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718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单元以及粘接层。背光单元设置在液晶面板下面并发光。粘接层设置在液晶面板与背光单元之间,粘接层包括粘接至背光单元的第一粘接面和粘接至液晶面板的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沿着背光单元的至少一条边缘交替设置。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粘接层能够减小施加至液晶面板的应力,即粘接至背光单元的第一粘接面和粘接至液晶面板的第二粘接面在该粘接层中交替设置,这样就防止了漏光。
【专利说明】液晶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6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66533号的权益,通过援引的方式将该专利申请并入本文,如同该专利申请在这里被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涉及防止由于液晶面板的挠曲导致的漏光的IXD装置。
【背景技术】
[0004]随着诸如移动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之类的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出现,对用于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平板显示(FPD)装置的需求急速增加。
[0005]作为FPD装置,IXD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场发射显示(FED)装置以及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装置被积极地研究。在这些FPD装置中,IXD装置的应用范围被扩大了,因为LCD易于被制造、具有易被驱动的良好可驱动性以及实现了高质量的图像和大屏幕。
[0006]IXD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CD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即在该装置中液晶的取向由施加至液晶层的电场调节,从而调节透光率,因此显示图像。
[0007]根据调节液晶的取向的方案,IXD装置以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排列(VA)模式、共平面转换(IPS)模式或边缘场转换(FFS)模式被多样式地研发。
[0008]在上述IXD装置中的IPS模式或VA模式的IXD装置中,下偏振器和上偏振器被分别贴附至液晶面板的两个表面,使得下偏振器的O度光轴与上偏振器的90度光轴垂直。在IPS模式或VA模式的LCD装置中,下偏振器和上偏振器在热环境或湿热环境中的收缩差异导致液晶面板的挠曲。在IPS模式或VA模式的LCD装置中,由于下偏振器和上偏振器被分别贴附至液晶面板的两个表面,使得下偏振器的O度光轴与上偏振器的90度光轴垂直,上偏振器的垂直轴方向与下偏振器的垂直轴方向不对称。为此,在IPS模式或VA模式的LCD装置中,液晶面板的整体挠曲发生在挠曲大的方向上。
[0009]在IPS模式或VA模式的IXD装置中,液晶面板的挠曲是漏光的主要原因。详细的描述是,在如上所述的IPS模式或VA模式的LCD装置中,由于液晶面板弯曲,因此在将液晶面板固定至背光单元时,应力被施加至液晶面板。在此情况中,由于没有电压施加至液晶面板,注入液晶面板的液晶就具有流动性,于是液晶就由于这种应力的缘故而变得不均匀。尤其是,当没有施加驱动液晶的电压时,IPS模式或VA模式LCD装置显示黑屏,因此肉眼可看出由于液晶的不均匀造成的漏光。
[0010]以下,将参看图1和2详细描述现有技术的IXD装置。
[0011]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现有技术的IXD装置的透视图。图2A和2B是沿图1的A_A’线的截面图。
[0012]参看图1和图2A和2B,现有技术IPS模式或VA模式的IXD装置100包括背光单元110、粘接层120和液晶面板130。
[0013]背光单元110包括用于向液晶面板130提供光的光源,以及用于将从光源发射的光向液晶面板130均匀地提供的光学片。
[0014]粘接层120以双面胶带的形式形成在背光单元110与液晶面板130之间。在此情况中,粘接层120的底面粘接至背光单元110,粘接层120的顶面粘接至下偏振器(未示出),所述下偏振器粘接至液晶面板130的后表面。
[0015]液晶面板130包括其中形成有滤色器阵列的第一基板、其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FT)阵列的第二基板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0016]液晶面板130设置在背光单元110上,粘接层120形成在液晶面板130与背光单元Iio之间,并且液晶面板130与背光单元110用粘接层120连接。在此情况中,如图2B所示,液晶面板130变形。在液晶面板130中,液晶由于应力变得不均匀,导致漏光。

【发明内容】

[0017]本发明涉及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LCD装置。
[0018]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防止漏光的IXD装置。
[0019]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列出,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下面的描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0020]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提供了一种LCD装置,所述LCD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下并发光的背光单元;以及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包括粘接至所述背光单元的第一粘接面和粘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和所述第二粘接面沿着所述背光单元的至少一条边缘交替设置。
[0021]应理解的是,之前对本发明的概括描述和之后的具体描述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意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被包括的附图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与本申请结合而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文字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0023]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现有技术的IXD装置的透视图;
[0024]图2A和2B是沿图1的A_A’线的截面图;
[0025]图3是示意性地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IXD装置的透视图;
[0026]图4是图3的虚线部分沿B-B’线的的放大的截面图;
[0027]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截面图;
[0028]图6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0029]图7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0030]图8是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LCD装置的截面图;
