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6379发布日期:2019-04-13 00:1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以及设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上述复合机等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设有由金属基材和弹性橡胶层等构成的薄片定影带者为人们所公知。这样,通过设有低热容量化的薄片定影带能大幅度减少为加热定影带所必要的能量,缩短加热时间(电源接通时等,从常温状态到可印刷的所定温度(reload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接受印刷要求后,经印刷准备,进行打印动作,直到排纸结束的时间)。

以往,在这种定影装置,有的如图10所示设有环形带(定影带)100,配设在环形带100内部的管状的金属热传导体200,配设在金属热传导体200内的热源300,以及通过环形带100与金属热传导体200相接、形成夹持部N的加压辊4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场合,通过加压辊400旋转,环形带100随动旋转,这时,金属热传导体200对环形带100的移动进行导向。又,由金属热传导体200内的热源300通过金属热传导体200加热环形带100,能加热环形带100整体。由此,能缩短从加热待机时的首张打印时间,且能解消高速旋转时的热量不足。

又,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性以及首张打印时间,提出过直接加热环形带(不通过金属热传导体)的定影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在图11所示例中,从环形带100的内侧除去上述管状的金属热传导体,作为代替,在与加压辊400对向的位置设置板状的夹持部形成部件500。这种场合,在配设夹持部形成部件500地方以外,能通过热源300直接加热环形带100,因此,传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减少消耗功率。因此,能进一步缩短从加热待机时的首张打印时间。又,也能期待因不设金属热传导体引起成本降低。

又,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定影装置:在多张纸叠合输送场合等,为了防止因纸沿着径向内方推压环形带引起变形,设有变形防止棱。

但是,在使用上述那样的环形带的定影装置中,若环形带随动旋转,沿着纸运送方向,在夹持部的上游侧,环形带朝着夹持部被拉引,由此产生张力,这为人们所公知。

因此,在由夹持部形成部件对环形带进行导向的构成中,旋转时,环形带与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上游侧的边缘强力碰接,环形带有时发生破损或断裂。

尤其,近年,为了提高节能性,以及缩短首张打印时间,使用更薄环形带,在使用这种带的定影装置中,因带的强度降低,增加了上述那样的发生破损或断裂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3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62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减轻对带的负荷、防止带破损或断裂的定影装置,以及设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环状定影带;

夹持部形成部件,配设在上述定影带的内侧;

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

对向旋转体,通过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相接,与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部;以及

加热源,加热上述定影带;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从上述夹持部中心位于上游侧的长度比位于下游侧的长度长。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源在上述夹持部以外的地方加热上述定影带。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带保持部件,可回转地保持上述定影带的端部。

(4)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在不使得上述对向旋转体与上述定影带相接的状态下,配设在从该定影带朝内侧离开的位置;

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上游侧和定影带的内周面之间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间隙比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下游侧和定影带的内周面之间沿着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间隙小。

(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带在其端部以外部分仅仅由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导向。

(6)在上述技术方案(1)~(5)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具有决定上述夹持部形状的基垫;

上述基垫包括接触面和延伸面,所述接触面通过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对向旋转体接触,所述延伸面从该接触面朝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延伸,上述定影带滑动,且与上述对向旋转体不接触;

进一步包括曲面,其从该延伸面朝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平滑连续设置,且与上述对向旋转体不接触。

(7)在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使得上述对向旋转体通过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相接,且使得定影带静止的状态下,定影带相对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曲面不接触。

(8)在上述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基垫的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上述支承部件的记录介质运送方向的宽度小。

(9)在上述技术方案(6)~(8)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若将上述基垫的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相对夹持部或其假想延长线的高度设为h1,基垫的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相对夹持部或其假想延长线的高度设为h2,上述上游侧端部及下游侧端部以外的基垫241的部分相对上述夹持部或其假想延长线的最大高度设为h3,则构成为h1≤h3,h2≤h3。

(10)在上述技术方案(1)~(9)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的记录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部分与定影带的内周面直接对向配设。

