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转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在均匀充电的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采用调色剂显影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转印和定影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上,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记录纸通常具有不规则性,比起凸出部分调色剂很不容易转印到凹进部分。因此, 当图像在具有大的不规则性的记录纸上形成时,有时候,调色剂没有转印到凹进部分,且诸如白色空白点之类的浓度不均匀出现在图像上。因此,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304492号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从流过两个金属辊对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差值规定通过两个金属辊对的记录纸的不规则性,并且调节调色剂附着量到适合于所规定的不规则性的附着量。然而,在如上所述常规的技术中,虽然在记录介质上沉积的调色剂量能够可以被设置为适合于不规则性的量值,但是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转印率没有改进。因此,不能减少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作为即使当图像形成在具有不规则性的记录介质上时,用于降低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的方法,存在转印图像到记录介质的方法,其取决于记录介质的不规则度通过选择性地施加直流电压或者基于至少交流电压的电压到转印单元。然而,在这个方法中,基于至少交流电压的电压的上升时间趋于比直流电压的上升时间更长,并且有时引起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或者浓度降低。因此,需要即使当取决于记录介质改变用于转印图像的电压还能够减少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或浓度降低的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转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常规的技术中的问题。根据实施例,提供成像设备包括转印单元,配置为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电源单元,配置为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和电源控制,配置为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指示电源单元以在第一定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当电源单元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时,指示电源单元以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包括成像设备的成像系统,该成像设备包括配置为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配置为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的电源单元。成像系统还包括电源控制单元,配置为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指示电源单元以在第一定时输出至少第一直流电压,当电源单元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时,指示电源单元以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根据又一个实施例,提供转印方法包括转印步骤,由转印单元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施加步骤,由电源单元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指示步骤,由电源控制单元指示电源单元以在施加步骤输出叠加电压的第一定时开始输出至少第一直流电压;在施加时由电源控制单元指示电源单元在晚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开始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点、优点和技术上与工业上的重要性,将会在考虑到相关的附图的同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中的现有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更好地加以理解。
图I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示例的功能结构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单元的示例的功能结构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电气的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和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示例的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仅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次级转印电源的电气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当次级转印电源施加叠加偏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时调色剂粘着到记录纸的原理的示例的图;图9是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进行转转印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电气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和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示例的图;图12是第二实施例中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图13是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进行转印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4是用于说明第六改进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七改进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第八改进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九改进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第十改进的图;图19是根据第i^一改进的打印系统的示例的外视图;和图20是根据第十一改进的服务器设备的示例的硬件配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实施例中说明的例子中,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应用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打印设备,并且特别地应用于一个在另一个顶部地叠印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⑷四个颜色的彩色分量图像到记录纸上以形成图像。然而,成像设备不局限于该示例。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能够应用于在电子照相的系统中形成图像的任何可设备,不管设备是彩色设备或者单色设备。例如,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能够应用于复印机或者电子照相系统的多功能外部设备(MFP)。多功能外部设备是包括打印功能,复制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之中的至少两个功能的设备。第一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说明。图I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的实施例的功能结构图。如图I所示,打印设备I包括成像单元ΙΟΥ、10M、IOC和10K,中间转印带60,支撑辊61和62,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排斥辊)63,次级转印辊64,纸张盒70,送纸辊71,传送辊对72,定影单元90和次级转印电源200。
