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57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需要通过BLU(Backlight Unite,背光模组)给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使其显示图像。目前,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的背光源技术包括: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管)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由于LED背光源具有亮度高、色纯度高、寿命长、可靠性好、无汞污染等多种优点,在背光源的使用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大。

显示模组中,LED背光源的设置方式可以划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其中侧入式的结构中,导光板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作为入光面,LED背光源通常通过粘贴或挖槽设置的方式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LED背光源入射至导光板内的光线经过网点的散射作用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显示面板,出射的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中的各组件通过前框和背板固定连接。

现有技术的显示模组中,导光板主要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将设置有网点的一侧与背板之间固定连接,但是这种粘贴方式不能保证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在显示模组进行高温高湿信赖性测试以及显示模组产线老化测试时,用于粘贴导光板与背板的胶体会因为高温导致膨胀,从而使得导光板在背板上的横向位置发生移位,当导光板发生横向移位并与LED背光源之间产生间隙时,会极大的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亮度,进而影响到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和信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导光板与背板之间横向相对位置容易移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与顶面和底面相交的侧面,其中,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在底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背板,背板承载导光板的底面,且背板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导光板的底面与背板之间设置有粘贴胶层。

进一步的,第一卡合部件为凸起部,第二卡合部件为与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或者,第一卡合部件为凹陷部,第二卡合部件为与凹陷部对应的凸起部。

进一步的,凸起部为带状。

进一步的,凸起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导光板的侧面平行。

优选的,凸起部为点状,凸起部至少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导光板为矩形,第一卡合部件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导光板上靠近矩形的四角位置处。

优选的,凸起部为柱状凸起。

进一步的,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背板厚度的1/2且不超过背板厚度。

优选的,粘贴胶层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与背板之间除卡合结构以外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与顶面和底面相交的侧面,其中,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在底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背板,背板承载导光板的底面,且背板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边缘设置第一卡合部件,以及在背板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的位置设置第二卡合部件,将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将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固定,并且能够使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横向相对位置固定,降低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的导光板与背板之间发生横向移动的可能性,提高背光源与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贴合度,提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亮度和显示效果,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信赖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之一;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之二;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之三;

图5为图1中导光板的仰视图之一;

图6为图1中导光板的仰视图之二;

图7为图1中导光板的仰视图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之一;

图10为图1中导光板的仰视图之四;

图11为图1中导光板的仰视图之五;

图12为图8的B-B剖视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导光板;101-顶面;102-底面;103-侧面;20-第一卡合部件;21-第二卡合部件;30-背板;40-粘贴胶层;50-背光源;h1-凸起部的底部直径;h2-凸起部的顶部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导光板10,导光板10包括相对的顶面101和底面102,以及与顶面101和底面102相交的侧面103,其中,导光板10的顶面101为出光面,如图2所示,在底面10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20。背板30,背板30承载导光板10的底面102,且背板30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2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件21,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

其中,底面102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卡合部件20与背板30上对应设置的第二卡合部件21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的结构需要为能够相互配合固定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之间在相互对合卡接后,能够保证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相对位置能够固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顶面101为出光面,底面102与背板30之间固定连接,背板30承载导光板10的底面102,由此可知,底面102必然不可能是导光板10的入光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103为入光面,背光源设置在导光板10的入光面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为侧入式结构。

第二,第一卡合部件20设置在底面102的边缘,所述边缘指的是导光板10的显示区域以外的位置,因此,设置的第一卡合部件20对导光板10的导光效果以及导光板10顶面101的出光均匀性的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与顶面和底面相交的侧面,其中,导光板的顶面为出光面,在底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背板,背板承载导光板的底面,且背板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合部件,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边缘设置第一卡合部件,以及在背板上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的位置设置第二卡合部件,将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对合卡接形成卡合结构,将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固定,并且能够使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横向相对位置固定,降低由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的导光板与背板之间发生横向移动的可能性,提高背光源与导光板入光面之间的贴合度,提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亮度和显示效果,提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信赖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导光板10的底面102与背板30之间设置有粘贴胶层40。

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在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之间相互对合卡接,以使得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横向相对关系得到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在导光板10的底面102与背板30之间设置的粘贴胶层40,能够进一步固定导光板10与背板30,从而提高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凸起部,第二卡合部件21为与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凹陷部,第二卡合部件21为与凹陷部对应的凸起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只要分别为相互对应的卡合结构即可实现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相对固定,将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合部件21分别设置为凸起部和凹陷部,能够在保证相对固定效果的基础上,使得卡合结构的设计简单、对合卡接方便,且不会由于卡合结构的设置而造成导光板10和背板30之间产生空隙。

进一步的,考虑到尽可能降低导光板10上设置第一卡合结构20后对导光板10内光路的影响,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凸起部,第二卡合部件21为与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为较为优选的设计方案。

以下,以如图2所示的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凸起部,第二卡合部件21为与凸起部对应的凹陷部的优选方案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凸起部可以设置为带状。

