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12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操作部件旋转来指定对焦镜头的移动位置的镜头镜筒和使用该镜头镜筒的照相机系统,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使用于指定上述对焦镜头的移动位置的操作部件朝光轴方向移动并切換到多个手动对焦模式的镜头镜筒和使用该镜头镜筒的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有这样的镜头镜筒在镜头镜筒上具有可转动的操作环,通过使该操作环旋转,使显示在该操作环上的距离信息定位到显示在固定部件上的光圈信息,决定对焦镜头的移动位置,通过致动器使该对焦镜头移动到绝对对焦位置。并且,公知有这样的镜头镜筒在手动对焦时,从信息显示窗显示被摄体距离信息,在自动对焦时为不显 示。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 — 3379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镜头镜筒,该镜头镜筒具有手动对焦环43,其通过在自动对焦时和手动对焦时转动来驱动镜筒6并进行对焦调整;以及对焦切换环47,其绕光轴转动,使通过凸轮连接的中间环46和与该中间环46转动自如地连接的距离显示环45沿光轴移动,在自动对焦时,距离显示环45和手动对焦环43的连接被解除,从对焦切换环47的信息显示窗看不到之前能看到的距离信息,在手动对焦吋,距离显示环45和手动对焦环43连接,从对焦切换环47的信息显示窗能看到距离信息。根据上述日本特开2011 — 33795号公报,公开了这样的镜头镜筒自动对焦状态和手动对焦状态的切換是通过上述对焦切换环47的转动进行的,自动对焦时或者手动对焦时的对焦调整的设定能够通过与上述对焦切换环47另外设置的手动对焦环43进行。然而,如上述日本特开2011 — 33795号公报所公开那样,对焦状态的切換、即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的切换是通过上述对焦切换环47的转动进行的,切换后的自动对焦或者切換后的手动对焦的对焦调整的设定是通过与上述对焦切换环47另外设置的手动对焦环43进行的,因而必须设置2种转动操作环。因此,当不习惯操作时,在为了切换对焦状态而必须操作对焦切换环47的情况下,有时会操作对焦状态调整用的操作环即手动对焦环43,切换和对焦调整费时间。并且,相反,在为了调整对焦状态而必须操作手动对焦环43的情况下,有时会操作对焦状态切换用的操作环即对焦切换环47,切换和对焦调整费时间。并且,在切換后,如果不特意从信息显示窗观察距离信息,就不能确认切換后的对焦模式。并且,不能通过操作部件的I次操作切换对焦状态、不能在切换后的对焦状态下直接使用该操作部件来进行对焦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可通过操作部件的I次操作切换与摄影场景匹配的对焦用的模式状态、并可在该切换后的模式状态下使用该操作部件进行与摄影场景匹配的对焦调整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切换后也能立即确认模式状态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本发明的镜头镜筒具有固定部,其配置有包含对焦用镜头的光学系统;操作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固定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到第I位置和第2位置,并配置成在该第I位置和该第2位置的各个位置上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转动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时与该操作部件可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时解除与该操作部件的卡合;第I检测单元,当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卡合并转动时,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该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当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在该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转动时的该操作部件的转动量和旋转方向;以及移动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固定部,根据至少使用来自所述第I检测单元或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值而运算出的运算值使所 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并且,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由照相机主体和能够在所述照相机主体上拆装的镜头镜筒构成,该照相机主体和该镜头镜筒能够相互通信,所述照相机系统构成为,所述镜头镜筒具有固定部,其配置有包含对焦用镜头的光学系统;操作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固定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到第I位置和第2位置,并配置成在该第I位置和该第2位置的各个位置上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转动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时与该操作部件可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时解除与该操作部件的卡合;第I检测单元,当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卡合并转动时,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该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当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在该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转动时的该操作部件的转动量和旋转方向;以及移动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単元根据所述第I检测单元或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移动単元,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第I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以该对焦用镜头的当前位置为基点,使所述对焦用镜头朝预定位置移动基于由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旋转方向和转动量的移动量,并且所述控制単元在根据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将由该第2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位置作为绝对位置,使该对焦用镜头朝预先決定的对应的位置移动。本发明的目的和利益从以下详细说明中是更加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通过操作部件的I次操作切换与摄影场景匹配的对焦用的模式状态、井能在该切换后的模式状态下使用该操作部件进行与摄影场景匹配的对焦调整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并且,可提供ー种在切換后也能立即确认模式状态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并示出在照相机主体上安装了镜头镜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I的照相机系统的对焦动作相关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整体图。图4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主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整体图。 图5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的状态的对焦镜头的驱动系统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7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主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8是说明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和距离显示环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和距离显示环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编码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的流程图。图12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自动对焦动作的流程图。图13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手动对焦动作的流程图。