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44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聚焦及抖动修正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及抖动修正功能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中搭载有小型的摄像机模块。在这种摄像机模块中适用具有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作“af功能”,af:autofocus,自动聚焦)、以及修正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以减轻图像模糊的抖动修正功能(以下称作“ois功能”,ois:opticalimage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自动聚焦用及抖动修正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使透镜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动聚焦用驱动部(以下称作“af用驱动部”)、以及用于使透镜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抖动修正用驱动部(以下称作“ois用驱动部”)。

af用驱动部例如具有:自动聚焦用线圈部(以下称作“af用线圈部”),其配置在透镜部的周围;以及自动聚焦用磁铁部(以下称作“af用磁铁部”),其相对于af用线圈部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af用驱动部利用由af用线圈部和af用磁铁部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例如使包含透镜部及af用线圈部的af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包含af用磁铁部的af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地进行对焦。

在此,将对焦于位于最短拍摄距离的被拍摄物时的透镜位置(最受光侧)称作“微距位置”,将对焦于位于无限远的被拍摄物时的透镜位置(最成像侧的位置)称作“无限远位置”。即,从微距位置到无限远位置的范围是af可动部的可移动范围。

ois用驱动部例如具有:抖动修正用磁铁部(以下称作“ois用磁铁部”),其配置于af用驱动部;以及抖动修正用线圈部(以下称作“ois用线圈部”),其相对于ois用磁铁部在光轴方向上间隔开配置。包含af用驱动部及ois用磁铁部的抖动修正可动部(以下称作“ois可动部”)以相对于包含ois用线圈部的抖动修正固定部(以下称作“ois固定部”)在光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状态,被支撑部件支撑。ois用驱动部利用由ois用磁铁部和ois用线圈部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ois可动部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所谓的筒位移方式)。ois用磁铁部也能够兼用作af用磁铁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低高度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利用弹性支撑部(上侧板簧、下侧板簧),将在外周面配置af用线圈部的透镜支架(构成af可动部的一部分)、和配置af用磁铁部(兼用作ois用磁铁部)的磁铁支架(构成af固定部的一部分)连接。在进行对焦时,af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直至af用驱动部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推动力)与弹性支撑部的恢复力为平衡状态,并保持该状态。因此,对af用驱动部的音圈电机要求与下侧板簧及上侧板簧的最大位移时的恢复力相当的驱动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不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利用配置于下侧板簧的成像侧的隔片将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受光侧上推,在上侧板簧及下侧板簧中产生反拉力(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即,af可动部在不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被保持在无限远位置,在进行对焦的通电时向微距位置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0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便携终端的薄型化,期望摄像机模块的进一步小型化及低高度化。但是,上述的以往的构造难以实现摄像机模块的进一步小型化及低高度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及低高度化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自动聚焦用驱动部,该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具有: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其配置在透镜部的周围;和自动聚焦用磁铁部,其相对于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所述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利用由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和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线圈部的自动聚焦可动部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包含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的自动聚焦固定部移动,从而自动地进行对焦;以及底座部,在所述自动聚焦用驱动部的光轴方向成像侧间隔开配置,

所述自动聚焦用驱动部具有连接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的弹性支撑部,

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在被所述自动聚焦用磁铁部向光轴方向受光侧上推,并被所述弹性支撑部向所述光轴方向成像侧施力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自动聚焦固定部。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透镜部,其安装于所述自动聚焦可动部;以及

摄像部,其对通过所述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特征是,

具备上述的摄像机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以往构造中的隔片,所以相应地能够使自动聚焦可动部接近底座部。因此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及低高度化。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图。

图2是摄像机模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摄像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ois可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ois固定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a、图7b是表示ois可动部的固定结构(磁铁部安装前)的剖面图。

图8a、图8b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的图。图1a是智能手机m的主视图,图1b是智能手机m的后视图。

智能手机m例如搭载摄像机模块a作为背面摄像机oc。摄像机模块a具备自动聚焦功能及抖动修正功能,能够自动地进行对被拍摄物进行拍摄时的对焦,并且光学修正在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来拍摄不模糊的图像。

