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端接传输线缆的引导支撑和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36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用于端接传输线缆的引导支撑和套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支撑(100),所述引导支撑用于引导位于传输线缆(300)上的端盖(200)和端接传输线(303)的端子(400)之间的至少一根所述传输线(303)。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端接传输线缆(300)的端接布置(1)的套件。为了便于端接传输线缆(300)以及提供端盖(200)和端子(400)之间的应变消除,本发明提供了引导支撑(100),其包括:至少一个保持结构(102),其构造成将端盖(200)的固定构件(201)接收在引导支撑(100)的后端(101);至少一个支座(104),其构造成接收用于保持端子(400)的至少一个适配件(700)、和至少一个通道(105),其用于将至少一根传输线(303)从后端(101)引导到前端(103)。
【专利说明】用于端接传输线缆的弓I导支撑和套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传输线缆上的端盖和端接传输线的端子之间引导至少一根传输线的引导支撑。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端接传输线缆的端接布置的套件。
【背景技术】
[0002]端接布置和用于该端接布置的套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在端接布置中,通常使用端盖,端盖用作端接构件以便于操纵线缆的尾段,例如在包壳中,并且端盖引导至少一根线缆以使其可以端接有和例如设置有光纤连接器或可作为连接器一部分的端子。
[0003]例如,线缆可以是光纤线缆并且传输线可以是光纤。光纤可以提供为包括光纤元件而该光纤元件具有若干个单根光纤的单元。光纤可以捆扎成包括若干根光纤的线束。这样的线束或者若干个线束可以容纳在线缆。由于光纤本身相当长且细,且因此易于受损,例如因卡接和破裂而受损,期望提供应变消除以消除可能作用于光纤自身上的任何应力。
[0004]根据现有技术,通常如下地实现应变消除:将套箍压接在围绕每根线(例如光纤或光纤束或者线缆的全部线)的Kevlar层周围并由此夹紧Kevlar层,而将Kevlar层固定到连接器。替代地,可以使用对中地延伸穿过线缆的杆形式的中央强度构件。由此,代替Kevlar层,通过将套箍绕强度构件压接,将强度构件固定到端接构件或者包壳。
[0005]在任一情况中,可能产生一些过长的传输线。但是,在张紧的线缆中,收纳该过长的长度可能是麻烦的。结果,高的压缩力必需被施加到套箍。国际标准规定了最大的压缩压接力。
[0006]此外,传输线通常必需固定在包壳内,例如借助于额外的装置,诸如适配器。换句话说,两个单独的动作对于端接根据现有技术的线缆是必需的。由此,在使用围绕任意的线或光纤的Kevlar层的情况以及用中央杆作为强度构件的情况下,端接线缆以实现应变消除可能是麻烦的且耗时的。

【发明内容】

[0007]考虑到端接如上所述的根据现有技术的传输线缆可能出现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提供应变消除的同时减少成本且同时促进和加快端接传输线缆的步骤。
[0008]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起始提及的引导支撑实现,其中该引导支撑包括:至少一个保持结构,其构构造成将端盖的固定构件接收在引导支撑的后端;至少一个支座,其构造成接收用于保持端子的至少一个适配件以保持端子;和至少一个通道,其用于将至少一根传输线(303)从后端引导到前端。
[0009]对于起始提及的用于端接布置的套件,该目的被实现,其中:套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支撑,并且端盖具有与引导支撑的保持结构互补地形成的固定构件,和/或与引导支撑的支座互补地形成的适配件。
[0010]这些方案具有优于现有技术的决定性优点:在引导支撑内,特别是在其通道内,可以设置用于容纳传输线的自由空间或者自由区。传输线的过长长度可以以低的应力且因此低的力被容纳在自由空间内。
[0011]由此,可省略绕Kevlar层或者中央强度构件布置套箍的压接步骤。因此,可以减少成本。引导支撑本身可以提供在线缆的尾段和端接至少一根传输线的端子之间的应变消除。引导支撑可以形成为一种布置在端盖和端子之间的套管或者套筒。例如,端盖的固定构件可以包括要插入引导支撑的保持结构的狭槽内的板。固定构件的固定元件可以形成为位于板的边缘区域处和/或适配件的边缘区域处的鼻部。由此,在端接布置的组装状态下,引导支撑可以与端盖和/或与适配件接合。
[0012]在端接传输线缆的方法中,根据本发明的应变消除可以通过使端盖和/或适配件分别与引导支撑的后端和前端接合来实现。适配件可以构造为用于保持端子。因此,适配件可以提供用于保持端子的夹持结构,诸如插口或者孔口。
[0013]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以任意方式分别与本发明的以下有利实施例组合并且由此被进一步改进。