(11)在上述技术方案(10)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件形成为凹状,在该形成为凹状的部分的内侧,配设收纳上述加热源。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述技术方案(1)~(11)任一个所述的定影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从夹持部中心位于上游侧的长度形成为比位于下游侧的长度长,因此,能通过夹持部形成部件稳定且平滑地使得定影带进入夹持部。由此,能减轻回转时对定影带的负荷,抑制磨耗,因此,能防止定影带破损或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搭载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表示定影带的端部构成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c)是从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看的侧面图。

图4是加压辊不相接状态的定影带的侧面图。

图5是加压辊相接状态的定影带的侧面图。

图6是夹持部的放大图。

图7是另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8是夹持部的放大图。

图9是又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0是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1是另一个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各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或形状的部件或构成部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判别,标以相同符号,说明一次后,此后其说明省略。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及动作。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在其装置本体中央,设有四个成像部4Y、4M、4C、4K。各成像部4Y、4M、4C、4K收纳与彩色图像的色分解成份对应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不同色的显影剂,除此以外,构成相同。

具体地说,各成像部4Y、4M、4C、4K包括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5,使得感光体5表面带电的充电装置6,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5表面的显影装置7,清洁感光体5表面的清洁装置8等。在图1中,仅仅黑色成像部4K设有的感光体5、充电装置6、显影装置7、清洁装置8标以符号,在其它成像部4Y、4M、4C中符号省略。

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下方,配设对感光体5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9。曝光装置9包括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根据图像数据对各感光体5表面照射激光。

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上方,配设转印装置3。转印装置3包括作为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0,作为一次转印手段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1,作为二次转印手段的二次转印辊36,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张力辊34,带清洁装置35。

中间转印带30为环状带,由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以及张力辊34架设。在此,通过驱动二次转印支撑辊32旋转,中间转印带30朝着图示箭头所示A方向周向移动(回转)。

四个一次转印辊31各自与各感光体5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30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又,没有图示的电源与各一次转印辊31连接,对各一次转印辊31施加所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在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撑辊32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30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又,与一次转印辊31相同,没有图示的电源也与二次转印辊36连接,对二次转印辊36施加所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带清洁装置35包括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30相接的清洁刷及清洁刮板。从该带清洁装置35延伸的没有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与没有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的入口部连接。

在打印机本体上部设有瓶收纳部2,收纳补给用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瓶2Y、2M、2C、2K可装卸地安装在瓶收纳部2。在各调色剂瓶2Y、2M、2C、2K和上述各显影装置7之间,设有没有图示的补给通道,通过该补给通道,从各调色剂瓶2Y、2M、2C、2K向各显影装置7补给调色剂。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本体的下部,设有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纸P的供纸盘10及从供纸盘10输出纸P的供纸辊11等。在此,作为记录介质,除普通纸,还包含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油漆纸(涂层纸或美术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又,也可以设有手工供给机构(没有图示)。

在打印机本体内,配设运送通道R,用于将纸P从供纸盘10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排出到装置外。在运送通道R中,沿着纸运送方向,在二次转印辊36位置的上游侧,配设一对定位辊12,作为将纸P向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的运送手段。

又,沿着纸运送方向,在二次转印辊36位置的下游侧,配设定影装置20,用于对转印在纸P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再有,沿着运送通道R的纸运送方向,在定影装置20的下游侧,配设一对排纸辊13,用于将纸排出到装置外。又,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面部,设有排纸盘14,用于将排出到装置外的纸进行码放。

接着,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动作。

若开始成像动作,则各成像部4Y、4M、4C、4K的各感光体5由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旋转,各感光体5表面因充电装置6以所定极性均一带电。从曝光装置9将激光分别照射在带电的各感光体5的表面,在各感光体5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这时,对各感光体5进行曝光的图像信息是将所希望的彩色图像分解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色信息的单色图像信息。这样,由各显影装置7将调色剂供给到形成在各感光体5上的静电潜像上,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

