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590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属于光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位置灯多采用光导结构,光导的优势在于,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LED的颗数,从而降低整个车灯的价格。同时可以将LED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引导至光导的出光面上,进而使LED点光源变成均匀的面光源。但现有的LED光源直接正对着光导本体,见图1所示,由于LED光源与光导本体进光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这种结构的进光耦合,在进光端会存在严重的漏光现象,而造成光效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将LED光源内嵌入光导本体内,彻底解决漏光现象,提高光效利用率的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包括光导本体和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本体在进光端具有内凹且用于光线耦合的腔体,LED光源设置在腔体内并与光导本体固定连接,点亮LED光源时的光线在光导本体的腔体内进行进光耦合。

本实用新型光导本体的进光端具有内凹用于光线耦合的腔体,将LED光源设置在进光端的腔体内并与光导本体固定连接,因此可其直接和光导本体集成在一起,将LED光源直接嵌入到光导耦合区内部,因此亮LED光源时的光线在光导本体的腔体内进行进光耦合,最大程度的利用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因LED光源完全潜入到耦合结构中,结构合理,彻底解决漏光现象,提高了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点亮LED光源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PCB板,2—LED光源,3—光导本体,3-1—腔体,3-11—锥形腔壁,3-12—弧形曲面,4—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导用进光耦合结构,包括光导本体3和LED光源2。见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导本体3的进光端具有内凹且用于光线耦合的腔体3-1,LED光源2设置在腔体3-1内并与光导本体3固定连接,点亮LED光源2时的光线4在光导本体3的腔体3-1内进行进光耦合。本实用新型将LED光源2完全嵌入光导本体3内,彻底解决进光端漏光的问题。

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导本体3的腔体3-1为渐收的锥形腔,锥形腔前部具有向锥形腔一侧凸起的弧形曲面3-12,该光导本体3的锥形腔的夹角α在15°~60°,如该夹角α在20°、25°、30°或35°、或40°等,而弧形曲面3-12的曲率半径R在15~500mm,如该弧形曲面3-12的曲率半径R在20mm、30mm、50mm、100mm、200mm、300mm、400mm等,LED光源2发出的光线4通过光导本体3的锥形腔壁3-11以及前部的弧形曲面3-12进行进光耦合,并能通过调整进光耦合的夹角α以及曲率半径R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LED光源2发出的光线4。见图3所示,LED光源2发出的光线4经在光导本体3在腔体3-1内进行进光耦合,能把尽可能多的光线4导入到光导本体3中,光线4在光导本体3内多次全反射后最后进入到外部介质中,以达到指定的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2固定在PCB板1上,PCB板1固定在光导本体3的进光端,该PCB板1通过卡脚、或用螺钉、或胶粘或铆装固定在光导本体3的进光端,使PCB板1固定在光导本体3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