[0014]根据第一可能的其它实施例,通道的宽度和/或高度可以超过传输线的直径。可以提供供传输线在通道内横向地和/或竖直地移动的自由空间。由此,线缆可以以横向地和/或竖直地可移位的方式被接收在通道内。由此,可以便于收纳传输线的过长长度。
[0015]保持结构可以包括基本上垂直于至少一个通道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端盖的固定构件可以被接收在该狭槽内,以便沿特别是线缆纵向作用的任何应力可以容易地支撑在引导支撑处,例如因为固定构件接合狭槽并且被固定于此。
[0016]用于光纤的通路可以形成在保持结构和至少一个通道之间的分离部中。分离部,即分隔壁形式的分离部,可以有助于将端盖的固定构件支撑在保持结构内。该通路可以便于在保持结构和至少一个通道之间引导所述至少一根传输线。
[0017]用于将端盖相对于引导支撑固定不动的至少一个对立固定构件可以形成在保持结构处。对立固定构件可以形成为与固定构件的固定元件互补,例如形成为凹口。固定构件可以形成为鼻部。由此,固定构件可以容易地闩锁在保持结构处或内。这促进端盖在引导支撑处的固接。引导支撑可以被俘获地但仍可拆除地连接到端盖。
[0018]至少一个对立闩锁元件可以侧向地布置在保持结构处。由此,特别地,能够实现端盖相对于引导支撑的竖直固定不动。
[0019]引导支撑的支座可以朝着前方且经由前开口开放。端子的管状部分可以延伸穿过前开口、进入引导支撑,尤其是进入到支座中,从而端子的管状部分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延长部可以与接收在支座内的适配件接合。
[0020]引导支撑的竖直弹性和/或横向弹性可以超过引导支撑的纵向弹性。由此,端子可以相对于端盖沿竖直和/或横向方向灵活地移动,而沿纵向方向测量的从端子到端盖的距离可以基本上保持相同。这便于操作端接布置,同时确保应变消除以保护传输线免受可能发生在端盖和端子之间的不适当应力的影响。
[0021]凹部,例如狭缝,可以形成在引导支撑的顶壁、底壁和/或侧壁中,从而增强顶壁、底壁和/或侧壁的弹性。由此,可以容易地增强引导支撑的挠性,同时可以节省用于制造引导支撑的材料。
[0022]顶壁、底壁和/或侧壁可以包括曲折结构。换句话说,顶壁、底壁和/或侧壁可具有篮式结构。由此,可以优化引导支撑的挠性。[0023]引导支撑可以包括从前端延伸到后端的至少一个其它通道。通道的数量可适应于期望在引导支撑中引导的传输线的数量。个体的通道可以分配给每个传输线。
[0024]该至少一个通道和该至少一个其它通道可以通过隔板而至少部分地彼此分离。可为间隔壁形式的隔板可以基本上沿竖直和/或纵向方向在通道之间延伸,这允许通道被分配给某一传输线,且防止传输线的缠结。
[0025]隔板可以提供基本上将保持结构直接连接到支座的桥梁部。桥梁部可以形成为从保持结构延伸到支座的材料带。竖直狭缝可形成在桥梁部中,并且可以从引导支撑或者隔板的底部延伸到桥梁部。由此,可以提高隔板的弹性。桥梁部可以有助于吸收特别是沿纵向作用在端盖和端子之间的任何应力。桥梁部可以布置为基本上相对于传输线缆同轴,以便可以提供应变消除且同时保持竖直和/或横向的挠性。
[0026]引导支撑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外壳,该至少两个外壳从后端延伸到前端并且彼此互补。所述外壳可以相同地形成。所述外壳可以一起形成上述引导支撑的任何部件,并且可以包括可在引导支撑的外壁及隔板处形成的锁定元件和对立锁定元件,用于将外壳彼此固定。替代地或者另外地,外壳可以经由端盖的、各自均可与外壳接合的部件而彼此连接,例如经由固定构件和端子,例如适配件。此外,外壳的锁定元件或者另外的元件可以提供这样的标记,当组装至少两个外壳的引导支撑时,该标记限定外壳相对于彼此的正确定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下文中将参考示出了有利实施例的附图更为详细地举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所述实施例仅是其中各个特征可以彼此独立地实施或被略去的可能构造。图中所示的对应元件被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说明中与同一元件有关的部分在不同附图中被省略。
[0028]在图中: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导支撑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引导支撑的外壳的另一示意性透视图;
[0032]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3]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适配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4]图6示出了处于第一预先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5]图7示出了处于第二预先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6]图8示出了处于第三预先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7]图9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前视图;
