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06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机器在开阖时产生中途回折的机构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使用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复印机具有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由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作动元件、受压元件、凸轮滑件、弹簧承元件以及弹性手段所构成。其中,组装元件具有组装基座以及由组装基座两侧所形成的站立的两侧板,并将组装基座往装置本体方向组装。支撑元件具有至少一背板以及由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通过铰链销将两侧板往组装元件的两侧板可转动地连结。升降元件具有组装于原稿压合板的背板及由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在支撑元件其两侧板的自由端上,通过连结销将两侧板往不同于支撑元件的方向可转动地轴枢设置。作动元件装设在相对升降元件其支撑元件的轴枢装设部,轴枢装 设部同时亦为升降元件转动时以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的位置。受压元件轴枢架设在组装元件的两侧板之间不同于铰链销的位置。凸轮滑件将凸轮部往受压元件靠接,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于支撑元件内。弹簧承元件在支撑元件的自由端侧与作动元件靠接,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弹性手段通过弹性地设置于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之间,加强升降元件在与支撑元件重合方向上转动的效果,同时加强支撑元件在往原稿压合板至少一开启方向上的支撑效果。而具有上述构成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如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第2001-154287号公报已为习知。在这习知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与办公机器中,弹性手段通过弹簧承凸轮元件将作动元件推压,加强升降元件在与支撑元件重合方向上转动的效果,同时加强支撑元件在往原稿压合板至少一开启方向上的支撑效果,让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重量的原稿压合板的开阖操作能在不感受到此重量的情况下进行。此外,在原稿为像书一般厚的厚原稿时,将厚原稿乘载于办公机器的装置本体的原稿乘载台后,将原稿压合板推压至其下表面与厚原稿靠接做闭合,更进一步往下推压时,原稿压合板在作动元件抵抗弹性手段弹力下通过让弹簧承元件滑动,允许以连结销为支点的升降元件反转,由于组装于此升降元件的原稿压合板将与升降元件同时以连结销为支点反转,因此可水平地覆盖于厚原稿的上表面,形成可尽可能防止外部光源进入装置本体内露出部分的构造。然而,有些时候用手将开启的原稿压合板强烈地押压闭合时,即使原稿并非厚原稿,原稿压合板也会与升降元件一同以连结销为支点抵抗弹性手段的弹力产生反转的现象。此现象称为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现象,若在此中途回折状态下将原稿压合板闭合,原稿压合板将产生无法以正确的姿态闭合,或者是发生原稿位置错位等问题。在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2008-257167号公报中提出了具有防止这种中途回折现象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在专利文献2中本发明申请人所提出的实施例I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具有卡合受部、卡合手段以及卡合解除手段。其中卡合受部设置于支撑元件及升降元件的其中之一。卡合手段由卡合部构成,其中卡合部在与卡合受部卡合的同时,可向另一方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元件及升降元件的其中之一。卡合解除手段由卡合解除元件构成,其中卡合解除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元件,在原稿压合板往闭合方向转动时,在原稿压合板接触放置在机器本体上表面的原稿前让卡合部移动,使得卡合部与卡合受部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但由于卡合手段为大幅突出升降元件其背板上部的构成,因此除外观欠缺平顺的观感外,亦具有被迫需在原稿压合板下方设置收容卡合手段的空间的问题。此外,在实施例2中支撑元件的背板部分设置有大的收装孔,由于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着装于此收装孔中,因此将对支撑元件的强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上述习知技术的问题点,通过将中途回折防止手段不往外部突出地设置于支撑元件之中,提供一种不再需要设置对支撑元件强度造成影响的大收装 孔,让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外观给人简洁的视觉印象,同时不需在原稿压合板设置卡合手段收容空间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使用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作动元件、受压元件、凸轮滑件、弹簧承元件以及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组装元件组装于装置本体。