如图I所示,在中间转印带60移动的方向(箭头“a”方向)上从上游侧按照成像单元10Y、10MU0C和IOK的顺序沿着中间转印带60布置成像单元10Y、10MU0C和10K。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单元IOY的示例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成像单元IOY包括感光鼓11Y、充电单元20Y、显影单元30Y、初级转印辊40Y和清洁单元50Y。成像单元IOY和未示出的照射单元在感光鼓IlY上进行成像过程(充电步骤、照射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和清洁步骤)从而在感光鼓IlY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彩色分量图像),并且转印调色剂图像到中间转印带60上。所有的成像单元10MU0C和IOK包括与成像单元IOY相同的部件。成像单元IOM进行成像过程以形成洋红的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IOC进行成像过程以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IOK进行成像过程以形成黑色的的调色剂图像。因此,以下主要说明成像单元IOY的部件。关于成像单元10MU0C和IOK的部件,将M、C和K附加到附图标记和标志上,代替将Y附加到成像单元IOY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和标志上(见图I),省略成像单元10MU0C和IOK的部件的解释。感光鼓IlY是图像载体,且由未示出的感光鼓驱动装置在箭头“b”方向上被驱动而旋转。感光鼓IlY例如是具有60毫米外径的有机感光部件。感光鼓IlMUlC和IlK也由未示出的感光鼓驱动装置驱动来在箭头“b”方向上旋转。用于黑色的感光鼓IlK和用于彩色的感光鼓11Y、11M和IIC可以驱动来彼此独立地旋转。这就使得可以当形成单色图像时仅仅旋转用于黑色的感光鼓11K,而当形成彩色图像时同时旋转感光鼓11Y、1 IMUlC和11K。首先,在充电步骤中,充电单元20Y充电正被旋转的感光鼓IIY的表面。具体地说,充电单元20Y把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而获得的电压施加到充电辊(未示出),例如,该充电辊是具有辊形状的导电弹性部件。从而,充电单元20Y直接在充电辊和感光鼓IlY之间引起放电,并且把感光鼓IlY充电到预定极性,例如负极性。随后,在照射步骤,未示出的照射单元采用光学调制激光束L照射感光鼓IlY的已充电表面以在感光鼓IlY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结果,由于采用激光束L的照射使得感光鼓IlY表面上的电位绝对值降低的部分变成静电潜像(图像部分),而没有施加激光束L并且电位绝对值保持高的部分变成背景部分。随后,在显影步骤,显影单元30Y采用黄色调色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11Y上的静电潜像,并且在感光鼓IlY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显影单元30Y包括贮藏容器31Y、容纳在贮藏容器3IY中的显影套筒32Y和容纳在贮藏容器31Y中的螺旋部件33Y。在贮藏容器31Y中,存储有包括黄色调色剂和载体颗粒的双组份显影剂。显影套筒32Y是显影剂载体,穿过贮藏容器31Y的开口与感光鼓IlY相对布置。螺旋部件33Y是传送显影剂同时搅动显影剂的搅动部件。螺旋部件33Y布置在显影剂的供给侧,其是显影套筒例,以及从未示出的调色剂供给装置接收显影剂的接收侧。螺旋部件33Y由未示出的轴承构件可旋转地支撑在贮藏容器31Y中。随后,在转印步骤中,初级转印辊40Y转印在感光鼓IlY上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到中间转印带60上。即使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少量未转印的调色剂仍然在感光鼓IlY上。初级转印辊40Y例如是包括导电海绵层的弹性辊,并布置成从中间转印带60的背面压住感光鼓11Y。服从恒流控制的偏压作为初级转印偏压被施加于弹性辊。初级转印辊 40Y例如具有16毫米外径和10毫米的芯杆直径。在初级转印辊40Y中的海绵层的电阻值R大约是3xl07欧姆。海绵层的电阻值R是通过使用欧姆定律(R = V/I)根据当1000伏特的电压V被施加到初级转印辊40Y的芯杆同时具有30毫米外径的接地金属辊以10牛顿压住初级转印棍40Y时所流过的电流I计算出的值。随后,在清洗步骤,清洁单元50Y清除残留在感光鼓IlY上的未转印的调色剂。清洁单元50Y包括清洁刮刀51Y和清洁刷52Y。在清洁刮刀51Y以相对于感光鼓IlY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感光鼓IlY接触的状态下,清洁刮刀51Y清洁感光鼓IlY的表面。在清洁刷52Y与感光鼓IlY接触,同时以感光鼓IlY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状态下,清洁刷52Y清洁感光鼓IlY的表面。回过来参考图1,中间转印带60是绕多个辊(例如支撑辊61和62以及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的环形带。当支撑辊61和62之一被驱动而旋转时,中间转印带60在箭头“a”方向上移动。在中间转印带60上,黄色调色剂图像由成像单元IOY首先转印,此后,洋红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由成像单元10M、成像单元IOC和成像单元IOK以叠加的方式分别转印。从而,全彩调色剂图像(全彩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0上。中间转印带60传送形成的全彩图像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之间。例如,中间转印带60由具有20微米到200微米(优选地,大约60微米)厚度、6. OLog到13. OLog Ω · cm(优选地,7. 5Log到12. 5Log Ω · cm,更加优选地,大约9Log Ω · cm)的体电阻率以及9. OLog到13. OLog Ω · cm(优选地,10. OLog到12. OLog Ω · cm)的表面电阻率的环形碳分散式聚酰亚胺树脂而形成。体电阻率是在100伏特和10秒的条件下,采用由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的Hiresta HRS探头测量的测量阻值,表面电阻率是在500伏特和10秒的条件下,采用由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的Hiresta HRS探头测量的测量阻值。支撑辊62是接地的。在纸盒70中,多张记录纸以堆叠方式存储在未示出的托盘中。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记录纸存储在不同的托盘中。第一实施例中,记录纸(记录介质的示例)被假定为具有大不规则性的皮纹纸(leathac paper);然而,记录纸不局限于皮纹纸。送纸棍71与在纸盒70中位于记录纸张顶部的记录纸P接触,并且馈送与送纸棍71接触的记录纸P。传送棍对72以预置定时(timing)传送由送纸棍71馈送的记录纸P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之间(在箭头“c”方向)。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之间所形成的次级转印夹持部(未示出),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共同地转印由中间转印带60传送的全彩调色剂图像到由传送辊对72传送的记录纸P上。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 (转印单元的示例)是例如具有24毫米外径和16毫米芯杆直径的导电腈基丁二烯(NBR)橡胶层。导电NBR橡胶层的电阻值R是6. OLog到12. OLog欧姆(或者不锈钢(SUS)),并且优选地,是4. OLog欧姆。次级转印辊64是例如具有24毫米外径和14毫米芯杆直径的导电腈基丁二烯(NBR)橡胶层。导电NBR像胶层的电阻值R是6. OLog到8. OLog欧姆,并且优选地,是7. OLog到8. OLog欧姆。次级转印辊64的体电阻是通过使用测圆法(cyclometry)测量的测量阻值,从而在I分钟的测量时间期间,在5牛顿的单侧负荷和向转印辊轴施加I千伏特的偏压的条件下测量辊的旋转电阻,并且获得平均值作为体电阻。用于转印偏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连接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次级转印电 源200(电源单元的示例)施加电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以便于在次级转印夹持部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具体地说,根据用户设定的设置,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施加直流电压(第二直流电压的示例,在下文,被称作“直流偏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或者施加由直流电压(第一直流电压的实施例)和交流电压叠加而成的叠加电压(在下文,叠加电压被称作“叠加偏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从而,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之间出现电位差并产生用于引导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60到记录纸P侧的电压。