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292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膜,所述防眩膜的雾度和鲜明性的平衡优异,即使设置于高精细显示装置也能够提高防眩性,可以高度抑制眩光,并且还能够抑制字符模糊。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防眩层表面上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具有分支结构且总长度为100μm以上的细长状凸部。在上述防眩层的表面上每1mm2存在1个以上的上述细长状凸部。上述细长状凸部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可以为1~70μm左右。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70~100%的透射图像鲜明度、10~40%的雾度、70~100%的总光线透射率,所述透射图像鲜明度是利用使用了宽0.5mm的光学狭缝的映像性测量仪测定的。
【专利说明】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防止各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的眩光及外部光源映入的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防止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场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面上的外景映入,通常通过将微粒和粘合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涂布在基体材料上并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来防止正反射,从而显示防眩性。但是,对于像素尺寸微细的高精细显示装置而言,以现有的表面凹凸尺寸,会引起画面的眩光、字符模糊等图像质量降低。即,对于高精细显示装置的情况而言,现有的表面凹凸尺寸在数量级上接近高精细显示的像素尺寸,由表面凹凸引起的透镜效应会引发眩光。另外,由于无法对涂层内部及表面结构中的微粒的重心位置加以控制,因此透射散射光以直进透射光为中心呈高斯分布。因此,在现有的微粒尺寸下,直进透射光附近的散射增加,像素的轮廓变得模糊而产生字符模糊。而且,透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依赖于所添加的微粒尺寸,如微粒更小,则直进透射光的散射减少,眩光降低,如微粒更大,则直进透射光附近的散射增加,产生眩光。
[0003]为了解决这些课题,尝试了减小所添加微粒的尺寸、或使用粒径分布窄的微粒等,来控制表面的凹凸形状。但是,在这些方法中,为了防止眩光及字符模糊,需要控制微粒的重心位置。另外,由于表面的凹凸形状变小,因此难以兼顾充分的防眩性,而且在成本方面处于劣势。
[0004]在日本特开2001-215307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防眩层,其是使平均粒径为15 μ m以下的透明微粒包含在厚度为上述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的被膜中而成的防眩层,其中,在上述被膜中,上述透明微粒不均地存在于与空气接触的一侧并形成表面微细的凹凸结构。该文献中还公开了一种光学构件,其在偏振片或椭圆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具备上述防眩层。
[0005]但是,在该防眩层中,通过粒子尺寸来控制透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因此无法有效地防止显示面上的眩光及字符模糊。
[0006]在日本特开2011-1323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作为具有能够实现防眩性及高对比度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膜,公开了在透光性基体上层叠防眩层而成的防眩膜,其中,上述防眩层具有水平方向的网眼尺寸为10?150 μ m的共连续体结构,且上述防眩层至少具有第一相和第二相。在该文献中,制膜时使无机成分在防眩层中凝聚而形成共连续体结构。另外,该文献中的“共连续体结构”定义为与现有防眩层相比,表面凹凸形状的凸部分的倾斜小且平缓的结构。
[0007]但是,该文献的共连续体结构是利用伴随无机成分的凝集而产生的对流制造的,由于难以精密地控制对流,因此无法使网眼尺寸和网粗(宽度)具有均匀性。由此,会降低眩光的小尺寸凹凸和会成数量级地增强眩光的大尺寸凹凸共存,本质上无法同时实现眩光的降低和防眩性。而且,在网眼尺寸小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降低眩光,但无法发挥充分的防眩性。另一方面,在网眼尺寸大的情况下,表面凹凸尺寸在数量级上接近像素尺寸,因此无法降低眩光。
[0008]另一方面,还已知有利用不相容树脂成分的失稳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在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第437757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包含防眩层的防眩膜,所述防眩层表面具有凹凸结构,各向同性地透射并散射入射光,由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构成,且具有相分离结构。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由均匀溶解了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而成的溶液中蒸发掉溶剂从而制成片材的方法中,在于适当条件下使其失稳分解、然后使上述前体固化时,可以形成相间距离具有规则性的相分离结构及对应该相结构的表面凹凸结构;将具备具有这样规则性的相分离结构的防眩层安装于高精细显示装置(具体如具有150ppi的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有效消除显示面的眩光和字符模糊。特别是,在该文献中记载了:伴随相分离的进行形成共连续结构,相分离进一步进行时,形成液滴相结构;从形成表面凹凸结构、且提高表面硬度方面考虑,至少具有岛状域(domain)的液滴相结构是有利的,通过形成岛状域,可以在干燥后于防眩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而且,在该文献中记载了:作为用于诱发由失稳分解引起的相分离的干燥温度,可以从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例如:30?200°C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优选40?80°C,在实施例中,在60°C或80°C下干燥。
[0009]在日本特开2008-22519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防眩性膜,所述防眩性膜由下述固化物形成,所述固化物由重均分子量30000?1000000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重均分子量1000?100000且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及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形成,其中,在该防眩性膜表面上,在无规的方向上分散形成有平均宽度为0.1?30 μ m的绳状凸部,且上述绳状凸部的面积比例相对于总表面为50%以下。在该文献中还记载了:至少具有岛状域的液滴相结构是有利的,通过形成岛状域,干燥后可以在防眩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而且,在该文献中还记载了:为了诱发对流及相分离,优选在常温或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之后,于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例如:30?200°C、特别优选40?80°C左右的范围)进行干燥,在实施例中,在室温下放置10秒钟之后,在60°C或70°C、风速3m/分的防爆烘箱内进行干燥。
[0010]但是,就专利文献3及4的防眩膜而言,在分辨率高于150ppi的高精细显示装置(例如:具有200ppi以上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中,无法在保持防眩性的同时降低眩光。特别是,通常存在显示面与防眩层的距离越远越容易产生眩光的倾向,而就显示装置的保护或防护膜(购买之后由用户粘贴于显示面的膜)而言,由于隔着粘结层等,因此,其与显示面的距离较远,难以抑制眩光。而且,在高精细显示装置中,有机EL面板因像素的发光强度高,所以容易产生眩光,难以同时实现防眩性并抑制字符模糊,专利文献3及4的防眩膜不能实现上述特性的兼备。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530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23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0012] [0035]段)
[0015]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377578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58] [0059] [0071]
[0083]段、实施例)[0016]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2519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0068] [0069] [0074][0075]段、实施例)

【发明内容】

[001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度和鲜明性的平衡优异,即使设置于高精细显示装置(例如:具有200ppi以上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也能够提高防眩性、高度抑制眩光、并且还可以抑制字符模糊的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0019]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相对于有机EL面板(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高精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相远离地设置,也能够兼备防眩性和耐眩光性、且可以提高耐擦伤性的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0020]解决问题的方法
[0021]本发明人等首先对利用了不相容树脂成分的失稳分解的现有防眩膜无法在高精细显示装置中同时实现防眩性和耐眩光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如图1所示,现有的利用相分离形成的凹凸结构主要是液滴状结构较为周期性地排列而成的结构。相分离是因均匀地溶解在涂布液中而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的树脂混合物伴随溶剂蒸发而成为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从而引起失稳分解而产生的现象。其特征在于,由于体系整体同时达到热力学不稳定状态,涂膜面内发生均质的相分离,因此形成较为周期性的并且尺寸均匀的表面凹凸形状。但是,如果相对于与200ppi以上分辨率对应的像素尺寸,减小表面凹凸形状尺寸至能够抑制眩光的程度,则防眩性降低,外部光线映入显示面而导致画质受损。另一方面,如果为了提高防眩性而增加凸形状的倾斜角,则雾度上升,产生字符模糊。
