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和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69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和在成像设备中使用的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在该成像设备中使用并且适用于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或者打印机)的盒,所述成像设备采用电子照相记录处理或者静电记录处理。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采用了这样的盒类型,在所述盒类型中,处理器件等被设置成作为一个单元,以便能够从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部更换。作为采用了这种盒类型的盒,存在包括显影辊等的显影盒。此外,作为采用了这种盒类型的盒,存在一种处理盒,在所述处理盒中,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器件成一体地组装成盒。还可以通过提供与包括显影辊的显影盒成一体的感光构件来制备处理盒作为处理器件。

此外,存在这样的调色剂盒类型,在所述调色剂盒类型中,能够供应调色剂(显影剂)的调色剂盒设置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包括显影辊等的显影盒或者成像设备主组件。调色剂盒可以独立于另一个零件(部件)(诸如感光鼓或者显影辊,其构成显影盒或者成像设备主组件)地进行更换。因此,调色剂盒在这种情况中有效,在所述情况中,容纳在调色剂容纳单元中的调色剂的消耗与构成显影盒或者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诸如感光鼓或者显影辊的另一个零件的使用寿命彼此不同。

在这种调色剂盒类型中,已知这种构造,即,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调色剂盒安装部部分地暴露出调色剂盒并且当更换调色剂盒时由用户抓持暴露出的部分,因此有利于更换调色剂盒(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2-99130)。

此外,已知这种构造,即,调色剂盒包括抓持部,所述抓持部从 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调色剂盒安装部部分地暴露出并且当更换调色剂盒时由用户抓持抓持部,从而有利于更换调色剂盒(JP-A 2010-134023)。

然而,在JP-A 2002-99130中,当安装用于更换的新盒时,由于在设备主组件内部的浅显位置处没有设置盒安装部,因此需要用户抓持调色剂盒,然后用手达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

此外,在JP-A 2010-134023中,根据关闭门时抓持部的方向,当打开门时抓持部不会旋转而且因此需要用户利用手达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并且使得抓持部旋转而且在抓持抓持部的同时更换盒。此外,使用抓持部自身的自重并且因此当盒的拉出方向是水平方向时能够更换盒,但是当盒的拉出方向是竖直方向时便不能更换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更换盒,而同时又不需要用户用手达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成像设备中的盒。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主组件;和盒,所述盒能够供应显影剂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主组件,其中,主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盒的安装部和用于致使安装部处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中的门,其中,主组件或者盒包括伸缩构件,用于使得盒的至少一部分移动,其中,门的打开和关闭与伸缩构件的伸展和收缩相关,其中,在关闭状态中,安装在安装部中的盒处于可形成图像的位于主组件内部的第一位置中,并且其中,在打开状态中,安装在安装部中的盒处于第二位置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其至少一部分伸出到主组件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设置了一种盒,所述盒能够供应显影剂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安装部和用于致使安装部处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中的门,所述盒包括:抓持部;和伸缩构件,其用于在将盒保持在盒安装在安装部中的位置处的同时使得抓持部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状态中抓持部处于够在主组 件内部形成图像的第一位置;在所述打开状态中抓持部处于伸出到主组件的外部的第二位置。

参照附图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在图2中,分图(a)是用于成像设备的调色剂盒更换的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分图(b)是在将第一实施例中的调色剂盒安装到调色剂供应单元之前或者在从调色剂供应单元拆卸调色剂盒之后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在图3中,分图(a)是从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安装在调色剂供应单元中,分图(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沿着竖直方向从调色剂供应单元拉出调色剂盒;

图4A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成像设备,图4B是从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成像设备;

图5A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打开门的状态中的调色剂供应单元,图5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关闭门的状态中的调色剂供应单元;

在图6中,分图(a)是从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调色剂盒的未安装状态中的调色剂盒安装部,分图(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放大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调色剂盒的未安装状态中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位置;

图7A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图7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成像设备;

图8是处于打开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更换调色剂盒的门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9A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打开门状态中 的调色剂供应单元,图9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关闭门的状态中的调色剂供应单元;

在图10中,分图(a)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这样状态中的调色剂盒,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安装在调色剂供应单元中,然后打开门,分图(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这样状态中的调色剂盒,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安装在调色剂供应单元中,然后关闭门;

在图11中,分图(a)是在将调色剂盒安装到调色剂供应单元之前或者在从调色剂供应单元拆卸调色剂盒之后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分图(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从调色剂供应单元卸下调色剂盒的状态中的调色剂盒;

在图12中,分图(a)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调色剂盒的未安装状态中的调色剂盒安装部,分图(b)是由右侧方向观察的放大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调色剂盒的未安装状态中的调色剂盒的安装位置;

图13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3B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成像设备;

图14是处于打开门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5A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打开门状态中的显影盒安装部,图15B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关闭门状态中的显影盒安装部,图15C为从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打开门一定角度的状态中的显影盒安装部;

图16是在显影盒安装到显影盒安装部之前或者在从显影盒安装部拆卸显影盒之后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在图17中,分图(a)是处于第三实施例中的抓持部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中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分图(b)是处于抓持部位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中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

在图18中,分图(a)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中的显影盒抓持部,分图(b)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 图,其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显影盒抓持部,分图(c)是由前(表面)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显影盒抓持部;

在图19中,分图(a)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透视图,其示出了处于这样状态中的显影盒安装部,在所述状态中,成像设备的门打开,然后显影盒卸下,分图(b)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透视图,其示出了显影盒安装部被卸下;

图20是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显影盒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并不旨在使得本发明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此,除非另有说明。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如图1和图4A所示,成像设备100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基于四种颜色的全彩激光(束)打印机。即,成像设备100基于由主装置(未示出)(诸如个人计算机、图像阅读器或者远程传真机)输入到控制电路部(未示出)中的电图像信号在片状记录材料(介质)S上形成图像。

在此,对于成像设备100,前侧或者前表面侧是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成像设备的门10的一侧。后侧是与前(表面)侧相反的一侧。前后方向包括从成像设备的前侧至后侧的方向(向后方向X1)和与向后方向(X1)相反的方向(向前方向)。左(侧)和右(侧)是当从前侧观察成像设备100时的左和右。

此外,左右方向包括从左至右的方向(向右方向X2)和与向右方向(X2)相反的方向(向左方向X3)。向上(上)和向下(下)是当从前侧观察成像设备时的上和下。此外,上下方向包括从上至下的方向(向下方向X4)并且包括从下向上的方向(向上方向X5)。成像设备主组件101是成像设备主组件部,所述成像设备主组件部是调色剂 盒8(8y、8m、8c、8k)从成像设备100被移除的部分。

