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膜、使用其的光学部件和光学仪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665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抗反射膜、使用其的光学部件和光学仪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反射膜、使用其的光学部件和光学仪器。所述抗反射膜为,在基材的表面上从基材侧顺序层压第1层~第9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第2层、第4层、第6层和第8层为由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呈现2.21以上且2.70以下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第1层、第3层、第5层和第7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40以上且不足1.55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第9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35以上且不足1.40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所述抗反射膜对于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在0.2%以下。
【专利说明】抗反射膜、使用其的光学部件和光学仪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广的波长范围内具有低反射率的抗反射膜,使用其的透镜、棱镜、滤光器等的光学部件,以及具备所述光学部件的电视摄像机、摄像机、数码相机、车载摄像机、显微镜、望远镜等的光学仪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照相用或播放用等中广泛使用开来的单焦镜头或变焦镜头一般具有许多片透镜构成的镜筒结构,其透镜的数目从约10片到约40片。
[0003]如果透镜片数增加,则各透镜表面的反射光的总量增加,并且由于其反射光反复多次反射,射入感光面,成为使得耀斑、重影等的光学特性显著恶化的弊端发生的原因。因此,在这些透镜的表面上形成多层抗反射膜,所述多层抗反射膜组合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电膜(誘電体膜),将各介电膜的光学膜厚设定为相对于中心波长λ为1/2λ或1/4λ,利用干涉效应的。
[0004]例如,特开2007-213021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有,含有在基板上设置的、从与基板相反侧顺序层压的第I层~第8层的抗反射膜,其中第I层和第4层由对于波长587.56nm的d线呈现1.35~1.50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第3层和第5层由对于d线呈现1.55~1.85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构成,第2层和第6层由对于d线呈现在1.70~2.50的范围内的、相较于上述中间折射率材料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该抗反射膜在约400~70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约0.15%以下的反射率。
[0005]特开2002-267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有,在基板上,从该基板侧顺序施用由第I层~第9层的介电体形成的薄膜的抗反射膜,其中当将第2层、第4层、第6层、第8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N·h,将第I层、第3层、第5层、第7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Nm,第9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N1时,满足2.00 ^ Nh ^ 2.20,1.50 ^ Nm ^ 1.80,N1 ^ 1.460该抗反射膜在约400~68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约0.2%以下的反射率。
[0006]特开2002-107506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有,具有在基板上层压的10层薄膜的设计波长λ ρδδΟηπι的抗反射膜,其中第2层、第4层、第6层、第9层对设计波长λ ^的折射率在2.00以上,第I层和第7层对设计波长λ ^的折射率在1.50~1.80的范围内,第3层、第5层、第8层和第10层的对设计波长λ ^的折射率在1.46以下。该抗反射膜在约400~71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约0.2%以下的反射率。
[0007]特开2001-100002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有,在基板上从该基板侧顺序施用由第I层~第10层的介电体形成的薄膜的抗反射膜,其中当将第2层、第4层、第6层和第9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Nh,将第I层和第8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Nm,第3层、第5层、第7层和第10层的波长550nm处的折射率设定为队时,满足2.0 = Nh,1.5 ^ Nm ^ 1.8,Nl ^ 1.46。该抗反射膜在约410~690nm的波长范围中具有约0.2%以下的反射率。[0008]然而,这些抗反射膜具有在通常称为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80?780nm中,抗反射带宽为约300nm那样小的问题。人眼即使在该可见区中,特别是在390?720nm的范围内,也具有较强的感受明暗度的视觉感。
[0009]特开2000-111702号公报(专利文献5)提出使用折射率在1.6以上和折射率在1.5以下的14层膜,具有在波长330?710nm中的反射率为1%以下,在400?680nm中的反射率在0.25%以下的宽带反射特性的抗反射膜。但是,该抗反射膜在抗反射带的特别是可见区附近的反射率为最多0.25%以下,不能够满足近年的数码相机镜头中可见区的反射率为0.2%的要求。
[0010]特开2002-14203号公报(专利文献6)提出使用由折射率2.407的TiO2和折射率1.450的SiO2形成的14层?17层膜,在波长400?700nm中的反射率为0.1%以下的抗反射膜。但是,对于通常称为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80?780nm,该抗反射膜的抗反射波长带宽停留在300nm。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I]特开2007-213021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特开2002-267801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特开2002-107506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4]特开2001-100002号公报
