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573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供纸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供纸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包括:薄片体承载部;薄片体输送通道,从薄片体承载部延伸设置;供纸辊,配置在薄片体输送通道上用于输送薄片体,具有转动的圆周面;供纸衬垫,与供纸辊的圆周面相对配置,具有衬垫面,在衬垫面和圆周面之间形成有使薄片体进入的夹缝部;支撑构件,具有固定供纸衬垫的支撑面和抵接面,抵接面在比支撑面靠向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位于比衬垫面靠向上方的位置上,与从薄片体承载部送出的薄片体的前端部抵接;以及肋部,设置在支撑构件上,在与薄片体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支撑面的两端部上,具有从抵接面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下延伸设置的倾斜面。
【专利说明】供纸装置、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供给薄片体的供纸装置和具有该供纸装置的原稿输送装置、图像形成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一种供给薄片体的供纸装置,从薄片体承载部一张张地向薄片体输送通道供给薄片体。供纸装置具有供纸辊和分开衬垫。供纸辊被转动驱动,向薄片体输送方向送出薄片体。分开衬垫与供纸辊抵接,在分开衬垫与供纸辊的圆周面之间形成夹缝部。
[0003]薄片体进入供纸辊和分开衬垫之间的夹缝部,并利用供纸辊的转动进行供给。分开衬垫使用摩擦系数高的构件,用于防止供给承载的薄片体中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以外的薄片体(重叠输送)。
[0004]在以往的所述供纸装置中,为了防止薄片体进入夹缝部时薄片体的前端与分开衬垫接触导致薄片体弯曲,配置了具有导向功能的可弯曲性的薄膜构件。薄片体沿薄膜构件进入夹缝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配置有薄膜构件,使供纸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供纸装置的成本。此外,在组装供纸装置时,需要进行将薄膜构件安装在供纸装置上的作业。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稳定地供给薄片体。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其包括:薄片体承载部、薄片体输送通道、供纸辊、供纸衬垫、支撑构件和肋部。所述薄片体承载部用于承载薄片体。所述薄片体输送通道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延伸设置。所述薄片体输送通道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薄片体。所述供纸辊配置在所述薄片体输送通道上,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相对。所述供纸辊具有转动的圆周面。所述供纸辊输送所述薄片体。所述供纸衬垫与所述供纸辊的所述圆周面相对配置,并且具有衬垫面,在所述衬垫面和所述圆周面之间形成有使所述薄片体进入的夹缝部。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固定所述供纸衬垫的支撑面和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比所述支撑面靠向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位于比所述衬垫面靠向上方的位置上,与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送出的所述薄片体的前端部抵接。所述肋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所述肋部在与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支撑面的两端部上,并且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抵接面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下延伸设置。
[000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供纸辊输送来的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000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包括所述供纸装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利用所述供纸装置向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的读取部输送原稿。
[0009]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0010]按照本发明,不需要为了将薄片体导向夹缝部而具有可弯曲性的薄膜构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稳定供给薄片体。
[0011]本
【发明内容】
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后的形态来进行介绍。本
【发明内容】
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断面图。
[0013]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的立体图。
[0014]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5]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分开衬垫部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表示向抵接面输送薄片体的情况的断面图。
[0017]图6是表示向分开面输送薄片体的情况的断面图。
