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328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盒能可拆卸地安装至该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通过使用例如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成像处理诸如是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或磁记录处理。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或类似物)、传真机、这些机器的多功能机和类似物。通过成像设备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记录材料可以包括例如纸、OHT片、标签和类似物。所述盒是例如处理盒或显影盒,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用于成像处理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即,在所述状态中,所述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所述设备主组件是通过从成像设备的组成元件(部件)去除所述盒而获得的设备组成部分。通过将图像承载部件和作用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处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整体地组装到一盒(单元)中而制备处理盒,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有潜像,所述处理装置诸如是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所述盒能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主组件。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是电子照相处理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静电记录处理中的静电记录介电部件、磁记录处理中的磁记录磁性部件和类似物。用户自己就能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和从设备主组件拆卸所述处理盒。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设备主组件的维护。因此,所述处理盒包括通过将图像承载部件和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一体地组装到一盒(单元)中而制备的盒,所述盒能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一体地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和显影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为所谓的整体式处理盒。而且,一体地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和不同于显影装置的处理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为所谓的(功能)独立式处理盒。即,显影装置设置在不同于所述处理盒的显影单元中,并且用于通过与显影单元配对而形成图像的处理盒被称为所谓的独立式处理盒。而且,显影盒包括显影辊(显影剂运载部件)并且容纳用于通过显影辊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调色剂),并且所述显影盒能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主组件。用户自己也能将所述显影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和从设备主组件拆卸所述显影盒。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设备主组件的维护。在显影盒的情况下,图像承载部件安装在设备主组件或盒支撑部件中。或者,图像承载部件设置在所谓的独立式处理盒中。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盒不包括显影装置。因此,所述盒包括所谓的整体式处理盒或所谓的独立式处理盒。而且,所述盒包括所谓的独立式处理盒和显影盒成对使用的情况。而且,所述盒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固定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或盒支撑部件中并且显影盒使用成能作用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并且能可拆卸地安装的情况。而且,所述盒包括显影剂盒,在所述显影剂盒中显影剂(调色剂)待供给至处理盒、显影盒或类似物。为了方便,将作为示例说明诸如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打印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被均匀地充电,并且继而被选择性地曝光,以便形成潜像。然后,潜像借助显影剂显影,以被可视化为显影剂图像,并且继而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通过对转印的显影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显影剂图像被定影为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图像,以记录(形成)图像。这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需要显影剂供给或各种处理装置的维护。作为用于方便显影剂供给操作或维护的装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和类似物中的全部或部分一体地(共同)组装到一盒中。而且,采用其中盒能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的盒类型。根据该盒类型,可以由用户自己以更换盒的方式进行设备的维护,并且因此能显著地改善操作性。因此,所述盒类型已广泛地使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设有多个盒,并且所述盒沿基本水平方向布置。为了便于盒的安装和拆卸,已经提出了其中多个盒被一体地拉出的构造(日本专利特开(JP-A)2007-213012)。