其中,带状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直线型条带,当设置为直线型条带时,形状简单,加工方便,加工误差小。也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曲线带,或者如图7所示的折线带,设置为曲线带或折线带时,能够提高凸起部与凹陷部在相互卡合对接时的受力面积,增加卡合对接的紧固性。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带状凸起部的附图及说明仅为例举,凸起部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的带状,或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特殊需要进一步在带状的凸起部上增设其他的结构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与之相应的,凹陷部的形状应当与凸起部的形状对应,以保证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的相互卡合对接,以实现对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此外,当导光板10为矩形时,导光板10靠近四个侧面103处均设置有边缘部分,因此,可以如图5所示在导光板10的四个侧面103出的边缘均设置凸起部,以进一步提高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凸起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导光板10的侧面103平行。

由于导光板10的边缘区域通常较窄,为了尽可能减小设置的凸起部对导光板10导光效果的影响,设置在导光板10上的凸起部沿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导光板10的侧面103平行,这样一来,凸起部的长度能够设置的较长,从而进一步增加凸起部与凹陷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时的固定能力。若凸起部与导光板10的侧面103之间具有夹角,为了避免凸起部延伸至显示区域内而影响导光板10的导光效果,则必须缩短凸起部的设置长度,从而可能会导致到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稳定。

当凸起部仅设置有一个时,如图8和图9所示,优选的,将凸起部设置于靠近背光源50所在的边缘处,从而提高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减小外界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进而提高显示模组显示亮度的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10所示,凸起部设置为点状,且凸起部至少设置有两个。

如图10所示,凸起部设置为点状同样能够对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而且凸起部设置为点状能够减小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凸起部对导光板10导光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在导光板10的边缘仅设置一个点状凸起部时,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可能会以该点状凸起部为中心发生水平方向转动的移位,这样也会使得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产生间隙,而且由于水平方向的转动移位会使得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各处产生的间隙大小不同,一方面,在间隙过大的位置处,背光源50经导光板10后导出光线的亮度会严重下降,另一方面,间隙过大的位置处相对于点状凸起部的另一侧,可能会由于移位导致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发生碰撞接触,从而对导光板10或背光源50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当凸起部设置为点状时,点状凸起部在导光板10上至少设置有两个。

其中,点状凸起部的横截面图案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矩形,也可以为如图11所示的圆形,或者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考虑到加工难度以及使凸起部与凹陷部之间能够完成卡合对接的误差范围要求,通常将凸起部的横截面图案设置为如图10所示的矩形。

同样的,当点状凸起部仅设置有两个时,优选的,将两个点状凸起部设置于靠近背光源50所在的边缘的两端处,从而提高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性,减小外界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导光板10与背光源50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进而提高显示模组显示亮度的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10所示,导光板10为矩形,第一卡合部件20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导光板10上靠近矩形的四角位置处。

这样一来,仅在矩形导光板10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四个第一卡合部件20(如图10所示,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凸起部),即可实现对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节省加工成本,降低设置在导光板10边缘位置的第一卡合部件20对导光板10导光效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优选的,如图9所示,凸起部为柱状凸起,凸起部的底部h1直径与凸起部的顶部直径h2相等。

若凸起部的底部直径h1大于凸起部的顶部直径h2,则会降低凸起部与相对应的凹陷部之间的固定效果,当导光板10受到横向作用力时,凸起部可能会从凹陷部内滑脱;若凸起部的底部直径h1小于凸起部的顶部直径h2,与之对应的,凹陷部则会形成一个口小肚大的形状,这样就会增加凸起部与相对应的凹陷部之间的对合难度,或者在强制对合时,由于压力过大,使得凹陷部的口部边缘被凸起部挤压变形或碎裂。

同时,凸起部的底部h1直径与凸起部的顶部直径h2相等时,还能够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背板30厚度的1/2且不超过背板30的厚度。

凸起部的高度若小于背板30厚度的1/2,可能会由于凸起部的高度过小,难以承受导光板10与背板30之间较大的横向作用力,当横向作用力较大时,凸起部可能会从凹陷部内滑脱;凸起部的高度若超过背板30的厚度,则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将会穿透背板30,即当设置在导光板10上的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凸起部,设置在背板30上的第二卡和部件为凹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时,凸起部将穿过背板30伸出于背板30之外,这样会在导光板10上产生漏光的现象。

此外,当设置在导光板10上的第一卡合部件20为凹陷部,设置在背板30上的第二卡和部件为凸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相配合时,若凸起部的高度设置过大,相对应的,导光板10的第一卡合部件20,即凹陷部就会设置的过深,导光板10上向内凹陷的部分会对导光板10内部的光路走向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导光板10的导光效果,不利于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

优选的,如图12所示,粘贴胶层40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面102与背板30之间除卡合结构以外的位置。

这样一来,一方面,卡合结构的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和部件21之间的配合尺寸固定,无需预留设置粘贴胶层40的空间尺寸,便于第一卡合部件20与第二卡和部件21的设计和加工,另一方面,避免了在卡合结构内部设置粘贴胶层40时,当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连接结构处于高温高湿环境,粘贴胶层40的胶体因为高温导致膨胀,从而挤压卡合结构造成损坏或者在卡合结构边缘位置造成胶体溢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0侧面103的背光源5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应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能够显示图像画面的设备,例如,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或者也可以是显示画面的设备中的器件,例如显示模组,显示屏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装置,不限于如图8所示的结构,例如,还可以为在导光板10相对的两个侧面103上均设置有背光源50的双光源结构。

在上述对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连接结构的详细说明中,已经对包括有该导光板10和背板30的连接结构的显示装置,以及在显示装置中背光源50的设置位置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