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792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片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片组。



背景技术: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不外乎就是成像质量与体积。以六片式透镜结构而言,以往之发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大,将不利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化。

而在追求镜头薄型化的同时又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因此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薄型化的镜头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目标,希望得到成像质量良好且镜头长度缩短的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于是提出一种缩减光学镜头之系统长度、又具备良好光学性能以及技术上可行的六片式光学镜片组。本发明的六片式光学镜片组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

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也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凹面部。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物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也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此光学镜片组中只有上述六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alt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56、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并且满足alt/(g56+t6)≦2.6。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tmax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中在光轴上最厚的单片厚度、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12,并且满足tmax/g12≦3.3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23,并且满足tmax/g23≦3.0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并且满足(t1+t6)/g12≦5.8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且满足ttl/(t3+t6)≦5.0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34,并且满足ttl/(g23+g34)≦8.7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ttl/(g34+g56)≦5.1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光学镜头系统有效焦距为efl、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并且满足efl/(t2+t6)≦5.4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efl/t2≦16.8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bfl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并且满足bfl/t5≦3.0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bfl/t6≦2.0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tmin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中在光轴上最薄的单片厚度,并且满足alt/tmin≦9.7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alt/g56≦4.3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gmax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间最大的空气间隙,并且满足alt/gmax≦4.5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并且满足tl/t6≦7.3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为g45,并且满足tl/(g45+g56)≦5.8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tl/(t2+t6)≦5.1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aag为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并且满足aag/t2≦6.10。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满足aag/tmin≦6.10。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并且满足aag/(t4+t6)≦1.90。

申请人发现,本发明的透镜配置,具有以下的特征,以及可以达成的对应功效:

本发明细致地设计透镜的光轴附近区域及圆周附近区域,其中:

1.第一透镜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可有利于光线收聚,搭配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及第二透镜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易于修正第一透镜产生主要的像差。

2.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与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区域及圆周附近区域皆为凸面有利于修正前二镜片产生主要的像差,达到提高成像质量的效果。

3.加上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及第五透镜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可修正像差,再加上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的设计,以上设计彼此互相搭配可缩短镜头长度并同时确保成像质量。

为了达成缩短透镜系统长度,本发明适当的缩短透镜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虑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此外,透过以下各参数之数值控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且技术上可行之光学镜片组。不同参数之比例有较佳之范围。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式时,表示当分母不变时,分子的长度能相对缩短,而能达到缩减镜头体积的功效:若能进一步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式时,还能够产生较为优良的成像质量:

alt/(g56+t6)≦2.60,较佳的范围为1.90≦alt/(g56+t6)≦2.60;

tmax/g12≦3.30,较佳的范围为2.80≦tmax/g12≦3.30;

tmax/g23≦3.00,较佳的范围为2.50≦tmax/g23≦3.00;

(t1+t6)/g12≦5.80,较佳的范围为5.50≦(t1+t6)/g12≦5.80;

bfl/t5≦3.00,较佳的范围为2.00≦bfl/t5≦3.00;

bfl/t6≦2.00,较佳的范围为1.30≦bfl/t6≦2.00;

alt/tmin≦9.70,较佳的范围为9.40≦alt/tmin≦9.70;

alt/g56≦4.30,较佳的范围为3.60≦alt/g56≦4.30;

alt/gmax≦4.50,较佳的范围为3.60≦alt/gmax≦4.50;

tl/t6≦7.30,较佳的范围为6.30≦tl/t6≦7.30;

tl/(g45+g56)≦5.80,较佳的范围为5.10≦tl/(g45+g56)≦5.80;

tl/(t2+t6)≦5.10,较佳的范围为4.40≦tl/(t2+t6)≦5.10;

aag/t2≦6.10,较佳的范围为5.30≦aag/t2≦6.10;

aag/tmin≦6.10,较佳的范围为5.50≦aag/tmin≦6.10;