而且,在该构造中,设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是能插入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和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拉出的可移动部件,并且所述多个盒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然而,近些年来,对于成像设备小型化以便实现节省空间和成本降低的要求已增长。然而,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相对于竖向方向在片材进给和堆叠部分上方以及没有诸如进给辊或类似物的进给装置的一侧,具有如图19中虚线所示的区域。该空间是没有用于某种目的的无效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上述传统构造的进一步发展。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通过使用上述无效空间而实现其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多个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记录材料的容纳部分;用于从所述容纳部分的一端部侧进给记录材料的进给装置;和相对于竖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分上方的盒支撑部件,其中所述盒支撑部件能沿与进给装置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到拆装位置和成像位置,在所述拆装位置,多个盒能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成像位置,所述多个盒能在主组件内形成图像,并且其中,在所述成像位置,所述盒支撑部件的相对于竖向方向与所述容纳部分的另一个端部侧相对的一侧相对于竖向方向比所述盒支撑部件的与所述容纳部分的所述端部侧相对的一侧低。当考虑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盒的透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门关闭的状态。图2是原理剖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门关闭的状态。图3是外观透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门打开的状态。图4是原理剖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门打开的状态。图5是外观透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托盘被拉出的状态。图6是原理剖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成像设备的托盘被拉出的状态。图7是从盒的驱动侧看到的盒的外观透视图。图8是从盒的非驱动侧看到的盒的外观透视图。图9是实施例1中的托盘的透视图。图10是透视图,示出盒安装在实施例1中的托盘上的状态。图11是侧视图,示出盒安装在实施例1中的托盘上的状态。图12是透视图,示出在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被去除的状态下设备主组件的内部。图13(a)和13(b)是透视图,每个都示出用于使托盘在成像设备的侧板的外部处与门相关联地上下移动的机构的结构。图14(a)和14(b)是透视图,每个都示出用于使托盘与实施例1中的门相关联地上下移动的机构的细节。图15(a)和15(b)是剖视图,每个都示出用于使托盘与实施例1中的门相关联地上下移动的机构的细节。图16(a)和16(b)是侧视图,每个都示出用于使托盘与实施例1中的门相关联地上下移动的机构的细节。图17是透视图,示出实施例1中的托盘的(安全)止动爪及其相邻部分。图18是透视图,示出转动止动形状的另一个示例。图19是传统的成像设备的原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将参照图1、2、7和8说明成像设备100的总体结构。图1是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外观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成像设备100的剖视图。成像设备100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基于四色的全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基于从诸如个人电脑或图像读取器的外部主机设备(未示出)输入的电图像信号而在记录材料(片材)上进行成像。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组件100A,前侧(前表面侧)意味着设有设备开/关门31的一侧。后侧是与前侧相对的一侧。前后方向包括从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看到的朝向前方的向前方向和与向前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左侧和右侧意味着从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看到的左侧和右侧。左右方向包括从前侧看到的从右向左的向左方向和与向左方向相反的向右方向。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四(一至四)个处理盒P(PY、PM、PC和PK)从后侧到前侧并置(成排构造,串列式)。除了容纳在各盒中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之外,各盒P具有相同的构造。该实施例中的每个盒P都通过将作为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和作为作用在所述鼓1上的处理装置的充电器件2、显影器件3和清洁器件4一体地组装在盒框架5中而制备(图7和8)。所述充电器件2是接触式充电辊,并且在显影剂容器中容纳有显影剂(调色剂)。所述清洁器件是刮刀类型的。第一盒PY的显影器件3容纳黄色(Y)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显影剂)图像。第二盒PM的显影器件3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第三盒PC的显影器件3容纳青色(C)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的显影器件3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在盒P上方设有激光扫描单元11。