[0022]一般认为,眩光是在凹凸结构的尺寸在数量级上接近像素尺寸的情况下由透镜效应而引发的。虽然只是推测,但一般将下述现象认定为眩光:在凹凸形状跨像素存在的情况下,各像素的透射光因凹凸形状的存在而被折射至不同方向,本来应作为RGB的混色到达评价者眼睛的颜色及亮度对应于凹凸结构的间距、倾斜而随机地改变并被评价者感觉到。在凹凸结构充分小于像素的情况下,即使跨像素的凹凸存在,其比例也少且折射也小,因此不易感到眩光。另一方面,在凹凸结构充分大于像素的情况下,如果凹凸形状的倾斜大,则透射光被较大地折射而产生透镜效应,但倾斜越小,透射光的折射也越少,越不易感到眩光。以极端情况为例更易判断,可以预测,如果倾斜角无限接近于零,则其基本成为平面而使得眩光消除。
[0023]基于此,本发明人等发现,现有防眩膜由于具有液滴相结构而容易产生眩光,因而,本发明人等关注于共连续相结构(共连续结构或共连续状相分离结构)。即,对于包含共连续相结构的相分离结构,需要通过像素尺寸进行调整,而通过将形成共连续相结构的凸部的宽度调整为充分小于像素的宽度,则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避免产生眩光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凸部的长度(连续长)方向上,理论上除端部以外不存在倾斜,因此也不易产生眩光。特别是,不仅是共连续相结构,液滴相结构在岛状域的长度较大的情况下,端部所占比例也会变小,因此更加不易产生眩光。另外,宽度方向的尺寸虽小,但共连续相结构及长度大的岛状域部在膜面方向上会大幅扩展,因此易于确保防眩性。而且,共连续相结构为倾斜部实质上很少的结构,因此产生光散射的因素少,相比于具有与宽度方向相同程度尺寸的液滴状的表面凹凸结构,雾度更低,因此不易产生字符模糊。
[0024]本发明人等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防眩层表面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致密地形成具有分支结构且总长度为100 μ m以上的细长状凸部,可以提供雾度和鲜明性的平衡优异,即使配置于高精细显示装置(例如:具有200ppi以上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也能够提高防眩性,能够高度抑制眩光,并且还能够抑制字符模糊,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5]即,本发明的防眩膜为包含表面具有细长状凸部的防眩层的防眩膜,是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细长状凸部具有分支结构且总长度为ΙΟΟμπι以上,并且,所述防眩层的每Imm2表面存在I个以上所述细长状凸部。所述细长状凸部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可以为I?70μπι。在所述防眩层的表面,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可以为前者/后者=100/0?50/50左右。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具有70?100%的透射图像鲜明度、10?40%的雾度、70?100%的总光线透射率,所述透射图像鲜明度是利用使用了宽0.5mm的光学狭缝的映像性测量仪测定的。所述多种树脂成分可以:包含多种聚合物和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所述多种聚合物选自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月旨、脂肪族有机酸纤维素酯及芳香族有机酸纤维素酯,所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组包括: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及至少具有两个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并且,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种成分通过自液相的失稳分解而发生相分离,并且,所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经过了固化。所述固化性树脂前体也可以包含依据JIS Z8803的粘度(25°C )为3000mPa.s以下的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为设置于具有200ppi分辨率的显示装置时,即使防眩层距显示面0.05mm以上的距离也能够抑制眩光的防眩膜。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EL显示装置。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进一步包含透明膜,且所述防眩层形成于该透明膜的一面上。在该防眩膜中,可以在透明膜的另一面形成粘结层。本发明的防眩膜也可以为设置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EL显示装置)最表面的保护或防护膜。
[0026]本发明中,还包含所述防眩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涂布包含多种树脂成分的溶液并利用伴随溶剂蒸发而发生的失稳分解形成相分离结构的干燥工序。在所述干燥工序中,可以在超过80 V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分别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0028]发明的效果
[0029]在本发明中,在防眩层的表面,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致密地形成有具有分支结构且总长度为ΙΟΟμπι以上的细长状凸部,因此,雾度和鲜明性的平衡优异,即使配置于高精细显示装置(例如:具有200ppi以上分辨率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也能够提高防眩性,能够高度抑制眩光,并且还能够抑制字符模糊。而且,即使相对于有机EL面板等高精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相远离地设置,也能够兼顾防眩性和耐眩光性,且能够提高耐擦伤性。因此,即使用作有机EL面板等高精细显示装置的保护膜,也可以兼备上述特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利用了不相容树脂成分的失稳分解的现有防眩膜(比较例2中得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表面的激光反射显微镜照片。
[0031]图2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表面的激光反射显微镜照片。
[0032]图3为实施例2中得到的防眩膜的防眩层表面的激光反射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防眩层]
[0034]本发明的防眩膜包含防眩层,该防眩层表面具有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细长状(或长条状)凸部,通过由细长状凸部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结构可以显示防眩性。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该细长状凸部具有分支结构且具有ΙΟΟμπι以上的总长度,同时在防眩层表面以密集状态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因此雾度和鲜明性的平衡优异,即使配置于高精细显示装置,也能够在不破坏防眩性的情况下高度地抑制眩光,并且还可以抑制字符模糊。
[0035](细长状凸部)
[0036]细长状凸部通过后述的方法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在防眩层的表面,细长状(绳状或线状)凸部形成为大致网眼状。因此,可以观察到在防眩层的表面以二维网状形成有网眼状结构(宛如网纹甜瓜的外皮的网眼状图案)、即不规则的多种环状(例如:连续环状、或部分欠缺的环状)。
[0037]具体地,就防眩层而言,只要在其表面的每Imm2存在I个以上具有分支结构且具有ΙΟΟμπι以上(优选200 μ m以上、进一步优选500 μ m以上)的总长度的细长状凸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细长状凸部也可以具有多个,但在防眩层整个面为共连续相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分支结构的上述细长状凸部的长度变得无限长,在任何区域进行测定,其存在数均为I。细长状凸部的所述“总长度”是指,将连续的细长状凸部上发生了分支的各枝的长度相加合而得到的全长。
[0038]细长状凸部的分支结构至少具有一个分支即可,但优选细长状凸部分支为网眼状,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共连续结构或共连续相分离结构)。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共连续相结构”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作为起源的液滴状凸结构在相分离过程中相连而形成的连续结构(或网眼状结构)。
[0039]需要说明的是,细长状凸部不需要全部为共连续相结构,也可以包含作为起源的液滴状凸结构(即,不具有分支的细长状凸部、及大致圆形凸部、椭圆形凸部等非细长状凸部)。在本发明中,通过具有这样的细长状凸部,与液滴相结构(或海岛结构)的岛状凸部相比,端部所占比例减少,可以抑制眩光及字符模糊。而且,伴随树脂成分的相分离所形成的共连续相结构为端部的倾斜也较小的结构,因此可以抑制眩光及字符模糊。
[0040]在上述防眩层的表面,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作为起源的液滴状凸部)的长度比可以选自例如:前者/后者=100/0?10/90左右的范围,例如为100/0?30/70(例如,99/1?30/70),优选为100/0?50/50 (例如,95/5?50/50),进一步优选为100/0?70/30(特别是100/0?90/10)左右,特别优选为大致100%(例如,整个面为共连续相结构)。优选上述细长状凸部在凸部中所占的比例较高,通常,相对于凸部全长(上述细长状凸部的长度与其它凸部的长度的总和)为50%以上(例如,50?90%)。如果长度比小,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的比例过少,则液滴相结构的比例变多,因此如提高防眩性,则容易产生眩光、字符模糊。
[0041]由细长状凸部所形成的共连续相结构通常由具有相同程度直径的网眼以不规则形状进行排列。共连续相结构的各网眼的平均直径(在共连续相结构的各网眼为椭圆形或长方形等各向异性形状的情况下,为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值)可以为例如I?70 μ m(例如,I?40 μ m),优选为2?50 μ m(例如,3?30 μ m),进一步优选为5?20 μ m(特别是10?20 μ m)左右。如网眼直径过大,则容易产生眩光、字符模糊,如过小,则容易导致防眩性降低。
[0042]各细长状凸部的形状(防眩层表面的二维形状)通常为部分或全部具有曲线部的绳状(线状或纤维状),细长状凸部的平均宽度为0.1?30 μ m,只要对应于显示装置的像素从上述范围中选择并调整为能够抑制眩光的较小宽度即可,例如为0.1?20 μ m,优选为0.1?15 μ m,进一步优选为0.1?10 μ m(特别是0.1?5 μ m)左右。如宽度过大,则容易产生眩光及字符模糊,如过小,则防眩性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液滴状凸部在相连时会使表面形状向着使表面张力最优化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液滴状凸部相连而形成的共连续相结构的细长状凸部的宽度不一定与作为起源的液滴状凸部的尺寸相同。
[0043]细长状凸部的平均高度为例如0.05?10 μ m,优选为0.07?5 μ m,进一步优选为0.09?3μπι(特别是0.1?2μπι)左右。细长状凸部的倾斜角为例如10°以下,优选为0.5?5°,进一步优选为I?3°左右。凸部的高度高、倾斜大时,容易产生眩光、字符模糊。
