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保护膜、转印部件、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96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导电性保护膜、转印部件、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多种领域中采用通过静电荷图像使图像信息可视化的方法,例如电子照相术。在电子照相术中,通过充电和曝光步骤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静电潜像)(潜像形成步骤),利用包含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下文中有时简称为“色调剂”)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下文中有时简称为“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显影步骤),并且通过转印步骤和定影步骤使所显影的静电潜像可视化。采用多种转印方法来转印色调剂图像,并且例如电晕管放电法和接触转印法等是已知的。关于接触转印法,已经开发了利用其中分散有诸如碳等导电颗粒的聚氨酯导电辊或带等的方法。例如,JP-A-2003-107850(专利文献1)提出了具有导电支持体、导电弹性体基层和其上设置的表面层的充电部件,所述导电弹性体基层包含表氯醇橡胶和离子导电剂,所述表面层主要包含其中利用包括异佛尔酮二氰酸酯的两种或更多种异氰酸酯使内酯改性的丙烯酸类多元醇交联的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JP-A-08-072172(专利文献2)提出了在氨基甲酸酯中含有诸如四卤高铁酸鏻盐等盐的导电性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可抑制放电劣化的导电性保护膜、利用所述导电性保护膜的转印部件、具有所述转印部件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电性保护膜,所述导电性保护膜包含树脂和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或具有约10以上的纵横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所述纵横比是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所述无机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重量可以为约10体积%至约40体积%,所述导电性保护膜的表面电阻率可以为约108Ω·cm至约1014Ω·cm。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所述树脂可以是通过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聚合而形成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具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侧链羟基与具有少于10个碳原子的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约小于1/3;所述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中羟基通过具有6个以上碳原子的碳链连接;并且所述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与所述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之比(B/A)为约0.1至约1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所述树脂可以是通过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聚合而形成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具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侧链羟基与具有少于10个碳原子的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约小于1/3;所述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中羟基通过具有6个以上碳原子的碳链连接;并且所述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与所述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之比(B/A)为约0.1至约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所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包含硅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所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包含硅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导电性保护膜的转印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包含如第七方面所述的转印部件的处理盒。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包含如第七方面所述的转印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具有仅包含树脂和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颗粒状无机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层的导电性保护膜相比,提供了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可抑制放电劣化的导电性保护膜。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其中无机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重量在约10体积%至40体积%并且表面层的表面电阻率在约108Ω·cm至1014Ω·cm之外的导电性保护膜相比,提供了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保护膜。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与不具有本发明构造的导电性保护膜相比,提供了对表面具有较大凹凸的纸具有优异转印性的导电性保护膜。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和第六方面,与其中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不包含硅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导电性保护膜相比,提供了表面具有优异脱模性的导电性保护膜。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具有仅包含树脂和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颗粒状无机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层的转印部件相比,提供了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可抑制放电劣化的转印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其中转印部件具有树脂和仅包含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颗粒状无机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层的处理盒相比,提供了转印部件的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可抑制放电劣化的处理盒。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其中转印部件具有树脂和仅包含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颗粒状无机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层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提供了转印部件的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可抑制放电劣化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将根据下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该示例性实施方式是用以实施本发明的实例,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导电性保护膜>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性保护膜包含树脂和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或具有10以上(或约10以上)的纵横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所述纵横比是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性保护膜中,根据渗透理论,所述作为导电性材料的无机金属氧化物通过接近或接触树脂中的基材显示出导电性。