图14是在图I的照相机系统中,距离指定对焦动作的流程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前面侧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照相机系统的对焦动作相关的结构的框图。图17是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操作环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18是在图17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主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19是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20是在图19的照相机系统中,操作环位于主体侧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剖面图。图21是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由于将各构成要素设定为可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而按各构成要素使縮尺不同,本发明并不是仅限定于这些附图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率、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第I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是构成为具有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的电子照相机系统。该电子照相机系统也称为数字照相机,具有电子拍摄并记录被摄体像的结构。在图I中,镜头镜筒10保持摄影光学系统11,摄影光学系统11由包含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的对焦用镜头的多个透镜构成,照相机主体2配设有摄像元件9 (CCD等电荷耦合元件或背面照射型的CMOS (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传感器),摄像元件9在受光面(像素区域)接收从该摄影光学系统11入射的摄影光束,按预定的定时输出电信号。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通过一般称为卡ロ式安装件的卡合机构可拆装地构成。另外,在照相机系统I中,能够使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离合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是使用螺纹机构的一般称为螺纹式安装件的结构,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也可以是通过使用嵌合或磁铁等的机构能够离合的结构。并且,在照相机主体2的上表面部配置有用于供使用者输入摄像动作的指示的释放开关3、以及用于供使用者输入照相机主体2的电源接通动作和电源断开动作的指示的电源开关4。·上述释放开关3是按钮型的开关,构成为具有根据不同的2个行程量(按下量)而成为接通状态的2个的第I释放开关3a和第2释放开关3b。另外,释放开关3不限于按钮型的开关的形态,可以是由触摸传感器等其它形态的开关构成的形态。图2是用于说明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对焦动作相关的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照相机主体2配设有释放开关3、电源开关4、以及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图像处理部7、通信部8和自动对焦用传感器部即摄像元件9。关于释放开关3和电源开关4,由干与前面所述一祥,因而说明除此以外的结构。尽管未进行具体结构的图示,然而图2所示的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用于选择是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的自动对焦动作模式、还是进行手动对焦动作的手动对焦动作模式,通过由使用者操作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是设定为通常的自动对焦动作模式、还是设定为手动对焦动作模式。后面描述在自动对焦动作模式或者手动对焦动作模式时的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另外,尽管未进行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的具体结构的图示,然而可以是按钮开关的形态,也可以是触摸传感器或拨盘开关等。例如,可以是这样的形态照相机主体2具有图像显示装置,通过经由按钮开关或触摸传感器选择显示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上的菜単,切换对焦动作模式。并且,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可以是配设在镜头镜筒10上的形态,而不是配设在照相机主体2上。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CPU)、存储装置(RAM)、输入输出装置以及电カ控制装置等,根据预定的程序控制照相机主体2的动作。图像处理部7是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电子电路部,根据从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形成被摄体像,或者在对焦时根据该被摄体像计算对比度值。另外,图像处理部7在照相机主体2上的安装形态可以是搭载图像处理用的运算硬件的硬件形态,也可以是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的运算装置根据预定的图像处理程序进行图像处理的软件形态。
通信部8用于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经由设在镜头镜筒10上的通信部25进行与镜头镜筒控制部24的通信。所述的摄像元件9是自动对焦用传感器部,输出用于进行对比度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动作的信号。即,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根据基于从自动对焦用传感器部即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而检测出的被摄体像的对比度值,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1的焦点调节,以使该对比度值最高。另外,照相机系统I可以是进行所谓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动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除了摄像元件9以外,有必要还设置配设在照相机主体2上的检测被摄体像的相位差的传感器。并且,自动对焦用传感器部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测距传感器等。然后,说明应用于镜头镜筒10的对焦动作相关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镜头镜筒10中配设有致动器15、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编码部23、镜头镜筒控制部24以及通信部25。 致动器15是将保持有构成后述的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镜头Ila的对焦用框13在光轴方向上能进退移动地驱动的机构。该致动器15在后面详细描述,由螺杆15a或使螺杆15a旋转的步进电机等构成。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是检测设在镜头镜筒10上的操作环17的绕光轴O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的检测单元。并且,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是检测设在镜头镜筒10上的操作环17位于光轴O方向的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还是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检测单元。编码部23是检测当设在镜头镜筒10上的操作环17位于上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时的距离显示环18的转动位置的检测单元。详情在后面描述,该编码部23检测相对于基座部12的绕光轴O的绝对位置。镜头镜筒控制部24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存储装置和输入输出装置等,根据预定程序控制镜头镜筒10的动作。并且,通信部8用于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经由设在照相机主体2上的通信部8进行与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的通信。以上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对焦动作相关的系统的结构,此外,尽管未图示,然而在照相机主体2上还设有收纳用于将电力提供给照相机系统I的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的电池收纳部、以及收纳用于存储图像的闪存的存储介质收纳部。然后,使用图3至图9说明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镜头镜筒10的详细结构。