如图4A所示,设备主组件101包括感光鼓1(1y、1m、1c、1k)。由充电器2(2y、2m、2c、2k)为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并且曝光装置3使得感光鼓1基于图像信息曝光于激光L,使得形成静电图像。

由显影装置(4y、4m、4c、4k)使用从调色剂容纳部5(5y、5m、5c、5k)供应的分别为黄色、洋红、青色、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剂)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通过使得静电潜像显影而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105的中间转印带12上。由鼓清洁装置6(6y、6m、6c、6k)移除在初次转印之后存留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然后将转印残留调色剂容纳在残留调色剂容器7(7y、7m、7c、7k)中。

另一方面,由供给辊18和对准辊对19将堆叠在供给盒17中的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S供给到二次转印辊13和中间转印带12之间的夹持部,使得将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经历由定影装置20进行的其上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然后排放辊对23将片材S排放到设备主组件的外部。由带清洁装置14移除在二次转印之后存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然后转印残留调色剂容纳在残留调色剂容器15中。

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包括调色剂盒安装部11,调色剂盒8能够安装到所述调色剂盒安装部11。此外,如图6所示,在调色剂盒更换门打开的状态中以如下方式安装调色剂盒8y、8m、8c、8k。即,调色剂盒8(8y、8m、8c、8k)分别可拆卸(可移除)地安装在安装部11的调色剂盒安装位置11a(11ya、11ma、11ca、11ka)。

在此,安装部11设置在调色剂移送构件21(21y、21m、21c、21k)上,所述调色剂移送构件21能够伸展和收缩。在这个实施例中,用于使得调色剂在图4B的纸张上向下运动的调色剂移送构件21因安装部11的移动而伸展和收缩。

调色剂移送构件21(21y、21m、21c、21k)分别与显影剂供给部 (调色剂供给部)22(22y、22m、22c、22k)相连,所述调色剂供给部22在图4B的纸张上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结果,调色剂在图4B的纸张上沿着竖直方向运动。调色剂供给部22(22y、22m、22c、22k)分别与调色剂容纳部5(5y、5m、5c、5k)相连,并且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容纳部5。结果,能够将调色剂盒8中的调色剂(显影剂)供应到显影部。

(调色剂盒的结构)

在图3中,分图(a)和(b)是各个均示出了调色剂盒8的截面图。在图3中,分图(a)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8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分图(b)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8被从设备主组件101卸下。

调色剂盒8包括调色剂盒壳体8a、开口8b、待接合的调色剂盒部8l、挡板8d和调色剂盒挡板推压部8e。调色剂盒8还包括调色剂盒挡板支撑部8f、调色剂容纳部8g、弹性构件8h、调色剂密封构件8i、挡板引导部8o和片材构件8t。

能够通过握持壳体8a的一部分来抓持调色剂盒8。待被接合部8l是通孔,所述通孔能够与后述设备主组件中的安装部的接合部11b相接合并且穿入到壳体8a中。由作为引导挡板8d的一部分的推压部8e处的挡板引导部8o引导挡板8d,使得挡板8d能够平行于X4和X5方向移动。在挡板支撑部8f的上部分处,挡板支撑部8f具有斜坡,使得调色剂因其自有重量而沿着X4方向向下滑动。

此外,为了防止调色剂停滞,片材构件8t设置在挡板8d上。片材构件8t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并且片材构件8t的一部分接触支撑部8f的下表面,并且因此不受挡板8d运动影响,能够防止调色剂停滞在挡板8d上。

如图3的分图(a)所示,在调色剂盒8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中,挡板推压部8e处于推压部8e接触调色剂盒安装部11的接合部11b的状态中,所述接合部11b通过待被接合部8l并且沿着X5方向被推压。然后,挡板8d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 挡板8d相对于壳体8a沿着X5方向移动。凭借这种移动,产生间隙(间隔)8u,使得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8g中的调色剂被供应到安装部11。

此外,如图3的分图(b)所示,在调色剂盒8被从设备主组件101取出(卸下)的状态中,挡板8d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从挡板支撑部8f由连接的弹簧8h沿着X4方向推压挡板8d。在这种状态中,挡板8d关闭开口8b,并且因此不存在间隙8u,使得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8g中的调色剂构成为不会泄露到调色剂盒8的外部。在此,在挡板8d的自由端部处设置了密封构件8i,所述密封构件8i能够弹性变形,使得密封构件8i接触壳体8a的内部并且在部分变形的同时关闭开口8b,并且因此获得高密封性能。

如图2所示,在调色剂盒8被安装到安装部11中的状态中,调色剂盒8(8y、8m、8c、8k)沿着X1方向从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以列举的顺序安装。与用于其它颜色的调色剂盒相比,在这些调色剂盒8中,仅仅调色剂盒8k的调色剂容纳部8kf的容积更大,而且对应地其尺寸也较大。

(设备主组件中的调色剂供应单元的结构)

如图4B所示,调色剂供应单元104包括安装部11、调色剂移送构件21(21y、21m、21c、21k)和调色剂供给部22(22y、22m、22c、22k)。

图5A是当打开门9时的调色剂供应单元104的截面图(在安装部11的打开状态中),而图5B是当关闭门9时调色剂供应单元104的截面图(在安装部11的关闭状态中)。在图6中,分图(a)是在卸下调色剂盒8(8y、8m、8c、8k)的状态中调色剂盒安装部11的从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而分图(b)是调色剂盒安装部11的安装位置11a的放大视图。

1)安装部

如图6的分图(a)所示,在安装部11处,沿着X1的方向以列举的顺序设置有4个安装位置11a(11ya、11ma、11ca、11ka),使得 能够安装调色剂盒8(8y、8m、8c、8k)。

在安装部11a的底部11d(11yd、11md、11cd、11kd)处分别设置有调色剂盒接合部11b(11yb、11mb、11cb、11kb)。此外,设置有调色剂排放开口11c(11yc、11mc、11cc、11kc)。如图3所示,当调色剂盒8沿着X4方向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时,接合部11b与待被接合部8l(8ly1、8lm1、8lc1、8lk1)接合。

然后,当调色剂盒8进一步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时,接合部11b穿过待被接合部8l并且能够接触到挡板8d(8yd、8md、8cd、8kd)。此外,不会特别限制接合部11b中的每一个接合部相对于X5方向的尺寸,而是仅仅需要如图3的分图(a)所示。即,在接合部11b和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充分相互接合的状态中,可以仅仅要求接合部11b的尺寸是这样的长度,沿所述长度,接合部11b能够沿着X5方向向上将挡板8d推至产生能够允许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部8g朝向开口8b运动的间隙8u的程度。