在显示导电性时,添加到树脂中的导电性材料的量或导电性材料的分散状态是重要因素,但本发明人发现不仅是无机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结构,而且在现有技术中从未有报道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复合的高阶结构(结构化构造或纵横比(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也对导电性的显示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所述高阶结构的控制对控制树脂中的导电性很重要。通过在导电性保护膜中包含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或具有约10以上的纵横比(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可以获得具有稳定的电阻控制和耐放电劣化性的导电性保护膜。由于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或具有约10以上的纵横比(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电阻率即使当树脂中的导电性保护膜的含量变化时也仅稍微变化,其电阻由于树脂中无机金属氧化物分散状态的变化和面内分布的变化等而稍微改变,因此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放电劣化得到抑制。此处,在本说明书中无机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化构造”是指一次颗粒相互接合的结构,特别是指其中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分析的粒径的值变得大于一次颗粒的状态。当所述粒径的值小于2时,缺乏电阻控制性,并且当该值超过40时,会引起分散稳定性或电阻的变化。“纵横比”是指针状颗粒的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具体而言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而测定。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无机金属氧化物的纵横比为10以上,优选为15至50。当无机金属氧化物的纵横比小于10时,电阻控制的效果较小,而当无机金属氧化物的纵横比超过50时,存在电阻过低的情况。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通过例如火焰法获得。另外,具有10以上的纵横比(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通过例如溶胶-凝胶法获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树脂的重量优选为10体积%至40体积%(或约10体积%至约40体积%),更优选为15体积%至30体积%。当无机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小于10体积%时,存在所需导电性可能不能获得的情况,而当所述含量超过40体积%时,存在膜强度受影响的情况。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8Ω·cm至1014Ω·cm(或约108Ω·cm至约1014Ω·cm),更优选为1×109Ω·cm至1×1013Ω·cm。当表面层的表面电阻率小于108Ω·cm时,存在电流泄露的情况,而当表面电阻率超过1014Ω/□时,存在无法静电转印的情况。利用ADVANTESTR8340AULTRAHIGHRESISTANCEMETER和MitsubishiChemicalAnalytechCo.,Ltd.的UR探针作为探针测定表面电阻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性保护膜中,通过使用具有结构化构造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或具有10以上的纵横比(长轴和短轴之间的比)的无机金属氧化物,以小于现有技术中无机金属氧化物含量的、10体积%至40体积%的含量实现了108Ω·cm至1014Ω·cm的表面电阻率。所述无机金属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ZnO、ZnSnO3、Zn2SnO4、TiO、TiO2、SnO2、Al2O3、In2O3、SiO、SiO2、MgO、BaO和MoO3等。另外,金属氧化物可以是还含有异种元素的金属氧化物,其实例包括在ZnO中含有(掺杂有)Al和In等的金属氧化物,在TiO2中含有(掺杂有)Nb和Ta等的金属氧化物,在SnO2中含有(掺杂有)Sb、Nb和卤素等的金属氧化物。就电阻控制性而言,优选在TiO2或SnO2中掺杂Sb的金属氧化物。无机金属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其中两种以上联合使用。所述树脂没有特殊限制,包括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和氟树脂等。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聚合含有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而形成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所述树脂优选是通过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聚合而形成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具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侧链羟基与具有少于10个碳原子的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小于1/3(或约小于1/3)(包括不包含具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侧链羟基的情况);所述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中羟基通过具有6个以上碳原子的碳链连接;并且所述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与所述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之比(B/A)为0.1至10(或约0.1至约10)。通过将上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用于表面层,可获得对放电劣化具有高耐性并且具有自我恢复性的导电性保护膜,并且对表面具有较大凹凸的纸(绸纹纸/鳄鱼纹纸或莱扎克纸等)的转印性优异。另外,通过包含硅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一种,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为对损伤、特别是放电劣化有耐性的高交联密度自我恢复性材料赋予了脱模性。此处,“对表面具有较大凹凸的纸”是指利用表面粗糙计测定的表面粗糙度为5以上的纸。同时,将具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侧链定义为长侧链,并将具有少于10个碳原子的侧链定义为短侧链。长侧链中碳原子数量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至60。短侧链中碳原子数量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2至4。另外,长侧链优选包含开环的ε-内酯环,该开环的ε-内酯环是特别易于增强弹性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构造,所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自我恢复性与长侧链羟基的比例不在上述范围内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相比变得优异。由于自我恢复性优异,所述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对于绸纹纸等的效果更优异。自我恢复性优异的原因不明,但据推测如下。在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中所含的聚合物中,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侧链羟基与异氰酸酯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交联结构,据认为由于上述交联结构而显示出自我恢复性。特别是,据认为例如当在树脂材料的表面上部分发生强冲击时,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不立即反弹,而是一度柔性弯曲从而减弱冲击,然后恢复(所谓的自我恢复)从而回到最初状态,由此实现自我恢复性(将一度发生的损伤恢复的性质)。另外,据认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特别利用其中长侧链羟基的比例在上述范围内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中侧链的长度的变化较小,并且由于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的良好的相容性,组合物中所含的各组分即使在聚合过程中也不容易不均匀分布,而是在均匀分布的状态下聚合。例如,在其聚合过程中发生不均匀分布的聚合物中,据认为部分地产生了较弱的弹性位置,结果变得难以获得树脂材料的对损伤的恢复性。与上述情况相反,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据认为各组分均匀聚合,在整个树脂材料中显示出自我恢复性,因此据推测该树脂材料与容易发生不均匀分布的情况相比,对损伤的恢复性得到改善。