因此,全彩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第一实施例中的电位差假定为(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的电位)_(次级转印辊64的电位)。定影单元90加热和压住具有在其上转印了全彩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从而在记录纸P上定影全彩调色剂图像。带有定影了全彩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排出到打印设备I的外面。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的电气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打印设备I包括引擎控制单元100、次级转印电源200和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引擎控制单元100执行引擎控制(例如,关于成像的控制)并且包括I/O控制单元11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120、只读存储器(ROM) 130和中央处理器(CPU) 140。I/O控制单元110控制各种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并且具体地空制与次级转印电源200交换的信号的输入与输出。RAMl20是易失性存储器装置(存储器),用作CPU 140等的工作区。ROMl30是非易失性只读存储器装置(存储器),并且在其中存储由打印设备I执行的各种程序或者用于由打印设备I执行的各种处理的数据。例如,ROM 130在其中存储用于指定第一定时的指定信息,该第一定时是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将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和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基于例如指示打印开始标准的打印开始基准信号,该指定信息指定第一定时。ROM 130还在其中存储指示在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在该第二定时,当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将在下面说明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图4是用于说明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和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的示例的图。上升指的是从没有电位差(O千伏特)的状态转换为出现电位差的状态,不管电位差是正还是负。如图4所示,当次级转印电源200进行仅仅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时,从向次级转印电源200发出直流偏压输出指令(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偏压值达到目标值(-10千伏特)需要花费50毫秒。另一方面,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从向次级转印电源200发出叠加偏压输出指令(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和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偏压值达到目标值(-10千伏特),花费600毫秒。如此,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交流电流(AC)叠加在具有大偏压输出值的直流电流(DC)上。因此,与仅仅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相比较,在偏压值达到目标值之前(在电压上升之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定时是,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向次级转印电源200发出叠加偏压输出指令(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和交流偏压 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和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基于从自从CPU 140接收到的的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未示出)的以来接收开始的消逝时间,该指定信息指定第一定时。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第二定时是当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向次级转印电源200发出直流偏压输出指令(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间隔信息基于与第一定时的间隔来规定第二定时。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由间隔信息指示的间隔是550毫秒。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与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目比较,早550毫秒向次级转印电源200发出输出指令。回过来参考图3,CPU 140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或者通过诸如通过操作面板(未示出)之类的操作单元从用户接收关于高压输出的设置。例如,当记录纸是具有大不规则性的皮纹纸时,用户通过操作单元输入“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作为高压输出的用户设置。当记录纸是正常纸时,用户通过操作单元输入"仅仅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作为高压输出的用户设置。CPU 140经由I/O控制单元110使得次级转印电源200根据用户设置来进行高压输出。CPU 140包括电源控制单元142。当用户设置是“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时,即,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电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电源控制单元142指令次级转印电源200在第一定时进行高压输出。图5是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当用户设置是““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并且CPU 140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时,电源控制单元142测量自接收到打印开始基准信号以来所消逝的时间,并且通过参考指定信息来规定第一定时。如图5所示,在第一定时,电源控制单元142停止从I/O控制单元110向次级转印电源200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并且输出用于叠加偏压的直流偏压输出信号的叠加偏压(DC)输出信号并输出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该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是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用于叠加偏压的交流偏压输出信号。当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叠加偏压(DC)输出信号和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开始对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因此,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600毫秒过去之前,即,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施加目标偏压值(-10千伏特)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电源控制单元142不必在相同的定时输出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和叠加偏压(DC)输出信号。