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外用竹节形接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728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外用竹节形接入光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光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室内外用竹节形接入光缆。

[

背景技术:
]

随着数据业务呈指数增长态势,语音、4G数据和图像等多媒体均需传输,在室外和室内不同环境中,对光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室外光缆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等机械特性,同时具有阻水性能,但其柔软性能较差,对阻燃和低烟特性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一般的室外光缆不适合于室内使用。室内光缆在追求柔软度、低摩擦的同时,也需要较高的阻燃性能,但室内光缆一般机械性能较差,不考虑阻水性能,因此一般的室内光缆也不适合在室外布线。而目前市场上的室内外共用的接入光缆,大部分都结构复杂、重量偏重和尺寸偏大。现有的接入光缆大都采用分离光纤和套管结构,并在套管内有油膏填充,由于分离光纤的机械性能比较差,加之填充油膏给光缆的分支接续带来了不便,且现有接入光缆的结构设置还不尽合理,不利于光缆的施工敷设和运行使用。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室内外用竹节形接入光缆,不仅很好地增加了光缆的柔性,使其具有更小的弯曲半径,而且环形切槽使得光缆室内外架空、布线敷设时更易于捆绑固定,实现了既能用于室内接入使用,又能用于室外短距离架空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室内外用竹节形接入光缆,包括光纤单元1,所述光纤单元1外包裹有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所述光纤单元1、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组成缆芯,所述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外面挤塑一层外护套3,所述外护套3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所述外护套3的外径为3-4mm,所述外护套3壁厚为0.7-0.8mm,所述外护套3上每间隔10mm开设有一个环形切槽4,所述环形切槽4截面呈圆环形,所述环形切槽4的宽度为2mm,所述外护套3整体呈竹节形。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单元1包含1-24根光纤,所述光纤为抗弯曲光纤,所述光纤外包裹有着色层,所述光纤外径为250μm。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单元1中光纤采用G.657光纤。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包含2-4根阻水芳纶。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由高模量芳纶和阻水纱按800-1000mm的节距绞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节式光缆结构巧妙合理,且结构简单、重量轻(9kg/km)、尺寸小(3-4mm),外护套厚度为0.7-0.8mm,便于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具有阻水、低摩擦等性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特殊PBT材料,具有阻燃、抗UV、抗压和耐磨等性能,既能用于室内接入使用,又能用于室外短距离架空使用;

(3)由于光缆外护套形状似竹节,护套上每间隔1cm设置有宽度为2mm的环形切槽,从而很好的增加光缆的柔性,降低了原本光缆尺寸的弯曲半径,具有更小的弯曲半径,同时环形切槽使得光缆室内外架空、布线敷设时更易于捆绑固定;

(4)而且由于环形切槽结构的设置,也使得光缆开剥和光纤分离更好,使得分支接续更方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12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24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纤单元2、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3、外护套4、环形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纤单元1,光纤单元1外包裹有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光纤单元1、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组成缆芯,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外面挤塑一层外护套3,外护套3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制成,外护套3的外径为3-4mm,外护套3壁厚为0.7-0.8mm,外护套3上每间隔10mm开设有一个环形切槽4,环形切槽4截面呈圆环形,环形切槽4的宽度为2mm,外护套3整体形状呈竹节形。其中,光纤单元1包含1-24根光纤,光纤为抗弯曲光纤,该光纤采用G.657光纤,G.657光纤对弯曲不敏感具有极好的抗弯曲性能,光纤外包裹有着色层,光纤外径为250μm;阻水芳纶纤维加强层2包含2-4根特殊阻水芳纶,也可以由高模量芳纶和阻水纱按800-1000mm的节距绞合而成,该结构设计,提高了全面阻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着色光纤、特殊阻水芳纶、特殊PBT外护套。其中着色光纤与特殊阻水芳纶包裹组成缆芯,外面挤塑一层特殊PBT外护套,根据用户需求,光缆缆芯可为1芯、2芯、4芯、6芯、8芯、12芯(如附图1)、24芯(如附图2)。如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竹节形接入光缆侧面示意图,通过在特殊PBT外护套上间隔一段距离开设一个环形切槽,该环形切槽增加了光缆的柔性和减小了光缆的弯曲半径。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