[0018]图7是放大了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进行比较参照的一种手动供纸部的一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0019]图8是放大了与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进行比较参照的另一种手动供纸部的一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结构的断面图。在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了具有打印功能和复印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
[0021]〈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
[0022]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装置主体10,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结构;以及自动原稿供给装置20 (原稿输送装置),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装置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读取单元25、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60、供纸部40、输送路径50和输送单元55。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被复印的原稿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部60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供纸部40贮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标准薄片体。输送路径50将标准薄片体从供纸部40或手动供纸部46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60,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 10E。输送单元55在内部具有薄片体输送通道,该薄片体输送通道构成输送路径50的一部分。
[0023]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 2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ADF20向装置主体10中的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自动供给被复印的原稿薄片体。另一方面,当用户手动将原稿薄片体放置在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上时,将ADF20向上方打开。ADF20包括:原稿盘21,用于放置原稿薄片体;原稿输送部22,经由自动原稿读取位置输送原稿薄片体;以及原稿排出盘23,排出读取后的原稿薄片体。
[0024]读取单元25使原稿薄片体通过对从装置主体10上面的ADF20自动供给的原稿薄片体进行读取用的接触玻璃、或对手动放置的原稿薄片体进行读取用的接触玻璃(未图示),并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薄片体的图像。在读取单元25内收容有包括光源、移动支架、反射镜等的扫描机构和拍摄元件(图略)。扫描机构向原稿薄片体照射光,并将其反射光导向拍摄元件。拍摄元件将所述反射光光电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所述模拟电信号在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之后,输入到图像形成部30。另外,由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0和读取单元25构成图像读取装置。
[0025]图像形成部30生成全彩色调色剂图像并将其转印到薄片体上。图像形成部3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32、中间转印单元33和调色剂补给部34。图像形成单元32包括串列配置的四个单元32Y、32M、32C、32Bk,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单元33邻接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2的上方。调色剂补给部34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上。
[0026]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包括:感光鼓321、以及配置在上述感光鼓321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和清洁装置326。
[0027]感光鼓321绕其轴转动,在其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作为感光鼓321可以使用采用了非晶态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和反射镜、透镜等光学设备,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光,来形成静电潜影。
[0028]为了使形成在感光鼓321上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装置324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供给调色剂。显影装置324是双组分显影剂用的装置,包括螺旋送料器、磁辊和显影辊。
[0029]一次转印辊325与感光鼓321夹持中间转印单元33所具有的中间转印带331而形成一次转印夹缝部,从而将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1上。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用于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21的圆周面。
[0030]中间转印单元33包括中间转印带331、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中间转印带331是架设在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上的环形带,调色剂像从多个感光鼓321重叠转印在该中间转印带331外周面的同一部位上(一次转印)。
