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35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和压环,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主筒壁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通过所述压环将其抵接后点胶的方式,实现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目的,而点胶位置仅为压环的像侧与主筒壁内侧相对的角的位置,该固定方式存在胶合不紧而使得所述压环脱离所述镜头筒的风险,从而导致所述镜片移位,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光学性能好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和将所述镜片固持于所述镜头筒内的压环,所述镜头筒包括主筒壁和由所述主筒壁一端向光轴方向延伸并围成通光孔的副筒壁,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和围绕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压环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支撑固定于所述周边部的像侧面,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主筒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环与所述镜头筒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主筒壁包括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及由所述底面向所述顶面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本体部卡设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壁和由所述第一壁延伸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侧壁的内侧连接,所述本体部同时抵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由所述本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壁的一端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共同围设一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壁沿光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部沿光轴方向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周边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压环通过热压工艺与所述主筒壁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将所述压环设计为所述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向光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固定部抵接于所述镜片周边部的像侧面,将本体部与主筒壁固定连接,通过热压方式使所述镜头筒和压环热压结合形成固定,极大加强了所述压环与所述主筒壁的固定强度,提高了所述镜头的稳定性能,且所述本体部的内侧表面可做消除处理,提高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2和将所述镜片2固持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压环3。

所述镜头筒1包括主筒壁11和由所述主筒壁11一端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副筒壁13,所述副筒壁13围成通光孔12。

所述主筒壁11包括顶面111、与所述顶面111相对设置的底面112、连接所述顶面111和所述底面112的侧壁113及由所述底面112向所述顶面111方向凹陷的凹槽1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面111即为所述主筒壁13的靠近所述副筒壁13的面,也即物侧面;所述底面112则为所述主筒壁13的远离所述副筒壁13的面,也即像侧面。

所述镜片2可包括多片且相互叠设并收容于所述主筒壁11内,数量根据需要配置。所述镜片2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21和围绕所述主体部21延伸的周边部22。所述主体部21用于成像,所述周边部22用于承靠于所述镜头筒1。

所述压环3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31、由所述本体部31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固定部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本体部31垂直设置。

所述本体部31卡设固定于所述凹槽114内,所述固定部32支撑固定于所述周边部22的像侧面221。通过热压方式将所述主筒壁1、所述镜片2和所述压环3压合连接,即所述压环3通过热压工艺分别与所述镜片2和所述主筒壁1结合固定,并将所述镜片2支撑固定于所述主筒壁1内。上述结构的压环3同时具有防水防尘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凹槽114包括第一壁1141和由所述第一壁1141延伸的第二壁1142,所述第一壁1141与所述底面112连接,为竖直方向的壁;所述第二壁1142与所述侧壁113的内侧连接,为水平方向的壁。更优的,所述第一壁1141与所述第二壁1142相互垂直。

所述固定部32由所述本体部31的远离所述第二壁1142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本体部31卡设于所述凹槽114并同时抵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壁1141和所述第二壁1142。从而使得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主筒壁11的结合面积增大,进而增强了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主筒壁11之间的结合强度,使所述镜头模组100的稳定性增加。

当所述本体部31卡设于所述凹槽114时,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镜片2的所述周边部22形成相对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部31与所述周边部2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本体部31靠近所述周边部22的一侧同时可做消光处理,有利用改善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压环3和所述主筒壁11的固定强度,所述本体部31远离所述凹槽114的所述第二壁11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1141共同围设一容胶槽4,所述容胶槽4内填胶5。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100的稳定性。

更优的,所述第一壁1141沿光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部31沿光轴方向的长度。该结构使得所述本体部31可完全固定于所述第一壁1141,同时可保证所述容胶槽4具有足够空间。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压环3’与所述主筒壁11’为一体成型结构,同时省去了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容胶槽4和填设于其内的所述胶5。具体的,先将压环3’与主筒壁11’组装,然后将压环3’与主筒壁11’热压结合在一起。除此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将所述压环设计为所述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向光轴方向固定部,将所述固定部抵接于所述镜片周边部的像侧面,将本体部与主筒壁固定连接,通过热压方式使所述镜头筒和压环热压结合形成固定,极大加强了所述压环与所述主筒壁的固定强度,提高了所述镜头的稳定性能,且所述本体部的内侧表面可做消除处理,提高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