[0017][专利文献5]特开2000-111702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6]特开2002-1420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19][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2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与以往的300nm抗反射带宽相比更宽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范围内,发挥优异的抗反射性能的抗反射膜。
[002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施用有所述抗反射膜的光学部件。
[00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光学仪器。
[0023][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4]借鉴上述课题,专心研究的结果,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发现通过将折射率差大的高折射率层与中间折射率层交替层压,将最上层设定为低折射率层,能够得到在波长390?720nm的宽的可见光区域中具有低的反射率的抗反射膜,并想到了本实用新型。
[0025]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9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第2层、第4层、第6层和第8层为由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呈现2.21以上且2.70以下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第I层、第3层、第5层和第7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40以上且不足1.55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第9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35以上且不足1.40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所述抗反射膜对于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在0.2%以下。
[0026]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中间折射率层和上述高折射率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67 ?1.30。
[0027]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高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TiO2或Nb2O5,或者Ti02、Nb2O5, CeO2, Ta2O5, ZnO、ZrO2, ln203、SnO2和HfO2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上述中间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 Si02、YbF3 或 YF3,或者 Si02、A1203、CeF3、NdF3> GdF3> LaF3> YbF3 和 YF3 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上述低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MgF2或AlF3,或者MgF2、AlF3和SiO2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
[0028]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基材相对于上述d线具有1.40?2.10的折射率。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的折射率为1.43?1.73的光学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7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
[0030]上述第I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6,光学膜厚为230?290nm,
[0031]上述第2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85?2.7,光学膜厚为20?80nm,
[0032]上述第3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10?60nm,
[0033]上述第4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1?2.7,光学膜厚为130?220nm,
[0034]上述第5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5?40nm,
[0035]上述第6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1?2.7,光学膜厚为20?90nm,
[0036]上述第7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4,光学膜厚为100?160nm,
[0037]所述抗反射膜对于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为0.2%以下。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第7层的折射率在上述第I层、上述第3层和上述第5层的折射率以下。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第I层、上述第3层和上述第5层为由单一的MgF2或SiO2,或者SiO2与A1203、Nb2O5或TiO2的混合物或复合物形成,上述第2层、上述第4层和上述第6层为由单一的Ti02、Nb205、Ce02、Ta2O5或ZrO2,或者其与SiO2的混合物或复合物形成,第7层为由单一的MgF2或MgF2与Si02、CaF2或LiF的混合物或复合物形成。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的折射率为1.43?2.01的光学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14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