图3和图4是用于说明镜头镜筒10的外观的整体结构、并说明操作环17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而使显示在距离显示环18上的距离刻度18a被该操作环17遮盖、或者露出的图。在图3中,基座部12具有用于与照相机主体2的卡合部(未图示)自由拆装地卡合的卡ロ部12a,该卡ロ部12a通过与照相机主体2卡合而固定在照相机主体2上。该基座部12构成本申请发明的固定部件的一部分。操作环17是在镜头镜筒10的外周部配设成能够通过操作者而进退移动到图3所示的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和图4所示的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且能够在该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或该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各个位置绕光轴O转动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该操作环17利用使用者的手指施加给操作部17a的カ而绕光轴O转动。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该操作环17配设成能够在光轴O的方向上在预定范围内移动、在未被施加来自外部的力的状态下选择性地位于移动范围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即,通过使用者施加给操作部17a的力,操作环17从光轴O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一端朝另一端移动。指标显示框16与上述基座部12 —起构成本申请发明的固定部件的一部分,其位置相对于基座部12固定,构成镜头镜筒10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在该指标显示框16上设有用于指示设在后述的距离显示环18上的距离刻度18a的指标16a、和用于夹着指标16a在周向两侧显示与摄影光学系统11的F值对应的景深的景深指标16b。另外,在图3中,由于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因而设在后述的距离显示环18上的距离刻度18a被该操作环17遮盖。图4是示出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状态的图。当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吋,显示在距离显示环18上的距离刻度18a露出。 详情在后面描述,该距离显示环18是这样构成的转动部件相对于基座部12能相对地转动,当作为操作部件的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吋,与该操作环17卡合,井能绕光轴O转动,当上述操作环17从上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移动而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时,该卡合被解除。该距离刻度18a在周向上排列有表示从摄影光学系统11的最短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距离的数值。随着距离显示环18相对于指标显示框16绕光轴O相对转动,指标16a指示的距离刻度18a的数值变化。例如,当想要拍摄位于约I. 2m的地方的被摄体时,在利用对焦模式切换操作部5设定为手动对焦模式之后,使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然后,在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使该操作环17转动并使指标16a所示的距离显示环18的距离刻度18a对准到约1.2m。此时可知,在光圈是F5. 6的情况下,在O. 8m 3m的范围内对焦。图5和图6是示出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状态的图3的光轴O方向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镜头镜筒10由以下构成所述的基座部12、对焦用框13、致动器15、指标显示框16、距离显示环18和操作环17、以及由固定框14和多个透镜等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11和保持这些透镜的机构。摄影光学系统11具有配设在多个透镜中的最后方(像侧)且在对焦时被驱动的对焦镜头11a、和配置在第2组和第3组之间的光圈机构部19。该对焦镜头Ila由配设成相对于基座部12在光轴O方向能够进退移动的对焦用框13保持,根据后述的检测信号通过致动器15在光轴O方向相对移动并被驱动到对焦位置。另外,摄影光学系统11可以是除了透镜以外还包含棱镜或反射镜等的折曲光学系统。并且,在摄影光学系统11中也可以包含滤镜等。在基座部12上固定有环状的第I固定框14a和环状的第2固定框14b。该环状的第I固定框14a和环状的第2固定框14b相当于本申请的固定部或者其一部分。第I固定框14a利用多个螺钉14f固定在基座部12上,第2固定框14b利用多个螺钉14g固定在第I固定框14a上。在第I固定框14a上,在周向的多个部位穿设有用于使滚珠14d游嵌的贯通孔14c。贯通孔14c设在配置于第I固定框14a的外周部的操作部17a的凸条部17c和滚珠14d对应的位置上。游嵌在贯通孔14c内的滚珠14d能够突出到第I固定框14a的外周面的更外側,由作为板弹簧的施力部件He向径向外侧施力。并且,凸条部17c朝径向内侧突出且在截面是大致三角形状的周向上沿全周形成,具有形成为随着沿光轴O朝向前方而内径减小的第I斜面部17d、和形成为在第I斜面部17d的前方侧随着沿光轴O朝向前方而内径増大的第2斜面部17e。当操作部17a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时,被施力部件14e施力的滚珠14d通过朝操作部17a的凸条部17c的第I斜面部17d方向被施カ而保持该操作部17a的位置。另外,滚珠14d在操作部17a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參照图5),与凸条部17c的第I斜面部17d抵接,在操作部17a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參照图7),与凸条部17c的第2斜面部17e抵接。由于凸条部17c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 截面,因而滚珠14d总是与第I斜面部17d和第2斜面部17e中的任一方抵接,而与操作部17a的位置无关。因此,在操作部17a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17a通过与第I斜面部17d抵接的滚珠14d被朝前方施力,在第I位置抵靠在可移动范围的一端而定位。另ー方面,如图7所示,在操作部17a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17a被与第2斜面部17e抵接的滚珠14d朝主体侧施力,在第2位置抵靠在可移动范围的另一端而定位。另外,操作环17构成为一体地设有在镜头镜筒10的外周面上露出、在外周部设有凹凸以让使用者的手指挂靠的大致圆筒状的操作部17a、和在该操作环17a的内侧具有预定间隙而配设的大致圆筒状的内侧圆筒部17b。在图示的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7a和内侧圆筒部17b是独立的部件,例如通过使用螺钉或粘接剂固定来构成操作环17,然而操作部17a和内侧圆筒部17b也可以由一体的部件构成。在内侧圆筒部17b上设有卡合部17g,在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部17g与距离显示环18卡合,使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 —体转动。并且,在距离显示环18的内周部,以朝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有I个卡合销18b。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销18b是与距离显示环18独立的部件,利用压入或粘接剂固定在距离显示环18上。另外,卡合销18b也可以是与距离显示环18 —体地形成的形态。另外,关于内侧圆筒部17b和设在距离显示环18的内周部的卡合销18b的卡合关系,后面进行描述。并且,在镜头镜筒10的第2固定框14b上配设有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检测构成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的绕光轴O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该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配置在第2固定框14b的被摄体侧。并且,由于内侧圆筒部17b构成操作环17,因而只要检测该内侧圆筒部17b的位置,就能检测操作环17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并且,在镜头镜筒10的第I固定框14a上配设有检测操作环17位于光轴O方向的第I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哪ー个位置的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该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配置在第I固定框14a的主体侧端部。
