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的容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74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光模块的容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置装置。更具体地来说,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固定多个光模块的容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可以快速的获取数据或提供服务。而光电通讯能提供快速与大量的信息传输,因此,光电产业受到各个阶层人士与相关产业人员的重视。目前正在急遽发展的光电产业系将电子学(Electronics)与光学(Optics)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应用领域。而其中一重要的关键元件为光模块,其至少包括一光发射器(Transmitter)及一光接收器(Receiver)或整合为一收发器(Transceiver)。

一般而言,仪器在使用时会与多个光模块连接。然而,在需要维修或替换时,使用者必须以手动方式逐一将前述光模块拔除及/或插入,导致操作时间增加、维修的效率降低。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多个光模块的容置装置,以减少使用、检测或维修时的操作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置装置,固定多个光模块,其中每一光模块包括一第一面和相反于第一面的一第二面。前述容置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形成于壳体中的至少一通道。通道具有一第一抵接面和一第二抵接面,且前述光模块设置于通道中。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一面。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二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通道具有一Z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光模块包括一本体和一可动部,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容置装置推动可动部相对于本体沿第二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壳体包括一第一框体、一基座以及至少一锁固元件,通道形成于第一框体和基座之间,且锁固元件穿过第一框体和基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容置装置包括多个通道,壳体包括一第一框体、一第二框体以及一基座,且基座设置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其中至少一通道形成于第一框体和基座之间,且至少一通道形成于第二框体和基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壳体包括一穿孔,且容置装置更包括一挡止件,固定于壳体上并穿过穿孔,其中第一抵接面系由挡止件形成。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容置装置更包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抵接面位于第一抵接面和弹性元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述通道更包括与一内表面,连接第一抵接面,其中弹性元件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光模块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多个光模块的容置装置,其中每一光模块包括一第一面和相反于第一面的一第二面。前述容置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形成于壳体中的至少一通道。通道具有一第一抵接面和一第二抵接面,且前述光模块设置于通道中。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一面。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二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藉由前述容置装置,可将多个光模块同时插入及/或拔出仪器,减少使用、检测或维修时的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的分解图。

图3表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表示一般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5A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模块藉由容置装置插入仪器的示意图。

图5B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置装置的第一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一面的示意图。

图5C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置装置的第二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二面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模块藉由多个容置装置插入仪器的示意图。

图7A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示意图。

图7B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的分解图。

图8A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的分解图。

图8B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光模块设置于容置装置中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本体

11 导槽

20 可动部

100 基座

110 凹陷部

111 内表面

112 第一抵接面

113 内表面

200 第一框体

210 凹陷部

211 内表面

212 第二抵接面

213 内表面

220 握持部

300 锁固元件

400 第二框体

410 凹陷部

500 挡止件

600 弹性元件

C 仪器

H 壳体

H1 一侧

H2 对向侧

H3 穿孔

M 光模块

M1 第一面

M2 第二面

P、P1、P2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置装置。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实用新型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首先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置装置主要包括一基座100、一第一框体200以及多个锁固元件300,其中锁固元件300可穿过第一框体200和基座100使两者结合。

前述基座100具有至少一凹陷部110,且第一框体200具有至少一凹陷部210和一握持部220。当基座100和第一框体200藉由锁固元件300结合并形成一壳体H时,基座100的凹陷部110和第一框体200的凹陷部210会彼此对应并构成通道P,此通道P系用以容纳如图4所示的光模块M。

图3表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凹陷部110具有一阶梯状结构,包括一内表面111、一第一抵接面112以及一内表面113。其中,基座100的底面101与内表面111之间的距离大于基座100的底面101与内表面113之间的距离,且前述第一抵接面112连接内表面111和内表面113。于本实施例中,内表面111和内表面113大致平行,且第一抵接面112大致垂直于内表面111、113。

同样的,凹陷部210亦具有一阶梯状结构,包括一内表面211、一第二抵接面212以及一内表面213。基座100的底面101与内表面211之间的距离大于基座100的底面101与内表面213之间的距离,且前述第二抵接面212连接内表面211和内表面213。于本实施例中,内表面211和内表面213大致平行,且第二抵接面212大致垂直于内表面211、213。

应注意的是,凹陷部110的内表面111和凹陷部210的内表面211是连接壳体H设有握持部220的一侧H1,凹陷部110的内表面113和凹陷部210的内表面213则是连接对向侧H2,且内表面111于Y轴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内表面211于Y轴方向上的长度,内表面113于Y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内表面213于Y轴方向上的长度。因此,通道P可大致形成一Z字形结构。

