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25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于便携式终端或移动体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装设于便携式终端、车辆或无人机等移动体的摄像装置包括装设有摄像用的光学模块的光学单元。这种光学单元要求抑制由摄像装置的抖动导致的拍摄图像的紊乱。因而,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包括:摆动用驱动机构,上述摆动用驱动机构使光学模块在与光轴交叉的俯仰(上下摆动:tilting)方向和偏转(左右摆动:panning)方向上摆动;以及滚转驱动机构,上述滚转驱动机构使光学模块绕光轴旋转。

专利文献1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光学模块,上述光学模块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摆动支承机构,上述摆动支承机构将光学模块支承成能摆动;保持件,上述保持件通过摆动支承机构对光学模块进行支承;旋转支承机构,上述旋转支承机构将壳体支承成能旋转;以及固定体,上述固定体通过旋转支承机构对壳体进行支承。此外,专利文献1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包括: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使光学模块摆动;以及滚转用磁驱动机构,上述滚转用磁驱动机构使对光学模块进行支承的壳体旋转。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构成在光学模块与壳体之间。即,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光学模块的摆动用驱动线圈;以及固定于壳体的摆动用驱动磁体。滚转用磁驱动机构构成在壳体与固定体之间。即,滚转用磁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的滚转用驱动磁体;以及固定于固定体的滚转用驱动线圈。光学模块、壳体、摆动支承机构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摆动用驱动磁体和摆动用驱动线圈)构成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可动体。

在专利文献1中,可动体和固定体通过机械的弹簧而连接。机械弹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体的固定体侧固定部;以及臂部,上述臂部将可动体侧固定部与固定体侧固定部之间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820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可动体绕轴线进行旋转(位移)时,机械弹簧使可动体返回至绕轴线预先确定的原点位置。在此,为了抑制产生阻碍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位移的力,机械弹簧的臂部极细且弯曲形成。因而,存在机械弹簧的形成、装置组装时等的操作不易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能在不使用弹簧构件的情况下,使可动体返回至绕轴线的原点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是,包括:可动体,上述可动体包括光学模块、摆动支承机构和保持件,其中,上述光学模块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上述摆动支承机构将上述光学模块支承成能在预先设定的轴线与光轴一致的基准姿态与上述光轴相对于上述轴线倾斜的倾斜姿态之间摆动,上述保持件通过上述摆动支承机构来对上述光学模块进行保持;固定体,上述固定体将上述可动体保持成能绕上述轴线旋转;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使上述光学模块摆动;以及滚转用磁驱动机构,上述滚转用磁驱动机构使上述可动体绕上述轴线旋转,上述滚转用磁驱动机构包括:滚转用驱动磁体,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固定于上述可动体和上述固定体中的一方;以及滚转用驱动线圈,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固定于上述可动体和上述固定体中的另一方,并与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相对,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在绕上述轴线的周向上被分极磁化,根据来自上述磁传感器的输出来对朝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供电进行控制,并将上述可动体配置于绕上述轴线预先设定的原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可动体绕轴线旋转时,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与可动体绕轴线的旋转角度位置对应。因而,若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来对朝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供电进行控制,则能将包括光学模块的可动体配置于绕轴线的原点位置。由此,能在不使用弹簧构件等的情况下使包括光学模块的可动体返回至绕轴线的原点位置。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上述原点位置,上述磁传感器与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的磁化分极线相对。如此,能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容易地掌握原点位置。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方式,即包括: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上述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对上述可动体绕上述轴线旋转的旋转角度范围进行规定;以及存储部,上述存储部对上述可动体位于上述旋转角度范围的中心时从上述磁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存储并保持,在上述原点位置,存储并保持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输出值与来自上述磁传感器的输出一致。如此,能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掌握原点位置。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方式,即具有旋转支承机构,上述旋转支承机构将上述保持件支承成能绕上述轴线旋转,上述固定体通过上述旋转支承机构对上述保持件进行保持,在上述保持件和上述固定体中的一方固定有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在上述保持件和上述固定体中的另一方固定有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和上述磁传感器。具体而言,能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固定体固定有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在上述保持件固定有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和上述磁传感器。如此,通过固定体将可动体保持成能旋转较为容易。此外,通过滚转用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绕轴线旋转较为容易。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光学模块摆动,能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包括:摆动用驱动磁体,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固定于上述光学模块和上述固定体中的一方;以及摆动用驱动线圈,上述摆动用驱动线圈固定于上述光学模块和上述固定体中的另一方,并与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相对。具体而言,能采用如下结构: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包括:摆动用驱动磁体,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固定于上述固定体;以及摆动用驱动线圈,上述摆动用驱动线圈固定于上述光学模块,并与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相对。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光学模块能通过作为上述摆动支承机构的万向机构保持于上述保持件。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光学模块摆动,能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可动体包括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包括:摆动用驱动磁体,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固定于上述光学模块和上述保持件中的一方;以及摆动用驱动线圈,上述摆动用驱动线圈固定于上述光学模块和上述保持件中的另一方,并与上述摆动用驱动磁体相对。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根据来自上述磁传感器的输出来对朝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供电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能将上述磁传感器与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的磁化分极线相对的位置作为上述原点位置进行控制。此外,能采用如下方式,即具有: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上述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对上述可动体绕上述轴线旋转的旋转角度范围进行规定;以及存储部,上述存储部对上述可动体位于上述旋转角度范围的中心时从上述磁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进行存储并保持,上述控制部将存储并保持于上述存储部的上述输出值与来自上述磁传感器的输出一致的位置作为上述原点位置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能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形成为中央开口的框状,上述磁传感器位于形成为框状的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上述开口内。具体而言,能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形成为两条长边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上述磁传感器相对于两条上述长边设置在上述周向的中间位置,在上述原点位置,上述磁传感器与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的磁化分极线相对。如此,能利用滚转用驱动线圈的开口内的空的空间来配置磁传感器。此外,如此,使磁传感器与滚转用驱动磁体的磁化分极线相对较为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包括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与上述磁传感器一起位于上述滚转用驱动线圈的开口内。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的特性根据热而变动。此外,由滚转用驱动线圈围成的空间的温度根据由通电导致的滚转用驱动线圈的发热而变化。因而,若将温度传感器配置于磁传感器的附近,并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温度)对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进行修正,则能抑制滚转方向的抖动修正的精度因温度变化而降低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磁传感器能与上述滚转用驱动磁体的轴线方向的中心相对。如此,由于能将磁传感器配置于磁通相对较强的位置,因而能确保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能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来掌握包括光学单元的可动体绕轴线的原点位置。此外,通过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对朝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供电进行控制,能进行包括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绕轴线的抖动修正。因而,能在不使用弹簧构件等的情况下使包括光学模块的可动体返回至绕轴线的原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物体侧观察应用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从像侧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物体侧观察图1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通过沿z轴方向穿过图1的第一轴线的平面剖切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通过沿z轴方向穿过图1的第二轴线的平面剖切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固定有固定体和驱动磁体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可动体的立体图。