图6是图3的光轴O方向剖面中的与图5不同的剖面图,是用于说明驱动对焦镜头Ila的致动器15的结构的图。另外,对与图5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标号。在图6中,在第I固定框14a的内周部配置有驱动对焦镜头Ila的致动器15。该致动器15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与光轴O大致平行配设的螺杆15a、使螺杆15a旋转的步进电机15c、以及与螺杆15a螺合的螺母15b。构成该致动器15的一部分的螺母15b与保持对焦镜头Ila的对焦用框13卡合,该对焦用框13构成为从动于螺母15b。根据来自图2所说明的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或者编码部23的输出,由镜头镜筒控制部24运算,致动器15根据该运算值控制步进电机15c。步进电机15c通过使螺杆15a旋转,在光轴O方向上驱动螺母15b。设有对焦镜头Ila的对焦用框13从动于螺母15b而在光轴O方向上被驱动预定量。另外,致动器15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以是线性电机等其它形式。并且,致动器15可以是在照相机主体2内配设有例如步进电机等的一部分的构成部件的结构。 图7是示出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状态的图4的光轴O方向的剖面图。如上所述,当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吋,滚珠14d与设在操作部17a的内周部的凸条部17c的第2斜面部17e抵接,操作部17a被保持在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并且,由于通过操作者使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因而如图4所示,距离显示环18的距离刻度18a露出。并且,由干与操作部17a —体设置的内侧圆筒部17b的卡合部17g与距离显示环18的销18b卡合,因而距离显示环18也能与操作部17a的转动联动而进行转动。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由操作部17a和内侧圆筒部17b构成的操作环17与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关系以及操作环17的位置检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操作部17a移动到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操作部17a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图。如图8所示,在构成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的被摄体侧的一端部,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狭缝孔17f。如图5和图7所说明那样,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设在镜头镜筒10的第2固定框14b上。该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是ー对光斩波器,检测设在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上的多个狭缝孔17f的通过,根据该输出信号检测操作环17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以及设在操作环17上的狭缝孔17f具有与所谓的递增形式的旋转编码器相同的形态。该ー对光斩波器只有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才检测形成有狭缝孔17f的内侧圆筒部17b的被摄体侧一端部。因此,一对光斩波器的检测范围内仅是操作环17位于第I位置的情况,只有在该情况下,才能检测操作环17的绕光轴O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另外,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的形态只要至少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检测操作环17的绕光轴O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即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可以具有磁式的旋转编码器的形态。并且,在内侧圆筒部17b的外周面上,以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方式在周向上排列有由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构成的卡合部17g。该多个凸部在从径向外侧观察的情况下,后方侧(主体侧)的一部分具有大致V字形的形状,随着朝向主体侧而宽度变窄。从图5和图8可以看出,距离显示环18配设在操作环17的操作部17a和内侧圆筒部17b之间,配设在距离显示环18的内侧的卡合销18b配设成向内侧圆筒部17b的外周面突出。如图8所示,该卡合销18b在距离显示环18的主体侧端部配设有I个,其内径小于由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构成的卡合部17g的外径。并且,卡合销18b具有这样的形状以具有预定间隙的方式嵌合到设置于在卡合部17g的排列于周向上的多个凸部各自之间的间隙内。 如图5所示,卡合销18b配置在当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与操作环17的卡合部17g相比卡合销18b位于更靠主体侧,即使操作环17绕光轴O转动当然也与卡合部17g卡合,而且也不会干扰的位置。因此,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操作环17绕光轴O转动,卡合销18b也不转动而处于停止状态。并且,如图7和图9所示,卡合销18b配置在当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销18b在与光轴O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卡合部17g重合的位置。SP,在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销18b嵌合到卡合部17g的在周向排列的多个凸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隙内,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都能绕光轴O转动。另外,如上所述,卡合部17g的多个凸部在从径向外侧观察的情况下,主体侧的形状具有大致V字形的形状,因而当操作环17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吋,该大致V字形的部位仿效卡合销18b而使距离显示环18稍微转动,卡合销18b和卡合部17g顺利卡合。因此,使操作环17在光轴O方向移动的操作不会产生卡住,可迅速进行操作环17的移动。并且,距离显示环18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的组合表示从摄影光学系统11的最短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距离的数值的范围。因此,操作环17被设定成,在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并与距离显示环18卡合的情况下,在与距离显示环18相同的转动范围内仅转动预定角度。与此相对,在操作环17移动到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环17不与距离显示环18干扰,因而不被限制在操作环17的转动范围内。如图5、图7和图9所示,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是检测操作环17是移动到被摄体侧(第I位置)还是位于主体侧(第2位置)的光斩波器。该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固定在形成本申请的固定部的基座部12或者形成本申请的固定部的固定框14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在基座部12上,检测操作环17的一部分进出主体侧(第2位置)的情况。另外,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的形态只要是能够检测操作环17的光轴O方向的位置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可以是磁传感器等。图10是用于说明检测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第2位置)、并检测在该位置与操作环17 —起转动的距离显示环18的绝对位置的检测单元的图。如图2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0上配设有编码部23,编码部23检测距离显示环18的相对于基座部12的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该编码部23构成为具有所谓的绝对型的旋转编码器的形态,构成为具有由导电体构成的预定位数的码型23a、和由在码型23a上滑动的导电体构成的接点部23b。而且,码型23a配设在距离显示环18的外周部,接点部23b配设在第2固定框14b。根据距离显示环18绕光轴O转动的位置,接点部23b接触的码型23a的位置发生变化。尽管未图示,然而编码部23具有检测码型23a和接点部23b的接触状态的电路,可根据该检测结果,计算距离显示环18的相对于基座部12的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这里,绝对转动位置是指根据码型23a和接点部23b的接触状态预先決定的摄影镜头Ila的位置。所述的致动器15基于来自镜头镜筒控制部24的输出,根据该接触的状态将对焦镜头Ila驱动到预先決定的位置(绝对位置)。另外,编码部23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检测相对于基座部12的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的形态即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编码部23可以是光学式或磁式的绝对型旋转编码器,也可以是具有与电阻值根据距离显示环18的绕光轴O的转动位置而变化的所谓的电位计相同的结构的形态。