[0044]在防眩层表面,相对于整个表面的全部凸部的面积比例为例如10?99.9%(例如,30?99.8%),优选为50?99.5%(例如,80?99%),进一步优选为90?99%(特别是95?98%)左右。如果细长状凸部间的面积过小,则容易导致防眩性降低,如果过大,则容易产生眩光、字符模糊。
[00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细长状凸部的尺寸或形状(有无分支等)、面积可以基于在显微镜照片上观察到的二维形状进行测定或评价。另外,平均值为在任意10处以上测定的值的平均值。另外,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可以在Irnm2的区域内测定各长度而求得。特别是,对于本发明中的细长状凸部(或共连接结构)而言,由于会由液滴相结构相连而形成连续结构,因此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各细长状凸部的形状可以基于凸部顶点连接而成的山脊状(山棱线状)部分加以识别。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细长状凸部的长度设为上述山脊部分的长度进行测定,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直径可以基于上述山脊部分求得。具体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细长状凸部的倾斜角可利用基于JIS标准的表面粗糙度仪(例如,(株)东洋精密制造的“SURFC0M”)进行测定。
[0046](树脂成分)
[0047]防眩层包含能够发生相分离的多种树脂成分,该防眩层的相分离结构通过自液相发生失稳分解(湿式失稳分解)而形成。作为树脂成分,只要包含能够发生相分离的树脂成分即可,但从能够形成上述细长状凸部、并且还能够提高耐擦伤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包含聚合物成分及固化性树脂前体。
[0048](聚合物成分)
[0049]作为聚合物成分,通常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例示:苯乙烯类树月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有机酸乙烯酯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含卤素树脂、烯烃类树月旨(包含脂环族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聚砜等)、聚苯醚类树脂(2,6-二甲苯酚的聚合物等)、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纤维素醚类等)、有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橡胶或弹性体(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有机硅橡胶等)等。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0050]苯乙烯类树脂包括苯乙烯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等)、苯乙烯类单体与其它聚合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单体、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类单体、二烯类等]形成的共聚物等。作为苯乙烯类共聚物,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树脂)、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形成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优选的苯乙烯类树脂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形成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AS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等。
[0051]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共聚性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等。在(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中,例如,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C1,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N- 二烷基氨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三环癸烷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在共聚性单体中,可以例示:上述苯乙烯类单体、乙烯基酯类单体、马来酸酐、马来酸、富马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0052]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等。作为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m烷基酯、特别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成分(50~100重量%、优选70~100重量%左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
[0053]作为有机酸乙烯基酯类树脂,可以举出:乙烯基酯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单体与共聚性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或它们的衍生物。乙烯基酯类树脂的衍生物包括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缩醒树脂等。
[0054]作为乙烯基醚类树脂,可以举出: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乙烯基丙醚、乙烯基叔丁醚等乙烯基C1,烷基醚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基C1,烷基醚与共聚性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乙烯基烷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等)。
[0055]作为含卤素树脂,可以举出: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偏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0056]在烯烃类树脂中,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的均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共聚物。作为脂环族烯烃类树脂,可以例示:环状烯烃(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等)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立体且刚直的三环癸烷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等)、上述环状烯烃与共聚性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等)等。脂环族稀经类树脂例如可以以商品名“ART0N”的商品、商品名“ΖΕ0ΝΕΧ”的商品等的形式获得。
[0057]在聚碳酸酯类树脂包括以双酚类(双酚A等)为基体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等脂肪族聚碳酸酯等。
[0058]在聚酯类树脂中,可以例示:使用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的芳香族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对苯二甲酸C2_4亚烷基酯或聚萘二甲酸C2-4亚烷基酷等均聚酷、包含芳酸C2_4亚烷基酷单兀(对苯二甲酸C2_4亚烷基酷和/或蔡_.甲酸c2_4亚烷基酯单元)作为主要成分(例如,50重量%以上)的共聚酯等]。作为共聚酯,包括:聚芳酸c2_4亚烷基酯的结构单元中,c2_4亚烷基二醇的一部分被聚氧c2_4亚烷基二醇、C6,亚烷基二醇、脂环族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具有芳环的二醇(具有芴酮侧链的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双酚A、双酚A-环氧烷烃加成物等)等取代而成的共聚酯;芳香族`二羧酸的一部分被邻苯二甲酸、间苯二酸等非对称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等脂肪族C6_12 二羧酸等取代而成的共聚酯。聚酯类树脂还包括:聚芳酯类树脂、使用了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的脂肪族聚酯、ε -己内酯等内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优选的聚酯类树脂通常如非晶性共聚酯(例如,芳酸C2_4亚烷基酯类共聚酯等)等那样为非晶性。
[0059]作为聚酰胺类树脂,可以举出:尼龙46、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
11、尼龙12等脂肪族聚酰胺;由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酸、己二酸等)和二胺(例如六亚甲基二胺、间苯二甲胺)得到的聚酰胺等。聚酰胺类树脂可以为ε-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也可以不限于均聚酰胺而为共聚酰胺。
[0060]在纤维素衍生物中,作为纤维素酯类,例如,可以例示:脂肪族有机酸酯(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乙酸酯;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Cu有机酸酯等)、芳香族有机酸酯(纤维素苯二甲酸酯、纤维素苯甲酸酯等C7_12芳香族羧酸酯)、无机酸酯类(例如,磷酸纤维素、硫酸纤维素等),也可以为乙酸-硝酸纤维素酯等混合酸酯。在纤维素衍生物中,也包括: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例如,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等)、纤维素醚类(例如,氰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羟基c2_4烷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CV6烷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其盐、苄基纤维素、乙酰基烷基纤维素等)。
[0061]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含卤素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有机硅类树脂、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树脂,通常可使用为非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可以溶解多种聚合物及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形性或制膜性、透明性、耐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类树月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
