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57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一种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显示屏以及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化、安装维修简单快捷等优点。

为了增加背光源亮度,提升导光板的光能利用率,导光板会通过丝印的方式增加网点,传统的网点排列多为等大小变密度分布,随着导光板越来越薄,传统的变密度分布会带来一系列问题:①注塑模具成本增加,需要用更好的钢材,更好的模具加工工艺;②注塑成型的技术需要越来越高;③对于0.3mm厚度的导光板,需采用更小的网点,光源网点直径一般不能大于35um,网点过大会造成光源透点,膜片遮不住网点;④因网点太小以及加工工艺的问题导致导光板的不良率较高;⑤气纹难处理、遮瑕性变差、表面更容易累积静电从而更容易沾染粉尘异物、易产生不固定白点等。因此,需要对导光板传统网点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其网点将传统的分散式转换为聚集式,增加了导光板的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结构;包括导光板主体,所述导光板主体设置有若干个单元体,所述单元体由三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分别具有1到n个子单元,每个所述子单元均由多个网点单元组成,所述网点单元具有m个网点的网点矩阵,第n+1个所述子单元的网点单元中的网点比第n个所述子单元的网点单元中的网点少一个;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子单元横向和纵向均为同一直线设置,所述第二单元的子单元交错设置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子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比第一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少一个,所述第三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比第一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少两个。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第一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矩阵为6×7的排列矩阵。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第一单元的第2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6行第1列的网点;所述第一单元的第3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6行和第5行的两个网点。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第二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6行第1列的网点;所述第三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6行和第5行的两个网点。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子单元由3个网点单元组成。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若干个单元体平行设置在导光板主体表面,其中,第二个单元体的第一单元的子单元与第一个单元体的第二单元的子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均为同一直线设置。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网点为一体注塑在导光板主体表面的凸点,所述网点的直径在20-35u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直径小于35um的小网点聚集成矩阵排列的网点单元,增加了导光板的遮瑕性,遮挡部分不固定的光亮白点;提升导光板的抗压和抗刮性;提升导光板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网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导光板主体;2、网点;3、第一个单元体;31、第一单元;32、第二单元;33、第三单元;4、第二个单元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导光板结构;包括导光板主体1,导光板主体1设置有若干个单元体,单元体由三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单元31、第二单元32、第三单元33组成,第一单元31、第二单元32、第三单元33分别具有1到n个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均由3个网点单元组成,网点单元具有m个网点2的网点矩阵,m小于42,每个子单元中的各网点单元的网点以及网点矩阵排列都相同,第n+1个子单元的网点单元中的网点2比第n个子单元的网点单元中的网点2少一个;第一单元31和第三单元33的子单元横向和纵向均为同一直线设置,第二单元32的子单元交错设置在第一单元31和第三单元33的子单元之间;第二单元32的第1个子单元321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2比第一单元31的第1个子单元311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2少一个,第三单元33的第1个子单元331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2比第一单元31的第1个子单元311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2少两个,均为顺时针减少。

第一单元31的第1个子单元311的第1个网点单元的网点矩阵为6×7的排列矩阵。第一单元31的第2个子单元312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6行第1列的网点2;第一单元31的第3个子单元313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6行和第5行的两个网点2。第二单元32的第1个子单元321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6行第1列的网点2;第三单元33的第1个子单元331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6行和第5行的两个网点2,如图2中所示的均为顺时针减少。

若干个单元体平行设置在导光板主体1表面,其中,第二个单元体4的第一单元的子单元与第一个单元体3的第二单元32的子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均为同一直线设置;第二个单元体4的第一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比第一个单元体3的第三单元33的第1子单元331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4行的一个网点;第二个单元体4的第二单元的第1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比第二个单元体4的第一单元的第2个子单元的第1个网点单元少了第1列第3行的一个网点。

网点2为一体注塑在导光板主体1表面的凸点,网点2的直径为30um。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