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7671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人像镜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具备取像装置。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照相功能,通常需要将人像镜头附加在电子产品上,然而其焦距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无法满足拍摄不同场景的需求。为此,通常需要将人像镜头附加在电子产品上。例如,在手机上附件人像镜头,以将手机摄影镜头焦距变大,等效于微单60mm焦距镜头,这样拍出的人物等照片就更好。

然而,现有人像镜头通常存在解像性能和体积难以兼顾(即解像好但体积太大、体积小但解像太差)、拍照边缘成像画质太差的缺陷。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透镜数量的方式来提升人像镜头的分辨率。然而,增加透镜数量的设计方式使得镜头体积变大,无法达到镜头小型化。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拍照边缘成像画质良好的小型光学透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人像镜头存在拍照边缘成像画质太差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配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型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薄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凹面朝向像侧。

作为优选,所述人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7<f1/f2<-1.25;-1.35<f3-4/f5-6<-0.9;-1.85<f1-4/f5-6<-1.4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4是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5-6是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1-5是由所述第一透镜到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作为优选,所述人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6<f1/f2<-1.35;-1.25<f3-4/f5-6<-1.0;

-1.75<f1-4/f5-6<-1.50。

作为优选,所述人像镜头还满足:TTL<27.0mm,其中TTL为沿光轴方向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外径依次减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径小于28mm,所述人像镜头的总长小于27mm。

作为优选,1.48<Nd<1.65,55<Vd<65,Nd为所述第一透镜的d光折射率,Vd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透镜的凹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凸面配合设置,所述第五透镜的凹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凸面配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材质均为光学玻璃,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作为优选,所述人像镜头为手机的附加镜头,且所述人像镜头安装于手机的摄像头之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配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并采用正、负、负、正、负、正的光学系统结构,以及通过多重结构控制不同物距下成像效果同时达到最佳效果,使该人像镜头从中心到边缘的画质都保持非常大的优势,且最大光学畸变<1.2%。该人像镜头可以用在Iphone 6、Iphone 6Plus、Iphone 6s、Iphone 6sPlus,以及小米Note、华为等手机上。而且该人像镜头应用在手机上拍照时可以将手机焦距拓展为等效全画幅6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像镜头,通过对人像镜头的光焦度分配进行限定,使其相对市场上其他产品不仅远距离成像质量高而且近距离如0.25m依然保持像质不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像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径小于28mm,所述人像镜头的总长小于27mm,真正实现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人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广角镜头的场曲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广角镜头的畸变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广角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像镜头,如图1所示,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配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第一透镜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二透镜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型透镜;所述第三透镜3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薄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四透镜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透镜;所述第五透镜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凸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六透镜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形透镜,且其凹面朝向像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配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并采用正、负、负、正、负、正的光学系统结构,以及通过多重结构控制不同物距下成像效果同时达到最佳效果,使该人像镜头从中心到边缘的画质都保持非常大的优势。该人像镜头可以用在Iphone 6、Iphone 6Plus、Iphone 6s、Iphone 6sPlus,以及小米Note、华为等手机上。而且该人像镜头应用在手机上拍照时可以将手机焦距拓展为等效全画幅60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人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7<f1/f2<-1.25;

-1.35<f3-4/f5-6<-0.9;

-1.85<f1-4/f5-6<-1.40;

其中,f1是第一透镜1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2的焦距,f3-4是第三透镜3和所述第四透镜4的组合焦距,f5-6是所述第五透镜5和所述第六透镜6的组合焦距,f1-4是由所述第一透镜1到所述第五透镜5的组合焦距。

通过对广角镜头的光焦度分配进行限定,使其相对市场上其他产品不仅远距离成像质量高而且近距离如0.25m依然保持像质不下降。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人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6<f1/f2<-1.35;

-1.25<f3-4/f5-6<-1.0;

-1.75<f1-4/f5-6<-1.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广角镜头的光焦度分配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例,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常见的设定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广角镜头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设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人像镜头还满足:TTL<27.0mm,其中TTL为沿光轴方向上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5的外径依次减少。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1的外径小于28mm,所述人像镜头的总长小于27mm。

上述广角镜头通过对各透镜尺寸进行限定,真正使广角镜头具有体积小特点。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1.48<Nd<1.65,55<Vd<65,Nd为所述第一透镜1的d光折射率,Vd为所述第一透镜1的阿贝数。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3的凹面与所述第四透镜4的凸面配合设置,所述第五透镜5的凹面与所述第六透镜6的凸面配合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减小光线在各透镜之间的折射变化角度,控制成像畸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5的材质均为光学玻璃,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5均为球面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各透镜的材质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人像镜头为手机的附加镜头,且所述人像镜头安装于手机的摄像头之上。

本实用新型还对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镜头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其中f1=43.3mm,f2=-30.0mm,f3-4=25.2mm,f5-6=-21.6mm,f1-4=35.4mm,f=500.8mm。测试结果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人像镜头对光线所产生的子午(对应于图2中T)方向与弧矢(对应于图2中S)方向场曲介于-0.20μm至0μm之间。由图3可以看出,人像镜头的最大畸变在1.2%以内。由图4可以看出,人像镜头对波长为不同波长光线所产生的横向像差值在几微米之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