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12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泳显示器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包含一电泳显示器;一导光板,通过一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电泳显示器相贴合,其中,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表面边缘处形成一容置区;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一挡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之表面,并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容置区;一触控单元,通过一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导光板相贴合,其中所述挡光胶带位于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挡光胶带阻挡自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可有效避免导光板亮度不均匀及侧边漏光问题。
【专利说明】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泳显示器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电泳显示器因具有双稳态特性,即只有当显示图像被改变时,才需要电源,显示图像可以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保持显示,而具备省电的优点,因此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纸和其他可携式电子装备中。
[0003]此外,为了提升操作便利性,电泳显示器通常与一触控面板相结合而形成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
[0004]由于电泳显示设备为反射型显示设备,其显示出的画面需藉助外界光线,如日光或灯光等,才可被用户看清,当外界光线不足时,显示画面将很难被用户看清。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于电泳显示设备的显示面前侧设置一前置光源,前置光源包含一导光板及一发光单兀,发光单兀设置于导光板一边缘处。发光单兀点亮后所放射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的引导而平均分散于电泳显示设备的显示面。
[0006]然而,由于光线从发光单元所在的边缘处沿着导光板向四面扩散时会发生衰减或损耗,导致导光板上设有发光单元的部份较于其他部份光亮度较高,而容易使得该部份显现与其他部份不同的亮度,从而出现导光板亮度不均匀,或者发生漏光等问题,进而影响终端产品的外观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以解决前述的技术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式电泳显不设备,包含:一电泳显不器;一导光板,通过一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电泳显示器相贴合,其中,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表面边缘处形成一容置区;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一挡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之表面,并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容置区;一触控单元,通过一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导光板相贴合,其中所述挡光胶带位于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0009]较佳的,其中所述触控单元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层及一油墨层,所述遮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遮蔽层上,其中所述遮蔽层与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之间,且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油墨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0010]较佳的,其中,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遮蔽层的部份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遮蔽层部分重叠,且与所述油墨层之间无重叠。
[0011]较佳的,其中,所述触控单元更包含一触控电极层及一导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部份延伸至所述遮蔽层上,所述导线层位于所述遮蔽层上,并与延伸至所述遮蔽层的所述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
[0012]较佳的,其中,所述触控单元更包含一触控电极层及一导线层,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部份延伸至所述油墨层上,所述导线层位于所述油墨层上,并与延伸至所述油墨层的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
[0013]较佳的,其中,所述容置区由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表面边缘朝向所述触控单元方向凹陷形成。
[0014]较佳的,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及复数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区内。
[0015]较佳的,其中,所述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0016]较佳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材料为折射率范围在1.41至1.42内的光学胶。
[0017]较佳的,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材料为折射率范围在1.41至1.42内的光学硅胶。
[0018]较佳的,所述挡光胶带为一白色胶带。
[0019]较佳的,其中,所述遮蔽层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挡光胶带及所述发光单元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0020]本实用新型之功效在于,对应发光单元处设置一挡光胶带,利用挡光胶带阻挡部份光线,以平均导光板的各部份的光亮度,从而提升终端产品的外观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2]图1是一正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0023]图2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较佳实施的导光板与发光单元的相对位置;
[0024]图3是一正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及
[0025]图4是一正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以下的文字描述中所出现的表示位置关系的“上”、“下”仅为针对相应图标而进行的位置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电泳显示器21、一导光板22、一第一光学胶层23、一发光单兀24、一挡光胶带25、一触控单兀26,及一第二光学胶层27。
[0028]所述电泳显示器21具有一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211,所述显示面211包含一显示区D1,所述显示区Dl为所述电泳显示器21显示图像的区域。由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细部结构为本【技术领域】者所知悉,因此,不再多加详述。
[0029]配合参阅图2,所述导光板22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相贴合。所述导光板22设置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1上,具有一靠近所述电泳显不器21的下表面221、一与所述下表面221相对的上表面222,及一自所述下表面221的边缘朝向所述上表面222凹陷形成的容置区223。
[0030]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设置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之间,用于贴合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设置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1与所述导光板22的下表面221之间,本实施例中,贴合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的方式为全贴合的方式,即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完全填充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1与所述导光板22的下表面221之间,使得所述两者的贴合区域不存在空隙。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贴合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的方式亦可以为其他的贴合方式,例如框贴,即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仅设置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1或所述导光板22的下表面221的周边,而两者贴合区域的中央由空气填充。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的材料一般为亚克力系或娃系的光学胶,其可以是液态胶亦可以是固态胶,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较佳的,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的材料为硅系光学胶,因其具有抗高温,防黄化的特性,可避免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因受到来自所述导光板22的光线长期照射而产生的高温裂解或发黄的问题。