并且,由致动器15驱动的镜头可以不仅包含对焦镜头11a,还可以包含构成摄影光学系统11的其它镜头。然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中,在电源接通、照相机主体是摄影模式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以预定周期反复进行图11所示的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用于通过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判定照相机系统I具有的多 个对焦动作模式中、根据来自使用者的指示输入所选择的对焦动作模式,根据指示输入切换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模式。在图11中,在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中,首先,在步骤SOl中,判定使用者利用对焦模式切换操作部5所选择的模式是手动对焦动作模式还是自动对焦动作模式。在步骤SOl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3,将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切換到自动对焦动作。在执行了步骤S03之后,照相机系统I进行图12所示的自动对焦动作。另ー方面,在步骤SOl的判定结果为未选择自动对焦动作模式的情况下,即,在是根据来自摄像元件9的信号不进行对比度检测方式的自动对焦动作的手动对焦动作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2,根据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的输出信号,判定操作环17是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还是存在于主体侧(第2位置)。在步骤S02的判定中,在判定为操作环17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4,切換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以便进行手动对焦动作。在执行了步骤S04之后,照相机系统I进行图13所示的手动对焦动作。具体的动作在图13进行说明,手动对焦动作是指这样的动作在由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检测出操作环17的转动的情况下,根据手动转动的操作环17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驱动对焦用框13。另ー方面,在步骤S02的判定中,在判定为操作环17不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操作环17存在于主体侧(第2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5,切換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以便进行距离指定对焦动作。
具体的动作在图14进行说明,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是指这样的动作在判定为操作环17存在于主体侧(第2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编码部23检测手动转动的操作环17的位置作为绝对位置,根据码型23a和接点部23b的接触状态将对焦用框13 (对焦镜头Ila)驱动到预先決定的位置(绝对位置)。另外,在步骤S03至步骤S05的各步骤中,切换到对应的动作,执行图12至图14所示的各子例程。然后,在该各子例程的执行后,回到照相机的主顺序。图12的流程图是在步骤S03切换的自动对焦动作的子例程。在步骤SlO中,在进行半按下操作的第I释放开关3a处于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然后,在步骤Sll中,根据从自动对焦用传感器部即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检测被摄体像的对比度值,驱动对焦用框13以使该对比度值最高,在子例程结束后,回到照相机的主顺序。例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照相机主体I和镜头镜筒10可离合的结构即照相机系统I的情况下的自动对焦动作是从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输出驱动对焦用框13的指令。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基于从摄像元件9输出的信号的焦点调节,镜头镜筒10的镜头镜筒控·制部24根据经由通信部25输入的来自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的指令,驱动对焦用框13。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中,在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且使操作环17移动到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对焦动作。这是为了使由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设定优先,以便在使操作环17移动到例如距离刻度18a在外部露出的主体侧(第2位置)、将距离设定为Im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不对焦到该Im的距离而对焦到无限远的情況。另外,为了应对主要被摄体的移动快的情况,可以设定成,即使在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第2位置)的情况下,也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由此,即使在将距离设定为Im之后主要被摄体快速移动到3m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对焦。图13的流程图是在步骤S04切换的手动对焦动作的子例程。在步骤S20中,判定是否检测出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的操作环17的转动。在检测出操作环17的转动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1。在步骤S21中,通过操作环转动检测部21检测在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进行了手动转动的操作环17的转动方向(转动角速度)和转动量(转动角度),根据该结果,镜头镜筒控制部24控制致动器15并驱动对焦用框13。在图13所示的各子例程结束后,回到照相机的主顺序。另ー方面,在步骤S20中未检测出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的操作环17的转动的情况下,设定为手动对焦动作模式,直到通过设在照相机主体上的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或者设在镜头镜筒上的操作环17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图14的流程图是在步骤S05切換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的子例程。在步骤S30中检测出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并且转动了操作环17时,通过镜头镜筒控制部24读取编码部23的输出值,检测操作环17的转动。编码部23的输出值是表示距离显示环18的相对于基座部12的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的值。当通过编码部23读取了操作环17的转动即编码部23的输出值时,转移到步骤S31。然后在步骤S31中,镜头镜筒控制部24根据编码部23的输出值,基于预先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内的转换表,计算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