坐、坐寸/ 寸O
[0062]作为聚合物成分,也可以使用具有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或可以与固化性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上述聚合物可以在主链上具有官能团,也可以在侧链上具有官能团。上述官能团可以通过共聚、共缩合等被导入主链,但通常被导入侧链。作为这样的官能团,可以举出:缩合性基团、反应性基团(例如,羟基、酸酐基、羧基、氨基或亚氨基、环氧基、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等)、聚合性基团(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稀丙基等C2_6链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等C2_6炔基、亚乙烯基等C2_6亚链烯基、或具有这些聚合性基团的基团((甲基)丙烯酰基等)等)等。在这些官能团中,优选聚合性基团。
[0063]作为将聚合性基团导入侧链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使具有反应性基团、缩合性基团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和具有与上述官能团反应的反应性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反应的方法。
[0064]作为具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 ,可以例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具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类树脂等)、具有氨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类树脂等)、具有环氧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具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等。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共聚、接枝聚合在苯乙烯类树月旨、烯烃类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中导入上述官能团而得到的树脂。
[0065]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对于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可以使用:具有环氧基、羟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对于具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可以举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或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对于具有氨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可以举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或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对于具有环氧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可以举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或氨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
[0066]在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中,作为具有环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例示:环氧环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环氧基环C5_8链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等。作为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CV4烷基酯、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C2_6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具有氨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酷等(甲基)丙稀酸氣基Cu烷基酷、稀丙基胺等C3_6链烯基胺、4_氣基苯乙稀、二氣基苯乙烯等氨基苯乙烯类等。作为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例示:(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异氰酸乙烯酯等。作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不饱羧酸或其酸酐等。
[0067]作为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含环氧基化合物的组合,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和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环氧基环链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组合。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部分羧基上导入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成的聚合物,例如:使(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部分羧基与3,4-环氧环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的环氧基反应从而在侧链导入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
[0068]相对于热塑性树脂lkg,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特别是聚合性基团)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的导入量为0.001?10摩尔,优选为0.0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0.02?3摩尔左右。
[0069]这些聚合物可以适当组合使用。即,聚合物也可以由多种聚合物构成。多种聚合物也可以通过液相失稳分解而进行相分离。另外,多种聚合物也可以互不相容。在组合多种聚合物的情况下,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组合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在加工温度附近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例如互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并适当组合使用。例如,在第一树脂为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的情况下,第二树脂可以为纤维素衍生物(例如,乙酸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类)、(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环族烯烃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上述聚芳酸C2_4亚烷基酯类共聚酯等)等。另外,例如在第一聚合物为纤维素衍生物(例如,乙酸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类)的情况下,第二聚合物可以为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上述聚芳酸C2_4亚烷基酯类共聚酯等)等。在多种树脂的组合中,可以至少使用纤维素酯类(例如,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C2_4烷基羧酸酯类)。
[007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失稳分解而生成的相分离结构通过活性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热等发生最终固化,从而形成固化树脂。由此,可以赋予防眩层以耐擦伤性,能够提高耐久性。
[0071]从固化后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多种聚合物中,至少一种聚合物,例如,互不相容的聚合物中的一种聚合物(在将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组合的情况下,特别是两种聚合物)为在侧链具有能够与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
[0072]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的比例(重量比)选自例如:前者/后者=1/99?99/1,优选5/95?95/5,进一步优选10/90?90/10左右的范围,通常为20/80?80/20左右,特别为30/70?70/30左右。
[007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用于形成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除上述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以外,也可以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或其它聚合物。
[0074]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选自例如-100°C?250°C、优选-50°C?230°C、进一步优选O?200°C左右(例如,50?180°C左右)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以上(例如,70?200°C左右),优选100°C以上(例如100?170°C左右)时较为有利。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选自例如1,000,000以下、优选1,000?500, 000左右的范围。
[0075](固化性树脂前体)[0076]作为固化性树脂前体,可以使用:具有通过热、活性能量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等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即可以通过热、活性能量线等进行固化或交联从而形成树脂(特别是固化或交联树脂)的各种固化性化合物。作为上述树脂前体,例如,可以例示:热固性化合物或树脂[具有环氧基、聚合性基团、异氰酸酯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硅烷醇基等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环氧类树脂、不饱和聚酯类树脂、氨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等]、可以通过活性光线(紫外线等)进行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等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等)等,光固化性化合物也可以为EB(电子束)固化性化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也将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或任选为低分子量的光固化性树脂等光固化性化合物简称为“光固化性树脂”。