[0031 ] 所述发光单元24,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具有一软性电路板241及复数设置于所述软性电路板241上的发光组件242,其中,所述发光组件242位于所述容置区内。
[00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242可为一般显示器常用的光源,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为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发光组件242与所述软性电路板241电性连接,所述软性电路板241同时电性连接一外部控制器(图未示),所述外部控制器通过所述软性电路板241对所述发光组件242进行亮度的控制。
[003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24通过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粘结而固定于所述容置区223内,而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24亦可直接与所述导光板22连接,连接方式一般为通过增设一贴合层贴附于所述容置区223内。
[0034]所述挡光胶带25贴附于所述导光板22的上表面222,即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2背离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的表面,并在所述导光板22上的正投影至少完全覆盖所述容置区223,进而可覆盖位于所述容置区223中的所述发光组件242,以保证所述发光组件242所在的所述导光板22的边缘处被所述挡光胶带25覆盖,如此,所述挡光胶带25可阻挡所述发光组件242从竖直方向射出的光线,降低所述导光板22上设有发光组件242的边缘处的光线强度并防止光线从垂直于所述导光板22的上表面222的方向漏出。
[0035]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光胶带25可进一步延伸,以于竖直的投影方向上全面覆盖所述发光单元24,从而更全面地阻挡从垂直于所述导光板22上表面222的方向射出的光线。较佳地,为了令所述挡光胶带25在所述发光组件242发出的光线的照射下不产生变色现象,所述挡光胶带25优选为白色胶带。
[0036]所述触控单元26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与所述导光板22相贴合,其中所述挡光胶带25位于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之间。
[0037]详细的说,所述触控单元26包含一基板261、一触控电极层264、一导线层265、一遮蔽层262,及一油墨层263。所述基板261面向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表面具有一位于中间部份的可视区Vl及一除所述可视区Vl以外的非可视区V2,其中,所述可视区Vl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区Dl相对应,具体来说,所述可视区Vl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区Dl于基板261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
[0038]所述遮蔽层262设置于所述基板261上,位于所述基板261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之间,并覆盖所述非可视区V2,用以遮蔽触控单元中设置于非可视区V2的其他内部电子组件(如,所述导线层265)。所述遮蔽层262是一般业者通称之黑色基质(Black Mask,BM),其材料可为光阻或油墨,一般为黑色或深色,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为白色或其他颜色,本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层262由黑色光阻材料制成,其具有厚度薄、光致密性高、表面平坦等优点。
[0039]所述油墨层263位于所述非可视区V2中,设置于所述遮蔽层262上,位于所述遮蔽层262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263直接形成于所述遮蔽层262的下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遮蔽层262的下表面,而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263亦可部份覆盖所述遮蔽层262的下表面,该种实施例将于后续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多加详述。所述油墨层263的材料为黑色或者深色的绝缘油墨,将其设置于所述遮蔽层262下表面,一方面可对所述遮蔽层262进行保护,防止其在后续制程或者装配过程中被刮伤或脱落,另一方面可强化所述遮蔽层262遮亮度及色彩的显现度,尤其是在所述遮蔽层262由白色或浅色光阻或油墨形成时,由于白色或浅色的材料遮亮度较差,色彩显现不明显,通过设置所述油墨层263将所述遮蔽层262的背景暗化,以提升其色彩的显现度。
[0040]所述触控电极层264设置于所述基板261下表面,覆盖所述基板261的可视区VI,并部份延伸至所述油墨层263上,所述导线层265设置于所述油墨层263下表面,电性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层264。
[00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层264系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板261的表面,为单片基板的触控面板结构,所述触控电极层264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单层导电材料的触控图形结构,亦可以为双层导电材料的触控图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所述基板261为一经过强化的透明盖板,其可以是经过强化的玻璃板或硬质塑料板,其背离所述导光板22的表面可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所述触控电极层264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使得用户可透过所述触控单元观看到所述电泳显示器21所显示的画面。
[0042]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设置于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之间,用以贴合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本实施例中,贴合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的方式为全贴合的方式,即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完全填充于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的下表面221之间,使得所述两者的贴合区域之间不存在空隙。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贴合所述触控单元26与所述导光板22的方式亦可以为框贴的方式,SP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仅设置于所述触控单元26或所述导光板22的周边,而两者贴合区域的中央由空气填充。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材料一般为亚克力系或娃系的光学胶,其可以是液态胶亦可以是固态胶,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材料为硅系光学胶,因其具有抗高温,防黄化的特性可避免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因光线长期照射而产生的高温裂解或发黄的问题。
[0043]以上对本实施例的各组成组件及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分别的描述,就整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各组成组件由下至上的层叠顺序为所述电泳显示器21、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所述发光单元24、所述导光板22、所述挡光胶带25、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所述触控单元26,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之间及所述导光板22与所述触控单元26之间,所述挡光胶带25与所述发光单元24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2的上下表面,并对应所述容置区223设置。所述发光单元24所放射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导光板22的传导,散布于整面所述导光板22上,以形成一对应于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面211的整面发光源,用于在外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光线进行弥补,避免因外界光线不足时,用户无法看清显示画面的问题出现,使得所述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在无外界光源或外界光源较弱时依然可正常使用。
