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627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在通过电子照片工艺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像担载体(感光体鼓等)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带电,并对其实施图像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机构使用显影剂(调色剂)将该感光体鼓表面的潜像显影,作为调色剂图像而被可视化。所得到的调色剂图像向被搬运到感光体鼓的记录纸张转印,担载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被向定影单元搬运,通过定影单元的定影夹持(nip)部将记录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打印输出)。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用于提高定影动作时的片材的分离性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作为定影单元,具有:将片材上的调色剂加热的带、与带之间形成加热夹持部并且使带从动旋转的旋转体、将带加热的加热器、以及变更带与旋转体间的加压力的变更机构,在将带与旋转体间的加压力设为低压的状态下,通过旋转体使带开始旋转,并且从带旋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在加热器温度超过了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将带与旋转体间的加压力切换为高压并使带旋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1118号公报然而,作为重视生产率的打印输出方法之一,能够例举将任务彼此结合(连结)为一个任务的任务结合中的过纸、或者不同的纸张条件(纸张尺寸、纸种类、纸厚等)混在一起时的过纸(混合过纸)等。在该打印输出方法中,即使在纸张条件被切换的时机,也能够总是持续动作,进行连续的打印而不进入暂时的待机状态(怠速状态)。在上述打印输出方法的定影工艺中,按每个纸张条件设定了温度、定影压、搬运速度等的打印条件,以便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纸张搬运性等。然而,例如在混合过纸时,在搬运速度与定影压被同时切换那样的情况下,存在因切换的时机,有变得容易对定影部件施加负荷而使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劣化之虞这样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在图像形成中切换搬运速度、定影压的情况下,没有将防止定影部件的耐久性的降低作为目的,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定影部件的耐久性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部,通过用定影夹持部对纸张加热、加压并且进行搬运来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到上述纸张上;加压力变更部,变更上述定影夹持部中的针对上述纸张的加压力;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定影部以及上述加压力变更部,上述控制部在控制上述定影部而使上述纸张的搬运速度变更的情况下,在控制上述加压力变更部而使上述加压力减少的状态下使该搬运速度变更。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由包含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单元构成。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定影部件的耐久性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实施条件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时机等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1以及各比较例中的加压辊的硬度与过纸张数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实施条件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时机等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2以及各比较例中的加压辊的硬度与过纸张数的关系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搬运部;60…定影部;61…定影辊;64…加压辊;65…纸张检测部;71…通信部;72…存储部;73…加压力变更部;74…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100…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将被形成于感光体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4个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叠之后,向纸张s转印(二次转印),从而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了将与ymck的4个颜色对应的感光体鼓413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串联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以一次的步骤依次转印各色调色剂像的串联方式。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搬运部5、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01、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等。cpu101从rom102读取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03展开,与展开了的程序协作而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此时,参照被存储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控制部100经由通信部71与连接于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的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纸张s形成图像。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搬运机构搬运被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输送。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举读取被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含两面)。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向盖玻璃上搬运的原稿或者被载置在盖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来生成输入图像数据。该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被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出。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初始设定或者与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除了灰度修正以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被实施了这些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形成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构成。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同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区分它们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赋予了附图标记,关于其他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了附图标记。