[0041]上述第I层、上述第3层、上述第5层、上述第7层、上述第9层、上述第11层和第13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201?2.7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
[0042]上述第2层、上述第4层、上述第6层、上述第8层、上述第10层和上述第12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501?1.7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
[0043]上述第14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44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
[0044]上述第I层的光学膜厚为5?45nm,
[0045]上述第2层的光学膜厚为15?125nm,
[0046]上述第3层的光学膜厚为40?130nm,
[0047]上述第4层的光学膜厚为I?45nm,
[0048]上述第5层的光学膜厚为135?175nm,[0049]上述第6层的光学膜厚为20?50nm,
[0050]上述第7层的光学膜厚为30?65nm,
[0051]上述第8层的光学膜厚为155?180nm,
[0052]上述第9层的光学膜厚为10?35nm,
[0053]上述第10层的光学膜厚为45?75nm,
[0054]上述第11层的光学膜厚为147?170nm,
[0055]上述第12层的光学膜厚为5?28nm,
[0056]上述第13层的光学膜厚为55?85nm,
[0057]上述第14层的光学膜厚为120?145nm。
[005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光学基材由光学玻璃、树脂或光学结晶构成。
[005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中,优选上述高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TiO2或Nb2O5,或TiO2和Nb2O5的混合材料;上述中间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Al2O3, SiO2和TiO2的混合材料,SiO2和Nb2O5的混合材料,Al2O3和TiO2的混合材料,或者Al2O3和Nb2O5的混合材料;上述低折射率材料为单一的MgF2。
[0060]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部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抗反射膜中的任何一种。
[0061]本实用新型的光学仪器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光学部件。
[0062][实用新型的效果]
[0063]本实用新型的抗反射膜,不仅在波长390?720nm的宽的可见光区域中具有低反射率,还具备极高的透过率特性和优异的色彩平衡。因此,如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抗反射膜,能够得到不发生耀斑或重影等的使得光学特性显著恶化的弊端的高性能光学部件,以及具有其的光学仪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4][图1]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的图。
[0065][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的图。
[0066][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的图。
[0067][图4?图16]为显示实施例1-1?1-13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68][图17?图29]为显示实施例2-1?2_13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69][图30?图42]为显示实施例3-1?3_13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0][图43?图55]为显示实施例4-1?4_13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1][图56]为显示比较例I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2][图57?图68]为显示实施例5_1?5_12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3][图69]为显示比较例2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4][图70]为显示实施例5-1?5-12的抗反射膜中使用的涂布材料的折射率分布的图。
[0075][图71?图77]为显示实施例6-1?6_8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6][图78?图84]为显示实施例8_1?7-8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7][图85]为显示比较例3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0078][图86]为显示比较例4的抗反射膜的反射率的光谱特性的图。
[0079][图87]为显示实施例6-1~6-8和7_1~7_8的抗反射膜中使用的涂布材料的折射率分布的图。
[0080]符号说明
[0081]10,30,50--?基材
[0082]20,40,60--?抗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83][1]第一实施方案
[0084]图1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在基材10的表面上从基材10顺序层压第I层21~第9层29而形成的抗反射膜20的图。
[0085]图1中所示的基材10为平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透镜、棱镜、光导管、薄膜或衍射元件。优选基材10的折射率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下面简称为“d线”)为1.40~2.10。基材10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结晶性材料、塑料等的透明材料。特别地,优选 FK03、FK5、BK7、SK20、SK14、LAK7、LAKlO, LASFO16, LASF04、SFL03、LASF08、NPH2、TAFD4等的光学玻璃,” ^ (注册商标)玻璃(nd=约1.48),石英(nd=约1.46),蓝板玻璃(nd=约1.51),白板玻璃(nd=约1.52),ルミラ (注册商标),七' 口于工7 (注册商标,nd=l.5424),萤石(nd=l.434),蓝宝石,丙烯酸类树脂(nd=l.49),聚碳酸酯(nd=l.5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nd=l.58), T H (注册商标,nd=l.54),七' 才木夕>(注册商标,nd=l.53),アート(注册商标,nd=l.52)等。
