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28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电复合光缆作为一种在保留了普通光纤光缆特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满足电离输送要求的新型光缆,因其可以同时解决设备用电和信号传输的问题而在共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光电复合光缆一般是将单模或多模光纤套入由高模量的聚酯材料做成的松套管中,在套管内填充光纤油膏,同时将一根或多根PVC绝缘电缆与松套管一起绞合在中心的FRP加强芯后所形成的。然而,此类结构的复合光缆因受其本身结构的影响,导致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光纤很容易在内部或外部挤压力的作用下因出现微小的弯曲而发生性能衰减或损耗较高的问题;2、光缆整体的抗拉伸、抗弯折等机械性能较弱,无法满足长距离的布线要求;3、光缆的断面很容易因受到外部挤压力或弯曲力的影响而发生异常的变形,从而对光纤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4、制作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它包括缆体外套、三根置于缆体外套内的光纤体以及三根置于缆体外套内并环绕缆体外套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的电线体,相邻的两根所述电线体的外周面之间相互接触,且每根所述电线体的外周面均与缆体外套的内周面相接触;

所述缆体外套的内周面与每相邻的两根电线体的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一光纤容置腔,每个所述光纤容置腔内均设置有一用于供一根光纤体对位穿设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相邻的电线体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为一与电线体呈同心分布的弧形凹面,所述支撑件与缆体外套的内周壁相接触的面为一与缆体外套呈同心分布的弧形凸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结构相同且相互间呈镜像分布的第一支撑臂部和第二支撑臂部,所述第一支撑臂部和第二支撑臂部分别对应有一根电线体,所述第一支撑臂部与对应的电线体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以及第二支撑臂部与对应的电线体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均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一支撑臂部与缆体外套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面和第二支撑臂部与缆体外套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面共同构成完整的弧形凸面;所述第一支撑臂部与第二支撑臂部相拼合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用于供光纤体对位穿设的容置孔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部和第二支撑臂部通过一沿平行于缆体外套的轴向方向分布的转轴连接为一体,所述转轴位于容置孔部的内侧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部与第二支撑臂部之间且位于容置孔部的内侧端固定连接为一体、位于容置孔部的外侧端相拼合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部上和/或第二支撑臂部上沿平行于缆体外套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缓冲孔部。

优选地,所述容置孔部为一径向截面形状呈椭圆形的通孔结构,所述容置孔部的长轴沿缆体外套的径向方向分布、短轴沿缆体外套的切向方向分布,且所述容置孔部的短轴直径大于光纤体的外直径。

优选地,每根所述光纤体均包括一松套管、若干根置于松套管内的光纤以及填充于光纤与松套管之间以及光纤与光纤之间且由交联聚丙烯酸酯制成的阻水纱层。

优选地,每根所述电线体均包括一铜导线、卷包于铜导线上的绝缘层以及卷包于绝缘层上的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的外周面上且与支撑件相接触的区域设置有防滑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在电线体与缆体外套之间的结构缝隙(即:光纤容置腔)为支撑件提供装配空间,从而不但可以利用支撑件来替代传统光缆中的FRP加强芯,以起到对光缆缆体的形体定型以及对各个组成部分的支撑作用,而且利用支撑件可为光纤体的装配提供独立的空间,使光纤体不会受到光缆缆体的其他组成部分的挤压;其结构简单紧凑、衰减率及损耗低、机械性能优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芯光电复合光缆,它包括缆体外套a(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一材料的单层套体结构,也可采用多种材料的多层套体结构)、三根置于缆体外套a内的光纤体b以及三根置于缆体外套a内并环绕缆体外套a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的电线体c;其中,相邻的两根电线体c的外周面之间相互接触(最好为线接触形式,可以理解为是相切),同时,每根电线体c的外周面均与缆体外套a的内周面相接触(最好为线接触形式,可以理解为是相切);同时,在缆体外套a的内周面与每相邻的两根电线体c的外周面之间均形成有一光纤容置腔d,在每个光纤容置腔d内均设置有一用于供一根光纤体b对位穿设的支撑件e;其中,支撑件e与相邻的电线体c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为一与电线体c呈同心分布的弧形凹面A,支撑件e与缆体外套a的内周壁相接触的面为一与缆体外套a呈同心分布的弧形凸面B。