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体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感光体鼓413例如是在鼓径为80[mm]的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周面依次层叠了下涂层(ucl:undercoat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generation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transportlayer)的负带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基于曝光装置411的曝光而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电子供与性含氮化合物)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材料而构成,将由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通过控制部100控制向使感光体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略)供给的驱动电流,感光体鼓413以恒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以负极性带电。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向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通过在感光体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输送到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使得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12例如是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附着各色成分的调色剂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化来形成调色剂像。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将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除去。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中间转印带421由无端状带构成,被多个支承辊423架设为环状。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的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相比被配置于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是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为恒定。若驱动辊423a旋转,则中间转印带421向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进。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体鼓413对置,并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被压接于感光体鼓413,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424与被配置于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支持辊423b对置,被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通过隔着中间转印带421,二次转印辊424被压接于支持辊423b,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夹持部时,感光体鼓413上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21。其后,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s。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纸张s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静电被转印到纸张s。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s朝向定影部60搬运。带清洁部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将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除去。此外,也可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采用二次转印带被包含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架设为环状的构成(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定影部60具备被配置于纸张s的定影面(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辊61、被配置于纸张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加压辊64、清扫部66(参照图3)等。通过加压辊64压接于定影辊61,形成夹持纸张s并进行搬运的定影夹持部。定影部60对被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并搬运来的纸张s利用定影夹持部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s。定影部60在定影器f内作为单元而被配置。纸张搬运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搬运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3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按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容基于克重、尺寸等而被识别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搬运路径部53具有阻挡辊对(resistancerollers)53a等多个搬运辊对。收容在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被一张一张地送出,通过搬运路径部53向图像形成部40搬运。此时,通过配设了阻挡辊对53a的阻挡辊部,所供给的纸张s的倾斜被修正并且搬运时机被调整。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工艺。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被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向机外排纸。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定影部6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概略地表示定影部60的构成的图。其中,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作为定影装置发挥功能。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可以构成为单元而被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各自被分别组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定影装置而发挥功能。定影辊61由内置于中央的卤素加热器62、63;由铝、铁或铜、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为圆筒状的金属芯;位于金属芯的外表面并由硅橡胶、氟橡胶等形成的耐热性弹性体;覆盖耐热性弹性体的由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形成的剥离层构成。加压辊64由例如由不锈钢构成的金属芯、位于金属芯的外周面并由硅橡胶的发泡体构成的橡胶辊、以及覆盖橡胶辊的外周面并由pfa管形成的剥离层构成。加压辊64被压簧76推压,与定影辊61以规定的加压力(定影负载)压接。这样,在定影辊61与加压辊64之间形成夹持纸张s进行搬运的定影夹持部。