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15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反馈对现代光学系统如激光稳频系统、激光放大系统等影响巨大。它会造成激光稳频系统的频率漂移、振幅波动、带宽增宽、噪声增大,同时对激光放大系统的种子源功率和光束质量造成很大的干扰甚至损坏。目前,最常用的消除光学反馈的方法是应用法拉第磁光隔离器,它可以有效地隔绝反向传输的回光光束。

然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对激光光源回光隔离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高功率下满足高的隔离度,同时要求隔离器插入损耗小、热效应低、不影响光束质量。而单个法拉第磁光隔离器只能对线偏振激光光源实现有效隔离,如何实现高功率任意偏振激光光源的有效回光隔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高功率任意偏振激光光源的有效回光隔离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该方案装置可实现高功率任意偏振激光光源的有效回光隔离。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包括有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第一偏振片(2)、第一法拉第旋转器(3)、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第一高反镜(5)、第三二分之一波片(6)、第二法拉第旋转器(7)、第四二分之一波片(8)、第二高反镜(9)和第二偏振片(10);激光光源经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和第一偏振片(2)分成两束正交线偏振光;水平偏振光经第一法拉第旋转器(3)和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后依然为水平偏振光;垂直偏振光经第一高反镜(5)和第三二分之一波片(6)后转换成水平偏振光,接着经过第二法拉第旋转器(7)和第四二分之一波片(8)后重新转换为垂直偏振光;垂直偏振光经第二高反镜(9)反射后与水平偏振光在第二偏振片(10)处同轴叠加合束。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用于改变激光光源的偏振特性,从而调节经第一偏振片(2)偏振分束后的两束正交线偏振光的功率比。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一、第二法拉第旋转器(3、7)用于将水平偏振光偏振态旋转45°。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用于将经第一法拉第旋转器(3)偏振态旋转45°的水平偏振光重新转换为水平偏振光。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一、二高反镜(5、9)为平面镜,且均镀有对应激光光源波段的高反膜。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三二分之一波片(6)用于将垂直偏振光转换成水平偏振光。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四二分之一波片(8)用于将经第二法拉第旋转器(7)偏振态旋转45°的垂直偏振光重新转换为垂直偏振光。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垂直偏振光经第二高反镜(9)反射后与水平偏振光在第二偏振片(10)处同轴叠加合束。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二偏振片(10)用于将两束正交线偏振光偏振合束成一束激光。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第一偏振片(2)用于将激光光源偏振分束成两束正交线偏振光。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采用将激光束分束后,再通过合束输出,可实现高功率任意偏振激光光源的有效回光隔离,对任意偏振回光均起到隔离作用,保护激光光源。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光隔离合束装置,该光隔离合束装置包括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第一偏振片(2)、第一法拉第旋转器(3)、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第一高反镜(5)、第三二分之一波片(6)、第二法拉第旋转器(7)、第四二分之一波片(8)、第二高反镜(9)和第二偏振片(10);激光光源经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和第一偏振片(2)分成两束正交线偏振光;水平偏振光经第一法拉第旋转器(3)和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后依然为水平偏振光;垂直偏振光经第一高反镜(5)和第三二分之一波片(6)后转换成水平偏振光,接着经过第二法拉第旋转器(7)和第四二分之一波片(8)后重新转换为垂直偏振光;垂直偏振光经第二高反镜(9)反射后与水平偏振光在第二偏振片(10)处同轴叠加合束。

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二偏振片(2、10)为石英偏振片,入射角度约56°;所述的第一、二高反镜(5、9)均镀有对应激光光源波段的高反膜,入射角度约34°;整个光路为“8”字形结构。

实施例2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二偏振片(2、10)为45°偏振片,入射角度约45°;所述的第一、二高反镜(5、9)均镀有对应激光光源波段的高反膜,入射角度约45°;整个光路为“口”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