电源控制单元142可以在与叠加偏压(DC)输出信号的定时大约相同的定时,输出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或者可以在输出叠加偏压(直流)输出信号之后输出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当用户设置是“仅仅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时,即,当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以直流电压来执行高压输出时,电源控制单元142指今次级转印电源200在第二定时进行闻压输出。图6是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当用户设置是“仅仅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并且CPU 140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时,电源控制单元142测量自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以来消逝的时间,并且通过参考指示信息和间隔信息来规定第二定时。如图6所示,在第二定时,电源控制单元142停止输出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反向偏压输出信号,并且输出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仅用于直流偏压的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当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仅用于直流偏压的直流偏压输出信号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开始对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 压输出。因此,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50毫秒过去之前,即,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施加目标偏压值(-10千伏特)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的电气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7所示,次级转印电源200包括叠加电源210和直流电源230。在第一实施例中,叠加电源210是可拆卸地连接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然而,结构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叠加电源210包括D/A转换单元211、驱动单元212、加速单元213、D/A转换单元214、驱动单元215、加速单元216、输出单元217、输入单元218、输入单元219和输出单元220。D/A转换单元211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用于设置加速单元213直流高压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的PWM信号(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并且从数字到模拟地转换接收到的PWM信号。驱动单元212根据由D/A转换单元211转换为模拟的PWM信号来驱动加速单元213。驱动单元212将加速单元213的直流高压输出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输出到I/O控制单元110。这是为了监控引擎控制单元100内的负荷状态。加速单元213由驱动单元212驱动,转换从叠加电源210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并执行直流高压输出。加速单元213将直流高压输出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输出到驱动单元 212。D/A转换单元214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用于设置加速单元216的交流高压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的PWM信号(交流偏压输出信号)并从数字到模拟地转换接收到的PWM信号。驱动单元215根据由D/A转换单元214转换为模拟的PWM信号来驱动加速单元216。驱动单元215向I/O控制单元110输出加速单元216的交流高压输出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这是为了监空引擎空制单元100内的负荷状态。加速单元216是由驱动单元215驱动,转换从叠加电源210接收到的交流电压,叠加来自加速单元213的交流高压输出和直流高压输出,并且进行叠加高压输出。加速单元216向驱动单元215输出交流高压输出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输出单元217向直流电源230输出加速单元216的叠加高压输出。输出单元217包括用于调节负荷的负荷调节电容。由输出单元217输出的叠加高压输出被从直流电源230输入到输入单元218。来自直流电源230的直流高压输出被输入到输入单元219。当叠加高压输出输入到输入单元218时,输出单元220输出叠加高压输出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当直流高压输出输入到输入单元219时,输出单元220输出直流高压输出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直流电源230包括D/A转换单元231、驱动单元232、加速单元233、D/A转换单元234、驱动单元235、加速单元236、输出单元237、直流继电器238和交流继电器239。 D/A转换单元231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用于设置加速单元233的直流高压输出(负)的电流或者电压的PWM信号(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并且从数字到模拟地转换接收到的PWM信号。驱动单元232根据由D/A转换单元231转换为模拟的PWM信号来驱动加速单元233。驱动单元232向I/O控制单元110输出加速单元233的直流高压输出(负)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这是为了监控引擎空制单元100内的负荷状态。加速单元233由驱动单元232驱动,转换从直流电源230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并进行直流高压输出(负)。加速单元233向驱动单元232输出直流高压输出(负)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D/A转换单元234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用于设置加速单元236的直流高压输出(正)的电流或者电压的PWM信号(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并且从数字到模拟地转换接收到的PWM信号。驱动单元235根据由D/A转换单元234转换为模拟的PWM信号来驱动加速单元236。驱动单元235向I/O控制单元110输出加速单元236的直流高压输出(正)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这是为了监空引擎控制单元100内的负荷状态。加速单元236由驱动单元235驱动,转换从直流电源230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并进行直流高压输出(正)。加速单元236向驱动单元235输出直流高压输出(正)的输出电流值和输出电压值。输出单元237结合加速单元233的直流高压输出(负)和加速单元236的直流高压输出(正),并输出所结合的输出到直流继电器238。直流继电器238是用于切换高压输出到直流高压输出的继电器。直流继电器238的开和关由从I/o控制单元110输入的DCRY信号来切换。当直流继电器238打开时,直流继电器238输出来自输出单元237的直流高压输出到叠加电源210。交流继电器239是用于切换高压输出到叠加高压输出的继电器。交流继电器239的开和关是由从I/o控制单元110输入的ACRY信号来切换。当交流继电器239打开时,交流继电器239输出来自直流电源230的叠加高压输出到叠加电源210。如此,第一实施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在直流高压输出和叠加高压输出之间通过继电器来切换。
