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与布置片材检测器的方法

文档序号:271126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与布置片材检测器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对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类型的检测器。所述类型用于设置图像形成条件和目标定影温度二者中的至少一个。若Ta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达到为该记录介质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所需的时间,Tb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该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则不等式Tb>Ta成立。
【专利说明】5质量图像时,需要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质量受记录介质的材,其中,涂层通常指使用油墨或油漆等进行:密接触的纸张和测试板之间的缝隙所需的定影能力彼此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记录介7规则程度。因此,在某些情况中,若在色粉量低,而且产生的图像还有异常状况,例如
[现方法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已经有成百上1录纸有各种品牌、以及不同的基重和厚度介质的纸张类型和品牌等详细设置定影条纸(例如高光涂布纸、亚光涂布纸、铜版纸的专用纸等。近年来专用纸使用得越来越
[0010]而且,如上所述,光滑度与定影能力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光滑度表征一定量的空气流过彼此接触的纸张和测试板之间的缝隙所需的时间,因此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光滑度。因此,由于表面粗糙度或反光度与光滑度密切相关,因此过去曾经采用检测表面粗糙度或反光度作为光滑度的另一种特征的传感器。
[0011]在检测记录介质的光滑度的一种已知系统中,从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发出光线照射在记录介质上,并检测从记录介质反射回来的光量。根据上述反射光系统,由于无需接触记录介质就能检测光滑度,因此不会损害记录介质。
[0012]基于这种光反射系统的一种已知的光滑度检测方法是,检测发射的光量和从记录介质的表面沿规则反射方向反射的光量,并基于检测到的光能计算光滑度。另一种已知系统包括多个光能检测器,这些检测器不仅检测发射的光量以及从记录介质的表面沿规则反射方向反射的光量,还检测漫射光量,并且基于这两种光量值计算记录介质的光滑度。
[0013]在这些检测系统中检测出的光滑度用于设置图像形成和定影条件,例如定影温度坐寸ο
[0014]从开始形成图像至图像被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或定影温度实际达到目标级别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利用检测出的记录介质光滑度来设置定影和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检测光滑度时需要考虑上述所需的时间。因此,光滑度检测器的定位和检测时间特别重要。
[0015]但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就从开始形成图像至把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或定影温度实际达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来说,未确定光滑度检测器的最佳定位和检测时间。
[0016]某些图像形成设备包含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的纸张厚度检测器,并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改变一个或更多定影条件。但是,即使在这些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适当地设置定影条件,纸张厚度检测器的定位和检测时间也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0017]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对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类型的检测器。所述类型用于设置图像形成条件和目标定影温度二者中的至少一个。若Ta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达到为该记录介质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所需的时间,Tb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该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则以下不等式成立:Tb>Ta。
[0018]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检测器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对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检测记录介质的类型,其中,所述类型用于设置图像形成条件和目标定影温度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布置检测器,使Tb>Ta成立,其中,Ta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定影装置达到为该记录介质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所需的时间,Tb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该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
[001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检测器的新方法,该方法泛设备中采用的示例性光传感器的示意图;泛设备的一个示例性功能的框图;
党设备中提供的示例性定影装置(有热屏蔽党设备中提供的示例性定影装置(无热屏蔽珍过程的时序图;
泛设备实现的示例性定影过程的时序图;成设备中提供的光传感器和定影装置之间泛设备中的纸张传送速度的时序图;
