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纤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子晶体光纤又被称为微结构光纤,按照其导光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折射率导光型(IG-PCF)和带隙引导型(PCF)。其中带隙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通常填充空气,包层具有周期性排列的空气孔,利用光子带隙将光模限制在纤芯范围。如果将这种光纤中的空气用合适的气体或液体代替,则其可作为高非线性介质应用。例如,将这种光纤中的空气用氢气代替,用较小的脉冲能量就能观察到受激拉曼散射现象。目前,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易耦合、无菲涅尔反射、低弯曲损耗、低非线性和特殊波导色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导光、光纤传感和气体光纤等方面。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为光纤传感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生物传感和气体传感方面为光纤传感技术带来新的发展。目前,专门研究此领域的实验装置还十分缺乏,不利于本领域的发展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以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便捷、更准确地研究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包括气室、石英片及用于接入光纤的法兰盘。所述气室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透入光线与接入光纤的第一通孔以及输入或输出·气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石英片密封安装于所述气室上,且盖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口 ;所述法兰盘密封安装于所述气室上,且盖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通孔,其共同形成一个“T”形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与石英片之间夹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室侧面于所述第一通孔端口的周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气室与法兰盘之间夹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室侧面于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口的周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盖片,所述盖片与气室分别位于所述石英片的相对两侦牝所述盖片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端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盖片通孔,所述盖片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进一步地,所述盖片通过螺钉与所述气室固定连接。[0013]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用于接入光纤的光纤卡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实验过程中,光线可穿透石英片射入气室内,光纤通过法兰盘与气室密封连接,装拆光纤时无须触及气室,有利于保持气室的真空度或者减少气室中实验气体外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输入与输出,可使气室处于真空状态,也可通过输入不同的气体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气室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包括气室1、石英片2及用于接入光纤的法兰盘3。气室I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包括透入光线与接入光纤的第一通孔11以及输入或输出气体的第二通孔12,石英片2密封安装于气室I上,且盖置于第一通孔11的第一端口 111 ;法兰盘3密封安装于气室I上,且盖置于第一通孔11的第二端口 112。
在实验过程中,光线可穿透石英片2射入气室I内,光纤通过法兰盘3与气室I密封连接,装拆光纤时无须触及气室1,有利于保持气室I的真空度或者减少气室I中实验气体外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12输入与输出,可使气室I处于真空状态,也可通过输入不同的气体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共同构成一个“T”形通道。在“T”形通道的水平方向,因光入射端口与光纤接入端口为同一通孔的两端,即第一通孔11的两端,在实验过程中,可保证子晶体光纤(图中未示出)与进入第一通孔11内的光线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从而可提高光子晶体光纤在实验中的准直效果。在“T”形通道的竖直方向,实验所需的样品气体通过第二通道12进入气室1,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第二通道12外接其他设置将气室I内的气体抽出,使气室I处于真空状态。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两个密封圈4以及一盖片5。两个密封圈4分别夹置于第一通孔11的第一端口 111与石英片2的连接处以及第二端口 112与法兰盘3的连接处。为使密封效果更理想,本实施例中,气室I两侧面于第一通孔11的第一、第二两端口 111、112的周围分别开设有环形凹槽13,环形凹槽13的中心与第一通孔11的中心同轴,两个密封圈4分别套设在两个环形凹槽13内。盖片5与气室I分别位于石英片2的相对两侧,其上对应第一通孔11第一端口 111的位置处开设有盖片通孔51,盖片通孔51的中心与第一通孔11的中心同轴。在本实施例中,气室I与法兰盘3、气室I与盖片5都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在需要更换石英片2或者清洗气室1时,可旋出螺钉6,拆分该装置。此外,在法兰盘3与第一通孔11第二端口 112相连通的通道内还设置有光纤卡头(图中未示出),光子晶体光纤通过光纤卡头接入法兰盘3,并伸入气室I内。以上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室、石英片及用于接入光纤的法兰盘;所述气室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透入光线与接入光纤的第一通孔以及输入或输出气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石英片密封安装于所述气室上,且盖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口 ;所述法兰盘密封安装于所述气室上,且盖置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通孔,其共同形成一个“T”形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与石英片之间夹置有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侧面于所述第一通孔端口的周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与法兰盘之间夹置有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侧面于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口的周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盖片,所述盖片与气室分别位于所述石英片的相对两侧,所述盖片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端口的位置处开设有盖片通孔,所述盖片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同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通过螺钉与所述气室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用于接入光纤的光纤卡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掺杂气体的装置,包括气室、石英片及用于接入光纤的法兰盘。气室内开设有通孔,通孔包括透入光线与接入光纤的第一通孔以及输入或输出气体的第二通孔;石英片密封安装于气室上,且盖置第一通孔的一端口;法兰盘密封安装于气室上,且盖置第一通孔的另一端口。采用上述方案,光线可穿透石英片射入气室内,光纤通过法兰盘与气室密封连接,装拆光纤时无须触及气室,有利于保持气室的真空度或者减少气室中实验气体外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输入与输出,可使气室处于真空状态,也可通过注入不同的气体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文档编号G02B6/032GK203133311SQ20132014353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李玲, 廖晖, 翟剑庞, 阮双琛, 陈燕平 申请人: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