[0038]图10示出了图9中所示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和
[0039]图11示出了沿着图9中的剖面线A-A截取的图9和10中所示的端接布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0]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I的示意性透视图。端接布置I包括引导支撑100、端盖200,并且用于端接传输线300同时提供传输线300和至少一个端子400之间的应变消除,所述至少一个端子400在本示例中为两个端子,即端子400a和端子400b。端接布置I布置成使得引导支撑100的纵向轴线L1TO、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和传输线300的纵向轴线L3tltl基本上彼此重叠,且由此构成端接布置I的共同纵向轴线L115端接布置I的纵向轴线L1基本上平行于端接布置I的纵向方向Z延伸。纵向方向Z基本上垂直于端接布置I的横向方向X延伸。横向方向X和纵向方向Z基本上垂直于端接布置I的竖直方向Y延伸。换句话说,横向方向X、竖直方向Y和纵向方向Z基本上构成直角坐标系。
[0041]另外,引导支撑100包括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100b,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IOOb被闩锁或者锁定在组装状态F下并且沿竖直方向Y彼此堆叠。端接布置I的套管500至少部分地包围端盖200和线缆300。套管500可以围绕端盖200和线缆300模制,从而套管500的纵向轴线L5tltl可以基本上与端接布置I的纵向轴线L1重叠。可以设置支座构件600,其有助于端接布置I的安装。支座构件600可具有密合地包围端盖200的O形环的形式。
[0042]图2示出了引导支撑100的、具体而言引导支撑100的上外壳IOOa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后端101处,引导支撑100设有保持结构102,保持结构102构造成接收端盖200的固定构件(未示出)。在前端103处,引导支撑100设有支座104,具体地设有第一支座104a和第二支座104b,所述第一支座104a和第二支座104b被构造成分别接收第一端子400a和第二端子400b。通道105,具体地第一通道105a和第二通道105b,从保持结构102沿着纵向方向Z延伸到支座104,以各接纳和保护至少一根传输线(未示出)。
[0043]保持结构102包括基本上垂直于通道105的纵向伸长而延伸的狭槽106。换句话说,狭槽106基本上在沿着横向方向X和竖直方向Y的平面中延伸。朝向后端101,狭槽106至少部分地受到引导支撑100的后壁107的限制。后开口 108可以基本上形成为位于后壁107中的半环状的后部切口 109。朝向通道105,狭槽106可以分离部110为边界,分离部110即用作保持结构102和通道105之间的分离部的壁。在分离部110中,可以形成从保持结构102到通道105的通路111,从而传输线能够经由通路111穿过分离部110。在横向上,保持结构102,具体地狭槽106可以引导支撑的相应侧壁112为边界,具体地以第一侧壁112a和第二侧壁112b为边界。对立固定构件113,具体地分别的第一对立固定构件113a和第二对立固定构件113b可以分别形成在侧壁112a和112b中。对立固定构件113可以形成为凹口,以接纳在端盖200的固定构件处形成的固定元件。
[0044]通道105在横向上可以侧壁112为边界。纵向壁114,具体地顶壁114a可以沿竖直方向Y、具体地朝向引导支撑100的顶部、即上外壳IOOa的顶部形成通道105的边界。通道105可以通过隔板115彼此分离,隔板115即是在沿着纵向方向Z和竖直方向Y的平面中在通道105之间延伸的壁。在图2中,示出了上隔板115a。顶壁114a可以设有交错元件116,元件116被构造成与互补地形成的位于下外壳IOOb上的交错元件116交错,以增强隔板115的稳定性。交错元件116可以包括相对于交错元件116中的立柱118互补地形成的切口 117。为了促进在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IOOb处形成的相对的交错元件116的接合,立柱118可以设有斜面119。
[0045]位于后端101和前端103之间的桥梁部120可以由在引导支撑100的纵向轴线Lltltl附近的隔板115的中心部分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桥梁部将分离部110连接到支座104,从而力可以从端盖200经由桥梁部传递到端子400。由此,可以提供端盖200和端子400之间的应变消除。
[0046]支座104可以各自包括间隙121,间隙121构造成接纳用于保持端子400的适配件(未示出)。朝向前端103,间隙121可以引导支撑100的前壁122为边界。前壁122中的前开口 123可以形成为半圆形的前切口 124。朝向通道105,各支座104、具体地各间隙121,可认为是以在纵向壁114中、具体地图2中所示的上外壳IOOa的顶壁114a中形成的边缘125为边界。边缘125由凹部126限定,凹部126可以基本上平行于横向方向X通过侧壁112和隔板115延伸。凹部126另外有助于限定支座104的对立闩锁元件127,因为提供了用于支撑适配件(未示出)的闩锁元件(未示出)的边缘127。