另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组合物中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之间的相容性良好,因此据认为特别是在树脂材料为膜状的情况下透明性高并且抑制了粗糙表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由丙烯酸树脂中的OH基和异氰酸酯结合产生的氨基甲酸酯键具有亲水性,氟原子和硅原子具有疏水性。因此,认为由于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存在使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之间的相容性劣化。然而,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长侧链羟基的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因此,据认为即使在聚合物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下,与长侧链羟基的比例在上述范围之外的情况相比,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之间的相容性良好,对损伤的恢复性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表面层具有优异的脱模性。对于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包含在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和在组合物所含的其他成分(即,除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以外的成分)中的至少任何一种中。其中,优选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特别是,其实例包括侧链中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一种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另外,上述聚合物可以只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中的一种,也可以同时包含氟原子和硅原子二者。<回复率>自我恢复性由例如回复率表示。即,回复率是表示树脂材料的自我恢复性(当移除应力时对由应力引起的应变恢复的性质,即,损伤恢复的程度)的指数。回复率例如使用FISCHERSCOPEHM2000(由FischerInstrumentsK.K.制造)作为测量装置来测定。特别是,例如通过在聚酰亚胺膜上涂覆并聚合含有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的组合物获得样品树脂层。另外,利用粘合剂将所得的样品树脂层固定在玻璃片上,并安放在测定装置中。室温(23℃)下对样品树脂层以15秒施加负荷至0.5mN,在0.5mN持续5秒。此时的最大位移表示为(h1)。然后,将负荷减小到0.005mN,并在0.005mN保持1分钟。此时的位移表示为(h2),计算回复率[(h1–h2)/h1]。23℃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回复率优选80%至100%,更优选90%至100%。同时,回复率是表示高度交联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恢复性(对由外力引起的损伤的恢复程度)的指数。当23℃时回复率小于80%时,在使用温度的环境下不容易显示出损伤恢复性。同时,如上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树脂材料以下述聚合率聚合,在该聚合率下用于聚合的所有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与用于聚合的所有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之比(B/A)为0.1至10。即,在进行聚合时根据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摩尔量和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摩尔量控制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与多元醇的聚合比,从而使上述比(B/A)落入上述范围内。同时,通过控制长侧链羟基的量、短侧链羟基的量、长链多元醇的量、长链多元醇的链的长度和交联剂的类型等调节回复率。即,随着长侧链羟基的量增加和长链多元醇的量的增加,回复率有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长链多元醇的添加量的减少,回复率有降低的趋势。然而,当长侧链羟基或长链多元醇的添加量相对于短侧链羟基的量过大时,存在耐放电劣化性(通过放电劣化测试表面电阻率增大)变差的情况。下面,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树脂材料的组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是具有碳原子数少于10的侧链羟基(短侧链羟基)并且不具有碳原子数为10个以上的侧链羟基(长侧链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或其长侧链羟基与短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小于1/3的丙烯酸树脂。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具有羟基的烯类单体,例如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羟基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具有羧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富马酸和马来酸等。具有羧基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含有长侧链羟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具有羟基的单体、通过将ε-己内酯加成至具有羧基的单体而形成的单体、通过将含有6个以上碳原子的二醇化合物与其加成而形成的单体等。具体实例包括1摩尔的羟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加成有1摩尔至10摩尔的ε-己内酯的单体、加成有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壬二醇或癸二醇的单体等。含有长侧链羟基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不过,当使用一种单体时,容易获得具有均匀的侧链长度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不具有羟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和(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等,并且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单体是可与具有羟基的单体共聚合的烯类单体即可。所述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具有含氟原子的侧链的丙烯酸树脂可通过例如使用含氟原子的单体获得。含氟原子的单体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含氟原子的侧链中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单体。另外,1分子含氟原子的单体中所含的氟原子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1至25,并且可以为9至17。含氟原子的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六氟-2-丙基丙烯酸酯、2-(全氟丁基)乙基丙烯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六氟-2-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己基乙烯等,所述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具有含硅原子的侧链的丙烯酸树脂可通过例如使用含硅原子的单体获得。所述含硅原子的单体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具有硅氧烷键的单体。具体实例包括由下式(A)表示的聚硅氧烷。式(A)式(A)中,R1表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羟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甲氧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乙氧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酯基,R2表示甲基、苯基或乙基,并且R3表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酯基。同时,在式(A)中,–[Si(R2)2-O]-里括号中的基团数量(n)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3至1,000。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的数均分子量的实例包括250至50,000,并且可以为500至20,000。所述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的具体实例包括SILAPLANEFM-0701、FM-0711、FM-0721、FM-0725(均由JNPCo.,Ltd.制造)等。