又,若开始成像动作,则驱动二次转印支撑辊32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旋转,使得中间转印带30按图示箭头所示方向周向移动回转。并且,对各一次转印辊31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逆极性的恒压或恒流控制的电压。由此,在各一次转印辊31和各感光体5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转印电场。

此后,伴随各感光体5旋转,当感光体5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夹持部时,通过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的转印电场将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这样,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载置在中间转印带30表面。又,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的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8除去。此后,通过没有图示的消电装置对各感光体5表面进行消电,使得表面电位初始化。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开始驱动供给辊11旋转,从供纸盘10将纸P送出到运送通道R。送出到运送通道R的纸P由定位辊12进行计时,送向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撑辊32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这时,对二次转印辊36施加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逆极性的转印电压,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形成转印电场。

此后,伴随中间转印带30的周向移动回转,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时,通过在上述二次转印夹持部形成的转印电场将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一下子转印到纸P上。又,这时没有转印到纸P的中间转印带30上的残留调色剂由带清洁装置35除去,除去的调色剂向没有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运送回收。

此后,将纸P运送到定影装置20,通过定影装置20将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纸P上。接着,纸P由排纸辊13排出到装置外,码放在排纸盘14上。

上面说明了在纸上形成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是,也可以使用四个成像部4Y、4M、4C、4K中某个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二个或三个成像部形成二色或三色图像。

下面参照图2说明上述定影装置20构成。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作为可旋转的定影旋转体的定影带21,与定影带21对向、设为可旋转的作为对向旋转体的加压辊22,以辐射热加热定影带21、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23,配设在定影带21内侧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4,作为支承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支承部件的支柱25,将从卤素加热器23放射的光向定影带21反射的反射部件26,作为检测定影带21温度的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27,从定影带21分离纸的分离部件28,以及将加压辊22向定影带21加压的没有图示的加压手段等。

上述定影带21用薄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带部件(也包含薄膜)构成。详细地说,定影带21可以由镍或SUS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PI)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内周侧基材以及由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形成的外周侧的脱模层构成。又,在基材和脱模层之间,可以介有由硅酮橡胶、泡沫性硅酮橡胶、或氟橡胶等的橡胶材料形成的弹性层。

上述加压辊22由金属芯22a、弹性层22b、脱模层22c构成,所述弹性层22b由设在金属芯22a表面的泡沫性硅酮橡胶、硅酮橡胶、或氟橡胶等构成,所述脱模层22c由设在弹性层22b表面的PFA或PTFE等构成。加压辊22由没有图示的加压手段向定影带21侧加压,通过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相接。在该加压辊22和定影带21压接处,通过压塌加压辊22的弹性层22b,形成所定宽度的夹持部N。又,加压辊22构成为由设在打印机本体的没有图示的电机等驱动源驱动旋转。若驱动加压辊22旋转,则其驱动力在夹持部N传递到定影带21,成为定影带21从动旋转。

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加压辊22设为实心辊,但是,也可以是中空辊。这种场合,可以在加压辊22内部配设卤素加热器等的加热源。又,没有弹性层场合,热容量变小,定影性得到提高,但是,当压塌未定影调色剂定影时,带表面的微小凹凸转印在图像上,在图像实心部存在产生光泽不匀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上述情况,较好的是,设置厚度100μm以上的弹性层。通过设有厚度100μm以上的弹性层,因弹性层的弹性变形,能吸收微小凹凸,因此,能避免发生光泽不匀。弹性层22b也可以由实心橡胶形成,但是,当加压辊22内部没有加热源场合,也可以使用海绵橡胶。海绵橡胶隔热性高,定影带21的热难以被夺取,因此,更合适。又,并不局限于定影旋转体和对向旋转体互相压接场合,也可以不加压,仅仅使其接触构成。

上述卤素加热器23的两端部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没有图示)。卤素加热器23构成为由设在打印机本体的电源部进行输出控制发热,其输出控制根据由上述温度传感器27对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的检测结果实行。根据这种加热器23的输出控制,使得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能设定为所希望的温度。又,作为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源,除了使用卤素加热器之外,也可以使用IH、电阻发热体、或石墨加热器等。

