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化纤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0717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光化纤布。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反光布的技术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特别是在交通、矿产等行业,反光材料应用的最为广泛,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些行业中,经常会出现环境光线不好甚至一直处于无光的工作环境中,需要靠这些反光布作为警示材料来相互提醒,注意安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反光布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它也表现出来了一些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首先,反光布仅仅是依靠反光材料的反光作用还实现反光,而普通的反光材料只能够实现在正面的高效率反光,当入射角度等于90°的时候反光效率低下,很难起到应该的反射效果;其二,现有的反光布表面容易污损或者积聚灰尘,在长期的使用中,特别是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反光布面更是容易被污损,而反光面本身的抗污损和抗灰尘积聚的能力差,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自我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光化纤布,外表面涂抹有反光层,且制成全反射结构,能够多方位的形成反射,同时具备一定的自我清洁能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光化纤布,包括化纤布底衬,所述化纤布底衬上表面设有蜂窝层,所述蜂窝层的孔隙范围为0.1-0.4mm,所述蜂窝层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反光底衬层,所述反光底衬层呈锯齿状,且相邻反光底衬层之间的夹角为45°,在反光底衬层上均匀涂抹有反光膜,在反光膜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聚乙烯薄膜,且在反光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还充填有荧光粉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底衬由高亮化纤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膜的厚度为40-60um,且反光膜的折射率为1.62-1.88。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烯薄膜的透射程度大于9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荧光粉层的厚度为10-40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反光化纤布,通过设置蜂窝层、反光底衬层和反光膜,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可以有很好的反光效果,特别是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更加凸显反光效果,而且通过将反光底衬层制成45°的全反射结构,能够使得其从任意角度入射均能从原来的角度反射回去,能够多方位的形成反射,提高受光反射面,而且在反光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加设荧光层,一方面,可以提高光照强度份反射程度,另一方面,荧光层的光线通过反光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经过多次聚焦和反射,增强了反光效果,提高的放光亮度,且外表面的聚乙烯薄膜层,能够提高抗污损能力,且聚乙烯薄膜层的形状与反光底衬层的角度均一致,采用锯齿转的结构,使得灰尘等很难落到和积聚在聚乙烯薄膜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化纤布底衬;2-蜂窝层;3-反光底衬层;4-反光膜;5-聚乙烯薄膜;6-荧光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光化纤布,包括化纤布底衬1,所述化纤布底衬1上表面设有蜂窝层2,所述蜂窝层2的孔隙范围为0.1-0.4mm,所述蜂窝层2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反光底衬层3,所述反光底衬层3呈锯齿状,且相邻反光底衬层3之间的夹角为45°,在反光底衬层3上均匀涂抹有反光膜4,在反光膜4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聚乙烯薄膜5,且在反光膜4和聚乙烯薄膜5之间还充填有荧光粉层6。

优选的是,所述反光底衬3由高亮化纤制成,提高反射的亮度;所述反光膜4的厚度为40-60um,且反光膜4的折射率为1.62-1.88,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呈现全发射结构;所述聚乙烯薄膜5的透射程度大于95%,提高透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发射能力,提高荧光层发射后的亮度;所述荧光粉层6的厚度为10-40u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反光化纤布,通过设置蜂窝层、反光底衬层和反光膜,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可以有很好的反光效果,特别是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更加凸显反光效果,而且通过将反光底衬层制成45°的全反射结构,能够使得其从任意角度入射均能从原来的角度反射回去,能够多方位的形成反射,提高受光反射面,而且在反光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加设荧光层,一方面,可以提高光照强度份反射程度,另一方面,荧光层的光线通过反光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经过多次聚焦和反射,增强了反光效果,提高的放光亮度,且外表面的聚乙烯薄膜层,能够提高抗污损能力,且聚乙烯薄膜层的形状与反光底衬层的角度均一致,采用锯齿转的结构,使得灰尘等很难落到和积聚在聚乙烯薄膜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