顺便提及,在图3的分图(a)中,卡扣机构(其是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通过使用材料的弹性使其中一个部分中的伸出部接合并且钩在另一个部分的凹部中)使得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之间相互接合。即,通过沿着X4方向施加特定的力或更大的力调色剂盒8能够充分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

此外,在图6中,调色剂排放开口11c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相对于X4方向设置有斜坡的构造,使得调色剂易于通过调色剂排放开口11c掉落。此外,在图5A中,在安装部11的右侧和左侧中的每一侧上均设置有端部部分11e。在端部部分11e下方设置有作为伸缩构件的弹性构件27,并且弹性构件27的相反的一端部部分与用于安装部的支撑部24相连。为此,安装部11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通过弹性构件27沿着X5方向从支撑部24推压安装部11。

此外,端部部分11e还作为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1的待被引导部。为此,安装部11能够沿着平行于X4和X5方向的方向移动。设备主组件101设置有移动限制部25、26,用于限制安装部11的移动。安 装部11能够沿着X4方向移动到与移动限制部25接触的接触位置并且能够沿着X5方向移动到与移动限制部26接触的接触位置。

2)调色剂移送构件21

如图4B所示,在安装部11和调色剂供给部22(22y、22m、22c、22k)之间设置有调色剂移送构件21(21y、21m、21c、21k)。调色剂移送构件21的上表面处于与安装部11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中,而调色剂移送构件21的下表面处于与调色剂供给部2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中。

如图5A和5B所示,调色剂移送构件21由能够伸展和收缩一定量的波纹管材料构成并且因此具有波纹管状,使得调色剂移送构件21具有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安装部11根据其沿着X4方向运动而收缩而且根据沿着X5方向的运动而伸展。

此外,调色剂移送构件21在其内部设置有调色剂掉落开口21a(21ya、21ma、21ca、21ka),使得调色剂能够沿着X4通过调色剂掉落开口21a中的每一个开口掉落。

此外,调色剂移送构件21布置成使得安装部11的调色剂排放开口11c、调色剂掉落开口21a和调色剂供给部22的调色剂接收开口22a(22ya、22ma、22ca、22ka)相对于X4方向相互重叠。为此,调色剂能够从安装部11掉落到调色剂供给部22。

顺便提及,取决于调色剂的相关颜色,调色剂移送构件21相对于X4方向的长度有所差异。

3)调色剂供给部22

如图5A和5B所示,调色剂移送构件22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上部分处设置有调色剂接收开口22a,使得调色剂通过调色剂接收开口22a供给到调色剂供给部22中。此外,调色剂供给部22与调色剂容纳部5相连,并且由内部螺杆(未示出)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容纳部5中。

(用于设备主组件的门的结构)

在图1中示出的位置中的门9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手柄9a,并且用 户握持手柄9a,以便打开和关闭门9,使得门9围绕铰接轴(未示出)旋转。图1示出了门9的关闭状态,而图2示出了门9的打开状态。

如图2所示,在门9的下表面处设置有调色剂盒推压部9b(9yb、9mb、9cb、9kb)。推压部9b中的每一个当从侧表面观察时均具有弓形,但是只要推压部9b能够顺畅地接触调色剂盒8也可以具有另外的形状。推压部9b还可以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以便当门9关闭并且推压部9b接触调色剂盒8时不会破坏调色剂盒8。

(调色剂盒的安装过程)

在图2中,分图(b)示出了在将调色剂盒8y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1中之前的状态。在门9充分打开的状态中,能够平行于X4方向将调色剂盒8y安装到安装部11的安装位置11ya中。在下文中,使用图3和图6的分图(b),将描述调色剂盒8的安装。顺便提及,在这个实施例中,示出了调色剂盒8y的安装方法,但是可以类似地安装其它调色剂盒8m、8c、8k。

当沿着X4方向将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时,在调色剂盒8安装一定量以上的状态中,安装部11的接合部11b和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开始接触并且相互接合。在接合之后,当调色剂盒8被沿着X4方向进一步推入到安装位置11a中之后,待被接合部8l到达壳体8a的内部。此时,抵达壳体8a内部的接合部11b和挡板推压部8e的下表面相互接触。当接合部11b被进一步插入到壳体8a的内部时,对应地沿着X5方向向上推挡板推压部8e。

然后,当将调色剂盒8y充分安装到安装位置11a时,如图3的分图(a)所示,沿着X5方向充分向上推挡板8d并且在挡板8d和壳体8a之间产生间隙8u,结果通过开口8b将调色剂排放到调色剂盒8y的外部。结果,从调色剂盒8将调色剂供应到设备主组件101的调色剂供应单元104的内部。在图5A中示出了处于这样状态中的设备主组件101的截面图,在所述状态中,针对所有颜色的调色剂盒实施本操作并且在所述状态中调色剂盒8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然后打开门9。

在此,在完成将所有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的状态中(图5A),在抓持门9的手柄9a的同时逐渐关闭门9。当门9被关闭至一定程度时,门9的推压部9b和调色剂盒8的处于安装到安装位置11中的安装状态中的上部分相互接触。此外,当进一步关闭门9时,推压部9b沿着X4方向推压调色剂盒8。不受调色剂盒8是否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的影响,当调色剂盒8被推压时,安装部11也被沿着X4方向推压,使得调色剂盒8和安装部11二者都逐渐沿着X4方向移动。

然后,与门9相关联地,当安装部11沿着X4方向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安装部11的下表面接触移动限制部25。凭借这种接触,使得安装部11停止沿着X4方向移动。在调色剂盒8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的状态中,如图5B所示,门9在推压部9b和调色剂盒8的上表面相互接触并且安装部11和移动限制部25相互接触的状态中关闭。此时,设备主组件101处于可成像状态中。

此外,在调色剂盒8没有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的状态中,门9从调色剂盒8接触门9的推压部9b以及安装部11接触移动限制部26的状态沿着关闭方向旋转。结果,推压部9b逐渐沿着X4方向推调色剂盒8,并且门9被充分关闭,使得如图5B所示,调色剂盒8处于调色剂盒8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的状态中。顺便提及,当门9关闭时,门通过安装部11从弹性构件27接收到沿着X5方向的推压力并且因此需要施加一定量以上的力。

(调色剂盒的卸下期间)