[0047]此外,锁定元件128和对立锁定元件129可以形成在上外壳IOOa处,它们构造成分别地与形成在下外壳IOOb处的相应的对立锁定元件129和锁定元件128接合,以将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IOOb保持在组装状态F下。锁定元件128可以形成为闩锁舌130,该闩锁舌130设有适合于接合对立锁定元件129的鼻部131,对立锁定元件129因此可以设有与闩锁舌互补地形成的掣子132。
[0048]而且,引导支撑100可以设有曲折结构133。曲折结构133可以由错开的狭缝134形成。狭缝134可以提供为基本上在沿着横向方向X和竖直方向y延伸的平面中延伸的第一狭缝134a和第二狭缝134b。第一狭缝134a可以部分地延伸通过侧壁112,并且部分地延伸通过纵向壁114,以及部分地延伸通过隔板116,其中它们可由桥梁部120限制。第二狭缝134b可以延伸通过整个的侧壁112并且部分地通过纵向壁114,但不进入隔板116。由此,第一和第二狭缝134a、134b可以偏移从而它们提供侧壁112、纵向壁114和隔板116的曲折结构133。狭缝134提高了引导支撑100沿横向方向X和竖直方向y的挠性。
[0049]图3示出了引导支撑100的、具体地引导支撑100的下外壳IOOb的示意性透视图。如能够看到的,下外壳IOOb可以与上外壳IOOa相同地且同时互补地设计。因此,下外壳IOOb可以包括位于其后端101的保持结构102和布置在其前端103的支座104。通道105可以从保持结构102延伸到支座104。通道105,具体地105a和105b可以在横向上分别以侧壁112a和112b为边界。纵向壁11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通道105的边界,并且可以提供引导支撑100的底壁114b。隔板115可以将通道105分离。
[0050]此外,可以提供交错元件116,交错元件116可以与上外壳IOOa上的相应的交错元件116重叠。可以提供锁定元件128和对立锁定元件129,用于通过分别与设置在上外壳IOOa上的对立锁定元件129和锁定元件128接合而将下外壳IOOb与上外壳IOOa锁定在组装状态F下。可以提供曲折结构,以使引导支撑100的允许引导支撑在横向方向X和/或竖直方向Y上弯曲的挠性超过引导支撑100在纵向方向Z上的挠性。同时,桥梁部120可以允许在保持结构和支座104之间传送应力,以由此提供在接收在保持结构102中的端盖200与接收在支座104中的端子400之间的应变消除。
[0051]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200的可能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端盖200可以包括在其前端202的固定构件201和逆着纵向方向Z从端盖200的前端202朝向后侧204延伸的线缆附接部203。固定构件201和线缆附接部203可以通过可具有大致环形形状的套环205而彼此分离。
[0052]固定构件201可以包括基本上环形的基部,该基部从前侧202沿纵向方向Z延伸并且布置成与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同心。板207可以在基部206的沿纵向方向Z面向的端部布置成与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同心。板207的侧缘可以设有固定结构208,具体地,被分别地分配给引导支撑100的第一对立固定构件113a和第二对立固定构件113b的第一固定结构208a和第二固定结构208b。各固定结构208可以设有固定元件209,具体地设有上部固定元件209a和下部固定元件209b。固定元件209可以形成为鼻部,该鼻部构造成接合对立固定构件113,即突出到对立固定构件113的凹口中。
[0053]出口 210可以布置成与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同心,以使传输线(未示出)可以退出通孔211而与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同心地延伸通过端盖200。端盖200的线缆附接部203可以包括基本上管状的主体212,主体212布置成和形成为相对于端盖200的纵向轴线L2tltl同心。在其外周,主体212可以设有多个环形肋213以增强线缆附接部203和传输线缆300和/或套管50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设置在端盖200后侧204处的周向斜面214可以促进线缆300到端盖200的附接。
[0054]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适配件700的示意性透视图。适配件700可以包括具有孔口 702的基部主体701,适配件700的纵向轴线L6tltl从孔口 702穿过以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Z延伸。适配件700的框架703可以沿周向包围基部主体701或者可以形成在其外周。框架703的两个横向侧可以设有闩锁构件704。每个闩锁构件70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R锁兀件705,具体地,被构造成分别与形成在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IOOb处的对立円锁元件127相接合的上部闩锁元件705a和下部闩锁元件705b。