[0031]二次转印辊35与驱动辊3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驱动辊332和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夹缝部成为二次转印夹缝部,用于将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31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向驱动辊332和二次转印辊35中的任意一个辊施加与调色剂像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电位,并使另一个辊接地。
[0032]调色剂补给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和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上述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分别贮存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通过图略的供给路径,向与YMCBk各种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显影装置324供给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在各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内具有螺旋式输送器341,将该容器内的调色剂输送至图略的调色剂排出口。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上述螺旋式输送器341而使其转动,向显影装置324内补充调色剂。
[0033]供纸部40包括第一供纸盒40A和第二供纸盒40B两层供纸盒,用于收容将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中的标准薄片体Si。上述供纸盒能够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眼前一侧方向抽出。
[0034]第一供纸盒40A包括:薄片体收容部41,收纳由标准薄片体SI重叠而成的薄片体摞;以及提升板42,为进行供纸而提升所述薄片体摞。在供纸盒40A右端侧的上部配置有搓纸辊43、以及供纸辊44和延迟辊45的辊对。通过驱动搓纸辊43和供纸辊44,将供纸盒40A内的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SI —张张地抽出,并送入输送路径50的上游。另外,第二供纸盒40B具有与第一供纸盒40A同样的结构。
[0035]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IOR上配置有手动供纸部46(供纸装置)。手动供纸部46包括手动供纸用的手动盘46A (薄片体承载部)和供纸辊461。手动盘46A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0能够绕其下端部开关自如。当进行手动供纸时,用户如图所示打开手动盘46A,并在其上面放置薄片体。放置在手动盘46A上的薄片体利用供纸辊461和输送辊对462的驱动,被送入从手动盘46A延伸设置的手动薄片体输送通道460 (薄片体输送通道)。并且,薄片体从手动薄片体输送通道460被送入输送路径50。
[0036]输送路径50包括:主输送通道50A、翻转输送通道50B、转回输送通道50C和水平输送通道50D。主输送通道50A将薄片体(标准薄片体SI)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输送到定影部60的出口。当对薄片体进行双面印刷时,翻转输送通道50B用于使单面印刷后的薄片体返回图像形成部30。转回输送通道50C使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转向翻转输送通道50B的上游端。水平输送通道50D沿水平方向将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 10E,该薄片体排出口 IOE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IOL上。水平输送通道50D的大部分由输送单元55内部所具有的薄片体输送通道构成。
[0037]在主输送通道50A的比二次转印夹缝部靠向上游一侧配置有对准辊对51。利用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51使薄片体暂时停止并进行偏离校正。此后,在图像转印的规定时机,利用驱动电动机(图略)驱动对准辊对51转动,由此将薄片体输送到二次转印夹缝部。另夕卜,在主输送通道50A上配置有多个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辊52。
[0038]在输送路径50的最下游端配置有排纸辊53。排纸辊53使薄片体通过薄片体排出口 IOE之后被送到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IOL上的图略的后处理装置。另外,在未安装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薄片体排出口 IOE的下方设置薄片体排出盘。
[0039]输送单元55将从定影部60送出的薄片体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 10E。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定影部60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IOR—侧,薄片体排出口IOE配置在与右侧面IOR相对的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IOL—侧。因此,输送单元55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IOR向左侧面IOL沿水平方向输送薄片体。
[0040]定影部60是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对薄片体实施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所述定影部60包括:加热棍61、定影棍62、加压棍63、定影带64和感应加热单元65。加压辊63与定影辊62压力接触而形成定影夹缝部。利用感应加热单元65对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进行感应加热,并且将热量提供到所述定影夹缝部。使薄片体通过定影夹缝部,将转印在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薄片体上。
[0041]〈关于手动供纸部46>
[0042]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手动供纸部46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分开衬垫部7的立体图。