接下来,将描述从设备主组件101卸下调色剂盒8y的状态。在这个步骤中,逆序地实施将调色剂盒8y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1的上述安装处理。在这个实施例中,示出了调色剂盒8y的卸下方法,但是也可以类似地卸下其它调色剂盒8m、8c、8k。

在更换调色剂盒8之前,如图5B所示,设备主组件101处于可成像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中,安装部11通过端部部分11e从弹性构件27接收力,所述力用于沿着X5方向推压安装部11。然而,由安装部11通过盒8从门9的推压部9b接收的用于沿着X4方向推压安装部 11的力较大,并且因此安装部11处于不移动的状态中。

从这个状态,当握持手柄9a并且逐渐打开门9时,由弹性构件27沿着X5方向施加在安装部11上的推压力不变,但是推压部9b的影响逐渐减小。因此,利用门9的打开操作,在调色剂盒8中的任意一个调色剂盒接触相关的推压部(多个推压部)9b的状态中,安装部11沿着X5方向相应地移动某一距离。在门9打开至某一程度之后,当调色剂盒8和推压部9b之间的接触消除时,安装部11沿着X5方向进一步移动一定量。

在安装部11沿着X5方向移动一定量之后,安装部11的端部部分11e的上表面接触移动限制部26。凭借这种接触,安装部11沿着X5方向的移动停止,使得安装部11处于图5A示出的状态中。顺便提及,当门9从关闭状态快速改变为打开状态时,安装部11也从图5B的位置快速运动到图5A的位置。另外,在此时,安装部11的接合部11b和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处于接合状态中,并且因此,调色剂盒8未从安装部11卸下而且调色剂也不会泄漏到调色剂盒8的外部。在图2的分图(b)中示出了门9被充分打开的状态。

因此,在门9打开的状态中,平行于X5方向逐渐卸下调色剂盒8y。此时,如图5A所示,安装部11和调色剂盒8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伸出状态),在所述状态中,这些部分(构件)从设备主组件101的外构造伸出到调色剂盒8的外部。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用手到达设备主组件101中而卸下调色剂盒8。

如图3的分图(a)和图5A所示,从安装部11卸下调色剂盒8之前的状态是这样的状态,其中,接合部11b穿过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并且沿着X5方向向上推挡板8d。从此状态,当沿着X5方向向外拉出调色剂盒8时,挡板推压部8e逐渐运动离开接合部11b,并且因此连接挡板8d和调色剂盒支撑部8f的弹簧8h的收缩量变小。

结果,弹簧8h沿着X4方向伸展,挡板8d也沿着X4方向移动,使得间隙8u逐渐变窄(关闭)。然后,当沿着X5方向逐渐卸下调色剂盒8时,接合部11b和挡板推压部8e之间的接触消除并且挡板8d 返回到预定位置,使得形成间隙8u消除的状态以及形成开口8b充分关闭的状态。结果,当将从设备主组件101取出调色剂盒8时,能够防止壳体8a内部的调色剂泄漏到壳体8a的外部。

此后,当沿着X5方向进一步安装调色剂盒8时,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之间的接合也消除(脱离),使得调色剂盒8处于图5B示出的状态中。然后,最后,如图6所示,能够从安装位置11a充分卸下调色剂盒8。

<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了门9。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与门9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仅仅调色剂盒的抓持部移动而安装部(调色剂盒安装部)不移动(即,保持在预定位置处)。

(调色剂盒的结构)

图10中的分图(a)和(b)以及图11中的分图(b)中的均是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盒8的截面图。在图10中,分图(a)是示出了调色剂盒8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并且门9打开的状态的截面图,分图(b)是示出了调色剂盒8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并且门9关闭的状态的截面图。此外,图11的分图(b)是示出了调色剂盒8被从设备主组件101卸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调色剂盒8包括壳体8a、开口8b、待被接合部8l、挡板8d、调色剂盒挡板推压部8e、挡板支撑部8f、调色剂容纳部8g、作为伸缩构件的弹性构件8h、8q以及调色剂密封构件8i。调色剂盒8还包括调色剂盒抓持部8j、抓持部容纳部8n、挡板引导部8o、片材构件8t和抓持部接触部分8s。

待被接合部8l是通孔,所述通孔能够与接合部11b接合并且穿入到壳体8a中。此外,在挡板支撑部8f的上部分处,相对于X4方向设置有足够的斜坡,使得调色剂能够向下滑动。

对于调色剂盒8,用户能够在抓持抓持部8j的同时实施卸下操作。抓持部8j设置有上抓持部8r和下抓持部8p,并且弹性构件8q接触 下抓持部8p的下表面。弹性构件8q是推压弹簧并且设置在挡板支撑部8f的上方。为此,在沿着X4方向没有产生施加在抓持部8j上的外力的状态中,如图10的分图(a)所示,抓持部8j布置在第二位置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抓持部8j被沿着X5方向向上推。此时,通过使得下抓持部8p与壳体8a接触,抓持部8j被限制使得抓持部8j不能沿着X5方向进一步运动。

此外,在沿着X4方向产生施加在抓持部8j上的外力的状态中,如图10的分图(b)所示,沿着X4方向推压抓持部8j,使得抓持部8j布置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抓持部8j容纳在抓持部容纳部8n中并且能够形成图像。此时,弹性构件8q因外力处于收缩状态中。此外,通过使得下抓持部8p与抓持部接触部分8s接触,使得抓持部8j被限制以至于抓持部8j不能沿着X4方向进一步运动。当这个抓持部8j在抓持部容纳部8n中运动时,调色剂盒壳体8a的一部分构成引导件,使得抓持部8j能够平行于X4方向或者X5方向运动。

在作为挡板8d的一部分的挡板推压部8e处由挡板引导部8o引导挡板8d,使得挡板8d能够平行于X4和X5方向运动。当挡板8d运动时,为了防止调色剂停滞,片材构件8t设置在挡板8d上。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片材构件8t,并且片材构件8t的一部分一直接触支撑部8f的下表面。为此,不受挡板8d运动的影响,能够防止调色剂停滞在挡板8d上。

如图11的分图(b)所示,在从设备主组件101中取出(卸下)调色剂盒8的状态中,挡板8d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从挡板支撑部8f由连接的弹簧8h沿着X4方向推压挡板8d。在这种状态中,挡板8d关闭调色剂盒开口8b,并且因此在挡板8d和壳体8a之间不存在间隙8u,使得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8g中的调色剂构成为不会泄露到调色剂盒8的外部。在此,在挡板8d的自由端部处设置了能够弹性变形的密封构件8i,使得密封构件8i接触壳体8a并且关闭调色剂盒开口8b同时发生部分变形,并且因此获得高密封性能。