同时含有氟原子和硅原子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可通过例如同时使用含氟原子的单体和含硅原子的单体而获得。同时含有氟原子和硅原子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实例包括使用含氟原子的单体和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获得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混合单体,将所混合的单体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然后对所得物进行纯化,从而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用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可以仅有一种,也可是两种以上。在其中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含氟原子的侧链的情况中,含氟原子的侧链与全部侧链的比例的实例包括1摩尔%至70摩尔%,并且可以为5摩尔%至50摩尔%。在其中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具有含硅原子的侧链的情况中,含硅原子的单体与用于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全部单体的比例的实例包括5重量%至50重量%,并且可以为10重量%至30重量%。<异氰酸酯>在使用下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或长链多元醇的情况下,异氰酸酯充当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长链多元醇或长链多元醇聚合的交联剂。异氰酸酯没有特殊限制,其具体实例包括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所述异氰酸酯可以为仅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同时,以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数计,异氰酸酯的含量包括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羟基的摩尔数(在使用长链多元醇的情况中为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多元醇中的羟基的总摩尔数)的0.5倍至3倍。<长链多元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必要时可包含长链多元醇。长链多元醇是具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其中所有羟基通过具有6个以上碳原子(键合羟基的直链部分中的碳原子的数量)的链相互结合。长链多元醇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双官能聚己内酯二醇,例如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三官能聚己内酯三醇,例如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其他四官能聚己内酯多元醇等。长链多元醇可以为仅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式(1)中,R是C2H4、C2H4OC2H4和C(CH3)2(CH2)2中的任一种,并且m和n是4至35的整数。)(式(2)中,R是CH2CHCH2、CH3C(CH2)2和CH3CH2C(CH2)3中的任一种,并且(l+m+n)是3至30的整数。)长链多元醇可包含氟原子。含氟原子的长链多元醇的实例包括1H,1H,9H,9H-全氟-1,9-壬二醇、四乙二醇氟化物、1H,1H,8H,8H-全氟-1,8-辛二醇等。长链多元醇中官能团数量(即,1分子长链多元醇中所含羟基的数量)的实例包括2至5,并且可以为2至3。关于长链多元醇的添加量,用于聚合的所有长链多元醇中所含羟基的总摩尔数(B)与用于聚合的所有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数(A)的比(B)/(A)的实例包括0.1至10,并且可以为1至4。<含硅原子的化合物>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在必要时可含有包含硅原子的化合物。含硅原子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具有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具有选自氨基、羟基、甲氧基和乙氧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的化合物。另外,含硅原子的化合物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化合物含有硅原子即可,其实例包括含有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由下式(B)表示的聚硅氧烷。式(B)在式(B)中,R4和R5各自独立表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羟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甲氧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乙氧基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基或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丙烯酸酯基,R2与式(A)中的R2相同。另外,在式(B)中,–[Si(R2)2-O]-里的括号中的基团的数量(n)没有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3至1,000。同时,R4和R5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具有选自氨基、羟基、甲氧基和乙氧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包含硅氧烷键的化合物的重均分子的实例包括250至50,000,并且可以为500至20,000。包含硅氧烷键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KF9701、KF8008、KF8010、KF6001(由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TSR160、TSR145、TSR165、YF3804(由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Inc.制造)等。包含硅氧烷键的化合物的添加量的实例包括为整个组合物的1重量%至60重量%,并且可以为2重量%至40重量%或5重量%至30重量%。<聚合方法>下面,将描述形成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树脂材料的方法(将组合物聚合的方法)。首先,作为形成树脂材料的方法的实例,将描述其中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树脂材料的形成树脂层样品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和需要时的长链多元醇混合,从而制备组合物。然后,在对组合物减压消泡后,将组合物涂覆(铸塑)在例如90μm的聚酰亚胺膜上。之后,将其上已经涂覆有组合物的聚酰亚胺膜加热,在例如85℃加热60分钟,和在160℃加热1小时以固化,从而获得了含有所述组合物的聚合物的树脂材料。同时,实际使用中其上涂覆有组合物的基材不限于聚酰亚胺膜,可以使用表面需要保护的部件。确认按上述方式获得的树脂材料中所含的聚合物是否是含有丙烯酸树脂(该丙烯酸树脂中长侧链羟基的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和异氰酸酯的组合物的聚合物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下述方法。其具体实例包括其中通过热分解气相色谱质谱(热分解GC-MS)分析所得的树脂材料的方法。即,通过将所得的树脂材料热分解从而将丙烯酸树脂分解为单体单元。另外,通过对分解获得的分解产物的质谱来确定丙烯酸树脂合成所用的单体的结构和比例,并获得长侧链羟基的比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性保护膜优选用于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通常具有作为基材上的表面层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导电性保护膜。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的基材所用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氟树脂等,并且其中更优选使用聚酰亚胺类树脂和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是带状转印部件的情况中,只要基材具有环的形状(无尽的形状),所述基材可以具有或不具有接合处。另外,基材的厚度例如为0.02mm至0.2mm。带状转印部件具有环形(无尽的形状)的基材和层压在基材表面上的表面层。表面层的厚度例如为5μm至500μm。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是辊形转印部件的情况下,所述基材可具有圆筒形状。另外,基材的厚度例如为0.2mm至1mm。辊形转印部件具有圆筒状基材和层压在基材表面上的表面层。表面层的厚度例如为5μm至500μm。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的表面层的动态接触角(前进接触角)优选为80度至150度,更优选90度至110度。当动态接触角(前进接触角)为60度以上时,可获得优异的脱模性。