[0031]图9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附图中图示了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尽可能地,将在全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33]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当一个结构被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下或形成在其它结构的上面/下面时,此描述应理解为包括这两个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并且还包括这两个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三结构的情况。但是当使用术语“就在上面”或“就在下面”时,应严格地理解为这两个结构彼此接触。
[0034]图3是示意性地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IXD装置的透视图。
[0035]参看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XD装置200包括背光单元210、粘接层220以及液晶面板230。
[0036]背光单元210设置在液晶面板230下面,并且将光提供至液晶面板230。
[0037]液晶面板230调节液晶的透光率,从而显示图像。可按照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模式、例如TN模式、VA模式、IPS模式以及FFS模式实现在LCD装置200中使用的液晶面板230。
[0038]粘接层220形成在背光单元210与液晶面板230之间,并将液晶面板230固定至背光单元210。
[0039]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IXD装置200的元件。
[0040]图4是图3的虚线区沿B-B’线的在D方向上的放大的截面图。
[0041]首先,如图4所示,背光单元210包括导光板211、反射片212、光学片213以及底盖 214。
[0042]导光板211以平板型形成为具有光入射面,并将从光源(未示出)入射至光入射面的光引导至液晶面板230。此处,光源可以包括基板和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多个LED,但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该光源可以包括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
[0043]反射片212设置在导光板211的后表面处,将从导光板211入射的光向导光板211反射,从而防止光从导光板211下方泄漏。
[0044]光学片213设置在导光板211上,能够将从导光板211入射的光均匀地提供至液晶面板230。为此,光学片213可以包括下漫射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以及上漫射片。
[0045]下漫射片设置在导光板211上,将从导光板211入射的光漫射,以将光照射至下棱镜片上。
[0046]下棱镜片设置在下漫射片上,沿第一方向聚集从下漫射片入射的光,从而将经聚集的光照射至上棱镜片上。此处,第一方向可以对应于导光板211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
[0047]上棱镜片设置在下棱镜片上,沿第二方向聚集从下棱镜片入射的光,从而将经聚集的光照射至上漫射片上。此处,第二方向可以是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
[0048]上漫射片设置在上棱镜片上,将从上棱镜片入射的光漫射,以将经漫射的光照射至液晶面板230上。
[0049]根据背光单元210结构的不同,可根据光的发光特性不提供下漫射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以及上漫射片中的至少之一。
[0050]底盖214以四边形方框的形状形成,在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容纳导光板211、反射片212以及光学片213。
[0051]底盖214包括底面、侧壁以及在上面设置液晶面板230的设置面。侧壁自底面延伸,形成为四个,以围绕导光板211的侧面。设置面与底面平行地自所述四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内延伸一定距离,以便液晶面板230的边缘部分可设置在设置面上。
[0052]粘接层220形成在底盖214的设置面上。粘接层220的下表面粘接至背光单元210,而粘接层220的上表面粘接至液晶面板230的后表面。因此,粘接层220能够防止设置在背光单元210上的液晶面板230的移动。将参看图5更详细地描述粘接层220的细节。
[0053]接下来,如图4所示,液晶面板230包括下偏振器231、下基板232、上基板233以及上偏振器234。
[0054]下基板232包括分别形成在由多条栅极线(未示出)和多条数据线(未示出)的交叉所限定的多个区域中的多个像素(未示出)。
[0055]每个像素可以包括连接至栅极线和数据线的TFT (未示出)、连接至TFT的像素电极以及邻近像素电极形成并接收公共电压的公共电极。
[0056]在下基板232中,产生对应于公共电压与施加至每个像素的数据电压之间的差电压的电场,并且用该电场调节液晶层的透光率。
[0057]下偏振器231形成在下基板232的后表面上,使入射光偏振,以将经偏振的光照射至下基板232上。
[0058]上基板233包括与形成在下基板232中的各个像素对应的多个滤色器,与下基板232面对面地结合,液晶层设置在上基板233和下基板232之间。
[0059]接收与液晶层的驱动模式对应的公共电压的公共电极可以形成在上基板233处。在上基板233中,滤色器过滤经过液晶层的入射光,以将特定颜色的光发射至外界,从而使特定颜色的图像能够在液晶面板230上被显示。
[0060]上偏振器234形成在上基板233上,使经过上基板233的入射光偏振,以将经偏振的光发射至外界。
[0061]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截面图。
[0062]如图5所示,粘接层220形成在背光单元210与液晶面板230之间。粘接层220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形成的基膜221、形成在基膜221下面的第一粘接层222以及形成在基膜221上的第二粘接层223。
[0063]基膜221形成在背光单元210与液晶面板230之间。基膜221沿IXD装置200的
至少一条边缘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宽度。
[0064]在图3中,基膜221设置在IXD装置200的下边缘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基膜221可以设置在IXD装置200的上边缘、左边缘以及右边缘中的至少之一上。
[0065]第一粘接层222以双面胶带的形式形成在基膜221与背光单元210之间。在此情况中,第一粘接层222的下表面粘接至背光单元210,而第一粘接层222的上表面粘接至基膜221。以下将第一粘接层222的粘接至背光单元210的下表面称为第一粘接面。
[0066]如图5所示,第一粘接面在第一粘接层222中形成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粘接面彼此分开一定的距离。[0067]第二粘接层223以双面胶带的形式形成在液晶面板230与基膜221之间。第一粘接层222和第二粘接层223之字形地设置,基膜221位于第一粘接层222和第二粘接层223之间。在此情况中,第二粘接层223的下表面粘接至基膜221,而第二粘接层223的上表面粘接至液晶面板230。以下将第二粘接层223的粘接至液晶面板230的上表面称为第二粘接面。
[0068]如图5所示,第二粘接面在第二粘接层223中形成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粘接面彼此分开一定的距离。此外,每个第二粘接面设置在两个第一粘接面之间。
[0069]根据实施例,第二粘接层223可以由与第一粘接层222的粘接材料相同的粘接材料形成。因此,第二粘接面可以具有与第一粘接面的粘接强度相同的粘接强度。