然后在步骤S32中,驱动致动器15使对焦用框13移动,以使通过镜头镜筒控制部24计算出的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与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ー致。例如,在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是3m的情况下,使对焦用框13移动以使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成为3m。然后,在图14所示的各子例程结束后,回到照相机的主顺序。另外,虽然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与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一致是理想的情况,但是在编码部23的分辨率低的情况下,难以使两者一致,因而可以使对焦用框13移动以使两者近似。在距离指定对焦动作子例程中使对焦用框13移动的情况下,镜头镜筒控制部24将计算出的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经由通信部25输出到照相机主体2的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根据接收到的该数值决定曝光值,并且,将 该数值作为元数据附加到所拍摄的图像中。維持距离指定对焦动作,直到通过设在照相机主体上的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或者将设在镜头镜筒上的操作环17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移动到了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另外,在手动对焦动作或距离指定对焦动作的任一子例程中,在从主体侧观察镜头镜筒10的情况下,镜头镜筒控制部24在检测出操作环17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了的情况下,使对焦用框13朝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缩短的方向移动,在检测出操作环17朝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使对焦用框13朝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延长的方向移动。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能够由使用者操作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或操作环17来选择自动对焦动作或手动对焦动作。然后,在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且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与距离显示环18的转动位置无关,根据对焦用传感器部即摄像元件9的输出进行焦点调节,在选择了手动对焦动作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或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能够选择上述的手动对焦动作。更详细地说,在通过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了手动对焦动作模式、且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环17转动,能够以当前的对焦镜头Ila的位置为基准进行焦点调节。在上述手动对焦动作中,由于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不卡合,因而能够绕光轴O无限制地转动,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镜头Ila的焦点调节是以当前的对焦镜头Ila的位置为基准根据操作环17的转动量进行的。这样的操作可进行比使用距离刻度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更精细的焦点调节,在微距摄影时、以及在想要从当前的焦点调节状态更精密地进行焦点调节的摄影状态时是有效的。并且,在通过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了手动对焦动作模式、且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使用距离刻度的手动对焦。即,使用者能够目视辨认暴露于镜头镜筒10的外周部的距离刻度18a、指标16a以及景深指标16b,立即确认并设定进行对焦的被摄体距离。在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时立即设定了被摄体距离之后,将对焦用框13強制性驱动到与根据编码部23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由距离刻度18a和指标16a显示的距离的数值对应的位置。因此,在想要迅速地使距离对准到已经目视确认过的距离的情况下,或者在想要对准到预先判明的距离的情况下,只要将距离刻度18a手动设定为预定的对焦距离,则不进行焦点调节动作就能实施迅速进行摄影的摄影方法。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中,只需使操作环17前后移动I次,就能选择性地执行虽然是粗略的焦点调节、但通过明示对焦距离和景深而实现迅速摄影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和可进行精细的焦点调节的手动对焦动作。并且,由于距离指定对焦动作和手动对焦动作的切换只需使操作环17前后移动就能进行,因而也能够采用这样的使用方法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之后使该操作环17转动,将距离刻度18a手动设定为预定的对焦希望距离,之后,在使操作环17移动到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距离刻度的手动对焦设定为对焦希望距离,并且,从当前的焦点调节状态精密地进行焦点调节。只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就能够更迅速地进行期望的焦点调节。这是因为,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的情况下,是操作环17和距 离显示环18不卡合的结构,即使操作环17转动,距离显示环18也不转动。并且,至于在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时所设定的对焦距离,只要使操作环17移动到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而不处于手动对焦动作模式,就不会变更。也能采用以下的使用方法。使用者在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时,例如使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使距离显示环18转动并预先设定对焦距离以使对焦距离为3米,之后,使操作环17移动到被摄体侧位置(第I位置),进行利用手动对焦动作的焦点调节。即使进行了利用手动对焦动作的焦点调节,距离显示环18也不转动,因而之后,例如在想要以对焦距离2米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要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侧位置(第2位置),就能立即将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距离设定为2米。这样,如果预先在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时将对焦距离设定为期望值,则只需从进行手动对焦动作的状态使操作环17向后方移动,就能迅速进行基于期望的对焦距离的摄影。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系统I的镜头镜筒10由于仅有保持对焦用摄影光学系统Ila的对焦用框13被致动器15驱动,因而可使致动器15驱动的部件采用轻量部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致动器15采用输出小的小型的致动器,可使镜头镜筒10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传递用于驱动距离显示环18的动カ的机构,可以使用部件数量少的简单结构将动カ从致动器15传递到作为被驱动部件的对焦用框13。因此,容易降低在为了焦点调节而驱动对焦用框13时产生的声音的音量。特别是,在动态图像摄影时,抑制在焦点调节时产生的音量的效果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0具有焦距固定的所谓单焦点镜头的形态,因而摄影光学系统11的对焦镜头Ila以外的镜头由固定框14保持,而在镜头镜筒10是全长能伸缩的所谓伸缩镜头镜筒的情况下,或者在是能变更焦距的所谓变焦镜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框部件保持对焦镜头Ila以外的镜头,可以使这些框部件相对于基座部12相对移动。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这样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在设定为手动对焦模式时,通过I次操作,根据摄影场景,切換到使用距离刻度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模式或者手动对焦动作模式,可在该切换后的状态下进行对焦调整。并且,可提供这样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在切換后,也能通过操作环17的位置立即确认对焦状态。并且,由于致动器15可采用输出小的小型致动器,因而可提供能使照相机和该照相机系统小型化的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第2实施方式)以下,參照图15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以下仅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采用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不离 合的一体结构。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是一体的照相机系统I中,无需在照相机主体2和镜头镜筒10的双方内配设控制部,控制部可为I个。图16是从第I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0中省略了镜头镜筒控制部24和通信部25的图,控制部仅为配设在照相机主体2内的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该照相机主体控制部6构成为也能一并执行在第I实施方式中镜头镜筒控制部进行的控制。