图2是摄像机模块a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摄像机模块a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在后述的图4~图7中,也用相同的正交坐标系(x,y,z)来表示。以如下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a:在智能手机m实际进行拍摄的情况下,x方向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为前后方向。即,z方向为光轴方向,图中上侧为光轴方向受光侧(也称作“微距位置侧”),下侧为光轴方向成像侧(也称作“无限远位置侧”)。

摄像机模块a具备将透镜收容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中的透镜部(省略图示)、af用及ois用的透镜驱动装置1、对通过透镜部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省略图示)、以及覆盖整体的屏蔽罩2等。

屏蔽罩2是从光轴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呈正方形的有盖四方筒体,上表面具有圆形的开口2a。透镜部(省略图示)从该开口2a面向外部。屏蔽罩2被固定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ois固定部20的底座部件23(参照图6)上。屏蔽罩2具有导电性,与ois固定部20的第一接地端子22c电连接而接地。

摄像部(省略图示)具有摄像元件(省略图示),且被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成像侧。摄像元件(省略图示)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摄像元件(省略图示)对通过透镜部(省略图示)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图4是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ois可动部10、ois固定部20、以及支撑部件30等。

ois可动部10具有构成ois用音圈电机的ois用磁铁部,是抖动修正时在xy平面内摆动的部分。ois固定部20是具有ois用线圈部的部分。ois可动部10包含af用驱动部。

ois可动部10相对于ois固定部20在光轴方向受光侧间隔开配置,并通过支撑部件30与ois固定部20连结。具体而言,支撑部件30由沿着z方向延伸的四根吊线构成(以下称作“吊线30”)。吊线30的一端(上端)固定于ois可动部10(上侧弹性支撑部13,参照图5),另一端(下端)固定于ois固定部20(线圈基板21,图6参照)。ois可动部10在xy平面内可摆动地被吊线30支撑。四根吊线30中的两根用于对af用线圈部112(参照图5)进行供电。此外,吊线30的根数不限于此,也可以比四根多。

图5是ois可动部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ois可动部10具备af可动部11、af固定部12、上侧弹性支撑部13、以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等。af可动部11具有构成af用音圈电机的af用线圈部,是在对焦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分。af固定部12是具有af用磁铁部的部分。即,透镜驱动装置1的af用驱动部采用动圈式。af可动部11相对于af固定部12在径向内侧间隔开配置,并通过上侧弹性支撑部13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与af固定部12连结。

af可动部11具有透镜支架111及af用线圈部112。

透镜支架111是四角筒形状的部件,通过粘结或螺合将透镜部(省略图示)固定于圆筒状的透镜收容部111a。透镜支架111在透镜收容部111a的周面具有上侧凸缘部111b及下侧凸缘部111c。在由上侧凸缘部111b和下侧凸缘部111c夹着的部分(以下称作“线圈卷绕部”)卷绕af用线圈部112。

透镜支架111在透镜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且与四角对应的位置具有对上侧弹性支撑部13进行固定的上弹簧固定部111d。透镜支架111具有从四个上弹簧固定部111d中的位于对角的两个上弹簧固定部111d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捆绑部111e。

上侧凸缘部111b的上表面111f为用于限制af可动部11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的移动的被卡止部(以下称作“被卡止部111f”)。在下侧凸缘部111c的下表面111g固定下侧弹性支撑部14(以下称作“下弹簧固定部111g”)。

透镜支架111在透镜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的、在x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及在y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比上侧凸缘部111b及下侧凸缘部111c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磁铁卡止部111h。磁铁部122的上表面(光轴方向受光侧的面)与磁铁卡止部111h的下表面(光轴方向成像侧的面)抵接。

af用线圈部112是在对焦时通电的空芯线圈,被卷绕在透镜支架111的线圈卷绕部的外周面上。af用线圈部112的两端被捆绑于透镜支架111的捆绑部111e、111e。

af固定部12具有磁铁支架121以及磁铁部122。在图5中表示了将磁铁部122安装于磁铁支架121的状态,但实际是在将af可动部11插入到磁铁支架121中之后,安装磁铁部122。

