原稿。如上所述,CPU 101可以基于用户所设置的复印设置的内容适当切换读取模式。因此,当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更具体地,图4所示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复印处理时,图像读取设备可以以可以预期最佳性能的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图8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该处理对应于在图7的步骤S705、S707和S709中选择批读取模式502的读取处理。CPU 101通过执行从R0M102读取的控制程序实现各步骤。在批读取模式下,首先,在步骤S801,CPU 101将读取数量计数器N初始化为“I”。接着,在步骤S802,CPU 101基于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的传感器(未示出)的检测值,判断在原稿定位板上是否放置了原稿。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没有放置原稿(步骤S802为“否”),则CPU 101结束该处理。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放置了原稿(步骤S802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803。在步骤S803,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在步骤S804,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之后,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判断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是否存在随后的原稿。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没有原稿(步骤S804为“否”),则CPU 101判断为读取了正面的第一个原稿是最后一个原稿,并且操作进入步骤S805。在步骤S805,CPUlOl立即反转第一个原稿,并且读取其背面。然后,CPU 101结束该处理。在步骤S804,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之后,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存在随后的原稿(步骤S804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806。在步骤S806,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然后,在步骤S807,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一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
最后,在步骤S808,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二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的背面。在步骤S809,CPU 101将读取数量计数器N增大2,并且操作返回到步骤S802。在步骤S802,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随后的原稿。这样,CPU 101继续读取处理,直到CPUlOl处理了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的所有原稿为止。图9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该处理对应于以图7所示的S710中所选择的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503的读取处理。CPU 101通过执行从ROM 102读取的控制程序实现各步骤。在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下,首先,在步骤S901,CPU 101将读取数量计数器N初始化为“I”。接着,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判断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是否存在原稿。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存在原稿,那么在步骤S902,CPU 101输送第一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 接着,在步骤S903,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一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背面。在第一个原稿正常顺序读取模式下,CPU 101将使读取单元105这样读取第一个原稿。接着,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一个原稿的正面和背面之后,在步骤S904,CPU 101将读取数量监视器N增大I。接着,在步骤S905,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判断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是否存在原稿。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没有放置原稿(步骤S905为“否”),则CPU结束该处理。然而,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存在原稿(步骤S905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906。在步骤S906,CPU 101输送第二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的正面。然后,在步骤S907,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的正面之后,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判断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是否存在随后的原稿。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没有原稿(步骤S907为“否”),则CPU 101判断为读取了正面的第二个原稿是最后一个原稿。因此,在步骤S908,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二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其背面。然后,CPU 101结束该处理。在步骤S907,在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二个原稿之后,如果CPU 101判断为在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存在随后的原稿(步骤S907为“是”),则操作进入步骤S909。在步骤S909,CPU 101输送第三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第三个原稿的正面。接着,在步骤S910,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二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其背面。最后,在步骤S911,CPU 101沿反转输送路径反转第三个原稿,并且使读取单元105读取其背面。在步骤S912,CPU 101将读取数量计数器N增大2,并且操作返回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CPU 101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状况,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要读取的随后的原稿。这样,CPU 101继续读取处理的控制,直到CPU 101处理了自动原稿进给设备106上的所有原稿为止。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CPU 101基于在步骤S708所确定的原稿大小,判断是执行步骤S709的处理还是步骤S710的处理。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一例子。如果操作进入步骤S708,CPUlOl可以跳过步骤S708并且进入步骤S710。还可以利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在一个例子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存储使图像读取设备进行在此所述的方法的程序。在另一例子中,可以将中央处理单元(CPU)配置成控制在这里所述的方法或设备中所使用的至少一个单元。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 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倉泛。
权利要求
1.ー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反转所述原稿,并且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上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第一读取方法或第二读取方法读取所述原稿,其中,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之后,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第一原稿的第一面和该第一原稿随后的第二原稿的第一面之后,所述读取单元读取所述第一原稿的第二面,以及其中,在输送多个原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定単元,用于判定是设置了双面读取还是单面读取, 其中,在所述判定単元判定为设置了单面读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単元,用于判断是否设置了用于在单个薄片上打印原稿的两个面上的图像的设置, 其中,在所述判定単元判定为设置了双面读取、所述判断単元判断为设置了用于在单个薄片上打印原稿的两个面上的图像的设置、并且输送多个原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単元控制所述读取单元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单个薄片上打印原稿的两个面上的图像的设置是双面打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单个薄片上打印原稿的两个面上的图像的设置是两版合一页的设置。
6.一种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设备的方法,所述图像读取设备用于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反转所述原稿,并且读取所述原稿的第二面上的图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进行控制以利用第一读取方法或第二读取方法读取所述原稿, 其中,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所述原稿的第ニ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中,在读取要输送的第一原稿的第一面和该第一原稿随后的第二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所述第一原稿的第二面,以及 其中,在输送多个原稿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控制方法。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读取单元,其用于读取原稿第一面,反转原稿,并且读取原稿的第二面上的图像,图像读取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利用第一读取方法或第二读取方法的读取。在第一读取方法中,在读取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第二面,而在第二读取方法中,在读取第一原稿的第一面和随后的第二原稿的第一面之后,读取单元读取第一原稿的第二面。在输送多个原稿的情况下,利用第一读取方法读取第一个原稿,并且利用第二读取方法读取第二个原稿及随后的原稿。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739897SQ2012100981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5日
发明者生野贵生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