控制部100控制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马达),使加压辊64向箭头r2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马达的驱动控制(旋转的开始/停止、圆周速度等)通过控制部100来执行。加压辊64的圆周速度例如被设定为330mm/s、570mm/s这2个级别。加压辊64的圆周速度与被定影部60搬运的纸张s的搬运速度对应。若加压辊64向箭头r2方向驱动旋转,则定影辊61沿箭头r1方向(顺时针方向)从动。在纸张s的定影时,定影辊61的圆周速度例如成为330mm/s、570mm/s这2个级别。如以上那样,通过在定影部60中定影辊61以及加压辊64利用定影夹持部对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并搬运,来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s上。纸张检测部65被设置于定影部60的排出口,检测从定影部60排出的纸张s。此外,纸张检测部65也可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纸部52。控制部100例如在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中,纸张检测部65检测出驱动停止前的打印条件的最终的纸张s的情况下,以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对于清扫部66而言,从将长尺寸清洁片材67作为织物(web)卷绕在卷芯68的主卷辊66a通过卷取轴66b抽出的长尺寸清洁片材67通过按压辊69与定影辊61抵接而进行一定张数的图像形成,并被固定到为了接下来的一定张数的图像形成而仅少量前进为止,将以在定影时附着在定影辊61的调色剂为代表的异物除去,并均匀涂覆用于提高剥离性的硅油。加压力变更部73具备加压杆75、压簧76、凸轮77以及凸轮从动件(camfollower)78等。加压杆75具有被定影部60的主体轴支承的一端部75a、与加压辊64抵接的中间部75b、使中间部75b处于中间而位于与一端部75a相反侧的另一端部75c。压簧76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加压杆75的另一端部75c与凸轮从动件78之间。凸轮77以通过马达(图示略)绕轴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定影部60的主体。控制部100控制马达以使凸轮77绕轴旋转,使凸轮从动件78向图3的上下方向的规定的多个位置移动,使凸轮从动件78与加压杆75的另一端部75c之间的距离阶段性地变更,调整压簧76的复元力(使加压杆75与加压辊64抵接的力),将使加压辊64与定影辊61压接时的规定的加压力(定影负载)根据其大小变更为3个阶段(例如,大加压力、小加压力、极小加压力)。这里,加压力(定影负载)与本发明的“打印条件的加压力”对应。此外,打印条件的加压力并不限于上述的3个阶段,只要是2个以上的阶段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任务彼此连结为一个任务的任务结合中,不同的纸张条件混在一起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率,在纸张条件切换的时机进行连续的打印而不进入暂时的待机状态。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定影性、纸张搬运性,按每个纸张条件变更打印条件中的搬运速度、加压力(定影负载)等。这里,连续的打印是下面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即使在纸张条件(纸种类、克重、尺寸等)被切换的期间,也不进行状态迁移(不进入暂时的待机状态而总是维持打印状态);以及驱动相关(伴随着供纸、fs、图像形成的驱动系统)不停止。存在因驱动开始或者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在该搬运速度与加压力同时变更那样的情况下,例如在大的加压力的状态下,若变更搬运速度,则存在使加压辊64等定影部件的耐久性降低的担忧。为了不使定影部件的耐久性降低,优选搬运速度的变更在尽可能小的加压力的状态下进行。鉴于此,控制部100在控制定影部60而使纸张s的搬运速度变更时,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在使加压力减少的状态下变更搬运速度。这里,“使加压力减少的状态”是指相对于其他的加压力减少了的加压力的状态。具体而言,在将加压力的大小区分为多个阶段(例如,大加压力、小加压力、极小加压力这3个阶段)的情况下,“使加压力减少的状态”是指多个阶段(3个阶段)中的作为小的加压力的小加压力以及极小加压力的各状态。由此,控制部100在加压力变更前是小加压力的状态的情况下,有时不变更加压力而保持小加压力的状态来变更搬运速度。在驱动停止、驱动开始以及驱动中的加压力的大小被同样地区分为3个阶段的情况下,驱动停止中的初始的加压力是大加压力,末期的加压力是小加压力。因此,在驱动停止中,“比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小的加压力”是极小加压力。另外,“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中的小的一方的加压力”是小加压力。另外,驱动开始的初始的加压力是小加压力,末期的加压力是大加压力。因此,在驱动开始中,“比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小的加压力”是极小加压力。另外,“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中的小的一方的加压力”是小加压力。另外,驱动中的加压力与打印条件对应,是大加压力或者是小加压力。因此,在驱动中,“比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小的加压力”是极小加压力。另外,“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中的小的一方的加压力”是小加压力。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在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中,判断是否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上述3个阶段中的小加压力,在设为小加压力的情况下,按照以小加压力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在不设为小加压力的情况下,在变更为上述3个阶段中的极小加压力之后使搬运速度变更,其后,以变更为小加压力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另外,控制部100在因驱动开始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中,判断是否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上述3个阶段中的小加压力,在设为小加压力的情况下,按照以小加压力使搬运速度变更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在不设为小加压力的情况下,变更为极小加压力之后使搬运速度变更,其后,以变更为大加压力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基于与由用户选择的优先级模式对应的检测对象的至少一个,检测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有无。这里,检测对象是指定影部60的状态、定影部60的状态迁移信息、任务信息(包含现行任务信息以及预约任务信息)、供纸托盘变更信息、定影温度以及覆盖区域等。【表1】参照表1对优先级模式与检测对象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表1是表示优先级模式与检测对象的对应关系的表。控制部100基于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使加压力减少了的状态下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控制部100在判断为需要的情况下以在使加压力减少了的状态下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需要的情况下以与加压力无关地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这里,“与加压力无关”意味着不变更加压力。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如表1所示,在生产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作为检测对象,基于定影部60的状态、定影部60的状态迁移信息、任务信息、供纸托盘变更信息等的至少一个来检测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有无。