支撑元件通过铰链销将支撑元件的两侧板与组装元件的两侧板可转动地连接。升降元件组装有原稿压合板,原稿压合板在支撑元件两侧板的自由端,通过连结销让两侧板往不同于支撑元件的方向可转动地轴枢装设。作动元件装设在以升降元件的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时的位置。受压元件轴枢架设于组装元件端的两侧板之间。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在受压元件与作动元件之间让弹性手段作用,并可滑动地收容于支撑元件的内部。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防止原稿压合板在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所产生的中途回折现象。其中,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容设于设有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的收装部内部。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作动元件、受压元件、凸轮滑件、弹簧承元件、压缩弹簧以及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组装元件具有组装基座以及由组装基座两侧部所形成的站立的两侧板,并将组装基座组装于装置本体。支撑元件具有至少一背板以及由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通过铰链销将两侧板与组装元件的两侧板可转动地连接。升降元件具有背板以及由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组装有原稿压合板,原稿压合板在支撑元件两侧板的自由端通过连结销让两侧板往不同于支撑元件的方向可转动地轴枢装设。作动元件装设于在升降元件转动时以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的位置,其中该位置为相对于升降元件的支撑元件的轴枢装设部。受压元件轴枢架设于组装元件端的两侧板之间。凸轮滑件将凸轮部往受压元件靠接,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于支撑元件的内部。弹簧承元件在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靠接作动元件,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压缩弹簧通过弹性设置于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之间,加强升降元件在与支撑元件重合方向上的转动,并加强支撑元件在往原稿压合板至少一开启方向上的转动。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防止原稿压合板在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所产生的中途回折现象。其中,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容设于设有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的收装部内部,且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在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对升降元件作用,防止升降元件反转。
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组成,本发明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均通过弹簧承元件对升降元件作用,在原稿压合板的预设开阖角度内防止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此外,本发明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在原稿压合板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内,通过对弹簧承元件作用限制作动元件的押压动作,防止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此外,本发明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包含第一连结基座、第二连结基座、锁合板以及连结臂。第一连结基座收容于凸轮滑件上的第一收装部内。第二连结基座收容于弹簧承元件上的第二收装部内。锁合板在第二收装部内与第二连结基座重迭贴合并收容,同时可往支撑元件方向滑动。连结臂摇动地连结第一连结基座与第二连结基座及锁合板。其中,在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设置于锁合板的卡合片与设置于支撑元件的卡合孔卡合,阻止升降元件的反转。更进一步,本发明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包含第一连结基座、第二连结基座、锁合板以及连结臂。第一连结基座收容于凸轮滑件上的第一收装部内。第二连结基座收容于弹簧承元件上的第二收装部内。锁合板将第二连结基座以垂直方向往设置在中央部的隙缝插入 贯通,同时滑动地设置于支撑元件。连结臂摇动地连结第一连结基座与第二连结基座。其中,在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设置于锁合板的卡合片与设置于支撑元件的卡合孔卡合,阻止升降元件的反转。另外,本发明的办公机器在装置本体及原稿压合板之间使用上述的原稿压合板开