aag/(t4+t6)≦1.90,较佳的范围为1.60≦aag/(t4+t6)≦1.90。

缩短efl有助于视埸角的扩大,所以将efl趋小设计,若满足以下条件式,在光学系统厚度薄化的过程中,也有可帮助扩大视场角度。

efl/(t2+t6)≦5.40,较佳的范围为4.30≦efl/(t2+t6)≦5.40;

efl/t2≦16.80,较佳的范围为14.40≦efl/t2≦16.80。

使光学组件参数与镜头长度比值维持一适当值,避免参数过小不利于生产制造,或是避免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

ttl/(t3+t6)≦5.00,较佳的范围为4.40≦ttl/(t3+t6)≦5.00;

ttl/(g23+g34)≦8.70,较佳的范围为8.30≦ttl/(g23+g34)≦8.70;

ttl/(g34+g56)≦5.10,较佳的范围为4.60≦ttl/(g34+g56)≦5.10。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视场角增加、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此外另可选择实施例参数之任意组合关系增加镜头限制,以利于本发明相同架构的镜头设计。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望远镜头深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举例来说,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上可选择性地额外形成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所述透镜的设计与相互搭配,而能产生优异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相机、平板计算机、或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学镜片组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光学镜片组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光学镜片组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光学镜片组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光学镜片组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7a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c是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d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9a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9b是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c是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d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1a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1b是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c是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d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四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3a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3b是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c是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d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五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5a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5b是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c是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d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六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7a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7b是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c是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d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七片式光学镜片组的第七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9a是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9b是第七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9c是第七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9d是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0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1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2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3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4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5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6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7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8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9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0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1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2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3是第七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4是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表格图。

图35是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始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图式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附图中的编号说明:1光学镜片组;2物侧;3像侧;4光轴;10第一透镜;11物侧面;12像侧面;13凸面部;14凸面部;16凹面部;17凹面部;20第二透镜;21物侧面;22像侧面;23凸面部;24凹面部;26凹面部;27凹面部;30第三透镜;31物侧面;32像侧面;33凸面部;34凹面部;36凸面部;37凸面部;40第四透镜;41物侧面;42像侧面;43凹面部;44凹面部;46凸面部;47凸面部;50第五透镜;51物侧面;52像侧面;53凸面部;54凹面部;56凹面部;57凸面部;60第六透镜;61物侧面;62像侧面;63凸面部;64凹面部;66凹面部;67凸面部;70滤光片;71成像面;80光圈;t1~t6各透镜中心厚度;i光轴;a~c区域;e延伸部;lc主光线;lm边缘光线。

其中,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镜片组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图4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如图6所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从放置物体(图未示)的物侧2至成像的像侧3,沿着光轴(opticalaxis)4,依序包含有光圈80、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滤光片70及成像面(imageplane)71。一般说来,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都可以是由透明的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各镜片都有适当的屈光率。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具有屈光率的镜片总共只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等这六片透镜而已。光轴4为整个光学镜片组1的光轴,所以每个透镜的光轴和光学镜片组1的光轴都是相同的。

此外,光学镜片组1还包含光圈(aperturestop)80,而设置于适当之位置。在图6中,光圈80是设置在物侧2与第一透镜10之间。当由位于物侧2之待拍摄物(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图未示)进入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时,即会经由光圈80、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与滤光片70之后,会在像侧3的成像面71上聚焦而形成清晰的影像。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选择性设置的滤光片70还可以是具各种合适功能之滤镜,可滤除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设于第六透镜60朝向像侧的一面62与成像面71之间。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之各个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与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另外,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之各个透镜,亦都具有接近光轴4的光轴附近区域、与远离光轴4的圆周附近区域。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第二透镜20具有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第三透镜30具有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第四透镜40具有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第五透镜50具有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第六透镜60具有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各物侧面与像侧面又有接近光轴4的光轴附近区域以及远离光轴4的圆周附近区域。

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之各个透镜,还都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中心厚度t。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透镜厚度t1、第二透镜20具有第二透镜厚度t2、第三透镜30具有第三透镜厚度t3、第四透镜40具有第四透镜厚度t4、第五透镜50具有第五透镜厚度t5、第六透镜60具有第六透镜厚度t6。所以,在光轴4上光学镜片组1中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称为alt。亦即,alt=t1+t2+t3+t4+t5+t6。