图9是光学模块的立体图。

图10是光学模块的立体图。

图11是从物体侧和像侧观察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固定有磁传感器的支柱一侧观察保持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可动框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与轴线正交的平面切断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15是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

(符号说明)

1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控制部;3光学元件;4光学模块;5万向机构;6保持件;7旋转支承机构;8固定体;9滚珠轴承(旋转轴承);9a外圈;9b内圈;10可动体;11陀螺仪;15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6滚转用磁驱动机构;21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6第一壳体;27第二壳体;28第三壳体;31本体部;33第一驱动磁体(第一摆动用驱动磁体);34第一驱动线圈(第一摆动用驱动线圈);35第二驱动磁体(第二摆动用驱动磁体);36第二驱动线圈(第二摆动用驱动线圈);37第三驱动磁体(滚转用驱动磁体);37a磁化分极线;38第三驱动线圈(滚转用驱动线圈);40板构件;40a开口部;41a圆形开口;41板部;42角筒部;43侧壁部;43a第一开口部;43b第二开口部;44突起;45圆筒部;47弹簧构件;48摄像元件;49模块主体部;50镜筒保持件;51镜筒;51a突出部分;52镜筒支承构件;53筒部;54矩形板部;55保持筒;58板部;59突部;60壁部;61缺口部;62第一线圈保持部;63第二线圈保持部;64纵肋;65横肋;66传感器保持部;67磁传感器;68温度传感器;69第三线圈保持部;71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2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3环状板部;74支柱;75突起;76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7保持件侧弹簧构件固定部;81第一摆动支承部;82第二摆动支承部;83可动框;86支点部;87第一接点弹簧;88弹性粘接剂;89第二接点弹簧;90弹性粘接剂;91保持件侧连接部;92光学模块侧连接部;93臂部;95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96存储部;100柔性印刷基板;m第一中间方向;n第二中间方向;r1第一轴线;r2第二轴线;r3第三轴线;z预先确定的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xyz这三轴是相互正交的方向,将x轴方向的一侧用+x表示,将x轴方向的另一侧用-x表示,将y轴方向的一侧用+y表示,将y轴方向的另一侧用-y表示,将z轴方向的一侧用+z表示,将z轴方向的另一侧用-z表示。z轴(轴线)方向是在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可动体10不发生摆动的状态下沿装设于可动体10的光学模块4的光轴l的方向。此外,-z方向是光轴l方向的像侧,+z方向是光轴l方向的物体侧(被拍摄体侧)。