[0043]参照图2,手动供纸部46包括:所述手动盘46A、手动提升板46B、宽度调整导向件46C、供纸辊461和外壳46H。[0044]手动盘46A是板状构件,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IOR (图1)开关。手动盘46A的上方部分能够以支点部46A1为中心转动。手动盘46A的上方承载多张薄片体。从手动盘46A输送薄片体的手动薄片体输送通道460向图2的箭头DP方向延伸设置。
[0045]手动提升板46B配置在手动盘46A的左方(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形成手动盘46A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手动提升板46B的左端部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上下移动。利用手动提升板46B的移动,放置在手动盘46A上的薄片体摞的前端部(左端部)向上方移动。其结果,薄片体的前端部与供纸辊461抵接。
[0046]宽度调整导向件46C配置在手动提升板46B上。宽度调整导向件46C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对,用于限制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宽度调整导向件46C能够沿形成在手动提升板46B上的导向槽46B1向前后方向移动。
[0047]供纸辊461配置在手动薄片体输送通道460上,并与手动盘46A相对。供纸辊461具有转动的圆周面461A (参照图3、图5),向薄片体输送方向(图2、图4的箭头DP方向)输送薄片体。外壳46H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箱型形状。外壳46H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将供纸辊461支撑成能够转动。此外,在外壳46H的后端部配置有驱动齿轮462。驱动齿轮462利用未图示的轴与供纸辊461连接。如果利用未图示的驱动电动机使驱动齿轮462转动,则通过所述轴使供纸辊461转动。
[0048]参照图3和图4,手动供纸部46还具有分开衬垫部7。分开衬垫部7具有如下功能:防止在手动盘46A上的薄片体摞中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以外的薄片体被送向夹缝部N。分开衬垫部7包括分开衬垫72 (供纸衬垫)和衬垫支架71 (支撑构件)。
[0049]分开衬垫72与供纸辊461的圆周面461A相对配置。分开衬垫72具有分开面72A(衬垫面),在所述分开面72A和所述圆周面461A之间形成有使薄片体进入的夹缝部N。分开衬垫72由板状的弹性构件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分开衬垫72由橡胶构件构成。分开衬垫72的分开面72A与薄片体之间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利用薄片体和分开面72A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薄片体摞中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以外的薄片体被送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
[0050]衬垫支架71配置在外壳46H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衬垫支架71支撑分开衬垫72。衬垫支架71包括:对置面711、抵接面712、侧面部713、支撑面714和肋715 (肋部)。
[0051]对置面711是在衬垫支架71的右侧部分中沿大体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壁部。对置面711配置成与手动提升板46B的左端部交叉。另外,如上所述,当手动提升板46B上下移动时,手动提升板46B的前端部(左端部)与对置面711相对并上下移动。
[0052]抵接面712在对置面711的上端部配置成与对置面711交叉。从与薄片体宽度方向(图4的箭头DH方向)交叉的断面观察,抵接面712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延伸设置。抵接面712比分开衬垫72靠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并且比分开面72A向上方隆起配置。从手动盘46A送出的薄片体的前端部与抵接面712抵接。
[0053]侧面部713是形成衬垫支架71的前后方向侧面的一对侧壁。在图3和图4中,表示侧面部713中前侧的侧壁。
[0054]支撑面714比抵接面712靠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配置成相对于抵接面712具有台阶。具体地说,在抵接面712和支撑面714之间,形成有从支撑面714向抵接面712直立设置的台阶部71D (参照图6)。在支撑面714上固定有分开衬垫72。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开衬垫72粘接固定在支撑面714上。此时,分开衬垫72以分开衬垫72的上游侧端部72B与台阶部71D的支撑面714 —侧的台阶面71D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支撑面714上(图6)。
[0055]肋715在薄片体宽度方向(图4的箭头DH)上配置在固定有分开衬垫72的支撑面714的两端部上。肋715连接抵接面712和支撑面714。肋715具有倾斜面715A,该倾斜面715A从抵接面712向薄片体输送方向(图4的箭头DP方向)下游一侧,向下延伸设置。肋715 (倾斜面715A)配置在比台阶部71D (图6)的台阶面71D1靠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侦U。此外,肋715在倾斜面715A和抵接面712之间具有平行面715B。平行面715B与抵接面712相连,位于与抵接面712相同的面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向薄片体输送方向向下是指随着向薄片体输送方向前进,以离开薄片体输送方向的方式倾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在供纸辊461和分开衬垫72之间的夹缝部N的薄片体S被送向左上方(向薄片体输送方向)。因此,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下形状的倾斜面715A实际上是以仅具有微小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向左上方倾斜。换句话说,上述向下形状是表示对薄片体输送方向的相对的形状,并不限定倾斜面715A的倾斜角度。