阖装置。本发明借助以上的构成,通过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除了在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启角度时防止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现象外,由于中途回折防止手段收容于可滑动地收纳在支撑元件中的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其各收装部内,因此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将不再往外部突出,让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外观能呈现简约,更进一步,因为不需要在原稿压合板上额外设置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收容空间,所以能持续使用习知原稿压合板的设计,同时亦不需顾虑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对支撑元件造成的强度影响。


图I为具有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开启至90度观察的斜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侧面图;图3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主要部份斜视图,Ca)为锁合板动作前的状态图,(b)为锁合板动作后的状态图;图5为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部件图,Ca)为滑动元件的平面图,(b)为弹簧承元件的底面图,(c)为连结臂的平面图;图6为将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弹性手段部分做分割观察的侧向剖面图;图7为将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部分做分割观察的侧向剖面图;图8为说明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动作的侧向剖面图;图9为说明使用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做厚原稿复写时的动作的侧向剖面图;图10为使用图2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原稿压合板将其开启至75度状态观察的侧向剖面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弹簧承元件自逆方向观察的斜视图及导引销的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主要部份斜视图,Ca)为锁合板动作前的状态图,(b)为锁合板动作后的状态图;
图14为将图1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部分做分割的侧向剖面图;以及图15为说明图11所示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的动作的侧向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组装元件10:凸轮滑件IOa:凸轮部IOb :盖体10c、llb:开口部IOd :第一收装部11 :弹簧承元件Ila:靠接部lie:第二收装部Ild:组装孔12 :弹性手段12a :大直径螺旋弹簧12b :小直径螺旋弹簧Ia :组装基座lb、2b、6b :两侧板Ic :后板Id :铰链销组装孔Ie :受压元件组装孔If :卡合销插通孔2 :支撑元件20 :受压元件25,30 :第一连结基座25a、26e、30a、31b :折曲片25b、28b、30b、33b、4 :连结销
26、31 :第二连结基座26a :第一导沟26b:导引突起26c、27d:上向沟26d、27e:下向沟27、32 :锁合板27a :第二导沟27b、32c:导引长孔
27c、32d :卡合片28,33 :连结臂28a、33a:连结孔2a :背板2c、2g :卡合孔2d、3 la:导沟2e :铰链销插通孔2f :连结销插通孔2h :止动孔2i :抱持板3 :铰链销31c :对上沟3Id :对下沟32a:隙缝32b :弹簧插通孔34:导引销3a:轴承元件3b、4a :垫片3c、4b、9a E 型环3d、4c、9b :环沟3e :轴承孔5 :受压元件5a :受压销5b :滑动滚体5c :滑接部5d :插通孔5e :圆曲部6 :升降元件6a :背板6c :作动元件组装孔6d :组装板
6e :连结销组装孔6f :止动销插通孔7 :高度调节手段7a :调节螺丝7b :螺帽8 :止动元件8a:组装螺丝9 :作动元件
A:复合机a、c :起始端部B、C、F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d:终端部D :原稿压合板E、G:中途回折防止手段g:原稿乘载台H:装置本体I: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

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形态。值得说明的是,以下虽以复印机或复合机中使用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做说明,但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可同样使用在复印机或复合功能机以外的打印机、传真机、扫描机等办公机器中。实施例I图I为本发明的办公机器其中一例的复印机或复合机(以下单指复合机)的示意图。图示中,本发明的复合机A的装置本体H上方通过一对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C可开阖地组装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I的原稿压合板D。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C中,组装有一侧自动原稿输送装置I且位于图标左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如同后述,由于在原稿压合板D在开阖操作时施加于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的负重相当大,因此将构成弹性手段12的直径大小不同的压缩弹簧12a、12b重迭贴合,并使用两组重迭贴合的压缩弹簧,而在图示右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C由于被施加的负重并不大,因此图中未标示,但仍使用有一组直径大小不同且重迭贴合的压缩弹簧。