图1是从+z方向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时的立体图。在图1的(a)中,从-x方向和-y方向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在图1的(b)中,从-y方向和+x方向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图2是从-z方向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物体侧观察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通过穿过图1的第一轴线r1和z轴(第三轴线r3)的面切断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通过穿过图1的第二轴线r2和z轴(第三轴线r3)的面切断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可用于例如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行驶记录仪等光学设备和装设于安全帽、自行车、直升机等的运动型摄像机或可佩戴型摄像机等光学设备中。在这种光学设备中,当在摄像时发生抖动的时候,为了避免拍摄图像产生紊乱,驱动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来对抖动进行修正。

如图1至图4所示,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对光学元件3进行保持的光学模块4;万向机构5(摆动支承机构),上述万向机构5(摆动支承机构)将光学模块4支承成能摆动;以及保持件6,上述保持件6通过万向机构5对光学模块4进行支承。万向机构5将光学模块4支承成能在z轴(预先设定的轴线)与光轴一致的基准姿态与光轴相对于z轴倾斜的倾斜姿态之间摆动。即,光学模块4被万向机构5支承成能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被万向机构5支承成能绕与光轴l和第一轴线r1交叉的第二轴线r2摆动。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均与z轴正交,并且相互正交。

此外,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旋转支承机构7,上述旋转支承机构7将保持件6支承成能旋转;以及固定体8,上述固定体8通过旋转支承机构7对保持件6进行支承。旋转支承机构7是滚珠轴承9(旋转轴承),并使保持件6能绕第三轴线r3旋转。第三轴线r3是z轴方向。在此,光学模块4、保持件6和万向机构5构成相对于固定体8进行位移的可动体10。如图2所示,在光学模块4的-z方向的端部安装有陀螺仪11。

此外,如图2至图6所示,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上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使光学单元1绕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摆动;以及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上述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使光学单元1和保持件6绕第三轴线r3旋转。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构成于光学单元1与固定体8之间。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包括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1和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构成于保持件6与固定体8之间。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绕第三轴线r3位于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1与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之间。

此外,如图1的(a)所示,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包括控制部2,上述控制部2驱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和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并对其进行控制。

(固定体)

图7的(a)是固定体8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从固定体8去除第三壳体时的立体图。固定体8包括:第一壳体26,上述第一壳体26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八边形的外形;第二壳体27,上述第二壳体27相对于第一壳体26从-z方向侧被组装;以及第三壳体28,上述第三壳体28相对于第一壳体26从+z方向侧被组装。

第一壳体26包括将可动体10的周围包围的八边形的角筒状的本体部31。本体部31包括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块侧板部31x和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块侧板部31y。此外,本体部31包括:两块侧壁部31m,两块上述侧壁部31m在+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第一中间方向m(沿第一轴线r1的方向)上相对;以及两块侧壁部31n,两块上述侧壁部31n在+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第二中间方向n(沿第二轴线r2的方向)上相对。

如图4和图7的(b)所示,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块侧板部31x的内周侧的壁面分别固定有第一驱动磁体33(第一摆动用驱动磁体)。第一驱动磁体33与安装于光学模块4的第一驱动线圈34(第一摆动用驱动线圈)一起构成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1。第一驱动磁体33沿z轴方向被分割为两部分,且被分极磁化为内表面侧的磁极以分割位置为界而不同。如图7的(b)所示,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块侧板部31y的内周侧的壁面分别固定有第二驱动磁体35(第二摆动用驱动磁体)。第二驱动磁体35与安装于光学模块4的第二驱动线圈36(第二摆动用驱动线圈)一起构成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第二驱动磁体35沿z轴方向被分割为两部分,且被分极磁化为内表面侧的磁极以分割位置为界而不同。

如图5和图7所示,在+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第一中间方向m上相对的两块侧壁部31m的内周侧的壁面并未固定有磁体。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第二中间方向n上相对的两块侧壁部31n的内周壁的壁面分别固定有矩形的第三驱动磁体37(滚转用驱动磁体)。第三驱动磁体37与安装于光学模块4的第三驱动线圈38(滚转用驱动线圈)一起构成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第三驱动磁体37在绕z轴的周向上被均等分割为两部分,且被分极磁化为内表面侧的磁极以分割位置为界而不同。第三驱动磁体37的磁化分极线37a在第三驱动磁体37的周向的中心沿z轴方向延伸,并以与光轴l平行的方式形成。第三驱动线圈38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相互平行的两条长边沿z轴方向即以与光轴l平行的方式延伸。