磁铁支架121具有俯视为正方形的四角筒形状。磁铁支架121的侧壁彼此之间的四个连结部(沿着z方向的四个边)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为圆弧状。在该部分中配置吊线30(以下称作“线插通部121a”)。通过设置线插通部121a,避免了在ois可动部10摆动时,吊线30与磁铁支架121干扰的情况。

磁铁支架121在上部具有向径向内侧伸出为环状的阻挡器部121b。在阻挡器部121b中,切除了与透镜支架111的上弹簧固定部111d及磁铁卡止部111h对应的部分,使得af可动部11能够比磁铁支架121的上表面更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在af可动部11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移动时,阻挡器部121b与透镜支架111的被卡止部111f抵接,由此限制了af可动部11向光轴方向受光侧的移动。另外,在阻挡器部121b的上表面载置上侧弹性支撑部13的臂部131c、132c。磁铁部122的上表面与阻挡器部121b的下表面抵接。

在磁铁支架121的下表面121e(以下称作“下弹簧固定部121e”)上固定下侧弹性支撑部14。磁铁支架121在上部的四角具有对上侧弹性支撑部13进行固定的上弹簧固定部121c。配置于上弹簧固定部121c的梯形柱状的上侧凸起的周围形成为比磁铁支架121的上表面(安装上侧弹性支撑部13的面)稍微凹陷,使得在安装上侧弹性支撑部13时形成间隙(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的角部(与线插通部121a的上部连续设置的部分)比下部更向外侧延伸,被切除为圆弧状。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的被切除为圆弧状的部分构成线插通部121a的一部分。

磁铁部122具有四个长方体状的永磁体。磁铁部122沿磁化铁支架121的四个侧壁的内表面配置。以在af用线圈部112中形成沿径向横穿的磁场的方式,对磁铁部122进行磁化。例如,对于磁铁部122,将内周侧磁化为n极,将外周侧磁化为s极。

由磁铁部122及af用线圈部112构成af用音圈电机。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部122兼用作af用磁铁部和ois用磁铁部。

上侧弹性支撑部13例如是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构成的板簧,在整体俯视时呈正方形。上侧弹性支撑部13将af固定部12(磁铁支架121)和af可动部11(透镜支架111)弹性地连接。

由配置为以光轴为中心点对称的两个上侧板簧13a、13b(上侧弹性支撑部件)构成上侧弹性支撑部13。上侧板簧13a、13b分别具有两个弹簧部131、132。上侧板簧13a、13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上侧板簧13b的说明。

在上侧板簧13a中,弹簧部131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其固定于透镜支架111;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其配置在从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旋转了90°的位置,固定于磁铁支架121;以及臂部131c,其连结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和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另外,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具有与af用线圈部112的端部焊接的俯视为u字状的线圈连接部131d。

同样地,弹簧部132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132a,其固定于透镜支架111;磁铁支架固定部132b,其配置在从透镜支架固定部132a旋转了90°的位置,固定于磁铁支架121;以及臂部132c,其连结透镜支架固定部132a和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

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132a在臂部131c的内侧通过内侧连结部134连结。另外,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132b在臂部132c的外侧通过外侧连结部133连结。

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132a具有与透镜支架111的上弹簧固定部111d对应的形状。通过将透镜支架111的定位凸起嵌插于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132a的固定孔,来将上侧板簧13a、13b相对于透镜支架111进行定位、固定。将线圈连接部131d通过焊接与捆绑于透镜支架111的捆绑部111e的af用线圈部112电连接。

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132b具有与磁铁支架121的上弹簧固定部121c对应的形状。通过将上弹簧固定部121c的定位凸起嵌插于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132b的固定孔,来将上侧板簧13a、13b相对于磁铁支架121进行定位、固定。另外,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132b的顶角部131e、132e为连接吊线30的线连接部(以下称作“线连接部131e、132e”)。

线连接部131e、132e位于磁铁支架121的线插通部121a的光轴方向受光侧。在将上侧板簧13a、13b安装于磁铁支架121的状态下,在线连接部131e、132e和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之间形成间隙。在该间隙中配置减震材料。另外,线连接部131e、132e具有易于弹性变形的形状。利用线连接部131e、132e与吊线30的弯曲,可吸收落下时的冲击。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吊线30由于落下冲击而塑性变形或断裂。

