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342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与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相结合是触控显示产品的突破性发展趋势之一。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将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与触控产品相整合也受到众多同行业厂家的关注。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中,裸眼屏障栅栏式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可以与液晶显示工艺相兼容,该技术的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可行性及明显优势。

为了实现裸眼3d的显示效果,在现有技术中,目前采用的方案是在液晶显示层与触控操作层的之间增加一个光栅,或者在液晶显示层与背光层之间增加一个光栅。通过光栅遮挡液晶显示层的画素,使得人的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一样,从而实现立体显示。裸眼屏障栅栏式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可以为动态的,也可以为静态的。静态的光栅不可调控,光栅一旦做成,形态既已固定。动态的裸眼屏障栅栏式三维立体图形显示技术采用液晶调控光栅。通过电极电压的改变调控液晶方向的转动,使得液晶光栅部分透光,部分不透光,从而在视觉上实现3d显示;或则调控电压改变液晶的转动方向至光栅全部透光,可正常显示2d画面。

目前现有的液晶动态光栅技术中,需在玻璃基板上镀两层ito形成光栅层,且该两层ito分别光刻成条纹状光栅格,两层栅格交错排布。在两层ito光栅格形成光栅的过程中,要求同层栅格条纹之间的间距很小才可满足3d显示的效果,使得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而产品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满足光栅层精细化控制的要求同时能够降低工艺难度保证生产良率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其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其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一显示区域;一光栅层,其形成于第一表面上,光栅层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一显示介质层,其形成于光栅层上,显示介质层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第三光栅电极层中至少有两者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相交且不完全重合。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分别至少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栅电极、第二光栅电极以及第三光栅电极,第一光栅电极、第二光栅电极以及第三光栅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光栅电极在垂直于第一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跨度,第二光栅电极在垂直其延伸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跨度,第三光栅电极在垂直于第一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三跨度;相邻两第一光栅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相邻两第二光栅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相邻两第三光栅电极具有一第三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一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第二间距与第二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三间距与第三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跨度、第二跨度以及第三跨度分别大于等于3.5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以及第三间距分别大于等于8微米且小于10微米。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基板还包括一第二表面及形成于第二表面上的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显示区域。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基板还包括 一第二表面及贴合于第二表面上的背光层,背光层相对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还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绝缘层以及第二光栅绝缘层,第一光栅绝缘层形成于第一光栅电极层与第二光栅电极层之间,第二光栅绝缘层形成于第二光栅电极层与第三光栅电极层之间;一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至少包括一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与显示介质层贴合。

此外,本发明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合上述光学控制系统的显示面板,其至少包括:一第一显示模块及与第一显示模块结合的一光学控制系统,光学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其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一显示区域;一光栅层,其形成于第一表面上,光栅层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一显示介质层,其形成于光栅层上,显示介质层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中,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分别至少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栅电极、第二光栅电极以及第三光栅电极,第一光栅电极、第二光栅电极以及第三光栅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光栅电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跨度,第二光栅电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跨度,第三光栅电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三跨度;第一光栅电极层、第二光栅电极层、第三光栅电极层中至少有两者在第一表面上的投影相交且不完全重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模块至少包括第三基板及形成于其上的第一彩色滤光单元,第三基板至少包括一第四表面,第四表面在第一显示模块与光学控制系统结合后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平行,第一彩色滤光单元形成于第四表面,第一彩色滤光单元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90度;相邻两第一光栅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相邻两第二光栅电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相邻两第三光栅电极具有一第三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一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第二间距与 第二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三间距与第三跨度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一跨度、第二跨度以及第三跨度分别大于等于3.5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以及第三间距分别大于等于8微米且小于10微米。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中,由于光栅层在满足3d视觉效果的前提下设置至少三层光栅电极层,使每一层光栅电极层中的光栅电极之间跨度的设置范围大幅增加,创建多层光栅电极层可实现对显示面板更加精细化的控制,降低了显示面板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设备及工艺光刻难度的要求,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10,第一基板10可选透明材料如玻璃、树脂制成,其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100,该第一表面100为一连续且光滑的平面或者曲面,第一表面100至少包括一显示区域101;一光栅层102,其形成于第一表面100上,光栅层102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在第一表面100 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一显示介质层103,其形成于光栅层102上,显示介质层103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