此外,如图10中的分图(a)和(b)所示,在调色剂盒8充分安 装到设备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中,挡板推压部8e接触安装部11的穿过待被接合部8l的接合部11b并且因此处于沿着X5方向被推压的状态中。然后,挡板8d处于挡板8d沿着X5方向相对于调色剂盒壳体8a运动的状态中。凭借这种运动,在挡板8d和壳体8a之间产生间隙8u,使得容纳在容纳部8g中的调色剂供应到安装部11。

在此,如图9A所示,对于每一种颜色而言,抓持部8j(8yj、8mj、8cj、8kj)相对于X5方向的长度不同。这是因为当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中时抓持部8j的长度相对于X5方向不同,但是当门9打开并且抓持部8j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抓持部8j处于基本对准状态(其中,抓持部8j的端部位置与预定(水平)表面对准)。

顺便提及,这种对准状态不需要相对于X5方向具有基本相同的水平(高度),而是可以仅仅要求抓持部8j相对于X5方向的高度差小于当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中时调色剂盒8相对于X5方向的高度差。

此外,凭借抓持部8j相对于X5方向的长度差,即使在用户将调色剂盒8插入到错误安装部11中时,门9不能关闭,并且因此能够防止错误安装调色剂盒8。

顺便提及,如图8所示,在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中的状态中,沿着X1方向从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以8y、8m、8c、8k的顺序安装调色剂盒8。与其它颜色的调色剂盒相比这些调色剂盒8中的仅仅调色剂盒8k的调色剂容纳部8kf的容积更大并且因此其形状如图9A和9B所示较大。

然而,体积和尺寸增加的调色剂盒并不局限于调色剂盒8k,而是还可以是另一种调色剂盒或者是针对多种颜色的其它调色剂盒。此外,调色剂盒8布置到设备主组件101中的布置顺序还可以与沿着X1方向从前侧的8y、8m、8c、8k的顺序不同。

(设备主组件中的调色剂供应单元的结构)

如图7B所示,调色剂供应单元104包括安装部11(11y、11m、11c、11k)、调色剂移送构件21(21y、21m、21c、21k)和调色剂供 给部22(22y、22m、22c、22k)。

图9A是当门9打开时的调色剂供应单元104的截面图,图9B是当门关闭9时的调色剂供应单元104的截面图。如图9A和9B所示,多个调色剂盒8的安装位置相对于多个调色剂盒8共同的安装方向(例如,竖直方向)相互不同。在图12中,分图(a)是处于调色剂盒8(8y、8m、8c、8k)卸下的状态中的调色剂盒安装部11的从右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分图(b)是调色剂盒安装部11的安装位置11a的放大视图。

如图12的分图(a)所示,在安装部11处,沿着X1方向以列举的顺序设置安装位置11a(11ya、11ma、11ca、11ka),使得能够安装调色剂盒8。此外,布置了4个安装部11并且4个安装部11相对于X4方向错开,也对应地布置安装位置11a并且安装位置11a相对于X5方向错开。顺便提及,在这个实施例中,安装位置11ya相对于X5方向布置在最高的位置中并且安装位置11ka相对于X5方向布置在最低的位置处,但是不同的安装位置也可以布置在最高位置或者最低位置处。

在安装部11a的底部11d(11yd、11md、11cd、11kd)处分别设置了调色剂盒接合部11b(11yb、11mb、11cb、11kb)。此外,设置了调色剂排放开口11c(11yc、11mc、11cc、11kc)。

当调色剂盒8沿着X4方向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时,接合部11b与待被接合部8l(8ly1、8lm1、8lc1、8lk1)相接合。然后,当调色剂盒8进一步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时,接合部11b穿过待被接合部8l并且能够接触到调色剂盒挡板8d(8yd、8md、8cd、8kd)。

此外,接合部11b中的每一个接合部相对于X5方向的尺寸均不受特别限制,而是仅仅需要以以下方式构成即可。即,如图10中的分图(a)所示,在接合部11b和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充分相互接合的状态中,可以仅仅要求接合部11b的尺寸为这样的长度,沿着所述长度,接合部11b能够沿着X5方向将挡板8d向上推到产生能够允许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部8g朝向开口8b运动的间隙8u的程度。

顺便提及,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之间的接合的一部分具有卡扣构造,使得能够通过沿着X4方向施加一定量以上的力而将调色剂盒8充分安装到安装位置11a中。此外,如图9A所示,调色剂排放开口11c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相对于X4方向设置有斜坡的构造,使得调色剂易于通过调色剂排放开口11c下落。

如图9A和9B所示,调色剂移送构件21设置在安装部11和调色剂供给部22之间。调色剂移送构件21的上表面处于与安装部11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中,而调色剂移送构件21的下表面处于与调色剂供给部22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中。

调色剂移送构件21在其内部设置有调色剂掉落开口21a(21ya、21ma、21ca、21ka),使得调色剂能够通过调色剂掉落开口21a中的每一个开口沿着X4方向掉落。

在此,安装部11的调色剂排放开口11c、调色剂移送构件21的调色剂掉落开口21a和调色剂供给部22的调色剂接收开口22a(22ya、22ma、22ca、22ka)设置成相对于X1方向相互重叠。为此,调色剂能够从安装部11掉落到调色剂供给部22。顺便提及,调色剂移送构件21相对于X4方向的长度根据相关调色剂颜色而有所不同。

如图9A和9B所示,调色剂移送构件22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上部分处设置有调色剂接收开口22a,使得通过调色剂接收开口22a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供给部22中。此外,调色剂供给部22与调色剂容纳部5相联,并且通过内螺杆(未示出)将调色剂供给到调色剂容纳部5中。

(用于调色剂盒更换的门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门9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门9类似。即,如图1所示,在门9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手柄9a。用户握持手柄9a以打开以及关闭门9,使得门9围绕铰接轴(未示出)旋转,并且因此门9能够处于如图1所示的关闭状态或者处于如图8所示的打开状态中。

如图8、图9B和图11的分图(a)所示,在门9的下表面处设置有抓持部推压部9b(9yb、9mb、9cb、9kb)。推压部9b中的每一个 当从右侧方向或者前表面方向观察时均具有矩形状,但是只要使推压部9b能够顺畅接触调色剂盒8,推压部9b还可以具有另外的形状。

抓持部推压部9b还可以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以便在门关闭并且推压部9b接触调色剂盒8时不会破坏调色剂盒8。顺便提及,当门9的内表面由能够吸收在其与抓持部8j(8yj、8mj、8cj、8kj)接触时的接触噪音和冲击的材料构成时,也可以不布置抓持部推压部9b,而是门9可以直接接触抓持部8j。