如上所述,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与仅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相比较,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增加偏压值到目标值(电压上升之前)。这是因为输出单元217的负荷调节电容通过存储一定的电容量来保持交流波形的同时,用于叠加偏压(直流)的加速单元213服从恒流控制并用预定低电流进行输出以便于避免冲击电流,所以,花费相对长的时间来充电带有叠加偏压(直流)的负荷调节电容。因此电压的上升定时被延迟。当叠加偏压(交流)也被充电到负荷调节电容时,用于叠加偏压(交流)的加速单元216服从恒流控制从而即使起初叠加了大电压也不引起问题。因此,花费相对短暂的时间来充电负荷调节电容。因此,电源控制单元142能够在输出叠加偏压(直流)输出信号之后输出叠加偏压(交流)输出信号,或者能够在与叠加偏压(DC)输出信号的定时大约相同的定时输出叠加偏压(AC)输出信号。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当次级转印电源200施加叠加偏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时调色剂粘着到记录纸P的原理的示例的示图。当叠加偏压被施加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时,获得交流电流波形。因此,以预定周期切换从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到次级转印辊64的电压和从次级转印辊64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的电压。因此,如 图8所示,在中间转印带60 (未示出)形成的全彩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T,在朝向记录纸P的方向和在相反方向上开始移动。在一定的电压电平,调色剂粘附到记录纸P的凹进部分。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运行。图9是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进行转印控制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CPU 140确认叠加电源210是否附加于次级转印电源200 (步骤S100)。当叠加电源210附加于次级转印电源200时(在步骤SlOO的是),CPU 140确认是否要基于高压输出的用户设置进行叠加偏压的高压输出(步骤S102)。当要进行叠加偏压的高压输出时(在步骤S102的“是”),电源控制单元142维持(assert)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104)。电源控制单元142基于自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以来所消逝的时间并基于指定信息来规定第一定时(在步骤S106的“否”)。在第一定时(在步骤S106的“是”),电源控制单元142取消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停止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108)。随后,电源控制单元142维持直流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输出直流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I 10),并且维持交流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Iio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交流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I 12)。因此,即使当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施加目标偏压值(-10千伏特)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另一方面,当叠加电源210没有附加于次级转印电源200 (在步骤SlOO的“否”),或者当不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在步骤S102的“否”),电源控制单元142维持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步骤 SI 14)。电源控制单元142基于自接收打印开始基准信号以来所消逝时间和基于指示信息规定第一定时(在步骤SI 16的“否”)。在第一定时(在步骤S116的“是”),电源控制单元142基于从第一定时所消逝时间和间隔信息规定第二定时(在步骤SI 18的否)。在第二定时(在步骤S118的“是”),电源控制单元142取消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停止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120)。随后,电源控制单元142维持直流偏压输出信号来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直流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122)。因此,即使当仅仅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施加目标偏压值(-10千伏特)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通过考虑相比于在 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电压在较晚的定时上升的事实,在较早的定时发出输出指令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即使当在叠加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时,可以在执行次级转印之前施加目标偏压值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结果是,可以减少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或者浓度降低。当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如果在与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情况的定时相同的定时发出输出指令到次级转印电源,则次级转印电源的偏压值在进行次级转印之前不能达到目标偏压值。因此,施加目标偏压值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变得不可能。结果是,可能发生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或者浓度降低。进一步,根据第一实施例,由软件来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因此,不需要准备用于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的硬件,使能减少打印设备的尺寸。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解释当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在输出直流偏压输出信号之后输出交流偏压输出信号的示例。接下来,将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与第一实施例及其说明中那些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和标志来表示,其说明不予重复。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301的电气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301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引擎控制单元300的ROM 330和CPU 340的电源控制单元342。例如,ROM 330在其中存储用于指定第一定时的指定信息,该第一定时是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ROM 330还在其中存储示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以及在第一定时和第三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该第三定时是,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第一定时到第三定时将在下面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和在直流偏压上的高压输出的上升定时的示例的示图。如图11所示,当次级转印电源200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从直流偏压输出指令发出至次级转印电源200之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偏压值达O目标值(-10千伏特)之时,花费50毫秒。另一方面,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从叠加偏压(直流)输出指令发出至次级转印电源200之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偏压值达到目标值(-10千伏特)之时,花费600毫秒。