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24包括基垫241,设在基垫241表面的滑动片材(低摩擦片材)240。基垫241配设为沿着定影带21的轴向或加压辊22的轴向连续形成长形状,受到加压辊22的加压力决定夹持部N的形状。又,基垫241由支柱25固定支承。由此,防止因加压辊22的压力,夹持部形成部件24产生挠曲,沿着加压辊22轴向能得到均一的夹持宽度。支柱25为了满足防止夹持部形成部件24挠曲功能,较好的是,用不锈钢或铁等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又,为了确保强度,较好的是,基垫241也用某种程度硬的材料构成。作为基垫241的材料,可以适用液晶聚合物(LCP)等的树脂或金属或陶瓷等。

又,夹持部形成部件24用耐热温度200℃以上的耐热性部件构成。由此,在调色剂定影温度区域,能防止因热引起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变形,确保稳定的夹持部N的状态,实现输出画质稳定化。夹持部形成部件24可以使用聚醚砜树脂(PES)、聚苯硫(PPS)、液晶聚合物(LCP)、聚醚腈(PEN)、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醚酮(PEEK)等一般的耐热性树脂。

滑动片材240可以配设在基垫241的至少与定影带21对向的表面。由此,当定影带21旋转时,定影带21相对该低摩擦片材滑动,减少在定影带21产生的驱动转矩,减少因摩擦力施加到定影带21的负荷。也可以设为不设有滑动片材的构成。

上述反射部件26配设在支柱25和卤素加热器23之间。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反射部件26固定在支柱25上。作为反射部件26的材料,可以列举铝或不锈钢等。通过这样配设反射部件26,从卤素加热器23向支柱25侧放射的光向定影带21反射。由此,能增多照射到定影带21的光量,能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又,能抑制来自卤素加热器23的辐射热传递到支柱25等,因此,也能节能化。

又,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装置20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节能性及加快首张打印时间,在结构上进行了各种各样改良。

具体地说,在夹持部N以外处能通过卤素加热器23直接加热定影带21(直接加热方式)。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卤素加热器23和定影带21的图2左侧部分之间不设置任何零部件,在该部分,来自卤素加热器23的辐射热直接给予定影带21。

又,为了实现定影带21的低热容量化,使得定影带21薄且小径化。具体地说,将构成定影带21的基材、弹性层、脱模层各自厚度设定为20~50μm、100~300μm、10~50μm的范围,作为整体的厚度设定为1mm以下。又,定影带21的直径设定为20~40mm。为了进一步实现低热容量化,较好的是,将定影带21的整体厚度设为0.2mm以下,更好的是,设为0.16mm以下。又,定影带21的直径优选设为30mm以下。

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加压辊22的直径设定为20~40mm,构成为使得定影带21的直径和加压辊22直径同等。但是,并不局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定影带21的直径形成为比加压辊22的直径小。这种场合,由于夹持部N的定影带21的曲率比加压辊22曲率大,因此,从夹持部N排出的记录介质易从定影带21分离。

又,如上所述,使得定影带21小径化结果,定影带21内侧空间变小,将支柱25形成在两端侧折曲的凹状,通过将卤素加热器23收纳在该形成凹状部分的内侧,即使小空间内也能配设支柱25及卤素加热器23。

又,为了在小空间内配设尽可能大的支柱25,相反,将夹持部形成部件24形成小型。具体地说,将基垫241的纸运送方向宽度形成为比支柱25的纸运送方向宽度小。再有,在图2中,若将基垫241的纸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24a相对夹持部N或其假想延长线E的高度设为h1,基垫241的纸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24b相对夹持部N或其假想延长线E的高度设为h2,上游侧端部24a及下游侧端部24b以外的基垫241的部分相对夹持部N或其假想延长线E的最大高度设为h3,则构成为h1≤h3,h2≤h3。通过这样构成,基垫241的上游侧端部24a和下游侧端部24b不会介于支柱25的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折曲部和定影带21之间,因此,能将各折曲部配设为靠近定影带21的内周面。由此,能在定影带21内的有限空间内配设尽可能大的支柱25,能确保支柱25的强度。其结果,能防止加压辊22引起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挠曲,提高定影性。