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可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以下,參照图17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相比仅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结构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图17是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不卡合的状态的镜头镜筒10的剖面图。并且,图18是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第2位置)、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卡合的状态的镜头镜筒10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是通过两者间的摩擦进行的。在图17和图18中,在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的外周部设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7h。另ー方面,在配设于内侧圆筒部17b的外周的距离显示环18上设有比法兰部17h更在主体侧且朝径向内侧突出的法兰部18c。如图17所示,在操作环17位于第I位置的情况下,内侧圆筒部17b的法兰部17h和距离显示环18的法兰部18c在沿光轴O方向分离的状态下对置,对于法兰部17h和法兰部18c摩擦力不起作用。因此,即使操作环17转动,距离显示环18也不转动。另ー方面,如图18所示,在操作环17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操作环17被施力部件14e和滚珠14d相对于距离显示环18向后方施力,因而通过该施カ而使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在光轴O方向上按压距离显示环18的法兰部18c并与法兰部18c相互抵接。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和距离显示环18的法兰部18c的接触面为相互产生摩擦力的结构,因而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都转动。具体地说,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和距离显示环18的法兰部18c的至少ー方的接触面可以构成为相互啮合并摩擦卡合成产生摩擦力,可以在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贴附产生摩擦力的材质的材料(例如,橡胶那样的树脂材料)。并且,可以对法兰部17h和法兰部18c的相互对置的面的至少一方进行提高两者间的摩擦系数的表面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法兰部17h的主体侧的面上贴附作为高摩擦材料17i的橡胶(由树脂材料构成)。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是通过两者间的摩擦进行的,因而在使操作环17移动到主体位置(第2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距离显示环18 —起转动。另外,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第I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可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以下,參照图19和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相比仅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结构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也与第3实施方式一祥,特征在于,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的卡合是通过两者间的摩擦进行的。图19是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不卡合的状态的镜头镜筒10的部分剖面图。并且,图20是操作环17位于主体侧(第2位置)、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卡合的状态的镜头镜筒10的部分剖面图。在图19和图20中,在操作环17的内侧圆筒部17b的外周部,沿周向设有槽部17m。在该槽部17m内嵌入有圆环的一部分被作了切ロ的大致C字形的C型环17k。该C型环17k具有相对于槽部17m的底面以预定间隙而嵌合的内径,在其外周部设有锥形部17j,使得在嵌入到槽部17m内的状态下外径朝向主体侧减小。另ー方面,在图19和图20中,在距离显示环18上,在与C型环17k的锥形部17j对置的内周部设有锥形部18d,锥形部18d形成为内径朝向主体侧减小。如图19所示,在操作环17位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不卡合的状态下,C型环17k的锥形部17j和距离显示环18的锥形部18d在沿光轴O方向分离的状态下对置。因此,在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两者之间摩擦力不起作用。因此,即使操作环17转动,距离显示环18也不转动。与此相对,如图20所示,在操作环17从被摄体侧(第I位置)位置移动到主体侧(第2位置)位置的情况下,设在操作环17上的C型环17k在光轴O方向上朝主体侧移动,C型环17k的锥形部17j和距离显示环18的锥形部18d在抵接的状态下朝主体侧被施力。根据该作用,C型环17k朝径向内侧被压缩使得内径减小,C型环17k的内周面与槽部17m的底面接触。然后,在操作环17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将操作环17向主体侧施カ的作用力使操作环17按压距离显示环18的力起作用,结果,使两者间产生摩擦力,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都能转动。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锥形部17j和锥形部18d间的摩擦、以及C型环17k的内周面和槽部17m的底面的摩擦,使操作环17和距离显示环18摩擦卡合,可抑制距离显示环18的转动位置变化的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I的其它结构和动作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可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5实施方式)以下,參照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相比不同是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以下仅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标 号,适当省略其说明。图21是第5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在步骤S51中,根据操作环前后位置检测部22的输出信号,判定操作环17是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还是存在于主体侧(第2位置)。在步骤S51的判定中判定为操作环17不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5,判定为存在于主体侧(第2位置),切換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以便进行图14所示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另ー方面,在步骤S51的判定中判定为操作环17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2。在步骤S52中,判定使用者是否通过对焦模式切換操作部5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在步骤S52的判定中,在选择了自动对焦动作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3,切换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以便进行自动对焦动作。另ー方面,在步骤S52的判定中,在未选择自动对焦动作模式的情况下,判定为操作环17存在于被摄体侧(第I位置)、且是手动对焦动作模式,切換照相机系统I的动作,以便进行图13所示的手动对焦动作。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中,最初判定操作环17位于第I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哪一方。因此,在操作环17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成通过步骤S55的执行而使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结束。另外,在步骤S53至步骤S55的各步骤中,切换到对应的动作,在执行完成对应的子例程之后,回到照相机的主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用者使操作环17移动到第2位置,则照相机系统I 一定执行距离指定对焦动作。因此,可从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的状态立即切換到使用距离刻度的距离指定对焦动作。本实施方式的以上说明的对焦动作模式判定子例程以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可获得与所述的第I实施方式到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g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型和应用。