[0077]光固化性化合物包括例如单体、低聚物(或树脂、特别是低分子量树脂),作为单体,例如,可以例示:单官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乙烯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等]、至少具有两个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3?6个左右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
[0078]作为低聚物或树脂,可以例示:双酚A-环氧烷烃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型环氧(甲基)丙烯酸酯、酚醛清漆型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脂肪族聚酯型(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聚酯型(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光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0079]优选的固化性树脂前体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单体、低聚物或任选为低分子量的树脂等)、EB固化性化合物。特别是,有利于实用的树脂前体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此外,为了提高耐擦伤性等耐性,优选光固化性化合物(光固化性树脂)为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优选2?15,进一步优选4?10左右)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优选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至少具有两个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
[0080]作为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分子量,考虑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为5000以下,优选为2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下左右。
[0081]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粘度(基于JIS Z8803的25°C下的粘度)可以选自100?IOOOOmPa *s(特别是500?8000mPa*s)左右的范围。从容易形成上述细长状凸部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固化性树脂前体至少包含具有3000mPa.s以下粘度的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粘度(基于Jis Z8803的25°C下的粘度)为例如100~3000mPa *s,优选为300~2800mPa.s,进一步优选为500~2500mPa.s (特别是1000~2300mPa.s)左右。如果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粘度过高,则难以形成上述细长状凸部。通过包含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而容易形成上述细长状凸部的机理尚不明确,但可以推定这是由于: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使干燥工序中涂布液的熔融流动性、特别是发生相分离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自由度提高,由此促进失稳分解,从而促进液滴相结构向共连续相结构的转变。
[0082]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比例相对于全部树脂成分,可以选自I~50重量%左右的范围,例如,为3~40重量%,优选为5~3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30重量%(特别是15~25重量%)左右。如果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比例过多,则伴随失稳分解的相分离而发生的初期凹凸形成受到抑制,凸部因熔融而相连的机会减少,所以难以形成细长状凸部;如果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比例过少,则由于涂布液的熔融流动性下降,因而难以形成细长状凸部。
[0083]固化性树脂前体也可以根据其种类而包含固化剂。例如,对于热固性树脂而言,可以包含胺类、多元羧酸类等的固化剂,对于光固化性树脂而言,可以包含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例示:惯用的成分,例如:苯乙酮类或苯丙酮类、苯偶酰类、苯甲酰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酰基膦氧化物(7^ 7〗 > 才F )类等。光固化剂等固化剂的含量相对于固化性树脂前体100重量份为0.1~20重量份,优选为0.5~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I~8重量份(特别是I~5重量份)左右,也可以为3~8重量份左右。
[0084]进一步,固化性树脂前体也可以包含固化促进剂。例如,对于光固化性树脂而言,可以包含光固化促进剂,例如:叔胺类(二烷基氨基苯甲酸酯等)、膦类光聚合促进剂等。
[0085]在至少一种聚合物及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中,可以以在加工温度附近彼此发生相分离的组合使用至少两种成分。作为发生相分离的组合,例如,可以举出:(a)多种聚合物之间互不相容并发生相分离的组合、(b)聚合物和固化性树脂前体不相容并发生相分离的组合、(C)多种固化性树脂前体之间互不相容并发生相分离的组合等。在这些组合中,通常优选(a)多种聚合物之间的组合、(b)聚合物和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组合,特别优选(a)多种聚合物之间的组合。在发生相分离的两者的相容性高的情况下,在用以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两者不能有效地发生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下降。
[0086]需要说明的是,热塑性树脂和固化性树脂前体(或固化树脂)通常互不相容。在聚合物和固化性树脂前体不相容并发生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聚合物,也可以使用多种聚合物。在使用多种聚合物的情况下,至少一种聚合物相对于树脂前体(或固化树脂)不相容即可,其它聚合物可以与上述树脂前体相容。
[0087]另外,也可以使互不相容的两种热塑性树脂和固化性化合物(特别是具有多种固化性官能团的单体或低聚物)组合。而且,从固化后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中的一种聚合物(特别是两种聚合物)可以为具有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参与上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固化的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 [0088]在由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构成聚合物而发生相分离的情况下,可以以在加工温度附近彼此相容的组合使用固化性树脂前体和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即,例如,在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由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固化性树脂前体与第一树脂或第二树脂中的至少一者相容即可,也可以优选与两种聚合物成分相容。在与两种聚合物成分相容的情况下,相分离为至少二相,所述至少二相为以第一树脂及固化性树脂前体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和以第二树脂及固化性树脂前体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0089]在所选择的多种聚合物的相容性高的情况下,在用以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聚合物之间不能有效地发生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降低。多种聚合物的相分离性可以如下地判定:使用相对于两种成分均为良溶剂的溶剂制备均一溶液,在使溶剂缓慢蒸发的过程中,通过目测确认残存固体成分是否产生白浊,由此可以简便地判定。
[0090]此外,通常,聚合物和树脂前体固化而生成的固化或交联树脂之间的折射率互不相同。另外,多种聚合物(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折射率也互不相同。聚合物与固化或交联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多种聚合物(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可以为例如0.001?0.2,优选为0.05?0.15左右。
[0091]聚合物和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比例(重量比)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选自前者/后者=5/95?95/5左右的范围,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95?60/40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0/90?50/50,特别优选为10/90?40/60左右。
[0092][防眩膜]
[0093]本发明的防眩膜至少由防眩层构成,防眩层的厚度例如可以单独由防眩层形成,但通常进一步包含透明膜,可以在该透明膜的一面上形成有防眩层。
[0094]防眩层中,也可以在不损害防眩层光学特性的范围内包含惯用的添加剂,例如:有机或无机粒子、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填充剂、交联剂、偶联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整剂、增粘剂、流平剂、消泡剂
坐寸ο
[0095]防眩层的厚度可以为例如0.3?20 μ m,优选为I?15 μ m(例如,I?10 μ m)左右,通常为2?10μπι(特别是3?7μπι)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在防眩膜由防眩层单独构成的情况下,防眩层的厚度可以选自例如I?ΙΟΟμπι、优选3?50 μ m左右的范围。
[0096](透明膜)
