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镜片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9227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镜片、镜片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片、镜片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遮光片或遮光板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的压环,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而然,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中的相邻两个镜片之间通过设置遮光片或遮光板实现遮光,该结构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部件多,组装复杂且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片、镜片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的镜片及其加工方法,以及光学性能好且组装效率高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片,包括用于聚光并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所述镜片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周边部的内部的第一掏空收容腔、第一通孔和第一孔塞部,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位于所述顶面的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内填充有黑色物料,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顶面并与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孔塞部盖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将其密封。

优选的,所述镜片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周边部内部的第二掏空收容腔、第二通孔和第二孔塞部,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位于所述底面的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内填充有黑色物料,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底面并与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二孔塞部盖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将其密封,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与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相互不连通。

优选的,所述黑色物料为黑色液体。

优选的,所述黑色物料为石墨烯液体。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均为环形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镜片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用于聚光并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顶面和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

开设掏空收容腔,在所述周边部的内部开设第一掏空收容腔,使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位于所述顶面的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或位于底面的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

开孔注料,在所述顶面或所述底面开设第一通孔并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内注入黑色物料;

封孔,将所述第一通孔密封。

优选的,在所述开设掏空收容腔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周边部的内部开设第二掏空收容腔,使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第二掏空收容腔分别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相邻的两侧;在所述开孔注料步骤中,还包括开设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贯穿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连通,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向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内注入黑色物料;在所述封孔步骤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二通孔密封。

优选的,所述黑色物料为石墨烯液体。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上述镜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镜片在其自身结构的周边部内侧开设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通过在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内注入黑色物料并密封,从而使得所述镜片自身实现挡光作用而无需额外的挡光片配合;当所述镜片装配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镜头模组时,因无需要挡光片,节省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元件数,从而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且光学性能好;本发明的镜片的加工方法简单,加工出的镜片其光学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镜片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以一片镜片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片10,包括用于聚光并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1、由所述主体部1向外延伸的周边部2、掏空收容腔3、通孔4、孔塞部5和黑色物料6。

所述主体部1呈弧形结构,如球面结构或非球面结构。

所述周边部2包括顶面21和与所述顶面21相对设置的底面22。

所述掏空收容腔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掏空收容腔3包括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第二掏空收容腔32。具体的,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均为环形结构,环绕所述主体部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可以分别理解为所述镜片1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

所述通孔4用于将所述掏空收容部3与外界连通,所述孔塞部5用于将所述通孔4密封。所述通孔4可以设置在顶面21和底面22上的任意位置。所述通孔4的数量和所述孔塞部5的数量与所述掏空收容腔3的数量一致并形成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4的数量和所述孔塞部5的数量均为两个,即包括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第一孔塞部51和第二孔塞部52。

具体的,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分别嵌设于所述周边部2的内部,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位于所述顶面21的靠近所述底面22的一侧,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位于所述底面22的靠近所述顶面21的一侧。当然,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

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分别贯穿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连通。

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分别向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内填充黑色物料6。为了使所述镜片的挡光性能好,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内的黑色物料6需填充满。

所述第一孔塞部51和所述第二孔塞部52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用于将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密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孔塞部5并非限于此,也可以为胶或其它密封件,只要能将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填塞密封即可。

更优的,所述主体部1、所述周边部2、所述掏空收容腔3和所述通孔4为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物料6为黑色液体,便于填充,如通过微型针头向所述掏空收容腔3内注入所述黑色物料6。

所述黑色物料6可替代遮光片的遮光作用,降低TTL(光学长度),同时减少所述镜片10运用于其它产品时的部件数量,节省装配时间。

更优的,所述黑色物料6为石墨烯液体。当然,所述黑色物料6并非限于此,也可以是黑色墨水或黑色涂料等,只需要将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填充并能实现挡光效果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与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相互不连通。即在所述镜片10的相对两面均通过上述方式形成挡光结构,遮光的性能更优。

本发明的镜片10在使用时,不需要额外的挡光片结构配合实现遮光效果,通过其自身即能实现,使用方便,组装到相关产品时减少了组装原件,提高了组装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3,为本发明镜片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镜片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镜片,所述镜片10包括用于聚光并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1和由所述主体部1向外延伸的周边部2,所述周边部2包括顶面21和与所述顶面21相对设置的底面22。

步骤S2、开设掏空收容腔,在所述周边部2的内部开设第一掏空收容腔31,使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位于所述顶面21的靠近所述底面22的一侧或位于底面22的靠近所述顶面21的一侧。

当所述掏空收容腔3为两个时,则需要在所述周边部2的内部开设第二掏空收容腔32,并使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和第二掏空收容腔32分别位于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的相邻的两侧。

步骤S3、开孔注料,在所述顶面21或所述底面22开设第一通孔41并使所述第一通孔41与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向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31内注入黑色物料6。

本步骤中,同步骤S2理,所述掏空收容腔3为两个时,所述通孔4也相应开设两个,即再开设第二通孔42,使所述第一通孔41和所述第二通孔42分别位贯穿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并使所述第二通孔42与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连通,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2向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32内注入黑色物料6。本步骤中,所述黑色物料6为石墨烯液体。当然,所述黑色物料也并非限于此,也可以是黑色墨水或黑色涂料等,只要能实现遮光性能即可。

步骤S4、封孔,将所述第一通孔51密封处理。

本步骤中,同步骤S2或S3理,所述掏空收容腔3为两个,所述通孔4为两个时,需要再将所述第二通孔52进行密封处理。

请结合参阅图4,为本发明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20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20内的所述镜片,所述镜片即为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镜片1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镜片在其自身结构的周边部内侧开设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通过在所述第一掏空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掏空收容腔内注入黑色物料并密封,从而使得所述镜片自身实现挡光作用而无需额外的挡光片配合;当所述镜片装配于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镜头模组时,因无需要挡光片,节省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元件数,从而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且光学性能好;本发明的镜片的加工方法简单,加工出的镜片其光学性能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