[0056]此外,手动供纸部46具有施加作用力弹簧80 (图5)。
[0057]施加作用力弹簧80配置在衬垫支架71和装置主体10内的壁部101之间。施加作用力弹簧80对衬垫支架71施加向右上方的作用力。其结果,将分开衬垫72推向供纸辊461的圆周面461A,从而形成夹缝部N。
[0058]参照图3,如箭头DB所示,如果手动提升板46B向上方移动,则放置在手动盘46A上的薄片体摞中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与供纸辊461的圆周面461A抵接。并且,如果供纸辊461向箭头DR方向转动,则所述薄片体被送向供纸辊461和分开衬垫72之间的夹缝部N(图 5)。
[0059]接着,比较本头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和手动供纸部46X、手动供纸部46Y,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图7和图8是手动供纸部46X和手动供纸部46Y的夹缝部N周边的断面图。
[0060]参照图7,与本实施方式的分开衬垫72同样,手动供纸部46X具有分开衬垫72X。分开衬垫72X被衬垫支架71X支撑。放置在未图示的薄片体承载部上的薄片体摞中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SX伴随供纸棍461X的转动(箭头DR),被送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箭头DS)。此时,薄片体SX的前端部有时进入分开衬垫72X的上游侧端部72X1和衬垫支架7IX的壁面71H1之间的间隙(区域Z)。其结果,薄片体SX的前端部弯曲,产生薄片体的输送不良的问题。
[0061]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手动供纸部46Y在分开衬垫72Y、衬垫支架74的基础上,还具有薄片75。薄片75是由PET薄膜构成的薄片体构件。薄片75的下端部751粘接固定在衬垫支架74的侧面部741上,形成薄片75的固定端。薄片75的上端部752形成薄片75的自由端。薄片75的上端部752以覆盖分开衬垫72Y的上游侧端部72Y1和衬垫支架74的壁面74H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延伸。在这种手动供纸部46Y中,由供纸辊461Y输送来的薄片体SY的前端部被薄片75的上端部752导向夹缝部N。因此,抑制了薄片体SY的前端部进入分开衬垫72Y的上游侧端部72Y1和衬垫支架74的壁面74H1之间的间隙。[0062]但是,在这种手动供纸部46Y中,由于配置有薄片75,使手动供纸部46Y的部件个数增加。其结果,提高了手动供纸部46Y的成本。此外,由于在手动供纸部46Y的制造阶段,在衬垫支架74上粘接固定薄片75,所以增加了组装工时。
[006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中,利用肋715稳定地向夹缝部N输送薄片体。接着,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和图6是手动供纸部46的夹缝部N周边的放大断面图。
[0064]如上所述,如果手动提升板46B (图3)向上方移动,供纸辊461转动(图5的箭头DR),则向箭头DSl方向输送薄片体S。另外,此时,会因为薄片体之间的摩擦力,多张薄片体S被送向箭头DSl方向。如图5所示,由供纸辊461输送来的薄片体S的前端部与衬垫支架71的抵接面712抵接。此时,薄片体S的前端部和抵接面712所成的角度定义为Θ I。与抵接面712抵接的薄片体S (图6的薄片体S (I))利用供纸辊461的转动力,边在抵接面712上滑动摩擦、边被送向夹缝部N (图6的薄片体S (2))。此后,沿肋715的倾斜面715A向分开面72A输送薄片体S (图6的箭头DS2)。在本实施方式中,肋715的倾斜面715A和分开面72A所成的角度定义为Θ 2,并且满足Θ1>Θ2的关系。因此,与抵接面712以进入角度Θ I抵接的薄片体S的前端部,以比Θ I小的进入角度Θ2与分开面72Α抵接。因此,能够很好地降低与分开面72Α抵接时施加在薄片体S上的负荷。此外,由于薄片体S不会以较大的角度与分开面72Α接触,所以抑制了薄片体S前端部弯曲。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向夹缝部N输送薄片体S。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肋715配置在分开衬垫72的两端部上,薄片体S边与分开衬垫72的分开面72Α顺畅地抵接、边被送向夹缝部N。因此,由于使薄片体S稳定地与分开面72Α抵接,所以不需要像上述手动供纸部46Υ那样具有薄片75。因此,减少了手动供纸部46的部件个数,降低了手动供纸部46的成本。此外,能够很好地降低手动供纸部46的组装工时。
[0066]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因为供纸辊461的转动力、薄片体S之间的摩擦力,将多张薄片体S送向分开衬垫72时,也能够利用薄片体S和分开面72Α之间的摩擦力,由供纸辊461仅将最上方的薄片体S (最接近供纸辊461的薄片体)送向夹缝部N。换句话说,利用薄片体S与分开面72Α之间的摩擦力,对其他薄片体S进行制动。
[006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肋715的倾斜面715Α以将抵接面712和支撑面714连接设置的方式延伸设置(图6)。换句话说,从与薄片体宽度方向交叉的断面观察,倾斜面715Α与分开面72Α交叉,并且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比分开面72Α进一步向下延伸设置。因此,在比夹缝部N靠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倾斜面715Α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部分配置在分开面72Α的下方。其结果,即使输送多张薄片体S时,也能够使位于最上方的薄片体以外的薄片体与分开面72Α接触。
[006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不,分开衬垫72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上游侧端部72Β配置成与抵接面712和支撑面714之间的台阶部7ID的台阶面7IDI相对。并且,倾斜面715Α配置成比台阶面71D1靠向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因此,与抵接面712抵接的薄片体S的前端部以利用肋715超过供纸衬垫的上游侧端部72Β和台阶部71D之间间隙上方的方式,被导向分开面72Α。其结果,抑制了薄片体S的前端部进入分开衬垫72和台阶部71D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很好地抑制薄片体S弯曲。此外,在倾斜面715Α和抵接面712之间设置有平行面715B。因此,与抵接面712抵接的薄片体S的前端部不会进入供纸衬垫的上游侧端部72B和台阶部71D之间的间隙,而被平行面715B导向分开面72A。