[0070]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粘接层223可以由与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材料不同的粘接材料形成。更具体地,第二粘接面可以具有比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弱的粘接强度。这是因为液晶面板230会由于第二粘接面的强粘接强度而变形,由于变形,在LCD装置200中发生漏光。即随着粘接至液晶面板230的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强度变弱,可减小LCD装置200的漏光。
[0071]包括基膜221、第一粘接层222以及第二粘接层223的粘接层220包括形成有第一粘接面的第一区以及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交替设置,且不重叠。
[0072]此外,第一区和第二区可彼此分开一定距离。因此,粘接层220还可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都没有形成的第三区。在此情况中,相邻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相等或不同。
[0073]将参看图6至9更详细地描述各个实施例的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
[0074]图6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0075]参看图6,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IXD装置200中,粘接层220包括形成有第一粘接面的第一区和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
[0076]第一区和第二区交替形成,且不重叠。此外,第一区和第二区形成为彼此分开。在此情况中,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可以根据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flexureamount)和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确定。
[0077]在描述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之前,将更详细地描述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和背光单兀210的挠曲量。
[0078]下偏振器231和上偏振器234使液晶面板230弯曲。此处,下偏振器231引起的液晶面板230的挠曲与上偏振器234引起的液晶面板230的挠曲不对称,在此情况中,液晶面板230整体沿挠曲为大的方向弯曲。
[0079]根据下偏振器231与上偏振器234之间的挠曲差异,液晶面板230可以整体具有凹形或凸形。此外,当下偏振器231引起的液晶面板230的挠曲与上偏振器234引起的液晶面板230的挠曲对称时,液晶面板230可以具有平面的形状。
[0080]背光单元210可具有基于导光板211的形状的凹形、凸形或平面形。
[0081]当背光单元210或液晶面板230呈平面形时,挠曲量变为O。此外,当背光单元210或液晶面板230呈凹形时,挠曲量变为负数,而当背光单元210或液晶面板230呈凸形时,挠曲量变为正数。在此情况中,形状越凹,挠曲量越小;形状越凸,挠曲量越大。
[0082]例如,图6的液晶面板230具有凸形,因此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大于O。图6的背光单元210具有平面形,因此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趋于O。
[0083]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可以根据上述的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和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确定。
[0084]分开距离a可以正比于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与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之差。
[0085]例如,在图6的IXD装置200中,当液晶面板230的形状变得更凸时,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与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之差增大。因此,分开距离a可以增大。
[0086]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充分地保证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则粘接至背光单元210的第一粘接面牵拉粘接至液晶面板230的第二粘接面,因此应力被施加至液晶面板 230。
[0087]作为另一示例,在图6的IXD装置200中,当液晶面板230的形状变得更平时,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与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之差减小。因此,分开距离a可以减小。
[0088]原因在于,如果液晶面板230不被第二粘接层223固定,则液晶面板230中的下偏振器231由于背光单元210产生的热的缘故而变形。更详细的描述是,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越大,则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就越少。因此在液晶面板230中,粘接至第二粘接面的区域减少,而暴露给背光单元210产生的热的区域增多。
[0089]图7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0090]参看图7,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IXD装置200中,粘接层220包括形成有第一粘接面的第一区和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
[0091]第一区和第二区交替设置,且不重叠。此外,第一区和第二区可以不彼此分开。即如图7所示,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可以变为O。
[0092]考虑到液晶面板230的下偏振器231由于背光单元210产生的热而变形,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可以短。
[0093]但是,如果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与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之差大,即使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a短,应力也施加至液晶面板230,导致漏光。
[0094]因此,只有当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与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之差接近O时,才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粘接层220应用于IXD装置200。
[0095]即图7的粘接层220可以应用于其中液晶面板230和背光单元210具有相同形状且平行设置的IXD装置200中。