第二壳体27由八边形的框状的板构件40构成。在第二壳体27的中央部分设有矩形的开口部40a。

如图7的(a)所示,第三壳体28包括八边形的板部41和八边形的角筒部42,其中,上述板部41与第一壳体26的外径对应,上述角筒部42从板部41的外周缘朝-z方向延伸。在板部41的中心设有圆形开口41a。角筒部42包括圆环状内周面42a。圆环状内周面42a与圆形开口41a同轴。此外,圆环状内周面42a的内径尺寸比圆形开口41a的内径尺寸大。在构成角筒部42的八块侧壁部43中的-x方向的侧壁部43设有矩形的第一开口部43a。此外,如图1的(b)所示,在构成角筒部42的八块侧壁部43中的+x方向的侧壁部43设有矩形的第二开口部43b。如图1的(a)所示,在第一开口部43a的内侧,从内周侧插入有设于保持件6的突起44(旋转角度限制部)。如图1的(b)所示,在第二开口部43b的内侧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100。

如图4所示,在角筒部42的内周侧插入有滚珠轴承9。滚珠轴承9的外圈9a固定于角筒部42的圆环状内周面42a。在此,如图4所示,在滚珠轴承9的内周侧插入有圆筒部45,上述圆筒部45设于保持件6的+z方向的端部。此外,滚珠轴承9的内圈9b固定于保持件6的圆筒部45的外周侧。藉此,固定体8将保持件6保持成能旋转。另外,在保持件6的圆筒部45的内周侧插入有光学模块4的镜筒51。因而,光学模块4插入滚珠轴承9的内周侧。在从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镜筒51的一部分与滚珠轴承9重叠。

(可动体)

图8是从+z方向观察可动体10时的立体图。在图8的(a)中,从-x方向和-y方向观察可动体10,在图8的(b)中,从-y方向和+x方向观察可动体10。如图3和图8所示,可动体10包括光学模块4、保持件6和万向机构5。此外,可动体10包括弹簧构件47,上述弹簧构件47架设于光学模块4与保持件6之间。

(光学模块)

图9和图10是光学模块4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光学模块4包括:模块主体部49,上述模块主体部49包括光学元件3和摄像元件48;以及镜筒保持件50,上述镜筒保持件50从外周侧对模块主体部49进行保持。

模块主体部49包括镜筒51和镜筒支承构件52,上述镜筒支承构件52对镜筒51的-z方向的端部进行保持。镜筒51将透镜等多个光学元件3保持于内周侧。在本例中,多个光学元件3中的至少一块光学元件3是玻璃制的,其它光学元件3是塑料制的。另外,还存在多个光学元件3全部采用塑料制的情况。如图9所示,镜筒支承构件52包括筒部53和矩形板部54,上述矩形板部54对筒部53的-z方向的端部进行封闭。在筒部53中从+z方向插入有镜筒51的-z方向的端部。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摄像元件48固定于矩形板部54的+z方向一侧的端面,并位于筒部53的内侧。在矩形板部54的-z方向一侧的端面的中央部分固定有陀螺仪11。摄像元件48和陀螺仪11处于与保持于光学模块4的光学元件3的光轴重叠的位置。在镜筒51中从镜筒支承构件52朝+z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51a位于滚珠轴承9的内周侧,在从与z轴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突出部分51a与滚珠轴承9重叠。

如图9、图10所示,镜筒保持件50包括:保持筒55,上述保持筒55沿z轴方向延伸;以及大致八边形的板部58,上述板部58从保持筒55的-z方向一端向外周侧扩展。模块主体部49(镜筒支承构件52)从z方向压入保持筒55并被保持。保持筒55在外周面包括朝+x方向、-x方向、+y方向和-y方向突出的四个突部59。保持筒55的+z方向的端面和各突部59的+z方向的端面无层差地连续。保持筒55的+z方向的端面和各突部59的+z方向的端面是对弹簧构件47进行固定的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弹簧构件47通过形成于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的粘接剂层固定于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因而,在固定有弹簧构件47的状态下,弹簧构件47从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朝+z方向浮动。板部58包括六块壁部60,上述壁部60在将保持筒55的外周侧包围的六个部位朝+z方向立起。六块壁部60包括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x、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y以及在第一中间方向m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m。在板部58中的未设有壁部60的第二中间方向n上设有缺口部61。镜筒51包括突出部分51a,上述突出部分51a从镜筒保持件50的+z方向侧的端部朝+z方向突出。

在x方向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x在外周面包括第一线圈保持部62,上述第一线圈保持部62对第一驱动线圈34进行保持。在y方向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y在外周面包括第二线圈保持部63,上述第二线圈保持部63对第二驱动线圈36进行保持。第一线圈保持部62和第二线圈保持部63是在绕z轴的周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凸部。第一驱动线圈34以在其中心孔内插入有第一线圈保持部62的状态固定于镜筒保持件50。第二驱动线圈36以在其中心孔内插入有第二线圈保持部63的状态固定于镜筒保持件50。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保持部62和第二线圈保持部63分别从驱动线圈34、36的中央朝外周侧突出。

在第一中间方向m上相对的两块壁部60m在内周面上包括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1,上述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1构成万向机构5。

(保持件)

