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7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夜视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夜视监控技术的发展,红外补光灯的应用越来越广,现有的红外补光主要包括照明角度可变和照明角度固定这两种补光方式。照明角度固定的红外补光灯虽然成本较低,但照明角度固定,缺乏调整空间,应用于中低端夜视监控领域(譬如、枪机)时,难以灵活匹配摄像机视场角。并且采用照明角度固定的红外补光灯,为了匹配不同视场角的摄像机,需要多种不同照明角度的补光灯,这将会在生产、安装以及应用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而目前,照明角度可变的红外补光灯均为电动变焦,其结构和电子控制较复杂,导致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普及。·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以提供一种照明角度可连续手工调节的红外补光装置,用来完全匹配各类摄像机的视场角,并降低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包括红外光源、镜头和用于使红外光源和镜头相对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红外光源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红外光源为红外激光器或红外LED。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镜头包括单片或多片镜片。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槽套管,以及设置在螺旋槽套管外的推动套管;在所述螺旋槽套管内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固定座,所述镜头固定座通过至少一镜头锁紧螺母固定镜头;在所述螺旋槽套管外设置有一用于带动螺旋槽套管移动的导柱;在推动套管外还设置有一锁紧螺钉。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套管,以及设置在螺纹套管内并与螺纹套管螺接的镜头固定座;所述镜头固定在镜头固定座上;在所述螺纹套管外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镜头固定座的锁紧螺钉。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直槽套管和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固定座,所述直槽套管与镜头固定座套管连接;在直槽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用于调节直槽套管与镜头固定座的相对位置的锁紧螺钉。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由于采用了红外光源、镜头和调节机构;所述红外光源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通过手动调节调节机构使红外光源和镜头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使得红外光源光线的出射角度可手动连续调节,完全匹配了各类摄像机的视场角,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满足了夜视监控领域对红外补光灯不同照明角度的要求。

图I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为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图I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原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包括红外光源10、镜头110和调节机构20 ;所述红外光源10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所述红外光源10用于提供补光用的光线,包括红外激光器或红外LED。红外激光器及红外LED均能为摄像机提供红外补光所需的光线。所述镜头110用于改变红外光源10的光线的出射角度,即调节照明角度。所述镜头10 —般由单片或多片镜片组成。所述镜片为凸透镜。以单片镜片为镜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原理进行说明。假设光源即发光点的位置与镜片的焦点F相重合时,发光点发出的光束将被镜片准直出射,形成小角度照明,将镜片沿着光轴方向往光源方向连续移动,光束将由准直状态逐步扩散,照明角度持续扩大。这便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原理。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所述调节机构20用于使红外光源10和镜头110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20为螺旋槽式推拉结构。在本第一实施例中,锁紧螺钉为第一锁紧螺钉,镜头固定座为第一镜头固定座。所述调节机构20具体包括螺旋槽套管120,以及设置在螺旋槽套管120外的推动套管130。在所述螺旋槽套管120内设置有第一镜头固定座140,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座140用于固定镜头110。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座140通过至少一镜头锁紧螺母150固定镜头110。在所述螺旋槽套管120外还设置有一导柱160,所述导柱160用于带动螺旋槽套管120移动。所述调节机构20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170,设置在推动套管130外。所述第一锁紧螺钉170用于在调节完成后,固定螺旋槽套管120和推动套管130。[0027]在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中,手动旋动推动套管130,所述推动套管130带动导柱160移动,而导柱160与第一镜片固定座140连接带动镜头110移动,从而使得镜头110在螺旋槽套管120内做直线运动。由于光源10与镜头110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实现了红外补光的出射光线的照明角度的手动连续调节。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 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所述调节机构20为螺纹式推拉结构。在本第二实施例中,锁紧螺钉为第二锁紧螺钉,镜头固定座为第二镜头固定座。所述调节机构20具体包括螺纹套管210,以及设置在螺纹套管210内并与螺纹套管210螺接的第二镜头固定座220 ;所述第二镜头固定座220用于固定镜头110。所述调节机构20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230,所述第二锁紧螺钉230设置在螺纹套管210外,用于固定第二镜头固定座220,即在手动调节调节机构20后,将第二镜头固定座220与螺纹套管210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其滑动导致补光效果不良。在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手动扭动第二镜片固定座220,由于第二镜片固定座220与螺纹套管210螺接,使得镜头110在螺纹套管210内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了手动连续调节照明角度。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的调节机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所述调节机构20为直槽式推拉结构。在本第三实施例中,镜头固定座为第三镜头固定座,锁紧螺钉为第三锁紧螺钉。所述调节机构20具体包括直槽套管310和用于固定镜头110的第三镜头固定座320,所述直槽套管310与第三镜头固定座320套管连接;在直槽套管31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三锁紧螺钉330,所述第三锁紧螺钉330用于调节直槽套管310与第三镜头固定座320的相对位置,即在调节完成后,对直槽套管310和第三镜头固定座320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的第三实施例中,松开第三锁紧螺钉330,手动推动第三锁紧螺钉330,从而带动第三镜片固定座320在直槽套管310内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了手动连续调节照明角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由于采用了红外光源、镜头和调节机构;所述红外光源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通过手动调节调节机构使红外光源和镜头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使得红外光源光线的出射角度可手动连续调节,完全匹配了各类摄像机的视场角,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满足了夜视监控领域对红外补光灯不同照明角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光源、镜头和用于使红外光源和镜头相对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红外光源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为红外激光器或红外LED。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单片或多片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槽套管,以及设置在螺旋槽套管外的推动套管;在所述螺旋槽套管内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固定座,所述镜头固定座通过至少一镜头锁紧螺母固定镜头;在所述螺旋槽套管外设置有一用于带动螺旋槽套管移动的导柱;在推动套管外还设置有一锁紧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套管,以及设置在螺纹套管内并与螺纹套管螺接的镜头固定座;所述镜头固定在镜头固定座上;在所述螺纹套管外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镜头固定座的锁紧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直槽套管和用于固定镜头的镜头固定座,所述直槽套管与镜头固定座套管连接;在直槽套管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用于调节直槽套管与镜头固定座的相对位置的锁紧螺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其中,包括红外光源、用于改变红外光源光线的出射角度的镜头和用于使红外光源和镜头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红外光源位于镜头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调节机构上;通过手动调节调节机构使红外光源和镜头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使得红外光源光线的出射角度可手动连续调节,完全匹配了各类摄像机的视场角,满足了夜视监控领域对红外补光灯不同照明角度的要求,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G03B15/05GK202720431SQ2012204180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陆知纬, 费维刚 申请人:深圳市佶达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