臂部131c、132c分别将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与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连结,将透镜支架固定部132a与磁铁支架固定部132b连结。臂部131c、132c形成为圆弧状,在af可动部11移动时弹性变形。

与上侧弹性支撑部13同样地,下侧弹性支撑部14例如是由铍铜、镍铜、不锈钢等构成的板簧(以下称作“下侧板簧14”)。下侧弹性支撑部14将af固定部12(磁铁支架121)和af可动部11(透镜支架111)弹性地连接。

下侧板簧14(下侧弹性支撑部件)具有四个弹簧部141~144。弹簧部141具有: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其固定于透镜支架111;磁铁支架固定部141b,其配置在从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旋转了90°的位置,固定于磁铁支架121;以及臂部141c,其连结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和磁铁支架固定部141b。弹簧部142~144也具有相同的结构。

对于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144a,相邻的透镜支架固定部彼此通过连结部145连结,整体具有与透镜支架111的下弹簧固定部111g对应的形状。通过将透镜支架111的定位凸起嵌插于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144a的固定孔,来将下侧板簧14相对于透镜支架111进行定位、固定。

磁铁支架固定部141b~144b具有与磁铁支架121的下弹簧固定部121e对应的形状。通过将下弹簧固定部121e的定位凸起嵌插于磁铁支架固定部141b~144b的固定孔,来将下侧板簧14相对于磁铁支架121进行定位、固定。

图7是表示ois可动部的固定结构的沿y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7a表示将磁铁部122安装于磁铁支架121之前的状态,图7b表示将磁铁部122安装于磁铁支架121之后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对ois可动部10(af用驱动部)进行组装时,首先,将上侧板簧13a、13b的磁铁支架固定部131b、132b安装到磁铁支架121的上弹簧固定部121c上。另外,将下侧板簧14的透镜支架固定部141a~144a安装到透镜支架111的下弹簧固定部111g上。

接着,将透镜支架111从光轴方向成像侧嵌插到磁铁支架121中。然后,将上侧板簧13a、13b的透镜支架固定部131a、132a安装到透镜支架111的上弹簧固定部111d上。将线圈连接部131d与捆绑于透镜支架111的捆绑部111e的af用线圈部112的两端焊接而电连接。另外,将下侧板簧14的磁铁支架固定部141b~144b安装到磁铁支架121的下弹簧固定部121e上。

这时,如图7a所示,透镜支架111的上弹簧安装面与磁铁支架121的上弹簧安装面对齐,透镜支架111的下弹簧安装面与磁铁支架121的下弹簧安装面也对齐。另外,透镜支架111的磁铁卡止部111h的下表面位于比磁铁支架121的阻挡器部121b的下表面靠光轴方向成像侧的位置。

接着,如图7b所示,将磁铁部122从光轴方向成像侧插入到磁铁支架121中。磁铁部122的上表面与透镜支架111的磁铁卡止部111h的下表面抵接,利用磁铁部122将透镜支架111上推。在磁铁部122的上表面与磁铁支架121的阻挡器部121b抵接的状态下,将磁铁部122粘结于磁铁支架121。上侧弹性支撑部13的臂部131c、132c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的臂部141c~144c为弯曲的状态。

即,通过将磁铁部122(af用磁铁部)固定于磁铁支架121的规定位置(上表面与阻挡器部121b抵接的位置),从而透镜支架111为被向光轴方向受光侧上推,并被上侧板簧13a、13b(上侧弹性支撑部件)及下侧板簧14(下侧弹性支撑部件)向光轴方向成像侧施力的状态。在ois可动部10中,不按照以往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隔片,而利用磁铁部122将af可动部11(透镜支架111)固定于af固定部12(磁铁支架121)。这样,对ois可动部10(af用驱动部)进行组装。

图6是ois固定部2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所示,ois固定部20具有:线圈基板21、传感器基板22、底座部件23、以及位置检测部24等。

线圈基板21是俯视时呈正方形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1a。线圈基板21在四角具有吊线30的另一端(下端)所插入的线固定孔21b。另外,线圈基板21在开口21a的周缘部的与对角方向交叉的位置具有定位孔21c。