同时,通过控制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长链多元醇中所含的氟原子的量和硅原子的量等来调节动态接触角。通过利用注射器将水滴滴在树脂材料的固体表面上,然后向水滴中注水从而使水滴扩大,并测量当树脂材料和水之间的接触面增大的瞬间时的接触角作为动态(前进)接触角,从而获得动态接触角(前进接触角)。另外,在测定前进接触角之后通过吸取水滴中的水,并测定当树脂材料和水之间的接触面减小之前一刻的接触角作为后退接触角,从而获得后退接触角。同时,接触角利用FACEContactAngleMeter(KyowaInterfaceScienceCo.,Ltd.制造)在室温(25℃)测定。<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例如,图像保持部件(下文中可称为“感光体”)、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形成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显影剂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和将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从而形成定影图像的的定影单元。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包括显影单元的部分可以具有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并从所述主体上拆下的盒结构(处理盒)。处理盒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该处理盒具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即可。处理盒具有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和利用液体显影剂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并且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部件。图1是说明具有作为中间转印带和转印辊中的至少一种的转印部件的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构造图。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经构造而包括感光体26(静电潜像形成部件)、对感光体26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辊34、使感光体26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发生装置24(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利用显影剂将形成于感光体26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器38(显影单元)、显影器38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从感光体26转印至其上的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部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0的一次转印辊28(一次转印单元)、去除感光体26上附着的色调剂和碎屑等的感光体清洁部件36、将中间转印带4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辊18(二次转印单元)和将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12(定影单元)。感光体26和一次转印辊28可如图1所示设置于感光体26的正上方,或者可以设置在偏离感光体26正上方的位置。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造。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充电辊34、显影器38、隔着中间转印带40设置的一次转印辊28、和感光体清洁部件36围绕感光体26逆时针设置,一组上述装置形成了对应一种颜色的显影单元。另外,为每个显影单元提供可对显影器38补充显影剂的色调剂盒10,并且为每个显影单元的感光体26提供了激光发生装置24,激光发生装置24根据位于充电辊34的下游侧(在感光体26的旋转方向)和显影器38的上游侧的感光体26的表面上的图像信息照射激光。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水平方向上串联设置与4种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对应的四个显影单元,并设置中间转印带40使其穿过感光体26和四个显影单元的的一次转印辊28的转印区域。通过按顺序逆时针设置在中间转印带内表面侧从而形成带拉伸装置42的支持辊14、支持辊16和驱动辊30来拉伸中间转印带40。同时,四个一次转印辊位于支持辊14的下游侧(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方向)和支持辊16上游侧。另外,在隔着中间转印带40而与驱动辊30相反的一侧设置清洁中间转印带40的外周表面的转印清洁部件32从而与驱动辊30接触。另外,在隔着中间转印带40而与支持辊14相反的一侧设置二次转印辊18从而与支持辊14接触,所述二次转印辊18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40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通过纸通道20由供纸部22传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另外,收纳记录介质的供纸部2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底部,记录介质由供纸部22通过纸通道20供应,从而穿过组成二次转印部分的支持辊14和二次转印辊18之间的接触部。已经穿过接触部的记录介质进而由传送单元(未示出)传送,从而插入通过定影装置12的接触部,并最终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之外。接下来,将描述使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图像的方法。在各显影单元处形成色调剂图像。当通过充电辊34对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感光体26的表面充电后,通过激光发生装置24(曝光装置)在带电的感光体26的表面上形成潜像(静电潜像),然后利用由显影器38供应的显影剂使潜像显影形成色调剂图像,将递送至一次转印辊28和感光体26之间的接触部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以箭头C的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40的外周面。同时,通过感光体清洁部件36清洁感光体26表面上附着的色调剂和碎屑等,从而使已经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感光体26准备用于下一色调剂图像的形成。将由各色的各显影单元显影的色调剂图像递送至二次转印部,其状态是其中色调剂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依次重叠在中间转印带40的外周面上,并通过二次转印辊18转印至通过纸通道20由供纸部22传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此外,当穿过定影装置12的接触部时,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加压加热从而定影,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了图像,然后将记录介质排出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例下面,将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同时,下文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份”和“%”均以重量计。[实施例1]<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的合成>将包含130.1重量份作为包含具有3个碳原子的短侧链羟基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HEMA)、71.1重量份作为不具有羟基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丁酯(BMA)、62.5重量份作为不具有羟基且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的SILAPLANEFM0711(ChissoCorporation制造)和4.8重量份的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单体液体混合物装入滴液漏斗,在搅拌下以3小时时间将单体液体混合物逐滴滴加入在氮气回流下加热至80℃的10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中,从而进行聚合。然后,以1小时时间逐滴加入含有5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和2重量份偶氮异丁腈(AIBN)的液体,然后将所得物搅拌1小时,从而完成反应。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在保持80℃的同时对液体连续搅拌。通过将反应液浓缩从而将浓度调整至40重量%,并合成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溶于溶剂中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同时,对于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式(A)中的R1是丁基,R2是丁基,R3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并且数均分子量是1,000。