该扫描单元11输出激光L,以使每个盒P的鼓表面经受通过设置在盒框架5的上表面处的曝光窗6(图7和8)的扫描曝光,所述激光L与从外部主机设备输入的用于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相对应地被调制。在盒P下方设有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2。带单元12包括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环形带,该环形带由介电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柔性,并且所述带单元12包括驱动辊14和张紧辊15,带13绕所述驱动辊和张紧辊延伸和张紧以运动和循环。驱动辊14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上。张紧辊15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上。每个盒P的鼓1在其下表面处接触带13的上带部分的上表面。在带13内侧,四个初次转印辊17设置成通过带13的上带部分与对应的盒P的鼓1相对。朝向驱动辊14,二次转印辊22接触至带13。而且,相对于竖向方向在带单元12下方,设有片材进给单元18,并且该片材进给单元包括片材进给托盘19、作为进给装置的拾取辊60、进给辊20和分离辊21,以及类似物。作为记录材料容纳部分的片材进给托盘19可以从前侧(前部装载)精细地插入设备主组件100A和从设备主组件100A取出。片材进给托盘19构造成能沿与拾取辊60、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辊21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运动。而且,相对于竖向方向,在带单元12与片材进给单元18之间设有作为分隔部件的撑条16。当其他部件接触带13的表面时,图像质量将受到不利影响,并且因此撑条16相对于竖向方向隔开带13和片材进给单元18。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中的上部处,设有定影器件23和片材排出辊对24。而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上表面构造为片材排出托盘25。定影器件23包括定影膜组件23a和加压辊23b。片材排出辊对24包括片材排出辊24a和24b。在其中所述盒在安装位置处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的状态下,每个盒P都保持在其中每个盒P都固定至下文所述的预定定位部分处的状态下。而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分连接至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分。而且,设备主组件100A的电能供给系统电气地连接至盒P的电触点。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第一至第四盒P中的每个的鼓1都被以预定的控制速度旋转地驱动。而且,带13也被旋转地驱动。扫描单元11也被驱动。与扫描单元11的驱动同步地,每个盒P中的充电辊2都在预定的控制定时将鼓1的表面充电成预定的极性和电势。扫描单元11用激光L扫描(曝光)每个鼓1的表面,所述激光与用于相关颜色的图像信号相对应地被调制。结果,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与用于相关颜色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件3将由此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通过上述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操作,在第一盒PY的鼓1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黄色成分相对应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在第二盒PM的鼓1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成分相对应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以便使其叠加在已经转印在带13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在第三盒PC的鼓1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青色成分相对应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以便使其叠加在已经转印在带13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在第四盒PK的鼓1上,形成与全色图像的黑色成分相对应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并且该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带13上,以便使其叠加在已经转印在带13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从而,通过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在带13上合成地形成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清洁器件4去除在每个盒P处的鼓1的表面上残留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同时,拾取辊60在预定的控制定时被旋转地驱动。作为堆叠在片材进给托盘19上的记录材料的片材Pa中的一张从片材进给托盘19的相对于片材Pa的进给方向的一(一个)端部侧被进给。片材Pa通过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辊21被一张接一张地分离和进给,从而被传送至传送辊对61(61a,61b)。继而,传送辊对61将片材Pa传送至二次转印辊22与带13之间的夹持部(二次转印夹持部),该夹持部是相对于片材Pa的进给方向设置在下游侧的转印部分。结果,在片材Pa通过夹持部的夹持传送期间,叠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同时(共同地)转印到片材Pa上。片材Pa从带13的表面分离,并且引入到定影器件23中,并且在定影器件23的定影夹持部中被加热和加压。结果,执行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颜色混合及其在片材Pa上的定影。