再有,为了确保支柱25的强度,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柱25包括基体部25a和立起部25b,所述基体部25a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接触,沿着纸运送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立起部25b从该基体部25a的沿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端部,向着加压辊22的相接方向(图2左侧)延伸。即,通过在支柱25设有立起部25b,支柱25具有沿着加压辊22的加压方向延伸的横长截面,截面系数变大,能提高支柱25的机械强度。

又,将立起部25b沿着加压辊22的相接方向形成为更长,提高支柱25强度。因此,较好的是,立起部25b的前端配设为相对定影带21的内周面尽可能接近。但是,旋转中,定影带21多少会产生晃动(动作紊乱),因此,若使得立起部25b的前端过于靠近定影带21的内周面,则担心定影带21接触立起部25b的前端。尤其,如本实施形态那样,在使用薄定影带21的构成中,定影带21的摆动幅度大,对于立起部25b的前端位置设定必须引起注意。

具体地说,本实施形态场合,立起部25b的前端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沿着加压辊22的相接方向的距离d较好的是,至少设定为2.0mm,更好的是,设定为3.0mm以上。另一方面,当定影带21具有某种程度厚度,几乎没有摆动场合,上述距离d可以设定为0.02mm。如本实施形态那样,反射部件26安装在立起部25b的前端场合,需要设定上述距离d,使得反射部件26不接触定影带21。

这样,通过将立起部25b的前端配设为相对定影带21的内周面尽可能接近,能沿着加压辊22的相接方向较长地配设立起部25b。由此,即使在使用小径的定影带21的构成中,也能提高支柱25的机械强度。

图3表示定影带的端部构成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c)是从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看的侧面图。在图3的(a)~(c)中,仅仅表示单侧的端部构成,相反侧的端部也是同样结构,下面,根据图3仅仅说明单侧端部构成。

如图3的(a)或(b)所示,带保持部件40插入定影带21的端部,通过该带保持部件40,定影带21的端部可回转地保持着。如图3的(c)所示,带保持部件40形成为C字形,在夹持部位置(配设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位置)开口。又,上述支柱25的端部固定在该带保持部件40得到定位。带保持部件40由二部分构成,即,包括插入部40a和限制部40b。

又,如图3的(a)或(b)所示,在定影带21的端面和与其对向的带保持部件40的对向面之间,设有作为保护定影带21端部的保护部件的滑动环(slip ring)41。由此,当定影带21产生轴向偏靠场合,能防止定影带21的端部与带保持部件40的对向面直接相接,能防止端部磨耗或破损。又,在带保持部件40上,滑动环41相对外周具有余量嵌合。因此,当定影带21的端部与滑动环41接触时,滑动环41能与定影带21随动,但是,即使滑动环41不随动而保持静止状态也没有关系。作为滑动环41的材料,较好的是,适用耐热性优异的所谓超级工程塑料例如PEEK、PPS、PAI、PTFE等。

图示省略,在定影带21的轴向两端部,在定影带21和卤素加热器23之间,配设遮蔽来自卤素加热器23的热的遮蔽部件。详细地说,在与纸的最大通过区域对应的范围外侧,配设遮蔽部件。另一方面,上述反射部件26配设在与纸的最大通过区域对应的范围。由此,尤其能抑制连续通纸时定影带21的非通纸区域的过剩的温度上升,能防止因定影带的热引起劣化或损伤。

下面,一边参照图2一边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基本动作。

若接入打印机本体的电源开关,向卤素加热器23供给电力,同时,驱动加压辊22按图示顺时钟方向开始回转。由此,定影带21因与加压辊22的摩擦力,按图2所示逆时钟方向从动回转。

此后,通过上述图像形成工序,载置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纸P一边受没有图示的导向板导向一边朝图2箭头A1方向运送,送入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的夹持部N。接着,因卤素加热器23加热的定影带21的热量以及定影带21和加压辊22之间的加压力,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纸P表面。