由此,利用在电线体c与缆体外套a之间的结构缝隙(即:光纤容置腔d)为支撑件e提供装配空间,从而不但可以利用支撑件e来替代传统光缆中的FRP加强芯,以起到对光缆缆体的形体定型以及对各个组成部分的支撑作用,而且利用支撑件d可为光纤体b的装配提供独立的空间,使光纤体a不会受到光缆缆体的其他组成部分的挤压,从而可避免出现传统光缆中因光纤和电缆需要同时绞合于FRP加强芯上后而使光纤在受到外部挤压力或光缆缆体的内部挤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弯曲形变的问题,为降低光纤的衰减及损耗提供了有力的结构保障。同时,多个支撑件e在缆体外套a的内部以四周环绕的形式进行分布,改变了传统光缆采用单根FRP加强芯并在缆体内部以中心分布的形式,从而有利于增强光缆的抗拉伸和抗弯折等机械性能,为光缆的远距离布线提供了有利的结构条件。另外,由于支撑件e与缆体外套a和电线体c相接触的面域均采用相对应的弧形凹面或凸面,可保证缆体外套a在对其内部部件进行卷包时使支撑件e能够与电线体c进行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光缆缆体的形态稳定性;并且,由于光纤体b是以穿设的形式分布于支撑件e内的,极大地方便了对光纤体b的装配与拆解更换,有利于降低光缆的生产及维护成本。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光缆的结构性能,尤其是提高支撑件e对光纤体b的支撑保护性能,本实施例的支撑件e包括结构相同且相互间呈镜像分布的第一支撑臂部10和第二支撑臂部20,第一支撑臂部10和第二支撑臂部20分别对应有一根电线体c,第一支撑臂部10与对应的电线体c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以及第二支撑臂部20与对应的电线体c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均为弧形凹面A,第一支撑臂部10与缆体外套a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面和第二支撑臂部20与缆体外套a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面共同构成完整的弧形凸面B;同时,在第一支撑臂部10与第二支撑臂部20相拼合接触的区域开设有用于供光纤体b对位穿设的容置孔部30。由此,通过开设的容置孔部30可为光纤体b的穿设于支撑件e内提供足够的空间位置,而通过对两个支撑臂部的结构改进则可保证支撑件e能够与缆体外套a及电线体c进行紧密的结构接触。

为能够在缆体外套a在对支撑件e和电线体c进行卷包成型的过程中,使支撑件e具有足够的抗挤压能力或者形成强有力的缓冲效果,本实施例的两个支撑臂部尽量选用分体式或拼合式的结构形式,即: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臂部10和第二支撑臂部20通过一沿平行于缆体外套a的轴向方向分布的转轴40连接为一体,转轴40位于容置孔部30的内侧端。或者,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臂部10与第二支撑臂部20之间且位于容置孔部30的内侧端固定连接为一体、而位于容置孔部30的外侧端则相拼合为一体。由此,可使得整个支撑件e能够在位于容置孔部30的外侧端进行相对分离,从而展开支撑件e以便放置光纤体b,而在缆体外套a卷包的过程中,由于挤压力的作用也可使两个支撑臂部被牢固地挤压拼合,有利于支撑件e能够适应不同强度的挤压力,从而为光纤体b提供强力的支撑保护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支撑件e的抗挤压能力或缓冲能力,在第一支撑臂部10上和/或第二支撑臂部20上沿平行于缆体外套a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缓冲孔部50。

为避免光纤体b受到因支撑件e的结构变形而产生的挤压力的影响,本实施例的容置孔部30的孔径大于光纤体b的外径,以为光纤体b提供足够的装配及移动空间,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容置孔部30为一径向截面形状呈椭圆形的通孔结构,容置孔部30的长轴沿缆体外套a的径向方向分布、短轴沿缆体外套a的切向方向分布,且容置孔部30的短轴直径大于光纤体b的外直径。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每根光纤体b均包括一松套管61、若干根置于松套管61内的光纤62以及填充于光纤62与松套管61之间以及光纤61与光纤61之间且由交联聚丙烯酸酯制成的阻水纱层63。由此,可利用阻水纱层63替代传统的光缆中的光纤油膏,可避免在光缆施工过程中出现光纤油膏因泄漏而容易发生污染的问题。

为增强整个电缆的性能,尤其是部件之间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例的每根电线体c均包括一铜导线71、卷包于铜导线71上的绝缘层72以及卷包于绝缘层72上的金属屏蔽层73,在金属屏蔽层73的外周面上且与支撑件e相接触的区域设置有防滑凸起(图中未示出)。由此,利用防滑凸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支撑件e与电线体c出现相对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