(调色剂盒的安装过程)

在图11的分图(a)中示出了将调色剂盒8y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1之前的状态。在门9充分打开的状态中,调色剂盒8y能够平行于X4方向安装到安装部11的安装位置11ya中。在下文中,使用图10的分图(a)和(b)以及图12的分图(b),将描述调色剂盒8的安装。

用户抓持抓持部8j并且将调色剂盒8逐渐插入到安装位置11a(图12的分图(b))。当调色剂盒8插入一定程度以上之后,待被接合部8l和接合部11b相互接触,因此用户在这种状态中移除他(她的)手。在此接触状态中,即使用户移除他(她的)手时,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具有待被接合部8l和接合部11b以卡扣形状相互接合的构造,并且因此在没有产生相对于X4方向的外力的状态中彼此未充分地接合。

所有调色剂盒8皆处于如上所述安装到安装部中的安装状态中,然后门9逐渐关闭。在这种状态中,抓持部8j布置在第二位置中。当门9关闭到一定程度以上时,抓持部推压部9b接触调色剂盒8的抓持部8y的上抓持部8r的上表面。从此状态,当进一步关闭门9时,相对于X4方向产生施加在抓持部8j上的外力,使得通过抓持部8j将外力传递到弹性构件8q。凭借这种外力,弹性构件8q弹性变形并且开始收缩。

当弹性构件8q中的每一个收缩至一定程度以上时,待被接合部8l和接合部11b开始相互接合。当进一步关闭门9时,待被接合部8l 和接合部11b相互充分接合,使得待被接合部8l穿过壳体8a,并且接触用于设置在壳体8a内部的挡板8d的挡板推压部8e。从这种状态,当进一步推进抓持部8j时,与弹性构件8q的进一步收缩同时地,外力通过挡板推压部8e传递到弹性构件8q,并且因此弹性构件8h开始收缩。结果,挡板8d开始相对于壳体8a沿着X5方向运动。

然后,在门9充分关闭的状态中,如图10的分图(b)所示,向下压弹性构件8q,直到抓持部8j的下抓持部8p处于与抓持部接触部分8s的接触状态中。因此,抓持部8j处于被布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抓持部8j充分容纳在抓持部容纳部8n中。此外,从壳体8a将弹性构件向上推压使间隙8u的程度增加,挡板8d处于运动状态。

凭借如上所述产生间隙8u,调色剂从调色剂盒8的调色剂容纳部8g通过间隙8u和开口8b,使得调色剂能够供应到调色剂盒8的外部。在这种状态中,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a中的安装完成,使得成像设备100能够形成图像。

顺便提及,在这个实施例中,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在所述示例中,当用户关闭门9时,通过关闭门9的操作调色剂盒8从调色剂盒仅仅处于安装位置11a的这种不充分的安装状态被充分安装。在此,即使用户推进抓持部8j、然后从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之间的充分接合状态推进门9时,也能够使得调色剂盒8类似地处于充分安装状态中。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为了将调色剂盒8安装到安装部11a中,需要施加某一大小以上的外力,以便通过关闭门9使调色剂盒8处于充分安装状态中,以致使抓持部8j被弹性构件8h和8q沿着X5方向推压。

(调色剂盒的卸下期间)

接下来,将描述从设备主组件101卸下调色剂盒8的状态。在这个步骤中,逆序实施将调色剂盒8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01中的上述安装处理。

在更换调色剂盒8之前,如图10的分图(b)所示,调色剂盒8 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1中,并且成像设备100处于可成像状态中。通过抓持部8j从弹性构件8q(8yq、8mq、8cq、8kq)关于X5方向产生施加在门9上的外力,但是用于关闭门9的力大于所述外力,并且因此门9处于充分关闭状态中。此外,抓持部8j处于抓持部8j布置在第一位置中的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抓持部8j被门9推压并且被容纳在设备主组件内部。

从这种状态,当用户握持手柄9a并且逐渐打开门9时,弹性构件8q返回到自然长度,并且因此在抓持部8j接触抓持部推压部9b(图10的分图(b))的状态中,弹性构件8q开始沿着X5方向伸展。当门9从接触状态打开至某一程度以上时,调色剂盒抓持部8j的上部分8r与抓持部推压部9b(图10的分图(b))间隔开。

然后,如图10的分图(a)所示,抓持部8j的下部分8p处于与壳体8a接触的接触状态中,并且因此安装到安装部11中的调色剂盒8的至少一部分处于第二位置中(弹性构件8q的最大伸展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部分暴露(伸出)到设备主组件的外部。

顺便提及,还在门9打开的状态中,调色剂盒8的待被接合部8l和安装部11的接合部11b通过卡扣处于接合状态中。因此,弹性构件8h保持在沿着X4方向的被推压状态中,并且与门9打开之前的情况类似,门9相对于壳体8a沿着X5方向移动,使得还产生了间隙8u。

此外,当用户抓持抓持部8j并且逐渐沿着X5方向取出调色剂盒8时,调色剂盒8的挡板推压部8e逐渐与安装部11的接合部11b间隔开。

因此,连接挡板8d和调色剂盒支撑部8f的弹性构件8h的收缩量变小。

结果,弹性构件8h沿着X4方向伸展,而且挡板8d相对于壳体8a沿着X4方向运动,使得间隙8u逐渐变窄(关闭)。

然后,当沿着X5方向逐渐卸下调色剂盒8时,接合部11b和挡板推压部8e之间的接触消除并且挡板8d返回到预定位置,使得形成间隙8u消除的状态并且形成调色剂盒开口8b充分关闭的状态。结果, 当调色剂盒8被取出到设备主组件101外时,能够防止调色剂盒壳体8a内部的调色剂泄漏到壳体8a的外部。

此后,当沿着X5方向进一步安装调色剂盒8时,接合部11b和待被接合部8l之间的接合也消除(脱离),使得能够从安装位置11a充分卸下调色剂盒8。

<第三实施例>

在图13A和13B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涉及到这样的类型,在所述类型中,更换调色剂盒,但是本实施例涉及这样的类型,在所述类型中,更换包括显影辊的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盒。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中类似,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与打开和关闭门相关地,仅仅盒的抓持部移动,但是安装部(盒安装部)没有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设备主组件101是通过从成像设备100移除鼓盒24和显影盒16(16y、16m、16c、16k)获得的部分。

