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630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成像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内窥镜主要用于人体内病变的观察及为体内手术提供视野,随着医疗创口的日益小型化,其对内窥镜镜头的小型化要求也日益苛刻,其需要低长度、小直径的成像镜头,进而最小化内窥镜镜头的体积。目前,现有低长度、小直径的内窥镜镜头的成像品质较低,无法满足手术中对其成像清晰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低长度、小直径且具有高成像品质的内窥镜成像镜头。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内窥镜成像镜头,包括沿光轴由其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如下条件式:

ttl/l5>1.15;r5/f3>r1/f1>0;r6/f3<r2/f1<0;|r3/f2|<|r7/f4|;|r4/f2|<|r8/f4|;

其中,ttl为成像镜头的总长度,l5为第五镜片的直径,r1为第一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为第二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第四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为第一镜片的焦距,f2为第二镜片的焦距,f3为第三镜片的焦距,f4为第四镜片的焦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上述条件式限定成像镜头,使得低长度、小直径的成像镜头也能够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其有利于提高腔体内手术成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窥镜成像镜头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窥镜成像镜头的较佳实施例的球差特性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窥镜成像镜头的较佳实施例的场曲特性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窥镜成像镜头的较佳实施例的畸变特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镜头100,包括沿光轴由其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1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14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15。

第一镜片11具有相对物体一侧的第一表面s1和相对成像一侧的第二表面s2,且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均为外凸非球面;第二镜片12具有相对物体一侧的第三表面s3和相对成像一侧的第四表面s4,且第三表面s3为外凸非球面,第四表面s4为内凹非球面;第三镜片13具有相对物体一侧的第五表面s5和相对成像一侧的第六表面s6,且第五表面s5和第六表面s6均为外凸非球面;第四镜片14具有相对物体一侧的第七表面s7和相对成像一侧的第八表面s8,第七表面s7为内凹非球面,第八表面s8为外凸非球面;第五镜片15具有相对物体一侧的第九表面s9和相对成像一侧的第十表面s10,第九表面s9和第十表面s10均为内凹非球面,且第十表面s10呈弓形非球面。

成像时,光线自物体一侧依次进入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和第五镜片15并成像于成像面200。

所述成像镜头100满足如下条件式:

①ttl/l5>1.15;

其中,ttl为成像镜头100的总长度,l5为第五镜片15的直径。

条件式①限定了第五镜片15的直径和成型镜头的总长度,进而限定了成像镜头100的体积,其利于成型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成像镜头100满足如下条件式:

②r5/f3>r1/f1>0;③r6/f3<r2/f1<0;④|r3/f2|<|r7/f4|;⑤|r4/f2|<|r8/f4|;

其中,r1为第一镜片1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镜片1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为第二镜片1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镜片1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镜片1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镜片1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第四镜片1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镜片1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为第一镜片11的焦距,f2为第二镜片12的焦距,f3为第三镜片13的焦距,f4为第四镜片14的焦距。

条件式②~⑤,使得成像镜头100的光焦度分配更佳,具有较好的像差补正效果,其利于提高成像品质。

所述成像镜头100还满足如下条件式:

⑥d12<ds3;⑦d23/ds6<2.57;⑧d34/ds7<1.89;⑨0.27<d45/ds9<0.33;⑩0.37<d2/ls4<0.45;

其中,d12为沿光轴由第一镜片11的像侧面至第二镜片12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ds3为第二镜片12的物侧面的曲面横向高度,d23为沿光轴由第二镜片12的像侧面至第三镜片13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ds6为第三镜片13的像侧面的曲面横向高度,d34为沿光轴由第三镜片13的像侧面至第四镜片14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ds7为第四镜片14的物侧面的曲面横向高度,d45为沿光轴由第四镜片14的像侧面至第五镜片15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ds9为第五镜片15的物侧面的曲面横向高度,d2为沿光轴由第四镜片14的物侧面至其像侧面之间的距离,ls4为第二镜片12的像侧面的曲面纵向高度。

条件式⑥~⑩,其可使得成像镜头100具有较佳的像差补正效果,并使得成像镜头100维持较低的色差和较高的分辨率,保证其高成像品质。同时,条件式⑥~⑨可限定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及第五镜片15之间的距离,其有利于缩短整个成像镜头100的长度。

以下根据上述条件式①~⑩并结合附表进一步说明成像镜头100。其中,r为对应表面的曲率半径,d为对应表面沿光轴至相邻像侧表面的距离,nd为对应镜片的折射率,vd为对应镜片的阿贝数。其中,本实施例成像镜头100满足下列表1、表2中的条件。

表1

其中,由于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第三表面s3、第四表面s4、第五表面s5、第六表面s6、第七表面s7、第八表面s8、第九表面s9及第十表面s10均为非球面,其面型均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z是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以表面顶点作参考距光轴的位移值,c是曲率半径,h为镜片高度,k为圆锥定数(coinconstant),a为四次的非球面系数(4thorderasphericalcoefficient),b为六次的非球面系数(6thorderasphericalcoefficient),c为八次的非球面系数(8thorderasphericalcoefficient),d为十次的非球面系数(10thorderasphericalcoefficient),e为十二次的非球面系数(12thorderasphericalcoefficient)。

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的非球面系数如下表所示:

表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第三镜片13、第四镜片14及第五镜片15的相关参数如下所示:ttl=5.4288mm,l5=4.4464mm,d12=0.0718mm,d23=0.2409mm,d34=0.5016mm,d45=1520mm,ds3=0..806mm,ds6=0.0980mm,ds7=0.5012mm,ds9=0.5120mm,ls4=0.9951mm。

如图2~4所示,其为本实施例成像镜头100的球差、场曲及畸变曲线图。具体的,图2中的五条曲线分别针对f线(波长为482nm)、d线(578nm)、c线(波长656nm)、g线(波长548nm)、e线(波长422nm),而根据图2的像差值曲线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对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00nm)产生的球面像差可控制在(-0.04mm,0.03mm)范围内;图3中的s(子午场曲值)和t(弧矢场曲值)均控制在(-0.01mm,0.02mm)范围内;图4中的畸变率控制在(-0.1%,0.3%)范围内。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0的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很好的校正。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