[0055]图6示出了处于第一预先组装状态Pa的端接布置I的示意性透视图。在第一预先组装状态PaT,线缆300可以被剥开,从而线缆300的护套301被至少部分地朝向线缆300的要被端接布置I端接的端部除去。在护套301之下,可以布置线缆300的强度构件和/或编织带302。强度构件302可以被牵拉至端盖200的线缆附接部203之上。换句话说,线缆附接部203可以插入强度构件302。同时,至少一根传输线303可以被牵拉穿过端盖200的通孔211,从而传输线303通过出口 210退出端盖200。
[0056]此外,端接布置可以包括凸缘(rim)800。凸缘800可以包括管状部801以及沿周向包围管状部801的箍圈802。凸缘800可以布置成沿周向包围强度构件302,并且可以邻接端盖200的套环205。由此,强度构件302可被夹在线缆附接部203之间,或者至少强度构件302的沿纵向方向Z指向的自由端段可以被凸缘800覆盖以被保护且被保持在位。端盖200的固定结构208可以被接收在保持结构102中,以使端盖200的固定结构208与引导支撑100的对立固定构件113接合。具体地,固定结构208的下部固定元件20%可以与下外壳IOOb的对立固定构件113接合,如图6所示。由此,下外壳IOOb可以被闩锁到端盖200,如托架那样。
[0057]线303,具体地第一传输线303a和第二传输线303b,可以从保持结构102分别经由通往支座104a和104b的通路分别延伸穿过通道105a和105b。至少一个适配件700可以被接收在每个支座104中。适配件700的円锁构件304可以与横向地布置在支座104处的对立闩锁元件127接合。具体地,各适配件700的下部闩锁元件705b可以接合相应的所述对立闩锁元件127,以使适配件700被俘获地保持在支座104中。线303可以延伸穿过适配件的孔口 702,使得各线303的纵向轴线L3tl3基本上与适配件700的相应纵向轴线L7tltl重叠。线303的沿纵向方向Z指向的自由端304可已被接收在端子400中,同时适配件700可各自保持一端子400。
[0058]另外,支座构件600可以配合在端盖200的套环205周围。支座构件600可以包围套环205。支座构件600可以设有两个周向卷边601,周向卷边601可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支座构件600的周向槽,以便于安装和密封端接布置I。
[0059]图7示出了端接布置I的第二预先组装状态Pb的示意性透视图。这里,与图6中所示的第一预先组装状态Pa相反,各适配件700保持各线300的端子400。具体地,线300a可以由端子400a端接,端子400a设有被接收在支座104a中的适配件700。因此,线300b可以由端子400b端接,端子400b设有被接收在支座104b中的适配件700。在适配件700被置于支座104中之前,端子400可以被设置有适配件700。由此,端子400与适配件700可以作为单个部件来操作。各端子400可以设有安装部401。安装部401可以形成为端子400的从其沿纵向方向Z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管状延伸部。至少一根线300可以通过安装部401进入端子400。
[0060]图8示出了处于第三预先组装状态匕的端接布置I的示意性透视图。第三预先组装状态Pc与图7所示的预先组装状态Pb的不同在于,端接布置I额外地包括套管500。套管500至少部分地沿周向包围端盖200和线缆300。套管的主要部分501可具有基本上管状的形式,并且可以基本上包围端盖200的线缆附接部203以及凸缘800和强度构件302,直至可与主要部分501重叠的护套301的端段。套管500的过渡段502可以背离主要部分501逆着纵向方向Z延伸,并且可以沿纵向方向Z的相反方向渐缩。过渡段502可以设有凹口,以增强过渡段502的整体挠性以便于端接布置I在过渡段502区域中的操作,特别是弯曲。套管500可以附接到端接布置I,例如通过在线300设有端子400之前或之后进行模制来实现。图9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F的端接布置I的示意性前视图。端子400a和400b沿横向方向X并排地由引导支撑100保持。因此,端子400a和400b被对准,从而便于将端子与任何的插座或者其它类型的匹配连接器配合。支座构件600的外径可以超过端子400a和400b的分别沿竖直方向Y和横向方向X测量的外径,即最大高度和最大宽度,使得端子400和引导支撑100例如可以被沿纵向方向Z引入到包壳,并且支座构件600可以用于将端接布置I固接在包壳的开口处。图10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F的端接布置I的示意性侧视图。这里,清楚示出了引导支撑形成为端盖200与支座构件600和套管500之间的桥梁部,从而在一侧稳固地保持线缆300以及在另一侧稳固地保持端子400,从而在线缆300和端子400之间提供应变消除且由此保护线303免受不适当应力、特别是作用在线缆300和端子400之间的拉力的影响。
