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07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编码控制装置作为激光探测、光纤通信、角度传感器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对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偏振调制,生成特定的激光编码信号,作为系统发射输出信号。现有的偏振编码控制装置有磁光调制式、分光束调制式等。文献《磁光调制实验仪的改造与实现》中描述了磁光调制式,入射光4经起偏器1后穿过励磁线圈2,通过控制励磁线圈输出磁场强度及方向,改变磁光玻璃3的偏振调制特性,改变输出光5的偏振特性。文献《偏振调制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描述了分光束调制式,入射光6首先由偏振分束器1分成两路,分别在两个并行的相位调制器2和3中经过调制,其中一路使用移相器4进行相位偏置,然后偏振合束器5将两个偏振态合并形成偏振调制,改变输出光7的偏振特性。

现有偏振编码控制中,磁光调制式的精度严重依赖于磁光玻璃轴心精度和调制磁场方向的精度,磁场方向的控制无法实时检测,完全依赖校准系统,对加工精度和计量校准精度要求较高,技术复杂;分光束调制式需要制作两组调制光路,系统组成复杂,体积大,并且分光束会带来较大的光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该偏振编码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外部控制信号实现对入射光两种偏振状态的转换,转换过程不产生其它偏振状态,控制驱动单元同时作为位置反馈单元,具有偏振编码简单可靠、集成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包括滑块、连杆、上偏振镜、下偏振镜、驱动线圈、反馈线圈;所述连杆为“c”型方框,上偏振镜和下偏振镜分别固定在连杆的两端,连杆固定在滑块上,滑块穿过中空的驱动线圈和反馈线圈,驱动线圈和反馈线圈同轴前后固定,上偏振镜和下偏振镜折射率不同。

所述滑块为永磁体。

所述滑块通过导轨安装在基座上。

所述驱动线圈和反馈线圈固定在基座上。

所述驱动线圈接入驱动电流。

所述上偏振镜、下偏振镜之间的距离,为驱动线圈、反馈线圈之间的距离的0.8~1.2倍。

所述反馈线圈引出输出电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仅存在两种偏振态,无其它中间变量,使用方便;偏振编码精度不受偏振镜位置、磁场方向影响,控制精度高;通过位置反馈实现对偏振编码结果反馈,可实现对编码控制状态的实时检测;对偏振编码单元的驱动控制与位置反馈一体化设计,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减小了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块,2-连杆,3-上偏振镜,4-下偏振镜,5-基座,6-驱动线圈,7-反馈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包括滑块1、连杆2、上偏振镜3、下偏振镜4、驱动线圈6、反馈线圈7;所述连杆2为“c”型方框,上偏振镜3和下偏振镜4分别固定在连杆2的两端,连杆2固定在滑块1上,滑块1穿过中空的驱动线圈6和反馈线圈7,驱动线圈6和反馈线圈7同轴前后固定,上偏振镜3和下偏振镜4折射率不同。

所述滑块1为永磁体。

所述滑块1通过导轨安装在基座5上。

所述驱动线圈6和反馈线圈7固定在基座5上。

所述驱动线圈6接入驱动电流。

所述上偏振镜3、下偏振镜4之间的距离,为驱动线圈6、反馈线圈7之间的距离的0.8~1.2倍。

所述反馈线圈7引出输出电流。

由此,滑块1通过导轨安装在基座5上,上偏振镜3和下偏振镜4通过连杆2固定在滑块1上,滑块1穿过中空的驱动线圈6和反馈线圈7,驱动线圈6和反馈线圈7固定在基座5上。其中,滑块为永磁体材料制作;上偏振镜3和下偏振镜4分别为可对入射光实现两种不同偏振态调制的镜片;对驱动线圈6输入驱动电流后,产生的电磁力能够驱动滑块1从a向b运动,运动一定距离后滑块1穿越反馈线圈7,反馈线圈7产生电流,当反馈线圈7输出电流达到最大时,上偏振镜3到达设定光路位置,入射光被上偏振镜3编码调制;接着对反馈线圈7输入驱动电流后,产生的电磁力能够驱动滑块1从b向a运动,运动一定距离后滑块1穿越驱动线圈6,驱动线圈6产生电流,当反馈线圈7输出电流达到最大时,下偏振镜4到达设定光路位置,入射光被下偏振镜4编码调制。通过控制上述过程中两种偏振镜在光路中的停驻时间,可获得不同的偏振编码信号,达到偏振编码控制的目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振编码控制装置,包括滑块、连杆、上偏振镜、下偏振镜、驱动线圈、反馈线圈;所述连杆为“C”型方框,上偏振镜和下偏振镜分别固定在连杆的两端,连杆固定在滑块上,滑块穿过中空的驱动线圈和反馈线圈,驱动线圈和反馈线圈同轴前后固定,上偏振镜和下偏振镜折射率不同。本发明仅存在两种偏振态,无其它中间变量,使用方便;偏振编码精度不受偏振镜位置、磁场方向影响,控制精度高;通过位置反馈实现对偏振编码结果反馈,可实现对编码控制状态的实时检测;对偏振编码单元的驱动控制与位置反馈一体化设计,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减小了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6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