成设备中使用光传感器来检测记录介质的
;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执行的示例性图像形成
;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实现的示例性图象处200、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以及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的一侧的双面副本输送装置(以下称为双重单元)400。
[0038]稿纸输送单元100采用自动稿纸输送装置容纳多张稿纸P,并自动按顺序抽取并输送最上一张稿纸P。稿纸输送单元100可选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I上。
[0039]而且,稿纸输送单元100能够从图像读取单元200绕位于图像形成设备I的背面的轴200打开。但是,稿纸输送单元100可采用在此未详述的公知系统。
[0040]图像读取单元200由扫描单元构成,并包括在输送过程中读取被稿纸输送单元100输送的稿纸P的图像以及读取固定稿纸P (未示出)的图像的功能。通过由图像读取单元200扫描稿纸P或固定稿纸的图像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应说明的是,图像读取单元200可以采用已知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
[0041]按图像形成过程的顺序,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依次包括供纸单元10、曝光单元
20、操作装置30、中间转印单元40、光传感器(S卩,光滑度检测器)50、二次转印单元60、以及定影装置70。
[0042]供纸单元10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的底部。供纸单元10由多级抽屉型供纸盒11构成。虽然在此例子中供纸单元10由两级顶部和底部供纸盒11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0043]每个供纸盒11能够容纳作为图像转印构件(例如记录纸)的记录介质S。在每个供纸盒11的下游端的上方,布置有供纸辊13,用于从供纸托盘11的顶端逐张抽取容纳在其中的记录介质S,并把记录介质S朝在本体内的右侧竖直向上形成的纸张输送路径12输送。
[0044]曝光单元20布置在最高的供纸托盘11上方。曝光装置20根据通过由图像读取单元200扫描稿纸P或固定稿纸获得的图像数据或通过个人电脑(以下简称为PC,未示出)或电话线路接收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装置30发射激光。
[0045]曝光单元20使用激光束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c、30m、30y和30k中由充电装置充电的图像承载构件(例如光导体)31上写入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相应颜色的潜像。写入至各个图像承载构件31上的潜像有时称为写入潜像。
[0046]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针对各个组成色(青色(C)、洋红(m)、黄色(y)和黑色(k))的图像形成装置30c、30m、30y和30k。各个图像形成系统30c、30m、30y和30k在中间转印带41下沿中间转印带41的循环运动路径顺次并排布置。
[0047]各个图像形成系统30c、30m、30y和30k在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鼓形图像承载构件31上依次执行充电、显影、转印(例如一次转印)、清理和消除电荷的图像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各个图像形成系统30c、30m、30y和30k从与组成色对应的色粉瓶32c、32m、32y和32k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色粉T。
[0048]中间转印单元40由水平延伸并旋绕在多个辊子上的环形中间转印带41构成,并能够移动并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循环转动。在此,"环形"一词表示带的两端彼此无接头地连接的情形。
[0049]中间转印单元40包括多个一次转印装置42c、42m、42y和42k,图像形成装置30c、30m、30y和30k的相应图像承载构件31跨中间转印带41正对这些一次转印装置。各个一次转印装置42c、42m、42y和42k把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3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转移至中间转印带41上,以形成各个一次转印图像(例如黑白双色图像或多色图像等)。
[0050]光传感器50采用以不接触方式检测在纸张输送路径12中输送的记录介质S的正面(或背面)的光滑度的传感器系统。光传感器50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详述。
[0051]二次转印单元60布置在纸张输送路径12上,把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为一次转印图像的每个颜色的色粉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S上。
[0052]此实施例中的曝光单元20、一次转印单元42c、42m、42y和42k、以及二次转印单元60共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以便基于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每个颜色的色粉图像。
[0053]例如,上述的给定图像形成条件包括图像处理、显影和转印条件等。例如,在图像处理条件下,包括用于处理图像中的半色调(点)部分的图像处理方法。而且,例如,在转印条件下,包括按照上述图像处理方法改变的适量转印电流。
[0054]定影装置70包括位于记录介质S的正面一侧、用于对转印至记录介质S上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的加热单元71,以及位于记录介质S的后侧、用于按压加热单元71的按压段(即,压辊)72。具体而言,定影装置70通过基于设定的定影温度(S卩,目标定影温度,在下文中详述)对记录介质S进行加热和按压来对记录介质S上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如下文中所详述,此实施例的定影装置70构成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一个特征。