图11的(a)是从+z方向观察保持件6时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z方向观察保持件6时的立体图。图12是从+z方向观察保持件6时的立体图。在图12中,从-y方向和+x方向观察保持件6。如图11所示,保持件6包括:圆筒部45,上述圆筒部45插入滚珠轴承9的内周侧;以及环状板部73,上述环状板部73从圆筒部45的-z方向的端缘朝外周侧扩展。从z轴方向观察环状板部73时的轮廓形状是大致圆形,并在周向的一部分设有朝外周侧突出的突起44。

在环状板部73中,在以将圆筒部45夹在中间的方式在第二中间方向n上的相对的部位设有一对支柱74,一对上述支柱74朝向-z方向延伸。如图11的(b)所示,在各支柱74的前端部分的内周侧部分设有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2,上述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2构成万向机构5。此外,各支柱74在外周面包括第三线圈保持部69,上述第三线圈保持部69对第三驱动线圈38进行保持。如图12所示,第三线圈保持部69包括:一对纵肋64,一对上述纵肋64与z方向平行地延伸;以及横肋65,上述横肋65将一对纵肋64的-z方向一端连接。第三驱动线圈38以在其中心孔内插入有一对纵肋64和横肋65的状态固定于镜筒保持件50。在此,在一对支柱74中的一个支柱74中,由一对纵肋64和横肋65围成的部分成为传感器保持部66。在传感器保持部66上固定有磁传感器67和温度传感器68。在本例中,磁传感器67是霍尔元件。温度传感器68是热敏电阻。

如图11的(b)所示,在环状板部73的-z方向的端面,在以将圆筒部45夹在中间的方式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端面部分设有矩形的突起75,上述突起75朝-z方向突出。此外,在环状板部73的-z方向的端面,在以将圆筒部45夹在中间的方式位于y方向的两侧的端面部分设有矩形的突起75,上述突起75朝-z方向突出。各突起75的-z方向的端面是平面,是对弹簧构件47进行固定的保持件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7。如图8所示,在保持件6通过万向机构5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时,保持件6的支柱74插入光学模块4的未设有壁部60的部分。

在此,在保持件6上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100。柔性印刷基板100与两个第三驱动线圈38、磁传感器67和温度传感器68连接。柔性印刷基板100包括:圆形基板部分101,上述圆形基板部分101供圆筒部45插入;以及线圈连接部102、103,上述线圈连接部102、103从圆形基板部分101的在第二中间方向n上将其中心孔夹在中间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外周缘部分向外侧突出。此外,柔性印刷基板100包括基板引出部104,上述基板引出部104从圆形基板部分101的靠近一个线圈连接部102的外周缘部分向外周侧突出。

圆形基板部分101以沿环状板部的+z方向的端面的姿态固定于保持件6。一个线圈连接部102从圆形基板部分101沿环状板部73的侧面朝-z方向弯折,并与一个第三驱动线圈38连接。另一个线圈连接部103从圆形基板部分101沿环状板部73的侧面朝-z方向弯折,并与另一个第三驱动线圈38连接。另外,一个线圈连接部102包括延设部102a,上述延设部102a在第三驱动线圈38的内侧延伸。在延设部102a上安装有磁传感器67和温度传感器68。

基板引出部104包括:内侧固定部分106,上述内侧固定部分106从圆形基板部分101沿环状板部73的侧面朝-z方向弯折,并固定于环状板部73的侧面;内侧延设部分107,上述内侧延设部分107从内侧固定部分106向周向的一侧延伸;弯曲部分108,上述弯曲部分108在内侧延设部分107的前端向外周侧朝返回内周侧固定部分106所处的一侧的方向弯曲;外侧延设部分109,上述外侧延设部分109从弯曲部分108开始连续延伸至周向的另一侧;外侧固定部分110,上述外侧固定部分110与外侧延设部分109的前端连续;以及连接部分111,上述连接部分111从外侧固定部分110的-z方向的端缘向外周侧延伸。内侧延设部分107和外侧延设部分109使各自的厚度方向朝向与z轴正交的方向。此外,内侧延伸部分107和外侧延设部分109以在径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相对。在此,如图1的(b)所示,外侧延设部分109固定于固定体8的第三壳体28的外周面的与第二开口部43b在周向上相邻的外周面部分。在从与z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由内侧延设部分107、弯曲部分108和外侧延伸部分109构成的基板引出部104的挠曲部104a与第二开口部43b重叠,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开口部43b的内侧。

(万向机构)

参照图5、图6、图13、图14对万向机构5进行说明。图13是可动框83的立体图。图14是用与z轴正交的平面切断后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万向机构5构成于光学模块4(镜筒保持件50)与保持件6之间。万向机构5包括:第一摆动支承部81(光学模块侧支承部,参照图5),上述第一摆动支承部81配置于在将光学模块4相对于保持件6组装时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以及第二摆动支承部82(保持件侧支承部,参照图6),上述第二摆动支承部82配置于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万向机构5还包括可动框83(框体),上述可动框83被第一摆动支承部81和第二摆动支承部82支承。第一摆动支承部81设于光学模块4,第二摆动支承部82设于保持件6。