[0069]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动供纸部46和具有该手动供纸部46的图像形成装置I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07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供纸辊461和分开衬垫部7的供纸装置,以手动供纸部4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供纸装置也可以是具有第一供纸盒40A和第二供纸盒40B的供纸部40。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从第一供纸盒40A和第二供纸盒40B供给薄片体SI。此外,在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 20中,供纸装置也可以是向读取位置供给原稿的原稿输送部22。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包括供纸辊461和分开衬垫部7的供纸装置;包括读取单元25 (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该读取单元25与所述供纸装置的薄片体输送通道相对配置,读取薄片体上的原稿图像;以及图像形成部30,基于由读取单元25读取的原稿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从原稿盘21稳定地供给原稿,并且在薄片体上稳定地形成图像。
[007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肋715是衬垫支架71的一部分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肋715也可以由与衬垫支架71不同的支撑构件构成,并固定在衬垫支架71上。
[0072]由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说明书公开的详细内容而定,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应该被理解为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变更或与所述范围、界限等同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片体承载部,用于承载薄片体; 薄片体输送通道,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延伸设置,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薄片体; 供纸辊,配置在所述薄片体输送通道上用于输送所述薄片体,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相对,具有转动的圆周面; 供纸衬垫,与所述供纸辊的所述圆周面相对配置,并且具有衬垫面,在所述衬垫面和所述圆周面之间形成有使所述薄片体进入的夹缝部; 支撑构件,具有固定所述供纸衬垫的支撑面和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在比所述支撑面靠向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上游一侧,位于比所述衬垫面靠向上方的位置上,与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送出的所述薄片体的前端部抵接;以及 肋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在与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支撑面的两端部上,并且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抵接面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下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与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交叉的断面观察,并设所述薄片体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所述薄片体的前端部和所述抵接面所成的角度为Θ 1、所述肋部的所述倾斜面和所述衬垫面所成的角度为Θ 2时,满足Θ1>Θ2的关系O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交叉的断面观察,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衬垫面交叉,并且所述倾斜面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比所述衬垫面进一步向下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从所述支撑面向所述抵接面直立设置的台阶部, 所述供纸衬垫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台阶部的所述支撑面侧的台阶面相对配置, 所述肋部配置在比所述台阶面靠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从所述支撑面向所述抵接面直立设置的台阶部, 所述供纸衬垫的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台阶部的所述支撑面侧的台阶面相对配置, 所述肋部配置在比所述台阶面靠向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在所述倾斜面和所述抵接面之间具有平行面,所述平行面与所述抵接面相连且与所述抵接面平行。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供纸辊输送来的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体承载部是手动盘。
9.一种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利用所述供纸装置向图像读取装置具备的读取部输送原稿。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文档编号】B65H3/46GK103818742SQ20131055980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越村优一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