进一步地,从叠加偏压(交流)输出指令发出至次级转印电源200之时(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偏压值达到目标值(10千伏特峰峰值)之时,花费45毫秒。如此,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因为交流附加在具有大偏压输出值的直流上,所以与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相比较,在叠加偏压(直流)的偏压值达到目标值之前(电压上升之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顺便提及,与仅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相比较,增加叠加偏压(交流)的偏压值到目标值所需要的时间短5毫秒。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假设第一定时是,叠加偏压(直流)输出指令发出至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基于自CPU 340接收到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未示出)以来所 消逝时间,该指定信息指定第一定时。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假设第三定时是,发出叠加偏压(交流)输出指今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交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次级转印电源200仅仅在直流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时,假设第二定时是,发出直流偏压输出指令到次级转印电源200的定时(直流偏压输出信号输出到次级转印电源200)。间隔信息基于从第一定时的间隔来规定第二定时和第三定时。即,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由间隔信息指示的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是550毫秒,并且在由间隔信息指示的第一定时和第三定时之间的间隔是555毫秒。因此,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偏压来上进行高压输出时,与次级转印电源200仅在直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情况相比,早550毫秒发出直流偏压输出指令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在555毫秒经过之后,发出交流偏压输出指令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当用户设置是“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时,即,当次级转印电源200在叠加电压上进行高压输出时,电源控制单元342指令次级转印电源200在第一和第三定时进行高压输出。图12是第二实施例中,在叠加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的情况的示例的时序图。当用户设置是"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并且CPU 340接收到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时,电源控制单元342测量所消逝的时间,通过参考指定信息来规定第一定时,并且通过参考间隔信息来规定第三定时。如图12所示,在第一定时,电源控制单元342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停止输出反向偏压输出信号,并且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叠加偏压(直流)输出信号,该叠加偏压(直流)输出信号是用于叠加偏压的直流偏压输出信号。如图12所示,在第三定时,电源控制单元342还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叠加偏压(交流)输出电压,该输出电压是用于叠加偏压的交流偏压输出信号。当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叠加偏压(直流)输出信号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开始在叠加偏压(直流)上进行高压输出至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当从I/O控制单元110接收叠加偏压(交流)输出信号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开始在叠加偏压(交流)上进行高压输出至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因此,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555毫秒经过之后,开始执行进行在叠加偏压上的高压输出,并在600毫秒经过之前,即,在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向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施加目标偏压值(直流-10千伏特,交流-10千伏特峰峰值)。图13是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301进行转印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步骤S200到步骤S210的过程和在图9流程图中的步骤SlOO到步骤SllO的过程相同。申源控制单元342基于从第一定时起所消逝的时间和间隔信息来规定第三定时(在步骤S211的“否”)。在第三定时(步骤S211的“是”),电源控制单元342维持交流偏压输出信号,从I/o控制单元110到次级转印电源200地输出交流偏压输出信号(步骤S212)。因此,即使当在叠加偏压上执行高压输出时,次级转印电源200可以在次级转印 单元相对辊63和次级转印辊64转印全彩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P上之前,向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施加目标偏压值(直流-10千伏特,交流10千伏特峰峰值)。从步骤S214到步骤S222的过程和图9流程图中从步骤SI 14到步骤S122的过程相同。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可以实现如第一实施例中那些相同的优点。硬件配置以上实施例的每一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具有使用标准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并且包括控制装置,诸如中央处理器(CPU)之类;存储装置,诸如ROM或者RAM之类;外存储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HDD)或者固态硬盘(SDD)之类;显示设备,诸如显示器之类;输入设备,诸如鼠标或者键盘之类;和通讯装置,诸如通讯I/F之类。提供了由以上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执行的程序,该程序通过将其以计算机可安装或者计算机可执行的文件格式,安装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诸如光盘ROM(CD-ROM)、可写光盘存储器(CD-R)、存储卡,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者软磁盘(FD)。由以上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执行的程序可以保存在连接到诸如Internet之类的网络的计算机中,并经由网络下载来提供。可以经由诸如Internet之类的网络提供或者分配由上述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执行的程序。通过预先并入ROM等可以提供由上述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执行的程序。由以上实施例的打印设备I和打印设备301执行的程序具有用于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单元的模块结构。作为实际的硬件,例如,CPU从ROM读取程序到RAM上,并且执行程序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单元。改进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各种形式的修改。第一改进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指定第一定时的指定信息和指示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来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然而,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指定信息可以指定第二定时以代替第一定时。