[0061 ] 图11示出了沿着图9中的横截面线A-A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这里,清楚示出了线缆300的护套301的端部和强度构件302可以完全地被套管500的主要部分501包围。强度构件302可以被牢固地保持在套管500和端盖200的主体212之间。强度构件302的沿纵向方向Z指向的端段可以额外地由包围它的凸缘800保护性地保持。线300可以通过后侧204处的入口 215插入到通孔200中。然后,线300可以被引导通过通孔211,并且经由在可被牢固地保持在引导支撑100的保持结构102中的固定构件201处的出口 210退出端盖200。线303然后可在位于保持结构102和通道105之间的通路111的区域中被分离。
[0062]在通道105中,线303可以被引导,以使线303的过长长度可以在横向地即沿着横向方向X、竖直地即沿着竖直方向Y且纵向地即沿着纵向方向Z提供的自由空间中被补偿。线303然后可以通过端子400的相应安装部401进入端子400,安装部401可以由相应的适配件700牢固地保持在引导支撑100的相应支座104中。固定构件201和适配件700可被完全地固定不动,原因在于它们分别被保持结构102和支座104包围,因为引导支撑的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IOOb被固定元件209、闩锁元件705和/或锁定元件128以及对立锁定元件129锁定在组装状态。交错元件可以保持通道105之间的隔板115稳定。
[0063]在本发明构思范围内,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有不同。端接布置I可以包括特定应用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的引导支撑100、端盖200、传输线缆300、端子400、套管500、支座构件600、适配件700和/或凸缘800。
[0064]引导支撑100可以包括上外壳IOOa和下外壳100b,并且可以具有后端101、保持结构102、前端103、支座104、通道105、狭槽106、后开口 108、后部切口 109、分离部110、通路111、侧壁112、对立固定构件113、纵向壁114、间隔壁115、交错元件116、切口 117、立柱118、斜面119、桥梁部120、间隙121、前壁122、前开口 123、前切口 124、边缘125、凹部126、对立闩锁元件127、锁定元件128、对立锁定元件129、闩锁舌130、鼻部131、掣子132、曲折结构133和/或狭缝134,这些部分可以为用于以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positive fit)方式和/或通过摩擦连接来保持至少一个端盖200和至少一个适配件700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端盖200可以设有固定构件201、前侧202、线缆附接部203、后侧204、套环205、基体206、板207、固定结构208、固定元件209、出口 210、通孔211、主体212、肋213、斜面214和/或入口 215,这些部分可以为固定和引导传输线缆300及其传输线303并且为以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方式或通过摩擦连接被连接到引导支撑100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
[0065]传输线缆300可以是可以包括传输线303的任意类型的线缆,传输线303具有为传输数据、信号和/或电力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例如传输线303可以为光纤或铜绞线。传输线300可以设置有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的护套301和/或强度构件302。
[0066]端子400可具有用于将端子固定在适配件700处和/或在支座104中所需的任意形式和形状的安装部401。端子4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连接器,例如具体应用所需的光学和/或电插接式(plug-1n)连接器。
[0067]套管500可具有所需的任意形式和数量的主要部分501、过渡段502和/或凹口503。套管500可以被预先制成并且可以在端接布置I的其它部分之上滑动或者可以被模制到端接布置I。
[0068]支座构件600可以设有一定应用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的卷边和/或凹槽602。支座构件可具有环形形状或任何其它所需的形状。