线圈基板21在光轴方向上与磁铁部122对置的位置具有ois用线圈部211。ois用线圈部211具有与磁铁部122对应的四个ois线圈211a~211d。以使从磁铁部122的底面放射的磁场在z方向上将ois线圈211a~211d的每一个的长边部分横穿的方式,设定ois用线圈部211及磁铁部122的大小和配置。由磁铁部122和ois用线圈部211构成ois用音圈电机。

与线圈基板21同样地,传感器基板22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2a。传感器基板22在开口22a的周缘部的与线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对应的位置具有定位孔22b。传感器基板22在沿x方向的两边上分别具有向下方弯折地形成的接地端子22c。另外,传感器基板22在沿y方向的两边上分别具有向下方弯折地形成的控制端子22d。

传感器基板22具有用于对af用线圈部112及ois用线圈部211供电的电源线(省略图示)、和从位置检测部24输出的检测信号用的信号线(省略图示)。在传感器基板22的背面配置对xy平面中的ois可动部1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24。

位置检测部24例如由利用霍尔效应检测磁场的霍尔元件24a、24b(磁性传感器)构成。霍尔元件24a、24b分别配置在传感器基板22的下表面的相邻的二边上的大致中央位置。通过由霍尔元件24a、24b检测由磁铁部122形成的磁场,能够确定出xy平面中的ois可动部10的位置。此外,也可以独立于磁铁部122而将位置检测用磁体配置于ois可动部10。

与线圈基板21同样地,底座部件23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的部件,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23a。底座部件23在开口23a的周缘部的与线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及传感器基板22的定位孔22b对应的位置具有定位凸起23b。另外,底座部件23在开口23a的周缘部的与霍尔元件24a、24b对应的位置具有霍尔元件收容部23e。

另外,底座部件23在周缘部上,在与传感器基板22的接地端子22c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一凹部23c,在与控制端子22d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凹部23d。第一凹部23c及第二凹部23d形成为越靠向下方越向外侧扩展的锥形。

在对ois固定部20进行组装时,首先,通过焊接将线圈基板21和传感器基板22进行粘结。由此,将ois用线圈部211和传感器基板22的电源线(省略图示)电连接。

接着,将底座部件23的定位凸起23b嵌插于线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及传感器基板22的定位孔22b,将线圈基板21及传感器基板22载置于底座部件23。通过将传感器基板22的接地端子22c卡合于底座部件23的第一凹部23c,并将控制端子22d卡合于第二凹部23d,从而将线圈基板21及传感器基板22固定于底座部件23。这样,对ois固定部20进行组装。

在组装透镜驱动装置1时,将吊线30的一端(上端)插通于上侧板簧13a、13b的线连接部131e,并通过焊接固定。由此,将吊线30与上侧板簧13a、13b电连接。

另外,将吊线30的另一端(下端)插通于线圈基板21的线固定孔21b,并通过焊接固定。由此,将吊线30与传感器基板22的电源线电连接。能够借助吊线30及上侧板簧13a、13b,进行向af用线圈部112的供电。

另外,以包围吊线30的方式将减震材料(省略图示)配置于磁铁支架121的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包含线插通部121a的上部)。减震材料介于上侧板簧13a、13b和磁铁支架121之间。通过使减震材料(省略图示)介于上侧板簧13a、13b和磁铁支架121之间,抑制了不必要的共振(高阶的共振模式)的产生,因此能够确保动作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分配器来将减震材料容易地涂覆到减震材料配置部121d上。作为减震材料,例如能够适用紫外线固化性的硅胶。