另外,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在各个透镜之间又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空气间隙(airgap)。例如,第一透镜10到第二透镜2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12、第二透镜20到第三透镜3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23、第三透镜30到第四透镜4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34、第四透镜40到第五透镜5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45、第五透镜50到第六透镜6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56。所以,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之间,位于光轴4上各透镜间的总共五个空气间隙宽度之总和即称为aag。亦即,aag=g12+g23+g34+g45+g56。

另外,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长度为ttl。光学镜片组14的有效焦距为efl,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至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长度为bfl、tl为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在光轴4上的长度。tmax定义为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之中,在光轴4上最厚的单片厚度。tmin定义为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之中,在光轴4上最薄的单片厚度。

另外,再定义:f1为第一透镜10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20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30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40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50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60的焦距;n1为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20的折射率;n3为第三透镜30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40的折射率;n5为第五透镜50的折射率;n6为第六透镜60的折射率;υ1为第一透镜10的阿贝系数(abbenumber),即色散系数;υ2为第二透镜20的阿贝系数;υ3为第三透镜30的阿贝系数;υ4为第四透镜10的阿贝系数;υ5为第五透镜50的阿贝系数;及υ6为第六透镜60的阿贝系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6,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sphericalaberration)请参考图7a、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cfieldaberration)请参考图7b、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7c、以及畸变像差(distortionaberration)请参考图7d。所有实施例中各球差图之y轴代表视场,其最高点均为1.0,实施例中各像散图及畸变图之y轴代表像高。

第一实施例之光学镜片组系统1主要由六枚具有屈光率之透镜、滤光片70、光圈80、与成像面71所构成。光圈80是设置在物侧2与第一透镜10之间。滤光片70可以防止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投射至成像面而影响成像质量。

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1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1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7。第一透镜之物侧面11及像侧面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2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7。第二透镜20之物侧面21及像侧面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3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37。另外,第三透镜30之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4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4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47。另外,第四透镜40之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均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5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3以及位在圆周附近的凹面部5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7。另外,第五透镜50之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均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6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6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7。另外,第六透镜60之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均为非球面。滤光片70位于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以及成像面71之间。

在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中,从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中,所有物侧面11/21/31/41/51/61与像侧面12/22/32/42/52/62共计十二个曲面。若为非球面,则此等非球面系经由下列公式所定义: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学数据如图20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1所示。在以下实施例之光学透镜系统中,整体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有效焦距为(efl)、半视角(halffieldofview,简称hfov)为整体光学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fieldofview)的一半,又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而ttl为4.982毫米,fno为2.049,hfov为40.329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二实施例。请注意,从第二实施例开始,为简化并清楚表达图式,仅在图上特别标示各透镜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面型,而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相同的面型,例如凹面部或是凸面部则不另外标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9d。第二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3所示。ttl为4.972毫米,fno为2.059,hfov为39.016度。特别是:1.第二实施例的镜头长度ttl比第一实施例短。2.第二实施例的光圈fno比第一实施例大。3.第二实施例的hfov比第一实施例佳。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0,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1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1d。第三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5所示,ttl为4.814毫米,fno为2.0588,hfov为42.3596度。特别是:1.第三实施例的镜头长度ttl比第一实施例短。2.第三实施例的光圈fno比第一实施例大。3.第三实施例的hfov比第一实施例佳。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2,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3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3d。第四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7所示,ttl为4.855毫米,fno为2.0488,hfov为40.2938度。特别是:1.第四实施例的镜头长度ttl比第一实施例短。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4,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5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5d。第五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9所示,ttl为4.99毫米,fno为2.0487,hfov为40.335度。特别是:1.第五实施例的hfov比第一实施例佳。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6,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7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7d。第六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0所示,非球面数据则如图31所示,ttl为4.978毫米,fno为2.0487,hfov为40.4391度。特别是:1.第六实施例的镜头长度ttl比第一实施例短。2.第六实施例的hfov比第一实施例佳。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8,例示本发明光学镜片组1的第七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9d。第七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

