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76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属于通信网络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光纤总配线架均采用新建模式,成本较高,而传统的总配线架退网时也采用整体拆除的方式,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它只拆除总配线架的模块,保留架体,在架体上安装光配线模块将其改造成光纤总配线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若干立柱形成排列,每根立柱都设置有一根与其平行的安装纵条,每对立柱和安装纵条通过至少两条撑杆固定,撑杆分别穿过立柱和安装纵条,撑杆的一端与安装纵条固定,撑杆的另一端向远离立柱的方向延伸并与安装横条固定;所述安装横条与安装纵条成垂直状态,立柱外侧设置有水平走线槽。

作为优选方案,安装纵条上设置有外线侧单元和双层线环,水平走线槽的背面设置有调向单元,安装横条上设置有设备侧单元,撑杆上设置有挂纤轮组件,挂纤轮组件的背面设置有光缆引入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建设成本低,利旧原有架体,只需采购模块;仅生产和安装模块,可大大缩短建设时间;不破坏原有机房格局,原机房不需重新规划装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总配线架拆除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备侧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纵条;2、安装横条;3、撑杆;4、立柱;5、支架;6、外线侧单元;7、调向单元;8、设备侧单元;9、挂纤轮组件;10、光缆引入单元;11、水平走线槽;12、卡式中线环;13、双层线环;14、中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首先拆除原有总配线架上的直列模块和横列模块,然后根据列间距调整机架,如直列间距大于等于250mm,则保留所有直列,反之则隔一列拆除一列;横列需每隔一列拆除一列。2、安装各种模块和单元,固定方式根据原有机架材质而不同,如为铝型材机架,则可采用预埋螺母式,如为扁钢,则可采用打孔并帽式,如为圆钢,则可采用抱箍式。

以扁钢式六直列总配线架为例,该型产品直列间距为180mm,首先拆除原有总配线架上的直列模块和横列模块,在拆除直列的1、3、5列,横列的2、4、6、8、10、12列,拆除完毕的机架如图1所示。然后在安装纵条1上打孔,用螺钉安装外线侧单元6和双层线环13;在安装横条上打孔,用螺钉安装设备侧单元8;在立柱4上打孔,用螺钉安装支架5;在撑杆3上用抱箍固定水平走线槽11和挂纤轮组件9;最后用螺钉将调向单元7固定在水平走线槽11背面,将光缆引入单元10固定在挂纤轮组件9背面。至此,整个总配线架就被改造成光纤总配线架。

外线光缆进入机架后,在光缆引入单元10上固定并开剥接地,之后从外线侧单元6的后部进入单元内,设备光缆在支架5上固定并开剥,从水平走线槽11底部穿过,经过中线环14,最后成端在设备侧单元8的背面。

外线与设备跳接时,跳纤由外线侧单元6引出,依次经过双层线环13、挂纤轮组件9、卡式中线环12,最后成端在设备侧单元8的正面;外线与外线跳接时,跳纤由一端外线侧单元6引出,依次经过双层线环13、挂纤轮组件9,最后在经过双层线环13兜回至对应的另一端外线侧单元6;设备与设备跳接时,跳纤由一端设备侧单元8引出,依次经过卡式中线环12、水平走线槽11、卡式中线环12、调向单元7兜回,最后反其道成端至对应的另一端设备侧单元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