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40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于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异形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通常,异形显示面板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整屏设计,例如圆形手表,另外一种是主副屏设计,参见图1,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面板的一种构成示意图。当显示面板300采用主副屏设计的方式时,包括主屏301和副屏302,其中,副屏302的led光源303通常设置在图1所示显示面板300中副屏302的一侧,主屏301的led光源304通常设置在主屏301的底端位置,当主副屏同时点亮时,副屏302对应的led光源303射入副屏302的光源会有一部分射入到主屏301中靠近副屏302的区域,即区域a中,这样主屏301靠近副屏302的一端,有一部分区域(区域a)受到副屏302的led的影响亮度会变得较亮,而未受到副屏302的led光源303影响的另一部区域(区域b)亮度较暗,因此,主屏301和副屏302的交界处出现了亮度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分别与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对应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同一侧,与第二屏幕对应的第二光源射出的光将不会对第一屏幕的亮度造成影响,有利于改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交界处亮度不均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屏幕的面积;

控制芯片;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由所述控制芯片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一屏幕提供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二屏幕提供光源。

可选地,其中:

所述背光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设置在所述背光单元的第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导光板,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共用同一所述导光板;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同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导光板上分布有若干导光点,所述导光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导光点的密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导光点的密度。

可选地,其中:

所述导光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导光点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导光点的直径。

可选地,其中:

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的一侧的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

可选地,其中:

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屏幕和所述第二屏幕的一侧。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屏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和第一彩膜基板、以及设置所述第一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第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

可选地,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域和副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屏幕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屏幕位于所述副显示区域。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包括led灯条或并排设置的若干led灯;所述第二光源包括led灯条或并排设置的若干led灯。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相互独立发光。

可选地,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的led灯条或led灯分为至少两个区域,该至少两个区域独立发光;所述第二光源的led灯条或led灯分为至少两个区域,该至少两个区域独立发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共用同一个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为第一屏幕提供光源,第二光源为第二屏幕提供光源,特别是,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边位置,使得第一光源向第一屏幕射入光源的方向和第二光源向第二屏幕射入光源的方向相同,当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同时点亮时,第二光源不会对第二屏幕和第一屏幕交界处的亮度造成影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主副屏交界处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是由控制芯片分别控制的,因此控制芯片可控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点亮或同时点亮,在无需点亮面积较大的第一屏幕时,可仅点亮面积较小的第二屏幕,从而有利于节省电量,延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面板的一种构成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的一种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屏幕的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阵列基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彩膜基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参见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

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第二屏幕102的面积小于第一屏幕101的面积;

控制芯片80;

背光单元103,背光单元103包括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同一侧,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由控制芯片80分别控制;第一光源105用于为第一屏幕101提供光源,第二光源104用于为第二屏幕102提供光源。

具体地,请参见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06和第二侧边107,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沿着第二侧边107相邻设置,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共用一背光单元103。背光单元103包括由控制芯片80分别控制的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第一光源105用于为第一屏幕101提供光源,第二光源104用于为第二屏幕102提供光源,本申请中的背光单元103体现为侧入式背光单元103,参见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的一种截面图,特别是,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均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侧边107,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分别将光源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侧边107射入到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中。当需要同时点亮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时,控制芯片80控制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分别向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提供光源,由于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均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侧边107,也就是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同一侧,光线进入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射入方向是相同的,这样第二光源104的光射入第二屏幕102时并不会对第一屏幕101与第二屏幕102交界处的亮度造成影响,因此,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交界处并不会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是由显示面板100中的控制芯片80分别控制的,因此控制芯片80可控制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分别点亮或同时点亮,在无需点亮面积较大的第一屏幕101时,可仅点亮面积较小的第二屏幕102,例如,当用户仅需要通过显示面板100查看例如时间信息、气压信息时,这些信息仅通过面积较小的第二屏幕102即可完全体现,此时控制芯片80可根据外界的操作指令仅点亮第二屏幕102,由第二屏幕102来展示用户所需的信息,如此,有利于节省显示面板100的电量,延长显示面板100的待机时间。即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相互独立发光。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包括的led灯条或者led灯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区域,该至少两个区域独立发光。例如,第一光源包括18个led灯,可以将每个led灯划分为一个独立区域,每个led灯可以独立发光。在室外等外界环境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可以控制18个led灯全部点亮,以提供足够的显示亮度。在室内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以控制18个led灯只点亮一般,例如,交替点亮led灯,以适应室内较暗的环境,为使用者提供相对舒适的显示亮度,并且可以节约背光功耗。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可以适当调节点亮的led区域或者led等,平衡显示亮度,降低功耗。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包括的led灯条或者led灯也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区域,该至少两个区域可以独立发光,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可以适当调节点亮的led区域或者led等,平衡显示亮度,降低功耗。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参见图4,本申请中的背光单元10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031和第二侧1032,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设置在背光单元103的第一侧1031。背光单元103的第一侧1031是背光单元的出光面,第二侧1032为背光单元103的与出光面相对的一侧表面。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本申请中将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均设置在背光单元103的同一侧,即将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均设置在背光单元103的第一侧1031。在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分别将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同时点亮时,用户即可从显示面板100的同一侧查看到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分别显示的对应的画面,也就是说,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显示画面的表面均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同一个表面上,如此,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可选地,参见图3,本申请中的背光单元103还包括导光板70,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共用同一导光板70;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位于导光板70的同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同一侧为导光板的同一侧边。