[0086]抗反射膜20的第2层22、第4层24、第6层26和第8层28为由对于d线呈现2.21以上且2.70以下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第I层21、第3层23、第5层25和第7层27为由对于d线呈现1.40以上且不足1.55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第9层29为由对于d线呈现1.35以上且不足1.40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
[0087]在基材10的表面上,从基材10开始顺序层压具有上述折射率的第I层21~第9层29,形成抗反射膜20,由此能够以较少的层压数,横跨较宽的波长范围,充分降低反射率。具体而言,对于可见区380nm~780nm中,特别是敏感度高的波长范围390nm~720nm的光,能够抑制到0.2%以下的反射率。
[0088]这样,将第2层22、第4层24、第6层26和第8层28的高折射率层与第I层21、第3层23、第5层25和第7层27的中间折射率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增大,由此,能够不将抗反射膜20整体的膜厚增大,而充分降低对于可见区的宽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高折射率层与中间折射率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优选0.67~1.30,更优选0.68~1.29。
[0089]作为高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TiO2或Nb2O5,或者Ti02、Nb2O5, CeO2, Ta2O5,Zn0、Zr02、In203、Sn02和HfO2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TiO2和Nb2O5由于具有高折射率可以单独使用,CeO2, Ta2O5, ZnO, ZrO2, In2O3> SnO2和HfO2由于单独使用在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外,因此可以组合使用。同样地,作为中间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Si02、YbF3或YF3,或者Si02、A1203、CeF3> NdF3> GdF3> LaF3> YbF3和YF3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作为低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MgF2或AlF3,或者MgF2、AlF3和SiO2中至少2个的混合物或复合物。
[0090]优选高折射率层、中间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通过溅镀法、离子电镀法、真空蒸镀法等的物理蒸镀法形成。特别地,优选通过溅镀法或离子电镀法形成第I层~第8层,通过加工精度良好的真空蒸镀法形成第9层。由此,能够高效地形成折射率稳定的抗反射膜20。
[0091][2]第二实施方案
[0092]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在基材30的表面上从基材30顺序层压第I层41~第7层47而形成的抗反射膜40的图。
[0093]基材30除了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43~1.73以外,可以与第一实施方案一样。特别地,优选 S-FPL53 (注册商标)(nd=l.43875),S-FSL5 (注册商标)(nd=l.48749),S-BSL7 (注册商标)(nd=l.51633)、S_BAL50 (注册商标)(nd=l.55963),S-BSM14 (注册商标)(nd=l.60311),S-LAL7 (注册商标)(nd=l.65160),S-LALlO (注册商标)(nd=l.72000)等的光学玻璃,A 〃 V ” I (注册商标)玻璃(nd~1.48)、石英(nd~1.46)、蓝板玻璃(nd~
1.51)、白板玻璃(nd ~1.52)、七' 口 r 巧(注册商标)(nd=l.5424)、萤石(nd=l.434)、丙烯酸树脂(nd=l.49),聚碳酸酯(nd=l.5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nd=l.58), 了《 > (注册商标)(nd=l.54),七才才、^ ^ (注册商标)(nd=l.53),τ* 一卜 > (注册商标)(nd=l.52)
[0094]抗反射膜40的第I层41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37~1.56,光学膜厚为230~290nm ;第2层42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85~2.7,光学膜厚为20~80nm ;第3层43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10~60nm;第4层44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
2.1~2.7,光学膜厚为130~220nm;第5层45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5~40nm ;第6层46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2.1~2.7,光学膜厚为20~90nm ?’第7层47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37~1.4,光学膜厚为100~160nm。
[0095]抗反射膜40具有用第I层41替换第一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20的第I层~第3层21、22、23的7层构造。通过设定7层构造的同时将各层的折射率和光学膜厚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以较少的层压数,横跨较宽的波长范围,充分降低反射率。具体而言,对于可见区380nm~780nm中,特别是敏感度高的波长范围390nm~720nm的光,能够抑制到0.2%以下的反射率。
[0096]通过将具有高折射率的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与具有低折射率的第I层41、第3层43、第5层45和第7层47之间的折射率差增大,能够不将抗反射膜40整体的膜厚增大,而充分降低对于可见区的宽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特别地,优选具有高折射率的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与具有低折射率的第I层41、第3层43、第5层45和第7层47之间的折射率差大。具体而言,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与第I层41、第3层43、第5层45和第7层47之间的折射率差优选0.49~1.4,更优选0.7~1.33。并且,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的优选折射率为2.1~2.7。