然后,片材Pa运动出定影器件23,并且继而作为全色图像形成产品通过片材排出辊对24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5上。在该实施例中,留在带13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在例如第一处理盒PY的初次转印部分处静电地沉积在鼓1的表面上,并且由清洁器件4去除。(盒更换)将参照图1至11说明盒更换(替换)方法。随着将第一至第四盒P中的每个用于成像,容纳在显影器件3中的显影剂(调色剂)被消耗。因此,当显影剂消耗到成像质量无法让购买了盒P的用户满意的程度时,需要进行盒P的更换。因此,例如,成像设备设有用于检测留在各盒P中的调色剂的量的装置(未示出)。通过控制器将每个盒P中的调色剂的检测量与预设的阈值(值)相比较,以提供盒P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当盒P中的残余调色剂的检测量小于所述预设的阈值时,在显示部分上显示盒P的寿命的预警或警告。结果,成像设备提示用户准备用于更换的盒,或用新盒替换所述盒P,以便保持输出图像质量。在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盒P的更换(替换),即,在该方法中,盒P设置在托盘上以被拉出并且继而以前部触及的方式替换,以便提高可用性。在成像设备100的前侧,设有开口30(图2),所述盒P能穿过该开口以便使盒P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并且从设备主组件100A取出。而且,门(开/关部件)31能在关闭所述开口30的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开口30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门31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并且可以绕设置在门31的下部处的水平(横向)轴(铰接轴)3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转动。即,门31能绕铰接轴32转动,以便使其能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置于关闭状态,如图1和2所示。通过关闭门31,开口30关闭。而且,门31能绕铰接轴3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向前转动,以便使其能从设备主组件100A置于打开状态,如图3和4所示。结果,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表面处的开口30被较大地敞开。门31设有用于打开/关闭门31的手指放置部分31a。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开口30内,作为盒支撑部件的盒托盘35保持能沿箭头D1和D2方向滑动。托盘35的运动方向构造成使得托盘35与片材进给托盘19的情况类似,能沿与拾取辊60、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辊21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运动。而且,通过设置在托盘35上的定位形状部分35g和设备主组件100A的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图17)阻止(限制)托盘35的向后运动,并且通过托盘35的(安全)止动爪(运动阻止(限制)装置)35f(图17)阻止(限制)托盘35的向前运动。顺便提及,如图17所示,通过将定位形状部分35g和止动爪35f定位成彼此相邻,减小了这些部分之间的定位误差。而且,与其中与定位形状部分35g相对应的形状部分设置在托盘35的后端处的构造相比,通过容易保证尺寸准确度和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少量变形而提高了定位准确度。用于实现定位形状部分35g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的这种布置的构造将在下文中说明。继而,通过抓紧设置在暴露于开口35处的前侧托盘框架的一部分处的抓紧部分(运动阻止释放(消除)装置)35a,托盘的止动爪35f(图17)从主组件侧板40的孔40脱离,以便使托盘35沿向前方向(D1方向)滑动。继而,如图5和6所示,托盘35通过开口30被充分地拉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外侧的拆装位置。结果,由托盘35保持的全部四个(第一至第四)盒P都穿过开口30并且暴露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外侧,从而暴露所有盒P的上(顶)表面。当托盘35被拉出足够的预定距离时,通过未示出的止动部分阻止托盘35被进一步拉出。托盘35通过托盘保持轨道和门31保持在预定的拆装位置状态中。托盘35支撑每个盒P从而能可拆卸地向上运动(沿箭头C1方向)。而且,通过使每个盒P向下(沿箭头C2方向)运动而使托盘35支撑每个盒P。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待被替换的用过的盒P沿箭头C1方向升高并且从托盘35上方去除。继而,新的盒P从上方接合在托盘35中并且设置在托盘35上。在上文中,托盘35是设置成能沿着与每个盒P的鼓1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运动的可动部件。而且,托盘35能运动至拆装位置(图6)、成像位置(图2)和内部位置(图4)。在拆装位置(图6),每个盒P都能在设备主组件100A之外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主组件100A。在成像位置(图2),可以在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而且鼓1接触带13并且因而形成在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带13上。而且,在内部位置(图4),托盘35从成像位置向上运动,并且能在鼓1与带13间隔开的状态下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内部位置与拆装位置之间运动。图7和8是透视图,每个都示出盒的外观。图7是从驱动侧看到的透视图,而图8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透视图。盒是具有横向伸长盒状形状的组件,其中鼓1的轴向方向是左右方向,该左右方向是纵向方向。鼓1设置在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承部分51和52之间,所述支承部分51和52分别设置在盒框架5的右侧表面部分和左侧表面部分处。右侧支承部分51设有作为鼓驱动力输入部分的联接接合部分53。而且,在右侧表面部分处,设有联接接合部分54,作为用于驱动显影辊3a的显影辊驱动力输入部分。