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322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框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模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器主要包含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外框。背光模组上设有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的胶框。将液晶显示面板放置在胶框上后,再利用外框固定胶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以完成液晶显示器的组装。

常见的外框固定方式有用螺丝锁附、胶带贴合或是一般卡合等方式。然而,这些固定方式具有许多缺点。例如,利用螺丝锁附的方式容易破坏外框本身结构,且影响美观。利用胶带贴合的方式不易组装及重工。而利用一般卡合的方式的稳固性不佳,外框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组装且稳固性佳的框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易组装以及稳固定不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组件,包括:

框体,包含至少一个侧边及至少一组卡勾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边上,其中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包括:

第一卡勾,具有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卡勾,具有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以及

外框件,包括至少一个边框单元及至少一个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单元上,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单元对应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结构对应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的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扣合在对应的所述卡合结构上。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卡勾及所述第二卡勾为从所述外侧面延伸而出的一L型结构,且所述卡合结构为从所述外框件的内侧面延伸而出的凸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合结构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卡勾及所述第二卡勾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卡合结构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接合。

优选的,所述外框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框件包括多个边框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

优选的,所述外框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接合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合件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边框单元。

优选的,每一所述边框单元的至少一端设有一定位柱,且每一所述接合件具有两个定位孔,每一所述接合件通过所述定位孔分别定位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边框单元的所述定位柱上。

优选的,每一所述定位孔具有一颈部。

优选的,每一所述接合件为弹性钢件。

优选的,每一所述接合件为夹角小于90度的类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框体为塑料框体,且所述外框件为金属外框件。

优选的,所述外框件为铝挤结构。

一种框架组件,包括:

框体,包括至少一个侧边及至少一个卡合结构,且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侧边上;以及

外框件,包括至少一个边框单元及至少一组卡勾结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单元上,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单元对应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对应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结构,且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包括:

第一卡勾,具有第一开口;以及

第二卡勾,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扣合在对应的所述卡合结构上。

一种框架组件,包括:

框体,包括至少一个侧边;

外框件,包括至少一个边框单元对应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

结合单元,具有至少一组卡勾结构及至少一个卡合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与所述外框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边框单元的其中之一者,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结构是设置在另一者;以及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卡勾结构包括第一卡勾及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及所述第二卡勾分别扣合在所述结合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卡合结构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不同于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边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勾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勾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框架组件,通过具有不同开口方向的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共同扣合在卡合结构的方式来连接框体与外框件,借此可提升外框件组装在框体上的稳固性。此外,在组装过程中,可利用卡合结构从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的开口侧边滑入的方式,来将卡合结构固定在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中,如此可达到快速组装框体与外框件的目的。

另一方面,外框件的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可通过接合件互相连接。借此,利用接合件本身的弹力可对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产生拉力,可使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紧密接合,进而使外框件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图1A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沿着图2中的A-A剖面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3B为沿着图2中的B-B剖面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合件与边框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合件与边框单元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框架组件100主要可结合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以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如图1A及图1B所示,框架组件100主要包含框体120、结合单元130以及外框件140。通过结合单元130可将外框件140结合在框体120上。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单元130包含至少一组卡勾结构121以及至少一个卡合结构141对应卡合结构121。框体120主要是设置在背板上。如图1B所示,框体120具有内侧面120a以及外侧面120b,且卡勾结构121设置在框体120的外侧面120b上。

请继续参照图1A及图1B,每一组卡勾结构121包含第一卡勾121a以及第二卡勾121b邻设于第一卡勾121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勾121a及第二卡勾121b均为从外侧面120b延伸而出的L型结构。而且,第一卡勾121a及第二卡勾121b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21a’与第二开口12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21a’的方向与第二开口121b’的方向不同。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第一开口121a’与第二开口121b’呈交错相对,例如第一开口121a’朝下,第二开口121b’朝上。

如图1A及图1B所示,外框件140包含至少一个边框单元150。卡合结构141设置在边框单元150上与卡勾结构121对应的位置。而且,卡合结构141为从边框单元150的内侧面150a延伸而出的凸状结构。请参照图2、图3A与图3B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分别沿着图2中的A-A剖面线以及B-B剖面线剖切的剖面图。卡合结构141为一长条凸状结构,此长条凸状结构的延伸方向D1与第一开口121a’与第二开口121b’的延伸方向D2相同,延伸方向D1与延伸方向D2可统称为第一方向。借此,卡合结构141可沿着第一开口121a’与第二开口121b’的侧边滑入卡勾结构121中,以达到快速组装框体120与外框件140的目的。