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中,由于不进行使生产率降低那样的控制(例如,ppm控制),因此与ppm控制有关的因素被从检测对象排除。这里,ppm控制是用于使画质、搬运性优先的控制。控制部100基于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的检测结果,例如若变更加压力,则在判断为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与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无关地以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这里,“生产率的降低”是指与纸张s的搬运方向邻接的纸张s彼此的缝隙即纸间扩大。另外,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在画质/搬运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定影温度、覆盖区域等的至少一个来检测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有无。在画质/搬运优先模式中,将与ppm控制有关的因素作为检测对象优先检测。控制部100在基于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的检测结果,判断为需要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便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多个阶段中的小的加压力的阶段。另外,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在耐久性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定影部60的状态、定影部60的状态迁移信息、任务信息、供纸托盘变更信息、定影温度、以及覆盖面积等的至少一个检测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有无。在耐久性优先模式中,由于检测使针对定影部件的负荷的减少优先的因素,因此将尽可能多的因素作为检测对象。控制部100在基于搬运速度变更检测部74的检测结果,判断为需要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便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多个阶段中的小的加压力的阶段。接下来,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例如在执行与打印任务对应的图像形成处理时开始图4所示的处理。此外,在本处理中,将大加压力设为p1,将小加压力设为p2(<p1),将极小加压力设为p3(<p2)。首先,在步骤s100中,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是因驱动开始或者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控制部100在因驱动开始或者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判断是否是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步骤s110)。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没有因驱动开始或者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00:否),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110中,在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是以小加压力p2变更搬运速度(步骤s120)。在步骤s120中以小加压力p2变更搬运速度的情况下(步骤s120:是),控制部100按照从大加压力p1变更为小加压力p2、以小加压力p2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13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110中不是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控制部100按照在从大加压力p1变更为极小加压力p3之后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之后变更为大加压力p1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14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120中不是以小加压力p2变更搬运速度的情况下(步骤s120:否),控制部100按照在从小加压力p2变更为极小加压力p3之后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其后变更为小加压力p2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15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控制部100在基于驱动开始或者驱动停止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以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小加压力p2或者极小加压力p3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之后以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由此,能够以小的加压力的状态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能够提高加压辊64等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另外,在变更搬运速度时,由于不进入待机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变形例1)接下来,参照图5的流程图对变形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因驱动停止或者驱动开始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变更打印条件的加压力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在变形例1中,对在因打印中(驱动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变更打印条件的加压力的处理进行说明。其中,在本处理中,将驱动中的大加压力设为p31,将小加压力设为p32(<p31),将极小加压力设为p4(<p32)。首先,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100基于对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变更前的打印条件的最终的纸张s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部65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是因打印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控制部100在因打印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00:是),将本处理移至步骤s210。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不是因打印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00:否),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100判断是否是加压力的变更。控制部100在是加压力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0:是),判断是否是从大加压力p31到小加压力p32的变更(步骤s220)。控制部100在是从大加压力p31到小加压力p32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20:是),在从大加压力p31变更为小加压力p32之后,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以变更搬运速度(步骤s23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220中,控制部100在是从小加压力p32到大加压力p31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20:否),在变更了搬运速度后,以从小加压力p32变更到大加压力p31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25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100在不是加压力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按照在从大加压力p31(或者小加压力p32)变更为极小加压力p4之后,变更搬运速度,其后变更为原来的大加压力p31(或者小加压力p32)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240)。