[0069]适配件700可以包括用于与支座104建立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以及摩擦连接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的基部主体701、孔口 702、框架703、闩锁构件704和/或闩锁元件705。适配件700可以与端子400 —体地形成。换句话说,端子400、具体地端子400的安装部401可以包括适配件700。凸缘800可具有用于围绕端盖200和/或强度构件302布置所需的任意数量和形式的管状部801和箍圈802。当组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接布置I时,能够以一定应用所需且方便的任意(先后)顺序来组装引导支撑100、端盖200、传输线缆300、端子400、套管500、支座构件600、适配件700和/或凸缘800。因此,本文提及的第一预先组装状态Pa、第二预先组装状态Pb和/或第三预先组装状态P。不必遵循本文所述的次序。[0070]附图标记
[0071]
【权利要求】
1.一种引导支撑(100),所述引导支撑(100)用于引导位于传输线缆(300)上的端盖(200)和端接传输线(303)的端子(400)之间的至少一根所述传输线(303),所述引导支撑(100)包括:至少一个保持结构(102),所述至少一个保持结构构造成将所述端盖(200)的固定构件(201)接收在所述引导支撑(100)的后端(101);至少一个支座(104),所述至少一个支座(104)构造成接收用于保持所述端子(400)的至少一个适配件(700)、和至少一个通道(105),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05)用于将所述至少一根所述传输线(303)从所述后端(101)引导到所述前端(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05)的宽度和/或高度超过所述传输线(30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结构(102)包括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05)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10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至少一根所述传输线(303)的通路(111)被形成在位于所述保持结构(102)和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05)之间的分离部(1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端盖(200)相对于所述引导支撑(100)固定不动的至少一个对立固定构件(113)被形成在所述保持结构(10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对立固定构件(113)横向地布置在所述保持结构(102)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4)经由前开口(123)朝向所述前端(103)敞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支撑(100)的竖直弹性和/或横向弹性超过所述引导支撑(100)的纵向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狭缝(134)形成在所述引导支撑(100)的顶壁(114a)、底壁(114b)和/或侧壁(112)中,以提高所述顶壁(114a)、所述底壁(114b)和/或所述侧壁(112)的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4a)、所述底壁(114b)和/或所述侧壁(112)包括曲折结构(133)。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支撑(100)包括基本上从所述前端(103)基本上延伸到所述后端(101)的至少一个其它通道(10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105)和所述至少一个其它通道(105)至少部分地通过隔板(115)彼此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5)提供了将所述保持结构(102)基本上直接连接到所述支座(104)的桥梁部(120)。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支撑(100)包括至少两个外壳(100a,100b),所述至少两个外壳从所述后端(101)延伸到所述前端(103)并且彼此互补。
15.用于端接传输线缆(300)的端接布置(I)的套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1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引导支撑(100),和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引导支撑(100)的所述保持结构(102)互补的固定构件(201)的端盖(200),和/或形成为与所述引导支撑(100)的所述支座(104)互补的适 配件(700)。
【文档编号】G02B6/38GK103969755SQ20141003917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J.埃伦巴斯 申请人: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