然而,由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原则上仅横向宽度不相同,在基本构成上是一样的,因此以下的说明只针对设置有后述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或G的左侧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或F做说明。此外,若将本发明在右侧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C上做实施,则需另外考虑将弹簧承元件与凸轮滑件的单侧边各自设置收装部,并使中途回折防止手段收容于各收装部内部。图2至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I中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原稿开阖板压合装置B包含组装元件I、支撑元件2、升降元件6、受压元件5、凸轮滑件10、作动元件9、弹簧承元件11、弹性手段12,12以及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其中,组装元件I往复合机A的装置本体H组装。支撑元件2将两侧板2b、2b通过铰链销3往组装元件I的两侧板lb、lb方向可转动地连结。升降元件6组装有在支撑元件2的两侧板2b、2b的方向上通过连结销4可转动地轴枢装设在不同于支撑元件2方向的原稿压合板D。受压元件5设置于组装元件I的两侧板lb、lb之间。凸轮滑件10将凸轮部IOa与受压元件5靠接,并在支撑元件2内部被抱持板2i、2i所扶起,同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作动元件9设置于升降元件6的两侧板6b、6b之间。弹簧承元件11靠接作动元件9,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于支撑元件2内部。弹性手段12、12提供弹性设置在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加强升降元件6在与支撑元件2重合方向上的转动,同时加强支撑元件2在往原稿压合板D至少一开启方向上的转动。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设置于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及支撑元件2之间。更详细地说,组装元件I由组装于装置本体H上的一组装基座la、两侧板lb,Ib以及一后板Ic所构成。其中,两侧板lb、lb由组装基座Ia的两侧端往相对于组装基座Ia的垂直方向(包含略垂直方向)弯折形成。后板Ic呈略矩形,其由组装基座Ia的一端(后端部分)往相对于组装基座Ia的垂直方向(包含略垂直方向)弯折形成,并将两侧端的其中一端卡合组装元件I的两侧板lb,lb。此外后板Ic亦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组装螺丝8a、8a组 装一止动元件8,止动元件8在原稿压合板D行开阖操作时,决定支撑元件的最大开启角度(60度)。而其它元件中,标示记号Id、Id为铰链销组装孔,标示记号le、le为受压元件组装孔,另外标示记号lf、lf为图中未示的卡合销插通孔。支撑元件2由一背板2a、自背板2a的两端往下方弯折形成的两侧板2b,2b以及自两侧板2b,2b的下端同时往内侧弯折形成的抱持板2i,2i所构成。其中两侧板2b、2b如同上述,其通过铰链销3往组装元件I的两侧板lb、lb方向可转动地连结。而两侧板2b、2b的自由端侧,在通过连结销4可转动地被升降元件6轴枢架设的同时,作动元件9的两侧端设置有深入嵌合的导沟2d、2d。而其它元件中,标示记号2e、2e为铰链销插通孔,标示记号2f>2f为连结销插通孔,标示记号2g、2g为卡合孔,标示记号2h、2h为组合时使用的止动孔。铰链销3为在两端设置有环沟3d、3d的金属制圆柱棒,并贯通组装于组装元件I的铰链销组装孔1(1、1(1上的轴承元件3&、3&的轴承孔3e、3e,且连结支撑元件2的铰链销插通孔2e、2e,同时通过垫片3b、3b防止卡合环沟3d、3d的E型环3c、3c脱离拔出。升降兀件6由一背板6a、自背板6a的两侧往相对于背板6a的垂直方向(包含略垂直方向)向下弯折形成的两侧板6b,6b以及将两侧板6b,6b往更外侧方向弯折形成的组装板6d,6d所组成,同时覆盖于支撑元件2上。而在通过升降元件6的两侧板6b、6b的连结销4轴枢装设的一侧,设置有作动元件组装孔6c、6c,在作动元件组装孔6c、6c组装有圆销状的作动元件9的同时,组装板6d、6d为装设有原稿压合板D的构成。此外,由组装于背板6a的调节螺丝7a以及螺帽7b所形成的高度调节手段7被用于微调相对原稿压合板D的原稿承载台g (隐形玻璃)的高度,让原稿压合板D能平均地压合在原稿承载台g (隐形玻璃)的上面。此外,标示记号6f为止动销插通孔。连结销4为金属制圆柱棒,并在两端设置有环沟4c、4c,通过往支撑元件2的连结销插通孔2f、2f与升降元件6的连结销组装孔6e、6e的方向贯通,将升降元件6与支撑元件2连结,同时通过垫片4a、4a防止卡合环沟4c、4c的E型环4b、4b脱离拔出。支撑元件2中,被抱持板2i、2i所扶起的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于其中。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由剖面呈矩形且具有底面的圆筒状柱体所形成,在凸轮滑件10其中一端的受压元件5设置有上表面为平坦状且朝一方向倾斜的凸轮部IOa的同时,亦设置有覆盖受压元件5的露出端的盖体10b。而在弹簧承元件11 一端的作动元件9隆起设置有靠接部11a。值得一提的是,靠接部Ila非为必要元件,且其中一平面可为平坦部分。另外凸轮滑件10和弹簧承元件11在彼此的开口部10c、IOc与IlbUlb(图中仅表示其中一个)互相面对的情况下可滑动地收纳于支撑元件2中,其中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侧和受压元件5靠接,弹簧承元件11的靠接部Ila与作动元件9靠接。