首先,如图13所示,可动框83包括大致八边形的框状的万向弹簧84。万向弹簧84包括固定宽度的框部和设置在框部的绕光轴l的四个部位的支点部86。支点部86从八边形的各边部分的周向的中央向外侧突出。在各支点部86的外周面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各球体85。通过上述球体85,在各支点部86设有朝向可动框83外侧的半球状凸面。第一摆动支承部81和第二摆动支承部82从外周侧对各支点部86进行支承。另外,万向弹簧84是在光轴l方向(z轴方向)上层叠多块板状弹簧而成的层叠体。

如图5所示,第一摆动支承部81包括: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1,上述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1设于光学模块4的镜筒保持件50;第一接点弹簧87,上述第一接点弹簧87保持于第一接点弹簧保持部71;以及弹性粘接剂88。第一接点弹簧87是屈曲成u字状的金属制板簧。如图5的(b)所示,第一接点弹簧87包括:内侧板簧部87a,上述内侧板簧部87a沿z方向延伸;外侧板簧部87b,上述外侧板簧部87b在内侧板簧部87a的外周侧以与内侧板簧部87a隔开间隔的方式沿z方向延伸;以及连接弹簧部87c,上述连接弹簧部87c沿径向延伸,并将内侧板簧部87a的-z方向一端和外侧板簧部87b的-z方向一端连接。内侧板簧部87a和外侧板簧部87b使厚度方向朝向径向。在内侧板簧部87a设有由半球状的凹部形成的弹簧侧接点部87d。焊接于可动框83的支点部86的球体85从内周侧与弹簧侧接点部87d接触。藉此,可动框83被光学模块4(第一摆动支承部81)支承成能摆动。弹性粘接剂88被填充在内侧板簧部87a与外侧板簧部87b之间。弹性粘接剂88在固化的状态下具备弹性。

如图6所示,第二摆动支承部82包括: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2,上述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2设于保持件6的各支柱74;第二接点弹簧89,上述第二接点弹簧89保持于第二接点弹簧保持部72;以及弹性粘接剂90。第二接点弹簧89是屈曲成u字状的金属制板簧,并呈与第一接点弹簧87相同的形状。即,第二接点弹簧89包括:内侧板簧部89a,上述内侧板簧部89a沿z方向延伸;外侧板簧部89b,上述外侧板簧部89b在内侧板簧部89a的外周侧以与内侧板簧部89a隔开间隔的方式沿z方向延伸;以及连接弹簧部89c,上述连接弹簧部89c沿径向延伸,并将内侧板簧部89a的+z方向一端和外侧板簧部89b的+z方向一端连接。内侧板簧部89a和外侧板簧部89b使厚度方向朝向径向。在内侧板簧部89a设有由半球状的凹部形成的弹簧侧接点部89d。焊接于可动框83的支点部86的球体85从内周侧与弹簧侧接点部89d接触。藉此,可动框83被保持件6(第二摆动支承部82)支承成能摆动。弹性粘接剂90被填充在内侧板簧部89a与外侧板簧部89b之间。弹性粘接剂90在固化的状态下具备弹性。

如图14所示,在光学模块4通过万向机构5保持于保持件6的状态下,光学模块4被支承成能绕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这两根轴线摆动,其中,上述第一轴线r1穿过可动框83中的支承于光学模块4的第一摆动支承部81的一对支点部86,上述第二轴线r2穿过可动框83中的支承于保持件6的第二摆动支承部82的一对支点部86。

(弹簧构件)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弹簧构件47架设于光学模块4的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与保持件6的保持件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7(环状板部73的突起75)之间,以将光学模块4和保持件6连接。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光学模块4的基准姿态由弹簧构件47决定。在基准姿态下,光学模块4的光轴与z轴一致。

如图3所示,弹簧构件47是对金属板加工而成的矩形框状的板簧。弹簧构件47包括设于其外周部的四个保持件侧连接部91。弹簧构件47通过各保持件侧连接部91固定于保持件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7(环状板部73的突起75)而连接于保持件6。此外,弹簧构件47在内周部具备圆形框状的光学模块侧连接部92。弹簧构件47通过光学模块侧连接部92利用粘接剂层固定于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而连接于光学模块4。保持件侧连接部91和光学模块侧连接部92通过臂部93而连接。臂部93在光学模块侧弹簧构件固定部76与保持件侧连接部91之间弯曲。