[0044]由于从所述发光单元24进入所述导光板22的光线入射角度不同,故部份光线会在传导过程中因折射而衰弱,导致所述导光板22上的亮度不均匀,为了避免该问题的产生,本实用新型通过匹配折射率的方式,来减少光线因折射而发生的衰弱。具体而言,通过调整与所述导光板22相邻的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及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导光板22的折射率,以提高在所述导光板22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及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的光线量,进而减少光线折射发生,使得光线更多的被锁定于所述导光板22中,以达到使所述导光板22的整体亮度较平均的目的。由于胶层的粘度、透光度及折射率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在同时考虑胶层本身的粘度及透光度等因素的同时,较佳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及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折射率均为
1.14至1.42之间,其不仅较所述导光板22的折射率低,且同时胶层本身的粘性又符合产品设计的需求。
[0045]由于实际制程中会存在误差,故在贴合所述电泳显示器21与所述导光板22及贴合所述导光板22与所述触控单元26时,会预留相应的公差区,且由于所述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还包含组装机壳,故所述触控单元26的外廓线需超出所述导光板22的外廓线,即所述触控单元26于竖直投影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导光板22,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由于所述导光板22的容置区223处需对应设置所述发光单元24及所述挡光胶带25,故所述导光板22至少于设有所述发光单元24的侧边超出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外廓线,其他侧边至少与所述电泳显示器21对齐,或部份超出,从而保证所述导光板22与所述电泳显示器21或所述触控单元26的贴合面平整,且可通过所述导光板22使光线均匀覆盖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整个显示面。根据上述各组件的大小关系,可得知的是,所述导光板22可完全覆盖所述电泳显示器21的显示区Dl,且所述导光板22上设有所述发光电源24及所述挡光胶带25的侧边系对应位于所述触控单元26的非可视区V2,换言之,所述发光单元24及所述挡光胶带
25皆对应位于所述触控单元26的非可视区V2,如此一来,所述发光单元24及所述挡光胶带25则不会被用户可见。
[0046]可以理解的是,在贴合制程过程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23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需于部份预留一定的公差区,以防止因对位偏差出现的胶体外露等问题。由此可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的面积小于所述触控单元26的面积,其主要对应设于所述基板261的可视区Vl内,并部份延伸至所述基板261的非可视区V2。
[0047]参阅图3,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图3所示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与图1所示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区别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264与所述导线层265的所在位置不同,其他组成组件及连接关系相同。
[004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层264是形成于所述可视区Vl并延伸至所述遮蔽层262的部分表面,而所述导线层265则对应形成于所述遮蔽层262的表面,并与延伸至所述遮蔽层262的所述触控电极层264电性连接,所述油墨层263对应设置于所述触控电极层264与所述导线层265上。将部份所述触控电极层264及所述导线层265设置于所述遮蔽层262及所述油墨层263之间,一方面,所述触控电极层264及所述导线层265可受到所述油墨层263的保护,另一方面,所述触控电极层264在延伸至所述遮蔽层262上时,需跨设的高度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述触控电极层264因触控电极材料较脆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0049]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本实施例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的区别在于,所述油墨层263的设置形态不同。
[0050]具体而言,所述油墨层263覆盖所述遮蔽层262的部份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无重叠且相邻。换言之,根据前文的说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部份延伸至所述基板261的非可视区V2,而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延伸至所述遮蔽层262上,覆盖部份的所述遮蔽层262,所述油墨层263仅需邻接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设置,以覆盖所述遮蔽层262未被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覆盖的部份,从而使得所述遮蔽层262可被所述光学胶层27与所述油墨层263完全覆盖而受到保护。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油墨层263避开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所在区域设置,据此,当利用所述第二光学胶层27贴合所述触控单元
26与所述导光板22时,仅须要克服基板261与遮蔽层262之间的高度段差,而不需考虑油墨层263的厚度,可减少因贴合面不平整而产生的贴合不良现象的发生。
[005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挡光胶带25阻挡来自所述发光组件242垂直所述导光板22发出光线,以平均所述导光板22的各部份的光亮度,从而提升终端产品的外观质量。
[0052]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式电泳显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泳显不器; 一导光板,通过一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电泳显示器相贴合,其中,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表面边缘处形成一容置区;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区内; 一挡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之表面,并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容置区; 一触控单元,通过一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导光板相贴合,其中所述挡光胶带位于所述触控单元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触控单元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层及一油墨层,所述遮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遮蔽层上,其中所述遮蔽层与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之间,且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油墨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遮蔽层的部份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遮蔽层部分重叠,且与所述油墨层之间无重叠。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更包含一触控电极层及一导线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部份延伸至所述遮蔽层上,所述导线层位于所述遮蔽层上,并与延伸至所述遮蔽层的所述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更包含一触控电极层及一导线层,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部份延伸至所述油墨层上,所述导线层位于所述油墨层上,并与延伸至所述油墨层的触控电极层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区由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表面边缘朝向所述触控单元方向凹陷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及复数发光组件,其中,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且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容置区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材料为折射率范围在1.41至1.42内的光学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材料为折射率范围在1.41至1.42内的光学硅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胶带为一白色胶带。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挡光胶带及所述发光单元于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文档编号】G02F1/167GK204009308SQ20142037813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江耀诚, 严建斌, 林顺龙, 周艺端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