[0055]双重单元400用于分别在记录介质S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并包括回转单元410和纸张倒转单元420,回转单元410和纸张倒转单元420共同构成二次供纸输送路径。双重单元400包括用于存储记录介质S的手动供纸托盘430,记录介质S从手动供纸托盘430被手工送入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中。
[0056]随后,在一面上载有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S被输送至纸张倒转单元420,在回转单元410中,记录介质S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被其下游端代替。通过从手动供纸托盘430手工地向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供应记录介质S的路径,纸张倒转单元420把记录介质S重新供应至纸张输送路径12的上游端附近。
[0057]现在将说明图像形成设备I中实现的作为示例性图像形成过程的复印功能。
[0058]首先,图像形成设备I利用曝光单元20把与图像读取系统200读取的稿件图像的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对应的潜像写入至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c、30m、30y和30k中由充电装置均匀充电的图像承载构件31的表面上。
[0059]下一步,图像形成设备I通过从显影装置分别向图像形成单元30c、30m、30y和30k中的图像承载构件31上承载的每个颜色的色粉潜像提供相应颜色的色粉微粒来形成每个组成色的色粉图像。
[0060]随后,图像形成设备I使用一次转印装置42c、42m、42y和42k在中间转印带41上按顺序一次转印图像承载构件31上承载的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从而,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所需的彩色图像。
[0061]图像形成设备I有选择性地转动布置在两级供纸盒11中的某个供纸辊13,并从相应级的供纸盒11送入记录介质S ;或者,图像形成设备I从手动供纸托盘430手工地送入记录介质S。
[0062]随后,图像形成设备I把从一个供纸盒11或手动供纸托盘430送入的记录介质S输送至纸张输送路径12中。然后,图像形成设备I利用输送辊14通过纸张输送路径12把记录介质S输送至定位装置15。
[0063]随后,图像形成设备I与中间转印带41上承载的彩色图像同步地进一步把记录介质S从定位装置15输送至二次转印单元60的二次转印位置。
[0064]在此,在利用二次转印单元60把中间转印带41上承载的彩色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S上之前,图像形成设备I利用布置在输送辊14和定位装置15之间的纸张输送路径12中的光传感器50计算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
[0065]随后,图像形成设备I把转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S输送至定影装置70,并通过在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对记录介质S进行加热并按压来把彩色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S上。
[0066]在此,为了能在记录介质S的背面也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设备I利用通过分叉套住纸张输送路径的切换爪(未示出)把一面定影有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S输送至双重单元400。
[0067]随后,记录介质S被输送至纸张倒转单元420,在双重单元400的回转段410中,记录介质S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被其下游端替换。利用从手动供纸托盘430手工地向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供应记录介质S的路径,纸张倒转单元420把记录介质S重新供应至纸张输送路径12的上游端附近。
[0068]随后,图像形成设备I把中间转印带41上承载的彩色图像作为背面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S上,并通过与正面处理相同的方式利用定影装置70把彩色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S的背面。
[0069]当彩色图像被完全定影至记录介质S上时,图像形成设备I从作为排纸装置的排纸单元把记录介质S排出并堆叠至作为内部出纸段的内部出纸托盘17中,从而完成一系列图像形成操作过程。
[0070]光传感器50布置在输送辊14的下游侧,它计算从某个供纸盒11或手动供纸托盘430送入输送路径12的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更具体地说,光传感器50能够检测并识别所用的记录介质S的类型,并基于记录介质S的实算光滑度设置定影条件,例如后文所述的定影温度(例如目标定影温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光传感器50构成检测器。
[0071]作为检测记录介质S的类型的检测器,除了上述的光传感器50外,还可使用基于检测结果来检测记录介质S的厚度并确定记录介质S的类型的纸张厚度传感器。作为纸张厚度传感器,可使用基于在多个传感器之间输送记录介质S的输送时间来确定厚度的系统。或者,也可使用基于记录介质的阴影面积的变化来确定厚度的系统(通过获取并研究(读取)纸张端部的影像,发现阴影面积与记录介质S的厚度成比例)。或者,也可使用通过向由多张记录介质S构成的一叠纸的一面发射光线并检测从这叠纸的另一面漏出的光量来确定厚度的系统。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各种纸张厚度传感器。
[0072]光传感器50布置在定位装置15和输送辊14之间的纸张输送路径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计算通过纸张输送路径12的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而无需使用分别与供纸托盘11和手动供纸托盘430对应的多个光传感器50。
[0073]作为光传感器50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的一个布置位置,光传感器50可布置在盛装在各个供纸盒11中的记录介质S的顶端附近,以检测每张记录介质S的表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光传感器50的数目会导致成本增加。当向每个供纸盒11装入记录介质S时, 代表光束的角度。但是,光源52不局限
)坐