请参阅图4,一般光模块M包括一本体10和一可动部20,且可动部20可沿本体10上的导槽11滑动。当光模块M插入仪器(例如图5A、5B所示的仪器C)时,仪器上的弹片(未图示)会接触可动部20并提供弹性力来固定光模块M。当用户欲由仪器拔除光模块M时,可使可动部20相对于本体10沿-Y轴方向移动,使弹片与可动部20分离,进而让使用者可顺利地抽出前述光模块M。

请参阅图5A、5B,当多个光模块M需同时插入及/或拔出仪器C时,可使前述容置装置与这些光模块M连接。具体而言,容置装置的基座100和第一框体200可分别由光模块M的上方和下方接近光模块M,使光模块M容置于凹陷部110、210中,最后再以锁固元件300使第一框体200固定于基座100上。由于凹陷部110、210构成的通道P的外型与光模块M的外型配合,因此当光模块M容置于通道P中后,光模块M和壳体H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将不会有相对位移。

当与容置装置连接的光模块M要插入仪器C时,用户可沿Y轴方向(第一方向)推动容置装置,容置装置的通道P内的第一抵接面112会接触各个光模块M的第一面M1,使光模块M沿Y轴方向移动并连接仪器C。如此一来,多个光模块M可同时插入仪器C。

如图5C所示,当用户欲由仪器C拔出前述光模块M时,可使容置装置沿-Y轴方向(第二方向)移动,此时通道P内的第二抵接面212会接触各个光模块M的第二面M2,使可动部20相对于本体10沿-Y轴方向移动,以脱离仪器C中弹片的固定,其中前述第二面M2形成于光模块M的可动部20上,且相反于前述第一面M1。

需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2和第二抵接面212之间的距离大于光模块M上第一面M1和第二面M2之间的距离,以利容置装置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光模块M移动。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2和第二抵接面212之间的距离亦可等于光模块M上第一面M1和第二面M2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6,由于前述基座100的底面101为平面,因此可在Z轴方向上对称地设置两个容置装置而不会相互干扰。

请参阅图7A、7B,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容置装置包括一基座100、一第一框体200、多个锁固元件300以及一第二框体400。基座100设置于第一框体200和第二框体400之间,且基座100朝向第一框体200和第二框体400的相反表面上皆形成有凹陷部110。第一框体200和第二框体400上分别形成有凹陷部210和凹陷部410,且第一、第二框体200、400可藉由锁固元件300固定于基座100上。

当基座100和第一、第二框体200、400藉由锁固元件300结合并形成一壳体H时,朝向第一框体200的表面上的凹陷部110可与凹陷部210构成通道P1,朝向第二框体400的表面上的凹陷部110可与凹陷部410构成通道P2。通道P1、P2皆可容纳光模块M,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容置装置,可同时插拔更多的光模块M。前述通道P1、P2的结构系与通道P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A、8B,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容置装置可包括一壳体H和多个挡止件500,其中壳体H具有至少一通道P和多个穿孔H3,且前述穿孔H3与通道连通。安装时,可先使光模块M进入通道P中,再将挡止件500穿过穿孔H3并固定于壳体H上。因为前述挡止件500凸出于通道P的内壁并构成通道P内的第一抵接面112,故本实施例的容置装置亦可达到同时插拔多个光模块M的效果。

请参阅图9,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容置装置可包括一弹性元件600,设置于通道P的内表面213上,亦即第二抵接面212位于第一抵接面112和弹性元件600之间。弹性元件600与内表面113之间的距离小于光模块M的厚度,因此当光模块M容置于通道P后,弹性元件600可提供一弹性力使光模块M固定。

应注意的是,在图8A、8B、9的实施例中,容置装置的壳体H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可省略锁固元件300,减少组装的步骤及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多个光模块的容置装置,其中每一光模块包括一第一面和相反于第一面的一第二面。前述容置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形成于壳体中的至少一通道。通道具有一第一抵接面和一第二抵接面,且前述光模块设置于通道中。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一面。当容置装置相对于光模块沿一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二抵接面接触光模块的第二面,其中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藉由前述容置装置,可将多个光模块同时插入及/或拔出仪器,减少使用、检测或维修时的操作时间。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数个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此外,每个申请专利范围建构成一独立的实施例,且各种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皆介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