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3所示,ttl为5.002毫米,fno为2.0487,hfov为40.2916度。本实施例的透镜在光轴与圆周区域之厚薄差异比第一实施例小,因此较易于制造而良率较高。

另外,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则分别整理于图34与图35中。其中tf代表滤光片70在光轴4上的厚度、gfp代表滤光片70到成像面71之间在光轴4上的间隙宽度、bfl为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到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距离。

申请人发现,本发明的透镜配置,具有以下的特征,以及可以达成的对应功效:

本发明细致地设计透镜的光轴附近区域及圆周附近区域,其中:

1.第一透镜像侧面具有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可有利于光线收聚,搭配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及第二透镜物侧面具有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易于修正第一透镜产生主要的像差。

2.第三透镜物侧面于圆周附近区域为凹面与第四透镜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区域及圆周附近区域皆为凸面有利于修正前二镜片产生主要的像差,达到提高成像质量的效果。

3.加上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及第五透镜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可修正像差,再加上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的设计,以上设计彼此互相搭配可缩短镜头长度并同时确保成像质量。

为了达成缩短透镜系统长度,本发明适当的缩短透镜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虑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此外,透过以下各参数之数值控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且技术上可行之光学镜片组。不同参数之比例有较佳之范围。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式时,表示当分母不变时,分子的长度能相对缩短,而能达到缩减镜头体积的功效:若能进一步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式时,还能够产生较为优良的成像质量:

alt/(g56+t6)≦2.60,较佳的范围为1.90≦alt/(g56+t6)≦2.60;

tmax/g12≦3.30,较佳的范围为2.80≦tmax/g12≦3.30;

tmax/g23≦3.00,较佳的范围为2.50≦tmax/g23≦3.00;

(t1+t6)/g12≦5.80,较佳的范围为5.50≦(t1+t6)/g12≦5.80;

bfl/t5≦3.00,较佳的范围为2.00≦bfl/t5≦3.00;

bfl/t6≦2.00,较佳的范围为1.30≦bfl/t6≦2.00;

alt/tmin≦9.70,较佳的范围为9.40≦alt/tmin≦9.70;

alt/g56≦4.30,较佳的范围为3.60≦alt/g56≦4.30;

alt/gmax≦4.50,较佳的范围为3.60≦alt/gmax≦4.50;

tl/t6≦7.30,较佳的范围为6.30≦tl/t6≦7.30;

tl/(g45+g56)≦5.80,较佳的范围为5.10≦tl/(g45+g56)≦5.80;

tl/(t2+t6)≦5.10,较佳的范围为4.40≦tl/(t2+t6)≦5.10;

aag/t2≦6.10,较佳的范围为5.30≦aag/t2≦6.10;

aag/tmin≦6.10,较佳的范围为5.50≦aag/tmin≦6.10;

aag/(t4+t6)≦1.90,较佳的范围为1.60≦aag/(t4+t6)≦1.90。

缩短efl有助于视埸角的扩大,所以将efl趋小设计,若满足以下条件式,在光学系统厚度薄化的过程中,也有可帮助扩大视场角度。

efl/(t2+t6)≦5.40,较佳的范围为4.30≦efl/(t2+t6)≦5.40;

efl/t2≦16.80,较佳的范围为14.40≦efl/t2≦16.80。

使光学组件参数与镜头长度比值维持一适当值,避免参数过小不利于生产制造,或是避免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

ttl/(t3+t6)≦5.00,较佳的范围为4.40≦ttl/(t3+t6)≦5.00;

ttl/(g23+g34)≦8.70,较佳的范围为8.30≦ttl/(g23+g34)≦8.70;

ttl/(g34+g56)≦5.10,较佳的范围为4.60≦ttl/(g34+g56)≦5.10。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视场角增加、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此外另可选择实施例参数之任意组合关系增加镜头限制,以利于本发明相同架构的镜头设计。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望远镜头深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举例来说,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上可选择性地额外形成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所述透镜的设计与相互搭配,而能产生优异的成像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