! 8的光照射面之间,由把从光源52发射的I构成。在此,准直通常指把从光源52发射3此,准直光束通量指准直为彼此平行的激京52发射并进入记录介质3的激光束的入移提高记录介质3的光滑度的检测灵敏度。束的轴向布置在记录介质3的反射面的下的光电二极管构成。
I镜面反射光通量的光能,并把其转换为电检测结果的信号。这样,光传感器50能够和光接收器54之间,用于限制进入光接收:传感器50能够保持从光源52发射的光和:),并同时能减少与规则反射光混杂的散射检测中分别获得的平均值(或峰值)计算总平均值。或者,光传感器50可基于沿输送方向从记录介质S的前端至末端的整个范围内产生的连续峰值的光量分布平均值来计算光滑度。或者,可以把通过多次检测(记录介质S)获得的每个峰值或平均值的最低值以及在从记录介质S的前端至末端的整个范围内获得的邻接峰值视为记录介质S的凹点,从而基于最低值计算光滑度。
[0087]现在将参照图3说明图像形成设备I的每个单元的示例性功能。
[0088]如图3所示,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CPU (中央处理单元)301经由总线分别与每个元件(即,单元)电连接。CPU301控制每个元件,并使图像形成设备I发挥其功能。
[0089]CPU301由多个供纸盒11、纸张输送路径12、二次转印单元60、出纸单元16、定影装置70、存储单元302、电流控制电路303和A/D (模/数)转换单元304、以及电压检测单元305电连接。接口 306、纸张信息获取单元307、光传感器50、稿纸输送单元100、图像读取单元200和双重单元400也连接至CPU301。
[0090]定影装置70包括确定需要从下文所述的热源74提供给加热单元71的热量的热源控制电路73。具体而言,热源控制电路73确定加热单元71的定影温度的设置值(即,目标值)。定影装置70还包括至少检测加热单元71的温度的热敏电阻75。
[0091]在此,如上所述,为了获得高质量图像,在确定目标定影温度时需要考虑与定影能力密切相关的光滑度。因此,此实施例的热源控制电路73根据上述光传感器50的传感器值确定目标定影温度,即,记录介质S的表面光滑度。因而,此实施例的热源控制电路73构成本发明的定影控制装置的一个特征。
[0092]而且,定影装置70包括把热敏电阻75检测的模拟值转换为由CPU301处理的数字值的A/D转换单元76。然后,定影装置70把数字值发送至CPU301。定影装置70还包括控制按压构件72按压加热单元71的压力以及在其间形成的夹挤区N的宽度的压力控制电路77。
[0093]而且,光传感器50的控制单元56与定影装置70电连接。因而,在接收到由控制单元56检测的值时,定影装置70激活热源控制电路73和压力控制电路77。
[0094]存储单元302包括ROM(只读存储器)302A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02B。R0M302A中存储由CPU301执行的程序代码和定影控制模式。检测的电压被临时存储在RAM302B中。
[0095]CPU301读取存储在R0M302A中的程序代码,并把其展开至RAM302B中。CPU301相应地执行程序代码中定义的程序,并使用RAM302B作为数据缓存器,从而控制每个元件。
[0096]在此,CPU301能够根据从光传感器50的控制单元56输入的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即,从光传感器传送的传感器值,在下文中将更详细说明)改变图像形成条件。因而,此实施例的CPU301构成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控制器的一个特征。
[0097]电流控制电路303根据从光传感器50的控制单元56传送的信号控制在二次转印单元60把色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S上时流过的转印电流值。
[0098]为了能在稳定的供电条件下进行控制,A/D转换单元304把电压检测单元305检测的模拟电压转换为可由CPU301处理的数字值。然后,A/D转换单元把该数字值发送至CPU301。
[0099]接口 306作为与信息存储装置308 (例如硬盘驱动器等)和外部通讯装置309 (例如PC)连接的连接器。因此,接口 306从外界向图像形成设备I中收集图像数据。)制成的弹性层。
影性能将提高。但是,在碾压未定影的色粉兰被转印出来,可能在图像的纯色部分中产厚度应在100微米或以上。即,采用具有约衫会吸收细微的不均匀处,因此有可能避免字,定影带121由制得较薄,具有较小的直生层和脱模层的厚度分别为20微米左右至泛10微米左右至50微米左右,因而总厚度5米左右至40毫米左右。为了确保低热容,优选为0.16毫米左右或更小。定影带121
芯铁723的表面上的弹性层72以以及布置莫层72。由??八或等材料制成。弹性制成。弹性层726被切换机构(未示出)压句件124接触。在按压构件72和定影带121则能够在减少从定影带121漏失热量的同时提升保温效果。
[0108]上述热源74布置在定影带121的环中,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看,位于夹挤区N的上游侧。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若La代表沿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穿过按压构件72的旋转中心O和夹挤区N的中心Q的虚拟直线,则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看,热源74布置在虚拟直线La的上游侧(B卩,图4的下侧)。由于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300中的电源(未示出)的输出由热源控制电路73控制,因此热源74构造为产生热量。输出根据上述热敏电阻75检测的定影带121的表面温度来控制。通过以这种方式控制热源74的输出,可以把定影带121的温度(即,定影温度)设置(控制)为所需的水平。
[0109]在此,采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按压构件72 (未示出)的温度,而不是使用检测定影带121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来预测定影带121的温度。
[0110]在此实施例中,虽然热源74包括两个加热器,但是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设备I中使用的记录介质S的尺寸采用一个、三个或更多加热器。作为加热定影带121的热源74,除了使用卤素加热器外,也可使用IH加热器、电阻加热器、或碳加热器等。
[0111]上述的夹挤区形成构件124包括底垫124a以及布置在夹挤区形成构件124的表面上并与定影带121正对的低摩擦系数的滑动片124b。底垫124a分别沿按压构件72和定影带121的轴向纵向延伸而成。由于底垫124a承受来自于按压构件72的压力,因此决定夹挤区N的形状。
[0112]虽然在此实施例中夹挤区N是扁平形状的,但是夹挤区N也可为凹座形状或其它形状。
[0113]提供上述滑动片124b的目的是减少定影带121转动时的滑动摩擦。在此,若底垫124a本身由低摩擦材料制成,则可以省略滑动片124b。