<组合物1的制备>将以下C1液体和B1液体(多元醇)加入到下述A1液体中从而获得组合物1。·A1液体(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的甲基乙基酮溶液,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的浓度:40重量%,羟基值:200):100重量份·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118.7重量份·C1液体(异氰酸酯,AsahiKasei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DURANATETPA100,化合物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异氰脲酸酯体):26.0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的形成>在将组合物1减压消泡10分钟后,将组合物1涂覆(注塑)在90μm厚的聚酰亚胺膜上,并在85℃固化1小时和在160℃固化60分钟,从而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数为0.143摩尔(A),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摩尔量为0.285摩尔(B),比例(B/A)为2。<导电剂分散液A1的制备>将针状TiO2(短径:0.1μm,长径:1.7μm,纵横比:17,体积电阻率:1×105Ω·cm)用作导电剂。将Φ2mm的氧化锆珠装入110毫升的样品瓶中,加入54g的分散液用于分散,从而制备了导电剂分散液A1。<图像转印部件A1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实施例2]<导电剂分散液A2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2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具有结构化构造的TiO2(一次粒径:30nm,体积电阻率:1×105Ω·cm)替代针状TiO2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A2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2以60重量%(27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2。[实施例3]<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3的合成>将包含130.1重量份作为包含具有3个碳原子的短侧链羟基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HEMA)、86.4重量份CHEMINOXFAMAC6(UnimatecCo.,Ltd.制造,化合物名称:2-(全氟己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和100重量份作为不具有羟基且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的SILAPLANEFM0721(ChissoCorporation制造)的单体液体混合物装入滴液漏斗,在搅拌下以3小时时间将单体液体混合物逐滴滴加入在氮气回流下加热至80℃的10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中,从而进行聚合。然后,以1小时时间逐滴加入含有5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和2重量份AIBN的液体,然后将所得物搅拌1小时,从而完成反应。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在保持80℃的同时对液体连续搅拌。通过将反应液浓缩从而将浓度调整至40重量%,并合成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溶于溶剂中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3。在所获得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3中长侧链羟基与短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中含氟原子的侧链与所有侧链的比例和用于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含硅氧烷键的单体与所有单体的比例如表1所示。<组合物3的制备>获得组合物3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下述A3液体替代上述A1液体,并且B1液体和C1液体的添加量如下所示。·A3液体(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3的甲基乙基酮溶液,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3的浓度:40重量%,羟基值:215):100重量份·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31.7重量份·C1液体(异氰酸酯,AsahiKasei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DURANATETPA100,化合物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异氰脲酸酯体):53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3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3的方式与树脂层样品A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3替代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153摩尔(A),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0765摩尔(B),比例(B/A)为0.5。<图像转印部件A3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3,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3。[实施例4]<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4的合成>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4的方式与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的合成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添加量设为32.5重量份,并且作为包含具有14个碳原子的长侧链羟基的单体的PLACCELFM2(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化合物名称:内酯改性的甲基丙烯酸酯)添加260重量份。在所获得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4中长侧链羟基与短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和用于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含硅氧烷键的单体与单体的比例如表1所示。<组合物4的制备>获得组合物4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下述A4液体替代上述A1液体,C1液体的添加量如下所示。·A4液体(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4的甲基乙基酮溶液,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4的浓度:40重量%,羟基值:150):100重量份·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118.7重量份·C1液体(异氰酸酯,AsahiKasei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DURANATETPA100,化合物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异氰脲酸酯体):23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4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4的方式与树脂层样品A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4替代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036摩尔(A),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285摩尔(B),比例(B/A)为7.9。<图像转印部件A4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4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4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5]<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5的合成>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5的方式与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的合成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添加量设为32.5重量份,并且PLACCELFM2的添加量为268重量份。