另外,作动元件9在实施例中在两端设置有环沟9b、9b,通过被作动元件组装孔6c、6c插入贯通,将E型环9a、9a卡合环沟9b、9b,防止作动元件9往升降元件6的两侧板6b,6b的方向脱离拔出。此处的作动元件9为金属制圆柱棒,在上述实施例之外,也可以是在升降元件6设置顶板,并将此顶板往内侧弯折形成作动元件。此外,作动元件9为可转动地组装或固定在两侧板6b、6b之间。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弹性设置有将凸轮滑件10及弹簧承元件11彼此的两端部往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的开口部10c、10c及IlbUlb (图中只显示其 中之一)的内部插入,由大直径螺旋弹簧12a、12a以及小直径螺旋弹簧12b、12b所形成的弹性手段12,通过前述方式,凸轮部IOa与受压元件5压接,靠接部Ila与作动元件9呈压接状态。此外,弹性手段12、1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是两个并列,或者为图示中,将大直径螺旋弹簧12a、12a与小直径螺旋弹簧12b、12b做重合设置的形态,以加强凸轮滑件10和弹簧承元件11在彼此互相远离方向上的滑动效果。受压元件5由轴枢架设于组装元件I的两侧板lb、lb之间金属制的受压销5a以及将受压销5a往设置于轴方向上的插通孔5d贯通、相对于受压销5a可转动地组装且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滑动滚体5b所构成。滑动滚体5b的剖面外形呈略四角形,长轴端的部分一侧面做为滑接部5c,和凸轮滑件10的平坦的凸轮部IOa靠接。凸轮部IOa和滑动滚体5b的接触面上涂布有图中未标示的润滑用滑脂。另外,插通孔5d设置于滑动滚体5b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且在各角部上装设有圆曲部5e。此外,滑动滚体5b的材料不限定于合成树脂,可为烧结金属、陶瓷制品或机械加工物等材质。此外,受压销5a可通过紧固其两端部往受压元件组装孔le、le固定,亦可利用E型环防止脱离拔出。或者是可转动地往组装受压元件组装孔le、le的方向组装。更进一步,受压元件5可为受压销5a与滑动滚体5b的其中之一或者两者一体成型所构成,并可转动地往组装受压元件组装孔le、le的方向组装。此外,同样可将凸轮部构成弯曲的圆曲状,并将滑动滚体的与凸轮部靠接的滑接部构成与凸轮部的圆曲状面接触的形状。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的本体收容于第一收装部IOd及第二收装部Ilc的内部,其中第一收装部IOd及第二收装部Ilc设置于一对弹性手段12、12的开口部10c、10c,lib、Ilb之间,且弹性手段12、12位于与凸轮滑件10及弹簧承元件11各自对向的中央部。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由第一连结基座25、第二连结基座26、锁合板27以及连结臂28所构成。其中,第一连结基座25收容于凸轮滑件10上的第一收装部IOd内部。第二连结基座26及锁合板27在弹簧承元件11上的第二收装部Ilc内重迭贴合并收容。连接臂28将第一连结基座25与第二连接基座26之间可摇动地连结。换句话说,第一连结基座25为下端部侧设置有折曲片25a的平面矩形体,并组装有连结销25b。第二连结基座26与锁合板27具有各平面部分大小相异且呈现略Z字型的第一导沟26a与第二导沟27a,其中第一导沟26a与第二导沟27a重迭贴合地收容于第二收装部Ilc内,此外第二连结基座26上更设有一对导引突起26b,锁合板27上则设有引导此导引突起26b的一对导引长孔27b。另外,在第二连结基座26同样设置有折曲片26e的同时,锁合板27通过支撑元件2的转动角度,设有卡合设置在支撑元件2的背板2a上的卡合孔2c的卡合片27c。而连结臂28与设置于第一连结基座25的连结销25b的一端部装设的连结孔28a连结的同时,通过将设置于另一端的连结销28b与第二连结基座26和锁合板27的第一及第二导沟26a、27a连结,让第一连结基座25与第二连结基座26及锁合板27之间可摇动地连结。此外,自第一导沟26a与第二导沟27a的起始端a和c方向往上方设置的上向沟26c和27d,以及自终端部b和d方向往下方设置的下向沟26d和27e为连结臂28的连结销28b的滑动用沟槽。接着针对前述实施例I中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的动作做说明。如图2与图6所示,在原稿压合板D的闭合状态中,原稿压合板D通过自身的重量抵抗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闭合,保持稳定的闭合状态。再者,此处若将弹性手段12、12的作用线往受压元件5的下方移动,可让原稿压合板D加强往闭合方向的转动。在此闭合状态下,受压元件5的滑动滚 体5b将长轴端的滑接部5c与凸轮滑件10的凸轮IOa做面接触,利用该接触面承受弹性手段12、12在最压缩状态下的弹力。另外,在此闭合状态下由于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的对向间隔为最狭窄的时候,如图7中所示,构成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的连结臂28摇动至第二连结基座26与锁合板27的各第一及第二导沟26a、27a的上向沟26c、27d的起始端部a与c重迭贴合的位置,让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不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而此卡合片27c不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的状态,如图8和图9中所示,将持续至原稿压合板D开启角度为30度附近。