具体地,请参见图3,本申请中的背光单元103中包括导光板70,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共用一导光板70,而且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位于同一导光板70的同一侧,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在分别向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射入光线时,第一光源105所发出的光线以及第二光源104所发出的光线都会射入同一导光板70中,该导光板70能够将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发出的光全反射分布到背光单元103的整个表面,并将第一光源105发射的光射入第一屏幕101中,将第二光源104发射的光射入第二屏幕102中,从而分别点亮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此外,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共用同一导光板70时,无需分别为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单独设置导光板,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的导光板70上分布有若干导光点72,导光板70上靠近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导光点72的密度小于远离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导光点72的密度。

具体地,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导光板的一种俯视图。参见图5,本申请所提供的导光板70上分布有若干导光点72,通常,导光点均分布在导光板70背向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一侧表面,当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将光射入导光板70后,导光板70上分布的导光点72会将光全反射分布到整个背光单元103的表面,而且在靠近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第一侧98的部分,由于光线较强,在导光板70上分布密度较小的导光点72即可将光进行全反射,而在远离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第二侧99的部分,由于光线相对较弱,在导光板70上分布密度较大的导光点72同样能够将光可靠反射到背光单元103的表面,如此,根据与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距离的远近来设定导光板70上分布的导光点72的密度,可最大程度将进入导光板70的光全反射到背光单元103的表面,同时还有利于保证背光单元103表面的光线的均一性,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发出的光能够最大程度上射入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中,有利于提高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光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保证射入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光线的均匀性。

可选地,导光板70上靠近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导光点72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导光点72的直径。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5,除通过与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距离的远近来设定导光点72的分布密度外,还可通过控制导光点72的直径来进一步提高背光单元103的光源利用率。图5中,在靠近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位置,光线较强,导光板70上分布的导光点72的直径较小,直径较小的导光点72即可将光线可靠反射到背光单元103的表面;而在远离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的位置,光线较弱,导光板70上分布的导光点72的直径较大,采用直径较大的导光点72来对强度较弱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同样能够可靠将较弱的光反射到背光单元103的表面。通过直径大小不同的导光点72来对光线强度不同的光进行反射,有利于保证反射至背光单元103表面的光线的均匀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射入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光线的均匀性;此外,通过直径大小不同的导光点72对光强不同的光线进行反射,能够将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发出的光从最大程度上射入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中,同样有利于提升背光单元103的光源利用率。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板,状包括第一屏幕对应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二屏幕对应的第二部分。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单元的另一种截面图,参见图6,背光单元103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导光板70靠近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一侧的扩散片73、下增光片74和上增光片75。

具体地,请参见图6,本申请的背光单元103中还包括扩散片73、下增光片74和上增光片75,导光板70反射的光首先进入扩散片73中,扩散片73的基本组成是扩散层+基材+保护层,其中基材是透过率高的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等,扩散层和保护层通常采用亚克力树脂。本申请通过设置扩散片73,能够让光线透过扩散涂层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均匀分布,保证背光源单元面内亮度均一化。此外,本申请还在扩散片73远离导光板70的一侧设置下增光片74和上增光片75,通过下增光片74和上增光片75的共同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背光单元103的亮度,从而有利于提升本申请显示面板100中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显示亮度及显示效果。

可选地,背光单元103还包括反射片71,反射片71设置在导光板70远离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一侧。

具体地,请参见图3和图6,本申请还可在导光板70的底部,即导光板70远离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的一侧设置反射片71,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进入导光板70,另一部分会通过反射片71的反射作用后进入导光板70,从而使得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发出的光能够最大限度地进入导光板70,以提高背光单元103的光源利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单元103中的扩散片73、下增光片74、上增光片75以及反射片71的形状与导光板70的形状是相同的。

可选地,第一屏幕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阵列基板10和第一彩膜基板20、以及设置第一阵列基板10和第一彩膜基板20之间的第一液晶层90。

具体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屏幕的一种截面图,该第一屏幕101单独设置有第一阵列基板10、第一彩膜基板20以及设置在第一阵列基板10和第一彩膜基板20之间的第一液晶层90,如此,在控制芯片80的控制下,第一光源105向第一屏幕101提供光源,第一阵列基板10能够驱动第一液晶层90偏转,进而控制第一彩膜基板20进行图像显示。在需要点亮第一屏幕101时,第一屏幕101能够单独进行画面显示。