[0097]优选第7层47的折射率在第I层41、第3层43和第5层45的折射率以下。通过降低作为抗反射膜40的最外层的第7层47的折射率,能够横跨宽的波长范围降低抗反射膜40的反射率。第7层47的优选折射率为1.37以上且不足1.4,更优选的折射率为1.375~1.395。此外,第I层41的优选折射率为1.38~1.56,第3层43和第5层45的优选折射率为1.38~1.52。[0098]第7层47的折射率优选较第I层41的折射率低0.0001~0.19,优选较第3层43和第5层45的折射率低0.001~0.19。通过将作为抗反射膜40的最外层的第7层47的折射率设定为较第I层41、第3层43和第5层45的折射率低,能够进一步降低抗反射膜40的反射率。
[0099]作为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的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TiO2、Nb2O5、CeO2、Ta2O5或ZrO2,或者其与SiO2的混合物或复合物。即,由于TiO2、Nb2O5、CeO2、Ta2O5和ZrO2具有高的折射率,因此可以单独作为第2层42、第4层44和第6层46的材料使用,但是也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与SiO2的混合物或复合物。作为第I层41、第3层43和第5层45的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MgF2或SiO2,或者SiO2和A1203、Nb2O5或TiO2的混合物或复合物。作为第7层47的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MgF2,或者MgF2和Si02、CaF2或LiF的混合物或复合物。
[0100]第I层41~第7层47优选通过上述物理蒸镀法形成。特别地,优选通过溅镀法或离子电镀法形成第I层~第6层,通过加工精度良好的真空蒸镀法形成第7层。由此,能够高效地形成折射率稳定的抗反射膜40。
[0101][3]第三实施方案
[0102]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在基材50的表面上从基材50顺序层压第I层61~第14层74而形成的抗反射膜60的图。
[0103]基材30除了对于d线的折射率为1.43~2.01以外,可以与第一实施方案一样。基材50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结晶性材料、树脂(塑料等)等的透明材料。特别地,优选FK03、FK5、BK7、SK20、SK14、LAK7、LAKlO, LASFO16, LASF04、SFL03、LASF08、NPH2、TAFD4、S-FPL53(注册商标)、S-PSL5 (注册商标)、S-BSL7 (注册商标)、S-BAL50 (注册商标)、S_BSM14 (注册商标)、S-LAL7 (注册 商标)、S-LALlO (注册商标)等的光学玻璃,4 ^ ^ (注册商标)玻璃(nd=约1.48),石英(nd=约1.46),蓝板玻璃(nd=约1.51),白板玻璃(nd=约1.52),^ 7 (注册商标),七' 口于.'二 7* (注册商标,nd=1.5424),萤石(nd=1.434),蓝宝石,丙烯酸树脂(nd=l.49),聚碳酸酯(nd=l.5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nd=l.58), r ^ (注册商标,nd=l.54),七' 才才、7 (注册商标,nd=l.53), 了一卜 > (注册商标,nd=l.52)等。
[0104]抗反射膜60的第I层61、第3层63、第5层65、第7层67、第9层69、第11层71、第13层73为由对于d线呈现2.201~2.7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第2层62、第4层64、第6层66、第8层68、第10层70、第12层72为由对于d线呈现
1.501~1.7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第14层74为由对于d线呈现1.37~1.44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
[0105]通过在基材50的表面上形成具有上述层结构的抗反射膜60,能够横跨包含可见区的长波长侧的波长区域的宽的波长范围而充分降低反射率。具体而言,对于相对基材50的表面垂直入射的光,能够将390nm~720nm的波长带宽(330nm)内的反射率抑制到0.1%以下。
[0106]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2.201~2.500,中间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1.501~
1.690,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1.370~1.430。由此,能够横跨390nm~720nm的波长带宽(330nm),更加抑制反射率。
[0107]作为高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TiO2或Nb2O5,或者TiO2和Nb2O5的混合材料。作为中间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Al2O3, SiO2和TiO2的混合材料,SiO2和Nb2O5的混合材料,Al2O3和TiO2的混合材料,或者Al2O3和Nb2O5的混合材料。作为低折射率材料,可以使用单一的MgF2。
[0108]第I层61的光学膜厚为5nm以上且45nm以下,第2层62的光学膜厚为15nm以上且125nm以下,第3层63的光学膜厚为40nm以上且130nm以下,第4层64的光学膜厚为Inm以上且45nm以下,第5层65的光学膜厚为135nm以上且175nm以下,第6层66的光学膜厚为20nm以上且50nm以下,第7层67的光学膜厚为30nm以上且65nm以下,第8层68的光学膜厚为155nm以上且180nm以下,第9层69的光学膜厚为IOnm以上且35nm以下,第10层70的光学膜厚为45nm以上且75nm以下,第11层71的光学膜厚为147nm以上且170nm以下,第12层72的光学膜厚为5nm以上且28nm以下,第13层73的光学膜厚为55nm以上且85nm以下,第14层74的光学膜厚为120nm以上且145nm以下。
[0109]优选通过上述物理蒸镀法形成第I层61~第14层74。特别地,优选通过溅镀法或离子电镀法形成第I层~第13层,通过加工精度良好的真空蒸镀法形成第14层。由此,能够高效地形成折射率稳定的抗反射膜60。
[0110]施用有本实用新型抗反射膜的光学部件具有优异的折射率特性,能够适用于在电视摄像机、摄像机、数码相机、车载摄像机、显微镜、望远镜等的光学仪器上搭载的透镜、棱镜、滤光器等。
[0111]虽然参考【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改变或追加。例如,只要是不影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反射膜的特性的范围,可以在抗反射膜20、40、60中进一步追加膜。此外,只要是不影响抗反射膜的特性的范围,可以在相邻的层之间插入折射率不同的薄膜,可以用多个膜替换至少I层。