[0097]作为透明膜(透明支撑体或基体材料片),可以例示:玻璃、陶瓷、以及树脂片。作为构成透明膜的树脂,可以使用与上述防眩层相同的树脂。作为优选的透明膜,可以举出:透明性聚合物膜,例如:由纤维素衍生物[三乙酸纤维素(TAC)、二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乙酸酯等]、聚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芳酯类树脂等]、聚砜类树脂[聚砜、聚醚砜(PES)等]、聚醚酮类树脂[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等]、聚碳酸酯类树脂(PC)、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环状聚烯烃类树脂[ART0N、ZE0NEX等]、含卤素树脂(聚偏氯乙烯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类树月旨(聚苯乙烯等)、乙酸乙烯酯或乙烯醇类树脂(聚乙烯醇等)等形成的膜。
[0098]透明膜可以经过单轴或双轴拉伸,但优选为光学各向同性。优选的透明膜为低双折射率的支撑膜。作为光学各向同性的透明膜,可以例示:未拉伸膜,例如,可以例示:由聚酯(PET、PBT等)、纤维素酯类、特别是纤维素乙酸酯类(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乙酸酯、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乙酸酯C3_4有机酸酯)等所形成的膜。
[0099]二维结构的透明膜的厚度可以选自例如5?2000 μ m、优选15?1000 μ m、进一步优选20?500 μ m左右的范围。
[0100](其它光学层)
[0101]本发明的防眩膜不仅防眩性高,而且光散射性也很高。特别是,可以在各向同性地透射并散射透射光的同时增加特定角度范围内的散射强度。而且,透射图像的鲜明性也很高。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膜也可以与其它光学层(例如,偏振片、相位差板、导光板、防反射板、低折射率层等配设于光路内的各种光学元件)组合来形成光学构件。即,可以在光学元件的至少一光路面上设置或层叠上述防眩膜。例如,可以在上述相位差板的至少一面上层叠防眩膜,也可以在导光板的出射面上设置或层叠防眩膜。
[0102]特别是,防眩层被赋予了耐擦伤性的防眩膜可作为保护膜发挥功能。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膜适宜代替偏振片的两片保护膜中的至少一片保护膜而用作使用防眩膜的层叠体(光学构件),即,在偏振片的至少一面上层叠防眩膜而成的层叠体(光学构件)。在作为偏振片的两面的保护膜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显示面的眩光、同时可以赋予光学元件(偏振片等)以高耐擦伤性。
[010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光学层可以代替上述透明膜使用,也可以在透明膜以外进一步层叠光学层。
[0104](粘结层)
[0105]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在上述透明膜的另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粘结层。在防眩层的透明膜的另一面形成有粘结层的防眩膜还可以用作包括智能手机、平板PC等在内的各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的保护膜。
[0106]粘结层由惯用的透明粘结剂形成。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例示:橡胶类粘结剂、丙烯酸类粘结剂、烯烃类粘结剂(改性烯烃类粘结剂等)、有机硅类粘结剂等。
[0107]作为橡胶类粘结剂,可列举例如:橡胶成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和增粘剂(萜烯树脂、松香类树脂、石油树脂、改性烯烃类树脂等)的组合等。
[0108]作为丙烯酸类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由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C2,烷基酯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类共聚物构成的粘结剂。作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聚合性腈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等)、乙烯基酯类(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芳香族乙烯基类(例如,苯乙烯等)
坐寸ο
[0109]作为烯烃类粘结剂,例如,可以举出:乙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_(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乙烯_(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_(甲基)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部分皂化物等。
[0110]作为有机硅类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将有机硅橡胶成分[由单官能的R3Si01/2 (式中,R表不甲基等烧基、苯基等芳基等;下同)和四官能的SiO2形成的MQ树脂等]及有机硅树脂成分(单独的二官能的R2SiO、或者二官能的R2SiO与单官能的R3SiOv2组合而成的油状或胶(gum)状成分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粘结剂等。上述有机硅橡胶成分也可以经过了交联。
[0111]在这些粘结剂中,从光学特性及返修性等方面考虑,优选有机硅类粘结剂。
[0112]粘结层的厚度为例如I?150μπι,优选为10?ΙΟΟμπι,进一步优选为20?70 μ m(特别是25?50μπι)左右。
[0113]粘结层可以形成于另一面的整个面,也可以形成于另一面的一部分(例如,周缘部)。进一步,在形成于周缘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用于粘合的操作性,也可以在防眩膜的周缘部形成框状部件(例如,在周缘部层叠塑料片),并在框状部件上形成粘结层。
[0114](防眩膜的特性)
[0115]本发明的防眩膜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有大量对应于相分离结构的微细的凹凸结构。因此,可以抑制因表面反射引起的外景映入,能够提高防眩性。另外,就防眩性的评价而言,可以通过目测对荧光灯的映入进行评价,以及根据JIS Κ7105使用光泽计进行评价。本发明的防眩膜(防眩层)的60°光泽可以为30以上,例如,可以为30?80,优选为40?70,进一步优选为50?60 (特别是52?55)左右。如光泽过小,则容易产生眩光或字符模糊。
[0116]另外,眩光及字符|旲糊的评价可以使用分辨率200ppi左右的闻精细液晶显不装置进行评价,更简单地,可以使用300ppi左右的高精细智能手机通过目测进行评价。本发明的防眩膜在配置于具有200ppi分辨率的显示装置时,即使防眩层距显示面离开0.05mm以上(特别是0.1?0.4mm左右)也可以抑制眩光。
[0117]此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膜而言,作为以最佳水平实现防眩性的确保、眩光的减少及字符模糊的避免这样的特性的光学特性,优选透射图像鲜明度、雾度及总光线透射率调整于特定范围。
[0118]在使用宽0.5mm的光学狭缝的情况下,防眩膜的透射图像鲜明度可以选自70?100%左右的范围,优选为75?100%(例如,75?95%),进一步优选为80?100%(特别是80?90%)左右。如果透射图像鲜明度过小,则透射光的模糊变多,用于高精细显示装置时,像素的轮廓模糊,因此容易产生字符模糊。
[0119]所述透射图像鲜明度是对透过了膜的光的模糊及变形(歪?)进行定量化的尺度。透射图像鲜明度是在通过光学狭缝后进行测定、并由光学狭缝的明暗部的光量而计算出的值,所述光学狭缝用来移动来自膜的透射光。即,在膜使透射光变得模糊的情况下,在光学狭缝上成像的狭缝的图像会变得粗大,因此透射部的光量为100%以下,另一方面,在未透射部,产生漏光,因此为0%以上。透射图像鲜明度的值C通过下式定义,其中,M为光学狭缝透明部的透射光最大值,m为不透明部的透射光最小值m。
[0120]C (%) = [ (M-m) / (M+m) ] X 100
[0121]S卩,C的值越接近100%,则由防眩膜引起的图像模糊越小[参考文献:须贺、三田村,涂装技术,1985年7月号]。
[0122]作为测定上述透射图像鲜明度的测定装置,可以使用Suga TestInstruments (株)制造的映像性测量仪ICM-1DP。作为光学狭缝,可以使用宽度0.125?2mm的光学狭缝。
[0123]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雾度为例如10?40%,优选为12?35%,进一步优选为15?30%(特别是20?30%)左右。如雾度过高,则容易产生眩光及字符模糊,如雾度过小,则防眩性降低。
[0124]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总光线透射率为例如70?100%,优选为80?100%,进一步优选为85?100% (例如,85?95%),特别优选为90?100% (例如,90?99%)左右。
[0125]雾度及总光线透射率可以依据JIS K7105,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造的NDH-5000W雾度仪进行测定。
[0126]本发明的防眩性膜(防眩层)的铅笔硬度(750g负载)依据JIS K5400,可以为例如H以上(特别是2H以上),也可以为例如H?4H,优选为2H?3H左右。
[0127](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0128]本发明的防眩膜是通过包含干燥工序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所述干燥工序将含有多种树脂成分的溶液涂布在支撑体(特别是透明膜)上,利用伴随溶剂蒸发而发生的失稳分解形成相分离结构。在包含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防眩膜进一步经过对上述固化性树脂前体进行固化的固化工序而得到。
[0129]详细而言,在干燥工序中,使用由多种树脂成分(特别是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和溶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特别是均匀溶液等液态组合物或混合液),在从该树脂组合物的液相(或均匀溶液或其涂层)中通过干燥等蒸发或除去溶剂的过程中,伴随浓度的浓缩,由失稳分解而引发相分离,相间距离(间距或网眼直径)可形成较规则的相分离结构。共连续相结构可以通过设定可提高溶剂蒸发后树脂组合物的熔融流动性的干燥条件或配方来制作。
[0130]更具体而言,上述湿式失稳分解通常可以通过将包含至少一种聚合物、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及溶剂的混合液或树脂组合物(均一溶液)涂布在支撑体上,并使溶剂从涂层蒸发而进行。在使用剥离性支撑体作为上述支撑体的情况下,通过从支撑体上剥离防眩层,可以得到由防眩层单独构成的防眩膜,通过使用非剥离性支撑体(优选透明支撑体)作为支撑体,可以得到由支撑体和防眩层构成的层叠结构的防眩膜。此外,通过提高溶剂的蒸发温度、或使用低粘性成分作为树脂的一部分,可以制作相分离结构相连而成的共连续相结构。对于凹凸结构成为共连续相结构的理由,通常被推测是由于在溶剂蒸发之后树脂成分也不会失去流动性,凹凸结构因热而熔融且它们相连。
[0131]在本发明中,发生失稳分解时,伴随相分离的进行而形成共连续相结构,相分离进一步进行而粗大化时,连续相因自身表面张力的存在而非连续化,会成为液滴相结构(球状、正球状、圆盘状或椭圆体状等独立相的海岛结构)。因此,根据相分离的程度,也可以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和液滴相结构的中间结构(由上述共连续相向液滴相转变过程中的相结构)。在本发明中,防眩层的相分离结构在干燥的初期过程中可以为海岛结构(液滴相结构、或一相独立或孤立的相结构)、共连续相结构(或网眼结构),也可以为共连续相结构和液滴相结构混合存在的中间结构。通过这些相分离结构,可以在溶剂干燥之后在防眩层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另外,在干燥过程中,通过使干燥温度高达在溶剂干燥之后树脂组合物也能够确保流动性的程度、和/或包含低粘度成分作为树脂成分,可使表面的微细凹凸熔融而相连,即使原本是共连续的结构也可以异变为连续性进一步增加的凹凸结构。