其后,控制部100结束本处理。根据上述变形例1中的图像处理装置1,控制部100在因打印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情况下,在以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加压力p31、p32中的小的加压力即小加压力p32或者极小加压力p4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之后,以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由此,能够以小的加压力的状态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另外,能够不进入待机状态而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能够提高加压辊64等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并且能够防止生产率的降低。(变形例2)接下来,作为用户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时的一个例子,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变形例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本变形例2中的处理是与变形例1基本相同的处理,与变形例1不同的处理是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不进行加压力(定影负载)的变更,仅进行搬运速度的变更。以下,主要对与变形例1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关于与变形例1相同的处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步骤s220中是从大加压力p31到小加压力p32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20:是),控制部100在变更为小加压力p32时,判断纸间是否扩大(步骤s260)。在步骤s260中纸间未扩大的情况下(步骤s260:否),控制部100在从大加压力p31变更为小加压力p32后,以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230)。另一方面,在步骤s260中纸间扩大的情况下(步骤s260:是),控制部100以不变更加压力,而仅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步骤s270)。在步骤210中不是加压力的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控制部100在变更为极小加压力p4时,判断纸间是否扩大(步骤s280)。在步骤s280中纸间未扩大的情况下(步骤s280:否),控制部100按照在从大加压力p31(或者小加压力p32)变更为极小加压力p4之后,变更搬运速度,其后,变更为大加压力p31(或者小加压力p32)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步骤s240)。另一方面,在步骤s280中纸间扩大的情况下(步骤s280:是),控制部100以不变更加压力而仅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步骤s270)。根据上述变形例2中的图像处理装置1,控制部100在因打印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中,如纸间的扩大等那样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以与加压力无关(不变更加压力)地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由此,能够提高定影部件的耐久性,能够进一步防止生产率的降低。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由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的多个单元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多个单元例如包含后处理装置、与网络连接的控制装置等外部装置。另外,在本发明中,控制部100在因驱动开始、驱动停止、或者驱动中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前后的加压力(无论加压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在变更为比该加压力小的加压力后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加压力变更部73以及定影部60。由此,能够提高定影部件的耐久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基于纸间的扩大来判断控制部100是否以与加压力无关地变更搬运速度的方式控制定影部6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基于其他的条件(例如,覆盖面积等)来进行判断。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表示任何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这并不解释为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限定。即,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要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则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实施例]最后,对本发明人进行的、针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的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实施例1、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作为实施例1、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具有图1、2的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实验1的条件]如图7所示,作为实验1的条件,将1个周期的因驱动开始以及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实施了1万次。在1个周期中的打印中,将打印200张过纸设为1万个周期,合计实施了200万张过纸。在实施后,对加压辊的耐久性进行了比较评价。[实验1中的实施例1、比较例1-1等的条件]【表2】实验1的实施例/比较例条件条件加压了/搬运速度;变更时机实施例1以极小加压力的加压力变更比较例1-1加压力变更与搬运速度变更为相同的时机比较例1-2先:加压力变更;后:搬运速度变更的时机比较例1-3先:搬运速度变更;后:加压力变更的时机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以极小加压力进行了搬运速度的变更。在比较例1-1中,以相同的时机进行了加压力的变更与搬运速度的变更。在比较例1-2中,在加压力的变更后,以搬运速度的变更的时机来进行。在比较例1-3中,在搬运速度的变更后,以加压力的变更的时机来进行。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以及各比较例中,使因驱动停止引起的搬运速度从570mm/s变更为0mm/s。另外,使因驱动开始引起的搬运速度从0mm/s变更为570mm/s。另外,将驱动停止的初始的加压力设为大加压力,将驱动停止的末期的加压力设为小加压力。另外,将驱动开始的初始的加压力设为小加压力,将驱动开始的末期的加压力设为大加压力。在实施例1中,在因驱动停止以及驱动开始引起的搬运速度的变更中,将变更搬运速度时的加压力设为极小加压力。在比较例1-1中,在驱动停止中,以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另外,在驱动开始中,以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小加压力变更为大加压力。