在上述盒中,设有联接接合部分53和54的一侧是驱动侧,并且在与驱动侧相对的一侧上的左侧表面部分是非驱动侧,所述盒在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侧中都设有转动止动器57和突起56。图9是托盘35的外观的透视图。托盘35包括矩形的大框架部分,大框架部分的内部通过三个隔板35b相对于其前后方向基本相等地分隔成四个区域,从而从后框架板35c侧到前框架板35b侧按顺序形成第一至第四长形的小框架部分35(1)至35(4)。小框架部分35(1)至35(4)中的每个都是待保持盒P的部分。在小框架部分35(1)至35(4)中的每个的左侧和右侧的每侧上,设有支承部分37和槽(狭槽)36。图10和11是示意图,每个都示出其中每个盒P都安装在图5所示的拉出状态下的托盘35中的状态。盒P的支承部分52接触支承部分37,以便使盒P被支撑。盒P的突起56进入槽36以停止盒P的转动。然而,在突起56与槽36之间有游隙,以便使盒P被保持成能与所述游隙相对应地转动。在图10和11中,示出非驱动侧,但同样在驱动侧中,类似地,盒P的支承部分51由支承部分37接收,并且突起56进入槽36以停止盒P的转动,但在突起56与槽36之间与非驱动侧类似地具有游隙。而且,相对于联接接合部分53和54没有阻碍部分,并且因此当托盘35插入主组件中并且定位在成像位置时,设备主组件100A的驱动机构可以直接触及联接接合部分53和54。如上所述,每个盒P都从上方插入到托盘35的对应的小框架部分中并且由托盘35支撑,并且能仅通过提升盒P而去除,以便可以容易地替换处理盒。图12是透视图,示出门31打开的状态,并且在托盘35被去除的状态下从开口35侧看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内部,其中侧板41在对应于盒P的四个位置处设有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而且,与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对准,设有用于定位托盘35的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类似地,在相对侧上的侧板也设有四个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未示出)。接下来,参照图13至16,将说明这样的构造,即,在该构造中,托盘35和盒P与门31的开关操作相关联地在成像位置与拆装位置之间运动。如图13所示,门31设有臂部件33,侧板41设有凸轮板44,并且可滑动的板43沿前后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凸轮板44上。通过门31的开关操作,通过臂部件33(图13(a)和13(b))使可滑动的板43沿前后方向运动。图14(a)和14(b)是透视图,每个都示出其中凸轮板44及其周边部分被取出的状态,并且从图中省略了门31和侧板41。在侧板(未示出)内侧,设有轨道45和定位板46。定位板46与侧板41类似地构成成像设备100的主组件壳体的一部分,并且设有定位部分46a。轨道45设有凸台45a和45b,并且通过孔(未示出)进入凸轮板44的凸轮形状部分44a,而且凸台45a插入到可滑动的板43的孔43a中。门31(未示出)的状态从图14(a)的打开状态变成图14(b)的关闭状态,以便使臂部件33被转动而使可滑动的板43向后运动,由此推动轨道45的凸台45a以使轨道45向后运动。通过轨道45的向后运动,凸台45a和45b由凸轮板44的凸轮形状部分44a引导而降低。图15(a)和15(b)是剖视图,每个都示出托盘35和盒P组合的状态,并且图15(a)和15(b)是侧视图,每个都示出托盘35和盒P组合的状态,其中图14(a)和15(a)每个都示出门31的打开状态,并且图14(b)和15(b)每个都示出关闭状态。托盘35在其左右端部处由轨道45支撑,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借助升高和降低轨道45而向上和向下运动,即,在所述状态下,托盘35的拉出方向在位置上由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以及托盘35上的定位形状部分35g和止动爪35f(图17)确定。从图15(a)和16(a)中的每个的状态,门31关闭,从而使托盘35和安装在托盘35上的盒P降低到图15(b)和16(b)中的每个的状态。因而,盒P的支承部分52与定位板46的定位部分46a接合。继而,转动止动器57与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接合,以停止盒P的转动,以便完成盒P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定位和盒P的转动的停止。此时,轨道45的下降量设置成使得即使在盒P的支承部分52与定位板46的定位部分46a接合以停止托盘35的下降之后也能降低托盘35。而且,在托盘35的支承部分37与盒P的支承部分52之间产生间隙,以便防止盒P的定位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如上所述,还在托盘35的槽36与盒P的突起56之间设有游隙。因此,仍在该侧,防止盒P的转动停止受到不良影响。而且,所述游隙的可引导量设置成使得在托盘35和盒P的下降期间转动止动器57能与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接合。为了将托盘35的位置从成像位置变成内部位置,门31被打开,以便能进行上述过程的逆过程。此时,在图15(a)和16(a)的部分A处所示的在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的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的周边处的空间相对于托盘35和盒P二者沿托盘35的拉出方向处于形状自由状态。因此,相对于拉出方向位于后侧的盒P可以被拉出,而不会受到与前侧盒P的转动止动形状部分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相对应的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的阻碍。顺便提及,关于非驱动侧做出了上述说明,但在驱动侧也采用了相同的构造。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和托盘定位形状部分47是圆柱形凸台并且是夹持至侧板40和41的金属轴。然而,如图18所示,部分42和47也可以是通过弯曲侧板40和41而形成的形状部分42a,由此减少部件数量以降低成本。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转动止动器设置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然而,如果处理盒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且能通过自身保持其属性,则转动止动器也可以设置在任意一侧上。