[0132]湿式失稳分解中,溶剂可以根据上述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种类及溶解性进行选择,只要是至少能够均匀地溶解固体成分(多种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引发齐U、其它添加剂)的溶剂即可。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以例示: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喁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另外,溶剂也可以为混合溶剂。
[0133]作为上述树脂组合物(混合液)的优选的形态,可以使用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可以溶解上述热塑性树脂及光固化性化合物的溶剂的组合物,作为其它优选的形态,也可以使用包含上述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的组合物。
[0134]混合液中溶质(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引发剂、其它添加剂)的浓度可以在产生相分离的范围及不损害流延性及涂布性等的范围内选择,例如,为I?80重量%,优选为5?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5?40重量%(特别是20?40重量%)。
[0135]作为流延或涂布方法,可以举出惯用方法,例如:喷涂、辊涂、气刀涂布、刮涂、棒涂、逆棍涂布、绕线棒涂布、逗点式涂布(comma coater)、浸溃-挤压棍涂、模涂、凹版涂布、微凹版涂布、丝网涂布法、浸溃法、喷雾法、旋涂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常用绕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
[0136]在流延或涂布上述混合液之后,通过使溶剂蒸发,可以诱发失稳分解引起的相分离。就溶剂蒸发而言,从容易在防眩层表面形成细长状凸部方面考虑,优选加热干燥。干燥温度可以选自例如30?200°C (例如,40?150°C )左右的范围,从容易形成共连续相结构方面考虑,可以通过在超过80°C的温度下使其干燥而进行溶剂的蒸发,例如82?120°C、优选85?110°C,进一步优选88?105°C (特别是90?100°C )左右的温度。干燥时间为例如I?60分钟,优选为1.2?5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5?30分钟(特别是1.8?10分钟)左右。如干燥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赋予树脂成分的热量变得不充分,树脂成分的熔融流动性降低,难以形成细长状凸部。另一方面,如干燥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暂时形成的细长状凸部因进一步流动而导致高度降低,但结构得以保持。因此,作为改变高度来调整防眩性及滑动性的方法,可以利用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
[0137]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这样的较高温度下干燥适当时间,可以赋予足以使树脂成分熔融流动的热量。因此,通过伴随溶剂蒸发而发生的失稳分解,可以容易地形成上述细长状凸部及共连续相结构,并且能够为相分离结构的域间的平均距离赋予规则性或周期性。
[0138]在固化工序中,对于通过失稳分解而形成的相分离结构,可以通过使前体固化而立即固定化。根据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种类,可以通过加热、光照等、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前体的固化。就加热温度而言,只要具有上述相分离结构,则可以从适当范围选择,例如,50?150°C左右,也可以从与上述相分离工序相同的温度范围选择。
[0139]光照可以根据光固化成分等的种类而进行选择,通常可以利用紫外线、电子束等。常用的曝光源通常为紫外线照射装置。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光照。
[0140]作为光源,例如,对于紫外线的情况,可以使用Deep UV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激光光源(氦-镉激光,准分子激光等光源)等。照射光量(照射能量)根据涂膜厚度而不同,例如,可以为50?lOOOOmJ/cm2、优选为70?7000mJ/cm2、进一步优选为100?5000mJ/cm2左右。[0141]进一步形成粘结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惯用方法、例如上述流延或涂布方法涂布于透明膜的另一面。
[0142][显示装置]
[0143]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硬涂性且防眩性高。另外,可以在各向同性地透射并散射透射光的同时,提高特定角度范围内的光散射强度。而且,透射图像的鲜明性优异,显示面上的字符模糊少。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LCD)装置、有机EL显示(OLE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特别是,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用作即使在200ppi以上(特别是300ppi以上)的高精细显示装置中也不会因眩光及字符模糊而破坏画质的部件。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优选用于这些显示装置中多用作高精细显示装置的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可以作为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包含可以作为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有机EL装置)。
[0144]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利用外部光线对具备液晶单元的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为具备用于对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背光单元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经由显示单元导入来自外部的入射光,通过反射部件反射透射显示单元的透射光从而照明显示单元。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在上述反射部件的前方的光路内设置上述防眩膜、光学构件(特别是偏振片和防眩膜的层叠体)。例如,可以在反射部件和显示单元之间、显示单元的前面等设置或层叠本发明的防眩膜。
[0145]在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单元也可以具备用于由一侧部入射来自光源(冷阴极管等管状光源、发光二极管等点状光源等)的光并由前面的出射面出射的导光板(例如,剖面为楔形状的导光板)。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导光板的前面侧设置棱镜片。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导光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至出射面侧的反射部件。在这样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可以在光源前方的光路内设置上述防眩膜、光学构件。例如,可以在导光板和显示单元之间、显示单元的前面等设置或层叠上述防眩膜、光学构件。
[0146]本发明的防眩膜对有机EL显示装置特别有效。有机EL由发光层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利用通过注入到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所产生的激子(exciton)而发光。用于发光层的发光材料可以为高分子材料,也可以为低分子材料。另外,有机EL在各像素上形成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通常在阴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阳极/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等基板上形成。
[0147]另外,有机EL具有异质结,电子和空穴分别被封入其它层。上述异质结也可以为双异质结。
[0148]作为电极,通常使用ITO等金属氧化物作为阳极,使用Al、Mg、Ag、Li合金等金属作为阴极。作为各层材料,通常使用二胺、蒽、金属络合物等有机物等。详细而言,空穴传输层可以由螺.二唑/三唑等形成。空穴阻挡层可以由菲衍生物等形成。掺杂材料可以为
DCM2[4-( 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香豆素6、茈等。电极间各层的厚度为数rim至数百nm,整体具有I μ m以下左右的厚度即可。
[0149]作为驱动方式,可以采用:将TFT(薄膜晶体管)等有源元件配置于各像素进行驱动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或通过向正交的带形电极定时地流通电流以依次驱动其交点的各像素的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中的任意一种驱动方式。
[0150]作为本发明的防眩膜可用于有机EL的理由,可以推定这是因为有机EL的像素发光强度高且像素自身发光,不会通过如液晶之类的彩色滤光器。即,可以推定:由于有机EL的光没有指向性,容易眩光,因此在采用现有的防眩膜抑制有机EL的眩光时,防眩性降低。
[0151]另外,对于像素排列为Pentile排列(由GR或GB两种颜色构成一个像素并交替铺填而成的排列)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特别是有机EL显示装置),本发明的防眩膜也可以抑制眩光,故可以优选利用。
[0152]而且,就本发明的防眩膜而言,即使其防眩层远离显示面,也可以抑制眩光,因此也可以优选用作用于防止显示装置受损的面向售后的保护或防护膜(特别是有机EL显示装置的保护膜)。特别是,由于本发明的防眩膜即使在其防眩层与显示面隔开间隔地设置时也可以抑制眩光,因此特别适用于以距显示面的距离(显示面和防眩层的距离)为0.05_以上(特别是0.1?0.4左右)的方式所使用的保护膜(由于设置于最表面且间隔粘结层,因而距显示面的距离较大的膜)特别有用。
[0153]实施例
[0154]下面,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以下面的项目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膜进行评价。
[0155][细长状凸部的尺寸及面积]
[0156]基于膜表面的反射型激光显微镜照片,观察每Imm2中细长状凸部的存在与否,同时,对于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求出任意10个部位的平均值。另外,在Imm2的区域中,测定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
[0157]使用非接触表面/层剖面形状测量系统[(株)Ryoka Systems制“VertScan”测定凸部面积。在该系统中,可以利用光干涉对表面形状进行三维测量,从而以图像处理方式求得凸部面积。