在比较例1-2中,在驱动停止中,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前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即,以小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搬运速度的变更。另外,在驱动开始中,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前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小加压力变更为大加压力。即,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搬运速度的变更。在比较例1-3中,在驱动停止中,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后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即,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搬运速度的变更。另外,在驱动开始中,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后的时机,将加压力从小加压力变更为大加压力。即,以小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搬运速度的变更。[加压辊的测定]在实施例1以及各比较例中,按照0万张过纸、50万张过纸、100万张过纸、200万张过纸,通过阿斯卡c型的硬度计测定了加压辊的硬度。【表3】加压辊硬度在表3中表示被测定的加压辊的硬度。另外,图9是表示过纸张数与加压辊的硬度的关系的图。图9的横轴表示过纸张数(单位:万张),纵轴表示加压辊的硬度。在图9描绘了加压辊的硬度的推移变化。[实施例1以及各比较例的评价]【表4】如表4所示,关于与图像影响相关的评价,用“○”表示没有图像影响,用“δ”表示多少有些图像影响但没有实质上的图像影响,用“×”表示有图像影响。另外,关于与加压辊的状态相关的评价,以管皱褶、龟裂等的外观等级进行了评价。用“○”表示外观没有问题,用“δ”表示外观上多少有些变化,用“×”表示外观上不良状态。实施例1的评价是没有图像影响,在外观上没有问题。可认为之所以得到该评价是因为以极小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实施例1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提高了加压辊的耐久性。与此相对,比较例1-1的评价是有图像影响,在外观上为不良状态。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比较例1-1以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变更了加压力,因此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另外,比较例1-2的评价分别是多少有些图像影响,但实质上没有影响,在外观上为不良状态。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驱动开始时的搬运速度的变更被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另外,比较例1-3的评价分别是虽多少有些图像影响,但实质上没有影响,在外观上为不良状态。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驱动停止时的搬运速度的变更被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实验2的条件]如图10所示,作为驱动中的实验2,将条件1至条件6设为1个周期,在每1个条件50次打印的1个周期中为300次打印,实施了7000周期、合计210万次打印。在实施后,对加压辊的耐久性进行了比较评价。如下那样构成了1个周期。以搬运速度125张/分(与加压辊的旋转速度570mm/s相当)且在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普通纸(克重64g/m2)的搬运(条件1)。接下来,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将搬运速度从125张/分变更为70张/分(与加压辊的旋转速度330mm/s相当)(从条件1到条件2)。接下来,在小加压力的状态下,以搬运速度70张/分搬运了高级纸(克重64g/m2)(条件2)。接下来,从小加压力变更为大加压力,将搬运速度从70张/分变更为125张/分(从条件2到条件3)。接下来,在大加压力的状态下,以搬运速度125张/分搬运了普通纸(条件3)。接下来,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将搬运速度保持为125张/分(从条件3到条件4)。接下来,在小加压力的状态下,以搬运速度125张/分搬运了普通纸(条件4)。接下来,从小加压力变更为大加压力,将搬运速度从125张/分变更为70张/分(从条件4到条件5)。接下来,在大加压力的状态下,以搬运速度70张/分搬运了高级纸(条件5)。接下来,从大加压力变更为小加压力,将搬运速度从70张/分变更为125张/分(从条件5到条件6)。接下来,在小加压力的状态下以搬运速度125张/分搬运了普通纸(条件6)。[实验2中的实施例2、比较例2-1等的条件]【表5】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若加压力变更从大到小,则在搬运速度的变更前进行了加压力变更。另外,若加压力变更从小到大,则在搬运速度的变更后进行了加压力变更。在比较例2-1中,与加压力的增减无关地(与从大至小还是从小至大无关),以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进行了加压力变更。在比较例2-2中,与加压力的增减无关地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前的时机进行了加压力变更。在比较例2-3中,与加压力的增减无关地以搬运速度的变更后的时机进行了加压力变更。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2以及各比较例中,关于从上述的条件1到条件2的时机,分别实施了将加压力变更设为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a”表示)、将加压力变更设为搬运速度的变更前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b”表示)、将加压力变更设为搬运速度的变更后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c”表示)。另外,关于从上述的条件2到条件3的时机,分别实施了将加压力变更设为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d”表示)、将加压力变更设为搬运速度的变更前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e”表示)、将加压力变更设为搬运速度的变更后的时机的情况(在图11中由“f”表示)。[加压辊的测定]在实施例2以及各比较例中,按照0万张过纸、50万张过纸、100万张过纸、200万张过纸,通过阿斯卡c型的硬度计测定了加压辊的硬度。【表6】在表6中表示了被测定的加压辊的硬度。另外,图12是表示过纸张数与加压辊的硬度的关系的图。图12的横轴表示过纸张数(单位:万张),纵轴表示加压辊的硬度。图12中描绘了加压辊的硬度的推移变化。[实施例2以及各比较例的评价]【表7】如表7所示,关于与图像影响相关的评价,用“○”表示没有图像影响,用“δ”表示虽多少有些图像影响,但实质上没有影响,用“×”表示有图像影响。另外,关于与加压辊的状态相关的评价,以管皱褶、龟裂等的外观等级进行了评价。用“○”表示外观上没有问题,用“δ”表示外观上多少有些变化,用“×”表示外观上为不良状态。实施例2的评价是没有图像影响,在外观上没有问题。可认为之所以得到该评价是因为以小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实施例2中的驱动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提高了加压辊的耐久性。与此相对,比较例2-1的评价是有图像影响,在外观上为不良状态。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比较例2-1以与搬运速度的变更相同的时机变更了加压力,所以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另外,比较例2-2的评价分别是虽多少有些图像影响多少,但实质上没有影响,在外观上多少有些变化。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打印条件的变更(从条件2到条件3)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另外,比较例2-3的评价分别是虽多少有些图像影响,但实质上没有,在外观上多少有些变化。可认为该评价是因为以大加压力的状态进行了打印条件的变更(从条件1至条件2)中的搬运速度的变更,加压辊的耐久性降低。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