调色剂图像T得到定影的纸P从夹持部N朝图2箭头A2方向输出。这时,纸P前端与分离部件28的前端接触,纸P从定影带21分离。此后,分离的纸P如上所述,由排纸辊排出到机外,码放在排纸盘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特征部分。

图4是加压辊不相接状态的定影带的侧面图。

如图4所示,在加压辊22不相接状态下,没有加压辊22引起的加压力,因此,定影带21因自身的弹性力成为大致圆状。在加压辊22不相接状态下,定影带21的形状受到带保持部件40的外周形状的影响,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带保持部件40的外周形状也大致形成为圆状,因此,定影带21保持为自由状态(无负荷状态)或接近该状态。但是,并不局限于该场合,定影带21也可以因带保持部件40的外周形状从自由状态变形,以这种变形状态保持。并且,在不使得加压辊22与该定影带21相接状态下,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从定影带21朝内侧离开的位置。

又,如图5所示,若使得加压辊22与定影带21相接成为加压状态,则定影带21因加压辊22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位置朝内侧被推压。其结果,在夹持部N的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相反,定影带21朝着外径方向膨起。由此,定影带21在夹持部N的上游侧及下游侧,成为不相对夹持部形成部件24强力推压的状态。

下面,根据图6详细说明夹持部形成部件的构成。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上游侧部分的长度L1形成为比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下游侧部分的长度L2长。再有,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上游侧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沿着纸运送方向的间隙G1形成为比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下游侧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沿着纸运送方向的间隙G2小。即,在本发明中,将夹持部形成部件24形成为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上游侧延伸长。这样,通过将夹持部形成部件24形成为朝上游侧延伸长,使得欲进入夹持部N的定影带21能由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导向。由此,在定影带21进入夹持部N前,能抑制带的动作,使得定影带21平滑地进入夹持部N。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基垫241的加压辊22侧的面,设有直线状的接触面50,通过定影带21与加压辊22接触。再有,在该接触面50的纸运送方向上游侧,设有延伸面51,其没有通过定影带21与加压辊22相接。延伸面51形成为直线状,处于与接触面50同一平面上,若定影带21朝着图6箭头C方向旋转,则定影带21相对延伸面51通过滑动片材240一边滑动一边进入夹持部N。即,延伸面51具有作为将定影带21向接触面50导向的导向件的功能。

接触面50和延伸面51除了形成直线状之外,也可以形成向着定影带21的内径侧凹下的凹曲面状或其它形状。尤其,当使得接触面50和延伸面51形成凹曲面状场合,通过夹持部N的纸的前端靠向加压辊22排出,因此,提高纸相对定影带21的分离性,具有能抑制发生堵塞等运送不良的优点。

在延伸面51的沿着纸运送方向的进一步的上游侧,连续设有曲面52。该曲面52朝着定影带21的外径方向形成为凸状,在曲面52和延伸面51的交界处B,曲面52相对延伸面51平滑连续形成,以便不形成角(棱)。

这样,基垫241包括与加压辊22接触的接触面50,从接触面50朝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延伸面51,从延伸面51朝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平滑连续设置的曲面52。又,仿照其配设滑动片材240。因此,滑动片材240也与基垫241相同,包括与基垫241的接触面50对应的直线状的接触面60,与基垫241的延伸面51对应的直线状的延伸面61,与基垫241的曲面52对应的曲面62。

定影带21在非旋转时与滑动片材240的曲面62不接触。又,滑动片材240的曲面62配设为相对定影带21的理想的旋转轨迹(带动作无紊乱场合的旋转轨迹)不接触。因此,即使定影带21旋转,基本上定影带21与滑动片材240的曲面62不接触。但是,实际上,旋转时定影带21的动作多少有点紊乱,因此,有时因该动作紊乱,定影带21与滑动片材240的曲面62接触。但是,即使在该场合,由于滑动片材240仿照基垫241的形状,曲面62与延伸面61平滑连续,因此,能高度抑制定影带21磨耗。又,基垫241的曲面52与延伸面51平滑连续,也能高度抑制滑动片材240与基垫241接触引起的磨耗。