[0158][粘度]
[0159]使用B型粘度计(东京计器(株)制“BL型”),依据JIS Z8803,测定了 25°C下的粘度。
[0160][雾度及总光线透射率]
[0161]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株)制、商品名“NDH-5000W”),依据JIS K7136进行了测定。
[0162][透射图像(映像)鲜明度]
[0163]使用映像测量仪(Suga Test Instruments (株)制、商品名“ICM-1T”),基于JISK7105,以使膜的制膜方向与光学狭缝的狭缝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膜并进行了光学膜的映像鲜明度测定。在映像测量仪的光学狭缝中,测定了宽0.5mm的光学狭缝下的映像鲜明度。
[0164][60° 光泽]
[0165]依据JIS K7105,使用光泽计(堀场制作所(株)制“1G-320”)进行了评价。
[0166][铅笔硬度]
[0167]依据JIS K5400,以750g的负载测定了铅笔硬度。
[0168][防眩性][0169]就防眩性的判定而言,将无遮光格栅(louver)的裸荧光灯照射在防眩膜上,根据下面的标准通过目测评价其正反射光的刺眼程度。
[0170]◎:未感到刺眼
[0171]O:微感到刺眼
[0172]X:感到刺眼。
[0173][眩光]
[0174]就显示面上的眩光判定而言,在具有分辨率为315ppi的有机EL显示器的智能手机(三星电子(株)制“GALAXY NEXUS”)上设置得到的防眩膜,根据下面的标准通过目测进行了评价。
[0175]◎:未感到眩光
[0176]O:微感到眩光
[0177]X:感到眩光。
[0178][字符模糊]
[0179]就显示面上的字符模糊判定而言,在具有分辨率为315ppi的有机EL显示器的智能手机(三星电子(株)制“G ALAXY-NEXUS”)上设置得到的防眩膜,根据下面的标准通过目测进行了评价。
[0180]◎:未感到字符模糊
[0181]O:微感到字符模糊
[0182]X:感到字符模糊。
[0183]实施例1
[0184]将侧链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树脂[使(甲基)丙烯酸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部分羧基加成3,4-环氧环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而成的化合物;(株)Daicel制“CYCL0MER P (ACA) 320M”、固体成分为49.6重量%]5.65重量份、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酰化度=2.5%、丙酰化度=46%、聚苯乙烯换算数均分子量为75000 ;Eastman公司制“CAP-482-20”)1.2重量份、多官能丙烯酸类UV固化性化合物(Daicel-Cytec (株)制“DPHA”、粘度5250mPa.s) 4重量份、丙烯酸类UV固化性化合物(Daicel-Cytec (株)制“PET1A”、粘度 IlOOmPa *s) 2.77 重量份、以及光引发剂(BASF 公司制 “ IRGACURE907”)0.53重量份溶解在甲乙酮(MEK) 25重量份和1-丁醇12.15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使用绕线式刮漆棒# 24将该溶液流延至厚度100 μ m的PET膜(东洋纺织(株)制“A4300”)上之后,在95 °C的烘箱内放置2分钟,使溶剂蒸发,形成了厚度约7 μ m的涂层。然后,向涂层照射来自高压水银灯(Eyegraphics公司制)的紫外线约10秒钟,进行了 UV固化处理。
[0185]通过反射型激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在涂层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了共连续状相分离结构。即,每Imm2形成有一个连续的网眼状细长状凸部,在全部凸部中,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的比例大致为100%。在该表面结构中,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为约5 μ m,在整个表面的过半区域(约98%)形成有凸部。
[0186]另外,在高精细有机EL智能手机的显示器上粘贴得到的片材,结果未感到显示的眩光。另外,室内的荧光灯未映入,防眩性也优异,也未感到字符模糊。
[0187]实施例2
[0188]将侧链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树脂[CYCL0MER P (ACA) 320M] 5.65重量份、乙酸丙酸纤维素(CAP-482-20) 1.2重量份、多官能丙烯酸类UV固化性化合物(DPHA) 6重量份、含有硅氧烷的丙烯酸类UV固化性化合物(Daicel-Cytec (株)制“EB1360”、粘度为2100mPa.8)0.77重量份、以及光引发剂(IRGACUR907) 0.53重量份溶解在ΜΕΚ25重量份和1-丁醇12.15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使用绕线式刮漆棒# 24将该溶液流延到厚度为IOOym的PET膜(Α4300)上之后,在90°C的烘箱内放置2分钟,使溶剂蒸发,形成了厚度为约7μπι的涂层。然后,向涂层照射来自高压水银灯(Eyegraphics公司制)的紫外线约10秒钟,进行了 UV固化处理。
[0189]通过反射型激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在涂层的部分表面上形成了具有液滴状相分离结构(液滴相结构)的共连续状相分离结构。即,每Imm2形成有一个连续的网眼状细长状凸部,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为前者/后者=80/20左右。在该表面结构中,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为约4 μ m,在整个表面的过半区域(约89%)形成有凸部。 [0190]另外,在闻精细有机EL智能手机上粘贴得到的片材,结果未感到显不的眩光。另外,室内的突光灯未映入,防眩性也很优异。
[0191]比较例I
[0192]除使干燥温度为70°C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作了 UV固化后的涂层。通过透射型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涂层具有液滴状相分离结构。
[0193]另外,在高精细有机EL智能手机上粘贴得到的片材,结果室内荧光灯未映入,防眩性也很优异,也无字符模糊,但感到了显示的眩光。
[0194]比较例2
[0195]将在侧链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树脂[CYCL0MER P (ACA) 320M] 5.65重量份、乙酸丙酸纤维素(CAP-482-20) 1.2重量份、多官能丙烯酸类UV固化性化合物(DPHA) 6.77重量份、光引发剂(IRGACUR907)0.53重量份溶解在MEK25重量份和1_ 丁醇
12.15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使用绕线式刮漆棒# 24将该溶液流延在厚度100 μ m的PET膜(A4300)上之后,在90°C的烘箱内放置2分钟,使溶剂蒸发,形成了厚度约7μπι的涂层。然后,向涂层照射来自高压水银灯(Eyegraphics公司制)的紫外线约10秒钟,进行了 UV固化处理。
[0196]通过反射型激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涂层上具有如图1所示的液滴状相分离结构。
[0197]另外,在高精细有机EL智能手机上粘贴得到的片材,结果室内荧光灯未映入,防眩性也很优异,未感到显示的眩光,但字符模糊显著。
[0198]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0199][表 I]
[0200]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眩膜,其包含表面具有细长状凸部的防眩层,所述细长状凸部是伴随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 其中,所述细长状凸部具有分支结构、且总长度为ΙΟΟμπι以上, 并且,所述防眩层的每Imm2表面存在I个以上所述细长状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细长状凸部形成共连续相结构,共连续相结构的网眼的平均直径为I?70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具有分支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为前者/后者=100/0?50/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具有70?100%的透射图像鲜明度、10?40%的雾度、70?100%的总光线透射率,所述透射图像鲜明度是利用使用了宽0.5mm的光学狭缝的映像性测量仪测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多种树脂成分包含多种聚合物和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所述多种聚合物选自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脂环族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脂肪族有机酸纤维素酯及芳香族有机酸纤维素酯,所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组包括: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及至少具有两个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 并且,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种成分通过自液相发生失稳分解而发生相分离, 并且,所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经过了固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固化性树脂前体包含基于JISZ8803的25°C下的粘度为3000mPa.s以下的低粘固化性树脂前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设置于具有200ppi分辨率的显示装置时,即使防眩层距显示面具有0.05mm以上的距离也能够抑制眩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显示装置为有机EL显示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还包含透明膜,防眩层形成于该透明膜的一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透明膜的另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粘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为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最表面的保护或防护膜。
12.—种防眩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干燥工序:将含有多种树脂成分的溶液涂布在支撑体上,利用伴随溶剂蒸发而发生的失稳分解形成相分离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干燥工序中,在超过80°C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文档编号】G02B1/11GK103777255SQ20131049526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林正树, 横山将史, 高桥启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