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27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分为复数个子区域,各该子区域包括有复数个子驱动电极,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之间具有复数个间距,使得各该子区域具有该些间距,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通过改变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或形状,使得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据此设计,可有效模糊化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Mura(斑)缺陷情形,使得Mura缺陷被均匀微小化而不为人眼所辨识,进一步改善了Mura缺陷所造成的视觉缺失。
【专利说明】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尤指一种可有效模糊化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Mura (斑)缺陷情形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显示器中,电流通过晶体管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转,再利用偏光片决定像素(Pixel)的明暗状态。而上层玻璃因与彩色滤光片贴合,形成每个像素各包含红蓝绿三颜色,发出红蓝绿色彩的像素便构成了显示器面板上的影像画面。
[0003]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表示现有的面内切换式(IPS, in-plane switching)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即现有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极结构。在单位像素中,驱动电极结构是分为复数个子区域的。各子区域包括复数个子驱动电极。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之间具有一个固定间距d。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W及形状亦彼此相同。
[0004]然而,若在制造过程中,各该子驱动电极之间的固定间距、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W有些微许的误差,便会造成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产生Mura(斑)缺陷的情形。前述为仍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各项问题,本发明人基于多年研究开发与诸多实务经验,提出一种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以作为改善上述缺点的实现方式与依据。
[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通过改变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或形状,使得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
[000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可有效模糊化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Mura缺陷情形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
[0008]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使得Mura缺陷被均匀微小化而不为人眼所辨识,进一步改善了 Mura缺陷所造成的视觉缺失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
[0009]依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分为复数个子区域,各该子区域包括有复数个子驱动电极,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之间具有复数个间距,使得各该子区域具有该些间距,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通过改变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或形状,使得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据此设计,可有效模糊化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Mura缺陷情形,使得Mura缺陷被均匀微小化而不为人眼所辨识,进一步改善了 Mura缺陷所造成之视觉缺失。
[0010]现为便于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附以较佳之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0015]图5是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7]11-子驱动电极,A-子区域,B-间距,C-宽度,d_固定间距,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为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19]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表示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极结构是分为复数个子区域A。各该子区域A包括复数个子驱动电极11。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11之间具有复数个间距B,使得各该子区域A具有该些间距B,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子驱动电极11的宽度C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缩。藉此宽度C渐缩之设计,可使得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前述各该子驱动电极11为透明电极或金属电极。前述各该子驱动电极11的材料例如为透明导电膜或金属。亦即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之差介于0.2μm~20μm之间。前述各该子驱动电极11为位于同层或不同层。
[0020]请再一并参阅图3所示,其为表示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各该子驱动电极11的宽度C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增。藉此宽度C渐增之设计,使得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亦即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之差介于0.2μm~20μm之间。
[0021]请再一并参阅图4所示,其为表示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前述第一或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11的宽度C彼此相异。藉此宽度C相异之设计,使得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亦即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之差介于0.2μm~20μm之间。
[0022]请再参阅图5所示,其为表示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是分为复数个子区域A。各子区域A包括复数个子驱动电极11。相邻的各该子驱动电极11之间具有复数个间距B,使得各该子区域A具有该些间距B,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子驱动电极11为两个彼此相接的非方形结构所组成。前述非方形结构例如为长椭圆形结构、圆弧形结构或不规则形结构。藉此设计,使得该些子区域A的该些间距B中,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不同。亦即至少有二个间距B彼此之差介于0.2 μ π-20 μ m之间。前述各该子驱动电极11为位于同层或不同层。
[0023]需特别说明,在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中,除了驱动电极结构之外更包括有上基板、下基板、液晶层、闸极线或数据线等等结构,但由于并非本发明的要点所在,且此为本发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轻易了解,故于此不再赘述。
[002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至少具有下述的优
占-
.[0025]本发明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缩、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增、相邻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异或者各该子驱动电极为两个彼此相接的非方形结构所组成。通过改变各该子驱动电极的宽度或形状,使得该些子区域的该些间距中,至少有二个间距彼此不同。据此设计,可有效模糊化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的Mura缺陷情形,使得Mura缺陷被均匀微小化而不为人眼所辨识,进一步改善了 Mura缺陷所造成的视觉缺失。
[0026]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 而非为限制性内容。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 包含 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分为复数个子区域,各该子区域包括有复数个子驱动电极,相邻的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之间具有复数个间距,使得各所述子区域具有所述间距,所述子区域的所述间距中,至少有两个间距彼此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的一个宽度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缩,所述间距彼此不同,所述间距彼此之差介于0.2 μ πm20 μ m之间,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为位于同层或不同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为透明电极或金属电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膜或金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的一个宽度由中央往纵向的两侧渐增,所述间距彼此不同,所述间距彼此之差介于0.2 μ πm20 μ m之间,所述子驱动电极为位于同层或不同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为透明电极或金属电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膜或金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各所述子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异,所述间距彼此不同,所述间距彼此之差介于0.2 μ πm20 μ m之间,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为位于同层或不同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驱动电极为两个彼此相接的非方形结构所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内切换式液晶显示器之驱动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非方形结构为长椭圆形结构、圆弧形结构或不规则形结构。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3513473SQ20121021373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黄振瑞, 吴荣彬, 吴健豪, 陈柏孝 申请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