即,如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即,其中转动止动器设置在两侧上,以降低作为待更换(替换)部件的处理盒的刚度,由此降低成本。而且,轨道45构造成使其仅在托盘35的下部处具有上述形状部分,而在托盘35或处理盒与侧板40和41中的每个之间不具有所述形状部分。借助该构造,可以使得成像设备的宽度较小,并且使转动止动形状部分42和转动止动器57所必须的尺寸最小。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盒P相对于前后方向设置在倾斜状态下。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将带13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然而,在其中记录材料在感光鼓1与带13之间穿过以将图像从感光鼓1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构造中,可以与该实施例中类似地实现处理盒的拆装机构。在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拆装操作通过托盘35沿盒P的布置方向的运动操作而执行,通过设置用于不仅在成像期间而且在盒的更换期间被关闭和向上打开的盖或类似物而避免用于所述操作所必需的高度增大。而且,虽然通过从前表面对设备主组件100A的操作提供了容易的处理盒更换装置,但在成像期间每个盒P的定位和转动停止可以通过成像设备主组件100A以高准确度进行,而不经由托盘35。(托盘的倾斜布置)而且,如图16所示,轨道45设有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倾角α。轨道45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从而在与开/关门31相邻的一侧相对于竖向方向位于上方,而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相对于竖向方向位于下方,处于倾斜状态。而且,由轨道45可动地支撑的托盘35在成像位置和内部位置处也处于倾斜状态,相对于水平方向成角α。即,如图2和4所示,托盘35在成像位置和内部位置中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即,托盘的在相对于竖向方向与片材进给托盘19的相对于进给方向的另一侧相对的一侧上的部分(在高度方面)比托盘35的在与片材进给托盘19的相对于竖向方向的一(一个)侧相对的一侧上的部分低。而且,当托盘35被拉出时,如图6所示,托盘35被移动从而沿轨道45倾斜地向下滑动。而且,托盘35在维持倾斜角α的状态下运动至拆装位置。因此,在拆装位置处,与水平状态的情况相比,相对于托盘35的拉出方向设置在上游侧的盒PY和PM处于容易拆装盒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轨道45与打开/关闭门31相关联地稍微向上平移,以便将鼓1与带13间隔开,但轨道45的倾角并不变化,以便不会产生大的无效空间。而且,如图1至6所示,作为分隔部件的撑条16沿与轨道45相同的方向倾斜。撑条16的倾角不需要等于导轨24的倾角α,但可以仅需要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撑条16上方的诸如带13和扫描单元11的部件相对于与角α相同的方向设置成倾斜状态。结果,也可以使设备主组件100A的壳体表面的上表面26倾斜。上表面26的倾斜方向也与轨道45、撑条16和类似物的倾斜方向相同。如上所述,在传统成像设备中,如图19所示,在片材进给盒202与撑条216之间有空间227。空间227未用于某种目的,而是构成无效空间。即,由片材进给辊203、分离辊204、传送辊205和类似物构成的片材进给部分需要在该构造中以任意方式设置在堆叠在片材进给盒202中的一叠片材的上方。而且,在片材进给部分上方需要设置由中间转印带211、二次转印带213和类似物构成的转印部分。由于关于片材进给部分和类似物的布置的构造约束,在用于支撑盒206的托盘221水平地设置的情况下,在片材进给盒202与中间转印带211之间必须设置空间227。为了减小空间227,将考虑在上下方向上减小片材进给部分的尺寸,但当片材进给部分的尺寸被过度减小时,片材Pa的传送路径的曲率变大,从而使得片材进给部分的尺寸减小可能会不利地影响片材Pa的进给性能。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于片材Pa进给方向,在另一端部侧,相对于竖向方向在片材进给托盘19上方的区域被有效地利用,并且托盘35、撑条16和类似物设置在倾斜状态中。图2中在成像设备100的右上部处的虚线示出传统成像设备的壳体的轮廓。当该轮廓与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轮廓相比较时,可理解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壳体与传统成像设备的壳体相比尺寸减小了与在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26上的右上部处的空间相对应的量。而且,在托盘35上,安装有四个盒P。当用户拉出托盘35时,通过盒P的自重施加使得托盘35沿着倾斜部分向下滑动的力。该力辅助拉出操作,从而减小当拉出托盘35时的操作力。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至6所示,撑条16的后侧端部16b布置在传送辊对61的外径上部上方。这与传统成像设备中类似。然而,撑条16的前侧端部16a相对于竖向方向布置在传送辊对61的外径下部下方。即,图2中穿过撑条16的前侧端部16a的水平线H经过传送辊对61的外径下部下方。因而,在片材进给托盘19的另一端部侧相对于竖向方向,上部区域被有效利用,并且撑条16布置在倾斜状态中,从而可以实现成像设备100的小型化。而且,即使当撑条16的前侧端部16a定位在传送辊对61的外径上部下方时,也能实现成像设备100的小型化的效果。该实施例如上所述,但不具体限制轨道45的倾角α的值。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处理盒说明了由托盘35支撑的盒P。然而,关于由托盘35支撑的盒P,用于支撑鼓1的鼓盒和用于支撑显影辊3的显影盒也可以由托盘35作为独立部件支撑。而且,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即,直接由托盘35支撑鼓1并且用于支撑显影辊3的显影盒直接安装至托盘35。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相对于竖向方向在用于容纳记录材料的容纳部分上方的空间,可以使成像设备小型化。虽然已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在覆盖落于改进目的或以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这种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