更佳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中至少有两者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相交且不完全重合。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分别至少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21以及第三光栅电极131,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21以及第三光栅电极131沿第一方向151延伸,第一光栅电极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跨度112,第二光栅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二跨度122,第三光栅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三跨度132;相邻两第一光栅电极11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113,相邻两第二光栅电极1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123,相邻两第三光栅电极131具有一第三间距133;第一间距113与第一跨度11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二间距123与第二跨度12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三间距133与第三跨度132之比大于1小于2。其中,第一跨度112、第二跨度122以及第三跨度132分别大于等于3.5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间距113、第二间距123以及第三间距133分别大于等于8微米且小于10微米。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光栅绝缘层120以及第二光栅绝缘层130,第一光栅绝缘层120形成于第一光栅电极层110与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之间,第二光栅绝缘层130形成于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与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之间;一第二基板20,第二基板20至少包括一第三表面300,第三表面300与显示介质层103贴合。

更佳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实施例中的第一基板10还包括一第二表面200及形成于第二表面200上的触控电极层201,触控电极层201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覆盖显示区域10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201的材料可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 统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10,第一基板10可选透明材料如玻璃、树脂制成,其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100,该第一表面100为一连续且光滑的平面或者曲面;一光栅层102,其形成于第一表面100上,光栅层102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以及第四光栅电极层140,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以及第四光栅电极层140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一显示介质层103,其形成于光栅层102上,显示介质层103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

更佳的,本发明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以及第四光栅电极层140中至少有两者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相交且不完全重合。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以及第四光栅电极层140分别至少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21、第三光栅电极131以及第四光栅电极141,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21、第三光栅电极131以及第四光栅电极141第一方向151延伸,第一光栅电极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一跨度112,第二光栅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二跨度122,第三光栅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三跨度132,第四光栅电极14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四跨度142;相邻两第一光栅电极11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113,相邻两第二光栅电极1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123,相邻两第三光栅电极131具有一第三间距133,相邻两第四光栅电极141具有一第四间距143;第一间距113与第一跨度11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二间距123与第二跨度12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三间距133与第三跨度132之比大于1小于2,第四间距143与第搜跨度142之比大于1小于2。其中,第一跨度112、第二跨度122、第三跨度132以及第四跨度142分别大于等于3.5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间距113、第二间距123、第三间距133以及第四间距143分别大于等于8微米且小于10微米。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光栅绝缘层120、第二光栅绝缘层130以及第三光 栅绝缘层140,第一光栅绝缘层120形成于第一光栅电极层110与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之间,第二光栅绝缘层130形成于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与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之间,第三光栅绝缘层140形成于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与第四光栅电极层140之间;一第二基板20,第二基板20至少包括一第三表面300,第三表面300与显示介质层103贴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中的第一基板10的第二表面200贴合一背光层202,背光层202相对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

参考图1与图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光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包括一第一显示模块1及与第一显示模块1结合的一光学控制系统2,光学控制系统2至少包括:一第一基板10,第一基板10可选透明材料如玻璃、树脂制成,其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100,该第一表面100为一连续且光滑的平面或者曲面;第一表面100至少包括一显示区域101;一光栅层102,其形成于第一表面100上,光栅层102至少包括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一显示介质层103,其形成于光栅层102上,显示介质层103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显示区域101。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第三光栅电极层130中至少有两者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投影相交且不完全重合。第一光栅电极层110、第二光栅电极层120以及第三光栅电极层130分别至少具有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21以及第三光栅电极131,第一光栅电极111、第二光栅电极111以及第三光栅电极131沿第一方向151延伸,第一光栅电极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一跨度112,第二光栅电极12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二跨度122,第三光栅电极13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51上具有一第三跨度132;第一显示模块1还至少包括第 三基板30及形成于其上的第一彩色滤光单元301,第三基板30至少包括一第四表面400,第四表面400在第一显示模块1与光学控制系统2结合后与第一表面100及第二表面200平行,第一彩色滤光单元301形成于第四表面400,第一彩色滤光单元301沿一第二方向152延伸,且第二方向152与第一方向151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90度;相邻两第一光栅电极11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113,相邻两第二光栅电极1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123,相邻两第三光栅电极131具有一第三间距133;第一间距113与第一跨度11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二间距123与第二跨度12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三间距133与第三跨度132之比大于1小于2;第一跨度112、第二跨度122以及第三跨度132分别大于等于3.5微米且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间距113、第二间距123以及第三间距133分别大于等于8微米且小于10微米。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中,由于光栅层在满足3d视觉效果的前提下设置至少三层光栅电极层,使每一层光栅电极层中的光栅电极之间跨度的设置范围大幅增加,创建多层光栅电极层可实现对显示面板更加精细化的控制,降低了显示面板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设备及工艺光刻难度的要求,提升产品良率。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光学控制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该等改进或替换都应该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