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976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和压环,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主筒壁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为堆叠式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其组装方式单一,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无法调节,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方式灵活,镜片间的空气间隔可调且光学性能好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镜片,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和围绕所述主体部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设有台阶部;卡环,用于将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镜头筒内,所述卡环包括与所述镜头筒连接的固定壁和由所述固定壁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夹持壁;所述夹持壁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台阶部中,所述周边部抵接固定于所述固定壁。

优选的,所述夹持壁由所述固定壁的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的物侧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周边部包括物侧面、像侧面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侧壁,所述台阶部由所述物侧面向像侧面凹陷形成。

优选的,所述台阶部包括第一壁和由所述第一壁弯折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物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固定壁抵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夹持壁与所述第一壁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叠设的至少两个所述卡环、与所述卡环分别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镜片及夹设于两个所述镜片之间的遮光片。

优选的,所述卡环和所述镜片均为三个。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环呈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遮光片向所述夹持壁方向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夹持壁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设置所述卡环,将所述镜片通过所述卡环卡设固定后再固定装配于所述镜头筒,组装方式灵活,效率高;所述卡环的设置具有挡光作用,制成所述卡环的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减少了所述镜片边缘形成的杂散光,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通过设计所述卡环的固定壁的长度则可实现调节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空气间隔,进一步提高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镜头模组的另一种装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卡环2以及镜片3。通过所述卡环2将所述镜片3固定于所述镜头筒1内。

所述卡环2包括固定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呈环状的固定壁21和由所述固定壁21向所述镜头筒1的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夹持壁2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壁22由所述固定壁21的靠近所述镜头模组100的物侧的一端延伸形成。

所述卡环2的设置具有挡光作用,制成所述卡环2的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减少了所述镜片3边缘产生的杂散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所述镜片3包括用于聚光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31、由所述主体部31延伸的充当非成像区的周边部32及设置于所述周边部32的用于配合收容所述夹持壁22的台阶部33。所述夹持壁22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台阶部33中,所述周边部32抵接固定于所述固定壁21。该装配结构使所述卡环2与所述镜片3装配后结构平衡性好,提高所述镜片模组100的性能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周边部32包括物侧面321、与所述物侧面321相对设置的像侧面322及连接所述物侧面321和所述像侧面322的侧壁323,所述台阶部33由所述周边部32的所述物侧面321向其像侧面322凹陷形成。

具体的,所述台阶部33包括第一壁331和由所述第一壁331弯折延伸的第二壁332,所述第一壁331与所述物侧面321连接,所述第二壁332与所述侧壁32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壁331为竖直方向的竖直面,所述第二壁332为水平方向的水平面。

所述固定壁21抵接于所述周边部32的所述侧壁323,当然,二者间隔设置也是可行的;所述夹持壁22与所述第一壁331可以抵接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壁22与所述第一壁331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台阶部33也可由所述周边部32的所述像侧面322向其物侧面321凹陷形成,此时,所述夹持壁22则由所述固定壁21的靠近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像侧的一端延伸形成即可。只要能使所述夹持壁22压设于所述台阶部33形成上述配合即可,这都是可行的。

上述仅对所述镜头模组100的一个所述镜片3与一个所述卡环2的情况装配进行了说明。

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卡环2和两个所述镜片3。比如,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卡环2和所述镜片3均为三个,具体如下:

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呈依次叠设的三个所述卡环2、与所述卡环2分别配合连接的三个镜片及夹设于相邻所述两个所述镜3片之间的遮光片4。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环2在沿所述镜片3的光轴方向上呈抵接设置。所述遮光片4向所述夹持壁22方向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夹持壁22内,当然,所述遮光片4可与所述夹持壁22抵接设置,也可间隔设置,这都是可行的。

请结合参阅图3,为图1中镜头模组的另一种装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即,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环2在沿所述镜片3的光轴方向上也可间隔设置,这都是可行的。

比如,三个所述卡环2沿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叠设,分别为第一卡环2a,第二卡环2b和第二卡环2c,三个所述镜片3分别装设于一个所述卡环内,依次为第一镜片3a,第二镜片3b和第三镜片3c。位于上面的所述第一卡环2a与其下面所述第二卡环2b可以抵接也可以间隔设置,同时,所述第二卡环2b与所述第三卡环2c也可抵接或间隔设置。

另外,所述第一镜片3a装配于的述第一卡环2a后同时压设于所述第二卡环2b上;同时,所述第二镜片3b装配于所述第二卡环2b后同时压设于所述第三卡环3c,以此类推。

通过设计所述固定壁21在所述光轴上的长度或/和设计所述夹持壁22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即可实现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3之间的空气间隔的调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设置所述卡环,将所述镜片通过所述卡环卡设固定后再固定装配于所述镜头筒,组装方式灵活,效率高;所述卡环的设置具有挡光作用,制成所述卡环的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减少了所述镜片边缘形成的杂散光,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通过设计所述卡环的尺寸设计则可实现调节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空气间隔,进一步提高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