(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在此,如图4和图14所示,在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通过滚珠轴承9保持于固定体8的状态下,在光学模块4的镜筒51的+x方向侧和-x方向侧,固定于光学模块4的第一驱动线圈34和固定于固定体8的第一驱动磁体33分别相对,以构成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1。此外,如图14所示,在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通过滚珠轴承9保持于固定体8的状态下,在光学模块4的镜筒51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固定于光学模块4的第二驱动线圈36和固定于固定体8的第二驱动磁体35分别相对,以构成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通过向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1通电产生的磁驱动力与向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22通电产生的磁驱动力的合力来使光学模块4绕第一轴线r1和第二轴线r2摆动。向第一驱动线圈34和第二驱动线圈36的通电根据陀螺仪11对抖动的检测结果而被控制。即,向第一驱动线圈34和第二驱动线圈36供给驱动电流,上述驱动电流朝抵消陀螺仪11检测出的抖动的方向驱动光学模块。藉此,光学模块4绕第一轴线r1朝与抖动相反的方向摆动,并且绕第二轴线r2朝与抖动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对俯仰方向和偏转方向的抖动进行修正。

此外,如图6和图14所示,在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通过滚珠轴承9保持于固定体8的状态下,在光学模块4的镜筒51的一侧和另一侧,固定于保持件6的第三驱动线圈38和固定于固定体8的第三驱动磁体37分别相对,以构成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这两组第三驱动线圈38和第三驱动磁体37以通过柔性印刷基板100在通电时产生绕z轴(第三轴线r3)的相同方向的磁驱动力的方式配线连接。因而,通过使两个第三驱动线圈38通电,能对绕z轴(第三轴线r3)的抖动进行修正。

在此,如图14所示,在光学模块4绕z轴处于预先确定的原点位置的情况下,装设于光学模块4的、即固定于保持件6的磁传感器67与第三驱动磁体37的磁化分极线37a相对。

(控制系统)

图15是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框图。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控制系统构成为以包括cpu和存储器的控制部2为中心。在控制部2的输入侧连接有陀螺仪11、磁传感器67、温度传感器68。在控制部2的输出侧连接有第一驱动线线圈34、第二驱动线圈36和第三驱动线圈38。在控制部2与各驱动线圈34、36、38之间设有用于将电流供给至各驱动线圈34、36、38的驱动电路部(未图示)。

由控制部2进行的向第一驱动线圈34和第二驱动线圈36的通电根据陀螺仪11对抖动的检测结果而被控制。即,控制部2向第一驱动线圈34和第二驱动线圈36供给驱动电流,上述驱动电流朝抵消陀螺仪11检测出的抖动的方向驱动光学模块4。藉此,光学模块4绕第一轴线r1朝与抖动相反的方向摆动,并且绕第二轴线r2朝与抖动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对俯仰方向和偏转方向的抖动进行修正。

在此,第一线圈保持部62和第二线圈保持部63分别从驱动线圈34、36的中央朝外周侧突出。因而,在可动体10因振动、冲击等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时,第一线圈保持部62和第二线圈保持部63能与相对的磁体33、35抵接而对光学模块4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藉此,能抑制弹簧构件47的变形。

控制部2向第三驱动线圈38的通电根据磁传感器67对抖动的检测结果而被控制,以将光学模块4即保持件6配置在绕z轴预先确定的原点位置。在本例中,光学模块4的原点位置是装设于光学模块4的磁传感器67与第三驱动磁体37的磁化分极线37a相对的位置。光学模块4配置在原点位置的状态是图14所示的状态。

例如,当光学模块绕z轴抖动时,磁传感器67从磁化分极线37a向n极和s极中的一个磁化部分一侧移动。藉此,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电压输出)根据光学模块的位移量(抖动量)而变化。此外,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以原点位置(磁化分极线37a)为界,在光学模块4绕z轴朝一侧抖动的情况下与基准电压相比朝正侧变化,在朝另一侧抖动的情况下与基准电压相比朝负侧变化。如此,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对应抖动幅度和抖动方向而变化。因而,控制部2根据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供给驱动电流,上述驱动电流朝抵消磁传感器67检测出的抖动的方向驱动光学模块4。藉此,光学模块4绕第三轴线r3朝与抖动相反的方向摆动,因而滚转方向的抖动被修正,固定于保持件6的磁传感器67返回至原点位置。

在此,本例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不包括使光学模块4机械性地返回至原点位置的弹簧构件等。因而,控制部2始终根据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来对朝第三驱动线圈38的通电进行控制,并将光学模块4配置于原点位置。

另外,与磁传感器67一起固定于传感器保持部66的温度传感器68用于对来自传感器67的输出进行修正。即,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67的特性根据热而变动。此外,由第三驱动线圈38围成的空间的温度根据通电导致的第三驱动线圈38的发热而变化。因而,通过控制部2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68的输出(温度)对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进行修正,从而抑制因温度变化而导致滚转方向的抖动修正的精度降低的情况。