进一步地,指定信息不仅可以指定第一定时,而且可以指定第二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间隔信息。第二改进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指定第一定时的指定信息和指示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一定时和第三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来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然而,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指定信息可以指定第二定时或者第三定时以代替第一定时。进一步地,指定信息不仅可以指定第一定时,而且可以指定第二定时和第三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间隔信息。即,指定第一定时、第二定时和第三定时的至少之一的指定信息就足够了。第三改进在以上实施例中,解释当图像转印到诸如皮纹纸之类的具有大不规则性的记录纸上时,在叠加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的示例,该叠加偏压通过叠加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而获得。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例如,当图像转印到具有大不规则性记录纸上时,可以是仅仅在交流电压(交流偏压)上进行高压输出。即,通过至少使用交流电压足以进行闻压输出。第四改进
在以上实施例中,解释用于转印偏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连接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并且施加转印偏压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的示例。然而,即使当用于转印偏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连接到次级转印辊64,并且施加转印偏压到次级转印辊64时,也能够确保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进一步地,例如,即使当用于转印偏压的次级转印电源200的一端连接到次级转印单元相对辊63,并且另一个端连接到次级转印辊64时,也能够确保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纸。第五改进在上述实施例中,由软件来规定高压输出的输出定时。然而,可以用硬件来规定输出定时。第六改进例如,如图14所示,可以应用与以上实施例结构相同的电源结构到电源1101,在该结构中,中等电阻转印辊1102与感光鼓1103接触,从电源1101施加偏压到转印辊1102,调色剂被转印到记录纸1104,并传送记录纸。包括感光鼓1103等的成像单元的结构与以上实施例相同。在转印辊1102中,在由不锈钢或铝制成的芯杆上形成由导电海绵制成的电阻层。可以在电阻层的表面上形成由氟树脂制成的表面层。通过在感光鼓1103和转印辊1102之间接触而形成转印夹持部(未示出)。感光鼓1103是接地的,电源1101连接到转印辊1102,并且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1102。因此,在感光鼓1103和转印辊1102之间产生用于静电地将调色剂从感光鼓1103引导到转印辊1102侧的转印电场,并且在转印电场或者夹持压力的作用下,感光鼓110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到转印夹持部的纸张1104上。第七改进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应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电源结构到以下结构中的电源1201 ;在该结构中,中等电阻转印带1204与感光鼓接触,从电源1201施加偏压到转印带1204,转印调色剂到纸张上,并传送纸张。包括感光鼓等的成像单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转印带1204由驱动辊1202和从动辊1203旋绕和支撑,并且由驱动辊1202在图15的箭头方向移动。转印带1204在驱动辊1202和从动辊1203之间与感光鼓接触。转印偏压辊1205和偏压刷1206布置在转印带1204环的内侧上,并且在感光鼓和转印带1204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游位置与转印带接触。通过在感光鼓和转印偏压辊1205之间的接触形成转印夹持部(未示出)。感光鼓是接地的,电源1201连接到转印偏压辊1205,并且施加转印偏压到转印偏压辊1205。因此,在感光鼓和转印偏压辊1205之间产生用于静电地将调色剂从感光鼓引导到转印辊1205的转印电场,并且在转印电场或者夹持压力的作用下,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到转印夹持部的纸张上。可以仅仅布置转印偏压辊1205和偏压刷1206中的一个。可以恰好在转印夹持部下布置转印偏压辊1205和偏压刷1206中的一个。也可以使用转印充电器代替转印偏压辊1205和偏压刷1206。第八改进 例如,如图16所示,可以应用与上述实施例中那些相同的电源结构到以下结构中的电源1301C、1301M、1301Y和1301K,在该结构中,用于CMYK的转印辊1304C、1304M、1304Y和1304K经由中等电阻转印带1303与用于CMYK的感光鼓接触,从电源1301C、1301M、1301Y和1301K分别施加偏压到转印辊1304C、1304M、1304Y和1304K,转印调色剂到纸张上,并传
送纸张。除了调色剂的彩色,用于彩色的成像单元(每个包括用于彩色的感光鼓中的一个)以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转印带1303由多个辊旋绕和支撑,并在图16中以逆时针方向移动。转印带1303与每个用于彩色的感光鼓接触。用于彩色的转印辊1304C、1304M、1304Y和1304K布置在转印带1303环的内侧,并且与转印带1303接触以便与用于彩色的感光鼓相对。通过在转印辊1304C和用于C的感光鼓之间接触来形成转印夹持部。用于C的感光鼓是接地的,电源1301C连接到转印辊1304C,并且施加转印偏压到转印辊1304C。因此,在转印夹持部产生将用于C的调色剂从用于C的感光鼓静电地引导到转印辊1304C的转印电场。在用于其他颜色的感光鼓、转印辊和电源上执行与以上相同的操作。在图16中从右下侧传送纸张,由经过施加了偏压的纸张粘贴辊和转印带1303之间来粘住转印带1303,并且聚集成用于彩色的转印夹持部。在电场或者夹持压力的作用下,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地转印到传送到转印夹持部的纸张上,从而全彩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纸张上。可以提供单个电源代替用于彩色的电源1301C、1301M、1301Y和1301K,并且由单个电源施加偏压到转印辊1304C、1304M、1304Y和1304K。第九改进例如,如图17所示,可以在纸张转印分离的传送系统中应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电源结构到电源1401,在该纸张转印分离的传送系统中,转印充电器1402和分离充电器1404布置在感光鼓附近,从电源1401施加偏压到转印充电器1402的金属丝,转印调色剂到纸张上,并传送纸张。通过对齐棍(registration roller) 1403的纸张,由转印充电器1402受到调色剂的转印,由分离充电器1404进行分离,并且传送到定影单元。
第十改进例如,如图18所示,可以在纸张转印分离传送系统中施加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电源结构到电源1501,在该纸张转印分离传送系统中,中间转印带1502与次级转印带1504接触,从电源1501施加偏压到相对辊1503,转印调色剂到纸张上,并传送纸张。除了调色剂的彩色,用于彩色的成像单元(每个包括用于CMYK的感光鼓之一)用与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次级转印带1504由驱动辊1505和从动辊1506旋绕和支撑,并且由驱动辊1505在逆时针方向上移动。次级转印带1504与中间转印带1502接触。通过在次级转印带1504和中间转印带1502之间接触来形成次级转印夹持部。驱动辊1505是接地的,电源1501连接到相对辊1503,并且施加转印偏压到相对辊1503。因 此,在转印夹持部产生用于将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502静电地引导到次级转印带1504侧的转印电场。在次级转印电场或者夹持压力的作用下,中间转印带150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经进入次级转印夹持部的纸张上。可以改进结构从而相对辊1503是接地的,提供辊C,电源1501连接到辊C,并且转印偏压施加到辊C。第^^一改进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打印系统(成像系统)除了打印设备之外还可以包括的服务器设备,并且服务器设备可以包括电源控制单元。