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28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到户甚至光纤到桌面的全面普及,光纤接入已成为通信领域中的热点,在光纤接入工程中,靠近用户端的布线及接线是最为复杂的环节之一。现有的多芯光缆在被剥皮分线芯引出时,由于缺少必要且合理的结构,经常会出现光缆整体受到损伤、光缆整体形态无法保持、走线十分凌乱、光缆外皮容易劈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它包括主体光缆,所述主体光缆包括缆体外套、置于缆体外套内并与缆体外套同轴分布的缆体内套以及置于缆体内套并与缆体内套同轴分布的加强缆芯,所述缆体内套内穿设有若干根环绕加强缆芯均匀分布的第一光纤缆芯,所述缆体内套与缆体外套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以用于将缆体内套与缆体外套之间的空间区域分隔为若干个缆芯腔室的支撑架,每个所述缆芯腔室内均穿设有至少两根环绕加强缆芯分布的第二光纤缆芯;

每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的工字支撑部,两个所述工字支撑部的内横臂互连为一体后与缆体内套的外周壁相贴附,每个所述工字支撑部的外横臂与缆体外套的内周壁相贴附,所述缆芯腔室由相邻的两个工字支撑部以及缆体内套和缆体外套围合成型。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材料硬度大于缆体内套的材料硬度和缆体外套的材料硬度。

优选地,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分线盒,所述分线盒包括一分线盒体、开设于分线盒体的纵向侧壁上以供第二光纤缆芯穿设的入线孔、一沿分线盒体的纵向方向置于分线盒体内以供第二光纤缆芯分层缠绕的绕线分线盘、一置于分线盒体内并位于绕线分线盘的出线端侧的分线接口排以及开设于分线盒体上且与分线接口排相对侧纵向侧壁上的出线口。

优选地,所述绕线分线盘包括若干个沿分线盒体的纵向方向呈上下叠置分布的线盘以及一底端固定于分线盒体的底面上且横向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支撑柱,若干个所述线盘通过支撑柱串接为一体,每个所述线盘的周壁上均开设有一绕线环槽,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线盘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线盘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分线接口排包括一定位底板、两个对称地设置于定位底板的两端且横向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的第一固定块、至少一个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且横向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第二固定块以及横向截面形状呈“十”字形并插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或第二固定块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之间的缆芯接口;所述分线盒体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横向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的定位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一对位插接于定位块的凹槽内的定位凸条。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的凹槽的侧壁上还装设有用于与定位凸条相抵的弹性缓冲片。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撑架可将主体线缆分成内层缆芯部分和外层缆芯部分,将内层缆芯部分作为距离最远或最末端的入户光缆来使用,将外层缆芯部分则作为前端分线入户的光缆来使用,当第二光纤缆芯由缆体外套被剥离而出后,由于支撑架的设置可始终保持主体光缆的结构形态,便于施工人员对光缆未分线的部分继续进行缠绕捆扎;同时,在主体光缆未被分线处理时,由于支撑架的设置可在缆体内形成用于供第一光纤缆芯和第二光纤缆芯独立穿设的布线空间,可避免光纤缆芯之间因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相互挤压或者缠绕,有利于增强光缆的整体结构性,而且便于对光缆进行生产制造;另外,通过分线盒与主体光缆的配合,可极大地提高主体光缆分线、布线、施工对接等方面的便利性能;其结构简单紧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光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线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皮线多芯光缆组件,它包括主体光缆(如图1所示),主体光缆包括缆体外套1、置于缆体外套1内并与缆体外套1同轴分布的缆体内套2以及置于缆体内套2并与缆体内套2同轴分布的加强缆芯3,在缆体内套2内穿设有若干根环绕加强缆芯3均匀分布的第一光纤缆芯4,在缆体内套2与缆体外套1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以用于将缆体内套2与缆体外套1之间的空间区域分隔为若干个缆芯腔室b的支撑架,在每个缆芯腔室b内均穿设有至少两根环绕加强缆芯3分布的第二光纤缆芯5;每个支撑架均包括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的工字支撑部6,两个工字支撑部6的内横臂互连为一体后与缆体内套2的外周壁相贴附,每个工字支撑部6的外横臂与缆体外套1的内周壁相贴附,而缆芯腔室b则由相邻的两个工字支撑部6(即:同一支撑架上的两个工字支撑部6或两个支撑架上的呈相对分布的工字支撑部6)以及缆体内套2和缆体外套1围合成型。