[0112]层材料并不限于上述物质,只要是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折射率的物质,可以适当地使用。此外,各层的最优光学膜厚[折射率(η) X物理膜厚(d)]可以通过使用基板和整个层的折射率的计算机模拟而求得。
[0113]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0114]实施例1-1 ~1-13
[0115]在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抗反射膜20中,使用对于d线呈现2.46的折射率的TiO2作为高折射率层22、24、26和28的成膜材料,使用对于d线呈现1.48的折射率的SiO2作为中间折射率层21、23、25和27的成膜材料,使用对于d线呈现1.39的折射率的MgF2作为低折射率层29的成膜材料,入射侧的介质为折射率1.00的空气。通过模拟求得在各基材10上形成的抗反射 膜20中的各层21~29的最优光学膜厚。各实施例1-1~1_13的基材10的材质和折射率以及抗反射膜20的各层的光学膜厚示于表1。将设计波长λ 0定为550nm,在表1中以“数字X λ ^”表不各层的光学膜厚。忽略基材10的未形成抗反射膜20的面上的反射,通过模拟求得使得光垂直入射于各实施例1-1~1-13的抗反射膜20上时的光谱反射率。其计算结果分别示于图4~16。
[0116]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9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第2层、第4层、第6层和第8层为由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呈现2.21以上且2.70以下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第I层、第3层、第5层和第7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40以上且不足1.55的折射率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第9层为由对于上述d线呈现1.35以上且不足1.40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所述抗反射膜对于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在0.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折射率层和上述高折射率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67~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对于上述d线具有1.40~2.10的折射率。
4.一种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的折射率为1.43~1.73的光学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7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 上述第I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6,光学膜厚为230~290nm, 上述第2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85~2.7,光学膜厚为20~80nm, 上述第3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10~60nm, 上述第4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1~2.7,光学膜厚为130~220nm, 上述第5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52,光学膜厚为5~40nm,· 上述第6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1~2.7,光学膜厚为20~90nm, 上述第7层对于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4,光学膜厚为100~160nm, 所述抗反射膜对于可见区的波长范围390~720nm的光的反射率为0.2%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7层的折射率在上述第I层、上述第3层和上述第5层的折射率以下。
6.一种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在对于波长587.56nm的He光源的d线的折射率为·1.43~2.01的光学基材的表面上,从上述基材侧顺序层压第I层~第14层而形成的抗反射膜, 上述第I层、上述第3层、上述第5层、上述第7层、上述第9层、上述第11层和第13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2.201~2.7的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高折射率层, 上述第2层、上述第4层、上述第6层、上述第8层、上述第10层和上述第12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501~1.7的中间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中间折射率层, 上述第14层为由对上述d线的折射率为1.37~1.44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低折射率层, 上述第I层的光学膜厚为5~45nm, 上述第2层的光学膜厚为15~125nm, 上述第3层的光学膜厚为40~130nm, 上述第4层的光学膜厚为I~45nm, 上述第5层的光学膜厚为135~175nm, 上述第6层的光学膜厚为20~50nm,上述第7层的光学膜厚为30~65nm,上述第8层的光学膜厚为155~180nm,上述第9层的光学膜厚为10~35nm,上述第10层的光学膜厚为45~75nm,上述第11层的光学膜厚为147~170nm,上述第12层的光学膜厚为5~28nm,上述第13层的光学膜厚为55~85nm,上述第14层的光学膜厚为120~145nm。
7.一种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施用了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反射膜。
8.一种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部件。
【文档编号】G02B1/11GK203643625SQ20132056968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藤井秀雄, 竹友裕树 申请人: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