图19是根据第i^一改进的打印系统900示例的外视图。该打印系统900是打印机产品,并且包括服务器设备920。服务器设备920例如是外部服务器或者称为数字前端(DFE)的外部控制器。在打印系统900中,例如用于馈送纸张的大容量送纸单元902的外围设备、用于封面或类似地方的iserter903、用于折叠纸张的折叠单元904、用于装订或打孔的修整器905和用于切断纸张的切纸机906,根据需要与打印设备901结合。图20是根据第十一改进的服务器设备920的示例的硬件配置图。如图20所示,服务器设备920包括经由总线B2彼此连接的通讯I/F单元930、存储单元940 (HDD942、R0M944和RAM946)、图像处理单元950、CPU990和I/F单元960。该CPU990包括电源控制单元991。在图20的示例中,服务器设备920经由专用线1000连接到打印设备901。然而,服务器设备920和打印设备901的连接形式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只要可以保证服务器设备920和打印设备901之间的必要的通信速度,服务器设备920和打印设备901就可以经由网络连接,。如图20所示,打印设备901包括经由总线B3彼此连接的I/F单元1010、打印单元1002、操作显示单元1060、其它I/F单元1070和次级转印电源1080。I/F单元1010是用于连接打印设备901到服务器设备920的装置。租用(leased line)线1000连接到I/F单元1010。在服务器设备920的CPU 990控制下,打印设备901执行打印作业。包括在服务器设备920内的电源控制单元991执行由上述实施例打印设备的电源控制单元所执行的操作。第十二改进仅仅通过示例来描述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和改进。通过使用其它的成像设备或者各种成像环境已经证实,可以采用改进结构或者改进操作条件来实现本发明。
根据实施例,即使当根据记录介质改变用于转印图像到记录介质上的电压时,仍然可以减少图像的浓度偏差或者浓度降低。虽然相对于完整和清楚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言,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权 利要求不因此局限于此,而是视为包含所有改进和变化构造,这些都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落入这里前述基本教导之内的可能出现的改进和变化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转印单元,配置为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 电源单元,配置为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和 电源控制,配置为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指今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当电源单元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时,指令电源单元以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I的成像设备,其中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电源控制单元指令电源单元以在接近与第一定时相同的定时输出交流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I的成像设备,更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指定了第 一定时或者第二定时的指定信息和指示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其中, 电源控制单元基于指定信息和间隔信息,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开始输出第一交流电压,并且使得电源控制单元在第二定时开始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I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指定了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的指定信息,其中, 电源控制单元基于指定信息,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开始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二定时开始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的成像设备,其中,指定信息参考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指定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I的成像设备,其中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电源控制单元指令电源单兀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三定时输出交流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指定了第一定时的指定信息和指示第一定时和第二定时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一定时和第三定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信息,其中, 电源控制单元基于指定信息和间隔信息,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开始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三定时开始输出交流电压,并且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二定时开始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配置为在其中存储指定了第一定时、第二定时和第三定时的指定信息,其中, 电源控制单元基于指定信息,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三定时输出交流电压,并且使得电源单元在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的成像设备,其中,参考打印开始基准信号,指定信息指定第一定时、第二定时和第三定时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成像设备,包括, 配置为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 配置为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的电源单元;和电源控制单元,配置为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指令电源单元以在第一定时至少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当电源单元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时,指令电源单元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11.一种转印方法,包括 由转印单元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 由电源单元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 由电源控制单元指令电源单元以在施加步骤输出叠加电压时的第一定时开始输出至少第一直流电压;和 在施加时,由电源控制单元指令电源单元在晚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开始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全文摘要
提供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转印方法。该成像设备包括,转印单元,配置为转印调色剂图像到记录介质上;电源单元,配置为将交流电压和第一直流电压叠加在一起的叠加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中的一个施加到转印单元;和电源控制,配置为当电源单元输出叠加电压时,指令电源单元在第一定时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当电源单元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时,指令电源单元在晚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2841523SQ20121029260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竹内友和, 芳贺浩吉, 清水保伸, 荻山宏美, 仙石谦治, 藤田纯平, 田中真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