由此,通过设置的支撑架可将主体线缆a分成内层缆芯部分(即:将第二光纤缆芯5由缆体外套1剥离而出后剩余的缆芯所形成的组合体,其包括第一光纤缆芯4、缆体外套1、缆体内套2及剩余的第二光纤缆芯5等)和外层缆芯部分(即:将第二光纤缆芯5由缆体外套1剥离而出后所形成的缆芯),其中,以内层缆芯部分作为距离最远或最末端的入户光缆来使用,而外层缆芯部分则作为前端分线入户的光缆来使用,当第二光纤缆芯5由缆体外套1被剥离而出后,由于支撑架的设置可始终保持主体光缆的结构形态,便于施工人员对光缆未分线的部分继续进行缠绕捆扎;同时,在主体光缆未被分线处理时,由于支撑架的设置可在缆体内形成用于供第一光纤缆芯4和第二光纤缆芯5独立穿设的布线空间,可避免光纤缆芯之间因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相互挤压或者缠绕,有利于增强光缆的整体结构性,而且便于对光缆进行生产制造。

为使支撑架能够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避免缆芯之间出现挤压或者保持光缆整体的结构形态,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支撑架的材料硬度大于缆体内套2的材料硬度和缆体外套1的材料硬度。

为便于对主体光缆进行分线施工,使由主体光缆引出的光纤缆芯能够被有序地进行入户布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线盒,分线盒包括一分线盒体7、开设于分线盒体7的纵向侧壁上以供第二光纤缆芯5(一般情况下,至少为两根)穿设的入线孔8、一沿分线盒体7的纵向方向置于分线盒体7内以供第二光纤缆芯5分层缠绕的绕线分线盘、一置于分线盒体7内并位于绕线分线盘的出线端侧的分线接口排以及开设于分线盒体7上且与分线接口排相对侧纵向侧壁上的出线口11。由此,当将多根第二光纤缆芯5由主体光缆中被剥离而出后,可将这些光纤缆芯通过入线孔8插入至分线盒内,利用绕线分线盘将多根光纤缆芯进行分层缠绕分线,以最终将光纤缆芯穿设于对应的分线接口排上,以便于后续的光纤对接处理。

为使多根第二光纤缆芯5能够被有序地引入到光纤接口排10的对应接口内,本实施例的绕线分线盘包括若干个沿分线盒体的纵向方向呈上下叠置分布的线盘91以及一底端固定于分线盒体7的底面上且横向截面形状呈矩形的支撑柱92,若干个线盘91通过支撑柱92串接为一体,在每个线盘91的周壁上均开设有一绕线环槽93,且位于上方的线盘91的外径小于位于下方的线盘91的外径。由此,通过对支撑柱92形状构造的设置可防止光纤缆芯在绕置于线盘91上时造成线盘91相对于分线盒体7进行转动,而通过对线盘91的外径尺寸的设置可便于施工人员能够快速地将对应的缆芯连接至对应的分线接口排的接口内;同时,利用绕线分线盘可实现对被引出的缆芯的固定以防止缆芯在光纤接口排10端受到拉扯后对主体光缆造成结构上的影响,从而引发主体光缆的外皮撕裂或者结构变形的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便于对分线盒进行快速的插装或者便于使用人员对缆芯进行准确的分线处理,本实施例的分线接口排包括一定位底板101、两个对称地设置于定位底板101的两端且横向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的第一固定块102、至少一个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块102之间且横向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第二固定块103以及横向截面形状呈“十”字形并插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块103之间或第二固定块103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02之间的缆芯接口104;分线盒体7的两个相对的纵向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横向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的定位块71,相应地,在第一固定块102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一对位插接于定位块71的凹槽内的定位凸条105。由此,通过将分线接口排设置为分体式接口,可便于在缆芯被绕线分线盘分线后能够快速地装配于缆芯接口104内,而且可以根据缆芯数量的不同,对缆芯接口104进行数量上的取舍,而分线接口排的整体通过定位块71与定位凸条105之间的对位嵌合关系则可进行快速的拆装,为施工人员的分线操作提供便利的结构条件。

为保证分线接口排与分线盒体7之间装配后的结构牢固性,在定位块71的凹槽的侧壁上还装设有用于与定位凸条105相抵的弹性缓冲片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