若再更进一步将原稿压合板D开启,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的对向间隔将拉开,此时连结臂28以连结于第一连结基座25的连结销25b的连结处为支点进行摇动上移,在抵达锁合板27的第一导沟26a的终端部时,再相对于第二连结基座26将锁合板27推压,让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设置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图中虽未标示此开启角度,但在实施例I中此开启角度约略为30度以上,但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的状态下更进一步开启原稿压合板D时,如图10所示,第二连结基座26与锁合板27的第一导沟26a,将与第二导沟27a的下向沟26d和27e的位置一致,因而往连结臂28的连结销28b的方向陷入,允许弹簧承元件11的滑动,让原稿压合板D能做更进一步的开启动作。而图10即为此开启状态的示意图。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在卡合的状态下,在原稿压合板D的开启角度范围内,弹簧承元件11的滑动将受到规制,即使将原稿压合板D做反转,此反转动作所伴随的通过升降元件6的连结销4的反转也将无法实行,换句话说,原稿压合板D的反转动作,也就是中途回折将不会发生。而防止此中途回折现象发生的原稿压合板D开启角度在实施例中为大约30度至90度之间。在这可防止中途回折的开启角度之间,也就是开启角度之上,连结臂28的连结销28b将往第二连结基座26与锁合板27的第一及第二导沟26a与27a的终端部b、d移动,在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维持卡合的结果下,阻止原稿压合板D的反转。因此,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在卡合时大于开启角度的状态下,将开启的原稿压合板D闭合时,即便使用强力的闭合操作,也能防止原稿压合板往弹簧承元件11的闭合方向做滑动,避免发生中途回折现象。前述的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在略30度的开启角度下,更进一步闭合原稿压合板D时,连结臂28以第一连结基座25的连结销25b为支点往下方摇动,解除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之间的卡合,让弹簧承元件11可进行滑动,在允许以升降元件6的连结销4为支点做反转的结果下,对应厚原稿的原稿压合板D将可做反转。此外,在小于上述30度的闭合角度时,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将逐渐变大,即使用过大的力量将原稿压合板D往下推压,原稿压合板D也不会因反转产生中途回折。故如同以上说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可防止开阖操作中原稿压合板D不必要的中途回折现象,避免原稿压合板D不正常的开阖操作。接着针对滑动滚体5b的机能做说明。在图2、图6及图7所示的状态下开启原稿 压合板D时,由于在相对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的滑动滚体5b的滑接部5c的靠接位置上,将凸轮部IOa在维持面接触的状态下由高处往低处移动,因此原稿压合板D通过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抵消自身的重量下呈现开启。而将手自开启的原稿压合板D放开时,滑动滚体5b的滑接部5c的靠接位置由于遭受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往高处移动的摩擦阻抗影响,且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同时通过弹性手段12、12加强往其中一方向的滑动,因此让原稿压合板D通过支撑元件2在铰链销3周围产生的转动力矩和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以及通过受压元件5的滑动滚体5b靠接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所产生的转动力矩能彼此达到平衡。因而实施例中的原稿压合板D能在10度以上开启角度保持安定静止的状态。而在闭合开启的原稿压合板D时,原稿压合板D由于受到滑动滚体5b的滑接部5c抵抗弹性手段12、12弹力往凸轮部IOa高处滑动时的阻抗影响,因此在通过手相对于原稿压合板D的推压力、原稿压合板D的重量以及惯性力作用下闭合。但是在到达预定的闭合角度,例如10度时由于原稿压合板D的闭合方向上将自动发生力矩,因此即使放开手也会让压合板自动闭合。此外,原稿压合板D在开阖操作时,由于滑动滚体5b的滑接部5c和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维持在面接触状态,在分散施加于凸轮滑件10负重的同时,也让润滑用滑脂能维持其保持状态,因此除了能防止施加过大负重量在凸轮滑件10之外,即便是在长年使用下因滑脂耗尽所产生的磨损或怪声也能有效防止。此时若在滑动滚体5b与凸轮滑件10的凸轮部IOa的滑动面设置滑脂充填处,能更进一步提升滑脂的维持作用能力。而此滑脂充填处可设置于滑动滚体或者是凸轮部的其中一处或者双方同时设置。同时滑脂充填处的的形状与设置位置亦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而在原稿为像书一般厚的厚原稿时,将厚原稿乘载于原稿乘载台g (隐形玻璃)后将原稿压合板D往下推压,在30度以上的开启角度时,由于上述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E的锁合板27的卡合片27c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之间的卡合将解除,因此升降元件6的两侧板6b、6b将以连结销4为支点做转动,使弹簧承元件11受组装于两侧板6b、6b的作动元件9的影响被挤压,在抵抗弹性手段12、12的弹力往凸轮滑件10方向滑动的同时,原稿压合板D将如图9中所示,与升降元件6同时以连结销4为轴心转动,水平覆盖于厚原稿的上表面。因此,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B不论原稿的厚度为何,皆能稳定的将原稿压合在装置本体H上,特别是在厚原稿的场合下,也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外部光源自隐形玻璃往装置本体内的露出部分射入。