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阵列基板的一种截面图,第一阵列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1,该第一基底11由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制成,是透明的,以使得背光单元103的光能够达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在第一基底11上设置有缓冲层12,通常缓冲层12覆盖基底的整个上表面。在缓冲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上设置有电极层50及第一配向膜层60。通常,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包括:

位于缓冲层12上的半导体有源层25,半导体有源层25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区域是其中不掺杂杂质的沟道区域,半导体有源层25可通过非晶硅的结晶使非晶硅改变为多晶硅而形成,为了使非晶硅结晶,可以利用诸如快速热退火(rta)法、固相结晶(spc)法、准分子激光退火(ela)法、金属诱导结晶(mic)法、金属诱导横向结晶(milc)法或连续横向固化(sls)法等各种方法;

位于半导体有源层25上方的栅极绝缘层26,栅极绝缘层26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或金属氧化物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层;

位于栅极绝缘层26上特定区域中的第一金属层21,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栅极可包括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的单层或多层,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钼(mo):钨(w)合金的合金;

位于第一金属层21上方的层间绝缘层24,层间绝缘层24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也可以由绝缘有机层形成;

位于层间绝缘层24上的第二金属层22,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源电极27和漏电极28分别通过接触孔29电连接到半导体有源层25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极绝缘层26和层间绝缘层24形成的;以及

位于第二金属层上的钝化层23,钝化层23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无机层形成,也可由有机层形成。

此外,图9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彩膜基板的一种截面图,第一彩膜基板20包括第二基底91、设置于第二基底91上的像素区域层92、第二配向膜层33和间隔柱94。其中,间隔柱94在显示面板100中起到了支撑第一阵列基板和第一彩膜基板的作用。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二屏幕1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阵列基板和第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阵列基板和第二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阵列基板和第二彩膜基板的具体构成可参考第一阵列基板10和第一彩膜基板20的构成,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地,本申请为第二屏幕102单独设置第二阵列基板、第二彩膜基板以及第二液晶层,在控制芯片80的控制下,参见图2,第二光源104向第二屏幕102提供光源,第二阵列基板能够驱动第二液晶层偏转,进而控制第二彩膜基板进行图像显示。在需要点亮第二屏幕102时,第二屏幕102能够单独进行画面显示。由于第二屏幕102的面积较小,因此可利用第二屏幕102进行一些辅助信息的显示,例如可显示时间信息、气压信息、温度信息等等,当用户需要获知这些信息时,仅需要点亮第二屏幕102即可,无需点亮面积较大且耗电量较大的第一屏幕101,如此有利于节约显示面板100的电量。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可以分别单独制作后进行组装。

可选地,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域和副显示区域,第一屏幕101位于主显示区域,第二屏幕102位于副显示区域。即,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可以由一个显示面板经过切割后形成,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为一体结构,该显示面板包括两个显示区,即主显示区域和副显示区域。

具体地,本申请中与第一屏幕101对应的第一阵列基板10、第一彩膜基板20和第一液晶层90,和与第二屏幕102对应的第二阵列基板、第二彩膜基板和第二液晶层可分别单独制作,也可同时制作,共用同一块阵列基板以及同一块彩膜基板,只需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成图2所示的形状即可。当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采用图2所示的形状时,其具体构造可分别参考图8和图9,本申请在此不再进行具体说明。此时,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域和副显示区域,第一屏幕101面积较大位于主显示区域,第二屏幕102面积较小位于副显示区域。在实际显示的过程中,由于与第一屏幕101对应的第一光源105和与第二屏幕102对应的第二光源104是由控制芯片80来分别控制的,因此,可根据需求同时点亮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或单独点亮第一屏幕101或单独点亮第二屏幕102,从而使整个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变得更加灵活。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光源105包括led灯条或并排设置的若干led灯;第二光源104包括led灯条或并排设置的若干led灯。

具体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均包括若干led灯,由led灯提供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所需的光源。除此种方式外,图10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均采用led灯条的形式实现,当然,除图2和图10的实现方式外,第一光源105和第二光源104中,其中一个采用led灯条另一个采用led灯的方式也同样满足本申请为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提供光源的需求,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led灯和led灯条均能够为第一屏幕101和第二屏幕102提供显示所需光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中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共用同一个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为第一屏幕提供光源,第二光源为第二屏幕提供光源,特别是,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边位置,使得第一光源向第一屏幕射入光源的方向和第二光源向第二屏幕射入光源的方向相同,当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同时点亮时,第二光源不会对第二屏幕和第一屏幕交界处的亮度造成影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主副屏交界处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是由控制芯片分别控制的,因此控制芯片可控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分别点亮或同时点亮,在无需点亮面积较大的第一屏幕时,可仅点亮面积较小的第二屏幕,从而有利于节省电量,延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待机时间。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