[0114]底垫124a由能够承受200°C以上温度的耐热材料制成。采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通常由色粉定影温度范围内的热量造成的夹挤区形成构件124的变形,同时稳定夹挤区N的状态,因而提高输出图像的质量。在此,底垫124a应具有合理的刚度,以确保其强度。
[0115]作为满足上述条件的底垫124a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醚砜(PES)、聚苯硫(PPS)等树脂材料。另外,还可以采用液晶聚合物(LCP)、聚醚腈(PEN)、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酮醚(PEEK)等树脂材料。而且,底垫124a还可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
[0116]底垫124a由支撑件125固定并支撑。因此,能够防止通常由按压构件72施加的压力导致的夹挤区形成构件124的挠曲,从而在按压构件72的轴向上保持一致的挤压宽度。为了实现防止夹挤区形成构件124挠曲的功能,支撑件125应由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铁等。
[0117]上述反射构件126以面向热源74的方式固定至支撑件125上。因而,通过利用反射构件126把从热源74发出的辐射热反映至定影带121,能够防止辐射热到达支撑件125等构件。因此,能够在对定影带121有效加热的同时节省能量。作为反射构件126的材料,可以采用铝材或不锈钢等。特别是,若反射构件12的材料是通过在由铝材制成的基板上淀积具有低辐射率(即,高反射率)的银而制造的,则能够显著提高定影带121的加热效果。
[0118]上述屏蔽构件127由沿定影带121的内圆周面布置的厚度为0.1毫米左右至1.0毫米左右的弧形金属板构成。屏蔽构件127可沿圆周方向在定影带121和热源74之间移动。良轴型定影带121和上述按压构件72组成带和按压构件组成的系统。
6设备中执行的定影过程,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检测光滑度的光传感器。
艮介质3的端部到达光传感器时,光传感器在此,时间10指记录介质3的端部到达与
1'间II的时段内对以处理线路速度V。输送的检测在时间II时完成。在此过程中,光5发射激光,直至时间丁1。
时,并通过孔口进入反射光(规则反射的光)冶完成以处理线路速度V。输送的记录介质
! 8的端部到达光传感器50的时刻完成,或但是,在此实施例中,时间II是记录介质据检测出的光滑度来确定定影温度设置值。
[0133]在确定定影温度设置值之后,在时间T4时,为了使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设置值,热源74开始向定影构件121提供热量。随后,在时间T5时,定影单元71的夹挤区N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设置值。
[0134]在记录介质S的端部在TO时到达光传感器50之后,记录介质S被以处理线路速度v0输送一段距离L0,直至在时间T6时到达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 (B卩,T6=T0+L0/v0)。
[0135]但是,在该图像形成设备的这种常规定影过程中,在定影装置70在T5时达到定影温度之前,记录介质S已在T6时到达定影夹挤区N。因此,常规图像形成设备无法在根据记录介质S确定的定影温度执行定影过程,因而造成问题。
[0136]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对定影装置70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在记录介质S到达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之前达到定影温度设置值。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下不等式成立:T6>T5。
[0137]当不等式(Τ6>T5)成立时,对于具有已检测出的光滑度的记录介质S,能够以根据检测出的光滑度确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在记录介质S上定影色粉图像。在这种情况中,由于已检测出光滑度,因此能够按已经更改过的定影温度设置值对记录介质S立即定影。
[0138]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检测出光滑度后立即按根据检测出的光滑度确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对记录介质S进行定影过程的前提下,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使不等式(Τ6>T5)成立。在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Τ5相当于时间T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时间Τ6对应时间Tb。
[0139]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和光传感器50之间的纸张输送距离LI设置为比常规长度LO长。即,输送距离LI长于常规输送距离L0。
[0140]更具体地说,假设记录介质S的处理线路速度为V并且是固定的,而光传感器50和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之间的输送距离为LI,并且时间Τ6相应地通过公式Ll/v计算,则确定输送距离LI (即,〉L0)并把其设置为满足不等式Τ6>T5。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光传感器50布置在能够确保上述输送距离LI的位置。
[0141]在此,由于纸张输送电机(未示出)的性能限制,有时难以随意地改变处理线路速度V。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适当地设置输送距离LI (即,把光传感器50布置在适当的位置),即使纸张输送电机的性能有限,也能使不等式Τ6>T5成立。
[0142]除了上述例子,由于近来年图像形成设备I趋向于小型化,因此有时不能保证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与光传感器50之间有足够的输送距离LI。
[014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处理线路速度V调节为比常规处理线路速度VO慢,如图9所示。即,此实施例的处理线路速度V可以设置为慢于常规处理线路速度vO。例如,处理线路速度Vl是常规处理线路速度vO的一半(B卩,vl=v0/2)o更具体地说,通过固定输送距离L,可以确定处理线路速度vl,并把其设置为使不等式Τ6>T5成立。
[0144]因此,通过以这种方式减慢处理线路速度vl,可以把时段T6设置为较长的值,而无需改变纸张输送距离L。结果是,不等式Τ6>T5可以重新成立。