如图13A所示,采用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能够在鼓盒24和显影盒16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中形成图像。鼓盒24包括感光鼓1、充电器2、鼓清洁装置6和残留调色剂容器7。由充电器2在感光鼓1的表面为感光鼓1充电并且由曝光装置3基于图像信息使感光鼓1曝光于激光L,使得形成静电图像。

由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盒16的显影辊16d(16yd、16md、16cd、16kd)利用由调色剂容纳部(未示出)供应的黄色、洋红、青色、黑色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使得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通过使得静电潜像显影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105的中间转印带12上。由鼓清洁装置6移除在初次转印之后存留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然后将转印残留调色剂容纳在残留调色剂容器7中。

(更换显影盒)

在图15A和图17的分图(a)中的每一个中示出了当没有产生施加在显影盒16上的外力时的显影盒16的左侧视图。由壳体16h、待 被引导部16b、显影辊16d、抓持部16a(16ya、16ma、16ca、16ka)、作为伸缩构件的弹性构件16g和抓持部引导部16e构成显影盒16中的每一个显影盒。

如图19的分图(a)和(b)所示,在设备主组件101的右侧框架105R和左侧框架105L的内表面处彼此相对地设置了各个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4组显影盒引导件25R、25L。显影盒引导件25R、25L构成为使得在显影盒16安装到显影盒安装部102的状态中感光鼓1定位在显影盒引导件25R、25L的前方。通过沿着在前后方向(箭头X1、X6方向)上的引导轨道25R、25L在待被引导部16Rb、16Lb处被引导,显影盒16中的每一个能够均可卸下地安装到安装部102。

顺便提及,如图15A和15B中所示,显影盒16布置成使得壳体16h(16yh、16mh、16ch、16kh)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1关于X1方向处于不同位置中。对应地,如图20所示,安装部102的显影盒引导件25(25y、25m、25c、25k)的抵接部25a(25ya、25ma、25ca、25ka)类似地相对于X1方向布置在不同位置中。

壳体16h和抓持部16a相对于X1方向的长度彼此不同,并且因此在显影盒16没有安装到适当位置的情况中,门10没有完全关闭,使得不能实施成像。

当更换显影盒16时,实施显影盒16的卸下操作和安装操作。在卸下操作中,如图14和17所示,打开门10,然后用户抓持抓持部16Ra、16La,所述抓持部16Ra、16La伸出通过开口103,并且用户使得显影盒16沿着卸下方向(X6方向)从安装部102运动。然后,待被引导部16b(16yb、16mb、16cb、16kb)与图19中示出的显影盒引导部25R(25Ry、25Rm、25Rc、25Rk)充分间隔开,然后,显影盒16被取出到设备主组件101的外部并且门关闭。

以逆序实施安装操作。用户打开门10,然后在用户抓持抓持部16Ra、16La的状态中将显影盒16沿着安装方向(X1方向)逐渐安装到安装部分102中,并且将显影盒16推压到显影位置,然后关闭门10。用户在抓持抓持部16Ra、16La的同时实施安装和卸下操作,使 得不需要通过用手达到设备主组件101中来实施操作,并且因此用户能够轻易地实施操作。

(抓持部的结构)

在图17中,分图(a)是在相对于X1方向未产生施加在抓持部16a上的外力的状态中的显影盒16的左侧视图,分图(b)是在相对于X1方向产生施加在抓持部16a上的外力的状态中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抓持部16a通过弹性构件16g与壳体16h相连,使得图18中的分图(a)和(b)中示出的抓持部引导部16e致使抓持部16a能够平行于X方向或者X6方向运动。

在图18中,分图(a)和(b)是从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其均示出了连接抓持部16a和壳体16h的部分,分图(c)是由前(表面)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其示出了连接抓持部16a和壳体16h的部分。

如图18所示,抓持部16a设置有待被引导部16f,并且壳体16h设置有能够引导待被引导部16f的抓持部引导部16e。因此,抓持部16a能够在弹性构件16g的最大收缩位置(图18的分图(b))和弹性构件16g的最大伸展位置(图18的分图(a))之间运动。

因此,如图15和18所示,在显影盒16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的情况中,当门10关闭时抓持部16a处于第一位置中(图15B,图18中的分图(b)),当门10打开时,抓持部16a处于第二位置中(图15A,图18的分图(a))。

在此,如图17的分图(a)所示,连接抓持部16a和壳体8h的弹性构件16g是推压弹簧并且一直相对于壳体8h沿着X6方向推压抓持部16a。因此,当没有产生外力时,抓持部16a一直处于第二位置中,但是当产生相对于X1方向施加在抓持部16a上的外力时,抓持部16a相对于壳体8h运动。当施加在抓持部16a上的外力不小于一定水平时,抓持部16a运动到图13B中示出的第一位置。然后,从这种状态,当移除外力时,通过弹性构件16g的推压力,抓持部16a自动运动到第二位置。

顺便提及,如图18的分图(c)所示,抓持部16a的长度相对于 X1方向相互不同,并且在门10打开的状态中,显影盒16相对于X1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1布置在不同位置处。然而,抓持部16a处于其右端相对于X6方向相互对准的状态中,使得抓持部16a能够通过开口103运动到设备主组件101的外部。因此,当用户抓持显影盒16时,用户轻易地抓持所需的显影盒16。

(门的结构)

如图13A所示,门10设置有手柄10a。用户抓持手柄10a然后使得手柄10a从门10的关闭状态旋转至门10的打开状态,如图14所示。此外,如图14和15B所示,当门10关闭时,门10在设备主组件101的内表面处设置有抓持部推压部10b。在图14中,对应于左抓持部16Ra和右抓持部16La分别布置两个抓持部推压部10b,并且两个抓持部推压部10b形状相同而且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抓持部推压部10b分别接触相关的抓持部16a。

顺便提及,没有特别限定用于抓持部推压部10b的材料,而是仅仅要求是能够吸收当抓持部推压部10b接触抓持部16a时的接触噪音和冲击的材料,例如还可以是弹性构件。在这个实施例中,两个抓持部推压部10b布置在左位置和右位置处,但是还可以被进一步分隔或者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只要所形成的抓持部推压部10b具有类似的功能。顺便提及,当由能够吸收当内表面接触抓持部16a时的接触噪音和冲击的材料构成门10的内表面时,也可以不设置抓持部推压部10b,门10也可以直接接触到抓持部16a。

(当门打开时门和抓持部之间的关联)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显影盒16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时,与打开和关闭门10相关地,抓持部16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并且布置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处。在下文中,将描述当打开门10时抓持部16a的运动。

