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11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是一种以沉积形成的半导体、金属和绝缘体薄膜组成的器件。包括TFT的阵列基板已经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包括TFT的阵列基板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作为有机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现有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一般为列反转模式,即每一个像素中的数据信号在一帧画面完成后需要翻转成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以防止出现残影等不良现象。其中,数据信号是由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提供的,对于驱动IC而言,电压极性的翻转会使得驱动IC的功耗大大增加,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功耗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驱动模块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固定,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进而满足数据线上数据信号的翻转,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画面良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多条数据线;

多路分配模块,所述多路分配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和多个输入端,其中,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输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极性输出端和多个第二极性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不同输入端当前接通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不同。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至第N控制子单元,所述控制子单元与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N为不小于2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子单元包括:

交替导通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入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可选的,所有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类型相同,以及,所有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类型相同;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相连,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和第二控制信号端交替输出有效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有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类型相同,以及,所有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类型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导通类型相反;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控制信号端,所述控制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均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端输出时钟控制信号。

可选的,奇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奇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二极性输出端;

以及,偶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二极性输出端,偶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

可选的,第i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i+1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接,i为小于N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的持续时间为一帧画面相应时间。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多路分配模块,所述多路分配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和多个输入端,其中,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输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极性输出端和多个第二极性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不同输入端当前接通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不同。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其驱动模块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固定,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进而满足多路分配模块输出至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的翻转条件,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画面良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一般为列反转模式,即每一个像素中的数据信号在一帧画面完成后需要翻转成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以防止出现残影等不良现象。其中,数据信号是由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提供的,对于驱动IC而言,电压极性的翻转会使得驱动IC的功耗大大增加,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功耗增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驱动模块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固定,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进而满足数据线上数据信号的翻转,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画面良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6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阵列基板包括:

多条数据线100;

多路分配模块200,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包括多个输出端和多个输入端,其中,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多个输出端与所述多条数据线100一一对应电连接;

驱动模块300,所述驱动模块300包括输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极性输出端和多个第二极性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以及,控制模块400,所述控制模块400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不同输入端当前接通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不同。

在驱动阵列基板过程中,驱动模块300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分别固定输出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控制模块400控制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以使得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接收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而后,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出端根据其输入端接收信号的时序,交替输出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至数据线100,以满足数据线100上数据信号翻转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其还包括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等结构,对此与现有技术相同,故不做多余赘述。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其驱动模块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固定,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进而满足多路分配模块输出至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的翻转条件,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画面良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控制模块分为多个子单元与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一一对应,以满足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控制模块400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401至第N控制子单元40n,所述控制子单元与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N为不小于2的整数。

在对阵列基板扫描过程中,每一控制子单元控制与其相应的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以使得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接入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进而使得数据线100上的数据信号完成翻转。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子单元可以由可控开关管组成。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控制子单元包括:

交替导通的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管T2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接入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

在对阵列基板扫描过程中,交替控制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进而能够控制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以使得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接入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进而使得数据线100上的数据信号完成翻转。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均为TFT薄膜晶体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有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同,以及,所有第二开关管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同,进而能够简化控制操作,减少控制布线。参考图3所示,其中,

所有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导通类型相同,以及,所有所述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类型相同;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400包括:

第一控制信号端SW1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W2,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SW1与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栅极相连,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SW2与所述第二开关管T2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SW1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W2交替输出有效控制信号。

在对阵列基板扫描过程中,第一控制信号端SW1和第二控制信号端SW2交替输出有效控制信号,交替控制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进而能够控制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以使得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接入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进而使得数据线100上的数据信号完成翻转。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可以均为N型开关管或P型开关管,以及,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反。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有第一开关管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同,以及,所有第二开关管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控制布线。参考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所有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导通类型相同,以及,所有所述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类型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类型相反;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400包括:

控制信号端SW,所述控制信号端SW与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T2的栅极均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端SW输出时钟控制信号。

在对阵列基板扫描过程中,控制信号端SW输出时钟控制信号,交替控制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如图4中所述,在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第一开关管T1导通,而在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第二开关管T2导通),进而能够控制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以使得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接入不同极性的数据信号,进而使得数据线100上的数据信号完成翻转。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T1可以为N型开关管或P型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T2可以为N型开关管或P型开关管,且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类型相反。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奇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V1,奇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二极性输出端V2;

以及,偶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二极性输出端V2,偶数的所述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均连接至各自相应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V1。

其中,第i控制子单元的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与第i+1控制子单元的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相连接,i为小于N的正整数。即,相邻两个控制子单元可以共用一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驱动模块300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的布置位置简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V1和第二极性输出端V2交替排列。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400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的持续时间为一帧画面相应时间。即,阵列基板上每一像素的数据信号在一帧画面完成后翻转成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以防止出现残影等不良现象。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参考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10;

与阵列基板1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20;

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10和彩膜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类型显示面板,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参考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10;

以及,为显示面板210提供背光源(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背光源模组2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者其他类型显示装置,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数据线;多路分配模块,所述多路分配模块包括多个输出端和多个输入端,其中,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所述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电连接;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输出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极性输出端和多个第二极性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相反;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且所述多路分配模块的不同输入端当前接通的所述第一极性输出端或第二极性输出端不同。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其驱动模块的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输出的数据信号的极性固定,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路分配模块的输入端交替连接第一极性输出端和第二极性输出端,进而满足多路分配模块输出至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的翻转条件,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画面良好的基础上,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