[0145]在此(如图6所示),更改之前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是应在定影装置70完成其加热时检测的值。因此,上述时间T5 (参见图9)指定影装置70被加热至为记录介质S确定并设置(或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新值)时的时间。图像形成设备1构造为按如下方式适当地质3的光滑度被反映在下文所述的图像形丨勺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1被构造为不户,时间12代表在光传感器50检测到记录直所需的时间;而时间199代表基于为记录50检测到记录介质3的端部后)开始图像I和199分别相当于时间10和丁己。
尸始基准时间对应曝光单元20开始向布置民载构件31分别写入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
5:时,可以根据记录介质3的光滑度预先改辱的传感器值在曝光单元20开始写入之前地设置图像处理、显影和转印条件。
I过基于光传感器50获得的传感器值改变为适合于线式处理的转印电流量。
[0158]在此,可参照存储在存储单元302中的关系表确定转印电流量,在该表中,基于预先通过实验确定的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转印电流量、以及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列出了电压与转印电流量之间的关系。或者,也可以使用存储在存储单元302中的记忆体内的公式基于检测出的光滑度来确定转印电流量,例如,基于预先通过实验确定的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转印电流量、以及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
[0159]而且,此实施例的CPU301配置为根据光传感器50的传感器值改变处理线路速度V。即,当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过低,无法保证仅通过改变定影温度就能获得足够的图像质量,并且通过相应地提高定影温度以进行补偿也不够时,通过降低处理线路速度V,可以确保足够的定影夹按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使用具有极低光滑度的记录介质S时,也能提供适当的热量,而不会导致定影缺陷。
[0160]而且,如图13B所示,在此实施例中,CPU301配置为在时间关系Τ90ΧT2ΧT99成立的前提下改变上述转印过程的条件。在此,T90代表从光传感器50检测到记录介质S的端部算起直至开始向记录介质S上转印的转印过程(B卩,转印操作)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中,上述时间关系Τ6ΧT5能够再次成立。此实施例中的时间T90对应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时间Te。
[0161]通过这种方式,当时间关系T90>T2>T99成立时,可以根据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预先改变转印条件。例如,由于光传感器50获得的传感器值在开始对记录介质S执行转印过程之前被固定,因此CPU301能够根据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改变上述转印电流量。
[0162]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像形成设备I中,从光传感器50检测到记录介质S的端部开始至记录介质S到达定影装置70为止的时段Τ6设置为长于时段Τ5(从光传感器50检测到记录介质S的端部开始至达到为该记录介质S设置(或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为止)。因此,在端部被光传感器50检测到的记录介质S到达定影装置70之前,能够使定影温度升高至定影温度设置值。
[0163]因此,当记录介质S到达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时,能够以最佳定影温度设置值对其执行定影过程。其结果是,由于为记录介质S提供了正确的热量,因而能够防止定影至记录介质S上的色粉图像存在定影缺陷。而且,由于不会向记录介质S提供过多热量,因此还有助于降低功耗。
[016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根据记录介质S的光滑度反映记录介质S到达定影装置70的夹挤区N时的定影条件。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根据记录介质S的类型适当地设置定影条件。
[0165]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I配置为对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间Τ99进行延迟,使其晚于光传感器50的传感器值被固定的时间Τ2。因此,能够根据记录介质S本身的光滑度改变记录介质S的图像形成条件。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I能够根据记录介质S的类型适当地设置定影条件。
[0166]虽然在此实施例中光传感器50处于能够检测记录介质S的正面(彩色图像转印面)的方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由于布局的限制而难以检测记录介质S的正面时,光传感器50可以布置在能够检测记录介质S的背面的方向。
[0167]而且,在此实施例中,虽然时间Tl代表记录介质S的后端到达光传感器50的时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时间Tl可以是记录介质S通过除光传感器50之外的规定位是在曝光单元20在当前图像形成过程中执度V或光传感器50与定影装置70之间的的光滑度把图像形成和定影条件分别变为备和检测器定位方法根据转印构件的类型其它修饰和变化。因此,应理解,在所附权说明的方式实施。