在此,在本例中,如图1的(a)所示,在通过滚珠轴承9将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保持于固定体8时,保持件6的突起44插入固定体8的第三壳体28的第一开口部43a。藉此,突起44和第三壳体28的第一开口部43a构成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95,上述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95对保持件6(光学模块4)绕z轴的旋转角度范围进行限制。即,在保持件6绕z轴过度旋转的情况下,第三壳体28中的第一开口部43a的内周壁面会从绕z轴的周向与突起44抵接,以对保持件6的旋转进行限制。

(作用効果)

根据本例,能根据来磁传感器67的输出来掌握包括光学模块4的可动体10绕z轴的原点位置。此外,若根据来磁传感器67的输出来对朝第三驱动线圈38的供电进行控制,则能对可动体10绕z轴的抖动进行修正。因而,能在不使用弹簧构件等的情况下,使包括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的可动体10返回至绕z轴的原点位置。

此外,在本例中,磁传感器67位于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的第三驱动线圈38的框状的开口内。因而,能利用第三驱动线圈38的开口内的空的空间来配置磁传感器67。此外,由于磁传感器67位于第三线圈38的开口内,因而使磁传感器67与第三驱动磁体37的磁化分极线37a相对较为容易。

此外,在本例中,磁传感器67能与第三驱动磁体37中的z轴方向的中心相对。藉此,由于磁传感器67配置于磁通相对较强的位置,因而能确保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

此外,在本例中,温度传感器68与磁传感器67一起位于第三驱动线圈38的开口内。在此,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67的特性根据热而变动。此外,由第三驱动线圈38围成的空间的温度根据通电导致的第三驱动线圈38的发热而变化。因而,若将温度传感器68配置于磁传感器67的附近,并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68的输出(温度)来对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进行修正,则能抑制滚转方向的抖动修正的精度因温度变化而降低的情况。

(变形例)

另外,光学模块4的原点位置也可以不是磁传感器67与磁化分极线37a相对的位置。例如,原点位置能设为磁传感器67配置于由旋转角度范围规定机构95规定的保持件6(光学模块4)的旋转角度范围的中心的位置。在将原点位置设为这种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5的虚线所示,将控制部2与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存储部96连接。此外,一边预先对磁传感器67的输出进行监视,一边使保持件6(光学模块4)在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并将在旋转角度范围的中心从磁传感器67输出的输出值存储在存储部96中并保持。此外,控制部2将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与存储并保持于存储器的输出值一致的位置设为原点位置。此外,控制部2将存储并保持于存储器的输出值作为基准电压并对朝第三驱动线圈38的通电进行控制,并将光学模块4配置于原点位置。

此外,在本例中,构成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和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的各驱动磁体33、35、37固定于固定体8,第一驱动线圈34、第二驱动线圈36固定于光学模块4,第三驱动线圈38固定于保持件6。然而,只要各驱动磁体33、35、37与对应的各驱动线圈34、36、38相对配置即可,它们的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示例。因而,第一驱动磁体33、第二驱动磁体35和第一驱动线圈34、第二驱动线圈36也可以配置于光学模块4和固定体8中的任一方。此外,也可以是第三驱动磁体37配置于保持件6,第三驱动线圈38配置于固定体8。在这种情况下,磁传感器67能固定于保持件6和固定体8中的与第三驱动线圈38相同的一侧,并与第三驱动磁体37相对。

此外,在上述的示例中,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包括两组第三驱动线圈38和第三驱动磁体37所成的组,但也可以包括一组第三驱动线圈38和第三驱动磁体37所成的组。此外,也可以包括四组第三驱动线圈38和第三驱动磁体37所成的组。在这种情况下,新追加的两组能配置在第一中间方向m上的光学单元4的镜筒51的一侧和另一侧。

在此,本发明还能应用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构成于光学模块4与保持件6之间的现有的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即,本发明还能应用于以下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构成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的第一驱动磁体33和第二驱动磁体35固定于光学模块4和保持件6中的一方,构成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的第一驱动线圈34和第二驱动线圈36固定于光学模块4和保持件6中的另一方,光学模块4、保持件6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5构成可动体。

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体8通过旋转支承机构7将保持件6保持成能旋转。此外,构成滚转用磁驱动机构16的第三驱动磁体37固定于保持件6和固定体8中的一方,第三驱动线圈6固定于保持件6和固定体8中的另一方。此外,将磁传感器67固定于固定有第三驱动线圈的构件,并使磁传感器67与第三驱动磁体37的磁化分极线37a相对。藉此,能根据来自磁传感器67的输出来掌握对光学模块4进行保持的保持件6的原点位置。此外,控制部通过根据来自磁传感器的输出对朝滚转用驱动线圈的供电进行控制,能进行绕转轴的抖动的修正。

此外,在本例中,使用滚珠轴承9以作为将保持件6支承成能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7,但还能使用滑动轴承等旋转轴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