在所获得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5中长侧链羟基与短侧链羟基的含量比(摩尔比),和丙烯酸树脂用于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含硅氧烷键的单体与所有单体的比例如表1所示。<组合物5的制备>获得组合物5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下述A5液体替代上述A1液体,C1液体的添加量如下所示。·A5液体(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5的甲基乙基酮溶液,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5的浓度:40重量%,羟基值:148):100重量份·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118.7重量份·C1液体(异氰酸酯,AsahiKasei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DURANATETPA100,化合物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异氰脲酸酯体):20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5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5的方式与树脂层样品A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5替代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035摩尔(A),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为0.285摩尔(B),比例(B/A)为8.1。<图像转印部件A5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5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5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6]<导电剂分散液A6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6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针状TiO2(短径:0.1μm,长径:1.0μm,纵横比:10,体积电阻率:1×106Ω·cm)替代针状TiO2(纵横比:17)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A6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6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6。[实施例7]<丙烯酸聚合物7的合成>丙烯酸聚合物7以相似方式合成,不同之处在于去除了实施例1的作为不具有羟基且含有硅氧烷键的单体的SILAPLANEFM0711(ChissoCorporation制造)。<组合物7的制备>组合物7以相同方式获得,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使用实施例1中的B1液体和C1液体。<树脂层样品A7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7替代了组合物1。<图像转印部件A7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7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7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8]<导电剂分散液A8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8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针状TiO2的量设为30重量份(10体积%)。<图像转印部件A8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8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8。[实施例9]<导电剂分散液A9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9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针状TiO2的量设为123重量份(40体积%)。<图像转印部件A9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9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9。[实施例10]<图像转印部件A10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以5重量%(16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0。[实施例11]<导电剂分散液A11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11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将针状TiO2的量设为138.5重量份(45体积%)。<图像转印部件A11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1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1。[实施例12]<组合物12的制备>获得组合物12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为5.94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2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2替代了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之比(B/A)为0.1。<图像转印部件A12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2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2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13]<组合物13的制备>获得组合物13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为593.5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3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3替代了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之比(B/A)为10.1。<图像转印部件A13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3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3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14]<组合物14的的制备>获得组合物14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为5.9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4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4替代了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之比(B/A)为0.099。<图像转印部件A14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4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4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15]<组合物15的制备>获得组合物15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为620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5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5替代了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之比(B/A)为10.4。<图像转印部件A15的形成>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5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5替代组合物1。[实施例16]<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6的合成>将包含130.1重量份作为包含具有3个碳原子的短侧链羟基的单体的HEMA、28.5重量份作为不具有羟基的单体的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4.5重量份的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单体液体混合物装入滴液漏斗,在搅拌下以3小时时间将单体液体混合物逐滴滴加入在氮气回流下加热至80℃的10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中,从而进行聚合。