例如,形成图像形成设备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生成设备,包括: 用于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通过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加热从而把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和 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类型的检测器,该类型用于设置图像形成条件和目标定影温度二者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Tb>Ta, Ta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达到为该记录介质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所需的时间,Tb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该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检测器是光滑度检测器,配置为通过检测从光源向记录介质发出的常规光的光量以及从记录介质沿镜面反射方向反射的光的光量来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光滑度;并且 其中,Td>Tc, Tc代表从记录介质的端部被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开始直至检测值被固定为止的时间,Td代表从记录介质的端部被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开始直至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为记录介质指定的图像形成条件 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为止的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记录介质的片材输送速度为V且固定、并且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的时间由Tb=L/v表示时,检测器和定影装置之间的距离L被设置为满足不等式Tb>T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检测器与定影装置之间的距离由L表示且固定、并且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的时间由Tb=L/v表示时,记录介质的片材输送速度V被设置为满足不等式Tb>Ta。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根据光滑度检测器检测的检测值确定目标定影温度的定影控制器, 其中,定影控制器根据光滑度检测器在规定时段内多次检测的检测值的平均值确定目标定影温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规定时段是在记录介质的端部被检测到之后记录介质通过光滑度检测器的时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根据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值改变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控制器, 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器通过根据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值改变图像处理方式来改变在感光体上写入潜像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器根据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值改变记录介质的转印条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器根据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值改变片材输送速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时间关系Te>Tc>Td成立的前提下,图像形成控制器改变转印条件,其中,Te代表从记录介质的端部被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开始至开始记录介质的转印过程为止的时间。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检测值的记忆体, 其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图像形成控制器根据通过光滑度检测方法获得并存储在记忆体中的检测值来改变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时,定影控制器根据由光滑度检测器获得并存储在记忆体中的检测值改变定影条件,所述定影条件包括目标定影温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时间Ta代表被加热的定影装置达到为记录介质指定的目标定影温度所需的时间。
13.一种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检测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 通过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加热从而对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 检测记录介质的类型,该类型用于设置图像形成条件和目标定影温度二者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布置检测器,使Tb>Ta 成立, 其中,Ta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定影装置达到为该记录介质指定的定影温度设置值所需的时间,Tb代表在检测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端部后该记录介质到达定影装置所需的时间。
14.一种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布置检测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色粉图像; 通过基于目标定影温度对记录介质加热从而对记录介质上承载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 通过检测从光源向记录介质发射的常规光的光量以及从记录介质沿镜面反射方向反射的光的光量来检测记录介质的表面光滑度;以及布置检测器,使Td>Tc成立, 其中,Tc代表从记录介质的端部被光滑度检测器检测到开始直至检测值被固定为止的时间,Td代表从检测到端部开始直至图像形成装置基于为记录介质指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为止的时间。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4049489SQ20141009913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山科亮太, 和井田匠, 瀬尾洋, 瀬户隆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