此外,如图2、图3A与图3B所示,卡合结构141从侧面看起来似蕈菇造型,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41a及第二表面141b。如图2所示,每一组卡勾结构121的第一卡勾121a与第二卡勾121b共同扣合在对应的卡合结构141上。因此,当卡勾结构121扣合在对应的卡合结构141上时,第一卡勾121a与第一表面141a接合(如图3A所示),且第二卡勾121b与第二表面141b接合(如图3B所示)。也就是说,第一卡勾121a与第二卡勾121b交错地扣合在同一个卡合结构141上,借此可增加卡勾结构121结合在卡合结构141的稳固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41a不同于第二表面141b。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表面141a与第二表面141b是在延伸方向D3形成间隔A1。其中,延伸方向D3也可以称为第二方向,为垂直于延伸方向D1以及延伸方向D2所统称的第一方向。

请继续参照图2、图3A与图3B,在一些例子中,框体120可为塑料框体,而边框单元150可为金属框件。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边框单元150可为铝挤结构。借此,在将外边框单元150组装到框体120上时,亦可利用塑料本身的弹性将卡勾结构121扣合至对应的卡合结构14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边框单元150以及外框件140的材料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框体120与边框单元150亦可利用其他不同材料来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实施例中,卡勾结构121的第一卡勾121a与第二卡勾121b设置在框体120上,卡合结构141设置在边框单元150上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框架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勾121a与第二卡勾121b亦可设置在边框单元150上,卡合结构141则可设置在框体120上。借此,通过第一卡勾121a与第二卡勾121b交错地扣合在同一个卡合结构141上,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A,其中图6A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合件与边框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外框件140包含多个边框单元150,分别对应设置在框体120的侧边120c。在一例子中,边框单元150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在边框单元150非靠近光源的三个侧边120c。在一示范例子中,每一个边框单元150可为长条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两相邻的边框单元150可通过接合件200互相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6A,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边框单元150的至少一端设有定位柱151。在一些例子中,定位柱151为由边框单元150的内侧面150a延伸而出的凸柱。在其他例子中,定位柱151可为螺丝螺合于边框单元150的内侧面150a上形成的。而且,在将螺丝螺合至边框单元150的内侧面150a时,可先将具有内螺纹的螺帽152埋入内侧面150a中。然后再将螺丝螺锁在螺帽152中,以增强整个定位柱151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的螺丝以及螺帽152固定在边框单元150上时,并不会穿透整个边框单元150,进而可以保持边框单元150的外侧面平整。

如图6A所示,接合件200具有两个定位孔201。借此,接合件200可通过定位孔201分别定位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150的定位柱151上,达到连接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150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201为具有颈部201a的缺口。而且,接合件200可由弹性钢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因此,在将接合件200沿着方向D4组装至边框单元150上时,颈部201a在经过定位柱151的时候会先被撑开,而使接合件200利用弹力回复而夹固在定位柱151上。

请一并参照图6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合件与边框单元的组合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接合件200为一类似L形的结构,其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α。由于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150之间的夹角约等于90度,故当具有小于90度夹角α的接合件200装设在定位柱151上时,接合件200会受到定位柱151的牵制而被撑开到约90度,故通过接合件200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可对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150产生拉力,进而使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150紧密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边框单元150的数量仅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框件140的边框单元150与接合件200的数量可依需求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件140亦可不使用接合件200而直接将多个边框单元150形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其形状可搭配框体120的形状来设计。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通过具有不同开口方向的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共同扣合在卡合结构的方式,来连接框体与外框件,借此可提升外框件组装在框体上的稳固性。此外,在组装过程中,可利用卡合结构从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的开口侧边滑入的方式,来将卡合结构固定在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中,可达到快速组装框体与外框件的目的。

另一方面,外框件的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可通过接合件互相连接。借此,利用接合件本身的弹力可对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产生拉力,可使两个相邻的边框单元紧密接合,进而使外框件更为美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