然后,以1小时时间逐滴加入含有5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和2重量份偶氮异丁腈(AIBN)的液体,然后将所得物搅拌1小时,从而完成反应。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在保持80℃的同时对液体连续搅拌。通过将反应液浓缩从而将浓度调整至40重量%,并合成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溶于溶剂中的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6。<组合物16的制备>获得组合物16的方式与组合物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下述A16液体替代上述A1液体,C1液体的添加量如下所示。·A16液体(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6的甲基乙基酮溶液,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A16的浓度:40重量%):100重量份·B1液体(多元醇,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PLACCEL208,羟基值:138):118.7重量份·C1液体(异氰酸酯,AsahiKasei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产品编号:DURANATETPA100,化合物名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异氰脲酸酯体):14重量份<树脂层样品A16的形成>以与树脂层样品A1相同方式获得40μm厚的树脂层样品A1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组合物16替代了组合物1。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A)与多元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摩尔量(B)之比(B/A)为2。<图像转印部件A16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以20重量%(6.5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6,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6。[实施例17]<导电剂分散液A17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17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针状SnO2(短径:0.1μm,长径:1.7μm,纵横比:17,体积电阻率:2Ω·cm)替代针状TiO2(纵横比:17)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A17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7以20重量%(10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7。[实施例18]<导电剂分散液A18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A18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具有结构化构造的SnO2(一次粒径:300nm,体积电阻率:7Ω·cm)替代针状TiO2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A18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A18以50重量%(25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A18。[比较例1]<导电剂分散液B1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B1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碳黑(EvonicDegussaGmbH制造,SpecialBlack4(DBP油吸收:280g/100g,体积平均粒径:25nm,挥发分:14%,体积电阻率:1×10-1Ω·cm)替代针状TiO2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B1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B1以2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B1。[比较例2]<导电剂分散液B2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B2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颗粒TiO2(一次粒径:60nm,体积电阻率:3×106Ω·cm)替代针状TiO2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B2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B2以60重量%(27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B2。[比较例3]<导电剂分散液B3的制备>导电剂分散液B3的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针状TiO2(短径:0.3μm,长径:2μm,纵横比:7,体积电阻率:1×106Ω·cm)替代针状TiO2(纵横比:17)作为导电剂。<图像转印部件B3的形成>将导电剂分散液B3以40重量%(13体积%)加入至组合物1,将所得溶液涂覆在聚酰亚胺带上,在干燥机中于80℃和180℃干燥,由此获得40μm厚的图像转印部件B3。[图像转印部件的评价]对于以上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树脂层样品,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回复率。结果如表1所示。(回复率)使用FISCHERSCOPEHM2000(FischerInstrumentsK.K.制造)作为测定装置,用粘合剂将所得的样品树脂层固定在载玻片上,并放置在测定装置中。室温(23℃)下以15秒对样品树脂层施加负荷至0.5mN,并在0.5mN保持5秒。此时的最大位移表示为(h1)。然后,以15秒将负荷减小到0.005mN,并将在0.005mN保持1分钟时的位移表示为(h2),从而评价回复率(%)“[(h1–h2)/h1]×100(%)”。(表面粗糙度)对于通过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获得的树脂层样品,视觉评价树脂层的表面粗糙度,从而评价膜质量。评价标准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A:不粗糙的表面B:部分粗糙的表面C:完全粗糙的表面(表面电阻率)对于图像转印部件,在10℃和15%RH(相对湿度)的环境中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10Ω·cm至1012Ω·cm。利用ADVANTESTR8340AULTRAHIGHRESISTANCEMETER和MitsubishiChemicalAnalytechCo.,Ltd.的UR探针作为探针测定表面电阻率。(电阻控制稳定性)在10℃和15%RH的环境下,利用作为改装的图像形成装置(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A-color930)的放电劣化夹(pinch),通过使图像转印部件在-3.9kV以24小时的运行时间空运行,测定放电劣化测试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从而评价电阻率的保持性。评价标准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A:无电阻率变化B:表面电阻变化1个以上数量级C:表面电阻变化2以上数量级(表面脱模性)通过下述方法评价以上获得的树脂层样品的脱模性。将其上形成有以上所得树脂层样品的聚酰亚胺膜安装至定影辊的表面,并使10,000张纸通过定影机(与上述去除了剥离物的定影机相同)。当10,000张纸可以通过定影机时,将脱模性评价为A,当10,000张纸不能在没有剥离物的情况下通过定影机时,将脱模性评价为C。(在绸纹纸上的作业)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A-color930)在莱扎克纸或鳄鱼纹纸(125gsm)上打印黑色实心图像,并利用图像浓度评价绸纹纸上的作业。评价标准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A:图像浓度1.0以上B:图像浓度0.8以下C:图像浓度0.6以下表1(待续)表1(续)因此,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电阻控制稳定性优异,并且放电劣化得到抑制。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其不是穷尽性的,也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为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多种改变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并明了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式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