显影盒16如图15B所示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当显影盒16安装在安装部102中并且门10关闭时,抓持部16a布置在第一位置中。在这个状态中,门10通过抓持部推压部10b沿着X1方 向推压抓持部16a。此时,如图18的分图(b)所示,待被引导部16f相对于X1方向处于最靠近抓持部引导部16e的下游端部的位置处并且沿着X1方向推压壳体16h。

在这种状态中,由图19中示出的显影盒引导件25(25y、25m、25c、25k)引导在图18中示出的待被引导部16f(16yf、16mf、16cf、16kf)。另外,待被引导部16f接触图20中示出的抵接部25a(25ya、25ma、25ca、15ka)。因此,抵接部25a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抵接部25a通过待被引导部16f和壳体16h从门10接收外力。顺便提及,抵接部25a和待被引导部16f相互接触的状态是显影盒16充分安装到安装部102中的状态。

在此,显影盒引导件25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在抵接部25a的外周处的宽度较窄。在引导件25接触抵接部25a时,显影盒16在相对于X1方向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能沿着X1方向运动。

为了如上所述使得门10从关闭状态至打开状态,旋转门10。图15C是在门10打开一定程度(量)的状态中显影盒安装部102的从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打开门10,由此移动推压部10b推压抓持部16a并且因此移动量减小。通过弹性构件16g(16yg、16mg、16cg、16kg)沿着X6方向从壳体16h推压抓持部16a,并且因此通过使得门10旋转,抓持部16a在与抓持部推压部10b接触的接触状态中沿着X6方向运动。

顺便提及,通过卡扣将待被引导部16f的一部分安装到显影盒引导部25的一部分,并且因此,显影盒16布置在与其在打开门10之前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然后,进一步打开门10并且使得门10处于充分打开状态中。图15A是门10旋转并且充分打开的状态中的安装部102的由左侧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当门10充分打开时,消除从抓持部推压部10b相对于X1方向赋予抓持部16a的推压和移动。

结果,抓持部16a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仅仅产生 了用于沿着X6方向从壳体16h推压抓持部16a的外力,使得抓持部16a布置在第二位置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抓持部16a最大程度沿着X6方向运动。如图18的分图(a)所示,抓持部16a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抓持部16a相对于X6方向运动到抓持部引导部16e的下游端部。顺便提及,在这个状态中,显影盒16也没有基于卡扣机构运动,并且因此,显影盒16布置在与打开门10之前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因此,能够从安装部102卸下本实施例中的显影盒16。在图16中示出了在从成像设备移除显影盒16y之后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当门关闭时门和抓持部之间的相关联)

接下来,将描述当在显影盒16充分或者不充分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中关闭门10时抓持部16a的运动。顺便提及,不充分安装状态是显影盒16被安装在安装部102中的状态,但是待被引导部16b(16yb、16mb、16cb、16kb)的一部分没有接触显影盒引导部25的抵接部25a。

在下文中,首先,将描述显影盒16充分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中的行为。当显影盒6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并且门10打开时,显影盒16处于图15A示出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中,抓持部16a与门10上的抓持部推压部10b没有相互接触。

因此,抓持部16a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产生了用于通过弹性构件16g沿着X6方向从壳体16h推压抓持部16a的外力,使得抓持部16a布置在第二位置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抓持部16a最大程度沿着X6方向运动。因此,如图18的分图(a)所示,待被引导部16f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待被引导部16f相对于X6方向运动到抓持部引导部16e的下游端部。

从这种状态,门10沿着关闭方向逐渐旋转。当门10关闭至一定程度以上时,抓持部推压部10b接触抓持部16a的端部部分。当显影盒16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时,显影盒16不能进一步沿着X1方 向运动。因此,当通过门10的旋转利用抓持部推压部10b沿着X1方向从这个状态进一步推压抓持部16a时,弹性构件16g沿着X1方向收缩,并且因此,如图15C所示,抓持部16a开始沿着X1方向运动。

如图15B所示,当门10充分关闭时抓持部16a布置在第一位置中。在这个状态中,门10通过抓持部推压部10b沿着X1方向推压抓持部16a。此时,如图18的分图(b)所示,待被引导部16f相对于X1方向位于最靠近抓持部推压部16e的下游端部的位置处并且处于待被引导部16f沿着X1方向推压壳体16h的状态中。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盒16没有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的状态中的行为。在显影盒16没有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并且门10打开的情况中,与显影盒16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的情况不同,抓持部16a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抓持部16a没有相对于X6方向相互对准。

从这种状态,当门10沿着关闭方向逐渐旋转时,与显影盒16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的情况类似,当门10旋转至一定程度(量)以上时,抓持部推压部10b和抓持部16a的端部部分相互接触。然而,当显影盒16没有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时,即使在抓持部推压部10b和抓持部16a的端部部分之间接触之后,通过使门10沿着关闭方向旋转也能够使得显影盒16沿着X1方向进一步运动。

在抓持部推压部10b和抓持部16a的端部部分之间接触之后,当逐渐关闭门10时,显影盒16在弹性构件16g沿着X1方向收缩特定距离的状态中沿着X1方向逐渐运动。然后,进一步关闭门10并且当将显影盒16沿着X1方向推入到安装部102中一定量以上时,待被引导部16b的一部分逐渐靠近显影盒引导部25的抵接部25a(图20)。

在此,在抵接部25a附近,卡扣机构包括显影盒引导部25,其中,引导宽度变窄。因此,由待被引导部16b沿着X6方向从显影盒引导部25接收的摩擦力增大。此外,在安装显影盒16时产生的最大摩擦力大于将所有抓持部16a从第二位置推压至第一位置时产生的阻力。

因此,在图18中,随着待被引导部16b的一部分靠近抵接部25a (图20),弹性构件16g沿着X1方向收缩,使得待被引导部16f运动到相对于X1方向最靠近抓持部引导部16g的下游端部处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中,消除了抓持部16a相对于壳体16h的移动,并且因此,抓持部16a和壳体16h沿着X1方向一起运动。

然后,从门10,当通过抓持部16a和壳体16h施加大于沿着X6方向从显影盒引导部25由待被引导部16b接收的摩擦力的外力时,待被引导部16b的一部分接触抵接部25a。在这种状态中,如图15B所示,显影盒16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显影盒16充分安装在安装部102中,而且门10处于门10充分关闭的状态中。

(修改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多种修改方案。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事件还能够应用在其它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在更换盒期间,用户能够更换(替换)盒,而同时又不必用手达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使得能够易于实施更换(替换)操作。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被赋予最宽泛的范围,以便涵盖所有修改方案和等效结构以及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