实施例2图11至图15为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图中除了中途回折防止手段以外的元件构成皆与实施例I中的元件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且标示记号相同的元件也代表与实施例I中相同的元件。图示中,实施例2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F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G收容于第一收装部IOd及第二收装部Ilc的内部,其中第一收装部IOd及第二收装部Ilc设置于凸轮滑件10及弹簧承元件11各自对向的中央部。中途回折防止手段G由第一连结基座30、第二连结基座31、锁合板32以及连结臂33所构成。其中,第一连结基座30收容于凸轮滑件10上的第一收装部IOd内部。第二连结基座31收容于弹簧承元件11上的第二收装部Ilc内。锁合板32将第二连结基座31以垂直方向插入贯通设置于中央部的隙缝32a的同时,在夹设隙缝32a的左右方向设置有弹簧插通孔32b、32b。连接臂33将第一连结基座30与第二 连接基座31之间可摇动地连结。换句话说,第一连结基座30为下端部侧设置有折曲片30a的平面矩形体,并组装有连结销30b。第二连结基座31在一侧端具有折曲片31b,并具有平面部呈现略Z字型的导沟31a。锁合板32上共设有4处导引长沟32c、32c、32c、32c,其中导引长沟32c、32c、32c、32c如图12所示,为被具有凸缘的导引销34、34、34、34所插入贯通地构成,其中导引销34、34、34、34往弹簧承元件11的下方侧上设置的4处组装孔lld、lld、IldUld组装。更进一步,连结臂33通过将其一端设置的连结孔33a与组装在第一连结基座30的连结销30b连结,再将另一端设置的连结销33b与第二连结基座31的导沟31a连结,以在原稿压合板D开阖操作时,在导沟31a的对上沟31c与对下沟31d之间移动,并让第二连结基座32动作使锁合板32滑动。此外,锁合板32的隙缝32a的其中一侧端经过切削处理,以允许和锁合板32的支撑元件做卡合的滑动。接着针对上述实施例2中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F及中途回折防止手段G的动作做说明。在图14所示的原稿压合板D的闭合状态下,构成中途回折防止手段G的连结臂33由于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的对向间隔为最狭窄的时候,因此将摇动至第二连结基座31的导沟31a的对上沟31c的位置,让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不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而此卡合片32d不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卡合的状态,如实施例I所示,将持续至原稿压合板D开启角度为30度附近。若再更进一步将原稿压合板D往大于30度开启,凸轮滑件10与弹簧承元件11之间的对向间隔将拉开,此时连结臂33以连结于第一连结基座30的连结销30b的连结处为支点进行摇动上移,在抵达第二连结基座31的导沟31a的对下沟31d时,再让第二连结基座31相对于第一连结基座30做滑动,使第二连结基座31将锁合板32推压,把卡合片32d与设置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持续卡合。图15为此原稿压合板D更进一步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开启角度在实施例中以30度以上为例,但并非用以限定此开启角度。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的卡合状态为原稿压合板D的开启角度时,弹簧承元件11的滑动将受到规制,即使将原稿压合板D做反转,此反转动作所伴随的通过升降元件6的连结销4的反转也将无法实行,换句话说,原稿压合板D的反转动作,也就是中途回折将不会发生。而防止此中途回折现象发生的原稿压合板D开启角度为实施例中30度至90度之间。在这可防止中途回折的开启角度下,连结臂33的连结销33b将往第二连结基座31的导沟31a的对下沟31d移动,在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维持卡合的结果下,阻止原稿压合板D的反转。因此,在大于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的卡合开启角度的状态下,将开启的原稿压合板D闭合时即使施以强力的闭合操作,也能阻止原稿压合板往弹簧承元件11的闭合方向滑动,防止中途回折现象的发生。而在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在30度的开启角度下,更进一步将原稿压合板D闭合时,由于连结臂33以第一连结基座30的连结销30b为支点,借助自身重量往下方摇动并将锁合板32的卡合片32d与支撑元件2的卡合孔2c之间的卡合解除,因此弹簧承元件11将可进行滑动,在允许以升降元件6的连结销4为支点做反转的结果下,对应厚原稿的原稿压合板D同样也能做反转。此外,在小于上述30度的闭合角度时,弹性手段12的弹力将逐渐变大,升降元件6通过受压元件20加强非反转方向上的转动力,即使用过大的力量将原稿压合板D往下推压,原稿压合板D也不会因反转产生中途回 折。