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可提取出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也能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获得发明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可作为发明来提取。本发明除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以外,不受特定实施方式制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具有数字照相机形态的照相机系统,也能应用于录音设备、便携通信終端、个人计算机、游戏机、数字媒体播放器、电视机、利 用GPS的导航系统、钟表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ー种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镜筒具有 固定部,其配置有包含对焦用镜头的光学系统; 操作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固定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到第I位置和第2位置,并配置成在该第I位置和该第2位置的各个位置上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 转动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时与该操作部件可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时解除与该操作部件的卡合; 第I检测单元,当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卡合并转动时,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该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 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当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在该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转动时的该操作部件的转动量和旋转方向;以及 移动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固定部,根据至少使用来自所述第I检测单元或所述第2检测単元的输出值而运算出的运算值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干, 所述移动単元被控制成,当根据所述第I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以该对焦用镜头的当前位置为基点,使所述对焦用镜头朝预定位置移动基于由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量的移动量, 并且所述移动単元被控制成,当根据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将由该第2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位置作为绝对位置,使该对焦用镜头朝预先決定的对应的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镜筒是预先固定在所述照相机主体上或者以能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照相机主体上的镜头镜筒。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固定部的预定位置设有进行与光圈相关的显示的指标显示部, 在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周部的预定位置设有与所述指标显示部对应的距离显示部, 设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的距离显示部在所述转动部件移动到第2位置时露出,在所述转动部件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I位置时被所述操作部件覆盖而处于非显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中的一方上设有凸状部,在另一方上设有与该凸状部卡合的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镜筒,其特征在干,所述卡合部是在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中的另一方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的凸状的块。
7.一种照相机系统,所述照相机系统由照相机主体和能够在所述照相机主体上拆装的镜头镜筒构成,该照相机主体和该镜头镜筒能够相互通信,所述照相机系统的特征在干, 所述镜头镜筒具有 固定部,其配置有包含对焦用镜头的光学系统; 操作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固定部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到第I位置和第2位置,并配置成在该第I位置和该第2位置的各个位置上能够绕所述光轴转动; 转动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时与该操作部件可转动地卡合,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时解除与该操作部件的卡合; 第I检测单元,当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卡合并转动时,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该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 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当所述操作部件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在该操作部件和所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转动时的该操作部件的转动量和旋转方向;以及移动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単元根据所述第I检测单元或所述第2检测単元的输出控制所述移动単元,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所述控制単元在根据所述第I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吋,以该对焦用镜头的当前位置为基点,使所述对焦用镜头朝预定位置移动基于由该第I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旋转方向和转动量的移动量, 并且所述控制単元在根据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时,将由该第2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位置作为绝对位置,使该对焦用镜头朝预先决定的对应的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干, 在设于所述镜头镜筒上的固定部的预定位置设有与光圈相关的指标显示部, 在设于所述镜头镜筒上的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周部的预定位置设有与所述指标显示部对应的距离显示部, 设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的距离显示部在所述转动部件移动到第2位置时露出,在所述转动部件从第2位置移动到第I位置时被所述操作部件覆盖而处于非显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于所述镜头镜筒上的所述操作部件或者设于所述镜头镜筒上的所述转动部件中的一方上设有凸状部,在另一方上设有与该凸状部卡合的卡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是在所述操作部件或所述转动部件中的另一方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的凸状的块。
全文摘要
提供镜头镜筒和照相机系统。本发明的镜头镜筒具有操作部件(17),其能移动到第1位置和第2位置并能够在该各个位置转动;转动部件(18),其在所述第2位置与所述操作部件可转动地卡合,并在所述第1位置解除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卡合;第1检测单元(21),其检测与所述操作部件卡合并转动的转动部件的转动位置;第2检测单元(22),其检测当与所述转动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操作部件的转动量和旋转方向;以及移动单元(15),其根据来自所述第1或所述第2检测单元的输出,使所述对焦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G02B7/09GK102841427SQ20121017498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外山满, 小岩井保, 伊东猛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