为了进一步减少定影带21与滑动片材240的曲面62接触时的滑动负荷,较好的是,将基垫241的曲面52形成为接近定影带21的理想的旋转轨迹。

图7是适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图8是该定影装置的夹持部的放大图。

图7及图8的定影装置20b设有三个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23。该场合,对于各卤素加热器23使得发热区域不同,能在与各种宽度的纸对应的范围加热定影带21。又,该场合,设有金属板250围住夹持部形成部件24,夹持部形成部件24通过该金属板250支承在支柱25上。其它构成与上述本发明实施形态基本相同。

因此,即使在该实施形态中,如图8所示,夹持部形成部件24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上游侧部分的长度L1形成为比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下游侧部分的长度L2长。再有,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上游侧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沿着纸运送方向的间隙G1形成为比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下游侧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沿着纸运送方向的间隙G2小。

又,图示省略,与上述图4说明相同,即使在该构成中,在加压辊22与定影带21不相接的状态下,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相对定影带21朝内侧离开的位置。在图7中,h1、h2、h3是与上述相同的基垫241的各高度,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在小空间内尽可能大地配设支柱25,也构成为h1≤h3,h2≤h3。

图9是适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9所示定影装置20c与上述图7所示定影装置20b相同,设有三个卤素加热器23,但支柱25和反射部件26等形状不同。但是,基本构成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对构成作详细说明。又,即使在该定影装置中,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夹持部形成部件24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上游侧部分的长度L1形成为比从夹持部N的中心O朝纸运送方向下游侧部分的长度L2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夹持部形成部件24,能对欲进入夹持部N的定影带21进行导向,因此,能在定影带21进入夹持部N前能抑制带动作,能使得定影带21稳定且平滑地进入夹持部N。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对定影带21进行导向,即使在定影带21的两端部以外,在夹持部形成部件24以外,不设置导向部件,也能使得定影带21稳定且平滑地进回转。由此,能减轻回转时对定影带21的负荷,抑制磨耗,因此,能防止定影带21破损或断裂,提高作为装置的可靠性。尤其,如上述实施形态那样,在为了低热容量化而较薄地构成定影带21中,定影带21强度降低,因此,通过将本发明构成适用于这种构成的定影装置,能期待大的效果。

又,根据本发明,能通过夹持部形成部件24对定影带21进行导向,因此,能使构成简单化及小型化。由此,能实现定影装置的进一步的低热容量化,提高节能性,实现缩短首张打印时间。

又,夹持部形成部件24起着导向功能,可以不必另设导向部件,因此,在支柱25的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的部分和定影带21的内周面之间,可以构成为不设置任何部件(互相直接对向)。由此,在纸运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能配设支柱25靠近定影带21的内周面,能在定影带21内的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大地配设支柱25。其结果,如上述各实施形态那样,即使在为了低热容量化而使得定影带21小径化的构成中,也能确保支柱25的强度,能防止因加压辊22引起的夹持部形成部件24的挠曲,提高定影性。

再有,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在不使得加压辊22与定影带21相接状态下,将夹持部形成部件24配设在从该定影带21朝内侧离开的位置,在夹持部N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能设为使得定影带21不相对夹持部形成部件24强力推压的状态。由此,能抑制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接触引起的滑动负荷或磨耗。又,通过使得定影带21与夹持部形成部件24接触的力弱,实现定影带21向夹持部N的进入路径的最适化。

又,基垫241具有直线状的延伸面51,能由延伸面51对定影带21进行导向,能更稳定且平滑地使得定影带21回转。又,即使定影带21(通过滑动片材240)与基垫241的曲面52接触场合,曲面52与延伸面51平滑连续,因此,能高度抑制定影带21(及滑动片材240)的磨耗。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又,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并不局限于搭载在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也可以搭载在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或其它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上述复合机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