[0096]图8是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0097]参看图8,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IXD装置200中,粘接层220包括形成有第一粘接面的第一区和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
[0098]第一区和第二区交替设置,且不重叠。此外,第一区和第二区可以形成为彼此分开。在此情况中,如图8所示,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正比于液晶面板230与背光单元210之间的间隙。
[0099]当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减去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大于O时,液晶面板230与背光单元210之间的间隙随着靠近中间而逐渐增大。因此,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随着靠近粘接层220的中间而从al逐渐增大至a2。
[0100]例如,如图8所示,当液晶面板230具有凸形而背光单元210具有凹形时,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粘接层220中,第二分开距离a2可以比第一分开距离al大。此处,第一分开距离al表示形成在粘接层220的边缘处的第一区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区之间的距离;第二分开距离a2表示形成在粘接层220的中间的第一区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区之间的距离。
[0101]液晶面板230和背光单元210可具有与图8示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只要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减去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大于O。
[0102]例如,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粘接层220可以形成在平面形的液晶面板230与凹形的背光单元210之间。
[0103]图9是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IXD装置的截面图。
[0104]参看图9,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IXD装置200中,粘接层220包括形成有第一粘接面的第一区和形成有第二粘接面的第二区。
[0105]第一区和第二区交替设置,且不重叠。此外,第一区和第二区可以形成为彼此分开。在此情况中,如图9所示,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正比于液晶面板230与背光单元210之间的间隙。
[0106]当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减去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小于O时,液晶面板230与背光单元210之间的间隙随着远离中间而逐渐增大。因此,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可以随着远离粘接层220的中间而从a2逐渐增大至al。
[0107]例如,如图9所示,当液晶面板230具有凹形而背光单元210具有凸形时,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粘接层220中,第一分开距离al可以比第二分开距离a2大。此处,第一分开距离al表示形成在粘接层220的边缘处的第一区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区之间的距离;第二分开距离a2表示形成在粘接层220的中间的第一区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区之间的距离。
[0108]液晶面板230和背光单元210可具有与图9示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只要液晶面板230的挠曲量减去背光单元210的挠曲量小于O。
[0109]例如,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粘接层220可以形成在具有平面形的液晶面板230与具有凸形的背光单元210之间。
[0110]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这样的粘接层能够减小施加至液晶面板的应力,即粘接至背光单元的第一粘接面和粘接至液晶面板的第二粘接面在该粘接层中交替设置,这样就防止了漏光。
[0111]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意图涵盖在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各种改进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 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下并发光的背光单元;以及 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单元之间的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包括粘接至所述背光单元的第一粘接面和粘接至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和所述第二粘接面沿着所述背光单元的至少一条边缘交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层包括: 基膜; 形成在所述基膜下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粘接面;以及 形成在所述基膜上的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粘接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层包括: 第一区,所述第一粘接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区中;以及 第二区,所述第二粘接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区中,并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被设置为彼此分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正比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挠曲量与所述背光单元的挠曲量之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随着靠近所述粘接层的中间而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挠曲量减去所述背光单元的挠曲量大于O。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的分开距离随着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中间而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面板的挠曲量减去所述背光单元的挠曲量小于O。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以及右边缘中的至少之一上。
【文档编号】G02F1/13GK103513453SQ20121052621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尹桢淇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