故如同以上所述,本发明的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除了不造成习知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外观的影响,也能防止原稿压合板在开阖操作时不必要的中途回折现象,避免原稿压合板D不正常的开阖操作,较好地适用于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扫描机等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使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包含 组装元件,其系组装于装置本体; 支撑元件,其通过铰链销将该支撑元件的两侧板与该组装元件的两侧板可转动地连接; 升降元件,其组装有原稿压合板,该原稿压合板在该支撑元件两侧板的自由端,通过连结销让该两侧板往不同于该支撑元件的方向可转动地轴枢装设; 作动元件,其装设在以该升降元件的该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时的位置; 受压元件,其轴枢架设于该组装元件端的两侧板之间; 凸轮滑件,其在该受压元件与该作动元件之间让弹性手段作用,并可滑动地收容于该支撑元件的内部; 弹簧承元件,其与该凸轮滑件在该受压元件和该作动元件之间让弹性手段作用,并可滑动地收容于该支撑元件的内部;以及 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其防止该原稿压合板在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所产生的中途回折现象; 其中,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容设于设有该凸轮滑件与该弹簧承元件的收装部内部。
2.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包含 组装元件,其具有组装基座以及由该组装基座两侧部所形成的站立的两侧板,并将该组装基座组装于装置本体; 支撑元件,其具有至少一背板以及由该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通过铰链销将该两侧板与该组装元件的两侧板可转动地连接; 升降元件,其具有背板以及由该背板所形成的弯折的两侧板,并组装有原稿压合板,该原稿压合板在该支撑元件两侧板的自由端,通过连结销让该两侧板往不同于该支撑元件的方向可转动地轴枢装设; 作动元件,其装设在该升降元件转动时以该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的位置,其中该位置为相对于该升降元件其支撑元件的轴枢装设部; 受压元件,其轴枢架设于该组装元件端的两侧板之间; 凸轮滑件,其将凸轮部往该受压元件靠接,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于该支撑元件的内部; 弹簧承元件,其在该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靠接该作动元件,并可滑动地收纳组装; 压缩弹簧,其通过弹性设置于该凸轮滑件与该弹簧承元件之间,加强该升降元件在与该支撑元件重合方向上的转动,并加强该支撑元件在往该原稿压合板至少一开启方向上的转动;以及 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其防止该原稿压合板在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所产生的中途回折现象; 其中,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容设于设有该凸轮滑件与该弹簧承元件的收装部内部,且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在该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对该升降元件作用,防止该升降元件反转。
3.如权利要求I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通过该弹簧承元件对该升降元件作用,在该原稿压合板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内防止该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
4.该原稿压合板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内,通过对该弹簧承元件作用限制该作动元件的押压动作,防止该原稿压合板的中途回折。
5.如权利要求I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包含 第一连结基座,其收容于该凸轮滑件上的第一收装部内; 第二连结基座,其收容于该弹簧承元件上的第二收装部内; 锁合板,其在该第二收装部内与该第二连结基座重迭贴合并收容,同时可往该支撑元件方向滑动;以及 连结臂,其摇动地连结该第一连结基座与该第二连结基座及该锁合板; 其中,在该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设置于该锁合板的卡合片与设置于该支撑元件的卡合孔卡合,阻止该升降元件的反转。
6.如权利要求I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其中该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包含 第一连结基座,其收容于该凸轮滑件上的第一收装部内; 第二连结基座,其收容于该弹簧承元件上的第二收装部内; 锁合板,其将该第二连结基座以垂直方向往设置在中央部的隙缝插入贯通,同时滑动地装设于该支撑元件;以及 连结臂,其摇动地连结该第一连结基座与该第二连结基座; 其中,在该原稿压合板大于预设开阖角度时,设置于该锁合板的卡合片与设置于该支撑元件的卡合孔卡合,阻止该升降元件的反转。
7.—种办公机器,其在装置本体及原稿压合板之间使用如权利要求I至6所述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升降元件、作动元件、受压元件、凸轮滑件、弹簧承元件及中途回折防止手段。组装元件组装于装置本体。支撑元件的两侧板往组装元件的两侧板转动地连接。升降元件的原稿压合板将支撑元件的两侧板往异于支撑元件的方向转动地轴装。作动元件设在以升降元件的连结销为支点做回旋的位置。受压元件轴架于组装元件的两侧板之间。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设于受压元件与作动元件之间并滑动地收容于支撑元件内。中途回折防止手段容设于设有凸轮滑件与弹簧承元件的收装部内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968008SQ2012103154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铃木直和 申请人: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