以使屏蔽罩2的下端部与传感器基板22的接地端子22c抵接的方式,将屏蔽罩2安装到透镜驱动装置1上。底座部件23的第一凹部23c具有锥形,从而推压力在传感器基板22的接地端子22c与屏蔽罩2的下端部之间起作用。因此,不进行焊接而将屏蔽罩2与传感器基板22电连接。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屏蔽罩2接地,能够遮断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噪声。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若对af用线圈部112通电,则基于磁铁部122的磁场与在af用线圈部112中流过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f用线圈部112中产生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和在af用线圈部112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由于磁铁部122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作用于af用线圈部112。该反作用力为af用音圈电机的驱动力,具有af用线圈部112的af可动部11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进行对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对焦的未通电时,af可动部11保持为在上侧板簧13a、13b及下侧板簧14中产生反拉力的状态。该状态下是无限远位置。在进行对焦时,以使af可动部11从无限远位置向微距位置侧移动的方式,控制电流的方向。另外,根据af可动部11的移动距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若对ois用线圈部211通电,则基于磁铁部122的磁场与在ois用线圈部211中流过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ois用线圈部211中产生洛仑兹力(弗莱明左手法则)。洛仑兹力的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z方向)和在ois用线圈部211的长边部分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由于ois用线圈部211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作用于磁铁部122。该反作用力为ois用音圈电机的驱动力,具有磁铁部122的ois可动部10在xy平面内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

这样,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ois可动部10(af用驱动部),具有:af用线圈部112,其配置在透镜部(省略图示)的周围;磁铁部122(af用磁铁部),其相对于af用线圈部112在径向上间隔开配置,上述ois可动部10利用由af用线圈部112和磁铁部122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包含af用线圈部112的af可动部11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包含磁铁部122的af固定部12移动,从而自动地进行对焦;以及ois固定部20(底座部),在ois可动部10的光轴方向成像侧间隔开配置。ois可动部10(af用驱动部)具有将af可动部11与af固定部12连接的上侧弹性支撑部13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弹性支撑部)。af可动部11在被磁铁部122向光轴方向受光侧上推,并被上侧弹性支撑部13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向光轴方向成像侧施力的状态下,固定于af固定部12。

另外,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ois用驱动部,该ois用驱动部具有:磁铁部122(ois用磁铁部),其配置于ois可动部10(af用驱动部);以及ois用线圈部211,其配置于ois固定部20(底座部),上述ois用驱动部利用由ois用线圈部211和磁铁部122构成的音圈电机的驱动力,使包含磁铁部122的ois可动部10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包含ois用线圈部211的ois固定部20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

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在由磁铁部122将af可动部11(透镜支架111)上推,并在上侧弹性支撑部13及下侧弹性支撑部14中产生了反拉力的状态下对该af可动部11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结构中的隔片。因此,不需要隔片,相应地能够使ois可动部10接近ois固定部20,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及低高度化。当然也能够削减部件成本。

另外,在以往结构中,通过热压焊(fusing)将隔片接合于在磁铁支架上设置的固定用凸起,所以也可能发生该接合部位(热压焊部)由于落下冲击等而破裂,隔片脱落的情况,但是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也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不需要将用于固定隔片的固定用凸起配置于磁铁支架,因此下侧弹性支撑部14的设计的自由度得到提高。也能够构成为,使下侧弹性支撑部14比以往更粗,难以因落下冲击而断开。因此,透镜驱动装置1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由于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轻量化,因此能够抑制驱动时的功耗,并且感应敏感度也得到提高。今后,伴随高像素化的要求,透镜部的重量可能会增大,因此作为对这种情况的应对也是极其有用的。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具有af功能及ois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备af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列举作为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的智能手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作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作为信息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信息设备,例如包括:搭载有摄像机的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web摄像机、搭载有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另外,作为运输设备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指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控制部的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

图8是表示作为搭载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vehicle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c的图。图8a是汽车c的主视图,图8b是汽车c的后方立体图。汽车c搭载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8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而被使用。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2014年12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262814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2屏蔽罩

10ois可动部(af用驱动部、抖动修正可动部)

11af可动部

111透镜支架

112af用线圈部

12af固定部

121磁铁支架

122磁铁部(af用磁铁部、ois用磁铁部)

13上侧弹性支撑部

13a、13b上侧板簧(上侧弹性支撑部件)

14下侧弹性支撑部、下侧板簧(下侧弹性支撑部件)

20ois固定部(底座部、抖动修正固定部)

21线圈基板

211ois用线圈部

211a~211dois线圈

22传感器基板

23底座部件

24位置检测部

24a、24b霍尔元件

30支撑部件

m智能手机

a摄像机模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